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德兰爱心书屋  
 
小德兰爱心书屋
 
《基督信友平信徒》劝谕(圣若望保禄二世)列表
·引言
·第一章 我是葡萄树而你们是
·第二章 一棵葡萄树的众多树枝
·第三章 我派你们去,去结果实
·第四章 主的葡萄园内的工人
·第五章 你们要多结果实
「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你弃掉知识,我也必弃掉你,使你不再给我作祭司。」
第二章 一棵葡萄树的众多树枝
第二章 一棵葡萄树的众多树枝
浏览次数:1584 更新时间:2018-8-21
 
 

第二章        一棵葡萄树的众多树枝

平信徒参与教会共融的生命

教会共融的奥迹

18. 我们重温耶稣的话:「我是真葡萄树,我父是园丁……你们在我内而我在你们内」(若十五1.4.)

 

这几句简单的话启示共融的奥迹,作为主及其门徒之间,基督与受洗者之间的合一的枷锁:一个活的并赋予生命的共融,藉此基督徒不再属于自己,而是主的本身,犹如枝子与葡萄树是一体一样。

 

基督徒与耶稣的共融,有天主圣三的共融,即由于圣神的恩赐,子与父合而为一,以此为模式和源泉,也是为达到共融的方法:在圣神爱的连合下与子相结合,基督徒与父合而为一。

 

耶稣继续说:「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条」(若十五5.)。从基督徒在基督内所经验的的共融,直接流传出他们与别人彼此所经验的共融:大家都是唯一的葡萄树即基督的枝子。在此共融中,美妙地反映并分享主耶稣所启示的,天主圣三、父、子及圣神爱的亲密生命的奥迹。为此共融耶稣祈祷说:「愿他们合而为一,父啊!愿他们在我们内合而为一,就如你在我内,我在你内,为叫世界相信是你派遣了我」(若十七21.)

 

这种共融是教会的真正奥迹,犹如梵二大公会议引证圣启廉的名言说:「教会就好像『一个在父及子及圣神的统一下,集合起来的民族』」52。我们习惯在举行感恩礼的开始提示教会共融的奥迹,当司祭用保禄宗徒的问候欢迎大家时:「愿天父的慈爱、基督的圣宠、圣神的恩赐与你们同在」(格后十三13.)

 

在说明了平信徒地位所系的区别特征后,我们此刻应该反省他们在教会及世界的使命和责任。对这方面的正确了解唯有在教会是共融的生活背景中可以找到。

 

    梵二及共融的教会学

19.  在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期间,教会再次提出有关本身的中心思想,犹如一九八五年世界主教特别会议回想说:「共融的教会学是大公会议文献中中心而又基本的观念。KOINONIA-COMMUNION 原本出自圣经,是在初期教会及东方教会受到极度尊重的观念,这种训诲一直持续到今日。梵二做了很大的努力,使教会是共融有更清楚的了解,并具体地应用到生活上。那么这个复杂的字「共融」有什么意义?它的基本意义是说与天主的结合是由耶稣基督在圣神获得。这种共融的机会是来自天主圣道和圣事。洗礼是在教会内共融的门和基础。圣体圣事是整个基督徒生活的源泉和颠峰(参教会宪章11.)。基督圣体在圣体圣事内,圣事化这一共融,就是说,祂是所有信徒在基督身体─教会(格前十16.)内彼此之间共融的标记,并带来此共融的密切关系」

 

大公会议结束后那天,教宗保禄六世用以下的话给信友们说:「教会是『共融』。在此背景下共融有什么意思?我们用要理问答中所说的『请圣相通』来说。教会的意义是诸圣的相通。『共融』是指双重的有生气的分享:基督徒结合基督的生命,以及将此爱德的生命在今世及来世通传予全体信徒,与基督并在基督内相结合,在教会内基督徒彼此也相结合」54

 

梵二大公会议邀请我们。经由圣经图像来仰瞻教会的奥迹,这些图像阐明教会是共融的实体:每一个基督徒与基督的共融,以及所有基督徒彼此间的共融。例如羊栈、羊群、葡萄树、精神的建筑、圣城55。尤其是保禄宗徒所提出的身体『身体』的图像。此道理在大公会议文献多处有开怀的表达56。同时,大公会议再次注意到整个的救恩史,重新提出『天主子民』为教会的图像:「天主的圣意不是让人们彼此亳无联系,个别地得到圣化与救援,而要他们组成一个民族,在真理中认识祂;以圣德事奉祂」57。教会宪章开端几行美妙地综合此道理:「教会在基督内,好像一件圣事,就是说教会是与天主亲密结合,以及全人类彼此团结的记号和工具」58

