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主,是你嚒?
 

圣咏作者在回顾自己充满惊涛骇浪的一生时,不禁惊叹天主在虚无的宇宙间留下了不少踪影:「就如上天距离下地有多么高,他待敬畏他者的慈爱也多高;就如东方距离西方有多么远,他使我们的罪离我们也多远。」(咏103:11-12

 

天主以情创世。无声的情,蕴藏于心,表于外,成为可见的行动。创世纪记载天主在创造人时,「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创1:27),并且在灰土形成人以后,「在他鼻孔内吹了一口气,人就成了一个有灵的生物」(创2:7)。换言之,天主创造人时,把自己神圣的形体赋予人。当圣经作者用「拟人法」把人的形态套在天主身上,不就是以天主的形像来描绘天主吗?

 

典型的圣经神学课题,列举天主种种的伟大工程:创造、救赎、恩宠、召叫、盟约……,这些工程可以归纳为天主的本性:忠信、慈爱、真理、光荣……。然而,圣经让我们发现:天主喜爱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接近人。祂没有把自己困在神学论题里,也没有要求人在神学领域中寻找祂,却更愿意借助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甚至在生老病死的奥秘中,亲自进入人类的心灵深处。耶稣基督也鼓励我们在生活中体味天主,从而认识自己:「祂使太阳上升,光照恶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玛5:45

 

怎样在营役的生活中,体会无形无像却又无处不在的天主呢?圣经作者经常把天主比拟人,全因为他们深深经验过超然的天主,是那么亲近自己所创造的人类,彷佛血脉相连,心有灵犀。在这个文字方框里,我们试着踏出一小步──学习旧约圣经的作者,借助拟人法,把天主比拟为人,看看天主的生活动态:用手「写字」、双腿「站立」,工作后「散步」、「休息」,闲暇时玩「角力」;在流露感情时,「静默」不语,又爱「开玩笑」;甚至也有人类的情绪问题,时而「发怒」,时而「欢笑」,也为自己的「去与留」烦恼。虽然英明果断,亦有后悔的时刻。在祂与人发展关系时,「自揭面纱」、「拣选」、「宴客」、「捕人」。

 

愿我们欢欣时,仰视那在无边无垠处会心微笑的天主;不慎犯罪跌倒的一刻,心底也能感应祂正为我们心痛哩!

2、与天主散步
 

创世纪记载,天主趁晚凉在乐园中散步。亚当和厄娃听见了天主散步的声音,「就躲藏在乐园的树林中,怕见上主天主的面」(创3:8),因为他们违反了天主的命令,没颜面见天主,更遑论与天主散步。

  旧约众多人物中,只有亚巴郎被上主称为「我的好友」(依41:8)。圣经没有记载这对朋友散步,但记载了上主对亚巴郎的提示:「我是全能的天主,你当在我面前行走,作个成全的人」(创17:1)。一个成全的人才配在天主面前行走;为使人成全,天主首先在人之前行走。

  以色列人民出埃及时,「上主在他们前面行,白天在云柱里给他们领路,夜间在火柱里光照他们,为叫他们白天黑夜都能走路。」(出13:21)。

梅瑟接受天主给他的使命,带领自己的同胞离开埃及迈向天主预许的福地,踏上由奴隶身份迈向自由人的旅程。在这旅程中,上主以云柱降下,停在会幕门口,同梅瑟谈话(出33:9)。梅瑟要求上主与他们同行,因有上主同行,才可显示以民是天主所拣选的(出33:15-17)。之后,天主更颁布祂的法律,让以民「履行祂的道路,谨守祂的法令、诫命和规则,听从祂的话」(申26:17-18)。因为,当人履行上主的道路,全心全意在上主面前行走时,无论做甚么,往何处去,必然顺利(列上2:1-4)。撒罗满在迎约柜入圣殿时,当着以色列全会众,举手向天说:「上主,以色列的天主你对那全心在你面前行走的仆人,常是守约表示慈爱」(列上8: 23)。

有否想过天主与你散步?反应是像原祖父母一样,害怕及躲藏起来;还是如梅瑟般与天主说话及要求天主与我们同行,使我们和别人不同。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我们不断摆脱罪恶、奴隶的身份迈向自由人的身份,成为一个成全的人,堪当在上主面前行走。这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出谷经验。在这旅程中,让我们彼此勉励:遵守上主的诫命,履行祂的道路,以虔敬、公义及正直的心与天主同行(列上3:6)。天主对全心与祂行走的子民,常是慈爱。「不拘你是谁,只要你敬畏上主,在祂的道路行走,就算有福」(咏128:1)。

