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来,一位名叫“卢安克”的德国青年的感人事迹被广泛流传和关注。这名38岁的青年因来华旅游爱上中国,过去6年来以以一人之力深入中国最穷的西部山村从事义务教育,拒绝名利,将自己的积蓄和德国家人的资助全部投入所从事的工作,屡遭磨难误解,依然无怨无悔,赢得当地民众信赖并感动舆论。 他的事迹不仅被上海的新闻晚报、搜狐网等主流媒体的报导,他本人也成为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候选人。同时,其事迹也引起主内弟兄姐妹的关注,有信徒表示,他是一名有爱心的基督徒。 卢安克22岁时来华旅游,短暂的3个月的中国之旅让他爱上中国,并且改变了这位德国青年的人生——从此中国广西的这片乡村成了卢安克实现理想的热土。 1996年底,卢安克大学毕业半年后,回到了令他魂牵梦萦的中国。从1999年起,他只身一人深入中国山村从事义务教育。2001年开始,更是一头沉入广西最穷最偏僻的东兰县坡拉乡广拉村,一个不通电话、不通公路、只会讲壮族土语的山村,在那里他教导村童讲普通话、学文化。 他决心在中国农村宣传和推广华尔普教育,但这并非能够被很多人理解,1997年,卢安克在南宁的一所残疾人学校义务教德文,结果因没办下“就业证”,被公安局罚了3000块钱。他教孩子的方式被人斥为“不入流”,1999年他又从德国回到广西,跑到河池地区的一所县中学当初中老师,实践他的教育理念,结果又因不能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家长们有意见,学校把他开除了。2001年7月,他离开隘洞中学,来到了更偏僻的东兰县坡拉乡广拉村研究义务教育,一次返校途中,卢安克搭乘的农用手扶拖拉机翻进了路边的山沟里,侥幸拣回一条命来。他借住的村屋房东却在此期间偷走他整整一年的经费偷去了。甚至有人指他是“负有特别使命的间谍”。不过,他都不为所动,终赢得民众和舆论尊敬。 卢安克在当地活脱脱已经成了一个“农村青年”。只要村里人喊一声,爱干农活的卢安克马上就跑去帮人家干活,犁田、割禾、打谷子,什么都干。到现在,卢安克帮村民打谷子已经打了5年了,每一次打完了,他都会中暑,发高烧,但他还是愉快地,无偿地帮村民们干着农活。 挚爱中国的卢安克非常希望能够加入中国国籍,完全融入到山村的村童中,把自己的爱心和期望倾注到这片土地上。不过,遗憾的是,协助卢安克进入中国的德国“华德福教育基金”广西办事处因到期未获当局延续而关门,他未能继续留在中国,于是向中国驻德大使馆申请加入中国籍。但按中国法例,只有在国家一级机构工作4年以上,或为中国作出特殊贡献的外国人,才合乎入籍条件,官方表示 “爱莫能助”。去年8月,签证到期的他只好暂返德国。 他的离去不但在当地山村引起反响,也在广西乃至中国教育界引起关注。有教育部门官员曾函外交部,请求特别考虑卢安克的要求,让他回到中国,回到对他依依不舍的东兰山村的村童中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