1生命之谜

时下什么问题都有人问,但有一个问题却跟人类一样古老。几千年前的希伯来人、希腊人和罗马人问过它,而今天人仍然在问着:「生命是什么?为什么啊我在这里?」

生命的确是个困扰人的问题,诗人和哲学家感叹它的短暂。「生命是夜间沙漠里的札营」;「两个永恒之间的一瞬光阴」;「飞鸟画过长空」。它短暂,因为几乎没有时间让我们去做生命中想做的所有事情,或是去使用我们拥有的天主所给的一切能力,尤其是因为死亡经常提早来临。而当你想到我们生命的三分之一是躺在床上时,更会觉得它的短暂。再者,我们大部分的时间是花在关心物质的需求和琐碎的杂务上,能够让我们用来过一个圆满意义生活的时间已所剩不多了。

然后生命还有数不清的异常与矛盾。为什么有些人必须随一连串麻烦的打击,而其他人却能轻松度日?为什么这个孩子生下来就双目失明或赤贫?好人受苦,坏人却享福。而且即使当我们的生命获得某种幸福时,它不是太短暂,就是无法达到我们的期望。「生命只是杯口冒泡的魔杯」。有人生命甜美,令其心醉;有人渴望死神来到,偏又姗姗来迟。

这种吊诡是无穷无尽的。生命是个谜,而这难解谜题的答案,无法在生命本身内找到。奥斯娄所讲的一个故事可以说明这事实:

在他所住的那个乡间,有位神秘客总是在每天中午前,拨电话给当地电话接线生,向他询问正确的时间。后来,接线生感到奇怪:「先生,可否告诉我,为何你每天都拨电话给我?」「哦,是的,」他回答道:「我是镇上每天中午负责吹号的那个人。」「啊,那真是有趣!」接线生答说:「这实在太好笑了,因为我每天都是用你的号声来对时。」

奥斯娄用下面的评论来结束他的故事:尽管现代有精确仪器,时间仍然用最古老的方法来计算——观察我们地球之外的太阳和行星。

关于生命的一切,我们需要一个外在的权威来告诉我们。而天主,生命的创造者,已告诉了我们。在圣经中,生命被描述成一段旅行或朝圣,它本来的意思是说天主的子民如何跋涉过沙漠旷野。经常旅行的圣保禄说:「我们知道,我们几时住在这肉身内,就是与主远离」(格后五6)圣伯多禄在接近他生命朝圣之旅的终点时,写下了这样的话:「漂泊的异乡人」(伯前二11),这也是年老体衰的达味王的呼声:

「因为我在你前只是旅客,如我列祖一样只是路过。」(咏卅九13「我的日月像倾斜的阴影,我的本身好像禾草枯零。」(咏一O12)弥撒也使用圣经的语言称「旅途中的教会」。

生命是一个旅程。在孩提和青年时期,我们怀着热情和活力上路,为未来涂上灿烂夺目的色彩;幸福似乎就在前头,唾手可得接踵而至的是中年,就某些方面来说,这或许是旅程中最具挑战性的一段。我们的步伐正在失去它的活力;朋友来了又走了,我们一直要遭遇接二连三的痛苦、失败和幻灭。的确,也有值得我们流连的地方和时光,但我们终究是在一段变动不居的旅途上。到了老年,我们正在逼近旅途的终点,我们已不能再有任何现世的憧憬;最后的安息,我们渴望的永恒真福,就在地平线的那一边向我们招手。

生命是一个旅程。基督亲自用祂的世上生命来旅行,而祂所作的每一趟旅行都有很深的意义。祂出生于旅途中,而紧随着祂的出生的是成为难民逃往埃及。童年时代祂在旅途中走失了,后来祂周游巴肋斯坦的城镇和乡村,然后荣进耶路撒冷,不久又踏着沉重的步伐,痛苦的走上加尔瓦略。最后,前往厄玛乌、加里肋亚,然后回归天乡。

生命是一个旅程。为某些人,它是没有意义的旅程,但为我们,那是天主安排的一段旅程。祂在旅途的起点安放我们的脚步,让我们上路,然后在旅途的终点等待我们。我们都知道,世无永城,我们的现世生命只是异域,不是家乡。

把生命看成旅程或朝圣,至少解释了生命的意义,它有助于解释生命中的坎坷和悲伤。在旅途的终点,所有的事物将会被修正,一切也都能得到幸福的合一。我们是旅人,因此注定要面对许多的困难。然而我们将怀着信心去开始每个新的一天,相信一切所发生的事,对爱天主的人都有好处。

世事无常,所以我们该提醒自己:「我只有一次机会走过此世,因此,如果有我可以表现的慈悲,或我能行的善,让我现在就做它吧!千万别迟延或忽视它,因为我将不会再走过同一条路。」

而且如果有时我们在途中感到疑惑,或甚至暂时迷失了方向,我们也知道何处可以找到路标。宗徒们像我们一样,也经常陷于困惑。他们曾对基督说:「主,我们怎么知道那条路呢?」(若十四5)耶稣回答说:「我是道路、真理、生命。」(若十四6

因为基督是我们的道路,所以我们的旅行就成了神圣的。而且因为我们是通过他走向父,所以我们不只是生命的旅人,我们也不只是过客,我们是朝圣者。我们的生命是一次朝圣,否则,它就毫无意义与目的。

2人的奥秘

一个女孩很晚才从舞会中回到家。她的父亲严历而自以为是地向她打招呼:「哈罗,撒殚的女儿!」当然这个女孩是自找麻烦,于是她畏缩地回答:「哈罗,爸爸!」

是的,我们身上有时也都会有撒殚的行径。基督曾对伯多禄说:「撒殚,退到我后面去!」(玛十六23)而圣若望在提到犹达斯时也说:「……撒殚进入了他的心。」(若十三27

人类真是个谜,他们是如此地不可测度。我们该对他们的成就充满羡慕——他们具有超凡的勇气并能自我牺牲;他们勤劳又富创造力;他们建筑了大教堂创造了伟大的诗歌和乐章。我们不禁要和哈姆雷特一起发出赞叹:「人是何等的作品!理性多么高贵!他的作用无穷无尽;行动也酷似天使;理解力更宛若神明!」

但是其他时候,我们又为人类的卑鄙感到羞愧和厌恶。我们看到他们残忍、不义、乖张——破坏他们珍视和喜爱的东西;傲慢而愚蠢,沉湎于兽性的贪婪和欲望。我们对于天主的忍耐感到讶异,也不自觉地要和圣咏的作者一起发出喟叹:

「世人算什么,你竟对他怀念不忘!

人子算什么,你竟对他眷顾周详?」(咏八5

由于这种不可预测的行为,人们易于就他们对人类的判断把人加以区分。有些人是悲观主义者,他们认为人性是彻底的恶,男人和女人只是狡猾的动物。而另外一些人是乐观主义者,他们宣称人性基本上是善的,我们的速度虽然缓慢,但肯定是在迈向更大的圆满。

基督徒的态度既不是悲观主义者,也不是乐观主义者,而是实在论者。我们相信天主所造的人和地上的任何其他受造物截然不同,他是照着自己的肖像造了人,他们有理智和自由意志,因此他们有理解和追求真、善、美的能力,这一点使他们远远超过他们周围的一切其他受造物。然而这个能力已经被伤害,它已被罪恶所扭曲。虽然天主的的确确创造我们为祂的子女,但是我们却成了浪子。天主原初对我们的期望和计划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我们人性上的这个创伤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堕落」的效果影响了我们每一个人,那是基于圣经和教会许多世纪以来对我们的教导,而它也和我们从我们自己身上所看到的十分吻合。那是你我的写照,因为我们都知道善和恶,但我们经常昧着良心,屈用于诱惑,我们选择作恶,却喜欢归咎别人。

「堕落」的教义并不令人沮丧和悲观。圣经的故事有一个幸福的结尾,因为其中有了希望和许诺。堕落并不使人堕入绝望的处境,它隐藏着东山再起的可能性。

我们可以打个比方:假设有一天你出外散步,无意间看到地上有一个深洞,而有一双小狗正身陷其中。它受伤、惊吓且无法爬出,于是你爬入洞中,救出这双挣扎的小狗。虽然在泥泞和漆黑的洞中还有其它微小的生物,但是他们不必劳驾你来将他们带出,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属于那里的。相反地,小狗却无法得其所哉!当我们说人堕落了,我们指的是他本来不属于他所落入的恶的境遇,因此他需要拯救,或作一个常用的圣经字眼,他需要「被救赎」。

以色列民族的历史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期待救恩」。他们的先知对人类所作的预言仍然是鲜活的:

「熙雍女子,你应尽量喜乐!耶路撒冷女子,你应该欢呼!看,你的君王到你这里来,祂是正义的。」(匝九9

「我的仁义来近了,已不远了,我的救恩不再延迟;我必在熙雍赐与救恩,把我的光荣赐给以色列。」(依四六13

「在祂的日子里,犹大必获救,以色列必居享安宁。」(耶廿三6

然而这种期待并不限于以民中间。就在基督诞生前不久的东地中海国家,无数石雕作品上不约而同地出现一个字,表达出当时这个文明世界的渴望,这个字是「救恩」(soteria)。人们饥渴地盼望那个神秘的东西——救恩,并且确信它会透过某种宗教仪式而来到。

基督是人类的救主。「人子来,是为寻找及拯救迷失了的人。」祂说(路十九10)。关于祂的预言:「祂要把自己的民族,由他们的罪恶中拯救出来。」(玛一21)玛利亚欢呼说道:「我的灵魂颂扬上主,我的心神欢跃于天主,我的救主。」(路一46-47)西默盎赞颂天主说:「因为我亲眼看见了你的救援。」(路二30)只有基督能拯救。

英国的普里茅斯是一处海军基地,几年前那里举行了「海军周」庆祝活动。结果庆典的欢乐气氛被一场悲惨的意外事件破坏了。一位年轻水手正在展示一套新式的救生装备,但是出了状况,他丢了生命。这多么讽刺!救生装备是他死亡的原因。神棍也是如此,他们声称能救人,而事实上只有基督能拯救。

科学曾一度被广泛认为能医治我们所有的疾病。人们不说「圣经说」或「教会说」,而代之以「科学说」。可是现在人们已开始反过来想了,科学所带给人类的,似乎破坏比拯救多,科学不能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和目的。在这个科学时代,比从前有着更多的精神疾病,更多的屠杀、暴力和野蛮行为。

人生活不只靠饼——即使这饼是科学化地烘焙出来的亦然。

基督仍在救赎,祂的拯救是透过弥撒和圣事而进行着。在每台弥撒中,祂的赎罪牺牲仍在继续。在忏悔圣事中,祂宽恕并治愈。在圣体圣事中,祂滋养、坚强我们,并成了我们永远救恩的保证。祂仍在寻找和拯救那些迷失的羊,罪人在祂眼中是无价之宝。祂很了解我们,祂知道在人身上有什么,然而祂吩咐我们要成全,如同我们的天父一样成全。

3心灵的导师
 

一位天才科学家计算出,如果要像组合一部电脑那样,用机械元件来复制人脑的话,它可能需要一笔可观的制造费用,还需要数百万立方尺的储存空间,而且可能还缺少人脑的心灵特性,而这在人脑中只储存于几英寸的空间内。

人脑的确是一部复杂的机器。著名的神经学家卡尔斯特恩解释道,只是动一根小指头的这种简单动作,就需要一个包含数百万超小型人脑细胞的庞大组合。每一个细胞就像一部迷你电话交换机,接收并传送讯号。要描述它们的操作,可能需要写一本大书。斯特恩补充道:「人脑的正常和异常机构是如此复杂,而且研究方法又是如此艰难,因此大多数解剖学家都打了退堂鼓。」

就是这个细小、精致的机器使人类超越其他受造物,在艺术、哲学和机械方面产生伟大的作品。然而无论人脑有多神奇,它毕竟只是一个工具。它不是全部,而只是你的一部分。难道你只用你的脑去爱吗?你本质上只用你的脑去生活吗?

脑是你的仆人——你能命令你的脑就可以证明此点。我们说「用」我们的头脑,我们能选择我们想要去想的事物,我们能使我们的脑更有效率,使它过劳;也能全然不用它,造成它完全未被开发。

真正的「你」是灵魂——使用大脑的灵魂。我们透过它,以图像性的语言来思考,在脑细胞和脑裂沟之上沉思,就像天主的神在深渊上运行一样。再者,我们可以想象,灵魂之作用于大脑,就如同手指拨弄着乐器、触摸着琴键而发出乐音一样,许多思想和渴望由之而发——超越时空的观念伸展到无限,甚至达到天主本身。虽然大脑有时会受伤而导致无法正常运作,但它的主人仍是一个「人」,而不是一棵植物。灵魂是天主创造的杰作。

在给予我们大脑的同时,天主也给了我们惊人的配备,使我们能成功地走完人生旅途。的确,大脑的适当使用可以说是完全的生活艺术。圣斐理伯奈理曾经敲着他的额头说:「圣德停留在几英寸的半径内。」

生活的艺术即意谓了藉着训练和使用大脑,由自己产生出最佳结果,使我们拥有完全的发展和负责的人格。它意谓了保持平安,完全的平安,包括与天主和别人之间的平安。它意谓了避免磨擦,因此需要一个训练有素和控制自如的大脑。

然而大脑本身并不太听话。例如,它很容易心不在焉。每当我们要开始祈祷时,我们的心就远走高飞,或如蚱蜢般活蹦乱跳。而且大脑也很健忘,我们决心要忍耐、喜乐、慈悲,但随后我们就会被某人或某事所扰乱而变得愤怒、沮丧、自私。另一方面,大脑有时也曾记住太多东西,使我们受伤、忧虑或失望;或许无论做什么都已无济于事,但大脑仍然不断提出问题,造成我们彻夜失眠而难以忍受。

然而平心而论,大脑真的是罪魁祸首吗?毕竟,它只是个奴仆、工具。罪过完全在于大脑的主人和使用者,只有差劲的工匠才会抱怨他的工具。有些人说他们不热心,他们不能相信天主、祈祷和死后的生命;但是他们是否真的对这些难题做过认真的思考?另外一些人说,他们不得不有个坏脾气或其他缺点,或他们不得不暴饮暴食或操心,但他们就只提出借口而不给予理由。

这种人就像坐在一辆没了气的汽车内的人,他一边继续驾驶,一边大骂道路、方向盘、车子,或甚至他的乘客,却不针对真正的毛病加以处理。他们可能都是受过教育的人,是各种不同知识类门的专家,但他们并没有运用他们的大脑于生活的所有领域。他们容许感情、偏见和脾气的支配,而且他们经常懒惰和过分纵容。爱默生说「人与他自己进行内在的对话,并有责任要求『他』循规蹈矩。」生活的艺术就在于我们如何使用和控制我们的大脑。「平安支配日子,而理性支配心灵。」生活中许多时候似乎每件事都很糟,我们可能对人和环境难以掌控,但在我们内有一种我们能控制的装置,使我们能处理任何紧急状况。心灵是神圣的场所、圣神的宫殿,在那里,没有我们的允许,没有任何有害或捣乱的东西能够停留。「我们的心灵是一个王国。」

我们能对自己说:「没有人能占领我的心,没有任何事能动摇我的信仰和对天主的信心,没有任何灾难或损失能使我看不见天主的仁慈。我是这里的主人,我将保有平安和喜乐的思想,并将它永远置于我的控制之下。」

教大脑服从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训练它专心。专心意即对一个特殊对象投以排他性的注意力,而且尽可能地不让其他思想进入心灵。意识到你的大脑是你能使用和命令的工具,仅仅这件事实就能帮助你专心。试着去看出你自己拥有一种你能控制和操作的力量,就像操控电器开关一样。你将更习惯于思想事情,而较不易被一时的行动和情绪所摇摆。你将更容易排除有害和不值得的思想。

诚于中,形于外。圣经告诉我们,一个人心里想什么,他就成了什么。圣保禄给了我们一些忠告:「弟兄们!凡是真实的,凡是高尚的,凡是正义的,凡是纯洁的,凡是可爱的,凡是荣誉的,不管是美德,不管是称誉,这一切你们都该思念。」(斐四8

古代的斯多亚学派擅长修练和控制他们的心灵,他们以坚毅不拔的精神去忍受令人难以想象的痛苦。我们是基督徒,在我们认识人脑的强大能力时,我们也同时了解它的限度,尤其在关于天主的事情上。

数世纪以前,有一位以博学闻名的神父,他就是圣多玛斯,据说他曾经同时把他的思想口述给他的三位秘书。他的伟大著作称为《神学大全》。有一天在弥撒中,他神魂超拔。这在以前也曾发生过,但这次的神魂超拔持续很长的时间。后来他说:「在此神秘的经验中,天主所启示给我的奥秘,使我以前所写过的浩瀚篇帙都变得一文不值。」大圣人如同大艺术家一样,在表达天主所呈现给他们的内在神视上,意识到他们的无能。

没有天主的恩宠和他启示的知识来引导我们,我们的大脑可能只会使我们变成狡猾的魔鬼。圣保禄说「你们该怀有基督耶稣所怀有的心情。」(斐二5)如果能藉着不断的祈祷来反省基督的话语,我们就能使祂的思想成了我们思想,那么我们就能按创造者要的方式来使用我们的大脑——把它当做自今而后创造我们幸福的一个奇妙的仪器和工具。

4谁幸福?
 

许多书都在谈论关于幸福的事。尽管书名和内容可能不同,然而它们都有着同样吸引人的目标——幸福。我们可以随意举出几本:幸福之路、寻找幸福、追求和获得幸福的窍门、幸福的科学、幸福的秘决、如何使自己也使别人幸福。对于这类书籍的广大需求证明了—如果需要证明的话—幸福是全人类的普遍渴望,却不容易得到它。

然而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研究和探索?难道幸福是那么的神秘和难以捉摸吗?字典的定义是再简单不过了:「幸福是对于善的有意识的占有和享受。」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如此辛苦地去追寻幸福呢?

