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安德鲁夫神父是闻名的神修家,熙笃蒙地卡修院的前任院长,以下内容精选自他的书「另一种生活的选择–熙笃」。

 

 

远离俗世
 

要成为一个熙笃会士,是要确保他在一特殊的地方居住,这就是隐修院。用传统的术语,就是含有『我们离开世俗』的意思。这句话实际上是指,我们离弃那些一直到现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一部份的联系。我们必须离开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兄弟、姊妹和朋友。我们不再住在家里,也不再在热悉的地方和朋友会晤,我们被另一个地方吸引着,吸引我们的不是它的外貌,而是它的灵气和精神。

这一切告诉我们一种临在,是一位居住在那儿的,祂在这地方建立了祂的居所,而现在,祂邀请我们加入,和祂一起居住。是祂拣选了这里的人并使他们彼此成为兄弟。若要令这些新的联系得到滋长,我们就必须远离其它一切我们所爱恋的。当我们切实做这个时,我们或许会觉得,我们的心好像死了,而且会有一段长时期,外面看像没有生命似的。但我们的心却将在这磨练中坚强起来,而且会在更深入,更亲密的契合中,重新找到我们的家庭和朋友。因为这样的结合将被天主藉新生命的气息丰盈起来,而且我们会在一种真正新的精神交往中再去爱。话虽如此,就算我们是那么真诚地盼望和寻求,这种与家人和朋友的分离,是很痛苦的。它包含着与所有我们所爱的人道别,进入一个新的世界,度一种新的生活,并有一整套新的关系。

这就是对所谓『隐院静地』这个名称的第一个感受。它为这地方加上了范围,这就是它最明显的特征,使修院和院中生活笼罩上一团神秘的气氛。除非在隐修院内作较长久的居住,而不是短暂的探访,谁也不会真正明了静地内静独和个人独处的意义。谁想理解,谁就应当生活在其中。一个前来加入修院的人正是这样作的,因为他选择了那个地方,并愿意对静地保持忠诚。居住在这里的天主,是不会准许他寻求天主的工作终归失败。或许新入会的人以后会感觉在修院实在寻找不到天主,并决意离开。如果有这种事情发生,单就静地的外貌会告诉他,会令他记起他进修院时的目的,这样他便会听从天主最后的央求。就是石头本身会向他说话。

另一个世界」——不过,对这个小小世界的新奇感很快要减退。新来的人很快就会了解四周的情况,一些修院的范围是狭窄的,占地面积很小。如果这个地方能经常保持它的新鲜感和吸引力,我们确实是很幸运的。有些地方的确保持着它的美丽,令我们常常惊叹不止——雄伟的高山,大湖的威严或森林内秘密的生活,群山巍峨,或湖光接天,或森林茂密,散发着神奇的生活气息。

在那里的团体是有自己的特色。即使修院是新建的,这群修士或修女们都继承了整个的传统。它在既古旧而又合时代的生活方式中孕育着自己的特有精神,就是通过这种生活方式,广泛地把团体精神传播给其它的人。

 

修士一天的生活
 

熙笃会最显著特殊的生活方式,就是就寝与起床的时间。代替了在深夜或凌晨入睡。修士们在晚上三钟经敲响后,虽然只刚刚八点,就被召集就寝。第二天早晨时间还早,可能是三点一刻,响亮坚决的钟声会把他们惊醒。在这时正是世俗的人结束一天的时刻,隐修士则开始念更课。新入会的人必须尽可能和大家一道作息。修院的圣堂在欢迎他。他将会每天七次到堂里去唱经赞颂天主。即使在夜间,他也会去向那眼未曾看过,但是默默地站在我们身边的天主咏唱。

熙笃会修士坚守这样的夜间祈祷。日出之前他们已唱完第一份经课。在夜深人静时,他们请求天主支配他们的一切:『上主,请开启我唇,我口将颂扬你』。全体修士,同向天主歌唱圣诗。由一连串圣咏分成两部份,每一部份约唱一刻钟,圣咏之后是读经。第一篇读经摘自圣经,第二篇读经是摘自教父们的著作或其它教会作者的神修论著。在这万籁俱寂,日间的种种事务还不能扰乱人心的时候,没有比祈祷更好的选择了。如果一个人的心是清醒的,睡意也不可能加以干扰。

