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个人都面临一个抉择
 

我想最重要的因素是,我过去是——现在也是而且天生是虔诚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开始检视一堆别人教导我的观念和信仰;细读圣经后,我开始了解,不只是去接受、相信这些信念就够了,它们也必须在我日常生活的言行中切实实践。所以,我开始履行这些信念,渐渐的,这就成为我“对生命虔敬”的哲学观。

一个真正的神秘主义者总是理性的。神秘主义主义并非反智。真正的神秘主义者给人的印象是理性而诚挚的,而我对耶稣的许多直觉印象会渐渐影响我的看法。我想,是因为看见耶稣,使我的思想产生剧烈的改变。是祂的诞生改变了我的一生,但我并不是真正看见了祂的形象,而是深刻洞悉祂无所不包的爱、无处不在的奉献。

之后,我确知祂是活生生存在的,是无比重要的;有了那么强烈的经验后,你再也不会询问他有什么意义了。也许有了这类经验后,你也不得不对生命产生虔敬之情。对生命虔敬是基督教义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如你常常说的,人生在世就是为了做上帝的执事,我真诚的相信这点。对。圣经上说:“观察他们的行为,你就能了解他们”,这句话深深震撼了我。表现爱似乎远比谈论它更富有意义,因为那是真诚的,而我想做个爱人的人并非是想得到同侪更高的“善行分数”评比。

我尽力表达我对爱与虔诚的意见,将它们当做宗教上极重要的一环,并试着帮助他人看见他们的行为已经略微偏离正道。很多人并非信仰虔诚才从事圣职,他们从事圣职是因为如果不做,他们就没有足以驾驭别人的力量。不幸的是,从事圣职的人大部分是为了这个原因。

    悲观主义与怀疑主义都是宗教和哲学的致死伤。事实上,悲观主义与怀疑主义是物质主义腐坏的表征,它遮掩了我们向内探求生命观照,所以我们只能看见肉体生命的困难和感情的贫乏。悲观主义者每天忙着悲观;怀疑主义者每天忙着怀疑,所以他们无法了解属灵的价值。我们住在一个不完美的世界里,社会不够健全,人也不够好,真是令人心灰意懒。任何聪明的人,若他一直对自己的生命、工作和社会抱着悲视的情感与想法,都会令人惋惜的。

当你在书上读到上帝即是爱,并且听别人说多么奇妙啊!上帝不但设计了这个世界,祂还爱我们。以你的信心与智慧,你可能很难接受这种说法,因为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疾病、愁苦和不幸;有些困惑、怀疑和悲观也许是合乎理性的,因为这些问题不易解决。但绝对不理性的去假设我们注定要毁灭。真正得福的是找到生命意义、找到宗教价值的人,不管找到什么,他们已超越了悲观主义与怀疑主义。

    他们知道,除了问题和不幸之外还有别的东西。我们应该视上帝为救赎的来源——不是把我们从烈火与地狱中救赎出来,而且从悲观沮丧与不幸的阴影中救赎出来。把我们从否定的态度中救赎出来。

是的,也拯救有那种态度的人。我一生中见过的不幸、灾难与疾病可能比别人活了五百年所见的还要多!当你遭遇到了这样的不幸,你可以因为极度的痛苦,极度的挫折与沮丧而自杀,然而,你也可以尽已所能,将事情一件件解决,使生命好过些。你试着去治疗、去重新肯定的力量联成一系。很快地,你将明了,在自己心里,在其他人心里,在所有的创造中都隐藏着光与爱、尊严与高贵的泉源。当你和这些力量继续工作,这些力量就会变得更真实。你向它们寻求,它们就会证明自己的存在——让你度过另一天,从疲惫中站起,克服自己的悲观情绪,成为世界上有用的人,只要你有机会,就可以做到。

那些不幸、悲观情绪、沮丧的感觉并没有完全远离,但它们最后不能再恫吓你。我的看法是:客观世界有时非常不幸,有时却很美丽。但它被“设计”成美丽、喜悦与健康的样子,而我们被设计来了解它、欣赏它。我们也有责任帮助别人明白这点,不管我们一生做了什么,我们都应该用智慧与爱心,责无旁贷地帮助建造一个适于居住,并且有医疗能力的世界。我们应当接纳上帝的生命,在日常生活中和祂联系。起初,这么做是为了安抚不满足的心,最后,却是为了对世界有益。如你生长在一个充满冷漠、恐惧、消沉、失望气氛中的家庭里,你可能很难克服悲观怀疑的心态。

社会中到处充斥着毁灭与阴影的使者,而这些人通常又能吸引一批跟从者。人性中仍包含着许多恐惧、卑鄙的成份,而那些有非凡领导能力的人就专门捕食社会中存在的无知与恐惧。有时,他们还颇具影响力。这是个严重的问题,而除了下面的建言,我并没有特别的对策。每个人都有责任替自己想想,也该了解,无论生命看起来如何腐败,无论他人如何制造生活的艰辛,人生仍是美好的。人性中仍有爱心、关怀与善意。生命中仍会有喜悦与满足的时刻。每个人都会拥有这些时刻,即使是世界上的独裁者。

所以每个人都面临一个抉择——是让不幸与艰难充塞生命;还是让那些使我们喜悦、使我们充满美丽、幸福与和平的事情充实一生。生命的喜悦与美好总是随处可见,即使在不完美的物质界也一样。在丛林中我们仍能找到它,就算在最黑暗的非洲,我们也能寻得爱与美。它就在人群中、乡野间——求之不难。为了找到它,你了解,那些预言毁灭的先知是错的,绝对错的。他们应该被漠视。

我们有责任将自己的不幸藏在心中。这是礼貌,也是普通常识;假如你得了伤风,你不会跑到商店或餐厅对着每个人打喷嚏吧!为什么一个人要将自己悲观、愤怒或恐惧的细菌或病毒对着人喷呢?事实上。悲观主义可能传染失败主义、犬儒主义或愤怒。每个人都应该警觉这些疾病,保护自己免受传染——还要远离带菌者。这是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就像中世纪的黑死病,它确实会摧折数百万人的生命。

 