一个理由是因为我们经常把幸福和享乐混淆了,而享乐是一件很不一样的东西。享乐大多来自感官,而且常依赖外在的事物,例如舒适、金钱、食物和衣服。你能够拥有这些东西,但仍然没有幸福。幸福与它们无关,因为它是内在于我们心里,它是精神性的。再者,享乐永远不会满足。我们能够纵情享乐,但我们可能不会拥有太多的幸福。

谁是最幸福的人?倘若你不是那种太忙,以致于根本没有注意到自己幸福与否的人,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简单。最幸福的人是那些在生命中获有高成就的人吗?他们的传记经常透露,他们很多时候是处于极度的沮丧,而他们最快乐的时光是成功之后的挣扎,「挣扎就是他们的战利品」。

据说亚力山大大帝曾在他的营帐里哭泣,因为不再有国家可以让他征服。年轻人一定比老年人幸福吗?年轻有它的问题,而我们也不可能永久年轻。据说未婚者比已婚者更容易自杀,但离婚的统计数字也令人不安。

整体说来,最幸福的人似乎是那些幸运拥有天生快乐倾向的人,是那些对生活具有天生活力和兴趣的人。但至少我们都有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而有许多人也成功地超越他们的环境,使他们的生活变得幸福。

这里是所谓的幸福三要素:

首先,想要有幸福,生活必须有意义和目的。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抱怨生活难过的常常不是穷人,而是那些表面上一向走运的人。例如,英国诗人拜伦,他过着很快乐的生活,然而他写道:「蛆虫、溃烂和悲伤唯独属于我。」法国作家伏尔泰过着舒适的生活,也比他同时代的任何其他人有着更高的声望,但他对生活作过这样的评论:「晚景凄京,中年无趣,早岁荒唐……我宁可不要出生。」

塔利兰德显赫又闻名,虽然他的生活豪奢,但当他八十三岁生日时,他写道:「我生命中的八十三个岁月已经流逝,无论肉体或精神上,没有任何成果,只有极端的无聊。对于未来,感到深度的灰心,对于过去,已然厌倦。」

为何这些人对生活感到如此痛苦和幻灭?只因他们看不到生活的真正目的。无目的就无用。要任何人对一件没有目的的工作发生兴趣是很困难的。

假使你把工具、砖块和水泥拿给一群人,却不给他们任何计划书或建筑图,而且,你告诉他们,他们所造的这座建筑物将在几个月或几年内被拉倒或破坏。那么如果这些人对他们的工作感到无趣,并且拒绝它,视之为荒谬、疯狂,我们应该不会感到惊讶。

不信来生,今生就无目的。套句莎士比亚的话,它是「白痴所说的故事,充满声光、刺激,却毫无意义」。为什么这么多人对生活感到厌烦,觉得生活乏味无益,理由之一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缺少了精神上的目标,一种超乎纯物质满足和肉体享乐的目标。基督说过:「人纵然赚得了全世界而赔上了自己的灵魂,为他有什么益处?」(谷八36)祂又说:「我来,是为叫他们获得生命,且获得更丰富的生命。」(若十10)即使这个生命是一段劳苦播种的时期,但为基督徒而言,它是一段喜乐、挑战的时期,因为它有意义和目的。

满足是幸福的另一要素,特别是满足于生活的芝麻小事。一位政治犯曾说过,他的可怕经验给了他一种感觉,他开始懂得欣赏大多数人所认为理所当然的平凡事物:与家人生活、与朋友交谈,以及呼吸新鲜空气的能力。一旦这些事物被剥夺,我们会立即意识到它们是何等重要。

该卜勒主教说:「经常保持幸福感是一种艺术,而且也并不困难。它只在于训练自己去感受、欣赏和感恩地利用每一个小喜乐。」

满足意即接受生活中的顺境与逆境,在灾祸的背后看到幸福,在目前的恶中看到将来的善。基督提到祂将来的苦难,但祂也预言祂的复活。圣保禄说:「我实在以为现时的苦楚,与将来在我们身上要显示的光荣,是不能较量的。」(罗八18)所以他和息拉在监牢里仍能喜乐地唱歌。圣多玛斯摩尔在伦敦塔中等候死刑时说,由于他的敌人的迫害,为他带来了极大恩惠。

哲学式的超然有能助于满足,而幽默感也很可贵,即使有时候那是苦中作乐、自我解嘲。一位忧心忡忡的园丁写信给政府机构:「我试了你们书上所提关于去除蒲公英的每一咱方法,我的园里还是有蒲公英。」政府机构答复道:「如果你已按我们的指示去做,而仍然有蒲公英,那么你唯一该做的是­——学习去爱蒲公英。」我们的生命中有许多不同种类的蒲公英,而我们经常没有别的办法,只有设法去接受它们。

自怜对幸福具有致命的杀伤力。一位自称雅琳的女士,写信给聪明的鲍林菲利浦——或许「亲爱的阿比」更为大家所熟知:「我丈夫一直对他的母亲很亲密,而他从来不曾那样待我。我问我丈夫,如果我和他母亲都快溺死了,他要救哪一个。他说:“我母亲,因为我欠她更多。”我太伤心了!阿比,我该如何是好?」

阿比简单利落的答道:「亲爱的雅琳,开始学游泳。」这个忠告和王后给爱丽丝的类似:「想想你是怎么样的一个女孩,想想你来时的路有多漫长,想想现在是什么时候了,想想每一件事,只是别哭。」自怜就是自我毁灭。

无聊是幸福的敌人。林白抱怨一再重复的活动,即使在他飞越大西洋的历史性的飞行里。罗素写道:「人类有一半的罪是由恐惧无聊所引起的。」弗洛姆称它是「时代病」,并且认为它是暴力和药物滥用的根本原因。华德医生说:「大多数病人来看我,只因为他们无聊。」英国演员乔治尚德的遗书说,乏味是他自杀的原因。

要幸福,就要用许多兴趣来包围我们,退缩是无聊的主要特征。一个对任何事物不再感兴趣的人,他身旁的人就得准备听他发不完的牢骚。

自私毁灭幸福。它产生嫉妒、猜疑、贪婪、不满、抱怨的态度。反之,无私的关怀和照顾总会得到回报。正如有人说的:「幸福是不易捉摸的,有人形容它是生活的副产品。如果你开始为你自己寻找它,你将会大失所望,因为只有那些为别人寻找的人才能找到它。」

最后,幸福的最终或许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就是爱。一千多年前,伟大而博学的圣奥斯定已对幸福下了定义:「幸福在于爱与被爱。」这是两项深植人心灵深处的需要。

在一九七一年,估计有超过一千一百万的美国人独居。国家宠物工业协会秘书杨文德女士说:「在这个国家内,有数百万的寂寞单身者想回家,回到一个不是徒有空洞房子的家,他们希望有某种东西可以爱,而猫和狗正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许多生命是可悲的失败,因为它们是空洞的、没有爱的生命。当有人爱我们时,我们才感到我们是某人。一位被忽视或受残酷对待的小孩子会变得忧虑、多疑,但如果有人—老师或朋友—对他表达同情与爱,这个孩子的脾气会立即改变。「圆满的爱把恐惧驱逐于外。」(若壹四18

基督徒知道,谁是历史上最幸福的人。他不是别人,正是那一位圆满的爱,降生的爱——基督。祂是个苦人,但也是喜乐的天主子——完满地被祂的父所爱。祂是天父的的「爱子」(谷一11),祂也完美地爱着祂的父和全人类。祂的讯息对我们悲惨的世界是「福音」。这是千真万确的,因为天主自己告诉我们,祂认识并爱我们每一个人。

有人说过:「当你看到工作中的宗教,你会发现道德;当你和宗教思想的缜密气氛交谈时,你会发现神学;但当你碰触到宗教的核心时,你会发现一个歌曲。」基督宗教是以欢乐的颂歌开始的。有圣母玛利亚的谢主曲、匝加利亚的赞美诗,以及白冷空中天使们的光荣颂。有什么方式比歌唱更能表达欢乐和赞美的呢?基督降世,就是为给人类带来歌唱,直到今世的终结。

圣维雅奈曾说:「在爱天主的人内心永远是春天。」法国有句谚语:「一个忧愁的圣人是圣人的忧愁。」在我们内心深处应该常有一首歌曲,如或不然,就表示我们已经忘记了喜讯。

「谁爱我,我父也必爱他。」(若十四21

「我对你们讲论了这些事,为使我的喜乐存在你们内,使你们的喜乐圆满无缺。」(若十五11

「你们心里要喜乐,并且你们的喜乐谁也不能从你们内夺去。」(若十六22

探讨幸福的书将会继续有人写下去,而男人和女人也会永不止息的追求它,但终究追求幸福不外乎追求天主。只有在拥有天主和天主的喜乐,至高的善,人类的最深愿望才能得到满足。圣奥斯定从他痛苦的经验中了解了这项真理:「主啊!你造我们,是为了你自己。除非找到你,我们的心永不得安息。」

5追求平安
 

但丁,这位意大利的大诗人,有人曾经问他,他一生中最渴望追求的是什么。他答道:「我追求人人所追求的­——平安」。我们也经常这样为亡者祈求:愿他们息止安所。难道我们就不能在现世的生命中找到某种程度的平安吗?我们常该记得,平安是吾主留给我们的特别遗产:

「我把平安留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给你们的,不像世界所赐的一样。」(若十四27

大致说来,世界只有少数短暂的和平,而且甚至在那些短暂的时段中,和平也经常是相当不稳定的。在基督的时代,和平几乎是奢望,虽然有所谓伟大的「罗马统治下的和平」,但那只是一种冯藉武力所达到的沈闷的和平。

六百年前,有人盖了一座异教神庙奉献给雅努斯神(希腊神话中的起源之神,January一月这个字就是因他而得名)。神庙落成时宣布,在太平时期,庙门打开;战争时期,庙门关闭。结果在那六百年间,只有三次短暂的期间庙门是开着的。这是个渴望和平的世界。

今天的世界比过去更渴望和平,每一个正常的人都渴望和平。那些不断制造事端的人有一个基本的错误,他们自己不快乐,却也憎恨别人的快乐。人心对和平的渴望即深入又普遍。我们最喜爱大自然的静谧气氛——月夜的宁静之美、水波不兴的湖面和夏夜的阒寂。我们羡慕那些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人;平静的思想抚慰人心,柔和的音乐慰藉人灵,有爱好和平的人同道,我们也会满心喜悦。

吾主经常谈到和平,这个字在福音中被提到近乎一百次。关于默西亚的一个最著名的预言,就是说他将为人类带来和平。祂是缔造和平的君王,祂和平的王权没有终结。天使们是用和平的快乐讯息来传报祂的来临。

圣保禄宗徒在他书信的开头和结尾的祷词中,总是祝福收信者平安。为我们,平安能只具相当消极的意义,因为它几乎只是意味着免于战乱的自由。然而,对犹太人,和平这个字有更积极更广泛的意义。这个字的希伯来文是「Shalom」,它经常被用来向人问候,而且也不只是免于动乱的意思,而是完满的幸福、快乐和友谊。

基督经常使用这个字,祂教导祂的门徒要以平安祝福接待他们的家庭:「愿这一家平安!」(路十5)为此我们应该感到安慰,因为它提醒我们,天主要我们在每天的生活中都有平安和幸福。无论我们是处于喜乐或悲伤中,只要他一来到我们这里,他总是慈祥地用「Shalom」这个字向我们问候。「恨不能在这一天,你也知道有关你平安的事;但这事如今在你眼前是隐藏的。」(路十九42)他极其伤心他的善意被拒绝,祂热切地渴望把平安赐给他们,祂切愿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和家庭中有平安。我们也渴求它,但我们如何得到它呢?

既然平安是天主的一项祝福和恩宠,我们就该祈求祂赏给我们。在每台弥撒中,教会都要求我们这样做,尤其在领圣体前,以便我们能相称地回应吾主的「请安」。我们也该在重要关头和面对诱惑时祈求平安,以免陷于紧张和烦乱。我们想到在加里肋亚湖上,基督平息了那突来的风暴:「风就停止了,还大为平静。」(谷四39)祈求平安的行动本身对人有镇定、安抚的效果。

我们经常把安静与和平两字连在一起,我们常说:「平(和平)安(安静)」。这是很自然的,因为恐惧感是透过耳朵而来,如深夜空屋突然传来的脚步声,野兽的兄哮声。儿童最早期的恐惧感的来源之一,据说是对噪音的恐惧。在示威游行中,当大家开始声嘶力竭地歌唱和愤怒地喊叫时,群众的情绪就会逐渐出现浮躁不安。或许这是为什么聋人经常比较平静的原因之一。

如果我们要有平安,我们偶尔需要有独处的机会。当我们独自一个人时,我们身上某种些潜藏的活力就会被开发出来。艺术家、作家、音乐家和创作者也必须独处,好能专注于他们所要表达的思想;而我们也都经常感觉需要平安和宁静。小孩子有时会把自己藏在桌底下或花园的隐密角落,独自玩他的幻想世界中的奇妙游戏。

甚至天主子似乎也有这个渴望,因为祂经常在夜间独自到隐匿处,和祂的父交谈,在祈祷中寻找内心的平安。有时,祂也会带祂的门徒离开群众,到一个僻静的地方休息。

几年前,诗人渥茨华斯写道:「世界和我们跟得太近了。」目前,收音机和电视把世界带进我们的家里。这个充满纷争和暴力的扰攘不安的时代,是历史上最嘈杂、话谈得最多的时代。「他们呼予“和平,和平”,但仍然没有和平。」人们认为交谈和讨论是解决我们所有问题的唯一方法。

沟通当然是需要的。我们是社会性动物,我们互相依赖并且过群居生活,但我们也必须与天主一起生活。我们该有个固定的时间,在安静的反省和祈祷中寻找祂。在祂的临在中,我们体验到真正的平安。祂对我们说:「是我,不必害怕!」(玛十四27)祂奉劝我们放心,并且知道祂就是天主。

然而,如果认为平安就是孤独与安静,那也是一种错误。我们大多数人都梦想逃避纷扰的世俗,远离芸芸众生疯狂争夺、低级无趣的生活。但我们中有几人能办得到?即使我们能,难道我们就能确信拥有平安吗?我们可能会在某个隐僻处,看到一间小房子时大叫:「这里一定有平安!」随后一张憔悴的脸出现在窗口,带着狐疑的眼光注视着我们。无论走到何处,我们总是随身揣带着平安的乱源——我们自己。

平安不是逃避现实。「你们不以为我来,是为把平安带到地上。」基督说,「我来不是为带平安,而是带刀剑。」(玛十34)祂的意思是什么?简单地说:平安不是唾手可得的。有一种战斗是无可避免的:对自己的战斗。爱默生说:「没有任何东西能给你带来平安,除了你自己之外。」平安必须在我们内,在我们的心灵和良心上。如果我们怀有骄傲、厌恶、愤怒、憎恨和不满的念头,我们就不可能拥有平安。圣保禄勤勉斐理伯的教友说:「你们该怀有基督耶稣所怀有的心情。」(斐二5)如果我们以基督的方式来考虑人和事,我们就能拥有基督的平安。而且我们必须和祂一起来创造我们的平安;我们必须把所有的罪恶从我们的良心上除去。

平安被定义为「秩序的宁静」。平安不是偶然发生的,秩序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不可否认的,自然界中有太多的脱序现象。常有残酷而且似乎是毫无目的的事情发生,有时甚至会波及无辜,诸如疾病和死亡、地震和台风、洪水和饥荒。我们的地球是个多灾多难的地方。

然而,人类的理性和我们的基督信仰都告诉我们,秩序总是会取得优势,它不只统治我们渺小的地球,而且也扩及浩瀚的宇宙。爱因斯坦说:「我不相信天主和宇宙玩骰子。」圣保禄说:「我们知道:天主使一切协助那些爱祂的人,就是那些按祂的旨意蒙召的人,获得益处。」(罗八28)我们并非是反复无常的无情命运下的无助牺牲者,而是慈爱天父的子女。我们对天主的信赖越坚强,我们的平安也就越可靠。

如果平安是秩序的宁静,那么我们该设法使我们的生命井然有序。教宗若望廿三世在一九二五年被任使为驻保加利亚宗座代表时说:「我在我的牧徽上加上了“服从与平安”这几个字,这是巴罗尼枢机每天前往圣伯多禄大堂,亲吻宗徒的脚趾时所惯常说的几个字。这几个字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我自己的历史和我的生活。」受造物的次序是服从和臣服于造物主的旨意之下,因此基督叫我们祈祷:「尔旨承行于地,如于天焉!」(玛六10)只有当我们与天主结合时,我们才能经验到平安。白冷上空的天使宣报善人受享太平于地,如果我们的意念和天主的旨意合而为一的话,我们就都是善人,因为祂是一切美善、幸福和平安的根源。困惑的但丁最后也了解了这一点,因为他后来曾写出这句可爱的话:「服从祂的圣意就是我的平安。」

渴望平安并不是自私。神修家告诉我们,平安对每一个灵魂都是必要的,而魔鬼是藉欺骗和沮丧来试图破坏平安和慰藉。圣依纳爵说,深度的内在平安和喜乐是善良意志和精神的记号,它和受外在试探与痛苦所重压的生命是不能并存的。吾主说:

「缔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称为天主的子女。」(玛五9

祂要我们不只是成为享有平安的人,更要我们在生活于我们周遭及我们所接触的人群中,尽可能地去缔造和平。这意谓着要革除我们自己的偏见,克服我们本性的嫌恶和考虑别人的意见和权利。

我们住在一个四分五裂的世界,它充满了各式各样的铁幕、围墙和藩篱、猜疑和忌恨,我们必须竭尽所能的去除所有这些人为的障碍。没有人比吾主更了解这种使人与人之间分裂的尖锐竞争和嫉妒所造成的悲剧,甚至祂自己所挑选的门徒也在相互争论着他们之间谁最大。

哪里有人,哪里就有仇恨和争吵,无论是家里、堂区或邻居。然而既有分裂,也就有修好和治痊。我们相信我们是天主的儿女,我们应该努力做为祂的和平缔造者,但首先我们必须有平安在我们自己心中。只有在此时,我们才能如同亚西西的圣方济一样,真正渴望别人也能经验到我们的喜乐。

「主啊!让我做你的工具,去缔造和平:在有仇恨的地方,播送友爱;在有疑虑的地方,激发信心;在有冒犯的地方,给予宽恕;在有失望的地方,唤起希望;在有黑暗的地方,放射光明;在有忧伤的地方,散布喜乐。」

6爱的力量
 

人们经常使用「爱」这个字,虽然它所描述的东西是高贵且无价的,但却经常被浮滥地误用。抛弃太太、子女而与别的女人私奔的丈夫,说他这样做是出于爱。毒枭和安置炸弹杀害无辜的革命分子,称他们自己是「自由的爱好者」。偷钻石送给女友的窃贼,催促丈夫用不法的手段攫取权位和名望的女人,甚至过度溺爱子女的母亲,使他们无法适应现代的生活——都说他们是被爱所鼓励。

爱需要理性的领导和明智的控制,否则它将退化而变成毁灭的力量。像恐惧一样,爱能失去控制。说「心」有它的理由是无意义的,因为「心」不能推理。

在所有的艺术中,音乐似乎是最感性的。然而据说最好的音乐是来自于大脑,伟大的作曲家就像数学家一样地工作。我们诫命是:「你应全心、全灵、全意、全力爱上主你的天主。」(玛廿二37

在最后的晚餐,关于爱的伟大谈话中,基督重复说了三次:「接受我的命令而遵守的,便是爱我的人。」(若十四21

尽管它的被滥用,爱仍然是现存最伟大的力量和推动力,它是一个惊人的改变和力量。

即使是忠心的宠物所表现出来的「爱」也是十分动人的。多年前,在一个一月的清晨,一个信在英国北方的八十岁牧羊人,离开他的家,到一处他十分熟悉和热爱的山区散步。结果他一去不返,当六个星期之后他的尸体被发现时,他的狗仍和他在一起,面容憔悴,而还活着。他忍受的饥饿和寒冷,这只动物仍旧以他自己的方式对主人表达着忠诚。

「埃尔莎」的故事是引人注目,那是亚当森夫妇所训养的一只非洲母狮。这个例子的精彩就在于这种以凶残著名的动物,在被以爱心驯养至成年后,重新回到树林的野放生活,而且它也交配。它对勇敢且体贴的亚当森夫妇的感情仍然存在,因为它容许他们接近它的幼子,可见他们的悉心照顾有了持久的效果。

神的爱,或称为恩宠,对我们的人性有一种更惊人的改造效果。天主是爱,那正是祂的本性,而祂的爱提升我们,使我们能分享祂的本性。圣若望说:

「我们应该爱,因为天主先爱了我们。」(若壹四19

我们是天主本性的分享者,这很像在弥撒中,水滴被圣爵中的酒所吸收一样。圣洗圣事产生了重生的效果。圣事的水象征生命——无水的土地是沙漠。福音中充满了「生命」这个字眼,而分享天主的本性是生命、恩宠和爱的完满,这是基督宣称已经带给我们的。

了解这一点为我们是很重要的,如此我们可以认识天主爱的伟大:「若是你知道天主的恩赐」(若四10)。人类的爱对我们能有一种精神上的改变效果,恋爱中的男女的确改变了。然而天主的爱造成一种更基本的改变,它提升我们的本性。

重生是重要的,但这还不够。还必须不断地死于自己,必须不断地祈祷和自我否定。为促进生长,园丁必须砍掉并移去无用的树枝,才能吸收到阳光和空气,以增加果实的收成。天主是我们灵魂的园丁,他告诉亚巴郎的第一件事几乎就是抛下一切然后离开。基督也说:「谁若愿意跟随我,该弃绝自己,天天背着自己的十字架跟随我。」(路九23

这跟时下被滥用的爱的定义相冲突,有些关于爱的粗俗、感性的谈话,甚至从今日的讲坛发出。只有经过相当艰苦的过程,动物才能被驯服。本性上他们大多是野蛮、掠夺和肮脏的。如果我们想训练他们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我们必须矫正他们,训练他们,并教导他们保持干净。这些都相反他们的本性,但结果他们就能适合分享我们的家和人类友谊的幸福。

我们与天主的关系跟这个十分类似。他要求我们的改变是很痛苦的——所有的改变都是痛苦的。但丢掉我们的自私和骄傲、我们的世俗和小气是必要的。没有破坏,就没有建设。改变是可能的。一只毛茸茸、难看的毛虫,必先作茧自缚,然后才能变成一只纤巧、亮丽的蝴蝶,这说明了人的改变过程。天主的爱和恩宠先包装我们,然后就能彻底改变我们。

这种神圣的、具有改变能力的爱,对我们比什么都重要。「若是你知道天主的恩赐……」(若四10)如果我们确实知道天主的新创造,他最宝贵的礼物,圣化的恩宠,那么我们将更果决地从诱惑和罪恶中回头。我们将更忍耐而忠心地臣服于天主的圣意。我们将更关心祈祷,更能注意别人的需要。我们必须寻求保存这项礼物,这个改造我们软弱人性并使我们坚忍和慈善的爱:「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格前十三7

7世界的天使
 

一群观光客正在参观贝多芬的故居,在楼上的一个房间里,摆放着这位作曲家的钢琴。导游解释说,贝多芬就在这个房间里创作了他的「月光奏鸣曲」。在场的一位少妇坐到钢琴旁边,开始弹奏这首曲子。但是当她听到导游说伟大的帕德列夫斯基(按:波兰钢琴家及政治家,曾任首相)最近曾来参观过这个房子时,她停了下来。

她惊叫道:「我打赌他一定做了我正在做的事,我打赌他弹了这首奏鸣曲。啊!但愿我能听到他的弹奏!」

导游摇摇头。「不,太太!我们要求他这样做,但是他拒绝了。他说他不配。」崇敬意即怀着深情的敬畏和尊重来看待某人或某事。它一向被形容是基督教文明的花朵之一,而莎士比亚称它为「世界的天使」。在我们目前的时代,崇敬已经失落了它的光彩,而愚人则大摇大摆地走在天使们曾经不敢走的路上。崇敬的外在表达,诸如庄严的神圣崇拜和礼仪、对天主的法律和人类生命的神圣性的尊重,和甚至像礼貌和端庄行为这类平常事,也被某些人认为是落伍和伪善。

