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德兰爱心书屋  
 
小德兰爱心书屋
 
我的灵魂遇见动物列表
·序言
·第一章  动物拥有灵魂吗?
·第二章  生命都有终点
·第三章  鬼、怪与妖精
·第四章  心灵在唱歌
·第五章  野兽爱画图
·第六章  引万物互相关心
·第七章  一生的伴侣
·第八章  天生爱玩耍
·第九章  希望的眼神
·第十章  自我的倒影
·第十一章 看见万物之灵
·第十二章 一个地球,一颗心
「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你弃掉知识,我也必弃掉你,使你不再给我作祭司。」
第十章  自我的倒影
第十章  自我的倒影
浏览次数:2479 更新时间:2008-1-10
 
 
 

西雅图酋长曾问道

  没有野兽的人类算什么呢

  如果所有的动物都消失了

  那么人类会因心灵上巨大的寂寞而死去

  如果动物从世界上消失了

  那么人类会受到什么影响呢

  失去了一同分享生活的兄弟姐妹

  没有了那些四脚的以及有翼的伙伴

  我们会失去部分的灵魂吗

  西雅图酋长说

  发生在动物身上的事情

  很快就会发生在人类身上

  所有的事物皆相互联系在一起

受邀主持新生婴孩的受洗典礼,是我工作中最大的殊荣之一。小家伙有时会哭叫或扭动,有时甚至整个典礼遇程都在睡觉,但这一点都不会减低这埸典礼的非凡意义。我以这样的方式,迎接过数以百计的婴孩来到世上,其中也包括我自己的两个小孩。每一次,我都感觉自己仿佛是站在世俗与神绩的分界线上,参与了一埸惊奇非凡的事件。

 

  世界是早晨的紫丁香

  每天都有数百万的婴孩诞生,但每一个孩子都是完全独立的个体。这一个个空前绝后且独一无二的小生命,经由母亲的身体来到这光明的世界;但他从那里来呢?又是如何形成的?是在何种力量的协助下,才能创造出这种令人惊奇的事物?遗传学及生殖学的知识一点也不会削弱这项奇妙的神绩----一个全新的生命开始出现,一个独一无二的灵魂在瞬间成为一个实在的人。

  这怎么可能呢?有些宗教会宣传: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小孩会被「注入灵魂」,婴孩收到这份重要的礼物时,他便不再只是生物学上的一个生命而已,这个礼物同时为他赋予了人性和只属于他自己的命运。同样的宗教还教导人们:在进化过程中的某个特别时间点,人类被「注入了灵魂」,然而就在这个特别的瞬间,人类的祖先开始从生命的大家庭中分支出来,成为有灵性的生物,并跟他们的近亲巨猿和其它较次等的生物有了区别。

  但是实际上,灵魂并不是在一瞬间就出现了,也并非从天而降的。灵魂不是在某个神奇的一瞬间注入,而是慢慢地成长,拥有一段发展的历程:模糊地开始,慢慢地觉醒,就像地球慢慢地感觉到自身的存在一样。从没有明显特征的组织中,神经系统开始缓慢地发展,心智逐渐成形:不同于母体的希望及渴望,也开始在逐渐成长的婴孩心中凝塑。整个通程从我们最早的记忆开始,便一直持续着----从我们疲倦时父母抱我们的方式中、从我们与朋友及玩伴分享的游戏中、从逐渐明朗的自我及自由中----我们逐渐了解到自我,了解到周围的生命与内在的生命。因此,灵魂是由平凡事物的经验累积而成,不是没理由地突然出现,有时候甚至必须痛苦地、长时间地累积经验才能获得。

  遣种「注入灵魂」的方法----是非常自然的,整个活生生的地球,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成为年轻人们内心世界的基础要素。美国诗歌之父华特·惠特曼写道:每天都有小孩诞生,而他第一眼见到的东西,将会成为......

  早晨的紫丁香成为孩子的一部分,

  青草及早晨红白色的光辉,红白色的苜蓿,燕雀的啼声,

  三个月大的小羊,母猪那窝淡粉红色的小猪,

  母马的幼马及母牛的小牛,

  谷仓旁或池塘畔、泥沼旁的一窝吵闹的小鸟,

  漂游在水中的鱼儿,美丽的流水,

  拥有典雅平坦屋顶的水力发电厂,

  ----这些全都变为孩子的一部分。

这样的小孩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吸收着大自然的景物及声音,并将之融合成为现在的自己。如果我们所谓的灵魂,是指我们自身的感官以及独特的个性身份,那么我们的灵魂,便是与其它生物的灵魂交织在一起。

 

  我是谁?

