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中纳波特葡萄园事件(记载于《列王纪上》21章),涉及以色列王阿哈布(Ahab)和王后依则贝耳(Jezebel)用欺诈手段强占平民纳波特(Naboth)的葡萄园。以下是事件的概要:
阿哈布:北国以色列的君王,贪恋纳波特的葡萄园。
依则贝耳:阿哈布的王后,信奉邪神巴耳,手段残忍。
纳波特:普通民众,按梅瑟律法继承祖传葡萄园(参见《户籍纪》36:7-9),拒绝出售。
事情的经过是阿哈布提出购买或交换葡萄园,但纳波特依据祖产不可永久转让的律法拒绝(《肋未纪》25:23-28)。但是他的妻子依则贝耳伪造诉讼,雇假证人诬告纳波特「诅咒天主和君王」,煽动民众用石头砸死他(《列王纪上》21:8-13)。然后,阿哈布趁机霸占葡萄园。
天主的审判临到这一家,天主差先知厄里亚(Elijah)奉天主之命谴责阿哈布,预言王室将因不义遭受毁灭(《列王纪上》21:17-24)。阿哈布后来悔改(21:27-29),但灾祸仍临到他的后代(《列王纪下》9-10章)。
我们要记住:天主的公义:即使君王犯罪,天主仍通过先知维护弱小者的权利。
律法的神圣性:纳波特坚守祖产不可转让的律法,而权贵为私欲践踏法律,终受惩罚。
对权力滥用的警告:欺压平民的行径最后终将受到天主的审判。
同样的道理也适合我们现在的教会,天主教的律法(包括《天主教法典》)对全体信徒一视同仁,从教宗到平信徒均需遵守。
如未领洗者不能加入教会,违反法典者面临自科绝罚(自动革除教籍)。
方因其公开的种种言行,已自科绝罚而无效,其任命的主教和枢机也无效。
天主是公正的,不会看人多就站在人多这一边:《出谷纪》中仅若苏厄和加肋布进入迦南,说明天主的审判不取决于多数人的拥护。
我们的天主是圣洁的,祂不会容忍谎言,绝罚者无权行使教宗职权。
结论:无效的“教宗”不应被称为“圣父”,信徒无需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