崇敬对宗教是必要的。一位作家说过:「崇敬是宗教和幸福的秘密。没有崇敬,就没有信心、希望和爱情。崇敬是西乃山每一条诫命的动因——尊敬天主、尊敬我们的近人、尊敬我们自己。谦逊建立在它之上,虔诚由它所保存,纯洁在它内找到了防御和遮掩……撒殚之所以为撒殚,因为他不敬。」

崇敬和宗教之所以会这么紧密地交织的理由,只因为天主是天主,而我们是祂的受造物。对天主的信仰是崇敬的基础。福音一再地提到,当人们目睹基督的奇迹时,都充满了敬畏之情。在捕鱼的奇迹后,伯多禄跪在吾主跟前说:「主,请你离开我!因为我是个罪人。」(路五8)那位宣称:「主!我当不起你到舍下来。」(玛八8)的异教罗马士兵,基督称赞了他的信仰。

但是我们能确定天主存在吗?今天的高级科学思想已经使得信仰天主的存在成了不可能吗?时下许多人想,坚实的推理都相反天主的信仰,而宗教只是基于恐惧、无知和情绪。睿智的撒慕尔詹森博士说过:「人们需要更多被提醒而不是被教导。」关于天主存在的那些古老而熟悉的论证虽然不再流行,但它们从未被证明为错误,而且温习我们的记忆对我们也是有好处的。

首先,看看你的周遭。到处仍有信仰天主的人,而科学家和大思想家也在其中。虽然你不能将天主放进试管或电脑内去证明他,但是不信是不自然且不合逻辑的。

人心永远在问「为什么」和「如何」,除非它能了解事物的性质和目的;它永远不会停息。宇宙为什么存在?它如何变成今天的样子?它是由大霹雳开始,并经过一些缓慢的进化过程吗?这些连科学家也感到困惑,而且他们都作了猜测。

常识告诉我们,宇宙无法自己达到它本身的和谐。它就跟一堆石头、木材和玻璃一样,没有大脑、计划和目的,自己不可能变成一座大教堂。如果宇宙不可能自己存在,那么,一定有某个理智的「存在」创造了它,而且他对它有一个目的。没有一个永恒、自存的天主,宇宙就不可能有意义。

其次,看看你的内在。我们能在我们内看到天主存在的记号。要认识人和动物的区别,我们不需要是人类学家或生物学家。我们的人性内,我们能看到使我们超越其他动物的一些东西——我们思想和计划的能力,我们的语言能力,和我们艺术欣赏的能力和成就。但人禽之间的真正鸿沟是我们的道德和精神认知。我们对善和恶、是和非、仁慈和残暴、真理和谎言之间的区别,都有一个确定的了解。

尽管人们可以大谈进化论,但人类和动物世界之间永远存在着无法解释的鸿沟。虽然人仍具有动物性,而且有时他的表现也没有比动物高明多少,但相似点和差异点比较起来却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人类的神秘心灵除了来自一个更高的心灵外,会是从哪里来的呢?在我们人类的经验里,从无绝对不能产生有。圣经的解释已经再清楚不过了。它描述天主说:「让我们照我们的肖像,按我们的模样造人。」(创一26

最后,请看看吾主。由历史本身,我们在祂身上得到一个证明。基督一向被形容为划时代的人物,我们以祂降临人间的前后来划分世界史的年代。每次我们在信上写上日期,我们就记起现代的历史是以耶稣诞生在白冷为纪元的,我们就是承认了祂在世界历史中的独特地位。

关于基督的故事不可能是被想象出来的,基督的教导不可能是被发明出来的,除非基督真的生活过。而且祂的故事和祂的宣讲都是真实的,否则祂的普世和持久的影响力就不可能获得合理的解释。

祂作了只有天主自己能作的声明,祂宣称祂的神性起源:

「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在亚巴郎出现以前,我就有。」(若八58

祂声明祂与天主等同:「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谷二28)「我与父原是一体。」(若十30)祂宣称祂有天主的能力和权威:「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玛九6

「我所讲论的,全是依照父对我所说的而讲论的。」(若十二50

「谁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若十四9

当我们注视基督,我们不只确信天主存在,而且也学到了关于天主的许多事情。我们知道了天主是圣的,而且召叫人去度一个纯洁和圣善的生活;祂并非遥不可及,而是爱着我们每一个人;祂耐心地寻找那些归向祂的人,并乐意宽恕那些忏悔己罪的人。我们也从吾主身上学会了尊敬——尊敬天主、尊敬别人和尊敬我们自己;是尊敬、而不是怕惧。

基督总是对祂的父表现出一种深情的尊敬。祂主要关心的是取悦祂,并实行祂的旨意。祂对玛利亚和若瑟表现了极度的礼貌,谦逊地属他们的管辖,侍奉并服从他们。他体贴他的宗徒们,不是强迫,而只是邀请他们跟随祂。祂对他的门徒总是那么的和蔼可亲。

如果在人群中祂有最喜爱的人的话,那一定是那些社会边缘人或穷人了。祂从来不会以严厉和傲慢的态度来对待悔改的罪人。虽然祂受到群众的困扰,但是祂永远有时间为每一个人,甚至是小孩子。祂谴责一切的不敬。

「你要朝拜上主,你的天主,唯独事奉祂。」(玛四10

「我的殿宇应是祈祷之所。」(路十九46

崇敬可以丰富我们的生命,它可以增进我们和天主之间的联系。我们的祈祷将变得更热切,而且我们会更诚心地事奉祂。它将护卫并提升我们与别人的关系。我们将会更宽容和体贴,重视小孩和老人、身分卑微者和位高权重者、受欢迎者和没有人缘者。它将教我们对自己有一个适度的尊重——对我的心灵和肉体。

嗜酒、毒瘾和性变态都是可悲和可耻的情况。如果崇敬完全从我们的世界消失,这个世界将面临更灰暗和更可怕的前景,因为那将意谓了不再有任何东西是神圣的,人类将快速滑下斜坡而走向野林和野蛮。

8额外的一千步
 

  generous(慷慨)这个字的字源很有趣。它是从拉丁字genusgenerosus演变而来的。它的原意是「系出名门」,后来这个字被用于任何具有宽宏大量的高尚人格身上。

「慷慨」是个能帮助我们更了解天主的字眼,我们对祂的观念容易沦于狭隘。造物对我们描述了天主的慷慨:

「高天陈述了天主的光荣,穹苍宣扬了祂手的化工。」(咏十九2

例如,浩瀚无边的宇宙,一个简单的描绘可能有助于我们的想象。据说,如果我们把太阳想象成一颗葡萄柚,那么四十尺外的一粒细沙就是地球,三分之一里外的另一粒细沙则是我们太阳系最外围的行星——冥王星。

詹姆斯琼斯爵士在他的《神秘的宇宙》书中说道:「宇宙中星球的总数或许和世上所有海滩的沙粒总数差不多,其中数星球的体积大得惊人,在每一个之内都可以塞入几千个地球,还能留下空间。」

结论相当明显。如果建筑物是这么伟大,那么设计师和建筑者的本性更该如何?祂不可能是小气的!祂绝对是无限的美善和慷慨。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饥荒和数百万人挨饿?虽然存在着严重的食物缺乏现象,确实令人扼腕,但其原因有多少是由于「人对人的不人道」及人类的贪婪和漠视?

本世纪初,一位科学家在寻找一种能快速成熟的小麦,好能避开加拿大秋天的霜害。结果,他栽培了一株改良的小麦,十五年后,北美洲的农人收成了约六亿斗的小麦,每一颗麦粒都是一九零三年那一株植物的子孙。再者,他的产量还比原先的品种多了百分之二十——多出的小麦足够额外供应一千五百万人一年的面包。虽然天主在他的给予上是大方而丰富的,但人的考虑却是经济和价格的稳定。有些农人由政府获得补助来限制他们的产量。

基督的慷慨没有限量,加纳婚宴的奇迹是一个证明。吾主在祂的传教工作中,还不愿这么早就显露祂的天主性,而且那也不是一个重大场合,但是祂无法拒绝祂的母亲。祂爽快地给予——六口装满水的石缸,每口容量有二十至三十加仑,总数约有五百瓶上好的酒!

耶稣在另外两个场合上也显露了同样的慷慨,祂奇迹式地喂饱了荒野中的群众。群众吃剩下的碎块还收集了七个篮筐。祂对于每一个需求都慷慨的回应,祂的仁慈和宽恕是大方的,祂大方的照顾、关心和爱。

经常反省天主的慷慨,为丰富我们的灵修生活是一个妥当的办法。它能帮助我们祈祷得更好。许多美丽的祷文、圣咏等,完全是用来赞美天主的「慷慨的仁慈」。然而我们中许多人,祈祷只意谓了要求,结果使祈祷成了呆板而乏味的东西。

我们越确信天主的慷慨大方,我们就会越坚定地依赖祂。有时人们必须遭受某些悲惨的损失或苦难,他们会抗议道:「我做了什么必须遭此不幸?为什么天主这样待我?」在从前异教的时代,人们相信诸神是怀着敌意且残忍的。

古代的一位作家希罗多德说过,正如长得最高的树最容易被雷电击中,表现越不平凡的人就越处于被愤怒的诸神击倒的危险中。在那些异教中只有恐惧,没有爱。为我们,建立起对天主无限仁慈的信心是很重要的。

天主的慷慨最完美的暗示,是表现在我们基督徒的被召和特质上。作为基督徒,我们「出身高贵」。我们不只是沙石或麦粒,我们不只是天主的受造物,我们是祂的子女。我们已经「再造」。经由圣洗,我们已经重生,并且成了神性的分享者,「与基督同为继承人」(罗八17)。

我们基督徒出身的高贵应该表现在我们的行为上。圣保禄说:「你们应该效法天主,如同蒙宠爱的儿女一样。」(弗五1)在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上不应小气、吝啬或怀有恶意。别人向我们显示的慷慨,我们的回应是何等的热情——对于为我们费神的朋友,对于为让我们满意而忍受一点小麻烦的店老板,我们不该对天主惊人的慷慨作出温暖的回应吗?

我们可以从一些小事情做起。「系出名门」的基督徒特别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殷勤上表现出他们的高贵性,这「额外的一点点」可以在平庸和杰出间作出区别。

在大英博物馆中,收藏着七十五个不同版本的格雷的<挽歌>Elegy)。这位诗人一再地改写这首诗,直到他觉得完美无瑕为止!作曲家艾尔加花了十二年的时间去为纽曼的「虬龙子之梦」写曲。在一对给出版商的信中,他写道「我还不想把我的手稿送给你,我还要一次又一次地修改它,最后,再来一次,直到它致于完美。」如果我们未能尽忠职守并恪遵诫命,或只能勉强地做到我们所被要求的最低限度,我们就几乎不能说是慷慨,且按照天主所该受到的对待来服付侍他。

基督曾说过:「若有人强迫你走一千步,你就同他走两千步。」(玛五41)额外的祈祷、弥撒和朝拜圣体;额外的小心,以避免抱怨、闲谈和言不及义;额的努力从事我们的工作;额外的考虑我们对别人的施舍——所有这些都是表现我们慷慨的额外的一千步,而这些小的「额外」将预备我们更伟大的慷慨行动。

阿拉斯加曾被一位教宗形容为全世界最艰难的传教地区。许多神父、修士被冻死、溺憋或死于坠机。他们忍受了孤单和饥饿,而且许多人的健康严重出问题。

已故朱诺的奥弗拉纳根主教曾提到一位在阿拉斯加工作了四十年的传教士。他非常健壮,而且有时可以跑在开路的狗群前头,但有一次他濒临忍耐的极限。他正在漫长的旅途中,又冷又饿。当夜色笼罩住银色的荒野时,天气越来越冷了。最后,他筋疲力尽且灰心失望地倒在雪地上。他嚎啕大哭,他想他无法再站起来了。他正在放弃,他正在结束一切事情……然而那只是肉体疲劳的短暂歇息,稍后,他重拾勇气,再度踏上他的旅程。

如果我们想表现慷慨大方,就必须准备付出代价。虽然我们没有蒙召要有圣人和殉道者的英豪行为,但是如果我们对天主的爱是真实的,那么我们就该把「慷慨」当作不断追求的目标。

「我亲爱的主耶稣,请教导我慷慨,教导我服侍你,如同你所该受到的服侍;付出而不计较成本;战斗而不在乎创伤;劳苦而不寻找休息;工作而不追求报酬;此外,还让我知道,我正在承行你的旨意。」

9关于我们的真理
 

一位记者曾经访问鲁道夫范伦铁诺,他过去是位偶像明星。唯一能使这位演员感兴趣的东西,是他自己的服装和照片。他的房间贴满了数以百计的照片,面对记者,他口若悬河地谈论着这些照片。他没有别的兴趣,对于表演或作为艺术媒体的电影也没有任何意见。

一位名叫多玛斯黎登的苏格兰人,他以在一家工厂赚取微薄工资起家,终成了富有的连锁店老板。他也搜集照片,那些照片都是有关皇室和他自己。他吹嘘道,没有任何老百姓像他一样接待过这么多国王和王后。他开口闭口常是:「陛下告诉我……」「皇上曾对我说……」「威尔斯王子和我……」这样的话。

我们对这类露骨的骄傲和虚荣只能一笑置之。骄傲经常被认为是「愚蠢」,而它的确如此。骄傲绝非可等闲视之,它具有致命的杀伤力。我们回忆基督的话:「我看见撒殚如同闪电一般自天跌下。」(路十18)莎士比亚说:「天使因为那罪而堕落。」人也是由于骄傲而跌倒,他的第一次受诱经验就是要他骄傲:「你们将如同天主一样。」(创三5

骄傲是最基本的罪,它是构成可悲的人类场景的仇恨和罪恶、哀伤和不幸之根,它是「人类灵魂的黑死病」。

因此骄傲内在于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却不常察觉它。骄傲的一个狡猾特征是:虽然容易在别人身上看到它,但是很难在我们自己身上发现它。如果有人胆敢纠正或冒犯我们,不尊重或诽谤我们,我们就会生气或愤愤不平。我们发现,很难承认错误或过失,向人道歉也觉得自己受到伤害。我们的骄傲在许多小地方显露出来。

治疗这种疾病的处方是谦逊。然而什么是谦逊?它是稀罕且善于躲藏的东西。「谦逊是一种人人都讲的美德,却没有人做。」当然我们都认为我们谦逊,但这是一个坏征兆。「当你知道你拥有它时,你已经失去了它。」谦逊不是虚伪——称自己为蛆或不幸的罪人。我们是人而不是蛆;我们是罪人,但我们并非是没有宽恕或皈依希望的不幸的人。

圣德兰说:「谦逊是真理。」而这个关于我们的真理是:我们不是神,我们只是受造物。我们并非全知、全能,也无法独立存在。其实,这个真理甚至更糟,因为我们潜在地都有自私而愚蠢、残酷而不人道的倾向。

神修家总是强调谦逊的重要,告诉我们那是诸德的基础。但我们没有任何一个人生业就是谦逊的,我们必须去获得谦逊,学习它,然后去实践它。但这并非易事,因为谦逊并不吸引我们,它似乎是一种缺点。因此,如果我们常思考谦逊带给的某些好处,对我们是有帮助的。这个谦卑的美德能够是一项伟大的资产。

谦逊产生内心的平安。「真正的谦逊是知足。」「谦逊的心灵必然寡欲。」谦逊的人避开过分野心的压力,也避免成为众目睽睽的焦点。谦逊的人怀着小孩父母般的信心,把自己奉献给天主,谦逊的人永远把天主当作他的向导。

谦逊帮助我们忍耐。虽然不耐烦似乎只是一个小缺点,但是它能引起不快,而且它可能是一个根深蒂固的骄傲的征兆。我们觉得不耐烦,是因为我们不能随心所欲,或因为别人不赞同我们。谦逊使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限度的缺点,它是帮助我们容忍别人,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愿望,并且包容他们的软弱。

在街上看到一个醉汉,圣斐理伯奈里说:「为了天主的仁慈,斐理伯,过去吧!」

谦逊教我们无私。骄傲的人意识到他们自己的尊严和学识,小心翼翼地捍卫他们的权利和特权。只因为被冒犯,未受尊重,或对某人无心的轻视耿耿于怀,结果不知有多少很好的理由被扬弃了。多少次我们忘了圣经上要我们成全的忠告:「若有人掌击你的右颊,你把另一面也转给他。」(玛五39)圣人们能彻底无私,因为他们都是谦逊的。

圣克莱孟夫鲍尔进入一家啤酒屋,为他的孤儿院乞讨。店主人咆哮道:「滚开,神父!」随后并在他脸上吐口水。克莱孟声名显著,而且大家都知道他脾气一向火爆,然而他默默地擦去脸上的口水,然后说:「这样对我倒适合,那么现在对我的孤儿院施舍一点如何?」

谦逊带给我们学问和智慧。我们都碰过那种什么都懂,却又偏执、顽固、不能接受任何指正的人。爱因斯坦——尽管他有那么高的天才,据说他总是随时准备着向别人学习,即使是从小孩身上。

牛顿是他那个时代最具有智慧的人,但他说过:「面对我眼前浩瀚的真理之海,我不过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偶然拾到一些较平滑的小石子或较漂亮的贝壳罢了,甚至连海水都还没碰到呢!」伟人总是谦逊的。

在一个严冬的日子,一位枢机主教走在罗马的街道上,他看到一位驼背的老人蹒跚而行。「老先生!」他说道,「这么冷的天,你不该外出的,你要去哪里?」稍后他才认出那位老是最伟大的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我正要去建筑学院,」米开朗基罗答道,「人生苦短,要学的东西正多着呢!」

骄傲使许多人盲目而无法相信天主,正如骄傲使法利塞人拒绝耶稣一样——这种骄傲是基于种族、国家,以及他们对梅瑟法律知识的优越感。

谦逊使祈祷更容易且更有效益。骄傲的人不会祈祷,如果他们祈祷,也像吾主所说的「法利塞人和税吏祈祷」比喻中的法利塞人一样。那个法利塞人自大且自以为是,他并不是需要什么,他没有罪可以宽恕,他不需要力量来克服诱惑,他也不需要更认识在主和他的道路。他基本上可能是一个好人,但他心里骄傲,使他的祈祷变成一无所有。「神贫的人是有福的……」(玛五3)谦逊的人不会犯把自己和同伴比较的错误,而是和天主比较。在天主面前,他深深地意识到他的罪和他的需要。

即使从谦逊中得不到任何好处,基督徒也应不为任何其他理由,只为更相似耶稣而学习谦逊。「你们跟我学吧!因为我是良善心谦的。」(玛十一29)吾主的整个生命沉浸于谦逊之中,他也不断教导我们谦逊的艰难功课。

圣保禄宣称,在降生成人的行动中,基督空虚了自己。祂以彻底的贫穷和默默无闻开始了世上生活。虽然祂是圣的,却不曾寻求任何特权,甚至没有免除祂隐居数十年中那些单调繁重的工作。祂规避成为公众人物的机会,远离所有大文明的中心,并拣选穷人做祂的伙伴。祂希望人们没有觉察到祂的伟大奇迹,而且当人民想拥立祂为地上的领袖和君王时,祂躲开了。

谦逊是祂传教接近尾声时的标记。祂洗门徒的脚,并在饼酒的形象下把自己给了他们,做他们的精神食粮。祂被以几块银钱出卖,被祂的宗徒之长所否认,并被交付于祂的国人所痛恨的外国势力。

祂的审判是一个嘲弄。祂被当成傻瓜般地嘲笑和吐唾沫。祂生为穷人,死为罪犯。祂达到贬抑的最大可能深度,因为祂甚至也感觉到他似乎被祂的父所抛弃。

「至于我,成了微虫,换掉了人形;是人类的耻辱,受百姓的欺凌。凡看见我的人都戏笑我,他们都撇着嘴摇着头说:“祂既依赖上主,上主就应救祂;上主既喜爱祂,就该拯救祂。”」(咏廿二7-9

但是拯救并没有来,因为,正如圣保禄所说的:「祂贬抑自己,听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斐二8

人类的救主领导我们走所有人都必须走的路——回归天主之路,谦卑地承认我们是谁之路,即谦逊之路。其他的路可能更新奇、更具有吸引力、更容易,但它们是那些被世界的荣华所迷惑的人们所走的路。

10训练有素的门徒
 

美国艺术家本杰明韦斯特宣称,是他母亲的吻使他成了艺术家。小时候,有一天他坐在家里的地板上,身边画纸散落一地,狼籍不堪,而且衣服上涂得到处都是颜料。他担心他的母亲看到这个脏乱的局面时可能要破口大骂。但是当她进入房间时,她没有生气责备他,她吻了他,并且说:「有一天你会成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

不幸地,愤怒造成伤害比温柔带来的故事或许更常听到。

凯泽惠赫姆手臂残废,据说这使他的母亲非常不悦,她开始恨他,而且有时会对他说:「滚开我的视线,你这个瘫子!」这种来自他自己母亲的待遇扭曲了他的人格,他长大后成了一个有严重自卑感而且冷漠、傲慢的人。

一个母亲的同情的了解,产生了一位世界知名的艺术家,而另一个冷酷的愤怒,可能促成了一次世界战争的大屠杀。这并非夸张的想法。某人说过:「愤怒像一帖烈药,如果用在正确的地方,能产生无限的好处;但如果用在错误的地方,将造成无穷的伤害。」

有人可能会问:「愤怒不会本质上是恶的东西吧?」作家霍勒斯也说:「愤怒是暂时的疯狂。」愤怒的人似乎失去了一切控制。富兰克林说过:「盛怒的人等于骑一匹疯马。」圣经赞美温和:

「温和的回答,平息忿怒;激昂的言语,使人动怒。」(箴十五1

吾主教导我们,在温和中有一种喜乐和幸福:「温良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承受土地。」(玛五5

每当我们听到有人被形容为谦和,我们可能会浮出这个人的丑陋心灵图像,他怯懦而卑躬屈膝、软弱而过分畏缩,以致无法为他自己辩护。文字,像人类一样,经常因改变而败坏。在新约中,「温和」的希腊字(由基督所使用的阿拉美文翻译过来)有一个适切的意义。

「温和」这个字,是希腊人用来形容一匹马已被驯服并被装上马鞍的字眼。从此以后他将不再在原野狂奔,而是被训练来为人类提供有用的服务。这同一个字也被用在强者身上,他不是以暴君的姿态来运用他的权力,而是用仁爱和温柔。

「温和」的拉丁字是mitis,它有一个同样给人好感的意义,因为它被用在一个圆熟且调适良好的人身上,一个训练有素且经验丰富的人身上,他不无理取闹,也不轻易动怒。温和的人是稳定而宁静的,他既不马虎懈怠和过分随便,也不乱发脾气和喜爱争吵。

愤怒本质上绝不是恶。它经常是由某种侮辱或伤害,或甚至是由怕受伤害所引起的强烈的情绪。适当地使用它,它能有助于消除像残忍、奴役和贫穷等许多不义。圣保禄说:「你们纵然动怒,但是不可犯罪。」(弗四26)那么动怒的规则是什么?

