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来给你讲一个奇人并不奇,庸人并不庸的故事。在中世纪时期,罗马城中住着一户普通的人家,他们祖辈是保禄宗徒传道撒下的优良种子,整个家族都是天主的热心追随者,家族中弃俗修道的人也不少,家族中每个年代都湧现一名大圣人,所以每个年代的人都要沾光沾福,人人信德坚定,十几代了从未衰退。整个罗马城的人都认可他们家族,尤其是有信仰的人们,总是以他们为榜样。其实他们家是城市中极平凡的家庭,他们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充足钱财,他们家人天天工作,人人徒步,没有马车,没有佣人,但是城中人见了他们总是肃然起敬,尤其见了老辈更是鞠躬致敬。 有一天耶路撒冷来了一位极有声誉,有地位的大人物。官方派人夹道欢迎,他的马车在大路中央,雄纠纠,气昂昂好气派,大人物环视着欢呼的人群,马车走到路口时,欢呼的人群虽挥手欢呼,眼光留露的真情却投向行人道上一位驼背老人。大人物问侍从,那老人是谁?侍从答说是城中一位退休瓦匠。大人物又问那老人何功德,使这么多人都向他致意?人们那真诚的眼光一瞥代表什么?待从回答,听我爷爷说,他们家族一直都受城中人尊重敬爱,至于他们有何长处?有何显耀?我也说不清楚。大人物好生奇怪,走下马车,径直朝驼背老人走去,两旁的人群忙让路。老人见一位高大的人朝他走过来,忙上前恭候,鞠躬弯腰比这人矮了一大截,真像一名乞丐。大人物开口问,你上哪儿去?老人答:小的上圣殿请罪问安去。因为时间关系小人要赶路,没能在路旁恭候您驾临,请恕罪。大人物说:“知罪就好,你不要再蛊惑人心。”大人物说完转身上路,可是刚才让路的群众再没转身朝他欢呼了,而是面朝老人,目送老人一路走好。大人物对待者说:“这真是本末倒置,主次不分。这老人妖言惑众,回官府定要治他罪。”上马扬鞭飞驰,看也不看两旁人群,其实两旁人群眼睛也没看他。 大人物感到从未有过的羞辱,怒气冲天地进入了官府。官员们夹道欢迎他,他却一脸不悦,接待官摸着头,大人物为什么一来就不高兴?也不便问,只是请上座,设宴为他洗尘。大人物坐在上席环视下面官员,人人视线都投向他,可是在官员们目光中,找不到刚才在路口人群投向老人的那真情一瞥。他由愤怒为忧伤,好似路旁的乞丐一般,乞求人群的深情一瞥。可是他在官员目光中寻找不到。这使他产生从未有过的一种渴望,渴望有人以真诚眼光相待。 他陷于深思,我拥有世人追求的荣誉,地位,却不能拥有世人内心的真情。他感到周围的人都是例行公事一样的木偶人,没有感情,没有激情,此刻他多么渴望深情目光,就如乞丐饥饿中渴望得到一块面包。驼背老人形象在他脑海里渐渐变大,总不能遗忘,他只见一面就忘不了老人。他似乎明白了人们为什么向老人投射致敬目光。 宴席散后他对待从说,我要去追寻那驼背老人。侍从以为大人物要找老人算帐,可是主人目光中流露的是真情,而不是怒气。侍从有些莫名奇妙,随主人一同在圣殿中找到老人。一切的一切都明白了。答案就是那深情一瞥。在这神圣的地方,奇人并不奇,庸人并不庸。世俗的一切都是那么虚空,在这神圣的地方才找到真正人生。来自圣龛中一个声音说:“来吧,我这里什么都有,包罗万象,要有尽有。你人生需要,我这里全能找到。”久久的,静静的,大人物弯腰俯首在地,如同驼背老人一样。彼此没有任何区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