2.把握生命中本能的慈爱与美
 

在个人方面我已说得十分详尽:每个人必须紧紧揪住他自己的神,把握生命中本能的慈爱与美。我想我们可以将疾病的比喻再往前一步类推;假如你身体有病,恢复健康的方法是吸收大量的新鲜空气、晒晒太阳、好好节制饮食和休息。克服悲观的方式也是一样。呼吸新鲜空气指的是远离那些传播毁灭和悲观主义的人,远离那些时时想把你拖入卑鄙、恐惧与愤怒的人。阳光指的是灵魂之光,我们内在智慧与爱的光芒。假如人人都沐浴在这种光之下,这样就能解决社会上大部分的疾病。好好注意饮食,指的是要以好的理念、崇高的抱负、信心与乐观的想法来喂养自己。充裕的休息,是指我们该停止操运那些使我们悲惨不堪的坏思潮、悲观主义或愤怒。人们持续为恶是不敢负起责任去做些好一点的事;他们继续做坏事是因为习惯问题。所以,如果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教导每个人知道他们有责任依道德行事,这不是件简单的工作,但可经由示范来启发适当的人。

“恶”的确存在,但它并不是诱惑我们人性化的魔鬼。而是人类个人与集体的无知、冷漠和愤怒所造成的。因为还有许多人不知道自己有属灵;他们受生活环境的困扰,开始憎恶生活、害怕生命,或陷入颓丧与冷漠中。他们不知道自己属灵的本能,那就是“恶”。我有点反对用“恶”这个字眼,因为它有许多可怕的涵义。我宁愿只说人类存在着卑鄙与无知。许多人心里有疾病,肉体也有疾病;但这些都能矫正,一切都能根治。当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恶”,我们明白,恶是能靠个人意志克服的。

我们心里有仁慈、和平、勇气与力量的来源,这来源足以抵御我们个人的无知、恐惧、愤怒与悲观。不管我们是否认为自己笃信宗教,我们都有责任找寻内在的能力并应用它。我们绝不能为生命中否定的事物所屈服。耶稣一生的大部分事迹皆如圣经上所记载,或者是非常接近;但有些事迹是富有象征意义的。福音书上所记载耶稣的一生,是用来代表每个热望属灵者的长途漂泊之旅。耶稣必须非常痛苦地面对自己人性卑下、恐惧与愤怒的一面,并且加以克服,直到它们完全消失为止。他也必须克服他的朋友、家人、敌人心中,甚至大众意识中的卑鄙、愤怒与恐惧。

我们不能静静地自己过活,自我检点行为,后半辈子便快乐地相信,我们该做的工作,已经做完了,我们终必得救。没有人这样做,即使大师也不能。那就好比一个10岁的小孩子,拼命洗了一次完全干净的澡之后就再也不洗澡了。这是个可笑的想法,你必须非常努力地使自己的人格属灵,让你的智慧、慈爱、善心与勇气主宰人性生命情态的每一个元素。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会发觉你内心及潜藏在大众意识中所否定的元素会浮现出来,以诱惑的形态为你制造难题。

那便是耶稣在圣经中所面对的诱惑。他所面对的是大众意识中邪恶的因素---一场比独自克服自已卑下的情操更难克服的战役或诱惑。当然渴望属灵的人确实易于处理这种诱惑,不管是个人的或是集体的。总这,大众的愤怒会滋养你个人的愤怒。所以,当你开始克服自己的愤怒时你也开始使自己免疫,使自己远离大众的愤怒。圣经上富有象征意义的故事,这最终诱惑就是面对潜藏在大众意识中卑下无知。当然,从超异的精神层次上来看,大众的愤怒、仇恨与欲望常常以梦幻的形象出现。这些形象或象征,能在你梦中、冥想中,或危急的时候浮现。我们通常只能感觉而无法亲眼看见。但耶稣拥有杰出的超能力,所以他能看到大众意识中“恶”的幻化意象。他能对梦中的意象说话,梦中的意象也能对他说话。

那并不是说撒旦是真实的;但他确实用梦的方式存在于我们意识的某一层面,代表普遍潜藏于群体意识中的恶。我并不想在此故弄玄虚,但是应该有更多人知道每个人都有潜意识,而在潜意识中人人知道如何做梦、如何创造梦中的意象。不必经过训练,那是自然发生的。你生来就具有做梦的机体。大众意识就是整个人类的意识。所以,在梦中,或在其他时刻,会感觉到遭遇力量极为强大的大众意识,这也不是件不可能的事。它们并不真实,但当你梦见它们,它们似乎就变得真实了。那些大惊小怪,爱谈论魔鬼的人,就是借着构筑撒旦的意象恶化了这个问题。他们就是在召唤魔鬼;不管他们是爱它或恨它,都没有什么不同。他们正在喂养它,就某方面而言,他们创造了魔鬼的品质与力量---当然,这种行径绝对是非基督徒的。

耶稣的出现,并不是为了警告我们魔鬼即将占领我们;他是借着他的爱心与智慧告诉我们,他给我们看:是上帝在这里帮助你,而不是魔鬼。假如你让他分享你的生命,分担你的负担,你将可以找到这种帮助。那便是耶稣借着所说的,借着他一生行事为一再传达的信息。我在非洲曾无睹无数人类的不幸。大体而言,非洲现在还处在悲惨的状态里。我们知道,我们只能帮助那些我们接触得到的人---那真是令人沮丧啊!一个真正的基督徒看这世界,会以它现在的状况来衡量,而且有适当的反应。当然,基督看到不幸时,常常会哭呢!那么,只要是恰当的,他也医治病人。一个道地的基督徒对任何展现在面前的情况都会有反应,他知道到处都有机会做工作。相同的原理也适用于一个好犹太教徒、好佛教徒或好伊斯兰教徒身上,是的----关于“爱的奉献”的意义,是具有普遍性的。

我舍弃了自我为主的信念,“我是世界上唯一重要的人”是种非常傲慢的态度。这种舍弃使我们免于自傲自大,免于迷惑、无知,免于颓丧与不幸。刚开始就要明白,个人是举足轻重的,你有责任在世界上绽放异彩,如果你要成为一个更有意义的人,你必须和自己的心灵联成一气。要舍弃自己一些傲慢、无知与卑下的情操,去拥抱更广阔的生命。但那并不表示要忽视人格,认为它毫不重要。我所说的是要由一个正确的角度来看待人格,视其为通往属灵的航具,而不是一个单独的存在,只为自己存在的东西。