  有一天,我的孩子提醒了我,成为人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那天晚上,我儿子在浴缸里玩着他的玩具,突然某件事引起了他的注意:水龙头周围的黄色固定装置,映照出他自己的影像。他看看我,又回头看看倒影,随着一抹认出自我的愉快微笑,他指着倒影,叫出自己的名字:「诺亚」。

  我想,每对父母都知道,镜子对孩子而言,是个很好的玩具,婴儿很喜欢看着镜中那个平行世界。妻子与我常常将孩子抱到镜子前,尤其当他们穿着特别的服装时,然后问说:「这位英俊的男孩是谁啊?」或「这个漂亮的女孩是谁啊?」二岁半的诺亚能认得镜中的自己,他会伸手去摸镜中那顶戴在自己头上的红帽;而小一岁的荷莉,则是好奇地看着镜中那个金发小女孩,并且用手指着镜子说「宝宝」,她还认不出那是自己。在成长的某个阶段,小孩们会得到自我意识,他们会知道自己拥有独特的身份,是特别的个体。最终他们会以口语的方式,说出「我」、「我的」这些字眼,来表达出他们的自我认知。因此,当孩子太小遇不会说话时,镜子是心理学家经常用来评估小孩自我意识发展的一项重要工具。

  小孩并非都能在同一个年龄认出自己,每个心理学家的观察结果也都不一样。六个月大的小婴儿,可能会将他们镜中的影像当成玩伴,并伸手去触摸这个新朋友。而较年长的孩子则会想抓住镜中反射出来的物品,而且,如果有其它人出现在镜子中时,这孩子就会转头去看是谁进入房间,而不会再看镜子。到了大约两岁时,如果母亲偷偷在小孩的鼻尖上画一个红点,再将他抱到镜子前,这孩子将会伸手到自己的脸上(而不是镜中人的脸)去抚摸探究那个奇怪的红色印记。

  小孩自我意识的成长过程,也能用来追溯生物进化的过程。鱼额、鸟类和许多哺乳类动物,都会将镜中自己的影像视为同族的成员,还会好奇地研究镜中的动物,有些鱼甚至会攻击自己反射的影像,例如说:公鱼会认为镜中的影像是另一只乘来争夺地盘的公鱼。另一方面,猴子们显然知道这个发亮的光滑表面会反射影像,还会用镜子间接地来看东西,但却认不出镜中的自己。除了人类之外,只有巨猿家族----黑猩猩、红毛猩猩和大猩猩----,拥有自我辨识的能力。一只脸上被涂了红色颜料的黑猩猩,会像人类的小孩一样,将注意力和好奇心放在自己的脸上,而非镜子中的倒影。他们甚至会花好几个小时的时间,在镜子前刷牙或扮鬼脸,并且凝视自己的外貌。

当黑猩猩接受异族抚育,比如说生活在人类家庭中,并且把他当成是人类的儿子或女儿一般养育,那么,当他们望着镜子的时候,会看到什么呢?答案无庸置疑,他们会看到一个和养父母长得非常相似的个体。如果要求黑猩猩将一叠照片分成两堆,一堆是动物,另一堆是人类,那么,在人类家庭长大的猩猩,一定会将自己的照片归到人类那一堆。这是因为黑猩猩的自我概念是受外在环境影响所建立,而接受异族抚育的黑猩猩,并非在热带雨林或动物园中长大,因此他们并不会把自己当成野生动物,而是一个碰巧喜欢吃香蕉的个体(喜欢香蕉大概是天生的爱好):但是他们也喜欢喝牛奶和干杯,这明显是学习而来的嗜好。而灵魂,即每个人所谓的「我」,便在这些生物性及社会性的影响中逐渐形成。

 

  脸红的天使

  我们会经由四周环境所反射出来的自我影像,来得到自我意识,然而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种类的镜子,举一个也许是过度简化的例子来说,一个男孩由观察他的父亲中,学会文化中所谓的男子气概,而女孩则丛母亲那儿,学会所谓的女人味。我们经由其他的事物来定义「自我」,而镜子则反映了两者。因此,我们创造了家庭,而家庭也创造了我们:我们塑造了环境,也让环境塑造了我们。社会的互动是一面镜子,文化是一面镜子,自然世界当然也是一面镜子。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是透遇与非人;类世界的关系,来确知自己是人类:从亚里斯多德口中的「无羽毛的二足动物」,到英园动物学家德斯蒙·莫里斯所谓的「裸猿」,动物一直是我们用来了解自己的镜子之一。

  「什么是人类」这个问题,有时会以神学上的词语来表达:「汝时时刻刻所在意的人类,究竟是什么?」《圣经》中的诗篇所给的答案是,人类是依照「略低于天使」的形象塑造出来的。几世纪以来,哲学家与科学家一直试着去定义那赋予人类令人羡慕之地位的特殊属性。有人说人是政治、宗教的动物,或是唯一会使用工具的动物;也有人提出人类是唯一会思考、会使用语言文字、会感到羞耻的动物----「我们是唯一会脸红的物种。」马克,吐温俏皮地说:「或者就是必须要脸红」。

