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讲座于2015年在美国爱达荷州的Post Falls发表。
本次演讲将聚焦于玛拉基·马丁神父(Malachi Martin)。作为一位备受尊敬的传统天主教徒,马丁神父对传统天主教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众多传统作家中,他成功地将传统理念传播至更广泛的受众,超越了我们运动的界限。
以下是关于玛拉基·马丁神父生平的简要概述:他于1920年出生于爱尔兰,并加入了耶稣会。在耶稣会中,成员通常会被问及“你的专业领域是什么?”对于马丁神父而言,他的专长在于古文字学,即研究古代手稿。因此,他在中东地区工作,专注于研究圣经时代的文献。当具有普世主义思想的教宗若望二十三世上任后,他邀请马丁神父前往罗马,因为教宗希望找到一位能够与穆斯林和犹太人有广泛接触的助手,并积极参与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
然而,在某个阶段,马丁神父似乎对教会的发展方向,尤其是耶稣会的走向感到失望。他向教宗保禄六世请求解除其对耶稣会的隶属关系。教宗同意解除他对贫困和服从的誓言,但保留了贞洁誓言。
此后,马丁神父不再持有官方教会职位,但他仍私下举行弥撒、听取忏悔,并为那些在教会危机中寻求指导的人提供咨询和支持。1965年,马丁神父离开罗马移居美国,并一直居住在纽约市直至去世。他获得了在传媒领域的广泛授权,撰写了十六本书籍,其中《魔鬼的人质》(Hostage to the Devil)和《耶稣会士》(The Jesuits)成为畅销书。此外,他还发表了大量文章,并经常出现在广播和电视节目中。
我与马丁神父的合作始于1990年,当时我邀请他接受一系列采访,他慷慨地答应了。在其生命的最后十年间,我每年都会对他进行一次系列采访。自2003年起,我开始整理这些采访记录,并以书籍形式出版。
基于我与玛拉基·马丁的互动经历,我想描绘出他作为一个人的形象。有一次,他因外出为一个饥饿的家庭购买食物而迟到了我们的访谈。另一次,他中断了一次访谈,去向一位年逾九旬的老神父告解。
在生命的最后十年里,马丁神父始终保持着对自身终有一死的深刻意识,并积极准备自己的灵魂以迎接最终的审判。这种意识可能源于他在1980年代末经历的一场心脏病发作,此后他的健康状况一直不佳,尽管从他那充满活力的声音中完全看不出来。尽管身体虚弱,他仍然不遗余力地帮助那些因教会动荡而陷入困境的灵魂。
我和许多活跃于传统天主教运动的人一样,对接触到如此多曾与马丁神父有过交集的人感到惊讶。他维持着繁重的日程安排,包括写作、接受访谈和媒体露面。他对个人灵魂的福祉以及教会的整体状况都表现出深切的关注。当我问他是否愿意参与某个项目时,他的回应总是:“你认为这会有帮助吗?”
马丁神父的工作成果丰硕。我收到了许多见证,其中很多已经发布在我们的网站上,这些见证记录了马丁神父如何帮助人们恢复信仰、坚持信仰或转向传统天主教。Una Voce网站的管理员提到,许多信徒是通过马丁神父的影响而转向传统的。前美国圣庇护十世协会区长彼得·斯科特神父也告诉我,我们的交流确实帮助了许多人回归传统。马丁神父帮助许多人更清晰地理解了教会危机的本质。虽然他对教会严峻局势的描述并未使情况变得更好,但确实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因为他们因此而理解了这一现实。
有证据表明,罗马教廷视马丁神父为一位重要人物。在罗马期间,他了解了法蒂玛第三秘密的内容,并在访谈中尽可能多地透露相关信息。有趣的是,梵蒂冈直到马丁神父去世后才公布了我们大多数人认为并非完整的第三秘密。如果梵蒂冈曾公布虚假或不完整的第三秘密,马丁神父将不再受保密义务的约束。马丁神父经常表达他对弥撒祝圣时使用“为所有人”而非“为许多人”的观点,认为这使弥撒无效。这一主张引发了广泛争议,并对教会处理该问题施加了压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宗本笃十六世在修订新弥撒时纠正了这一翻译错误。