 

那么,教会是共融的事实是「奥迹」的整合面,真正是中心内涵,更好说是天主对人类救恩的计画。为此教会的共融无法用相当地解释,假如只是以社会学或是心理学的实体来了解。教会之是「共融」,它是「新的」子民,「默西亚的」子民,一个「以基督为元首……以天主儿女的地位与自由为祖业……以遵照基督爱我们的芳表而爱人的新诫命为法律……以天主的国为目标……由基督所建立作为生命、爱德及真理的共融」59的子民。结合此新民族成员彼此间的连系─首先与基督的结合─,不是「血肉」的而是属灵的,更具体说是所有领洗者所接受的圣神的连系(参岳三1.)

 

    有机的共融:不同与互补

20. 教会的共融更好说是一种「有机的」共融,类似一个有生命的、动的身体。它的特色是有不同的圣召和生活地位、职务、神恩和责任,同时彼此互补。由于这种不同与互补,每一个平信徒都与整体有关,对整个身体有其独特的贡献。

 

圣保禄特别强调基督奥体的有机的共融。我们可以从以下大公会议的综合听取保禄的丰富训诲:「耶稣基督从一切民族中号召了祂的兄弟姊妹们,把自己的圣赋给他们,使他们奥妙地组成祂的身体。基督的生命在这身体内分施给有信仰的人……一如人身的各肢体,虽众多,郄只形成一个身体,信友们在基督内,也是如此(参格前十二12.)。在组成基督奥体时,肢体不同,其职务也各异。圣神只有一个,祂为了教会的利益,按照祂的富裕和职务的需要,分施不同的恩惠(参格前十二1.11.)。在这些恩惠中为首的便是宗徒的恩惠,圣神还可以使那些能得奇恩的人属于宗徒权下(参格前十四)。同一圣神亲自用其能力,并经由肢体间的亲密连系,产生并激发信友之间的爱。为此,一个肢体痛苦,所有的肢体都感到痛苦;一个肢体受到光荣,所有肢体都同感快乐(参格前十二26.)60

 

这唯一而同一的圣神,常是教会内不同和合一的活力。我们读「教会宪章」:「为使我们不断地更新(参弗四23.),基督把圣神施给了我们,无论在头部或在肢体上都是同一圣神,祂使整个身体生活、协调并活动。祂这样的作为教父们比作人身内的灵魂或称为生命的本原」61。在另一段有意义的文字中,不但能帮助我们了解教会共融的有机本质,也了解达成完美共融的方面,大公会议写道:「圣神住在教会内,又住在信友的心里,如似住在圣殿内一样(参格前三16.;六19.)。在他们内祈祷,证实他们是义子(参迦四6.;罗八15.26.)。圣神把教会导向全部真理(参若十六13.),使教会团结在共融和服务的工作内,祂把种种圣统性的和神恩性的恩惠给予教会,并以祂圣宠的成果装饰教会(参弗四11.12.;格前十二4.;迦五22.)。圣神以福音的德能使教会成长,常保青春,引领她与净配完美结合。圣神和新娘一同向主耶稣说『请来』(参默廿二17.)62

 

为此,教会共融是圣神的恩惠,伟大的恩惠,是要平信徒知恩地领受的恩惠,同时要以深厚的责任感活出来的恩惠。这是经由他们分享教会的生活和使命得具体落实,平信徒以他们不同的和互补的职务及神恩,投入为服务教会。

 

一个平信徒「决不得自外于团体,而应该与别人不断交互影响而生活,要有活泼的友谊,享有同等的地位和共同的奉献,使个人的天赋开花结果。主的圣神提供各种不同的神恩,邀请人们接受不同的职务和工作,提醒他们就像祂提醒所有的人在教会内的关系,区别人们的不是地位的尊高,而是有特殊的和互补的服务能力……为此,平信徒所有的神恩、职务、和所做的不同的服务,是在共融中并为了共融而存在的。它们是为了众人的好处,在其牧人贤明领导下,彼此互补的宝藏」63