  然而所有的这些特点,都不是人类独有的。我们现在知道动物也会思考、会制造工具,会用符号来沟通。每当我们宣称某些技能或天赋是人类所特有时,不久又会发现其它生物也有一样的能力。例如,当珍古德发现黑猩猩在野外也会制造及使用工具时,她的顾问,人类学家路易斯·利奇说:「科学家必须要重新定义工具,或重新定义人类,或将黑猩猩重新分类为人类种族的一员。」我们越来越了解到,动物能做到大部分我们做得到的事,而且,他们还能做到许多我们做不到的事。

  基本上,人类不断拿自己与其它生物比较,就像一个人不断地照着镜子一般,我们似乎对自我的形象有着挑剔的不安全感。我们自吹自擂的优越感,并非显示出我们有十足的自信心,而是我们对自已有极度的不确定感。

人类最明显的特点,大概就是这种内在的焦虑感吧:其它动物天生就具有某种特别的天赋----敏锐的听力、锋利的视力、不可思议的速度......但是人类却没有什么特别的天赋。缺少特殊性使我们有高度的适应力,但这也表示我们没有固定的形体及确切的身份,没有任何天生的直觉来引导我们,因此需要依循一个典范来生活。我们必须探究自身的极限,不仅从人类社会中人为的规范及约束中寻找,也要从生物学及地球本身所提供的生存课程中,来找到我们未来的可能性。在生命的大家庭中,我们是最年幼的成员,是动物世界中永远的婴孩,因此,我们需要其它的生物来告诉我们:我们是谁?

 

  如果没有红毛猩猩

  动物对我们有一种天生的魅力,这点从诺亚及荷莉这些小朋友们对其它生物所表现出的十足兴趣上,即可得到证明。在他们天真的智慧中,似乎能了解尺蠖是自然的奇观,一只花栗鼠漂亮的落地也令人惊奇。研究显示,如果让孩童自由选择图画书,大部分都会选择有其它生物图片的书。有一群教育学者,曾经请超过一万名的孩童选出他们最喜欢的读物,结果得票数最高的是《动物》以及《此时此刻故事集》,而故事集中最多人选的故事,是像卡罗·卡莉克的《意外事故与弃婴》之类的故事。那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一个年幼的男孩,因他的狗发生车祸而悲伤不已,直到后来收养了新的小狗才渐渐走出伤心。孩童经由其它动物的生活,不论是真实或虚构,探索着身为人类的意义。

  如果像诺亚与荷莉这样的小孩,在成年后处于一个没有其它生物的世界,这对人类代表什么意义呢?答案是;他们的成长岁月将会变得索然无味,他们与地球之同的联系将被切断,而部分天生的惊人潜力也无法发挥。因为,动物不仅让世界更为秀丽细致,他们的生命与我们的生命更是紧紧地交织在一起,比呼吸更贴近我们:当他们消失时,我们的灵魂将承受无边的痛苦。

  随着社会的都市化,动物逐渐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随着越来越多的物种落入绝种的长夜,我们的人类自觉也将逐渐减弱。人类会逐渐对自己是谁感到困惑,在失去了大自然中的定位点及参考对象后,人们的自我将逐渐变得过度自大,要不就是过度自卑。仅管物质生活很丰沛,但我们的内心却非常贫乏。

  随着动物逐渐消失,人类将成为在水泥丛林里长大的小孩,或是没有家人、只有自己关心自己的孤儿;我们所拥有的只剩下自己的奇异创作品----广告牌、报纸以及电脑画面----从这些物品中,我们只能看见自己的倒影。没有了动物,世界中那些灿烂、彼此反射的特质,将会变得无精打采且黯淡无光。

如果到了最后,我们赢得全世界却丢了灵魂,那么人类到底得到了什么?失去共同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黑猩猩、红毛猩猩及其它野生动物,人类或许还是能存活下去,但是,我们将会失去「成为灵性生物」所需的条件:我们会将原本丰富的家族,变成一个贫乏的家庭,我们的心灵生态将不再生动丰富;当我们看着镜子时,将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冷酷可厌,直到连我们自己都无法再爱自己。

 

上一篇:第九章  希望的眼神
下一篇:第十一章 看见万物之灵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本站简介 | 站长申明 | 投稿信箱 | 德兰圣乐 | 有声书馆 | 每日祈祷
愿天主祝福你,保护你;愿天主的慈颜光照你,仁慈待你;愿天主转面垂顾你,赐你平安!小德兰
开站时间:2006-12-24
您永远是第(1)位蒙受祝福者
站长:小德兰 Email:dadelanxiaodel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