夜间祈祷结束后,有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属于个人支配。这是每一个人以自己的方式亲近天主的最好时刻。每个人有自己的节奏,有他自己喜爱的地点,尤其是以自己的方式与天主会晤。有一种所有修士普遍选用的方法,就是默观阅读 Lectio Divina。隐修士们喜欢保存这古老拉丁词汇胜于现代的名称『默观阅读』。Spiritual Reading 是指以默想方式阅读圣经,慢慢思索,使天主的话在自己的心里生根,发芽滋长。为作好这些第一个条件是要给默想安排时间,在夜间可以确保安静沉寂,正是最好的时刻。在这夜间可以听见最轻微的呼吸声,是微弱的回音,或最静谧的一句话也可以听到。夜间的肃静不但在邀请我们祈祷,更加是那我们要在心中缔造的默静的象征,在那里天主如亲密的朋友一样,向我们说话或与我们相对无言,心心相印。

赞美经又一次把全体修士集中到一起,在旭日东升的时刻,歌颂天主的伟大。这日课弥漫着节日欢乐的气氛,每个修士设法使自己的心情配合这种气氛。赞美经后,通常紧接着举行感恩祭。全体修士是基督的身体,每个修士重新在上主身上学到自己是这个身体的肢体,在基督的平安中和在场的人紧紧结合在一齐。这样的结合是修士生活的中心,不会为日常生活的小小波折所影响。弟兄之间细小的磨擦总是不可避免的。按以前的规定,修士彼此之间的过犯要当众承认错误,现在仅在弥撒中向天主认罪,并通过互祝平安,表示对所犯错的难过,保证以后彼此在平安中共同生活。就是在这充满和平气氛的感恩祭中,向主奉献自己。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安静阅读和祈祷后,另一份日课开始了。这便是午前经 Terce),约持续十分钟,是向天主圣神的呼求,求祂降临,在工作之先祝福这一天。

一天的工作现在开始了。农庄、工作坊、或修院内部,都展开着各种的活动。修院的厨房、病房、客厅,到处有工作要做。中午,在修士们吃午饭前,一份简短的日课结束了以上所有的活动。

吃饭在修院内是一项公共活动,大家同坐在一张桌前取用同样的食物,可使修士再一次感到,自己确实是众弟兄中的一份子。最初只听见餐具和碗碟声,但不久便可以听到读圣书的声音。饭前要举行仪式,虽然这并非必要,但为一个团体来说,这些仪式却是意义重大的,因为借着它,一个团体才能获得和保存它自己的特质。念过饭前经,修士们在静默中听福音,之后修士们才把注意力转向食物。

午饭后,谁感觉有必要,可以午睡,其它人可以阅读或从事其它活动。午后经唱罢,工作重新开始。约四点,听钟声停止一日的工作。若可能的话众人都回到圣堂或阅读室Scriptorium,这是一所弟兄们集合神修阅读的房间。从这时起,进入晚间的安静阶段,修士们彼此要严守缄默,这令他们更加专注那永恒照耀他们的真光。

众修士在晚饭前唱晚祷 Vespers,正是赞颂这无穷无尽的真光 (注:赞颂永远真光的经文,见罗马日课圣咏第三周星期一晚祷 Vespers 禱詞。

晚饭后院长神父召集全体修士讲话--也许解释圣本笃会规,或采用其它能指导及坚固团体的题目。最后,便是把夜间托付于上主及其至圣母亲,天国之后。众人齐念寝前经,之后唱『恭贺母后』。

以上便是修院一天生活的轮廓,所有熙笃会团体在基本上相同。谁若想体验熙笃会的生活,通常他会被邀请到一座修院和团体相处一个短时期,他将发现那里的时间表,是与上述程序相似的。

 