 

    职务与神恩──圣神给教会的恩惠

21.    梵二说职务及神恩是圣神的恩惠,是为建立基督的身体并为他在世的救恩使命而给予的64。的确,教会受圣神指引和领导,祂慷慨地把不同的圣统级的和神恩性的恩惠,给予所有领过洗的人,召叫他们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成为活跃的和共负责的人。

 

我们现在要思考职务和神恩,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平信徒,和他们参与教会─共融的生活。

 

    职务、职位及角色

现在在教会内存在的并且运作的职务,虽然形式不同,都是分享耶稣基督自己的职务,祂是善牧为羊群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参若十11.),祂是谦逊的仆人,为了众人的得救亳无保留的献出了自己(参谷十45.)。保禄宗徒非常清楚地谈到宗徒时代教会的职务结构。在他致格林多人前书中他写道:「天主在教会内所设立的:第一是宗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师……(格前十二28.)。在他致厄弗所人书中说:「但我们各人所领受的恩宠,郄是按照基督赐恩的尺度……就是他赐与这些人作宗徒,那些人作先知,有的作传福音者,有的作司牧和教师,为成全圣徒,使之各尽其职;为建树基督的身体,直到我们众人都达到对于天主子,有一致的信仰和认识,成为成年人,达到基督圆满年龄的程度」(弗四7.11.13.;参罗十二4.8.)。这些和其他新约的章节指出不同的职务,是恩惠也是教会的任务。

 

    起源于圣秩的职务

22. 在教会内首要的有晋秩职务(ORDAINED MINISTRIES),就是起源于圣秩圣事的职务。事实上,主耶稣以使万民成为门徒(参玛廿八19.)的命令,选择并建立宗徒─新约子民的初芽以及圣统的起源65─来堷育并管理有司祭职的子民。宗徒们的使命是真正的服务,很有意义的在圣经上称之为「DIAKONIA」即服务或职务,主耶稣继续将此使命托付给其子民的牧人们。这些职务从复活的基督领受圣神的神恩,经由圣秩圣事继续不断从宗徒传继下来:从基督他们接受为服务教会而有的权威和神圣的德能,以元首基督的身分行事66,藉福音和圣事集合教会于圣神内。

 

晋秩职务,除了领受者以外,为整个教会是项恩宠,这些职务表达并真正分享耶稣基督的司祭职,它与平信徒经由洗礼及坚振圣事所分享的司祭职,不仅有程度上的差别,而且有实质上的差别。此外,公务司祭职,犹如梵二所称,主要是以所有信徒的王家司祭职为其对象,并以之为依归67

 

为此,为了确保并增强教会内的共融,尤其是在那些有不同的和互补的职务的地方,牧人们应该常常承认,他们的职务基本上是为整个天主子民服务(参希五1.)。然而平信徒也应该确认公务司祭职,为他们分担教会内的使命,是绝对必要的68

 

平信徒的职务、职位和角色

23. 教会在世界上的救恩使命,不但是靠领圣秩圣事的圣职人来完成,也要靠所有的平信徒;的确由于他们的洗礼地位和特殊圣召,根据他们每个人的能力,平信徒分享基督的司祭、先知及王道的使命。

 

为此,牧人们要认可并促进平信徒的职务、职位及角色,它们的基础是在洗礼及坚振圣事,也有好多是基于婚姻圣事。

 

当教会内有此需要并为了教会的益处,牧人们根据普通法所定规则,可以将某些与牧职有关郄不需圣秩的职位及角色,交付给平信徒。天主教法典指出:「当教会有需要而缺乏圣职人时,平信徒,虽然他们不是读经员或辅祭员,也可以代替他们的职位,即施行圣道职,主持礼仪祈祷,并依法律规定施洗并分送圣体」69。不过担任这些工作并不使他们成为平信徒的牧人:因为并非一个人做此工作而是圣职人,而是由于圣事性的晋秩。唯有圣秩圣事使一个晋秩的圣职人,特别分享基督─牧人及元首─的职位和祂永恒的司祭职70。由于代替而行使的工作,其合法性是正式及直接来自牧人们所给予的官方委派,或是在教会权威的指导下具体的行使71

 

