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犹塔的匝加利亚故居,耶稣向门徒和若翰的亲属(包括圣母、若望宗徒等)透露若翰已被黑落德斩首的噩耗。众人伏地痛哭,泪水浸湿了若翰诞生时所用的绣毯。耶稣站立其中,眼中含泪,以温柔而坚定的话语安慰他们:
“若翰已完成他的使命,他的冠冕已在永生中预备。”
“他的血不会白流,正如先知们的血一样,将成为新约的见证。”
当若翰的亲属颤抖着问:“主啊,我们还能再见到若翰吗?”耶稣含泪回答:“不能了!”但随即以复活的希望抚慰他们,预言若翰的遗体终将被寻回并安葬。
耶稣向门徒们揭示,若翰洗者一生中曾三次与祂相遇:
幼年时的远望:圣家逃往埃及时,年幼的若翰在旷野中远远望见耶稣一家,手持树皮小旗欢跃奔跑,直到他们消失在视野中。
约旦河受洗:若翰为耶稣施洗,见证圣神如鸽子降下,并宣告祂是“天主的羔羊”。
约旦河畔的见证:耶稣传教期间,若翰再次在约旦河附近见证祂的临在。
耶稣特别称赞若翰的谦卑与克己:
即便在施洗耶稣时,他虽内心充满爱火,仍恪守礼仪分寸,不逾越前驱者的身份。
完成使命后,他并未贪恋与耶稣同行,而是继续专注于自己的道路,直至殉道。
圣母的哀伤与回忆
圣母玛利亚因早已知晓若翰的命运,心中充满交织的哀痛。她带领圣妇们重访若翰诞生的房间,含泪追忆:
依撒伯尔的《谢主曲》,以及若翰在母腹中的欢跃;
匝加利亚恢复言语的奇迹,以及若翰自幼的圣洁生活;
若翰在旷野的苦修,以及他三次与耶稣相遇的预言。
当她抚摸那块绣着《谢主曲》的黄色羊毛地毯(若翰出生时所用),泪水无声滑落——这块地毯象征着她与依撒伯尔的深厚情谊,也承载着若翰一生的圣德。
耶稣为若翰准备安葬
在离开犹特前,耶稣亲自带领门徒和若翰的亲属前往匝加利亚家族的墓穴(位于犹特城外,专为司祭和先知而设的地下拱顶墓室)。祂以庄重的礼仪:
整理灵床:亲手铺设羊毛布与香料,预备安放若翰的圣髑。
重整匝加利亚的遗骸:恭敬地整理若翰父亲的遗骨,使其与若翰未来的墓穴相邻。
预言遗体的寻回:
“黑落德离开玛革洛后,你们可去收殓他的身体。”
“他的头颅虽被亵渎,但终将与身体同葬。”
门徒们默默跟随耶稣的举动,心中既悲痛又敬畏。这一幕预示了耶稣自己的死亡与埋葬——正如祂为挚友若翰准备安息之所,日后祂也将被安葬在新坟墓中。
耶稣的宣告
“若翰是点着的明灯,你们暂时享受了他的光明。但为他,更大的光明已到来——他如今与亚巴郎、依撒格、雅各伯同席。”(参若5:35;玛8:11)
耶稣的泪水并非绝望,而是对挚友的深情,也是对世人硬心的哀叹。若翰的死,成为救恩史中“圣殿与祭坛之间”的牺牲——指向那更大的祭献:基督的十字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