入修院后的初步
 

修院团体欢迎新人居住,他将跟随团体的一切活动。从工作地方到圣堂,从寝室到餐厅,他若要在生活中受到培育和启发,从开始就要开放自己。他可能发现有些常例和习惯不能理解,甚至有些可笑,这没有关系。修院的一切活动都是有充份理由的,只有透过熙笃会的生活,他才会赏识这一切。隐修生活在年轻修士成长过程的初期,特别具有培育性。初入会者,在实际度修院生活时,不知不觉间,在精神上便会接受到许多的真理。

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所得到的培育外,新入会者同时会接受另一种较专注的培育。他们每天多次见面;一起工作;每星期几次,他们全体与特别负责培育他们的神师聚会。团体里的这一小组便在共同生活中展开了最初的见习期。他们经常生活在一起,每个人毫无疑问有时看不惯别人的态度,或发现别人的动作有些讨厌。不过他看到别人回应天主时的爽快大方,或时常欢乐,自然也会从中吸取教益。

神师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有很多的因素,最显著的是他的平易近人,随时可求助,人都乐于和他建立深厚的关系,在绝大多数修院,通常初学生和神师每星期定期谈话一次,借着这交谈,把修会及神修生活的种子,播种在初学生的心田里。初学者是借着向他所加入的团体说声「」而具体地响应天主。就这样他向团体及团体的熏陶而开放自己,他容许自己受团体的提携,慷慨献身于修院。他本着这种态度接受的培育,必将在他身上成为新人和新生活的源泉。

主要是为爱天主,初学生舍弃了世俗,他那慷慨的回应,会带给他天主爱他的感觉。不过当离开世俗的冲击日渐减轻,这种感觉事实上也会变得微弱。虽然各个修院欢迎新参加者的方式各有不同,但毫无疑问都是诚心诚意的。有人加入修院这一事实,对全体修士就是一次坚固圣召的机会,不过,天天生活在一起,会使任何只属肤浅的交情很快被侵蚀,当初学生在修院安顿后,自然逐渐更清楚地了解每一个人。别人轻微的缺点他起初不大注意的,现在便变得明显了,它们困扰他,刺痛他的情感,起初在他印象中熙笃会的生活美丽画面,很快变得模糊了。

初学生还会发现团体的态度令他感到意外--比如招待客人缺乏热情或有些弟兄似乎掉进了个人主义的框框里。那股令他最初与修会接触时,那股愉快的本性热忱降低了。与修会接触时修院每天生活的现实使他的眼睛开了。与此同时,修士们也在观察,看初学者是否在这一环境下成长过来。他们得要决定,是否认可这位初学入会,并在他正式被接收之前,向院长或其议会提出建议。

 

从想象到现实
 

初学阶段,是最佳的培育期。初学者穿上会衣,开始了新的生活。虽然他还没有穿上称为会袍 Habit 的长袖外袍,但从这时起,却真正参加了隐修生活。他在选择了的这种生活方式中,把自己完全奉献于天主。即使有时不免有轻微的幻想,但很少影响他入会的基本信念。他对天主所作的奉献,无疑是和他对隐修生活的特殊印象有密切联系的。这种印象的形成是由于生活方式的本身,由于阅读有关隐修生活的书籍,由于隐修生活神修的原则,由于会规和伟大神修导师和作者的教训,以及由于初期隐修士——旷野会祖们的智慧。

不过,只要初学生略懂得一些神学问题和现代思潮,必然要问问自己有关向世界的开放,有关隐院的热诚招待宾客,以及有关默观修士在教会内所占的地位和所作的见证。他将搜集别人对这些问题的答案,然后储存在思想中,根据这些答案和自己亲身的体会,逐渐塑造自己。培育过程的力量,是在他自己内找到。他对隐修生活所抱的概念,将推动他在生活中把概念变为现实。就这样他将发现自己内里具有大量的富源。

可能他会推断,为什么在别的修士身上没有发现同样慷慨大量的精神呢!他的这种热忱甚至可能催促他把这种看法当众宣布,他会把团体里在他看来是明显的错误和缺点,当众指出。这对初学是恩宠的时刻:因为他如今开始感觉到弟兄中间的重担。这显示给他的弟兄们不能符合他对他们所怀的形象。所以他自己定要尝试去生活出这生活的理想。