 

3、上主自揭面纱
 

上主曾对梅瑟说:「我的面容你决不能看见,因为人看见了我,就不能再活了。」(出33:20)。以民确认天主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们深信谁看见了天主,就不能生存,甚至只是看到圣所里的圣物(民4:20)或者是听到上主的声音,也必死无疑(出20:19; 18:16)。因此梅瑟为怕看见天主就把脸遮起来(出3:16)。厄里亚一听到上主的声音,即用外衣蒙住脸(列上19:13)。即使是炽爱天使「色辣芬」在至高无上的天主面前,也用一对翅膀遮蔽脸面,表示对上主的崇拜和臣服(依6:2)。以民坚信任何人见了天主就难免死亡,因为天主是神圣的,至高无上,祂是创造主,与受造物之间有不可言喻的距离,因此,人不可冒犯天主的威严,擅自接近天主。

不过,天主确曾纾尊降贵,自揭面纱:在西乃山上显示给以民的七十多名长老(出24:10-11);在旷野的会幕前「面对面」与梅瑟交谈,宛如朋友(出33:11);又在微风中显现给厄里亚(列上19:11)。这些有幸看见天主的人,不单看到天主的光荣,还能保存生命。

到新约时代,天主更派遣自己的独生子亲自降生为人,让我们看见祂的光荣。在大博尔山上,耶稣给门徒揭示祂真正的圣容(玛 17:3-8),那就是旧约中曾显示给梅瑟和厄里亚的天主的面容,所以门徒见到耶稣与这两位先知谈话。耶稣说:「看见我的,也就是看见那派遣我来的」(若12:45)。耶稣时代,不少人,像在革辣撒的坟墓那附魔的人(谷5:1-20),患血漏病整整十二年的妇人(谷5:25-34)和全身瘫痪已卅八年那人(若5:1-18)。他们见过降生成人的天主之后,不但没有死,反而摆脱了生不如死的景况,犹如再生。见过天主的人,没有因亵渎天主而死,相反,这位显示天主的光荣的基督却为此犠牲了性命,并藉此「使凡信他的人不至丧亡,反而获得永生」(若3:16)。

「心里洁净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看见天主」(玛 5:8)。让我们竭力保持心灵的洁净,彼此相爱,日益肖似天主,在末日时,便可「面对面地观看」天主面纱背后的光荣(参阅格前13:12)。

 

4、捕人王──天主
 

  从古到今,天主与人就有着不解的连系,天主常常「捕捉」人来为祂工作,祂不但要人的身,还要他的灵。在圣经中我们见到,有人自愿被捕,好像依撒意亚先知,当天主召叫他时,他爽快回应:「天主,我在这里,请派遣我。」(参阅依6:8)。有人初时会推搪,像耶肋米亚先知说:「哎呀!我还太年轻,不会说话」(参阅耶1:6),不过,最后亦为天主所用。但最彻头彻尾,由始至终都不是甘心情愿的,好像逃犯似的,只有约纳先知一人了。

  当他一收到「通缉令」要到尼尼微城去警告人民,他们的邪恶已达到天主前时,便立刻躱避上主的面(纳1:3),往相反方向走去。因为他认为外邦人是不应该得预警而得救的,于是他出海去了。海为犹太人来说是象征危险的,一切异兽、恶魔都躲在海里,他弃地从海,可见他有多坚决啊!

  这样可以躲避上主的面吗?纵使他堕入海里,上主就差遣一条大鱼来捉捕他,送他到尼尼微城去。的确,那些外邦人在他的估计之下悔改己罪,获得天主的垂怜。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先知的预言:「还有四十天,尼尼微就要毁灭了」(纳3:4)没有兑现。那时,约纳再也按奈不住了,便质问上主!

上主为了要进一步捕攫他的心,便戏弄一下他,首先他命一株树生长出来给他乘凉,然后叫虫来咬死它。这时,约纳再次发怒求死,上主再次质问:「你的发怒合理吗?」他仍坚持合理的,他认为自己应该白白获得天主的恩宠,而其它人就不应该。但上主却表白了自己是一位怜惜人的天主。这样,上主能捕捉到他了吗?