最近的主教会议,提供了教会内有关领过洗的人的职务、职位及角色现状的广大而有意义的慨论。教长们对男女平信徒在使徒工作、福传、圣化及对世俗事务基督化的努力上,以及他们在紧急和长期需要的情况下慷慨的填补等的贡献,都表示由衷的感谢72

 

由于大公会议所推行的礼仪革新,平信徒更强烈地意识到,他们在礼仪聚会和准备礼仪中所完成的任务,他们也更愿意完成这些任务:礼仪的举行,不但是圣职人的神圣行动,也是整个会众的行动。那么很自然地,不是真正属于晋秩圣职人的任务,可由平信徒来完成73。这样有自然的变迁,从平信徒在礼仪行动中的实际参与,到宣报天主圣道及牧灵照顾74

 

在这同一次主教会议中,与这些正面的因素一起也响起了批评,指出「职务」(MINISTRY)一字的应用过于杂乱,普通司祭职与公务司祭职溷淆不清而又相提并论,不遵守教会法律及规则,任意解释「填补」观念,平信徒「圣职化」的趋向,以及有制造与基于圣秩圣事相平行的工作教会结构的危险。

 

就是为克服这些危险,会议的教长们曾强调,必须以最清楚最正确的术语75,来表达所有领过洗的人所分享的教会使命的一体性,以及根植于圣秩圣事的牧人职务的本质的不同,同时尊重教会内其他的职务、职位及角色,它们是根植于洗礼及坚振圣事的。

 

首先在认可并将不同的职务、职位及角色授予平信徒时,牧人们必须非常小心是根据这些任务的根─洗礼─而制定的。同时牧人们也必须避免轻易的、滥用推定「紧急情况」,或「必要的填补」,其实客观说并不存在,或者藉更好的牧灵计画可有其他可能性。

 

平信徒能合法地在礼仪、传布信仰及在教会牧灵结构中能有的不同职务、职位及角色,应该附合他们特殊的俗世圣召来行使,那是与圣职不同的。在「在新世界传福音」的劝谕中,特别鼓励平信徒在教会生活和福传的使命中多方面的合作,提到「他们福传活动的范围是政治、社会及经济的广阔和复杂的领域,也是文化、科学及艺术、国际生活及传播媒体的世界。其中也包括对福传开放的其他事实,例如人性的爱、家庭、儿童及少年的教育、职业工作及痛苦。受福音启发的平信徒愈投入这些事项,清楚地参与,有能力去推动,并晓得应尽量行使他们经常被抹杀及埋没的基督徒能力,这些事实就愈能有助于天主的国及在耶稣基督内的得救,而丝亳不失掉或牺牲他们的人性内涵,相反地,郄指向一种经常被忽视的超然幅度」76

 

在主教会议的工作中,教长们特别注意到「读经职」及「辅祭职」。从前这些职务在拉丁教会的存在只是通往晋秩圣职的台级,由于保禄六世(一九七二年八月十五日)自动谕「某些职务」的发布,以上两种职务有了独立性和固定性,同时也有授给平信徒,虽然仅给男人的可能性。此事在新的天主教法典中表明出来77。现在主教会议的教长们表示愿意「重新考虑『某些职务』的自动谕,同时注意到地方教会目前的作法,尤其是指出为选择领授每种职务者所该有的标准」78

 

为响应主教会议教长们所表达的愿望,设立了一个委员会,特别对今日托付给平信徒的多种职务有关的各种神学、礼仪、法律及牧灵提供深切的研究。

 

在等待此委员会研究的结果时,授于平信徒的职务要更规则的及更有效的在教会内实施,假如所有的地方教会忠信重视上述的神学原则,特别是公务司祭职及普通司祭职之间的区别,以及从圣秩圣事所产生的职务与发自洗礼及坚振圣事的职务之间的不同。

 

    神恩

24.  在教会共融中赋予不同职务的圣神,更以特殊的恩惠或称为『神恩』(CHARISMS)的激励恩富裕教会。这些神恩能有许多不同的型式,一方面它是天主圣神绝对自由的表示,祂丰富地提供神恩,另方面是在历史中答复教会不同的需要。新约中给予这些神恩的描述和分类,是其丰富种类的迹象。「圣神显示在每人身上虽不同,但全是为人的好处。这人从圣神蒙受了圣慧的言语,另一人郄由同一圣神蒙受了知识的言语;有人在同一圣神内蒙受了信心,另有人在同一圣神内郄蒙受了治病的恩宠;有的能行奇迹,有的能说先知话,有的能辨别神恩,有的能说各种语言,有的能解释语言」(格前十二7.10.;参格前十二4.6.28.31.;罗十二6.8.;伯前四10.11.)

