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梵二会议以来,基督教合一思想的变化是天主教体系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这种变化融合了试图彻底改变的所有因素,我们用“丧失本质”这个词来概括这种改变。
1949年12月20日,罗马教廷出版了关于《普世合一运动指南1》(Instructio de Motione Oecumenica),其中阐述了关于基督教合一的传统教义,该指南继承了庇护十一世在其1928年通谕《现世可死亡的心灵》(Mortalium animos) 中的教义。其规定的原则如下:
第一:“天主教会拥有基督的圆满本质”,也就是说,她不需要从其他教派那里获得构成基督教圆满本质的东西。
第二:基督教的合一不应通过不同信仰之间的同化过程,或通过调整天主教教义以适应其他教派的教义来实现。
第三:教会之间真正的合一只能通过分离的教友回归天主的真正教会来实现。
第四:重新加入天主教会的分离教友们并不会失去他们自己教派的真理,相反,他们保留了原有的真理,而且是在其完整和完美的背景下,即绝对的补充。
因此,《训导》中阐述的教义意味着,罗马教会是基督教合一的基础和中心,教会在时间中的生活不是围绕着许多中心,即不同的基督教团体,所有这些团体都有一个超越它们自身的更深层的中心,而是意味着天主教会本身就是基督在地上的代表或奥体;最后,分离的弟兄们必须向不动的中心前进,这个中心就是由圣伯多禄的继承人所服务的教会。因此,基督教合一的基本原理或中心是人类历史中已经存在的东西,是分离的弟兄们需要重新获得的东西,而不是在将来要建造的东西。
罗马教会在普世教会事务上所采取的所有保留意见,特别是她继续不参加世界基督教联合会(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都是出于对基督教合一的这种理解,其目的是排除所有教派都处于平等地位的想法。这一教义立场仅仅是基督教所依据的超然原则的体现,即基督本人,他既是神也是人,在时间上由伯多禄的职位所代表。
备注:
1. “关于普世运动的指示”,A.A.S.,1950 年 1 月 3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