约纳书没有记载他的答复就收笔了,读者不知道他是彻底臣服在天主的脚下?被天主俘虏了?他同意雅威是一位自由施恩的上主吗?不受任何限制的主吗?抑或是仍然与天主抗辩,只有犹太人才堪当获得天主的恩宠,外邦人就不可以呢?他连天主也要限制吗?操纵吗?

上主的通缉令对约纳有效吗?事实上,祂也向我们发出了通缉令,为祂作证,那又有效吗?

 

5、去与留
 

出谷纪令人击节的一幕,米黎盎偕同妇女,摇鼓舞蹈,回应梅瑟的凯旋歌,共庆脱离奴隶的生活。(出15:20-21)可是,安顿以后,「上主对他们发着怒走了。」(户12:9)旧约里,云彩寓意天主显现,天主在云彩中降下仁义(出13:21; 18:10; 45:8)。由于嫉妒梅瑟特殊的个人神恩,米黎盎和亚郎丧失接近天主的机会,天主走了!

  也许我们一直没有注意这种失落的经验:「天主的神离弃了撒乌耳」(撒上16:14; 18:12)。撒乌耳没有忠信履行上主的派遣,天主的神转移到达味身上,痛苦的一课使撒乌耳终生抱撼:「上主岂能喜欢全燔祭和牺牲?听命胜过祭献,服从胜过绵羊的肥油脂。」(撒上15:22)。

旧约的上主之神,似是柔风,又是暴风;似是让人在无声的呼吸间拥有生命的气息,人无法抓住它,却凭它体会生命的奥秘和力量。依撒意亚先知书54章指出了一个突破框框,迈向普世幅度的救恩新景象。天主对流亡巴比伦的选民作自我剖白:「其实,我离弃了你,只是一会儿,……但我对你的仁慈决不移去……」(54:1-10)。「安慰书」这段动人的记述,捕捉了天主对这个饱经艰辛的流亡团体无尽的怜爱。圣咏作者在痛悔个人的罪过时,亦不禁要留住天主的神,悲恸呼求:「天主,求你给我再造一颗纯洁的心,求你不要从我身上将你的圣神收回。」(咏51:11-12

昔日,上主的神在亚巴郎、梅瑟和达味的生命中存留,祂也曾在米黎盎和撒乌耳的生命中闪亮。依撒意亚先知刻划「上主仆人」的使命,因为「上主的神临于我身上!」(依61:1; 4:18)──扭转救恩领域的转折点──上主的神降临于离弃了祂的子民,与他们同在一起,「我在你身上所赋的神,我在你口中所放的话,总不离开你的口和你子孙的口……。」(依59:21

天主的话,言之不尽。救恩史揭露天主忠于许诺,祂必与人同在!借着耶稣基督,这个讯息更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事实。「我去,原是为给你们预备地方」(若14:2)。离去,为要重建一份新的关系,把救恩带到地极,让普世存留在天父内,与祂融合。

 

6、天主送大礼
 

从圣经可以见到天主送大礼的线索。

天主创造人类时,给了人各种蔬菜,各种果树作食物。但是,天主与人立约:不可吃知善恶树上的果子(创2:16-17)。

但是当人类犯罪后,全善的天主以洪水歼灭世上的罪恶时,却为人类留下一线生机,保留了诺厄一家,细心照顾他,给予他养生的种种需要,更把创世时给了亚当的祝福给了他(创9:1; 参阅1:22),与他重新建立盟约,并以彩虹为记,许下以各种恩宠的大礼,而不是以毁灭来拯救人类。

天主「恩赐」圣子,使圣父圣子之间永恒的爱(参阅若3:35; 17:24)藉圣子的降生渗透了世人、历史和宇宙。「天主竟这样爱了世界,甚至赐下了自己的独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丧亡,反而获得永生。因为天主没有派遣子到世界上来审判世界,而是为叫世界借着他而获救」(3:16-17)。天主赐予圣子的目的,就是为将父对世界的爱显示出来,这就是耶稣所称的「父所托付我要我完成的工程」(5:36),并说:「我的食物就是承行派遣我者的旨意,完成他的工程」(4:34)。同时,在临近苦难时,耶稣对父说:「我在地上,已光荣了你,完成了你所委托我所作的工作」(17:4)。