 

无论它们是少有的是伟大的,或是单纯的是普通的,神恩是圣神的恩宠,直接或间接为教会团体是有益的,它们的目标是建设教会,为人类的福利,世界的需要。

 

即使在我们的时代,在男女信徒之间不缺乏不同神恩的有利流露。这些神恩是给予个人的,也能为别人所分享,成为宝贵而有效的祖业,当作人与人之间特别属灵的亲和力的源泉。有关平信徒的使徒工作,梵二写说:「为了进行使徒工作,圣神藉职务和圣事,圣化天主子民,祂给信徒特殊的恩惠(参格前十二7.),『随祂的心愿,分配给每一个人』(参格前十二11.),使他们『各人依自己所领受的神恩,彼此服务,成为天主各种恩宠的好管理员』(伯前四10.),在爱德中建立起整个的身体(参弗四16.)79

 

犹如大公会议所说80,这些恩惠来自天主,圣神的恩惠要求领受的人,要为整个教会的成长而应用它们。

 

从领受者来说,或从整个教会来说,神恩是白白得来的。为了使徒工作的活力以及整个基督身体的圣化,神恩实在是特别富裕的恩宠泉源,假若它们是真正来自圣神的恩惠,而且依圣神的真正激励而去运用的话。为此辨别神恩常是必要的。主教会议教长们曾指出:「随意吹动的圣神的行动,不常是容易认出和领受的。我们知道天主在所有的基亮徒内行动,我们也意识到为个人或是整个基亮徒团体的神恩所产生的好处。可是同时我们也意识到罪的力量,它如何能扰乱并溷淆信徒及团体的生活」81

 

为此,任何人不得因为神恩而与教会牧人没有关系而不服从。大公会议清楚指出:「辨别神恩的真实性及其合理的运用,是治理教会者及有特殊能力者的责任,不是要熄灭圣神,而是要考验一切,择善固执(参得前五12.19.21.)82,使所有的神恩,在不同及互补之下,为公益而共同努力83

 

    平信徒参与教会生活

25.  平信徒之参与教会生活,不仅是在执行他们的任务及神恩上,也以其他方式参与。这种参与首要的是表达在个别教会的生活和使命上,即在「至一、至圣、至公及传自宗徒的基督的教会真正临在和活动的」84教区内。

 

    个别的教会与普世教会

为了适当的参与教会的生活,平信徒绝对需要对个别教会与普世教会的根本关连,有清楚和确切的看法。个别教会并不是普世教会分断而出,普世教会也不是许多个别教会的并合。可是在它们之间有真实的、本质的和恒久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普世教会在众多个别教会中存在并显示。为此大公会议说:个别教会「是依普世教会的模式而形成;惟一的大公教会是在它们中间,由它们而存在」85

 

大公会议极其鼓励平信徒积极生活出他们之归属于个别教会,同时要有强烈的「大公」精神,平信徒使徒工作法令说:「平信徒要有自己的教区感,堂区是教区的细胞,要随时准备妥切应主教的邀请,参与教区的计画。为了配合城市和乡间的需要,平信徒不可把自己的合作,局限于堂区或教区的领域以内,而应设法广及堂区间、教区间、全国性及国际性的场合,由于人口流动性的日增,彼此间连系日切,交通的便利,已经不容许社会中任何方面闭关自守。因此,他们应该关心散布全世界的天主子民的需求」86

 

因此,最近的主教会议赞同成立教区的牧灵委员会,作为合时的支援。实在说,在教区性层面,这种结构能成为合作、对话和分辨的主要型式。平信徒之参与这些委员会,可以扩大谘诣来源和合作的原则─在某些情况下也参与决策─假如广泛应用并固定应用87

 

平信徒参与教区会议及地方性的,无论是省区的或是全区性的,在天主教法典都有规定88。这架构有助于教会的共融以及个别教会的使命,无论是在它本身的范围内,或是与一个教省或是主教团的其他个别教会的关系方面。