不过天主晓得自己化工的日期和时刻。黑夜的宁静不再吸引这位初学生去祈祷,反而为他成了压力,有千万种理由诱惑他逃避夜间的寂寞。白天的活动像有紧急需要似的,提前占据着他的思想。有时他认为,倒不如回到自己的寝室里再小睡片刻,以便养足精神应付日间的工作。这些提议不是在他脑子里轻轻点一点便算,而是一股力量。如果他犹豫不决,便会把他克胜的。这样他发现自己心神不定,先前本来是很明显的定志和决意,现在已看不见任何痕迹。往日他看成是隐修生活中最优美的夜课,现在再不能吸引他了,只增加他的反感。对于守斋——他感觉胃口变强了,盘子里的饭菜对他是何等的诱惑!他发觉在他心里守斋的倾向不见了,对那本来可替代他对面包的饥渴的永生圣言,再不渴求。自我约束已再不是他的自觉行动了。

这位初学正在发现自已的弱点,但他不能衡量自已的弱点,因为这是无法衡量的。如果他能衡量,或许他还要引以为荣。弱点并不是什么实体,而是虚无,是空,是他内里的一个空缺。他感觉自已的有限,同时也感到天主的能力。人若有自知之明,就能发现天主,因为天主虽然是我们身外的另一个实体,但却比我们自己对自己更密切,别的经验也可以使他面向天主。

举例来说,一个成年人被派担任一项他认为无聊和毫无意义的任务。也许往菜园里推牛粪,他认为这样的工作为他毫无意义。以他的才能,他能改良整块土地,而像这样的小事本可派别人去干。他是应当承担大任务的,而不该像现在那样浪费时间的。

当一个充满活力的成年人并一心渴望效力于为家庭而创立一番事业,没有任何责任可负,看来为他是一种严重的剥削。本来可以轰轰烈烈地干番大事,而这个初学却发觉自己被些微不足道的工作占据了。

为他来说,好像这人性组织内最积极的成份被剥夺了,但这种剥夺,实际上是为了他的利益。天主要求他的信赖。耶稣把他掌握在自己手中,照顾他,对他说:『你由我负责,我会照顾你』。天主向他显示自己如同朋友,或更好说,天主渴求我们的友谊。他不再感觉天主是遥远的,高不可攀的,但体会到天主就在跟前,紧靠着他,富于爱情却永远贫穷,期待着我们的爱情。

 

与天主和弟兄们相处
 

同天主相遇和与弟兄们相处,二者是紧密相联的。这件事实在隐修院更加千真万确,因为修院内弟兄们彼此相处的出发点和真正原因,是属于圣德领域的。我们若把二者分开,就要冒歪曲事实的危险。这两件事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基本因素,抽掉一个,就要丢掉另一个。修院的修士和新来的初学要学习互相了解,必须在彼此信任的气氛中进行。日久天长,团体的本身和它的内在生活,将逐渐呈现在初学面前。最初他只是猜测,现在则是一清二楚了。同时,修士们承认初学是他们中间的一员,故不但观察他的外表行为,还要研究他内心深处,察看他归向天主的心。

在初学修士按圣本笃会规,向院长发听命愿那一天,这种互相承认以真正有力的形式具体化了。他在全体修士面前发愿 ,从这天起,他向天主誓许以爱把自己束缚于熙笃隐院生活及这个团体。依照圣教法典的规定,这初次誓愿是暂时的,但在圣本笃时期却不然。当时初学入修院一年后,就献身终生。但今天这样的作法已不可能,希望入会的人在两年或三年考验期内,均应随时可自由离开修院。

不过我们一定会问,难道奉献可以是暂时的,可以局限于一年、二年或三年的期限吗?我们这里所作的不仅是为了些什么事作准备,也不仅是一种协约,而是对天主的号召所怀的信任行为。这个号召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清楚地显示出来了,年轻人已作好准备,为向应天主的号召交出自已的生命。所以这第一次的誓愿是奠定基础,显愿 Solemn Profession 虽然在法律方面是终身约束,但归根结底不过是第一次奉献的更新。