基督的救赎工程的顶点,自然是逾越奥迹。若望发挥了「被高举」(3:14; 8:28)及「耶稣的时辰」的相关和重要意义(2:4; 13:1; 17:1; 19:27)。他的「时辰」就是他要受光荣的时候,也就是他在十字架「被高举」的时候。「当我从地上被举起来时,便要吸引众人来归向我」(12:32; 参阅 8:28; 19:37)。因此这也是世界被救的时候。至此,天主对人的赐予,已达到顶点,整个天主赐予的行动也臻于圆满。

  天主派遣基督来把人类带到永恒的领域。就是人类选择永生或拒绝永生的关键所在。响应耶稣的人,有拒绝也有信赖。如果我们真心相信他、接受他,就是他的门徒,朋友(15:15)。我们的信仰不是空泛的,而是要在生活中实现出来。天主透过耶稣基督拯救世人的工程,虽然已在耶稣身上达到圆满,但天主的赐予行动,仍然持续不止,我们仍然要不断在生活中接受和体现天主的赐予。

 

7、天主哭了
 

耶稣背上十字架,步往死亡的道路上,有许多妇女搥胸痛哭,为耶稣所受的一切而哀伤(路23:27-28)。耶稣也曾因好友拉匝禄之死而哭泣(若11:35),为耶路撒冷将被毁灭而哀哭(路19:41)。天主是全知和全能的,究竟祂有没有哭泣过呢?

根据圣经所载,天主没有哭过,但祂伤心的程度比哭更甚,圣经以「悲痛」来形容天主的悲痛,每次都是与人类犯罪有关。

圣经描写天主第一次感到悲痛,不是人类的原祖犯了罪(创3:1-6),也不是兄长加音因嫉妬而杀害弟弟埃布尔尔(创4:8)的单一事件,而是因为祂看见人类所犯的罪越来越严重,尤有甚者,是他们的内心所思所想,都是邪恶的(创6:5)。

原来天主创造的原意是「样样都很好」(创1:31),如今人不但行为罪大恶极,内心所想的,也只有邪恶,没有好的意念。罪恶和邪恶,已经腐蚀了整个人类的本性,会为人类带来深远的影响。所以,当上主见到人类犯罪时,祂下了决定,介入人类的行为,不再让他们任意妄为。

创世纪描述上主的心情时,说:「天主遂后悔在地上造了人」(创6:6),「后悔」一词显示天主心中如何的「悲痛」。祂要将人从历史中洗擦掉,然后以水将祂所造的一切回复创世之前「大地还是混沌空虚……天主的神在水面上运行」(创1:2)的景况。

不过,天主在决定灭世的同时,也决定保存诺厄的生命,因为「惟有诺厄在上主眼中蒙受恩爱」(创6:8)。天主在悲痛至极,欲哭无泪的时候,作了仁慈的决定,后来「甚至赐下了自己的独生子……为叫世界藉着祂而获救」(若3:16-17)。

耶稣对跟随祂上苦路的妇女说:「你们不要哭我,但应哭你们自己」(路23:18),因为,天主也为我们的罪悲痛地哭过。

 

8、天主的嗜好:在天秤上行走
 

  天主对诺厄说:「我已决定要结束一切有血肉的人……你要用柏木造一只方舟……我要与你立约,你以及你的儿子、妻子……要与你一同进入方舟」(创6:13-18)。世人败坏了,天主要消灭一切的强暴与败坏;天主消灭大地如同人消灭它一样。但诺厄在上主眼中蒙受恩爱,上主不惮烦地指示他建方舟保命,在一灭和一救之间,上主的公义和仁爱,清晰地显示出来。

  创世纪第1-2章细致地描写天主不惮烦地创世:无论是创造天宇间的星宿,还是水中和地上的种种生物和动植物,都是这样优美和精致,像一首诗、一篇乐章。眼看人类肆无忌惮地破坏祂完美的创造,祂公义的判决也是清脆凛然而不可挽回的;但在这森然的公义的另一面,谆谆教导诺厄建方舟,过去创造的细心、精确和舒坦,依旧泱然洋溢,温馨无限。判令的明快,教诲的谆厚,上主的公义和仁爱,像天宇间的月亮和太阳,一森严一温煦,一暗一明。