我们就是为了履行我们世俗的任务,做我们需要做的事。现在这种事不常发生了,但仍有人留心这种理想。基督徒的责任并非是忽视这个世界。一个健康的基督徒必须在世界上不停走动,做任何需要做的事,帮助自己的同胞改善这个世界。我想,这如你们所说的,坐着整日沉思一点助益也没有。除非自己还肯努力成为世界中有用的一分子,否则将会造成人格与灵魂脱节。那个人最的会一死百了,那就是结果----除非他能及时再试一次,直到他懂得活着目的。

 

3.拥有感激的心情十分重要
 

肉身存在是上帝创造中不可缺的一部分。是的,值得我们全心敬爱。那是将你内在生命健康的素质、外在生活的环境以及预备完成的工作整合的结果。举个医治病人的例子吧。当我治好一个病人,这是将我心里对上帝的爱,投注在日常活动上的那股爱的力量,就是医治的力量,别的事情也一样。对于一个身为妻子或母亲的妇女而言,在为日常工作奔走繁忙时应当了解,他是上帝爱的焦点,他要让“爱”在屋中大放光芒。许多妇女做得相当成功。事实上,这比许多人所想象的还要轻松平常。这些妇女不一定而要聪慧出色的言谈,也不必须有沉鱼落雁的美貌,只要她们抓住可利用的机会来表达上帝之爱。

行政官员可以将焦点总合在爱上,让他的属下知道他对于他们所做的心存感激。当有人多做了些事,或某件工作做得特别好,他便可以利用机会表达感谢之意。他也必须注意不要对工作的缺点做不适切的唠叨。在办公室工作的人可以学着爱自己的工作,尽力把事情做好。我所说的要超越个性,并在日常活动中表现出来。一般来说,善良只是性格中怡人的成分。高尚的生命不仅于此。你如果真的要过高尚的生活,我提议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你应当检查一下自己的生命、生活形态、朋友以及生活经验,尽可能在其中找到美丽的、神圣的或值得赞美的事情。那么,你将会深深地感谢,至少在你心里,或是生活经验中存在着仁慈、善良、圣洁或美的香味。有些事能够证明这点,可能是同事对你示好;可能是有时候你的孩子显得快乐、可爱;可能是你完成了一项精心杰作。但不管是什么事,你总要心存感谢,因为那是好的。同时,你也当为存在宇宙中造就此事的某些事物心存感激。假如这些“事物”能主宰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经验,我们的记忆,甚至我们的未来,那不是件很美的事吗?如果能揣摩实践这种感恩的心情,你将开始确实地触摸到潜藏在各种创造、各种事物、各种人当中的爱。

我现在仅仅谈论到它,就已经触摸到这股暖流了。这对我而言是非常真实的。一旦你进入这种创造的层次里,导引、能力、勇气、力量和健康都会随之而来,你能一瞥神圣的堂奥,甚至一窥完美之境。你完全沉浸在一种心境中,感到它完全改变你对自己、对工作,以及对其他认识的人的看法。对我而言,这便是找寻个人生命中及存在我们之间的上帝,并将之代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完整公式了。所以拥有感激的心情特别重要。

信仰与信心是重要的---我不想多说,以免玷污真信心与真信仰的价值。但唯有透过感恩与赞美,你才开始发现存在你心中。你想将自己与上帝的能力、爱及智慧联系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在内心中找寻与之相同的素质。是简单的方法便是心存感激,对任何你所能找到值得赞美的事心存感激。

 

4.圣经是写来引导你进入天国的
 

痴情或敏感多情指的是负面倾向的感情行为,这不是爱。它们使情感纠结杂乱。真正信仰虔诚的人不会沉溺在痴情或敏感多情的情愫中,它们不适合属灵的生命。这样的人需要学习重新找寻内在生命的焦点。现在,我来谈谈爱的意志与生的意志。我想爱的意志是一股以爱的行为的力量;这股力量让你做对社会有帮助、有用的事。它的性质和活动力与爱本身不同。

认为敏感多情即是一切而无法超越的人是在自我欺骗。当然,我同意这样远比愤怒或不幸好得多,但这绝不是爱的真谛。你大可坐在卧室、静思室、岩洞或教堂中去爱这个世界,但那对社会人们真正的需要并无多大的助益;甚至对自己家中的需要亦无助益。人必须行动,必须去做些事情。我们生在物质界,就必须用实际的方法去解决实际的需要;我们必须应用我们的双手、双脚、嘴巴、打字机和录音机。那么,所为爱意志,指的是即是以爱的方式行动。这不仅仅是个人,而且希望有更多的人能领悟这一点。

我们如果不将爱付诸爱人与心灵治疗的活动中我们就无法履行属灵的任务。生的意志比起爱的意志范围要大得多,因为生活不仅仅是爱而已。生的意志还包含各种生的表现,也就是才干、智慧、聪明与生命的目标。这和爱的意志大为不同。此刻我正调整自己对合这个意志。召唤这些能力;只要你愿意,这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一种经验、一种震憾。用普通的话来说,所谓生的意志,即是一股力量,驱使你尽力奉献善意或良好的观念,来荣耀生命中的机会与责任。是对合的是更高层次的自我。你可以在自己性灵里头找到这些素质。你可以在每个人类性灵里头找到它们,但你必须提升至更高层次,也就是比喻为天国的地方。

我不懂人们为什么没有抓住这个讯息的暗示与意义。我清楚得很,天国的经验是我个人强烈的经验,它却除了我们所谈的疑惑和犬儒主义。遗憾的是,我无法四处游走,将这内在的知识传授他人。当然,这是所有教师和教士的限制,也是任何想谈论天国及上帝的爱与意志的人感受到的限制。

这些东西存在于我们每个人里面,但却没有任何机器或装置能够证明。人们无法照张我的相片,证明天国就在我里头,但它确实在那儿。这是我经历过最真实的事;也是每个人所能经历的事实。但这有个原则:每个人必须为自己去找寻它:每个人必须借着自己的经验去证明它的存在;每个人都要将上帝的生命个人化、内在化。