马丁神父是大公会议后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余民报》编辑迈克尔·马特评价道:“这样非凡的头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不会再出现在我们饱受困扰的教会中。”马丁神父的天赋在于,他能够将忠诚天主教徒在当前教会危机中的混乱经历编织成一幅全面而清晰的画面。我们的听众表示,与马丁神父的一系列访谈是对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之后教会历史时期的最完整和准确的描述。
马丁神父的世界观是什么?他的爱尔兰背景和耶稣会教育无疑对其世界观产生了影响。然而,对他世界观塑造更为重要的因素是他作为驱魔司铎的经历。直接体验超自然现象的人极为罕见,即使是神职人员也不例外。马丁神父是少数几位似乎部分生活在另一个现实层面的人之一。报纸上报道的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决策往往在幕后进行,涉及地缘政治、经济、宗教等多个领域。而在这些隐藏的现实中,还存在一个更深层次的超自然现实。根据马丁神父的观点,超自然力量之间的宇宙之战正在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马丁神父的世界观之所以完整且准确,是因为它包含了对超自然现实的理解。
在当今时代,自基督复活以来束缚撒旦的锁链逐渐松动,导致其影响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教宗良十三世曾试图通过下令在弥撒后诵读弥额尔祈祷文来遏制这一趋势。
如今,随着基督教文明的衰落,一切似乎都在颠倒。我们生活在一个对我们来说完全陌生的世界里,道德和家庭——构成我们文明基石的元素——正在瓦解。那么,正在构建的新秩序能否成功?根据马丁神父的看法,答案是否定的。现代人试图建立一个没有天主祝福的新世界,这样的世界注定不会成功。
玛拉基·马丁神父的作品中蕴含着显著的预言成分。教会内外的许多事件正如他所预见的那样逐渐展开。在他完成《血之钥》一书后,出版商曾问他:“你真的想在书中使用‘新世界秩序’这个词吗?”然而,不久之后,乔治·布什总统便频繁在其公开讲话中使用了这一词汇。早在同性婚姻成为现实之前,马丁神父就已对此进行了讨论。他在本笃十六世辞职前多年便撰文探讨教宗辞职的可能性。即便如此,当马丁神父提到罗马存在撒旦仪式时,许多传统天主教徒仍认为他的观点过于激进。然而,最近,罗马首席驱魔司铎阿莫尔神父(Fr. Amorth)证实了罗马确实充满了撒旦教派。一次又一次,马丁神父的主张最终被证明是正确的。
根据马丁神父的观点,我们正步入一个漫长而黑暗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完成诸如养育家庭等日常任务将需要英雄般的美德。幸运的是,马丁神父为我们提供了一线希望,这将成为我们在现代文明的精神荒漠中生存的核心力量。这束希望之光正是天主教的精髓:我们的每日祈祷、与天堂的对话以及丰富的灵性宝藏。这些元素构成了天主教的独特之处,使其区别于其他宗教。我们拥有丰富的奉献、读经、圣礼等灵性资源。天使也始终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愿意召唤他们。马丁神父说,真理总是可以找到的,但我们需要去寻找它。我们的得救仍然是可能的,但我们必须为之努力。
当我们综合考虑玛拉基·马丁神父的各个方面——他对教会和同胞灵魂的奉献、他工作的丰硕成果以及他的预言天赋,我们描绘出的是一位圣人的形象。虽然在当前由现代主义者掌控的罗马教廷下,这一过程可能不会发生,但我们应保持推广传统运动英雄为圣人的理念,这些英雄在黑暗时期坚守了信仰之火。除了显而易见的候选人马塞尔·勒斐尔大主教(Archbishop Marcel Lefebvre)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男女为了维护信仰,在教会本应得到捍卫却遭到遗弃的艰难时刻,不辞辛劳、默默奉献。其中一位值得推崇的圣人候选人是伊夫·诺曼丁神父(Fr. Yves Normandin),多年来他几乎独自一人在加拿大各地奔波,坚持不懈地维持传统拉丁弥撒的举行。在这个看似文明黄昏的黑暗夜晚,玛拉基·马丁神父利用自己的才能向背离信仰的一代人传递了信仰的真理与传统。他所取得的显著成功证明了他的勇气、坚强的性格以及将个人才华奉献于更大善行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