合理说来,发怒必须有适当的理由。有时候我们发怒,只因为心情不好,或因为生活困难。当事情弄糟时,我们立即的反应是寻找代罪羔羊,任何人都可以,只要我们能怪罪他们而不是自己。

愤怒应该经常保持在控制之下,一个不受控制的脾气的发洩,显示你是一个不成熟的被惯坏的小孩。

在一次联合国的会议上,俄国总理赫鲁雪夫用他的鞋子在桌上敲击。英国首相麦克米伦笑了,他转向一位翻译员并用平静的口吻说:「我需要这个动作的翻译。」

最后,我们的愤怒不应该被延长。「不可让太阳在你们含怒时西落。」(弗四26)我们不该怀着恶意。事实上,短暂的发怒常是一个记号,表示这个愤怒完全合理,它完全是无私的。当愤怒是为了别人的缘故而发时,它经常是属于合理的那一种。它不是为了破坏,而是为了拯救和为了完美。

福音中,我们有时会看到吾主发怒。他对阻止他在安息日为人治病的法利塞人发怒;祂对在圣殿里抢劫穷人的骗子发怒;祂对经师发怒,由于他们对每一法律细节的过分在乎,使人们的生活变得难以忍受;祂也对伯多禄和门徒们发怒,当他们采取了世俗的观点或对天父缺乏信心时。

但祂的愤怒完全不是自私的。祂不会对别人施加于祂的伤害表示愤怒。「祂受辱骂,却不还骂;祂受虐待,却不报复。」(伯前二23)在对祂的不公正审判中,祂保持沉默。当犹达斯出卖祂和伯多禄否认祂时,从祂口中没有说出一句愤怒的话。当祂被愚弄和被打耳光时,也没有发出片语只字的谴责。而当祂面对处死祂的人的残暴行为时,祂祈求父宽恕他们的罪过。

祂要我们—祂的门徒—效法祂。「跟我学吧!因为我是良善心谦的。」(玛十一29)他的温和是合理的那种温和,是散播幸福的那种温和,是经过良好调适的人格的那种温和。有一种喜乐来自对天主完全臣服和来自对祂的彻底信赖,如此我们就能接受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切是为了我们终极的善。

在表现成熟和自我训练上也有一种喜乐,因为在我们和别人的关系中,我们享受到来自经常宽容、同情和仁慈、忍耐、自制的平安和满足。我们不该让自己动自私的怒气,相反地应该发挥我们的力量和精神,特别是在对幼儿和老人、软弱者和需要者的保护和支持上。

11世界之光
 

一位画家正在画一幅冬天暮色的图画。一栋漆黑、阴暗的房子,座落在光秃秃的树林间。地上覆盖积雪,泥泞的乡间小路和上还有着坑坑洞洞,好是一个凄冷、苍茫的景象。这位艺术家突然神来一笔,采用明亮的黄色颜料,在那栋房屋上画了一个点着灯的窗子。这一幅死气沉沉的画面,立即被神奇地转换成一种散发出生命、温暖、友谊和愉悦的景色。

光是天主的象征。天主被说成是「住于不可接近的光中」(弟前六16)的那一位。而基督的降临人间,也是用光来作预告:

「那坐在黑暗中的百姓,看见了浩光。」(玛四16

祂形容祂自己是「世界的光。」(若八12

光给人引导,它鼓舞人心。基督对我们就是这样的一道光。他在我们中间的临在,更帮助我们驱散由痛苦和悲伤所引起的阴晦和黑影。针对此点,福音中记载了一件不寻常的事件。

在八月午后的酷暑中,伯多禄、雅各伯和苦望陪同吾主登上一座高山。这次的攀登花了他们好几个小时,最后他们到达山顶时,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从叙利亚沙漠到遥远海边罗列有序的景观,犹太和外邦国家的广袤幅员尽收眼底。

由于登高耗尽了体力,宗徒们开始休息并打盹。突然间他们被一幅奇异的景象吓得醒明的身体发射出来,使祂的衣服发光,洁白如雪。虽然那三位被吓得目瞪口呆,但是这一幕奇观却使他们欣喜若狂,于是伯多禄大声喊出他们的喜悦:「主啊,我们在这里真好!」(玛十七4

吾主的显容不是一个无意义的事件。它标志了祂传教生活的转折点,它与基督首次向门徒预言祂正在走向苦难和死亡的这件事是相配合的。「从那时起,耶稣(默西亚)就开始向门徒说明:祂必须上耶路撒冷去,要由长老、司祭长和经师们受到许多痛苦,并将被杀,但第三天要复活。」(玛十六21

基督似乎有意让祂的显容作为一个准备和鼓励,祂似乎是要藉着这个事件说:「无论在我身上会发生什么事,无论我会遭遇到什么羞辱和痛苦,也无论什么悲伤能使所有跟随我的人的生活蒙上阴影,总要记得我是天主。我让你们瞥见我的超性荣耀和能力,使你们不致于灰心或怀疑我。」

在世上没有人能免除受苦,由于世上痛苦的庞大数量,使许多人不相信天主。他们作了一个不幸的结论,即世上每件事情的发生都是偶然的,事情大部分是不能控制的,我们都是盲目、无感觉的环境的无助牺牲者。

然而这并不是痛苦和悲伤这个大难题的解答。它忽视了这个世界也存在着许多善和幸福,它们胜过悲伤和恶。你能相信这个令人惊奇而复杂的受造界,不需要一个设计者吗?

最合理的答案是,一个全善全知的天主造了这世界,而由于人类的罪,使得在它内有了痛苦。

人们经常对那些受苦的人表达最大的同情,而那些停止相信天主的人,他们所受的痛苦却加倍凄惨。悲伤和痛苦使我们的生命黯淡无光,但是如果没有对天主的信仰,这个黑暗不会获得解除,也不能被冲破。而这不是正常的,因为我们生来不是为成为这个黑暗的受造物的。

挪威的特罗姆瑟位于北极圈的北方,住在那里的四万居民每年有两个完全看不到太阳。在这段极区的黑暗日子中,人们的生活变成极端困难:他们变得焦躁、苦闷而易怒。据说整个城市的步调都减缓下来,工作能量减少了,而且到处听到有人抱怨身心疲倦不堪。情绪的不稳容易沦为精神的错乱。即使精神健康的人也感到会卧不安、恐惧,而且满脑被死亡的思想所盘据。每一个人都渴望光明,对人而言,长久住在黑暗中是不正常的。

关于痛苦的哲学思辩,很少能提供实质的帮助,因为痛苦是一个很深的奥秘,即使是对基督徒亦然。基督是天主,然而祂故意选择忍受每一个可以想到的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祂是我们对于痛苦问题的答案,祂是这个被悲伤和痛苦所笼罩的世界的光。祂没有应许我们免于痛苦和悲伤,但是祂向我们作了保证,祂会给我们勇气和耐力。「凡劳苦和负重担的,你们都到我跟前来,我要使你们安息。」(玛十一28

在我们生活中,有多次我们必须忍受一些不可避免的痛苦、窘迫、孤单和厌烦。设法要去推论或找理由,似乎是无济于事的。我们所能作的,只是怀着赤子之心信赖天主。如果我们终究要推理,那么最好像一个必须调适自己,去面对一个不寻常且可怕的处境的小孩一般。让我们假设这个小孩突然生病,被紧急送到医院,只有他的父亲陪在身边。小孩心里可能会这样推论:「我现在是在一个奇怪、可怕的地方,被一群陌生的人所包围,我痛苦又害怕。我不知道什么会发生在我身上,但是我爹地在这里陪我。我认识他,我也能信赖他,所以一切都会没事。」

这似乎过分简化,然而这是我们基督信仰的真理,我们亲爱的主要我们变成小孩子。他要我们随时随刻,尤其是在我们受苦时,对他怀有无穷的信心。他要我们像约伯一样:

「即使祂杀我,我仍愿在祂面前表白我的行为。」(约十三15

约伯曾经设法寻找一些他受苦的理由,但他找不到,最后他在接受和完全信赖天主中豁然开通。

我们除了信赖天主之外,也没有别的替代物。因为不那样做,我们就会使自己堕入远比极区长夜的黑暗—痛苦、愤怒和失望的黑暗—更为可怕的黑暗中。

知道基督曾经受苦,这是我们在黑暗中的亮光。那是去经验到一种神秘的神修喜乐,以及有一个对天主更深的理解和爱。因为那时我们开始了解,痛苦既不是生命中不幸的事件,它们也不单单是一种惩罚或障碍。就像基督的受苦,我们的痛苦也能是创造性的,并能导致生命的更新。它们的目的可能不易被瞥见,但它是在那里。圣保禄说:「如今我在为你们受苦,反觉得高兴,因为这样我可在我的肉身上,为基督的身体——教会,补充基督的苦难所欠缺的。」(哥一24

这不是逃避的现实。我们就像基督显圣容时的那三位宗徒一样,受到安慰和鼓舞,我们的信德和望德获得增强。我们恒心祈祷,并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职责坚持不懈,而且我们信赖天主。

「上主是我的光明,我的救援,我还畏惧何人?」(咏廿七1

「纵使我应走过阴森的幽谷,我不怕凶险,因你与我同在……」(咏廿三4

12受诱之苦
 

他是生在莎士比亚时代之前的英国人,而且被公认为依利莎白女王时代的伟大人物之一。他拥有牛津大学的两个学位,而且聪明过人,因此十七岁就获得大学教职。他英俊、活泼而机智,谈吐优雅且辩才无碍,他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成了年轻人争相模仿的对象。他被称为「牛津之钻」和「英国的西塞罗」,而且依利莎白女王曾亲自告诉过他,只要他开口,他可以获得任何他想要的爵位。

起先他被成功冲昏了头,但稍后他敏锐的心灵立刻陷入良心的自责。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后,他毅然放弃舒适的生活,到海外成为耶稣会士。在领受铎品之后,他回到英国。但由于他勇敢而热心地归化背教的天主教徒,因此很快成为通辑要犯。结果他被出卖、坐牢并受酷刑。女王亲自干预这个案件,提议可以释放他并任命他为坎特伯里总主教;如果他肯声明放弃天主教信仰的话。但他拒绝了,并被处以死刑。他就是名闻遐尔且被列入圣品的圣艾德蒙坎庇恩。

所有的诱惑都是一种痛苦和折磨,那是一件几乎等同于殉职的严厉考验和试炼。那是一种强迫人自由意志的企图,一种引诱人趋向恶的恶行。虽然我们都知道且认得它,但它对我们仍经常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受诱是我们不能避免的命运。基督说:「心神固然切愿,但肉体却软弱。」(玛廿六41

「本性的私欲相反圣神的引导。」圣保禄这样写道(迦五17)。「我不明白我作的是什么:我所愿意的,我偏不作;我所憎恨的,我反而去作。」(罗七15

动物遵循他们动物性的本能。切斯特顿说:「你能拍打人的背部,叫他做一个人。但你拍打鳄鱼的背部,叫他做一条鳄鱼,是无济于事的。」动物永远贴住地面,和他过去一样地生活着,而人类却必须往高处爬。

诱惑不仅不是一种罪,而且有迹象显示,如果拿走诱惑,那么就我们所知,我们的生命将会变得更贫乏。诱惑是一种试探和挑战,在希腊文,「考验」和「挑战」用的是同一个字。基督在旷野中禁食和祈祷时,曾容许自己受撒殚的诱惑,而且在革责玛尼园和加尔瓦略山上,又再次面临试探。因此,诱惑本身不是罪恶,而是我们锻炼和发展的一部分。

基督容许自己受诱,是为了向我们证明祂是真人,而且诱惑并不是罪。「因为我们所有的,不是一位不能同情我们弱点的大司祭,而是一位在各方面与我们相似,受过试探的,只是没有罪过。」(希四15

从不怀疑的基督,自己也允许那些神秘的试探,以作为我们的榜样,使我们知道要如何来应付它们。「去吧!撒殚!」(玛四10)吾主向我们表明,面对诱惑,有即刻拒绝的绝对必要性。这方面,有句古老的格言说得对极了:「犹豫的人必然迷失。」

皮尔哈考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抵抗运动」的年轻成员。祂被出卖,并在弗雷讷监狱被单独囚禁了两年。刚开始时,他知道,如果他要保持神志清醒,他必须严以律己。「我没有多少事可以做。我必须避免一些习惯,避免想到女人和那一类的事,甚至连想家都是一种灾难。我经常感觉到,如果我继续想那样的事,我将绝对无法承受,我可能会崩溃。」

许多被囚禁在北越多年之后归来的美国战犯,描述他们如何自我要求严格的心灵训练,包括祈祷和彼此团结、安慰,使他们能抵抗诱惑,不致向逮捕者加诸他们的不合理需求投降。

哪里有邪恶,在哪里我们就都是「抵抗运动」者。如果我们一认出诱惑,就立即回避它,那么我们抵抗诱惑成功的机会就会更大。对所有憎恨、骄傲、不洁和沮丧等思想,我们必须学会在它们控制我们的心灵或想像之前,采取立即的行动抵抗它们。

我们也同样要提防犯罪的场合和我们的限度和习性。在伦敦塔内,有一个通往一座角楼的石阶楼梯。除了最上层的那个阶梯之外,所有阶梯的尺寸均完全相同。这一阶比其他各阶高了数英寸。这里所用的策略是基于一项假设,即人们有把事情看成理所当然的习惯。一个不疑有它的攻击者可以成功地爬上阶梯,但他并未发觉最后一阶有异样,他可能会跌跤而落在侍卫人员的掌握之中。「所以,凡自以为站得稳的,务要小心,免得跌倒。」(格前十12

我们必须留心我们的脚步。许多事情的外貌常能引诱和欺骗人。正如莎士比亚说的:「把铒装上钩,这条鱼会咬。」诱惑必然是迷人的。吾主不断警告他的门徒要警醒准备:「醒悟祈祷吧!免陷于诱惑。」

诱惑使祈祷成了必需的。如果肉体被剥夺了食物,他对疾病的抵抗力就会减弱。祈祷是精神的养料,但是这种养分必须不断地摄取。不断的祈祷是必要的,在受考验的时候,如果我们有经常祈祷的习惯,我们就能更容易转向祈祷。

诱惑可能会困扰和折腾我们,但我们能确信,天主不容许我们所受的诱惑超过我们所能忍受的程度,因此只要我做到我们该做的,他会帮助我们。威廉詹姆士说:「没有人被允许注册进入生命的大学,除非他已受过充分的考验。」因为我们是自由地作善或作恶,所以我们都面临了试探,也因此我们值得赞美和谴责。当我们受到诱惑,或甚至当我们有时臣服于诱惑时,我们总不该气馁。天主永不会忽视谦卑和痛悔的心灵。

一支史特拉第瓦里制作的小提琴值好几万元,它的声音比一百五十年前刚出厂时更加清纯甜美。据说当这位意大利的巨匠要挑选木头来做小提琴时,他总是选择面向北方的树枝。史特拉第瓦里声明,曾经抵抗过狂风暴雨的部位必定能产生优美的乐音。我们不是经常发现,那些最仁慈、勇敢和温柔的人,都是那些经历过艰苦的人生北风吹打的人,都是那些信仰和德行曾受过考验和试炼的人吗?

诱惑与其说是人们的苦难和刑罚,倒不如说那是他们的特权和荣耀。圣雅各伯甚至说受诱是一种真福:「忍受试探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既经得起考验,必能得到主向爱祂的人所预许的生命之冠。」

13保持平心
 

 地位显赫的人容易暴露于被批评和被反对的境地中。有一个关于一位杰出政治家的故事。这位政治家虽然长期受到一位政客不公平的攻击,然而他总是心平气和而不为所动。有一天,一个朋友问他,在这样的挑拨下,他是如何地控制住他的脾气。

政治家回答说:「嗯!或许我儿时的一件做出最好的说明。那时我们邻居中有一个人的狗,每当月圆时就狂吠不停,有时会持续约一个小时。除了狗的主人外,每一个人都被弄得苦不堪言,因为那人是个聋子。」政治家暂停他的故事,而他的朋友焦急地期待着后续的发展。

政治家微笑着说:「事情就是这样。月光一照射,狗就吠叫,月光继续照,狗也继续吠叫,过了一会儿,狗就叫累了。」这位政治家也是不停地「放光」,等待着他的对手「叫」累了。

忍耐是一种低度的美德,它是被动和消极的——有人称它为「可怜人的美德」。然而在现今这种充满压力、狂热的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它。

它可能是低等的美德、但我们该记得,天主是很有耐性的。耐心是他进行创造工程的待征。地球有多老了?地质学家说它是经过几十亿年的漫长岁月慢慢形成的。「地质学就是研究天主的耐性。」大自然界的成长通常是缓慢的,莠草虽然易长,但像橡树这类耐久性树木的成长却是慢吞吞的。

天主在他和人类的交往上,也表现了极大的耐心。旧约是祂对人类的愚昧和邪恶显示耐心的记录。梅瑟宣布说:「天主缓于发怒……」(出卅四6)天主在打发洪水来之前,拖延了一百年,祂惩罚撒乌耳以前也等了十年。

而四部福音更清晰地透露了天主的忍耐。在其中我们看到了那位中心人物——平静而从容不迫的门徒显示了耐心:祂甚至对敌人都表现了耐心,例如当门徒要求毁灭拒绝他们进入的那座城时,祂斥责了他们。

耶稣特别在祂的受苦受难中表现了忍耐。我们很容易宽容那些在痛苦中的人的无奈,但是在基督整个受难史中,却没有为这种宽容留下余地。在受那莫须有的审判期间,他一直保持沉默;当他的肉体被打得启蒙体鳞伤时,祂默不作声;在受戏弄和吐唾沫时,祂也没有一句怨言;祂忍耐而步履蹒跚地背着十字架上加尔瓦略山,然后被钉在上面。祂耐心地忍受每一种折磨,直到最后一秒钟。

天主的耐心是无边无际的:「慈悲宽仁的天主……富于慈爱的忠诚,对万代的人保持仁爱。」(出卅四6-7)无论祂被漠视、憎恨、否认,或被祂的受造物所凌辱,祂总是耐心地等待。

基督说过一个莠子的比喻。仇人偷偷在麦子中间撒上莠子,仆人想立刻把莠子连根拔除,但家主提议再忍耐一段时间:「让两样一起长到收割的时候好了。」(玛十三30)多危险的忠告!似乎忽视了恶的传染效应。但是天主宁愿等待,以便能从恶中引出善。祂宽恕超过惩罚。然而虽然祂的磨石慢慢地磨,但是它们却磨得极精细,因此我们永远不该妄用祂的耐心。

我们自己必须培养忍耐的美德。没有任何伟大或持久的工作不需要它而能成就,它是天才的成分之一,是进行不断尝试的一种无限能力。既然我们生活在一个崇拜速度和讲求速成的年代,忍耐就比以前更需要,因为我们很难避免被卷入速度的追逐、无法逃避的紧张和压力之中。我们需要的不是斯多噶式的忍耐,而是基督徒的忍耐,这种忍耐能更有效地激励我们,并且把生命中的痛苦转化成利益。