你不能借着一本书得到它,你不能因为我的教诲而得到它。我只能说它是存在的。这是件神奇的事,你也可以借着这些步骤发现它的存在。从你的卓越中,从你的人性中,从你的圣洁中,从你的智慧中去寻找它吧!不管要花多少时间,遭遇多大的困难,去寻求它吧!当我疲惫沮丧的时候,我觉得这股力量时时驱动着我。

当然,生命中最富有意义的发现往往是看不见的,这类发现即便阅读宗教事迹也无从挖掘;而它们却在日常生活里质朴的洞中出现。当我们试着以爱心和善意行事时,它们便来了。人类要放弃思考的责任,要放弃为自己生命做下重要决定的责任。我指的是道德上答案:“我代表什么?”“我一生中该接受什么”“我生活中该珍惜的理想是什么?”孩提时代,我们自然而然地模仿周遭人物的道德观,然而长大成人后,就该重新调整自己的道德观,这样才能荣耀我们的独立性与智慧。

我们开始审慎生命中进行的一切,为自己抉择,为自己决定。显然地,每个人都将犯许多错误,但道德规范之初容许犯错,并可借着错误从中学习。时机一到,我们所犯的错误都将改正。至少,这些错误都是我们“自己”的,不是重蹈别人的覆辙。为了我们自身好,这么做是绝对必要的。我们若要避免成为大众意识无辜的受害者,避免受别人主宰操纵,我们就要克尽已责为自己着想。我们必须荣耀我们的任务,以温和的方法面对阶级意识、群众思想以及群众态度的挑战。我们不想变得傲慢,或成为群众煽动者。

我们可以用理性、聪明、温和的方法达成目的。道德基础将是我们灵魂的向导,我们个人的道德观将反应宇宙中的智慧及自然法则。人们应该扪心自问,他们希望生活怎么对待自己,别人怎么对待自己;再扪尽自问,自己这样做对吗?希望别人怎么对待自己,我是否也能以此对待他人呢?若不能,那他们该修正自己对别人的期望,反之亦然。

我并不讳言,要懂得如何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行事为人,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但这就是道德的价值所在,它提供我们一个行为的规范。最后,你将明了,生活有一个最基层、绝对的真理,这一绝对的真理就是上帝的生命。这和“为所欲为”的观念不异其趣,和“不!我不听从任何人所说的--即使是上帝”反叛态度也不可同日而语。环绕着道德观念的争论部分即导因于此。

让别人替你做决定是种自然的倾向;拒绝外在影响也是种自然的倾向。这两种倾向都是危险的,必须加以超越;我们必须学着自我思考。我们时而会遇见不凡的人,令我们仰慕、尊敬,令我们想效法其思想行为。也许他们的忠告对我们有益、所在地我们便接受了。但这样做时必须非常谨慎,必须先确定我们是否已再三思量过了。要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却是一套非常主动、灵活的原则,可适用于生活的任何环境。除非我们能将道德应用在生活中,否则它便毫无用处。

当然,有时我们只能应用一部分。我们的道德观即是生活行为的理想模式;我们应该尽为为善,这是我们希望如何对待别人,也是希望别人如何对待我们的态度。然而,即使我们平常能履行这些道德观,有时候还是行不通的,就算我们那种卑下的情操常常浮现,这也不会减低道德的价值。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道德可以是种非常主动、灵活的原则。

你若只会坐在讲台上,处心积虑地想着“能够”做什么,别人“应该”做什么,那只不过是玩弄诡辨与假道学的伎俩罢了。追寻神圣的道德观,也就是努力追寻自己内在的上帝。你要使上帝住进你人格中,住进你生命中;自己做清醒的选择。你希望这些选择是受高度智慧所控制,而不是权宜之计;或受报纸上激动的文章、电视上最新新闻的影响。一般而言,它们与宗教道德、理智、聪明的生活法则一致。

我的意思是,道德追寻并非要你成为一个偶像破坏者、一个隐士、或一个反对既有体系的嬉皮;道德观的理性发展会将你带回上帝面前。西方宗教有个最主要的任务,也就是帮助人们在自身、在生活中找到属于上帝的素质。宗教应该教导人们如何做到这一点,应该帮助人们医疗生命中各种心灵的创伤,借着属灵的触抚---指引、激励、爱或其他。在某个程度内,教会也应该为社会整体做到这一点。有件有趣的事颇值得深思:为什么许多神学家会变成政客---这也的确适合他们---原因是,他们曾试着去寻求神,却因为某些原因而失败了。  宗教若不启发人们去发现内在的天国,却一味地制订规则章法,这个宗教便有问题了。那样做是以信仰教条,替代对于基督的信心,替代对于生命本身恩惠的信心。如此逐渐扭曲了教会与神学强调的重点,使它由灵魂转向政治的。

结果,有时人会因为错误的动机而被吸引加入圣职---为了在教区内有舒适强大的权位,或为了有机会驾驭别人,而非帮助别人。不幸地,这样的事的确存在,这样的人也非常容易辩认,他们对生命没有压根的虔敬之情。信心是重要的,心智是重要的,不容被忽视;道地的基督徒不会因为读了圣经便相信,他还得深思熟虑一番。这并不表示他要质问经文的是非;而是要深思在日常生活中,这一章经节有何助益?这章经节如何提示他内在的生命?如何在生活中表现这个内在的生命?圣经是写来引导你进入天国的,但你仍必须承担自己那份艰苦的工作,必须活用自己的心智。

当你对圣经有更深一层领悟时,便是进步的一个迹象。圣经不只是令你相信而已,应该是深具启发意义,对你有实际用途的。它活生生地进入了你的生活,启发你生活与工作的品质。你开始感到周遭一切的美,开始从一个更高明的观点来辨识丑陋的事物。还有一些进步的迹象是显而易见的,但大部分都非常平凡;你对生活的态度逐渐成熟,你与他人的相处更加和谐。你工作时有更丰富的灵感,你对生命的敬意更加深刻。

