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我一家4口到郊外散步,享受着家庭的温馨。来到一小山,眼尖的小儿突然指着一棵树根对我说:“爸,那有个鸟。”顺势而望,果见树根底下有一小鸟,这鸟蜷缩成一团,打着冷颤。 奔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只刚学飞不久的、被摔伤了的小鸟。 “爸,抱回家养吧!”儿说,“养大了让它跟我一起上学。”儿的脸上写满恳求。 “好吧。”我不愿拂儿的好意,“但你得应承我,要好好待它。” “OK。”儿向我扮了一个鬼脸。 将鸟带回家后,小儿便将它安置在自己的房间里,为它清洗伤口,目不转睛的看着它啄饲料的迟钝模样。照料小鸟成了儿子每天的必修课。为了让小鸟尽快好起来,每天小儿都会捉些虫子来喂它。 在儿子的细心呵护下,小鸟的伤慢慢好了,几个星期后,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很是可爱。 那段日子,小儿比过往听话多了。那种悲天悯人的情绪不时的感染着我。我为小儿的转变高兴着。 一天,小儿拎着鸟笼来到我的书房问:“爸,小鸟近日很不开心,是不是想家了?吃东西慢吞吞的。” “应该是吧!”我答道,近日我正在寻思如何说服儿子将鸟放归大自然而冥思苦想着,见他这么一问,我便顺势说,“小鸟是想爸爸妈妈了,就像你想爸爸妈妈一样,你愿意让它去找它爸爸妈妈吗?” 儿子开始沉思了。看得出,他对这小鸟已有了很深的感情。 “如果你肯将小鸟放飞,我会写篇文章表扬你的。它也是一条生命呀,你大概不愿让它因过份思念爸爸妈妈而死亡吧!”我因势利导的说。 “好吧,把它放飞吧,让它回到它爸爸妈妈身边。”只有5岁的儿子对我说,语气相当坚定。 于是,我父子俩人将鸟笼拎到阳台,儿子轻手轻脚的将笼门打开,生怕吓着小鸟。“出来吧,回到你爸爸妈妈身边去,bye—bye啰。”儿子显然是十分舍不得。 小鸟在笼门探 头探脑的张望了一下,然后一个箭步的冲出了鸟笼,飞上了屋檐。这鸟也很有灵性,在阳台旁飞上扑下的翻了好几个跟斗,像在向我们道别,然后才飞向蓝天。 小鸟虽然没有了,但我从儿子身上看到了一种可贵的品质:一颗悲天悯人的同情心。这是我最开心的发现。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这个世界,在上帝的眼中,我们人的生命并不比一只蚂蚁更高贵。”一般的经验说明,对小动物残酷无情的人,对人也不会多么仁慈的。是呀,生命是平等的,怜悯是人性中一种隐匿的高贵精神,是一个人收回热血的奇妙方式,爱自然,爱生命,就是爱我们自己! 然而近日同一天读到的这么两则新闻,使我的心情却变得愈加的沉重起来。一是江苏高淳县某机械公司职工小燕(化名),狠心地将未婚生下的亲生儿子扔进了公厕化粪池溺死。二是福建晋江一未婚妈妈包某嫌带孩子太累,将亲生儿子扔到海里淹死。 这些新闻,冲击着我的眼球,也刺激着我的心灵。是什么导致了她们如此残忍,对生命如此不屑一顾?母亲对儿女的爱,是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所谓“虎毒不食儿”,可如今,这些初为人母的女子,竟然残忍地杀死自己的儿女。尽管当事人都将受到法律的惩罚,但我们的反思不应该到此结束。 我们都知道生命的来之不易,生命的不可重复,因而敬畏生命、珍视生命。沙漠中母骆驼为使即将渴死的小骆驼喝到水潭里的水而纵身跳进潭中,鳝鱼在油锅中被煎时始终弓起身子是为了保护腹中的小生命。动物尚且如此,为什么人类还有向自己的骨肉狠下毒手的人?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怜悯生命开始,让美好和善良占据人类的心灵,让人们真正懂得生命的价值所在。 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中说,对于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验,根本性的考验,在于如何对待那些需要他怜悯的动物。的确,连怜悯的本性都没有的人,我们很难为他作过准确的判定,只能说他们只能是一个动物,仅此如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