Patience(忍耐)这个字源于拉丁文patior(我受苦)一字,它被解释为对任何痛苦或刺激平静的承受。神学上,它是为了受天主和结合于基督,使我们以平静的心灵,接受肉体和精神痛苦的一种美德。了解忍耐包含了痛苦是没错,但同时别忘了:

「忍耐虽然痛苦,然而它的果实是甜的。」

「那些没有耐心的人是多么可怜。」

莎士比亚的至理名言:「除非循序渐进,有什么创伤可能得到痊愈?」

我们很少人本性上具有耐心,所以我们必须培养这种宝贵的美德。我们该如何着手呢?首先,我们该在我们的生活中放入一些默想的时间。

小说家堆华德斯普林说过,在一九四O年充满压力的那几个月中,他发现很难静下心来工作。一天早晨,它偶然拿起一本马库斯奥里厄斯皇帝的默想书来读。它平静并稳定了他的心情,后来他说养成了以阅读开始每天生活的习惯——最后是阅读圣经。他解释说:

「我们很容易以匆忙开始一天的生活。匆忙地拆邮件,匆忙地看报,匆忙地做手边的工作。这就如同还未调好弦,就开始拉小提琴,那将整天都荒腔走板。」

其次,我们需要更多反省忍耐本身,以及它将带给我们的好处。很显然的,那些有耐心的人,会比那些急躁、易怒和沉不住气的人有更愉快、平安的生活。基督在对他的门徒提到受苦和迫害时说:「你们要凭着坚忍,保全你们的灵魂。」(路廿一19)坚忍的人是冷静而均衡的,经常审慎乐观来看一切事情,他们深知我们是活在一个不完美的世界中,考验、痛苦和失望是无可避免的,但如果我们能和基督结合在一起,为了爱天主的缘故,坚忍地承受这一切,它们就能成为有价值的。圣雅各伯说:「看,农夫多么忍耐,期待由地里宝贵的出产,直到获-得时雨和晚雨,你们也该忍耐。」(雅五7-8

如果我们决心这样来开始每一天:「无论今天发生什么,我将保持我的思想平静、喜乐和坚忍。」如此对我们将有所帮助。我们应该毅然决然地摆脱不幸、错误和失败。而且必须在自己受到伤害时避免愤怒,并驱逐任何报复的念头。反之,我们该学习检视所有不耐烦的外在记号——猛力关门、提高嗓门怒吼,以及脸红脖子粗地争辩。

如果我们真的爱天主和我们的近人,这种爱就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在忍耐这种低度美德的实践上。「爱是含忍的,爱是慈祥的……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格前十三47

在学习忍耐的过程中,吾主自己是我们的典范和我们最大的帮助。「跟我学吧!因为我是良善心谦的。」(玛十一29)在痛苦、失望、愤怒的时刻,耶稣的榜样比任何其他事物更能鼓励我们忍耐。因为「祂受辱骂,却不还骂;祂受虐待,却不报复。」(伯前二23

14 接 受
 

当孩童耶稣在耶路撒冷走失时,祂的母亲玛利亚问祂道:「为什么你这样对待我们?」(路二48)后来,在加尔瓦略,吾主也问了祂父亲类似的问题:「你为什么舍弃了我?」(玛廿七46)两个悲伤的的场合问了同样的问题。

在生命中的某些时候,这个问题也会挂在每一个人的嘴上:「为什么这件事会发生在我身上?我到底做了什么,天主竟这样待我?」而且似乎没有任何答案可以减轻痛苦和负担。在悲伤的时刻,别人安慰我们说:「时间会治愈一切。」其实也无济于事。或许时间真的是最好的安慰济,但痛苦仍是随时随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伴随着我们。如果有人提醒我们:「别人也好不到那里去。」这也无法鼓舞我们,因为这只是让我们想到痛苦的普遍性。诗人坦尼森写道:

「失落的普遍性,并不减轻我自己的痛苦,反而增加;

在普遍了!虽然并非从早折磨到晚,但是可叫人肝肠寸断。」

我们确实无法避免生命中的痛苦和悲伤,但难道我们不能使它可以忍受,或甚至从中获益吗?环境本身并不决定我们快乐或不快乐,而是我们对环境的反应方式决定了我们幸福与否。人对于痛苦会有两种反应:愤怒或接受。

愤怒是反抗的一种形式;一个人独力扛起悲伤的负担,只会使它变得更沉重。他对每件事都喜欢冷嘲热讽并怀着酸葡萄心态;他羡慕并嫉妒别人的幸福;他过着不痛快、不自然的生活。愤怒不是良药而是杀手。一些肉体的疾病现在被称为心身症,因为它闪是由心理异常所引起的,诸如恐惧、忧虑和愤怒。

而愤怒不停地在毒害心灵与肉体,它破坏一个人和天主的关系。他不再相信天主存在,或把天主视为不公正和残暴的神。愤怒的人背叛天主。基督说天国在人的心里,然而地狱也能在那里。

另一种对痛苦和悲伤的反应是接受。一座十五世纪大教堂的壁上有一句含意深长的题字:「既是这样,就不可能那样。」在生命中,我们遇到许多不可能是那样的情况:灾祸和疾病、匮乏和失望、生离和死别、我们错误和罪恶的结果。通常,我们除了说:「既是这样,就不可能是那样。」或用现代的说法:「算了,事情就是这样。」「事情往往是如此。」除此之外,我们几乎不能做其他什么。

心理学上说,通常最好的办法是接受不可避免的情况,去适应它们,拒绝被它们所征服,而且尽我们所能的,将它们扭转成对我们有利。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甘愿逆来顺受,接受已经发生的一切,是征服任何不幸后果的第一步。」古谚说:「认命是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补给品。」

「接受」并不是消极的宿命论或逃避主义,它是坦然地面对我们的痛苦,而且甚至可以从中获益。这不是一条容易的路,因为那是基督、圣人和殉道者,以及无数名男女英雄的路。然而我们都比自己所想像的要强,我们隐藏了许多有待自己去提取的能力和勇气的资源。

一位伟大社会工作者的生平说明了这一点。她和她的丈夫在欧洲度假,他们唯一的孩子—一个小女孩—正热切地等待着他们回家。他们回家的那天晚上,虽然小女儿已经上床,但一听到他们返抵家门的声音,立刻跳下床,冲到栏杆扶手边,跳上去,然后滑下来。但是由于失去平衡,结果摔了下去!

巴特勒大太太说:「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幕——跌了下来,放声尖叫,然后归于沉寂。看到她无助地被抱在她爸爸的怀里,下垂的可爱的小脑袋搭在她爸爸的肩膀上,漂亮的金发,沾满了血迹,从她爸爸的臂弯间垂了下来,多么令人怜惜啊!我真的愿意代她而死。要是我们能再见最后一面,即使只是片刻,该有多好!」

对这件催人心肝的伤心事,她是如何反应的呢?愤怒、自怜或逃避?都不是,她从这件事上站了起来,献身于照顾无数性格乖僻、失去母爱的女孩。我们看到了接受的完美反应,而且将损失转变成获得。莎士比亚说:「据说最好的人,是从罪恶的模子里铸造出来的。」贝多芬之所以能创作那样伟大的音乐,托尔斯泰和但丁之所以能写出旷世的杰作,很可能是因了他们坎坷的命运。

经常是那些从辛劳和困苦的学校中培育出来的人,有最好的装备去面对生命的试炼。二次大战期间的伦敦,有许多关于空袭的悲剧,但也有幽默的故事。其中一个是关于一对正奔向防空洞的老夫妻的故事。妻子想回家拿她的假牙,但丈夫不让她回去。「走吧!老婆!他们丢下来的玩意儿,可不是火腿三明治。」

在一次大空袭中,有个市井小发站在街头。虽然炸弹的爆炸声震耳欲聋,但是这位仁兄却站在那儿,向天空挥舞双拳,并愤怒地咆哮着。他的妻子不断地催他进防空洞:「快进来,别去惹恼他们!」

基督徒的接受,意义不只是「事情就是如此」,甚至也超过「逆来顺受」的豪情。圣母说:「愿照你的话成就于我罢!」(路一38)我们的接受必须是愿意臣服于天主的旨意。或许我们总是喜欢把不幸和天主的旨意联想在一起,我们把大自然的灾难懂成「天主的行动」。在墓志铭上也经常刻上这种伤感的字眼:「尔旨承行」。天主的旨意应该是我们的渴望,而最重要的是,天主愿意我们幸福,虽然他的圣意经常是隐晦不明的。「恨不能在这一天,你也知道有关你平安的事,但这事如今在你眼前是隐藏的。」(路十九42

只有接受天主愿意的或容许的一切,才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平安。因此,我们不该从现在开始,耐心地接受每天的失败、烦恼和挫折,以便当更重的负担放到我们身上时,我们已准备好自己去接受它们吗?

15如同我们宽恕
 

在爱尔兰历史上的一段纷扰时期,若瑟布雷迪由于杀害常务次长伯克而被判处死刑。布雷迪拒绝和天主和好,因为他不能原谅那个举发他的人凯里。蒙若依监狱的教诲师,带进了许多有圣德的神父和布雷迪一起祈祷,设法要说服他宽恕凯里。布雷迪的回答总是一样:「天主自己不希望一个爱尔兰的爱国者原谅一个告密者。」

处决前一天,一位修女出现在监狱门口,并要求准许她和那个死刑犯见面。一进到布雷迪的囚房,修女首先为她的闯入表示道歉,但是她说她有一件紧急的事需要帮助。作为一个即将去面见天主的人,布雷迪可能是能给她一些建议的最适当人选。

她解释道,她全心恨一个人,这已经成了她挥之不去的阴影。而她现在问布雷迪,是否她该脱掉面纱,离开修道生活。

布雷迪毫不犹豫地回答:「修女,为了天主缘故,不要那样做。设法去宽恕!」]

修女说:「很好,布雷迪先生!我原谅你在凤凰公园杀害了伯克,他是我的兄弟。」

布雷迪要求她的原谅。第二天清晨在被问绞之前,他办了告解并领了圣体。

宽恕别人,甚至是我们的敌人,是基督徒信仰中的一句「生硬的话」。基督宣称它,不是作为少数追求成全的人的一种劝言,而是作为所有他的追随者的一项诫命和必要的要求。他透过告诉我们一些不宽恕别人的后果,来强调宽恕的重要性。在他的比喻之外,只有三次基督清楚地提到地狱的惩罚:当人不能实行爱德的工作时,例如给穷人吃、穿、照顾病人和囚犯;当大人使小孩听候倒时;和每当对别人有不宽恕的恨意时。

基督甚至谴责某些人所认为的只是轻微违反爱德和兄弟之爱之法律的行为。祂公然抨击所有愤怒、嘲笑和侮辱的言语:「凡向自己弟兄发怒的,就要受裁判;谁若向自己的弟兄说‘傻子’,就要受议会的裁判;谁若说‘疯子’,就要受火狱的罚。」(玛五22

不宽恕就会使恨永远留在身上,使我们的心固执于恨。恨是一种暴力的形式,而暴力行为是相反事物本性的一种行为。暴力是具破坏性的,而恨是穷凶极恶的。圣若望说:「凡恼恨自己弟兄的,便是杀人的。」(若壹三15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说过,每当某人对别人充满恨决地咆哮道:「去见你的鬼去!」时,他的处境比他所想的更为真实,因为他正表达了破坏别人的潜藏欲望。

全心地宽恕那些伤害、反对、嘲笑或侮辱我们的人,这是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之一。我们有时会说:「我愿意宽恕,但我永远不能忘记;我永远不会再相信它。」但这不是慈父对浪子的宽恕,不是基督祈求他的敌人能接受来自祂的父的宽恕,也不是我们希望得自天主的那种宽恕。

基督强调,只有在我们宽恕时,我们才能寄望被宽恕。「你们若不宽免别人的,你们的父也必不宽免你们的过犯。」(玛六15)祂教我们祈祷:「求你宽恕我们的罪过,如同我们宽恕别人一样。」圣若望基所说过,在祂的时代,有许多人抹杀了天主经中的这一句话。无情的欠债人的比喻中清楚说明了,一个不宽恕的人也不能寄望获得宽恕。我们怎样判断人,也要受到怎样的判断。在怜悯人时,我们会得到我们所付出的。

宽恕的条件就是宽恕的精神,这是不可逃避的真理。奥格尔索普将军对若望卫斯理说:「我永远不宽恕」卫斯理回答说:「先生,那么我想你得永远不犯罪。」只当我们懊悔己罪,并诚心愿意弃绝它们时,我们才能得到天主的宽恕。如果我们不准备向别人显示我们那有求于别人的慈悲,这就证明我们的心还没有真正的改变。

我们如何学会宽恕?首先,我们常该设法记得,挑剔或责备别人是多么容易,而同时我们对自己的缺点是多么盲目。

一位男子和他的太太争辩说:「我可能有我的缺点,但错误不在其中。」基督说,我们可能只看到别人眼中的木屑,却看不到自己眼中的大梁。

我们必须藉着回想我们自己可能已对别人造成更严重的伤害,把我们的注意力从我们所爱牟伤害移开。这将使我们谦虚,平息我们的愤怒,并使我们想望得到天主的宽恕。

其次,我们必须不断寻求生活在一种仁爱和平安的气氛中。有些时候我们必须对不义或残暴表达我们的反对或甚至是愤怒,但是我们应该小心,我们是恨罪而不是恨罪人。而如果我们必须纠正别人,那么我们应该尽力用亲切和了解的态度去做。圣方济各撒肋爵的训示不应被忘记:「一盎司的蜜比一桶的醋更有效。」

如果我们已和人争吵或对别人造成冒犯,我们应该立刻寻求和解,因为推迟只能延长和强化伤害的程度。「不可让太阳在你们含怒时西落。」(弗四26)吾主似乎也强调即刻和解的重要性:「就把你的礼物留在祭台前,先去与你的弟兄和好,然后再来献你的礼物。」(玛五24)屡次,我们会发现别人也正来到半路迎接我们。

最后,我们永远不该忘记,祈祷是驱逐所有敌对、仇恨思想和感觉的可靠方法。每当我们要求天主宽恕我们的罪时,我们都必须祈求他给我们他的宽恕精神,也必须为伤害我们的人祈祷。如果我们想跟天主和好,就必须与别人和好。

有一个关于达文西的古老故事;虽然这个故事可能传说的成分大过事实,但它却隐藏了一个伟大的真理。据说当他在画他的名画「最后的晚餐」时,他画一个敌人的肖像来当作犹达斯,但是吾主的脸,却怎么样也构想不出来。于是他宽恕了他的敌人,涂掉他的肖像,代之以一个想像的人物,然后他就不再有任何困难地画出基督的面容。

如果我们不宽恕我们的同伴,我们就永远不能更接近吾主和更相似祂,永远不会是一个真实的基督徒。这是一个永远不变的真理。

「如果你们之间彼此相亲相爱,世人因此就可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若十三35

16我认错
 

一九七一年七月的一个早晨,一名男子向他住家附近的警方投案,他承认在二十一年前杀害了一个女子。他说这件事一直是他内心极大的困扰,尤其是在夜间。他准备为他的罪行接受任何的处罚。

他说:「我生命的过去这二十一年已经被毁了,只为了两分钟的酒后乱性或疯狂,竟使自己的生命成了一场恶梦。现在我觉得好多了,我能用清楚的意识想到它的可怕隐情。我现在很平安,我好像获得了重生。」

当作家切斯特顿有一次被问道,他为什么会成为天主教徒时,他答道:「为了消除我的罪。」他说这话时态度很认真。他说告解是天主重新造人的方法,被赦免的罪人成了一个新的创造,他再次成为一个纯洁的小孩。「他可能年迈而痛风,但是他好像只出生了五分钟。」

告解意即灵魂从所有它意识上储存的罪恶中释放,罪的负担和良心的压力被举起来了,因此它是心理和精神健康的必需品。如果罪没有被消除,它迟早会产生伤害性的影响——失望和绝望感。未告解的罪会进一步瘫痪所有的努力,就像被压缩的蒸汽,是非常危险的。累积悲伤或任何强烈的情绪都是不好的。莎士比亚说:

「说出忏悔的话;悲伤不会对过载的吐露片语只字并命它打开。」

国际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教授说,如果要来和他咨商的病人是天主教徒,他先请他们去告解。然而,告解或称忏悔圣事,不只有精神上的治疗作用,它不只是把我们的罪说出来而已。

虽然它是将我们的罪和盘托出而获得纾解,但我们所要求的比这个更多。我们想要我们的罪被带走并被摧毁,我们想要确定天主的宽恕。基督知道这个需要,所以当他在世时,他自己给了罪的赦免的确切保证。「为叫你们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玛九6

吾主了解,一个人的懊悔越真实,他越没有勇气征服罪,而灵魂也就越难确信它已经获得宽恕。在祂的许多比喻中,祂强调天主的仁慈。祂自己总是鼓励悔改的罪人:「孩子,你放心!你的罪赦了。」(玛九2)「我也不定你的罪。」(若八11

基督把祂运用过的宽恕的能力给了祂的教会:

「你们赦免谁的罪,就给谁赦免。」(若廿23

他并不是希望它被不分青红皂白地作用——一种含混的、一般的宽恕的宣告,这种宽恕几乎不值得拥有。它是一种神圣的托付;它是一种必须以绝对的诚心,依照正义来给予,藉着慈悲来抚慰的能力:

「你们存留谁的,就给谁存留。」(若廿23

我们应该经常告解吗?天主经本来就是作为一种每天的祈祷形式,而在它内有一个宽恕罪过的祈求。然而,劝办告解今天到处不为人所乐意接受,理由是,它可能会变成机械式的,而不再有真正的悔改。习惯和反复能使任何灵修的活动成为单调而乏味。我们应该小心,使这种情形不致发生。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敦促司铎,要留心告解圣事对发展基督徒生活具有多么大的贡献。它要求他们要随时准备聆听告解,要劝导信友怀着痛悔的心来领受这个圣事。勤领告解圣事是自古以来就被确立的天主教传统,而它一定有许多好处。

住在贫民窟和污染的空气中的人们,通常不会意识到脏乱和异味。那些很少去告解的人,似乎也记不起任何的罪,即使他们可能极端自私、贪婪、懒惰、自满和无情。他们的良心由于缺乏使用而变得十分迟钝而萎缩。告解可以净化他们的良心。

告解是一件圣事,它赋予灵魂恩宠。这个恩宠有一个治愈、恢复的效果,而且它建立起抵抗罪恶的防御工事。严重的罪一定需要告明,小罪也不能被轻轻带过。虽然小罪不是致使的伤害,但是它们会导致对灵魂的漠不关心,就像麻痹症一样。

由于告解的圣事性,它不但能消除罪恶,而且也比普通的私下忏悔行动能更有效力地豁免暂罚。

因为要承认一个错误或向我们所冒犯的人道歉,永远不是容易的事,所以告解可能是令人厌烦的。然而,「告解对灵魂有好处」,而一些喜乐和获得也总是导历于谦虚的告解。每一次诚心的告解都是一个更新,一个崭新的开始。我们都是习惯的受造物,我们需要时常盘点我们自己。如果我们做某件事一次,就很容易再做第二次。每一个恶的行为都会增强我们本性的邪恶倾向。「如果你是在错误的路上,跑步又有什么用?」

精神上,或许我们大多数人甚至还没有开始走路。勤办告解可以当作一种刺激,可以提醒我们忽略的罪——我们不常使用这种机会;提醒我们疏于妥善运用的恩赐;以及提醒我们像基督比喻中的那个仆人的危险行为——他没有善用他所拥有的才能。

我们经常定期地告解,可以鼓励别人跟随我们的榜样,这在有儿童的地方尤其重要。近来有一种主张认为「青春期前的儿童没有能力评价,因此他们主观上不能犯罪。」这是绝对的谬论。儿童在很小的年龄就知道何时他自己经调皮并冒犯了他的父母,他知道偷窥、抗命、争吵、贪婪、自私和残忍都是不对的。

剥夺儿童告解,等于取消他们获得恩宠的机会,并除去训练健全的心理和道德观的有效形式。

有人敏锐地观察到,在教会历史上的一个时期,有一种法利塞主义,它劝人不要常领圣体,理由是他们不够好;现在情况正好颠倒,人们被劝说不要告解,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坏!