至于从何处着手,我想我已说过了。你要向内搜寻,在工作中寻找生命里的火花。这比熟读圣经,引经据典以便赢得每场辩论来得重要。圣经不是用来打别人头的,不管是比喻上,或实际上都一样。它是用来引导我们思考,启发我们的思想。它是要人们用心思考的!假如那个人在记诵圣经的同时,能花费同样多的时间深思,那他除了记得章节文字外,应该懂得更多。

 

5.最富意义的是我还有机会帮助别人
 

最富意义的是我还有机会帮助别人。这种感觉始于帮助人们使他们的身体更健康,当然,此外还包含很多。比如说,我让他们面对问题时能更聪明些,而少点迷信的成分。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应该谨记在心,那就是找些方法使你整个人看来焕然一新,这样你才不会受到这种态度的打击。

对我而言,演奏风琴可以重建我对于工作的希望。借着我所弹奏的音乐,我能做点深思,这样也能使我整个人焕然一新。在非洲的第一年令我十分颓丧。我们常常会因为自己所能做的是那么少而感到沮丧,然而我试着控制这种感觉,心中只想着当时医治的那个病人。我训练自己想着要医好他,然后我才能继续医治下一个,我觉得这样总比牵挂着非洲所有的病人有效。有时候,为了保持理智,你必须实际点。

记得有一天的下午,我心情很沉闷,所以就到广场上散步,如果黄昏有空闲,我很喜欢到那里去散散步,因为夕阳空过树叶洒下的光影令我着迷。当我看到两个黑人小孩在一块玩,玩得很开心,多么令人欢喜啊,他们在阳光下跳舞、嬉戏。当时我想,这不是棒极了吗?这两个小孩,周遭围绕着那么多不幸,他们却能尽情开怀?我的心情一下子平静了。从那次以后,我把那个黄昏的记忆藏在心中,所以每当我感到沮丧时,我便会想想那时刻的喜悦,这使我全身舒畅,能够继续向前走去。

令人感动的是那两个天真的孩子,他们的嬉戏,以及穿过枝叶的阳光,那种绝对的美。我为有机会看到这样的美而心存感谢,因为它让我觉得好过些。当然。我喜欢忙里偷闲弹风琴的时刻,我弹奏音乐主要是因为它使我非常愉快,心旷神怡。音乐对我甚至对屋里其他的人的确有医疗的作用。宅邸四处都可以听到风琴声,即使对于不懂音乐的人,它似乎也有一种缓和心情的作用。

但这不是我弹奏音乐的原因,我弹奏音乐是因为在音乐中可以找到喜悦与美感,我也乐意将喜悦与美感传达给那些也许会倾听的人。有一点我必须承认,弹奏音乐对我是太过自然了,所以我从未想过为什么弹它。就好像吃,你不必为吃东西找一个理由。觉得饿了就吃,没有什么神秘。我希望更多的人能明了,并不需要分析自己做的每件事,不必为自己所做的找一堆精致的理由来解释。有时做一件有益、健康的事只是因为这样做自然,你不会考虑“不去做它”。

当灵成为人格的主宰时,这点更显得真实。人格驱使你所做的事对于属灵的生命是自然的。在演奏音乐时,我找到了能够提升灵性的喜悦与美感。我也清楚地知道,有时这种感觉会散播给那些倾听的人,即使是那些不留心听的人。这对小孩子最有效,有时,甚至连动物都会受到影响。所以我一直维持演奏的习惯。

当然,以我现在的认知,我可以明白音乐的确具有医疗的功效。某些音乐,特别是巴赫,对于情感,或就某种程度而言,对于心,有种镇定及医疗的功效。当情感平静,心中专注于高尚的生命品质,如喜悦、善意与美,那么所有医疗的管道都会活络起来。音乐的医疗性对人格会造成最直接的冲击,也可以间接地治愈肉体的疾病。当我演奏巴赫时,我发现上帝就在音乐中。对我而言,那是种非常真实、愉悦的经验。弹奏巴赫,使我在音乐中找到上帝的慈爱、和平、秩序与完备,得以完全沉浸在圣灵中。

现在,我知道每个听巴赫的人,甚至每个演奏巴赫的人,都有相同的经验。它一直蕴藏在那里,等着每个人去发掘。你无法从别人身上获得对生命的虔敬之情。你必须在心里耕耘。这表示,通过神秘主义者细心谨慎,步步为营的训练会有帮助。如希腊人所传授的,这是一连串认识自我过程的开端。我所说的不是去认识你的烦恼、你的感情或你的愿望,虽然你要学着控制它们。我所说的是要去认识你的灵魂、你的智慧、你的爱以及你的潜能。我所说的是认识你心里头的医疗能力,以及认识“自己究竟是谁”的最终真理。

 

6.找寻内在的天国
 

是的,读对了书会有些帮助。但是单只靠阅读和冥思还是不够的。主要的是练习我们刚刚所讨论的。也就是向内探索,知道在你心里头,在病患心里头,以及宇宙中神圣的元素,这个元素帮助你成为一个医生、一个护士、或是一个心理医师。并非只有你想帮助这个人;并非只有你关心他或好的福利。所以,你该全力付出对病患福祉深深的关怀,同时也应相信,有一股更伟大的医疗及关爱的力量,也因你的关心与努力而全力投入。这也许不像是周末讨论会中所传授的技巧一样壮观,但这就是精神医疗的钥匙。无论何类的医疗,最重要的要素即是爱的能力,以及维护病患健康的能力。的确,它一步一步慢慢成长,慢慢成熟。没有所谓的瞬间启蒙。

生命就是这个样子,假如你是那种希望立即得到神的启蒙的人,那么你可能也是那种有点小成就便裹足不前的人,你会停留在那儿,以为自己已完成了当初的计划。你已在短时间内得到报酬,所以你停滞不前,如果要我指出心中认为最罪恶的事,这就是了。应该有更多人奉行耶稣的劝诫,找寻内在的天国;我们该开始以内在的层次与外在的层次来处理现实。这表示两种层次都需要灵活运用,内在生命必借着外在世界中灵活的服务得以表达;外在世界的一切活动必受内在生命引导启发。