  创6章概括地交代当人在地上开始繁殖,生儿育女时,普遍的人开始败坏的情况,和天主宣布处理人类这些重大的罪恶后,先转笔简短说明诺厄的历史,说他是唯一正义齐全的人,常与天主往来,又说出了他三个儿子的名字:闪、含和耶斐特(创6:9-10)。在以下第10章,更详细说明洪水之后,由这三个儿子繁殖的诺厄子孙分布的地区和他们的人数,暗示灭世不是绝对的,在执行祂的判决时,祂的仁爱还是占了较大的比重,虽然上一章描写洪水灭世时,天主的公义与仁爱都放在一个天秤之上,维持着明确的平衡。

  更值得注意的是,洪水退去之后,天主吩咐诺厄和家人带着他们带进方舟的各种生物出离方舟,叫他们在地上滋长和繁殖。在接受诺厄的全燔祭时,更在心里说:「我不再为人的缘故咒骂大地,因为人心的思念,从小就邪恶;我也再不照我所作的打击一切生物了,只愿大地存在之日,稼穑寒暑,冬夏昼夜,循环不息」(创8:21-22)。二十一世纪的自然环境破坏者,不断挑起战争者,岂不是在挑战天主放在天秤上的公义与仁爱吗?

 

9、天主写字
 

  天主在西乃山与以民立约,把写上法律的约版交给梅瑟。圣经的作者具体地描述,两块约版是「天主用手指所写的石版」(出31:18),强调天主对此盟约的重视。可惜,以民不久便拜金牛(见出32),离弃天主,梅瑟怒碎约版,天主宽宏地再为以民把先前摔碎的那两块石版上的话,重写在两块新的石版上(申10:2,4),恢复祂与人的盟约。约版安放于约柜内,标志着天主临在以民当中,梅瑟并清晰地叫以民守天主所写的诫命,好履行与天主的盟约。

  耶肋米亚先知的时代,天主决意与人定立新的盟约,并预言祂要将祂的法律放在以民的肺腑里,「写在他们的心头上」(耶31:33)。法律并不单是写在约版上或经书上来规限我们生活的条文,而是提升至心灵的触动:人一切皆以天主为依归,爱天主就不会犯法律了,这也是人对天主盟约的最完美回应。耶肋米亚先知所提出的新盟约,实在有别于昔日以民所体会的法律。

  新约也曾记载耶稣写字。当经师及法利塞人问耶稣该怎样处罚一个犯了罪的妇人时,耶稣用指头在地上画字(若8:6-8)。福音作者并没有清楚交待耶稣写了甚么字,但根据希腊原文,「写」是指写一个记录给反对写字的人,就是乔布传13:26「你写下了我受苦的判词,使我承当我青年时的罪过」之意。因此,亚美尼亚人把此段章节解释为耶稣把控告此妇人的人的罪状写出。耶稣叫「没有罪的」向她投石,然后又弯身再在地上写字(若8:8)。耶稣写字是叫人不单认清天主的法律,而且更要记起自己所犯的罪,真心认罪,不再冒犯天主,与天主重修关系。

  不论是天主在石版上写字或耶稣在地上写字,都是叫我们明白盟约的真谛,我们不是只去守那「强加」在我们身上的法律,而是与天主合作,把法律视为生命的一部份,让天主把法律写在我们的心头上,那么,守法律的感觉就轻松得多,并且能认真悔罪,与天主保持良好的关系。

 

10、天主「寻失」
 

路加福音第15章,一连记载了三个天主寻失的比喻,分别为寻找亡羊(15:3-7,另参阅玛18:12-14);寻找银币 (15:8-10) 及荡子的比喻 (15:11-32)。这三个比喻充份显示了路加神学思想的主线──天主对罪人的慈爱及耶稣来世呼召世人悔改皈依。

寻找亡羊及失币的比喻中,人物及背景各有相对亦相同之处:先有前者的男性主角及拥有一百只羊的小康背景,相对后者的女性主角及仅有十个「达玛」维生的赤贫背景(按每一「达玛」约为当时一天的工资)。但尽管在旁人眼中,两者所失去的有不同程度的重要性,两个主人翁对所失的却同样重视,非尽一切努力寻回,誓不心死。