并非过分担心和慎重,我们不应让告解成为只是例行公事。祈祷的反省常能避免这种情形的发生。再者,如果我们的告解是采用个人的方式,就没有沦为机械式的危险。告解是很个人的圣事。讲道的好处可以散播给很多人,而忏悔圣事的宽恕和恩宠却只集中在一个个别的灵魂身上。

我们接受的是基督的原谅和赦免,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在这个圣事内去看见祂。愿我们常能设法意识到祂无边的爱和同情,把祂视为慈善的撒玛黎雅人,温柔地照顾我们的伤口,安慰并鼓励我们,把我们的悲伤转变为喜乐,并赐给我们祂的平安。

许多非天主教徒称教宗若望为「好教宗若望」,这是他在历史上留给人的印象。当他八十岁时他写道:

「在我整个一生中,我很忠实地履行了每个礼拜办告解。在我的生命中,也有多次我重新办了我的总告解。」在这之前几年他也说过:

「通往天堂有两个门:纯洁和忏悔。我们可怜、软弱的受造物,有谁能找到两者中的第一个敞开的门?然而,我们可以把握另一个。基督为了补赎我们的罪,背着祂的十字架通过了它,祂也邀请我们追随祂。但是追随祂意即作补赎,使自己受鞭笞,同时也自己鞭笞自己。」

17孤独地伸出手来
 

或许空前奇怪的说词是二十六岁的马拉松竞走选手若望格伦迪对一位新闻记者所陈述的话。他请求说:「来加入我们!孤独是这项比赛最糟的事;除它以外,任何事我几乎都能忍受。」

孤独不应该和独处混淆,有时独处能是必要且是一种享受。有些时候我们觉得必须单独一个人,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或只是为了平静紧张的神经。甚至在悲伤时,我们有时会说:「请让我一个人在这里!」福音告诉我们,基督自己也需要独处,为了默想和祈祷:「……到了夜晚,祂独自一个人在那里。」(玛十四23

但是孤独就不同了,它是一种很大的痛苦。圣经告诉我们:「人单独不好。」(创二18)它也警告我们:「哀哉孤独者!他若跌倒了,没有另一人扶起他来。」(训四10)孤独是一种无用和无助的寂寞感觉,是一种没有被爱和被需要的痛苦感受。

加尔各答的德肋撒姆姆告诉过一位访问者:「这二十年来在人群中工作,我越来越意识到,不被需要是任何人所能经验到的最糟的疾病。目前我们已经发现了治疗麻疯病的药物,使许多麻疯病患者能被治愈。所有的疾病都有药可以治疗,但是至于不被需要,除非有意愿伸手去服务,或有爱心去爱,我不认为这个可怕的疾病能被治愈。」

在某种意义下,我们都是孤独的。在不同的时候,我们都经验到不同程度的孤独——一个刚入学的小孩,一个刚搬到陌生环境的人,一个长期卧病、失能和丧偶者。即使最爱社交的人也经常无法避免孤独的不幸。吾主自己就经验了孤独。如果他自己逃避了这么普遍的一种不幸,他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人,也不是一个能分担我们痛苦的人。尤其在他尘世生命的终点,在革责玛尼园和加尔瓦略山上,他忍受了超乎一切所能理解的孤独和被弃。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我们内有一种爱和友谊的需要。我们所有人的生命都努力要打破孤独的障碍,并设法要和其他追寻的灵魂,以及我们所有人所寻找的那一位—天主本向—有所接触。

今天我们听到许多孤独的怨言,而这似乎是奇怪的。因为我们极端进步的现代沟通方法,应该已经除去旧日许多人与人之间的障碍才对。然而,现代人的平均寿命比以前长了二十年,老年人口越来越多,据说大多数人的晚景将是凄凉而孤单的。很久以前拜伦写道:「伴随着年纪的最大悲哀是什么?是看到每一个所爱的人被从生命的扉页中除名,而使自己落单,像我现在一样。」

如果身体足够健康,许多老人也能过着快乐的独居生活,他们明智地用许多兴趣来围绕他们。如果我们不害怕老年,而把长寿看成是一种祝福,那样为我们更好。

教宗若望廿三世说道:「迈入而且已过完了我的第八十个年头,并没有引起我的任何焦虑。事实上,它帮助我保持宁静和信心。和往常一样,我一无所求,只求吾主继续赐予他所要的赐予的。我每天感谢、赞美祂,而且我随时准备接受祂所安排的一切。」

但是有些老人需要帮助,他们患病而且无法轻易下床走动,他们觉得自己是一个累赘和负担。他们的亲戚和朋友都已离开人世。巴斯卡说:「我们孤零零地死去!」或许天主允许我们遭受这个孤独的痛苦,是为了我们能够逐渐接近祂,并更加意识到我们的无助而依靠祂。无疑地,祂给许多年老无依的人坚忍和勇气。经常我们会羡慕他们,羡慕他们的深度信仰和平静无波的心灵,羡慕他们适应改变的惊人能力,以及变得越老越优雅而快活。

但是,有许多老人孤苦无依而且被遗忘,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在帮助他们的同时,或许我们也能学到,当我们的晚年来到时,我们该如何自处。有时拜访和鼓励他们就已足够,孤单的人倾向内观和焦虑,他们经常害怕失能更甚于害怕死亡本身。而我们不也是害怕当我们年老时,会成为精神耗弱或老人痴呆吗?

最近医学研究的声明可以减轻我们的恐惧。现在医生宣布,即使不使用药物,老年痴呆也能避免,而且它经常能被治愈。处方很简单,就在于保持心灵活跃而不使它走样。心灵和肉体一样需要操练,因为头脑就像身体的其他部位一样,没有活动就会变「迟钝」。

应该鼓励老人活动并培养兴趣,去学习一种新技能,或许甚至是一种新语言;保持自己的敏锐;避免压力、焦虑和自怜;而且如果可能,甚至去帮助别人。当我们变老时,我们倾向于活在过去,但是弗雷德阿斯泰尔到了七十几岁仍然继续跳舞,他把矫捷的身手归因于他能总是活在现在。

一位马里兰的年老公民,在八十五岁时,每天清晨五点半起床,并阅读当代文学数小时。梅瑟、塞高维亚、米开朗基罗、教宗良十三、托斯卡尼尼和邱吉尔,只是历史上到了老年时仍能保持活力到底的许多人当中的少数。

一定有许多小方法,我们能用来帮助减轻孤独的痛苦。有一个屋项和四面墙可以遮风避雨固然是重要的,但有时这会造成如坐监牢的孤独。对老年人更有意义的是,用车子载他们到乡下去兜风,或上教堂、上街购物、拜访朋友。

独居的人有时也能被一对朋友的信所鼓舞。报纸虽然有最新的世界新闻,但是和接到一个人的消息的兴趣比较起来,这又算得了什么。一束花或亲手烹调的东西,就能表达我们对人的兴趣和关心。顺道拜访并鼓励人们谈话,或向他们请教一些资讯和建议,能使他们知道他们受尊重并被需要。

对老人和孤独者的使徒工作虽然并不醒目,但它是一项慈善工作。而且今日你对别人做的,也是你希望将来别人能对你做的。

圣伯多禄天性上似乎一直是极端独立的,而且基督让他做教会的首牧。但是在吾主对他所说的最后被记载下来的话中,有着深深的伤感和含意:

「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你年少时,自己束上腰,任意往来;但到了老年,你要伸出手来……」(若廿一18

18友谊
 

 有个战争故事描述一支夜间巡逻队渗透到敌方占领的区域,受到伏击,必须紧急撤退,但一个据信已经被杀的人被留在后面。这个失踪士兵的朋友要求允许他回去探个究竟,司令官很勉强地答应了他。几小时后,这个士兵一个人回来,军官对他说:「我说过那是没有用的,我不该让你去冒那个险。」

这个年轻士兵回答道:「可是,长官,那是值得冒险的。当我发现他时,他仍然活着,他微笑着说:“我知道你会回来。”在他死前,我为他做了我能做的。」

有许多故事谈到友谊。很多世纪以前,外教的西塞罗写了一本关于友谊的书,它几乎已经不需再加描述或解释。友谊不是某种神秘和奇异的东西,也不只是一种吸引人的温暖感觉。真实的友谊是人与人之间爱和尊重的强烈依恋。它是永恒的东西,而且隐含了忠诚、牺牲和取悦、帮助的愿望。

「在这个世界上,我没有朋友。」这是今天我们常听到的一句悲哀的话。友谊正在消失吗?西满斯特里姆基说:「在纽约可以找到比美国的所有森林、山岳和沙漠里更多的隐士。」现代生活倾向于越来越非人格化,人们在公寓大厦中被隔离开来。每天的匆忙劳碌和像电视这样的东西,似乎是在反「家庭聚会」,而造成我们以自我为中心。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人孤独而没有朋友的原因。

古谚说:「生命而无朋友,形同死亡而无证人。」

莎士比亚似乎不肯定,而且甚至是嘲笑友谊:「大多数的友谊是伪装,大部分的爱情只是愚蠢。」圣经用它惯用的心理学和人性的深奥知识对人提出警告:

「与你要好的人应多,然而作你参谋的,只千中取一。如要交友,先要考验,不要立刻信任他。因为有的人,只是一时的朋友;在你困难的日子,就不见了。有的朋友,一旦变成仇人,就把你争执的事泻漏出来,为凌辱你……你幸福的时候,他和你同心,对你的仆婢,也任意使唤;若你遭了难,他就翻脸攻击你,回避你。你当远离你的仇人,慎重对待你的朋友。忠实的朋友,是稳固的保障;谁寻得了他,就是寻得了宝藏。忠实的朋友,是无价之宝,……是生命的妙药。」(德六6-911-16

每个国家都有它对友谊的赞美:「我们可以生活没有兄弟,却不能没有朋友。」「当一个朋友要求时,就没有明天。」「朋友有充分的理由被视为创造的杰作。」

「忠实的朋友是生命的良药。」即使苦修的耿稗思,在他的《师主篇》中也作了这样的评价:「没有朋友你不能活得好。」但是他接着说:「而如果耶稣不是在你其他朋友之上的朋友,你的确是悲哀而孤独的。」如果我们能肯定这种真实存在于天主和我们之间的关系,那对我们将是无限的安慰。我们有像重视某些人一样,将天主视为我们极亲爱的朋友吗?

圣经形容亚巴郎是「天主的朋友」,并且提到天主同梅瑟谈话就如「人同朋友谈话一样」(出※三11)。古代的以色列人深深地意识到一项事实,即他们已被从所有民族中选拔出来,而且天主和他们之间已订立了友谊的盟约。达味和约纳堂之间的友谊就是如此:「约纳堂的心与达味的心很相契,约纳堂爱他如爱自己一样。」(撒上十八1)这种友谊也存在虞德和纳敖米之间:「你到哪里去,我也到那里去……你的民族,就是我的民族;你的天主,就是我的天主。」(虞一16

基督来做为我们的朋友。祂可以用别的方式来,但是祂选择了这个方式,这是祂最令人怀念的地方。或许这里会误认吾主有流于感性的危险,但是明白的真理是,祂曾经来寻找,而且仍在寻找人类的友谊。祂不是幻想,祂关于真正友谊的话一点都不感性:

「人若为自己的朋友舍掉生命,再没有比这更大的爱情了。」(若十五13

祂没有把友谊浪漫化,因为祂知道,祂来自己的地方,而祂自己的人却不接受祂。早有关于祂的预言,祂将在祂的朋友家中受到伤害!(参匝十三6)祂非常了解「大多数的友谊是伪装,大部分的爱情只是愚蠢。」祂知道祂的门徒之一要出卖祂,另一位要否认祂,而祂自己的人要把祂交给外国的势力。

然而祂还是刻意地选择了人类的友谊。

「如果你们实行我所命令你们的,你们就是我的朋友。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我称你们为朋友……不是你们拣选了我,而是我拣选了你们。」(若十五141516

有一些人获得了做祂特别朋友的特权——宗徒们、拉匝禄和祂的两个姐妹,而无疑地还有许多其他的人,但没有任何迹象显示,祂和他们的友谊具有排他性。祂是税吏和像麻疯病者这种社会边缘人的朋友,祂是那些非他族类者—受轻视的撒玛黎雅人和被厌恶的罗马人—朋友,也是儿童和罪人的朋友。祂是所有想要拥有祂友谊之人的朋友。

我们对不同的人,就以不同的面貌出现。对政治家,你是选民;对医生,你是病患;对店东,你是顾客;而对世界,你则是它的众多居民中的一员。但是对吾主,基督徒永远是朋友,祂给了我们这种关系的实质保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使用圣保禄的话:「祂爱了我,且为我舍弃了自己。」(迦二20)而且圣若望写道:

「我们所以认识了爱,因为那一位为我们舍弃了自己的生命。」(若壹三16

基督的友谊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和每一个友谊一样,它意谓了伙伴关系。培根说:「群众不是伙伴,」他甚至说:「两个是伙伴,三个是群众。」虽然吾主是千千万万人的朋友,然而由于祂的神性,我们可以视祂为属于我们每一个人所独有。

祂的友谊意谓了我们拥有这个世界所不能给也不能夺去的平安,拥有心灵和良心的平安,拥有认识到在我们和祂之没有任何障碍的平安。这类障碍永远不该存在于朋友之间。

祂的友谊意谓了我们拥有只有朋友能给的同情和帮助。塞凡提斯说:「在所有的不幸中,最大的安慰是一个同情的朋友。」基督是真正富有同情心的。一个同情的人会把自己和别人的痛苦等同,他真正和别人一起受苦。降生是天主完全地参与了人类的喜乐和悲伤。基督参加了欢乐的加纳婚宴,而祂也在祂的朋友拉匝禄的坟边哭泣。

祂的友谊意谓了我们和别人的关系将会变得更好。我们要尊重别人,特别是不幸的和需要的,因为他们是他的朋友。有人指出,新约总共记载了四十个被基督治愈的人。其中的三十四人,他们或是由朋友带到耶稣跟前,或是朋友带耶稣至他们面前。只有六个可怜的灵魂没有别人的帮助,自己找到了基督。「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对我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玛廿五40

祂的友谊意谓了我们将发现更容易祈祷。我们对祂的态度将是一种完全的依赖。就像任何朋友一样,祂将对每一件和我们有关的事物感兴趣,而有时我们的祈祷将类似朋友间的快乐和亲密的交谈。祂的兴趣也是我们的兴趣,单向的交谈是自私而乏味的。

最后,基督的友谊意谓了在这个变动不居的世界中,我们都需要而无法找到的安全。人是善变而不可预测的,友谊经常会逐渐褪色。或许我们的习惯和兴趣改变了,我们就扬弃旧日的友谊。或者可能是距离或其他事物的介入,我们的友谊就消灭。很久以前,普鲁塔奇伤心地说:「长久的朋友是不容易找到的。」但是圣咏作者赞美天主,因为祂是不变的。

「在起初你奠定了下地,上天也是你手的功绩。天地必要毁灭,而你永远存在,万物必要如同衣裳一样衰败,有如衣服更换,都要新陈代谢;但是你却永存不变,你的寿命无尽无限。」(咏一O26-28

基督是我们「真正的避难所」,我们永不改变的朋友。圣保禄问道:「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是困苦吗??是窘迫吗?是迫害吗?是饥饿吗?是赤贫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亡,是生活,是天使,是掌权者,是现存的或将来的事物,是有权能者,是崇高或深远的势力,或其他任何受造之物,都不能使我们与天主的爱相隔绝,即是与我们的主基督耶稣之内的爱相隔绝。」(罗八3538-39

我们的友谊对基督有什么意义?表面上看来,只是微不足道,而且是失望和损失。基督拥有天主性的圆满,在祂身上已经无以复加,祂不需要我们或我们的友谊。但是虽然祂可能不需要我们,可是「祂要我们」。创造的行动给了天主喜乐,「慈爱的本身是普遍的。」

迪奥吉尼说:「朋友在一切事上共同分担。」基督要我们的友谊。只有最好的才配得上祂,因此我们必须准备给祂忠诚的友谊,即使要付出一切的代价也在所不惜。这样的友谊能够是圣经所形容的「是生命的妙药」(德六16

19我们的言语揭露我们
 

希腊奴隶伊索生活于基督前,他以许多充满智慧的寓言而闻名。这里有一个关于伊索本人的寓言。有一天,他坐在雅典附近的马路边,一个陌生人走过来问他说:「雅典城里住的是那一种人?」

伊索说:「告诉我你来自那里,那里住着那一种人?」陌生人皱着眉头回答道:「我来自阿哥斯,那里的人都是骗子和小偷,并且喜欢争吵。」

伊索说:「很报歉问你这个问题,但是你会发现雅典人也差不多。」

稍后出现了另一个陌生人,他也问了同样的问题,但是当伊索问他从哪里来时,陌生人的脸上流露出愉悦的神情说:「我来自阿哥斯,那里的每一个人都非常体贴、友善,离开他们,我好难过。」伊索点头表示赞同。他说,「朋友,我很高兴告诉你,你将会发现雅典人也差不多。」

一个人谴责,而另一个人赞美,这之间最大的区别不在于地方或人民,而是在于那两个人自己。无论他们到哪里,他们的话就散播着不满与不和,或满意与和谐。

我们有时都需要反省我们的言语对于善或恶所能有的大能。没有任何东西比语言能力的广泛误用更是人性弱点的标签。无法估计由不怀好意的谈话和不厚道、愤怒和中伤人的言语所造成的伤害。

教宗若望写道:「我自己的气质倾向赞同和随时准备欣赏人和事好的一面,而不是批评和作严厉的审判。任何一种对别人的不信或无礼,尤其是对那些谦虚、贫穷或社会上弱势者的破坏性或无心的批评,都会使我感受到极大的痛苦。」

基督对所有唇舌的罪采取了严厉的态度。祂公开谴责伪善者。

「这些人用嘴唇尊敬我,他们的心却远离我。」(谷七6

祂提出严厉的警告:「凭你的话,要定你为义人;也凭你的话,要定你为罪人。」(玛十二37)祂甚至更进一步宣布,在审判的那一天,所有人都必须为他们说过的每一句闲话交帐。祂的意思是什么?我们必须避免一般的交谈、无害的聊天和开玩笑吗?

这的确不是吾主的意思。要了解祂,我们必须记得,基督总是更关心罪的内在性——思想、动机和意向。「由心里发出来的是恶念、凶杀、奸淫、盗窃、妄证、毁谤。这些都使人污秽。」(玛十五19-20)闲话的有罪性不在于他们的无心,而是在于它们会自发性泄露内心深处的秘密。闲话经常没有意识到而不经意地溜出了嘴,就把潜藏在我们内在的恶给公开出来了。

一位女主人离开一群客人,穿过房间,去迎接一个刚到的年长女士。女主人笑容可掬的欢迎她:「很高兴见到你,你真体贴能莅临我的宴会。」但那位老妇人能读唇舌,当她一进房间,她就看到了女主人说:「很报歉,我必须和那个令人麻烦的老女人讲话。我不得不邀请她,但我一直希望她能谢绝我的邀请。」这些是闲话,这些从嘴里说出来的话正好揭露了她内的不欢迎。

「心里充满什么,口里就说什么。」(路六45)我们夸大和自私的话语,透露了我们天生的骄傲;我们的背信,证明了我们的不可靠;我们的爱讲闲话,暴露了隐藏的敌意和愤怒的倾向;口无遮拦的谩骂,显示了我们的缺乏自制。

有一位沉默寡言的宗徒,他就是雅各伯,他写过一篇书信,其中他详述了我们言语的重要性。他写道:「看,船只虽然很大,又为大风所吹动,但只用小小的舵,便会随掌舵者的意思往前转动;同样,舌头虽然是一个小小的肢体,却能夸大。看,小小的的火,能燃着广大的树林!舌头也像是火。各类的走兽、飞禽、爬虫、水族,都可以驯服,且已被人类驯服了;至于舌头,却没有人能够驯服。我们用它赞颂上主和父,也用它诅咒那照天主的肖像而受造的人;赞颂与诅咒竟从同一口里发出!我们弟兄们,这事绝不该这样!泉源岂能从同一孔穴涌出甜水和苦水来?」(雅三4-67-89-11

伟大的印度诗人和哲学家泰戈尔,在年老时,经常含泪忆起一位神父,那位神父在他小时候曾慈祥地对他说话。而另一位老师曾经讽刺地对一个男孩说:「你的父母有一天会以有你这样的一个儿子为耻。」虽然那个男孩后来过着很成功的生活,但是那一句残酷的话,已经在他的年轻时代投下了阴影,成了他记忆中永远的痛。我们可以选择用我们的话帮助人,或伤害人。

被剥夺言论自由权的人总是愤愤不平,但是他们有时疏忽了要负责地控制使用这个权利的责任。我们必须留心并管束我们的言语。在某些场合上,有三个有用的问题可用为我们的向导。我们能问自己:

那是真的吗?「由错误和由嘴巴所揭露的事一样多。」我们经常会被我们个人的偏见和憎恶所欺骗。迪斯雷利说:「批评比正确容易得多。」即使「专家」也常出错误。

几年前,在某一英文报纸上刊登了一封信:「先生,您想要对于一张上面有模糊签名的肖像来寻求专家的意见,这里我有了三种意见。我们最好的一位肖像专家断言它很漂亮,而且依据他的意见,那是荷兰作品;一名伦敦的商人说那鉴定是十七世纪意大利的肖像,但并不是一件很好的作品;一个伦敦的名画鉴定艺术家声称,那是十八世纪末莎翁戏剧的女演员的一张肖像。他也说,几年前关于它的一种意见,必定是出自一个疯子。」「专家」的意见有时会是相矛盾的。