我想,拯治社会有个要点,当我们找到自己心里头,社会里头上帝隐藏的生命并集体地在生活中将它表达出来时,我们就拯治了这个社会。当我们将属天的特质带到凡间,在凡间的人群中建立对天国新的共识,我们就拯治了这个社会。在理想上,教会应是这种努力的领导者,但实际上,他们也许不肯。他们忙着送往迎来,无暇“领导”那些仍然在这里的人。早期的基督徒,训诲彼此如何往内寻求上帝的隐藏的生命,但这些教诲在教会中大多已荡然无存。很可惜,这类教诲应该是教会工作的一部分。我想,是为了政治理由而停止这些教诲的。

音乐、哲学、行医,在我的生命中意义最重大的三个范畴中是行医最为困难,但是我不愿以烈士自居。途中的阻碍艰辛常常是种美的经验,是种满足与成就的经历。我能克服疲惫与拮据,继续工作。我从未以烈士自许,因为我总能获得莫大的帮助。服务的工作绝不轻松,否则就不是真正的服务。

这是服务的一个环节,你必须扮演一角色,其中只靠人格无法完成要做的工作。为了达成目的,你必须唤起神圣的生命,当你如此做,你便能将更多的属天的特质带到凡间。一旦你了解服务这一面的价值,它便成为一种喜悦的经历,即使是在困苦中。如耶稣所说:“我们的轭是轻的,我的负担不重。”这是一句深刻的话语。在这三个领域内,借着这三种方式的自我表现,我得以荣耀上帝。我寻求上帝的爱,也找到了智慧与美。这也是为什么我说这三种表现对我而言都一样的原因。

我想,这点对许多人来说也是真实的。他们寻求神并突然有重大的突破,引导他们对生活的每一层面都有个新的理解。重要的是,个人要尽一生所能来学习,尽一生所能来经历,向内探索,寻找上帝,然后转向外在,借着新的自我来荣耀他。重要的是人们一早醒来,突然发现自己心里头有个可爱、灿烂、急待探测的大陆。这便是从原来狭隘的自我中苏醒,进入上帝所赐与的新的自我之中。

服务的动机是成为有用的人之必要,活得被需要,活得有用是必要的。服务的品质可以揪出一个动机不纯正的服务者;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他的动机是对同胞的关爱。在你生活环境及四周多的是服务的机会,当然,着手之处便是需要你贡献长才之外。所以,先找出家庭或工作适当的需要,然后再衡量自己的能力,来满足这些需要。

如果你没有才能或天赋来满足一个特定的需要,但又特别为这方面的服务吸引,那么,利用时间细心自我训练,你因此也得到了这些能力。在这里,或在人世中,我仍持续着对生命的虔敬。我仍活跃,与一群依个人秉赋际遇,投入为世界服务工作中的人共同忙碌,我试着教导他们如何在世上成为对别人有助益的人,如何去爱上帝及祂的创造,如何寻找上帝——这就是生命中最容易、合理及自然的事。

寻找上帝比呼吸更容易,更自然;因为我们天生具有爱心与关心的个体,天生该成为帮助别人的人。但这种想帮助别人的冲动,容易被想引起别人注意、想自我扩张的欲望所污染;在了解何者有实利,何者无效益时,我们可能会变得挑三拣四。所以我正帮助那些想服务的人,强化他们对生命的虔敬热忱,教他们如何使用它。我正帮助这些人净化某些情感和意图。我也活跃于某些医学界,帮助那些全心行医的人,我甚至积极加入以声音治疗的研究中。只有在履行上帝的意志时我们才真正颂扬了祂的圣名。

在肉身的存在中,我是身心疾病的医治者;我也从事其他活动,但医生仍是我扮演的角色。当初在非洲所做的,现在我更大规模地做。那是种相同类型的工作,但我会更努力地做,希望对社会、对大众意识,造成一股医疗的影响力。我希望更多人能加入,不是我的工作,而是明了如何以爱来培育这颗生命的种子。我希望他们能与我合作,他们也可以成为自己的生活和环境中的医治者。

我觉得,这是我很荣幸能够传达给全世界的信息。我谈论了一些,也写了一些,但是唯一能传达我信息的方式是奉献。事情总是如此:一个人实际的行为终成为其生命神圣的讯息。我所做过的,任何人都可以做。我希望有一天,每个人都能做得跟我一样好,或更好。毕竟,这便是我们立意要做的——我们立意要做上帝的智慧与爱心的传播者。这即是我,艾伯特•史怀哲过去传播的信息——现在也是一样。它们一点都没有改变。

 

附录a.史怀哲生平简介
 

艾伯特•史怀哲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及人道主义者。史怀哲于1875114日诞生于德国肯萨斯伯格,在他六个月大时随父母去根斯巴哈居住,他的父亲刘易斯在当地一个教堂担任了五十年的牧师工作。史怀哲从小就是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他小时候常为了根斯巴哈的一些小朋友们生活在非常穷困的环境中而感到同情与不安,因此从小就想要帮助受苦难的人。史怀哲觉得小时侯能和不同环境的孩子们一起上学对他颇有帮助,使他后来能不抱偏见地和各种不同的人交往及做朋友。史怀哲年幼时曾看过一个非洲人的人头雕像,这给他留下了长远的影响。他回忆说:"他脸上那忧伤而若有所思的神情,好象是在和我诉说黑暗大陆的悲痛。"

史怀哲聪明好学,年轻时就已在音乐、宗教与哲学方面展现出他出众的才华。他二十五岁就成为神学和哲学博士,随后在史卓斯堡大学担任神学及哲学教授的职位,并发表了几本着作。他有关耶稣基督的历史著作和音乐家巴哈的传记影响比较大。史怀哲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风琴演奏家,尤其对巴哈的作品有独特的领会,在当时拥有许多乐迷。

史怀哲虽然自幼多才多艺且发展顺利,但他心中一直念念不忘从小向往的服务与帮助他人的志愿。二十九岁时,史怀哲读到了一篇有关非洲大陆极需医疗援助的文章,这促使他在次年做出了一个震惊他的父母和好友们的决定:放弃了他蒸蒸日上的学术地位和演奏生涯,重新进入医学院去学习。八年后,史怀哲终于完成了他的心愿,和他志同道合的伴侣海伦远赴非洲的岚巴瑞,在原始森林边的奥顾河畔建立了史怀哲医院,开始为非洲人民奉献他的爱心。