显愿是在内心神光更强,思想更清楚的情况下进行的。暂愿与显愿之间最少要隔三年,这段时间将用来完成一个青年修土的培育。修院将要求他履行不同的任务。当然这些还不是修院的重要岗位,而在青年修士方面,却标志着他更进一步地参与团体。比如他可能要在厨房、在洗衣房、在裁缝作坊当助手,也可能负责某一个工作坊。这些团体职务本身也是一座事奉天主的学校,隐修士可在弟兄们身上服务天主。弟兄们中间会有些人非常苛求,有些人脾气不好,但在另一些弟兄的「谢谢」声中,可以温暖他的心,重新令他得回生活上的喜乐。在团体生活中可以带领他去发现许多人性上的弱点。有时事情做错了,我们受到冒犯或伤害,对付这些情况的惟一办法是忘却自己,宽恕别人,无论如何要继续彼此信任。直到现在我们整体地谈论了年轻修士与团体的关系。团体并不等于个体的总和,它还有自己本身的生命,比组成它的个体更重要。实在它是生命的源泉。不过若它不是由有生命的人,有活力的人所组成时,便不会是生命之源。正是这些活的个人在隐藏的形式下保持着团体的生机。

新入会者除了和团体的关系外,还有和他的院长及神师个别的关系。当他遇到困难或疑惑时,当他被黑暗和诱惑所包围时,与院长及神师间的友谊会给他最大的帮助,他们所想望的,是他的利益,他们将会让他靠在自己的肩上,或伸出手臂支持他。因为他们较为年长,他们知道为那些寻求内心生活的人所会遇到的种种考验,所以他们能够启发年轻人的思想,他们的建议是客观和公平的。他们的生活和他的很相近,因彼此在团体内、朝夕相处。当然院长和神师的职责与初学的任务,是有相当差别的,不过如他有需要,与长上进行有效的交谈,这些情况是存在的。

院长和神师本着真诚的友爱,支持和指导年轻会士,在有需要时纠正他。不过他们不是年轻会士在会内所能有的唯一的友谊,因为在会士与会士之间的友谊也是很重要的。这样的友谊是建设个人和团体的另一块基石。这样的友谊不应该是排他的,而该开放予众人,这要求很大的没有私心和舍割精神。

若让私人的友谊在一个紧密结合的团体里发展,必须非常审慎和具敏锐性。为作私人交谈的会面是许可的,但友谊主要是在日常生活的平凡工作之中建立起来的,大家在团体中,共同完成所委派的各项工作。我们应当时常记住,我们已奉献了自已的生命给天主,爱天主的心情必须高出一切友谊。团体里需要的种种服务项目,为大家提供了见面的机会。借着朋友们的关怀和支持,各人将会学习去赞赏友谊的可贵。会士还可以在团体以外结交朋友。只要这些朋友不致使他依恋不舍,不阻止他爱别的人,不勾引他脱离团体,而是更坚定他追随圣召的决心,这种友谊是上主的祝福,它可以为修院引进一口新鲜的空气。

一些这类的关系可能是非常深湛和坚强的,假使团体是个有生命、有活力的祈祷中心,借着这些关系会士的整个圣召生命,就会在团体的心脏中成长。像在任何的圣召一样,会士定要争取自由。为了追随基督,他该尝试从自我中超脱出来,以使基督能在他以内形成。熙笃会士的生活具有一定的特性。这些便是:脱离世俗,礼仪祈祷,不间断的代祷,共同生活以及恒居在一个地方。这一切该成为进入这所学校者的特征,从他开始受培育的时期起所度的生活,和他以后一生所过的修会生活是相同的。从他刚入修院起,隐修生活本身就是培育他的最强大的力量。当他在团体内,从天主手中接受熙笃的遗产时,他把它变成属于自己的了。他要把它继续传下去,他要每天感谢天主,不停地赞叹天主的仁慈和弟兄们的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