保留我们的判断,直到我们认识了完整的真理——而且唯独是真理,总是比较好的。而或许到了那时我们会更为宽容。

那样厚道吗?许多好人经常表现出一种「假仁假义」的态度,而他们的自以为是会导致不愉快和非基督徒精神的结果。一个小女孩可能这样祈祷:「上主,求你使坏人变好,好人变慈悲。」没有任何东西能像:「不要告诉任何人,但是……」这句话一般,使一个死气沉沉的交谈活泼起来。拜伦作过睿智的评论:

「人必须在各行各业中做满限期,少苛责;批评者都是现成的。」

常想到我们自己的短处,会使我们更容易仁慈地忽视别人的缺点。「你们中间谁没有罪,先向她投石吧!」(若八7

最后是,那有必要吗?无疑的,有些场合我们可能不得不提到其他人的缺点,以便训诫和纠正,或者是为了避免对无知者造成伤害,但我们总必须注意爱德。

加斯克特枢机有次在火车上,当他在念日课时,注意到有两个男学生在模仿他的模样取笑。当他念完把书合上时,就加入他们的谈话。他们说刚过完暑假,正要回学校上课,他们还提到了那所名校的名字。

枢机惊叫道:「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我认识许多出身那里的人,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是绅士,不会取笑一位念日课的老人。」孩子们道了歉,而且三人像老朋友一样继续聊下去。

然而,我们屡次并不需要去讨论别人的软弱和缺点。喜欢在闲话中加油添醋是卑鄙和懦夫的行径。莎士比亚不客气地说:「那偷我皮包的人只是偷走了我的垃圾,但那偷我名誉的人却偷走了我的一切。」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公车和火车站,以及任何人群容易聚集的地方,都会贴出写着这种警句的标语:「不注意的谈话会赔上生命。」这句话在太平时期也同样是真的。

我们都认识那些耽于撒谎、毁谤和恶言中伤别人的人,我们也认识某些真诚而不曾说人坏话的人。这两种说话态度的不同,反映了内心世界的不同。罪是从我们内出来的。

「播种思想,就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我们的言语可以把我们释放或定罪。

多尔海耶达尔和其他五人(除了一个瑞典人之外,都是挪威人)从事一项惊人的探险。他们乘坐一个特制的木筏,冒着各种恶劣的天气和环境,花了超过三个月的时间,一路从秘鲁漂流到大溪地附近的一个岛上。后来有人问领队,在他们中间是否有任何争吵或妒忌。他回答说,他早就知道那将是这次探险所必须遭遇的最大危险之一,因此他们在出发前就已经去面对它。

他们同意,如果他们感到想说任何不愉快的事时,就保持沉默;如果他们中有那一个做不到,其他人仍需保持沉默。这个约定一直生效,即使他们必须挤在一个不比一张毛毯大的空间中。他们终于成功地完成了探险,而且成了比以前更好的朋友。而我们也都一起生活在同一艘人生之筏上,愿我们也努力效法上面那些杰出的人。

基督的话显示了他性格的完美,他的口中不曾说过一句邪恶或伤害人的话。事实上,人们惊奇祂说话的方式。他们惊讶于祂的真诚、智慧和权威。「众人都称赞祂,惊奇祂口中所说的动听的话。」(路四22)我们越认识吾主,就越接近祂,并在精神上和祂合一,我们也就会越常用诚恳、理解和仁慈的态度来说话。

20两手空空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阿拉伯人夜间行经沙漠,并在那里扎营。由于疲惫不堪,他很快睡着了。但是在黑暗中,他被营帐外的移动和沉重的呼吸声吵醒了。他静静地躺着,提高警觉并留心细听,后来知道那只是他的一只松了绑的骆驼时,便放松地笑了。他知道应该起来把骆驼系好,但实在太累了,又想它很快会走开,而且它也不会带来什么伤害,因此那个疲倦的阿拉伯人又慢慢地睡着了。

但是那只骆驼并没有走开,它到处嗅闻食物,小心探险,把头伸入帐篷入口。它越来越大胆,把一只脚踩进里面来。然后突然间,它抬起头,举起双脚,把帐篷压倒,扯破脆弱的帆布,把食物和烹饪用具弄得散落一地,还践踏在受惊吓的阿拉伯人身上。

听说恶的扩散只需要好人不做任何事。我们希望坏事会走开,我们也会把席子下的脏物扫除。在世界和教历史上,只要能及时采取行动,事实上有许多大灾难是可以避免的。邱吉尔认为,如果能及时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几乎没有一个战争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更容易预防。他自己总是在他的书桌上放着一句座右铭:「今天就行动!」

各种奇怪的东西都会被带到法庭来——诸如武器、信件、相片和衣物。它们被称为「证物」,它们被用来作为某个被告无辜工有罪的证明。但是或许法庭上所曾经制造过最奇怪的东西是一碗水。那不是一项证物,而是一个藉口,一个对正义的严重戏谑的托辞。那是比拉多在审判耶稣时用来洗他的手的那碗水。

比拉多知道耶稣是无辜的,而且他似乎急欲要释放他。但是相反地,他什么也没做,事实上,他只洗他沾染这件麻烦事的双手。为什么?因为代价太大了。虽然比拉多已逐渐对吾主了解了一些,并且羡慕及喜欢他所知道的一切。但是他受到警告:「你如果释放这个人,你就不是‘凯撒的朋友’。」(若十九12)由于害怕失落好处,他什么也没做。

世界上有许多人很像比拉多。有些人已对基督有些许认识,而且也仰慕祂,但是并没有采取什么行动。他们说:「当然我什么都不是,但是如果我有宗教信仰,我会是一个天主教徒。」也有天主教徒说:「虽然我不进堂,但我也不会害人。」还有一些人避免和这种事有任何瓜葛。

一九七三年初,加州一个十几岁的墨西哥男孩荣获一项颁奖,因为他从一辆燃烧的汽车内救出了三个小孩,而当时在附近有二十个大人袖手旁观,什么也没做。

我们容易轻视我们所疏忽的罪,忘记我们没能做到的事,无视于我们可以行善和给人幸福的机会。冷漠、自私和不愿付出代价,使我们成了比拉多的翻版。

在我们人性的经验里,似乎没有任何东西真正值得拥有,除非为它付出了辛劳、奋斗和受苦的代价。居里夫人发现镭的英豪式的努力过程,说明了这个原则。在多年的艰苦研究之后,她和她的丈夫着手进行生产镭的工作。他们经常冒着严寒和饥饿,在一间屋顶会漏雨、地面泥泞不堪的可怜的仓库中工作。在一个摇摇欲坠的旧炉子上,他们总共熬煮了八吨的矿砂。经过四年的辛苦工作后,他们终于提炼出一公铢的宝贵的镭——约一小颗豌豆的大小。

罗马诗人维吉尔说:「劳苦征服一切。」另一位古代作家贺瑞斯写道:「没有辛劳,生命就不给人任何东西。」正如一句格言说的:「无中不能生有。」

当天主召叫梅瑟带领以色列人出离埃及时,梅瑟感到惊惶不安。他是谁,竟敢去面对埃及的强大军力?他甚至没有口才,但是天主不理会他的藉口。「你手里拿的是什么?」「一根棍杖。」(出四2)那是重要的东西,有它已经足够。「你手中要拿着这根棍杖,用它来行奇迹。」(出四17

基督问他的门徒说:「你们有多少饼?」(谷六38)他想要他们的合作。在加纳婚宴上,祂吩咐仆役道:「你们把缸灌满水吧!」(若二7)当祂治好病人时,祂要求祂们用信德和依靠和祂合作。在塔冷通的比喻中,祂称赞那些运用天主赏赐的能力去经营的人,谴责那个把唯一的塔冷通埋在地下的人。

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创造我们的救恩。圣奥斯定说:「天主创造我们,不需要我们的帮助;可是祂救我们,却不能没有我们的帮忙。」圣依纳爵声称:「我们祈祷,必须好像每一件事都依靠天主;我们行动,却必须好像每一件事都依靠我们自己的努力。」

当我们想到广大世界的问题时,我们可能会感到无助。面对它们,我们不知自己能做什么。天主对我们每一个人说:「你们有什么?」如果在我们内或在我们的周遭,有任何我们能改进的事,就让我们做它吧!向前迈出一小步总比原地站立不动好,尝试而失败也比抱怨而什么都不做好。「做而言,不如起而行。」圣经说基督「巡行各处,施恩行善。」(宗十38)人们称赞祂,因为他们说:「他所作的一切都好。」(谷七37)这个小小的一个字「做」,经常挂在他的嘴边。「不拘谁遵行我在之父的意旨,他就是我的兄弟、姐妹和母亲。」(玛十二50)「我从天降下,是为执行派遣我来者的旨意。」(若六38)他轻蔑那些口惠不实的热心。「不是凡向我说‘主啊!主啊!’的人,就能进天国;而是那承行我在天之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天国。」(玛七21

祂也清楚说了,爱我们近人比徒具善心好。在慈善的撒玛黎雅人的著名故事中,祂用这句话来作结尾:「你去,也照样做罢!」(路十37)祂提醒我们想到我们从别人身上要求的一切事情——当我们做错时的宽恕、当我们需要时的帮助、当我们受伤时的仁慈、当我们悲痛时的安慰,和当我们孤独及沮丧时的鼓励。很好,但是别人也有他们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常把基督的话牢记在心:「凡你们愿意人给你们做的,你们也要照样给人做。」(玛七12

最后,我们永远不该忘记上主关于圣体圣事的伟大训令。「你们要这样做,来纪念我。」(路廿二19)弥撒、圣体和一般的祈祷,是我们能做的最高贵的活动型式。没有这些灵修活动,就不能成就持久的善。

「若不是上主兴工建屋,建筑的人是徒然劳苦。」(咏一二七1

加尔各答的德肋撒姆姆以她对病人和贫民无倦无私的工作而驰名世界。在一次的访问中,她说弥撒是支持她的精神食粮,没有它,她无法度过她的选择的奉献生活的一天或一小时。

天主赏赐我们的这一生必然有它的目的。它应该是一个准备、计划和播种的时期,一个劳苦、建筑和工作的时期。我们被召来和基督一起创造我们的和世界的救恩和圣化。圣保禄劝道:「你们无论做什么,在言语上或在行为上,一切都该因耶稣的名而作,藉着祂感谢天主圣父。」(哥三17

当我们审判的时刻到来,我们能确定,将不会有误头判,如同吾主的受审一样。虽然我们的审判将是慈悲的,但也是严厉的。圣保禄写道:「凡行不义的,必要得他所行不义的报应;天主绝不看情面。」(哥三25)天主将依照每一个人所做的和所疏忽的,给予相称的报应。「我饿了,你们没有给我吃的;我渴了,你们没有给我喝的;我作客,你们没有收留我;我赤身露体,你们没有给我穿的;我患病或在监里,你们没有来探望我。」(玛廿五42-43)我们害怕两手空空去到他面前。

 

21而他是个撒马黎雅人
 

超过任何其他阶层的人,撒马黎雅人似乎被特别挑选出来予以仁慈的认定。基督关于同情心的著名故事中的那一位英雄,是一个撒马黎雅人。在雅各伯井旁,祂以爱的关怀和一位撒玛黎雅妇人作了深长的谈话。祂指出,在那十个被治愈的癞病人中,唯一懂得感恩的是一位撒玛黎雅人。当祂向祂的门徒说到下这段话时,似乎所指的也是祂们:

「举起你们的眼,细看田地,庄稼已经发白,可以收割了!」(若四35

撒玛黎雅人是谁?他们是被官方的犹太主义所轻视的人,为什么吾主要给他们这么突出和优惠的待遇?

原来,撒玛黎雅人是充军期留在撒玛黎雅的以色列人,而且他们已与入侵的亚述人通婚。在五十年代的充军期后,犹大支派从巴比伦返国,他们就是后来所称的犹太人。当他们开始重建耶路撒冷被毁的撒罗满圣殿时,撒玛黎雅人愿意提供协助。但犹太人拒绝他们的帮忙,理由是他们现在已经不是严格的犹太人。

撒玛黎雅人永远不会忘记也无法原谅这个侮辱。他们在革黎斤山上建立了一个敌对的圣殿,犹太人和撒玛黎雅人也从此不再往来。事实上,犹太人认为撒玛黎雅人不洁净,因此总是避免和他们接触。难怪撒玛黎雅妇人会问基督:「你既是个犹太人,怎么问我一个撒玛黎雅妇人要水喝呢?」(她想到犹太人和撒玛黎雅人不相往来)(若四9)。在基督的时代,这个长期以来的不和并没有改善的迹象,撒玛黎雅人经常伏击犹太行旅并虐待他们。

吾主必然会在经师和司祭间招到多么大的不受欢迎或甚至是恨!每当他仁慈地提到撒玛黎雅人时,祂就是彻底地和公众的感受作对。然而尽管祂的仁慈,祂仍然不能否认他们是宗教分离的主义者。祂对撒玛黎雅妇人说:

「你们朝拜你们所不认识的,我们朝拜我们所认识的,因为救恩是出自犹太人。」(若四22

我们有没有从吾主对这个犹太社会边缘民族的友善和同情的态度中,得到任何的教训呢?的确有,那就是祂对我们富于同情的爱心极重要的教训。

同情心的定义是:「对别人的痛苦感同身受,并愿意去减轻它。」「怜悯」或「同情」这个字,在福音不知出现了多少次!「他一见到群众,就对他们动了怜悯的心,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像没有牧人的羊。」(玛九36)福音说祂对一位癞病人:「动了怜悯的心,就伸手抚摸他,向他说:‘我愿意,你洁净了吧!’」(谷一41)对耶里哥的瞎子:「耶稣动了同情的心,摸了摸他们的眼睛。」(玛廿34)对纳因城的寡妇:「主一看见她,就对她动了怜悯的心。」(路七13

同样的感情在吾主的两个著名故事中也流露无遗。在浪子回头的故事中我们读到:「他离得还远的时候,他父亲就看见了他,动了怜悯的心,跑上前去迎接他。」(路十五20)在慈善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中,是这个陌生人对那个被强盗击伤的人表现了同情:「祂一看见就动了怜悯的心。」(路十33

基督的心两度由于同情而激动得落泪。祂对穷人、病人和受压迫者总是有无限的慈悲心。虽然祂从不纵容罪恶,但祂对悔改的罪人都总表示出极大的同情和宽恕,以致祂被称为「罪人的朋友」(参路七34)在谢主曲中,圣母两次赞美天主的仁慈说:「祂的仁慈世世代代于无穷世。」(路一50)圣保禄高声呼喊说:我们基督徒是「那些他(天主)早已准备好,为进入光荣而蒙怜悯的器皿。」这些器皿就是我们这些不但从犹太人中,而且也从外邦人中被天主所宠召的人。这正如天主在欧瑟亚书中所说的:「我要叫‘非我人民’为‘我的人民’,又叫‘不蒙爱怜者’为‘蒙爱怜者’;人在那里对他们说:你们不是我的人民,在同样的地方,他们要被称为永生天主的子女。」(罗九25-26

信赖天主的仁爱和慈悲是圣女小德兰宽广爱情的「神婴小道」的基础:「祂的无限仁慈是突出于我生命的特质,当我默想和崇拜祂的其他美善时,总会浮出这个仁慈的背景……即使在我的良心上可能有一切的罪,我也确信我不致失掉我任何的信心。我怀着芳心欲碎的痛悔之情,把自己投进我的救主的怀中,因为我很清楚祂如何地爱了回头的浪子。我听到了祂对那个被控犯奸淫的女人玛利亚达肋纳和撒玛黎雅妇人所说的话。没有人能再使我受惊,因为我知道该怎么相信祂的仁慈和祂的爱:我知道在一眨眼间,千千万万的罪就会被销毁,如同一滴水投进一团熊熊的烈火中。」

数千年前,圣咏的作者问了一个或许有时我们也会问的问题:

「世人算什么,你竟对他怀念不忘?人子算什么,你竟对他眷顾周祥?」(咏八5

天主真的爱我们吗?祂能看穿人心的秘密,知道我们是如何的小气、自私、高傲和坏心眼,祂能在我们内看到什么可爱的东西吗?

「他是一个撒玛黎雅人。」(路十七16)基督是富有同情心的,祂爱我们超过一个爱她的生病或无用小孩的母亲。他比一个懂得怜悯弱势者和被遗弃者的无私、宽宏大量的人更有同情心。

吾主将把祂圣心的秘密显示给我们,正如祂会对一位犯罪的撒玛黎雅妇人所做的,「同你谈话的我就是(基督)。」(若四26)每当我们感谢和赞美祂时,祂就会很高兴地接受我们。

「请你们向上主赞颂,因为祂是美善宽仁,祂的仁慈永远常存。」(咏一一八1

如果我们为了祂的缘故,像那位慈善的撒玛黎雅人一样,对别人怀有仁爱和同情,那么天主将会报答我们。

22那只是我
 

这是个太空时代,不只是在一方面,而且是在许多方面。不仅太空探险似乎已经使我们的小地球矮化到微不足道,而且我们周遭的一切事物都在倾向大的规模,有一种近乎是对大的崇拜。不断延伸、过度拥挤的城市,大公司,超大企业集团,和动轧数十亿美元的巨型交易,已经是司空见惯。我们比以前做更多且「更大」的事,而且不总是在对人有好处的事情上。在过去半个世纪,有许多的人活在恐惧和被奴役中,甚至被谋杀,比起历史上的任何其他时期都多。

有识之士不知所措且忧心忡忡,而许多年轻人由于受到挫折而变得充满叛逆性。他们觉得个人不再重要,他们对被变成某种庞大的公共蚁丘内的机器人感到不满。

很久以前的圣咏作者赞美天主,困为他不但是外太空的统治者,他也深爱着每一个人。

「祂医治了心灵破碎的人,也亲自包扎了祂的伤痕。星辰的数目,全由上主制定,星辰的称号,也都由祂命名。」(咏一四七3-4

基督来到世上,宣扬天主对每一个人的爱。虽然创整个人类的救主,但是祂生活在个别的人群中,祂寻找并召唤每一个人的名字。像一位善牧,祂认识祂的羊群,并且随时准备放下九十九只,而去寻找失落、迷途的那一只羊。祂谈到天父的照顾也是这样,连我们的每一根头发都数过了。

吾主强调小事情的重要性。祂提到穷寡妇的奉献、芥子和一杯水的比喻,以及一句话所能造成的伤害。他警告直到一切完成以前,法律上的一撇一点都不会过去。

在生命中,经常一些小事具有很大的重要性和价值。我们惊讶人脑,在这么小的尺寸内,却包含了数十亿的细胞:我们面对单一细胞内的奇妙世界,不得不肃然起敬。显微镜和望远镜一样,能揭露许多不可思议的奥秘。

切斯特顿声称:「世界永远不会缺少奇迹,只是缺少惊叹。」今日,只有那些壮观的场面和感官的刺激能勉强激起我们的惊讶,我们把微小的奇迹都视为理所当然。

在人生的事件中,大事常发端于至微。俄国革命据说就是由一位排队领取面包的妇女向一家商店的窗户扔石块所引起的。一位纽约的地方检察官说:「我们刑事法庭上的案子有整整一半是起源于极细微的事——酒吧间的逞强、家庭的争吵、一句羞辱的话。这些都是小事一桩,结果导致暴力和谋杀。」

一个参加斯柯特南极探险的男子,在那冰天雪地和黑暗得可怕的气候下,必须有六个月时间,和他的一个同伴住在如鸽笼大小的屋舍内。他坦承,在夜间,他好想对他的同伴作粗暴攻击,为能在人睡前抢得床上的一块糖。

一位作家说过:「琐事构成生活的快乐和悲哀。」在这个宇宙和末世时代,我们不该轻视细小和老生常谈的不同中。我们的生活可能很平常,我们的成就可能微不足道,而且我们的影响范围也有限,但生活的奥秘之一是,一个微笑、一句话或一个小行为,有时就能产生预想不到的结果。

许多年前的一个早晨,在苏格兰基里缪尔的一个小村庄,一个妇女正在读一封她刚收到的信。她的脸色变白并皱起眉头,因为信中提到了一个坏消息。她还在外地求学的儿子达味生病了,做母亲的必须急忙赶去看他。她立刻强作镇定地打理行装,这使她的其他孩子,特别是雅各伯——他只有六岁,警觉情况有异。

他们陪她到火车站。当她购票时,她的丈夫到电报局。不久他回来说:「太迟了,达味已经走了。」于是他们转身回家。

日子一天天过去,母亲终日躺在一间黑漆漆的房间里,她脸上的表情吓坏了小雅各伯。他的父亲对他说:「雅各伯,你应该安慰他!」他战战兢兢地走进阴暗、死寂的房间,站立凝视着那张床。他的母亲轻轻地说:「是你吗?」