史怀哲从三十几岁去非洲,在接近蛮荒的贫穷落后地区为他素不相识、语言不通的非洲人民献上他所有的精力、智慧和爱心将近五十余年,直到他以九十岁的高龄在岚巴瑞逝世。在最初的三十多年中,他还经常奔波于欧洲各大城市,举办他拿手的风琴演奏会,不断为他的医院募集经费。史怀哲一生反对任何暴力与侵略,他极力倡导尊重生命的理念。史怀哲深信渴望生存、害怕毁灭和痛苦,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也是每一个生命体都具有的本能。作为一个有思想能力的人,我们应该尊重别人和别的生命,因为他们像我们自己一样,强烈地冀求着自由而快乐的生活。因此,无论是身体或心灵,任何对生命的破坏、干扰和毁灭都是坏的;而任何对生命的帮助、拯救及有益生命成长和发展的都是好的。在实践生活中,史怀哲认为每一个人在伤害到生命时,都必须自己判断这是否是基于生活的必须而不可避免的。他特别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农人可以为了生活在牧场上割一千棵草花给他的牛吃,但在他回家的路上,他却不应不小心踢倒一棵路旁的小花。史怀哲相信宇宙间所有的生命是结合在一起的,当我们致力于帮助别的生命时,我们有限的生命可体验与宇宙间无数的生命合而为一。史怀哲一生发表了许多演说和文章,反对战争、破坏环境及发展核武器,而他最有力的演说是他用自己的生命身体力行的。1952年,这位慈祥的老人接受了诺贝尔和平奖,这个奖代表多年来全世界对他的尊敬和推崇。

史怀哲虽已辞世四十年,但他仍是全球志愿者们最尊敬、最仰慕的人之一.史怀哲为人谦和,很少诉说自己的事迹与成就,但他以实际行动所选择的人生道路不断鼓舞和感动着许许多多后来的志愿者去追随他四海一家的博爱情怀,国际上现在还有许多人在宣扬和发展史怀哲的博爱精神,感谢史怀哲先生让后人明白了感恩、关爱、奉献的含义!

 

附录b.上帝之爱的实践者
 

史怀哲,一位上帝之爱的实践者,他离开自己的故国与妻子携手前往一片从未踏过蛮荒大陆--非洲。他前往这文明未开之黑暗大陆的目的并不像其它欧洲商人为榨取热带资源以赚取利益或是从事当地人口的买卖而是将其一生奉献给当地土著。

从小史怀哲就听到非洲黑人悲惨的情形,以及在那里从事艰辛布道工作的传教士们的活动情形,并对此感到深切的关心与同情。到30岁那年他已决定渡非献生于医疗土人的工作,并将计划全部拟定好,生为一个哲学家、音乐家,且队医学毫无学历的他,竟决定以一个医生的身分前去,然而医学各部门都有繁琐的学问,一个三十岁的人要从头学起实在不简单,但他发下重誓凭着自己的健康与毅力,一定要完成这心愿,不必别人提醒学医需要多少岁月的刻苦奋斗,史怀哲就是这样热情如火的理想家,但又不失其冷静稳重的思虑,而且还具有大胆的实践力。

经过近八年的刻苦岁月,终于他开始实践他的理想。他从欧洲运来医疗上的用品药物,并对当地土著免费医疗,第一次踏入这块人生地不熟的土地,种种的生活习惯及人际沟通上都困难淙重重,还得小心防范被当地疾病所感染,就连医药用品的筹备都得花上心思,但他还是以博爱的精神坚持他远大的报负,他对土人们无怨无悔的付出,相信不管是谁内心都会被他所深深感昭。

在他幼年时,一天史怀哲坐在院子里的长凳上看着父亲处理蜜蜂的蜂巢,此时一只蜜蜂飞过来停在他手上,他大喜过忘大声的喊:「爸!看哪!我的手上也来了只小蜜蜂」,喊声未完蜜蜂突地螫了他的手,史怀哲一惊大哭了起来,嘹亮的哭声顿时惊动了大家,而争相聚拢了过来,女佣伸手把他抱起来,亲了他的脸,母亲也嗓着门数落着丈夫的不是,大人们越是吵闹,史怀哲就哭的越凶,因为他发现这样能赢得人们的同情。可是这时他忽然察觉到被蜜蜂螫的地方不疼了!他想停哭却不能马上止住,女佣怜悯地安慰道:「喔!少爷一定很痛吧!这蜜蜂真是可恨啊!」听了女佣的这番话,哭声兀自拉高了起来,内心还有一股莫名的兴奋哩!日后每次一想起这幕往事他还会觉得自己真是个卑鄙的人物,而为此脸红,从此这位少年发誓无论怎样的不幸落在子自己身上,都不再装模作样引人同情,我们可从这事体会出史怀哲从小就有敏锐的良心,和易感的秉信。有一次史怀哲在学校听老师讲了诺亚的故事,由于早就听父亲讲过了所以很熟悉而那年刚好是多雨的年份,就像诺亚方舟的故事那样,已经连下的四十多天的雨,但却未发生洪水,于是史怀哲觉得圣经里记载的未必可靠,就像父亲提出了疑问,圣经里说大雨连下的了四十天,结果发生大洪水连山都淹了!为什么我们这儿下了这么酒家里都不会浸水?父亲答道:「从前雨不像现在一滴一滴地下,而是倾盆般注下」,史怀哲听了这说明心中的疑惑一下就冰释了!他心里想老师既然要谈诺亚的故事,那么当然得说明当时和现在的不同情形,而非只是照着圣经讲出来罢了!于是史怀哲忍不下去了!忽然站了起来喊叫般的说老师这还不够啊!你应该好好地说明一下,老师吃了惊,斥他胡说八道。但是史怀哲还是不肯放松,再喊一声:「老师当时与不是一滴一滴下的,而是如盆子般注下来的,老师应该这样说明大家才会懂啊!」这天中的轶事表现出他不肯似懂非懂,一定要求得正确的刚烈个性,同时只要相信自己没错,便会一直坚持自己的看法。

