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不打算把这一章全花在美国军方的动物实验上,所以我现在要说一说非军方的实验(不过,在话题相关时,还是会提及几个军方的例子)。然而,在这里我必须呼吁美国的纳税人,不管美国的军事预算是多少,请你们想想,军方用你们的税捐做这样的事是你们同意的吗? 当然,我们不该用前述的动物实验来评断所有的动物实验。我们会以为,军人,由于关心的是战争、死亡与受伤,所以心肠变硬了。真正的科学研究,我先请哈洛教授发言。哈洛教授任教于威斯康辛州的麦迪逊市的猿类研究中心,多年来是一份顶尖心理学杂志的主编,一直到几年前他去世为止,都受到心理学界的高度推崇。许多心理学教科书都赞誉有加地引用他的研究,过去20年间,上千上万的心理学学子都读过这些教科书。他首开其端的研究,在他死后仍由同事和以前的学生继续下去。 1965年的一份论文中,哈洛对他的工作做了以下的描述: 过去10年间,我们以猴子研究了部分社会孤立的效应,就是把猴 子从出生 就关在光秃秃的铁笼中……猴子跟母亲的关系完全被剥夺……最近,我们又开始做完全的社会孤立的效应研究,其法是把猴子从初生数小时后关入不锈钢的秘闭小室中,直至3个月,6个月 或12个月。在前述期间,密室中的猴子不得和任何动物接触——包括人类与非人类。 哈洛接着写道: 早期严重而持久的孤立,使这些动物的主要社会反应沦为恐惧。 在另一篇论文中,哈洛和他的同事(以前是他的学生)史蒂芬•素味写道, 他们试图用一种技术来让小猴子产生精神病,却发现这技术不管用。那时,英国的一位精神 病学家,包拜适巧来造访。照哈洛的记述,包拜听过了他的受挫的故事以后 ,就到威斯康辛的实验室来参观。看了各个单独关在铁笼中的猴子们他问道:“你们何需还要制造精神病猴子?你们实验室中得了精神病的猴子已经比全世界的都多了!” 顺便一提,在剥夺母爱的后果方面,包拜的研究是领先的。不过他的研究是由观察人类儿童而得,主要是阵亡将士的遗孤、难民和收容机构中心儿童。1951年——在哈洛还未开始 以猿猴类做研究之前——包拜就写下了如下的结论: 对于证据已经做了评估。证据显示,长期剥夺幼童的母爱,会在 其人身上发生严重而久远的影响,直至终生;此一论述已无可置疑。 然而此一结论并未能阻止哈洛及同事用猴子做用意相同的实验。 在提到包拜造访的同一篇文章中,哈洛与素味也述及他们的“绝妙创意”——让小猴子跟布做的猴子妈妈产生情感,而这布妈妈却可以转瞬间变为魔鬼,以此使小猴受挫而生沮丧。 第一个鬼妈妈在设定时刻或在操纵下喷出高压空气,空气之强, 会真的把 小猴子的皮都吹掉。在此情况下小猴子的反应如何?它只是把妈妈抱得越来越紧,因为受到惊吓的的幼儿是不计一切代价要紧贴母亲的。我们没有得出精神病后果。 可是,我们不死心。我们另造了一个厉鬼布妈妈,它把小猴子摇得如此之凶,以致小猴子的 头和牙齿嘎嘎作响。可是小猴子还是把妈妈抱得越来越紧。第三个厉鬼布妈妈是肚子里装 了弹簧,会把小猴子从肚子这边弹出去。小猴子被弹出去以后,又从地上爬起来,重回布妈妈怀抱。最后,我们造了一只箭猪布妈妈。在指令之下,布妈妈会从腹部弹出许多铜刺来。 小猴子被铜刺所阻,感到非常受挫,可是它们会等待,等铜刺缩回去以后,重又返回妈妈怀抱。 实验者写道,这种结果并不令人意外,因为受伤的小孩唯一倾向就是去找妈妈。 最后,哈洛与素味放弃了厉鬼布妈妈,因为他们找到了更好的妙计:真正的猴子厉鬼妈妈。 为了制造这样的妈妈,他们先把母猴子在孤绝中饲养,然后想办法叫她们怀孕。不幸的是这 样的母猴子不会跟公猴子发生性关系,因此哈洛与素味便制造了一种“强暴架”。当小猴子生出以后,实验者再做观察。他们发现,有些这类妈妈根本就不顾小孩,不肯像一般的妈妈那样 把哭泣的小孩抱在怀中摇动。