雅各伯想,她是指他的哥哥达味,于是他回答道:「不,不是他,那只是我。」

这几句逗趣、伤感的话触动了隐藏在母亲心灵深处的泉源,她流下了治愈的眼泪。这是在苏格兰剧作家雅各伯玛窦巴里和他的母亲间的一种亲密和美妙的理解的开始。

有人说过,天主喜欢小圣人。我们可能根本称不上是小圣人,但是那告诉我们要学习他,因为他是良善心谦的那一位,将永远不轻视我们出于谦卑和痛悔的心情,对他所作的小奉献。自我贬抑,不自私,准备接受某种痛苦或失望,从诱惑中立即的回头,温和的说话,鼓励的微笑,压抑冲动的批评或不友善的谈话,以及控制激烈喊叫的祈祷——所有这些都是小事,但他们是惊人的小事。

这是我们祈祷的方式:「亲爱的主,我在这里。准备服侍你的,不是什么大圣人或小圣人,那只是我。」天主在乎歌手超过歌曲,关心奉献者超过礼物。

23真正的价值
 

一九一二年四月十四日晚上十点钟刚过,当时海上最大的邮轮铁达尼号撞早大西洋的一座冰山,四小时后沉入海底。关于那四个小时中所发生的事,已经有许多的报导。生还者述说者船长、大副和船员的冷静和英勇,他们提到乐队演奏着圣歌「与主更加接近」。据说许多妇女原本可以获救,但是她们拒绝提供的协助,宁愿和他们的丈夫一起溺死。

他们还讲了另一个不那么勇敢,却比这些故事中的任何一个更传奇的故事。有一个女子,她已经被分配到一艘救生艇的一个位子,她要求是否可以大无奔回她的卧舱,他们答应给她三分钟做这件事。她沿着已经倾斜了一个危险角度的通道飞奔,然后穿过大客厅。钱和贵重物品散落一地,有些人手上抓着他们的珠宝边跑边掉。

在她的卧舱中,她看到自己许多贵重物品等着她去拾取——然而她对它们视若无睹。相反的,她抓了三个桔子奔回救生艇上的位子。

这个小事件很发人深省。几个小时前,似乎很难想像那个女人会选择三个桔子,而不要她的所有贵重物品。但是当死神降临铁达尼号时,在一瞬间所有的价值都改变了。宝贵的东西成了一文不值的,一文不值的东西成了宝贵的。

基督徒总是应该努力从永远的观点来年地所有的事物,以超性的亮光而不是以本性的亮光来看它们。这是把握事物真正意义和价值的唯一方式。

马尔谷和路加叙述了一个事件,它说明了天主和我们人类对于一件事情的评价是如何的不同。有一天,吾主或许是累了,坐在耶路撒冷圣殿的回廊下,祂正看着崇拜者所作的奉献。他们中有些人非常富有,因此炫耀地投了很多钱。随后来了一个穷寡妇,偷偷地投了两个小铜板,那是最少的奉献。

多么微不足道的事件被记录了下来,供千千万万人阅读,而许多远比它更重大的事情却被忽略!但是基督独对这个妇人感兴趣。没有别人注意到她,宗徒们可能也羡慕和称赞那些富人所作的巨额奉献。他们是用世界的标准来判断,吾主却以截然不同的观点来看它。

基督对他们说:「这个穷寡妇比众人投入的都多。」(路廿一3)宗徒们一定百思不解,他们尚未学到天主的价值和我们的不同。因此吾主解释道:「因为众人都是拿他们多余的投入,而这个寡妇却是从她的不足中,把她所有的一切生活费都投上了。」(路廿一4)客观上,她的献仪是没什么价值的——收集这两枚铜板的麻烦超过它们的价值。但是对她而言,那意谓了她的晚餐,她可能下一餐必须挨饿或作工补赚回来。

我们不知道基督是否对她说了什么,或给她一句鼓励的话,或施舍给她一些救济金。那个穷妇人甚至不知道吾主正注意到她并赞美着她。然而这个客观上不重要的行为,却受到了钟爱的注意。细微而似乎不具意义的一件事,竟产生出如此伟大的精神价值,因为它是来自一个充满个人奉献和深度信仰的心灵。更重要的是,它还包含了个人的牺牲。「她是从她的不足中,把她所有的一切生活费都投上了。」(路廿一4

这简单的一幕,对我们这些天天过着毫不起眼的、例行而乏味生活的芸芸众生,是何等的安慰!它提醒我们,天主的道路和价值与我们的是何等的不同!它应该如何的鼓励我们坚忍,以便蓄积财富在天主!

我们容易陷于诱惑,认为天主大概只注意我们英勇的行为、冗长的祈祷,和伟大的牺牲。我们平淡无奇的生活、零碎的祈祷和无关紧要的行动,一定被全能的天主所不屑一顾。那么让我们想想穷寡妇的捐献吧。天主的算术和我们的不同,为祂没有一件事太小或太不重要,他在隐密中查看我们,连我们的每一根头发祂都数过了。每一个热心,每一个信、望、爱和感激的简短祈祷,每一个对罪恶和自私的抵抗,每一个对别人的仁慈,天主绝不轻忽。祂看重我们取悦祂、爱祂和事奉祂的诚心,尤其是如果当中包含了真正的牺牲。

 

24重要吗?
 

在基督著名的慈善的撒玛黎雅人的故事中,他描述的很可能是一件真实的事件。从耶路撒冷到耶里哥的路上,强盗恶名昭彰。如果真有其事,学者给我们解释,当那位司祭经过那个被强盗打得启蒙体鳞伤的路人身边时,他的心里在想什么?按照犹太人的法律,一旦那位司祭接触到那个受伤的人,他在法律上就变成「不洁的」;而如果那个人已经死了,司祭必须做冗长的取洁礼,然后还有二十四小时的时间不能执行他的司祭职务。

为我们很容易了解,那位司祭把他的优先性弄错了。他认为重要的,不是真正的重要。对他自己或任何人,无论多么大的不方便,即使他必须花一个星期的时间于取洁礼上,他也绝对不该见死不救。

这并不是说爱我们的近人和善行应该取代爱天主。福音中有一个场合,那时基督在玛利亚和玛尔大家中做客。后者不悦地抱怨,因为她被丢下做所有的事,而她的妹妹只是跟客人谈话。吾主温和地责难她:「玛尔大,玛尔大!你为了许多事操心忙碌,其实需要的只有一件。」(路十41)这是另外一个错置了优先性的例子。

重要的事和不重要的事!英国幽默杂志「打孔机」前主编马尔科姆马格里奇,在他的私人传记《消费朝代编年史》中宣称:「当我回头看时,令人惊讶的是,当时似乎重要得无以覆加的东西,现在却变得似乎微不足取——野心、热情以及其他。」

重要的事和不重要的事!当我们回顾我们的生命,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出二者的区别。要是我们早一点知道,就可避免掉多少不必要的痛苦和焦虑!

许多时候,我们对于一些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却焦虑、恐惧得几乎弄出病来。由于我们的懒惰和自私,我们浪费掉太多时间和精力在无用的事上,而忽略了好的和有价值的事情。而有许多次我们的感情受到某种误解的伤害,或被某种轻蔑或失望所激怒。唯愿我们能更理性,而不小题大做。

迪斯雷利说过:「生命太短暂,因此不能太小气。」说得真对,而我们却还经常心胸狭窄,像个被宠坏的小孩。由于我们容许一些小的不和、憎恨或嫉妒化脓和成长、结果许多好的动机消失了,许多友谊变质了,许多婚姻触礁了。两个维多利亚时代愉快的音乐伙伴——吉尔伯特和沙利文,为了争一条毛毯而感情绝裂。

一个离婚法庭的法官宣称:「琐事是大多数不幸婚姻的真正起因。」几年前报纸报道了一件离婚案子,那对夫妻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和对方讲话了;一切都是起因于妻子想邀请几个他丈夫所不喜欢的朋友来吃晚餐。他们开始争吵,因此建立起多年来的敌意,而伤人的傲慢也跟着来了。

重要的事和不重要的事!显然地,我们不能期待毫无考验和困难地走过我们的人生,我们必须准备去面对不愉快和甚至是罪恶的事,必须做我们所能做的去改变它们。为了避免苦恼自己,我们不能漠不关心或放任纵容。不幸的是,由于我们疏忽了能做而不做的小事,因而造成了许多的错误、痛若和罪恶。

「天主给了我平静,去接受我不能改变的事。给了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事。给了我智慧,去认识这两者的区别。」

要知道这个区别常常不是简单的。基督的许多教训是集中在生命中的重要和不重要的事上。对许多没有宗教信仰而极度热中于现世物质事物的人,基督说:「人纵然赚得了全世界,却赔上了自己的灵魂,为他有什么益处?」(玛十六26)但是犹太人的宗教堆积了大量的琐碎限制,基督将它们扫到一边,并且宣布,重要的诫命只有两条,即爱天主和爱近人。现代生活十分复杂,因此我们也需要这样大的简化。

我们爱和依赖天主永远也不嫌太多。圣保禄说:「我们知道,天主使一切协助那些按他的旨意蒙召的人获得益处。」(罗八28)中世纪神秘家朱莉安娜诺威奇,写过一本名叫《圣爱的启示》的书。在书中她宣称:

「有一次仁慈的上主说:‘每件事都将很好……你会发现为你自己每一种事情都会顺利。’祂要我们知道,祂不仅照顾伟大和高贵的事,祂也一样照顾卑微和平凡的事。我们看到一些做出来的行为是这么邪恶,它们造成的伤害是这么大,似乎由它们不可能出来任何的善。但我们无法了解属于至圣圣三的上智、能力和仁慈。祂似乎是在说:现在好好的相信和依靠,最后你将看到一切都是那么完满与喜乐。」

无论什么考验和不幸可能威胁我们,我们永远不会让自己被恐惧或焦虑所征服,因为我们对天主的爱有坚强的信心和依靠。我们对祂永远不可能爱得过分,或相信得过分。在我们的生命中,祂的爱高乎一切。

大德兰是另一位神秘家。她出身于卡斯提的一贵族家庭,并且改革了加尔默罗会。就她的一切圣德和神视而言,她是实际而入世的。在她的著作中有一句短语,听起来尤其现代且中肯。它不深奥,却值得背诵:「你的脾气永远不会太好。」

虽然生命中也经常发生需要我们勇敢面对大难题和大灾难的情况,然而是日常生活中的小摩擦才真正容易扰乱我们的心情——对我们自尊的小打击、小矛盾和冲突,激怒我们的刺耳的话,像恼人的苍蝇一样群聚在我们四周的小牢骚。如果我们切望相似基督,就不要浪费片刻去怀想别人的过错,也不要怨恨它们所可能对我们做出的任何伤害。这些都不是真正重要的事,所以不该让它们来烦恼我们。我们寻求肖似吾主,忍耐、宽恕和温良,并永远为了祂的缘故去爱我们的近人,那才是更重要的。

在走向祂漫长生命的终点时,教宗若望廿三世写道:「我要再一次说,此生最重要的事,是我们至圣的主耶稣基督,祂的神圣教会,以及祂的福音和真理和良善。我们的义德应该是温良和仁爱,努力工作和坚忍,不被征服而获致凯旋。」

25自我实现
 

自我完成和实现是时下被广泛讨论的问题,尤其在年轻人中间,他们谈到想要知道如何跟别人和跟生活建立关系。他们寻求发现他们真正的自我,并坚持「做他们自己的事」。这或许并不令人惊讶,因为现代生活逐渐成为都市化、非个人化和公式化。

但是寻求实现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整个自然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一种促使生物体朝向某种实现型式的能力。它甚至也呈现在植物生命中:爬藤类植物会向木柱移动,以便它们的卷须能攀爬上它;当一棵小树的嫩枝被砍掉时,隔邻的树枝就会改变它的方向以取代它的位置。

追求完成可以在鲑鱼身上看到。鲑鱼由海中游回后,会努力逆着河流而上,来到它出生的地方产卵并死在那里。在鸟类身上也可以看到。他们筑巢,养育幼鸟,并千里跋涉,翻山越领,远渡重洋,迁移到较温暖的地区,然后又在春天飞回它原来的地方。

寻找实现的动力在人类身上甚至更为明显。我们都知道,我们会不满意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一件尚未完成的工作,一件有不幸结尾的故事——或一点都不是。当一位前途看好的年轻人突然死亡,总是令人扼腕;当那些天赋异禀的人浪费了他们的才能,我们似乎也觉得那是一项大罪。

我们内的这个寻求实现的力量的确是一个奥秘。我们无法在我们自己身上找到完成和自我实现。自私是具有毁灭性的,寻找自己的意志、快乐和满足只会带来挫折。用一个熟悉的图像来说明:赫尔孟山的雪水注入加里肋亚海和死海。前者接受水并流出水,所以它成了一处肥活和美丽的地方;后者只储存水,因此它成了一潭死水和不毛之地。

给予是自我实现的唯一方法。基督说过:「你们给,也就给你们……因为你们用什么升斗量,也用什么升斗量给你们。」(路六38)我们得到我们所给予的。人类最伟大的成就,是透过相互献身的男女完全给予而发生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如果我们对别人给予体贴、仁爱和帮助,我们通常也会从他们身上得到相同的回报。

极端自私的人有一个扭曲的性格。他们不成熟或还没有长大,而且他们都不快乐。那些为自己保留每一样东西的人被称为吝啬鬼——拉丁话的意思是可怜的人。

天主亲自在我们面前立了给予的典范。他不只是「一切美好恩赐的给予者」(参雅一17),而且祂还把祂自己给了我们。

「天主竟这样爱了世界,甚至赐下了自己的独生子。」(若三16

基督在最后晚餐时,把祂自己给了我们:「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而舍弃的。」这个给予在加尔瓦略山上完成了。

「人若为自己的朋友舍掉性命,再没有比这更大的爱情了。」(若十五13

在弥撒中,基督使这个给予继续重演,永存不朽。

爱默生说:「戒指和珠宝不是礼物,只是礼物的代用品,唯一真正的礼物是你自己的一部分。」我们能给天主什么?我们自己。一位圣者说过:「我们不容易被要求为天主倾流我们生命的血,但是让我们在每一件小责任上,一滴一滴地给他吧!」祈祷、服从天主的圣意,以及我们对他的交托和信心,这些都是给出了我们自己的一部分。

每次我们从诱惑中幡然醒悟时,每次我们以耐心忍受艰难或失望时,每次我们作一个自我舍弃的行为时,我们就是在自我给予。最后,当我们对别人表现同情心时,当我们关怀他们的需要并献身为他们服务时,我们也是在自我给予。

这个自我给予是通往幸福、生命的完成和真正的自我实现的唯一道路。「谁若为我的缘故,丧失自己的性命,必要获得性命。」(玛十六25)基督在我们内的成长——这是基督的理想,只能透过不断的自我给予而获得完成。

「一粒麦子如果不落在地里死了,仍只是一粒;如果死了,才结出许多粒来。」(若十二24

我们给多少,我们就获得多少。但是完全的自我给予非易事,我们有强烈而根深蒂固的、利己的本能,我们需要天主恩宠的帮助,我们需要祈祷。亚西西的圣方济有一篇祷文表达了我们的需要:

「神圣的导师!愿我不求他人的安慰,只求安慰他人;不求他人的谅解,只求谅解他人;不求他人的爱护,只求爱护他人;因为在施与中,我们有所收获;在宽恕时,我们得到宽恕;在死亡时,我们生于永恒。」

圣依纳爵也有一篇类似的祷文:

「哦,上主!将我整个的自由奉献给你。请接受我的记忆、我的理智和我的意志。一切我之所是和所有,都是你所赐予;只求赐给我你的圣爱和恩宠。拥有这些,我已经富足,其他已一无所求。」

26就在今日
 

焦虑和恐惧是我们时代的显著特征。在美国,焦虑症是最普遍的心理疾病,占了医生的时间和工作量的十分之一。虽然无庸置疑,现代生活有着许多外加的压力和难题,但我们的许多恐惧都是自己加诸自己的。

针对焦虑和恐惧,基督教导了一个很简单的处方。「一天的苦足够一天受的了。」(玛六34)祂的意思很清楚:用心去生活每一天,活在当下,只为今天而活。这个处方似乎太简单,但要实践它却需要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因为我们倾向于活在过去或将来,而不是现在。只活于过去或将来是不切实际的,而且能引起我们不当的忧虑和恐惧。

过去是一个幻影,我们容易夸大往日的欢乐,「美好的过去」可能并不真的是那么美好。那时我们年纪还小,许多小事会显得大一些,但如果我们回到从前,它们会是何等的渺小和肤浅!我们总是为幸福的记忆而高兴,而不为逝去的生命而懊悔。圣奥斯定痛悔他的过去:「我爱你太晚了……」但他开始了新的生活。我们必须慎防过去伸出它的魔掌来瘫痪我们革新、寻找新朋友和其他各种幸福的努力。

过去也能毒化现在,我们能被过去的不幸和罪恶的幽灵所纠缠。对于过去我们对别人造成的伤害,或为我们所铸成的大错,或我们所错过的机会,我们能以自责来折磨自己。过去充满了痛苦的控诉,而我们感到无力、满载罪恶。

但是我们忘了,过去的恶能被夸大。圣保禄写道:「当我是孩子的时候(或许他想到当他迫害教会时),说话像孩子,看事像孩子,思想像孩子;几时我一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格前十三11)虽然我们的早年可能做许多糊涂事,但或许因为我们那时还不成熟。

悔改是征服过去的幽灵的唯一方法,它能把过去可怕的记忆转换成善良的天使,使我们的心灵变得谦虚而流露忏悔之意。如果我们不能用具体的行动来弥补我们的错误,那么祈求宽恕并为那些我们所得罪人的祈祷,这是最简单且最好的处方。我们能藉着从内心根除嫉妒和愤怒,藉着在我们目前的生活中对别人表现出更大仁慈的方式来弥补。古迪尔总主教的真知灼见:

「所有的困惑,或许没有任何一个比这个更大的了:经常想着,我们的过去已经毁了我的现在;我们所做的恶、我们所犯的错误和所做的蠢事,已经使所有进一步的希望成了不可能。」

「一天的苦足够一天受的了。」(玛六34)当吾主这样说时,祂指的是将来对我们能有的伤害性的影响。「所以你们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有明天的忧虑。」(玛六34)耶稣不是要我们忽视将来,他只是教我们避免对将来过度忧虑。不断的焦虑和害怕将来,将会失去我们心灵的平安和目前的快乐。

经验证明,大多数我们所忧虑的事情并不会发生,而且忧虑本身比想象的恶更苦恼且更具伤害性。

英国最近发生了一桩悲剧。报载一位年老的退伍军官和他的妻子相约自杀。丈夫想他得了癌症,他们无法面对未来,所以他们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验尸的结果显示并没有罹患此症的迹象。

忧虑经常是对未来永远不可能发生之事的恐惧反应,过度的焦虑显示对天主的照顾缺乏信心。「你们不要忧虑……你们的天父原晓得你们需要这一切。所以你们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苦足够一天受的了」(玛六313234

那么,今天总应该是我们的首要关注。每天是我们人生的一种缩影。每天早上醒来犹如再生,而夜间入睡对这一天而言就是死亡。天主对人极其仁慈,有任何一种仁慈比他为我们所安排的,去把每天当作生命的一部分来生活、去使每一天成为完美而不被过去已发生或未来要发生的事所破坏更大的仁慈吗?然而我们经常把这个仁慈摆在一边。

每天生活的最高利益是,我们能相当地减轻生活的负担。我们感觉无法背负一辈子的重担,但我们能忍受一天的担子。在一天中,我们能看管我们的舌头和控制我们的脾气。我们更容易在一天中不自私且勇敢,仁慈且体贴地对待别人。罗勃路易史蒂文森写道:「任何人都能在日落前愉快、坚忍、忠诚且纯洁地生活。」

爱默森劝道:「结束每一天并接受它,因为你已经尽力了。而一些错误和荒谬也已经铸成,你该尽快忘掉它们。明天将是崭新的一天。你可以沉着、妥当地开始,避免被你过去的荒唐行为所拖累。」

活于现在,满意现在,充分利用现在——这是吾主教导我们幸福的简单公式。圣保禄在他的书信中表达了他对追随他的犹太人的无奈,因为他们沉迷过去,而且还期待着默西亚的来临。「现在」,他坚持,「如今正是悦纳的时候;看!如今正是救恩的时日!」(格后六2)我们也有同样的毛病。「不是现在,而是以后,我将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灵魂、祈祷和服务别人上;以后,当我更自由且更有时间时……」

法国灵修作家高萨德创造了「现在的圣事」这个词。他解释道,现在像是一个给予生命的圣事。「每一刻所发生的事都烙上了天主旨意的印记……那么,多么适合去祝福每一刻,待它如神圣的事情,就像一件圣事一样。」

透过真实的去活每一天,我们才能表现对天主圣意的绝对服从。「求你今天赏给我们日用的食粮」,这是我们的祈祷。就像纽曼枢机在他的   <慈光歌>一诗中所说的一样,我们把未来和将要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切交在天主手中。

「我不求主指引遥远路程,我只恳求一步一步导引。」

这需要极大的信心和交托去准备和去过每一天的生活,但这是天主要求我们的信心和交托——不后悔过去,也不惧怕将来。

「主啊!我不为明天和明天的需要祈求,主啊!只求你保护我,领导我,爱我,就在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