失了羊的人只身前往野外寻觅,找着了,更将因迷失受惊,不知所措而平均体重近百磅的失羊,扛在自己肩上,带回羊栈。

第二个比喻中,失钱的妇人则点灯打扫,翻箱倒箧,务求寻回失去的钱币(必须设想,当代的房舍并没有现今建筑的充足窗户或光滑地板,也没有充份的照明系统)。

两者的锲而不舍及不辞劳苦,最后也得见成果,他们都兴奋得邀请其它人与他们一起欢庆(15:6,9)。世人可为失去财物而不惜付出如此心力,又于寻回所失时,心情如此欢欣雀跃;那么,接着的比喻所强调的重点,天主为失去一个自己亲手的创造,岂不会付出更大的心力?而在天主及天朝神圣心中,对寻回任何一个失去的灵魂,岂不比这更为雀跃?

「荡子比喻」将焦点从失去身外财物转移到失去「人」。在标题上,这容易令人错觉重点是在比喻中的幼子身上,但实际上却是象征着无尽慈爱的天主的那位父亲。在叛逆的幼子开口忏悔之前,父亲已「动了怜悯的心,跑上前去,扑到他的脖子上,热情地亲吻他」(路15:20)。

  这便是天主寻失后的喜悦!

 

11、天主宴客
 

  在礼仪中,信徒其实是参加天主的宴会,不过,本文专注描述末世时的天主盛宴。

  这个盛会,旧约先知有加以陈述(依25:6-8),耶稣也曾用比喻来形容(玛22:1-14; 14:12-24)。而默示录的末世论更不乏对这宴会的预言(默19:6-9)。

  依撒意亚先知形容末世宴的地点是一座高山,那里是天主为王的地方(依24:23),会场内都是各种美酒佳肴,但在门外就只有黑暗,哀号和切齿。

  论到参宴的各人物,主人是天主,祂邀请所有人参加,但反应各异,有些人婉拒,有些人强烈反对,还迁怒于送请柬的仆人。归根究柢,就是将现世的生活置于天主之上,最终破坏了与天主的关系,丧失了参加盛宴的良机。幸好还是有重视被邀的人,他们为自己准备了一套堪当赴宴的华服,是一件以羔羊的血洗净的白衣(默7:14),就是因基督的圣死而悔改的人,他们穿上了基督(迦3:27),成为有资格享受盛宴的人,而且是有福的人。另外,洗净客人衣服的羔羊也赴宴,而且是以新郎的身份而参加,原来盛宴竟是一个婚宴。

  如此盛会,怎能没有礼物,宾客首先献上他们的礼品,就是义德,深得主人悦纳,于是编织成新娘的礼服。宴会时,主人还给各嘉宾一份更珍贵的礼物,就是各人的常生,因为宴会中的一个节目就是消除死亡(格前15:26),这是一份永远用不完的礼物。

论到宴会过程,宾主融合为一,因为主人亲手移去与客人的隔膜,而与人面对面相见。

任何盛会的最后节目就是送客,但这是个无可比拟的宴会,没有送客。宴会后,人要与天主同住(默21:3)于新耶路撒冷之中,享用在盛会中所获的常生礼物。

天主的盛会,虽然是末世之事,但为现世的人,绝不是未贴身之事。因为盛宴的准备工作,是现世的事。祂的请柬,从多年前,直到现在,都不停地发出,那有意接受的人,在现世中,就要织造礼服,否则就赶不及了。这是极公平的,因为天主为了宴会的礼物,在现世中也开始了工作,对死亡已开始了战斗,在末世时将要及时完成。虽是经年的准备工作,也是值得的,因为盛宴的礼品常生,是千世万代有效的。愿我们各信徒都欣然接受邀请,努力装备自己去赴这终极的宴会。

 

12、天主的静默
 

  天主为使祂的慈爱能启示给人类,一直以来都是主动地以不同的方式与人交往,使人感受,使人认识。所以,人认识的天主,多是动态的;至于静态的天主,则较为陌生。其实在圣经中,也有不少描写天主静默的场面,让人从天主的动感世界来认识天主静态的一面。

  例如默8:1-5描写:羔羊开启了第七个印。羔羊是谁?是我们熟悉──从天上降下,取了仆人形态的基督。开启了第七个印,是救主耶稣为人类完全揭露了天父的救世计划,亦予以完成。那时,天上静默了半小时。