另有一些情况观察如下: 别的母猴则粗暴而嗜杀。嗜好之一是把小猴子的脑壳咬碎。最恶 心的是把小猴子的脸往地上摔,并在地上揉搓。 在一篇1972年的文章中,哈洛与素味说,由于人类的沮丧之情是“一种无助、无望、陷 入绝望之深井的状态”,所以他们“但凭直觉”设计了一种身心的绝望之井。他们用不锈钢 做了一个半锥形圆筒,上窄下宽;把一只小猴子放进去,关在其中45天。他们发现,放 下没几天之后,那小猴子“就大部分时间畏缩在一角”。这个囚室制造出“严重的、持久的 、抑郁性的精神病理学行为”。即使在放出之后9个月,那小猴子还是抱着胳臂呆呆坐着, 而不像一般的猴子东张西望探索周遭。但该报告认为结果仍不够确定,而不祥地结论道: 至于研究结果是否会因密室的形态、大小、囚禁之长短,囚禁时 猴子之年龄,甚或由这些因素综合之而有所改变,则为进一步研究之主题。 另一篇论文中记述道,除了“绝望之井”以外,哈洛与其同仁如何创造了一种“恐怖隧道” ,来制造惊恐的猴子。还有一篇报告,哈洛描述他如何造成罗猴“心死”(心 理上的死亡):他做了一个假妈妈,外面是布制,平常体温是90(37℃) ,可是可以急速的降至35(2℃),使小猴因母亲体温的突然冰寒而严重错乱。 哈洛如今已死,但他的“志业”却仍由他的学生和倾慕者在全美各地推行。加州大学戴维斯 分校的加州猿类研究所的约翰•卡庇丹尼奥,在哈洛的学生马森指导之下做了母爱剥夺研究 。卡庇丹尼奥把罗猴分为两组,一组由一只真正的狗“带养”,另一组则由一只塑料玩具马 “带养”。他的结论是,虽然两组猴子在社交方面都明显异常,但那由狗带养的比由塑料玩 具带养的终究更能适应。 金•赛克特在离开威斯康辛以后,又在华盛顿大学的猿类中心继续做母爱剥夺研究。赛克特 将罗猴、短尾猴和食蟹猴在完全孤立的情况下饲养,以观察其个体行为、社会行为与探险行 为。他发现不同种的猴子有不同的反应,因而怀疑“孤绝症候群”是否在不同的猿类间有通论。设若关系密切的不同种猴子之间都有不同的反应,则猴子与人类之间要想有通论就更为 困难。 科罗拉多大学的马丁•瑞特也以恒河猴、猕猴和猪尾猴做剥夺实验。他其实知道珍•辜达尔对野生黑猩猩孤儿的观察:“有深刻的行为困扰,主要是悲伤与沮丧”。然而瑞特却认为“跟猴子研究相比,大型猿类的隔离实验论文较少”,因之他和同仁便决心以7只黑猩猩幼儿做研究对象,一生下来就不准它们见到母亲,而在护理室中饲养。 在7至10个月之后,有些幼儿被置于孤立密室中,为期5天。被孤立的幼儿哭叫,摇动,以身撞墙。瑞特结论道,“黑猩猩幼儿的孤立可以伴随明显的行为改变。”但又说(这你可以 想见)仍待进一步研究。 从30年前哈洛开始他的母爱剥夺实验以后,这类实验在美国已经超过了250批,有7000只以 上的动物因剥夺母爱而导致沮丧、绝望、焦虑、心理残伤和死亡。但前面引述的一些 论文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方面的研究正在“自行发展”。瑞特及其同仁之所以实验黑猩猩, 只是 因为跟猴子相比,黑猩猩的研究较少。他们显然已不再过问为什么要用动物做母爱剥夺。他 们甚至也不用说这是因为可能有益于人类。至于已经有人对野生黑猩猩孤儿做了大量的观察 似乎也 跟他们无关。他们的态度明显不过:既然用这种动物做了这种实验而没有用另一种 ,那就让我们用另一种来做吧!这种态度是心理学界和行为学界一再出现的。最让人吃惊的是,这般惨无人道的事竟然都是用纳税人的钱光明正大地进行的!只就母爱剥夺实验,就花 了纳税人5800万美元!从这一点看来,军方和非军方的动物实验无甚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