少年时的史怀哲,大体而言是属于文静的那一类,绝少与同学发生争执,同学都认为他是比较胆小的,会耍少爷脾气的人,这样的他在一天放学的路上与一个少年打起架来,对方是村子里的顽童,名叫盖奥克,身材比史怀哲高大,这顽童自然认为史怀哲不是他的对手,可是在两扑打成一团的时候,史怀哲居然强劲有力,且渐渐占了上风,围观的同学没有想到平时温和的史怀哲竟能如此神气活现,便大声嚷着为史怀哲加油,就在盖奥克被扳倒的时候,不服地对他说了这样的话:「我输给你是没有办法的,如果我也像你每周有两次肉汤喝,我才不会输。」史怀哲一楞,把对方放开了!盖奥克一骨碌地爬起来,悻悻地瞄了他一眼,连刚刚为史怀哲加油的同学也投给他冷冷的眼光。此时史怀哲一点也感受不到胜利的喜悦,还满怀悲哀了起来,他悄然地离开了大家,一路上吃力地想,他总以为跟大家都是好朋友,并且把他当伙伴看待,其实他们只是表面上跟他亲近,骨子里却认定他就是个牧师公馆的少爷而对他令眼看待,从这天起他再也不想喝肉汤,因为他不想与别人不同,这是他无法忍受的事,他只希望能跟别人完全一样。

这以后类似的事还是屡次发生,在这年冬天,史怀哲有一件父亲旧大衣改成的大衣,而村子里的少年都没有这样的东西。到了星期天因为天气冷父亲要他穿上大衣去做礼拜,可是他硬是不穿,纵使父亲如何吼他,他所下的决心是坚强的,最后还是没穿上,他实在不愿让父亲生气,可是他不能改变自己的决心。帽子也发生过同样的事,有一天他陪妈妈去看一位亲戚,妈妈决定给他买顶新帽子,母亲找了一家高尚的帽子店,让店员拿出好多顶帽子给史怀着世试戴,最后决定买下一种款式非常可爱的水手帽,可是史怀哲就是不肯戴,温柔的母亲禁不住微微地提高嗓音说:「你又要使性子啦!如果这顶不好你自己挑一顶吧!如果这些都不满意,那你告诉我要怎样的」,史怀哲才好不容易地说:「我要像村子里同学戴的那种」,店员怜悯地看了他一眼,这才取出成堆放在一起的褐色风帽,史怀哲万分喜悦地戴上它,可是母亲却觉得大出洋相,匆匆地付了钱就走了!但事后母亲并没有对他发脾气,她虽然不能了解为何他不喜欢最新款式的漂亮帽子,不过似乎明白儿子是一本正经地在为某种想法而苦恼着。

史怀哲是这样地烦恼痛苦,可是村子里的少年们当然不知道,这些人常常找机会称他’’少爷’’嘲弄他,他都默默地忍受。有个犹太老人--茅谢,可算是史怀哲的老师,这个犹太老人住在邻村,做一些牲口生意,每次都会赶着一头驴子路过村子,在欧洲犹太人都不受欢迎,从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常有大规模迫害犹太人的行为,村子一带除了茅谢老人以外就没有犹太人了!每次老人出现在村子里都会引起少年们的一阵喧闹,在他后面叫嚷着:茅谢、茅谢,史怀哲也常跟大伙儿叫着,但是那满脸黑斑,长着络腮胡的老人从不生气,手执僵绳默默地走他的路,不过有时他会回过头来冲着大伙儿笑笑,一脸的无奈。后来当史怀哲偶然看到老人的微笑,实在无法跟着大家哄嚷着老人的名字,老人对少年们无情的嘲笑默默忍受着,那种深切的悲哀凶猛地敲动着他的心弦,以后史怀哲再也不参加跟踪老人的行列,他从老人那儿学到在内心理忍受自己痛苦的方法。

有天史怀哲的朋友布来舒邀他去葡萄园里打小鸟,仁慈的史怀哲怎样也没想到过用弹子打小鸟,但朋友兴致勃勃的话又不好意思拒绝,如果说小鸟太可怜,布来舒一定会笑他,认为他没胆子,所以还是从后面跟去了!鸟儿在树上吱吱叫着,布来舒悄悄地蹲下身子,摆好姿势,可是史怀哲就是不忍心打,布来舒瞧他那样,立即投给他锐利的眼神,示意他赶快瞄准,史怀哲只好不情愿地夹了小石子,拉紧了橡皮,就在这时教堂的钟声响起了!圣经的戒律瞬间闪过史怀哲的脑袋,他把弹子扔下,并大声将小鸟赶走,布来舒见状气的狠狠地把他骂了一顿。后来他想来想去都认为自己救了小鸟是件错误的事,史怀着内心所痛楚的,不仅是身处在不幸境遇里的人们,一切生物的不幸都使他易感的心感到悲伤。

然而从少年时代起,在他心灵里沉淀了一个疑问,我是真正地过着幸福生活的,可是我是个值得过这样生活的人吗?世上有不少人毫无理由地就落入不幸,受着命运的虐待,我该这样下去吗?常常地,他还会想到把这一切幸福抛弃,加入穷困与可怜的人们之中,分担他们的痛苦,想到这世上充满着罪恶、不公平、悲惨、他就无法忍受,但是做学问的喜悦他也万分难舍,他觉得这就是他应该走下去的路,而活下去的意义似乎也在这儿。每当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绪在史怀哲心中交战起来时,他就不知如何是好,如果抛却做一个学者、音乐家的期望,献身于不幸的人们当中,就无法献身于自己的天赋。就在他21岁那年夏天的一个早晨,忽然得到神的启示般有了圆满的答案,到30岁为止我要为学问和艺术而活,不过在那以后我要献身给广大的人群。

在这么多的故事当中,我们不难了解到何以史怀哲能舍弃一切地前往非洲去诊救无数的生灵,史怀哲的确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可是他是哪一点值得人们那样地崇拜呢?是因为他有许多了不起的著作吗?是因为他弹风琴的不凡身手吗?是由于他得了哥德奖、诺贝尔奖以及许多的奖章与荣誉吗?是因为他医治无数黑人的病?这些答案都是对的,但值得在这儿强调的是他生活的信念,一个神学家、牧师、音乐家、著作家,透过一个做医生的身分将基督的爱传播给蛮荒的非洲社会,他是身体力行的人,用他的身体、行动牺牲来传播爱,这才是真正爱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