  这里的静默,并不是永恒休止的标记,也不是一个预防措施,使天主能得听受苦人的哀号。这是在一个动感剧的一个间场,以使从天上而来的审判更具深刻的影响。那羔羊开启前六个印的时候,都是有声有色,此起彼伏的在眼前出现,但来到了第七个印,是人类的终极,情景却完全相反,是完全的静下来。好像是等待一个最重要的时刻,在欢呼歌咏前与在灾祸的预报中,作出了一个强烈的对比。这情景,带出了一份严肃和惊讶的表现。

在寂静中,天主俯听了圣徒们在乳香袅袅上升到祭坛前的祈祷。一直以来,每当人民受苦,便向天主哀求怜悯,天主也必俯听,因为天主是爱、是仁慈忍耐的聆听者。与此同时,天使们接受了号角,当祈祷上升到天主的台前,天使们便吹起号角,表示羔羊的救世计划已完成,并战胜了魔鬼,使人得救。

旧约时代,天主以各种行动、声音启示给人;新约时代,天主最后派遣了主耶稣完成祂爱的计划。从此,天主一直是在静默当中,让人自由地选择。祂尊重人的自由意志,使人自己能有足够的机会,发挥其内在的潜能,去经验主爱、实践主爱,认识责任。天主的静默是期望人的悔改。

人的静默又如何?人是一个不断寻觅的个体,对于渴求真、善、美,永无休止。所以人很难入静,为的是怕面对自己,认识自己。因为自我认识,才能认知人的有限,静态才能进入内心。自然地学习独处。只有懂得独处的人,才能更懂得尊重和欣赏人和事,也好说天主的创造。因此,人的静默就是追寻天主。

 

13、天主的「问责制」
 

若望福音记载耶稣曾治好一名胎生瞎子。耶稣显这神迹前,门徒问他:「谁犯了罪?是他,还是他的父母,竟使他生来瞎眼呢?」(若9:2)这反映一种根深柢固的「集体身分」的观念。

古代近东民族(与中国人一样)对个人的意识很薄弱,一个人永远是一个家庭,或一个部族的一分子。因此,虽然蒙召选的是亚巴郎,但他的整个部族都跟他一起前往客纳罕(创12:4-5 )。一个人不只是向自己负责,也要向家庭、部族负责,甚至是跨越时空,与素未谋面的祖先和子孙分享荣与辱。上主曾这样说:「对于恨我的人,我必在子孙身上追罚他们祖先的罪恶,直到第三代,第四代;对于爱我,守我诫命的人,我对他们施行仁慈,直到千代。」(申5:9-10

这种「集体身分」的意识亦影响对天主的审判的理解。当亚巴郎祈求上主不要歼灭索多玛时说:「你真要将义人同恶人一起消灭吗?」(创18:23),他不是请求上主对义人网开一面那么简单,而是希望因一小拙义人(五十个,甚至只是十个)的关系,连绝大多数的恶人也一同获得赦免(创18:24-33)。

不过,这种「集体身分」的观念,到厄则克耳先知时,被「个人责任」的意识所补充。先知警告当时罪恶满盈的耶路撒冷:若他们死不悔改,引致天主惩罚时,纵然他们当中有义德超着的人,如诺厄和乔布,「他们连一子一女也救不出,只能因自己的义德救自己」(则14:20)。因为,「所有的生命都属于我(上主)……谁犯罪,谁该丧亡;儿子不承当父亲的罪过,父亲不承当儿子的罪过;义人的正义归于义人自己,恶人的邪恶也归于恶人自己」(18:4, 20)

一个人自己,在不同的时段行善或作恶,也不可以累积的。当一个罪人诚心悔攺,他过去的恶行也就一笔勾销(则18:21-23);同样,当一个义人行恶,他昔日的善行也不可抵销其过犯(则18:24, 26),因上主这样说:「义人的正义在他犯罪之日不能救他;恶人的罪过在恶人悔改之日,也不会使他丧亡在他罪过中;义人在他犯罪之日,不能因着他的正义而生存。」(则 33:12)耶稣的要求更彻底:「倘若你的手,或你的脚使你跌倒,砍下它来,从身上扔掉,为你或残或瘸进入生命,比有双手双脚,而被投入永火中更好」(玛18:8

  因为,问责的天主「决不喜欢恶人丧亡,但却喜欢恶人归正,离开邪道,好能生存」(则3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