 

呼吁主教团采取最适当的方法,在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层次,推展男女平信徒的谘诣和合作,使他们了解他们所分担的问题,妥善表示整个教会的共融89

 

    堂区

26. 虽然教会团体常有普世幅度,但最真接而又可见的表现是在堂区内。是在堂区内教会在地方上能看到。在某种意义下,教会生活在其子女们的家中90

 

    大家必须依信德再发现堂区的真正意义,堂区是教会的「奥迹」临在和行动的场所,即使有时缺少人手和方法,即使有时教会要分散在广阔的地区,或无法在人口密集及杂乱的教市摩登区找到。堂区主要不是一种架构、区域或是建筑,而是「天主的家庭,有合一精神的团体」91,「一个家庭化的大同之家」92,「信友的团体」93。简单地说,堂区是建立在神学的实体上,因为它是感恩礼的团体(Eucharistic Community)94。这是说堂区是完全适合性举行感恩的团体,是与整个教会完全共融的建设性和圣事性关连的活力源流。这种适合性是由于堂区是信仰的团体,有机的团体,就是说,是由晋秩的圣职人和其他基督徒所组成,其中牧人─他代表教区主教95─是与整个个别教会的圣统性连系。

 

由于今日教会的任务艰巨,无法让堂区单独来完成。为此天主教法典提供在一个地区内堂区之间合作的模式96,并且将不同组别的基督信徒委托给主教照顾,即使是未领过洗的,本来他们并不归于主教一般的牧灵照顾97。还有其他许多形式的善会,教会藉此而临在并作业。这一切为传布福音圣道和恩宠,并且为配合今日人们所处的不同生活环境是必要的。同时,在文化、社会、教育、职业等领域,也存有其他许多传布信仰的方法,以及其他无法以堂区为使徒工作中心及起源的环境。不过今日,堂区尚有新的希望。保禄六世就任教宗伊始,用以下的话问罗马圣职人说:「我们完全相信古老而可敬的堂区架构,有着现代非常重要的绝对必要的使命:建立基督子民的基本团体;以通常的礼仪生活的表达,导引并聚集子民;使今日的子民保存并更新信仰;使成为教授基督的救恩讯息的学校;实行守望相助,做慈受及手足之情的工作」98

 

主教会议教长们本身也非常注意到许多堂区目前的情形,呼吁它们尽量革新:「许多堂区,无论是设立在都市发展的区域,或是在传教区,都无法有效的工作,因为它们缺乏物资或晋秩的人手,或是因为它们地区太大,或是因为某些基督徒的特殊环境(如流亡者及移民)。要使这一切堂区成为真正的基督徒团体,地方教会主管应该推行以下几点:(1)依照教会法典所给予的弹性,调适堂区结构,特别推动平信徒分担牧灵责任;(2)小型的、基本的或所谓的「生活的」团体,即信友在这些团体内,能传达天主圣道,并以彼此服务及彼此相爱表达圣道;这些团体,在与其牧人的共融下,实在是教会共融的表达和福传的中心」99。为了堂区的革新,并为了更能确保堂区工作的效率,不同型态的合作,即使是制度化的,应在同一区内不同堂区之间来推动。

 

    堂区内的使徒承诺

27. 现在需要更仔细地看看共融,以及平信徒对堂区生活的参与。有关这点,所有的男女平信徒,都被召加强注意大公会议中特别有意义的、激励的和锐利的话,它说:「在教会团体内,他们的活动如此要紧,没有它们,牧人的使徒工作往往无法收到圆满的实效」100

 

这确实是非常重要的肯定,很明显的它必须依照「共融的教会学」来解释。职务和神恩,本身不同而彼此互补,为教会的成长都是必需的。

 

平信徒愈来愈应该深信,他们致力于堂区的使徒工作的特殊意义。大公会议权威性地再次强调:「堂区如能把区内的不同人力资源聚合起来,投入教会总体,定可提供团体层次的使徒工作的光辉榜样。平信徒应该使自己习惯于在堂区工作,与他们的司铎密切合作,把他们本身的问题、世界的问题,以及有关人得救的问题,带到教会团体中,共同审查并经由广泛讨论来解决。平信徒应该尽量协助他们自己的教会大家庭所开创的一切使徒的和传教的事业」101

 

大公会议提到「经由广泛讨论」来审查并解决牧灵问题,应该藉对于「堂区牧灵委员会」更有信心的,广大而又坚定的重视,找到它适当的有架构的发展,对于这事主教会议教长们曾正确地强调过102

 

目前,平信徒有能力做很多,因此他们应该更致力于堂区内真正的教会共融的成长,为的是再唤醒,对非信徒及那已放弃信仰或教友生活散漫的信徒的传教心火。

 

假如真的,堂区是置身于人类邻里中的教会,那么它的生活和行动,是凭深入人类社会并密切地关怀人们的期望和他们戏剧性的事件。社会环境,尤其是在某些国家和环境内,往往为分裂和非人性化所强烈动摇。个人迷失而又彷徨,但是在人心内,常愿望经验到并培养关怀和人际关系。对这种愿望的答复能来自堂区,由于平信徒的参与,当堂区坚持它基本的圣召和使命时,即成为信徒团体在世界聚首的「场所-」,成为大家被召共融的「记号」和「工具」;一句话,成为欢迎大家并为大众服务的场所。犹如教宗若望二十三喜欢说的,堂区要像「材里的水泉」,大家口渴时趋之若鹜的地方。

 

    参与教会生活的型式

28. 平信徒与圣职人及男女会士,组成一个天主子民及基督的身体

 

身为教会「成员」,每一个基督徒并不因此丧失他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相反,由于归属于教会,能保证并促使此独一性及无二性,有更深刻的意义,每个人的才能,为整个教会是多采多姿及富裕的源泉。因此,天主在耶稣基督内召叫每个人,指名召叫每个人。为此,主的话「你们也到我的葡萄园里去」向整个教会所说的话,是特别向每一个教会成员说的。

 

由于每个成员的独一无二特性,就是每个人的身分以及行为,每个人要致力于教会团体的成长,同时单独地领受并分享整个教会的共同富裕。这就是在信经中我们所表白的「诸圣相通(共融)」。大家的善成了每个人的善,而每个人的善成了大家的善。大圣国瑞曾写道「在圣教会内,大家都为每个人所滋养,而每个人郄又为大家所滋养」103

 

    个别的参与型式

每一个平信徒应该时常意识到自己是「教会的一个成员」,受托做一件别人无法替代的工作,而且是为大众的利益要去做的。从此观点看,大公会议所强调的绝对需要个人去实行使徒工作这点,有其重大意义,它说:「个人所作的使徒工作─那是从真正的基督徒生活涌出的(参若四11.)─是整个平信徒的使徒工作的起源及条件,连有组织的使徒工作在内,是无可替代的。不论在何环境,所有的平信徒(包括无法在善会工作的人),都被召做此类使徒工作,并有责任投入。这种使徒工作,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有用,但是在某些环境下,它是唯一适合而又可行的」104

 

在个人所做的使徒工作中,有待经由每个平信徒传教努力的加强而发抠更大的富藏。这种个人使徒工作的型式,能对广传福音有极大的贡献,它能达到每一个平信徒日常生活的许多场合。况且,福传将是继续不断的,因为每个的生活和信仰是一致的。同时,福传将特别的敏锐,因为在完全分享他们的兄弟姊妹们的生活、工作、困难及希望的特殊情况时,平信徒能打动他们邻居、朋友及同事们的心,使他们完全明白人生的意义,就是与天主及众人的共融。

 

    群体的参与型式

29. 在个人的行动中己经临在而且运作的教会共融,在平信徒群体的工作中更能表达,就是在负责地参与教会的生活和使命的过程中,与别人一起做的活动。

 

目前平信徒结社的现象,特别多采多姿而有活力。在教会历史上,平信徒善会一直都有,例如今日还存在的各种协会、第三会及慈善会等。在现代,这些平信徒团体有了特殊的激励,诞生了并流传了许多的群体型态;如善会、小组、团体、运动。我们可以说这是平信徒团队精神的新时代。的确,「与传统的善会型态一起,同时发自不同的基层,许多运动和新的慈善会产生了,具有特殊的面貌和目标,圣神在教会团体内所助长的富裕及才能是伟大的,我们的平信徒的创意和慷慨是伟大的」105

 

往往这些平信徒团体彼此在许多方面显示不同,他们的外在结构、议事程序和训练方法,以及他们工作的领域。不过,从他们共同目标的观点来看,都有深切的趋同现象,就是他们都负责地参与教会传布基督福音的使命,成为人类希望的源泉和社会的革新。

 

    平信徒目前为了属灵的目标,或是为了使徒工作所形成的团体,是由于不同的来源并附合不同的要求。事实上,它们形成本身表达出个人的社会本质,而为此在工作中产生更广泛和更尖锐的效果。实在说,「文化的」效果之所以能达成,不是靠单独个人,而是靠个人身为「社会人」而完成,就是说靠身为一个群体、一个团体、一个善会或是一个运动的成员而完成。那么,这种工作是导向改变环境和社会的原因和力量,也是其他一切改变的成果和标记。在多元的和破碎的─在今日世界好多地方是如此─社会环境中,以及在越来越复杂和困难的问题上,更是如此。在另一方面,尤其俗化的世界中,各种团体的使徒工作型态,为许多人的基督徒生活能是宝贵的帮助,为能保持忠于福音的要求,和对教会使命及使徒工作的投入。

 

此外,认为有理并要求平信徒形成平信徒团体的深切理由,是出自基于教会学的神学,犹如梵二大公会议在提到团体的使徒工作,称之为「基督的教会共融和合一的标记」106时,清楚地承认的。

 

这是一个「标记」,应该与「共融」一起在不同的团体型态的内在和外在的各方面,以及在基督徒团体广大的情况下表示出来。这个如上述根据教学的理由,同时也表示组成平信徒善会的「权利」,另外也指出了为辨别这些在教会内所有团体的真实性所需的「标准」。

 

首先,平信徒在教会内组织这类团体的自由应予以承认。这种自由是真正的本有的权利,不是来自教会权力的任何「让步」,而是源出圣洗圣事,它要求平信徒积极分享教会的共融和使命。对这一点大公会议说的很清楚:「只要和教会权力保持应有的关系,平信徒有权成立并管理此类善会并加入己存在的善会」107。引用最近公布的天主教法典条文肯定这点:「基督信徒得自由创立并管理善会,或为爱德或虔诚目的,或为促进基督徒在世的使命;并得为共同达成此目的而集会」108

 

这是教会权力要承认并保证的自由问题,但常要在教会的共融中去行施。那么,平信徒组织团体的权利,主要是关于教会的共融生活及教会的使命。

 

    平信徒团体的「教会性标准」

30. 我人常要从教会的共融及使命,而不是从反对结社的自由来了解,分辨及承认此类平信徒团体所必须有的明晰而又确切的标准,即所谓的「教会性标准」(CRITERIA OF ECCLESIALITY)

 

下面的基本标准有助于评估教会中平信徒的善会:

    ─注重每一位基督徒成圣的圣召,它表现在「圣神在信友中所产生的圣宠果实上」109,以及被召走向基督徒生活的饱和点及爱德的成全110

 

为此,无论是什么的平信徒善会,都是要作为教会内导向圣德的工具,经由推行并促进「其会员的日常生活与信仰的日趋契合」111

 

    ─有信奉天主教信仰的责任,接受并宣报有关基督、教会及人类的真理,依教会的解释,服从教会的训导。为此,每一个平信徒善会,应是宣报信仰和教授全部信仰内容的「论坛」。

 

    ─是孝爱教宗的,是与他坚强而又真正共融的见证,完全信任他,因为教宗是普世教会的永久性的、可见的统一中心112,并与教区主教共融,因为他是个别教会内「有形的统一根源和基础」113,也是「教会各式使徒事业彼此尊重」114的基础。

 

与教宗和主教的共融,应该表示在忠心接受教宗及主教的教义训导及牧灵计画上。此外,教会共融要求承认教会内平信徒善会合法的多元形式,同时愿意一起共同合作。

 

    ─符合并参与教会的使徒工作的目标,即「传播福音,圣化人类,使人们的良心有基督化的培育,使他们能以福音精神贯彻到各种团体和生活的领域中」115

 

从这一点看,每一个平信徒的团体要有传教心火,这样会增加他们参与再福传工作效果。

 

─致力于临在人类社会中,根据教会的社会教义,为人的整体的尊严而服务。

 

为此,平信徒的善会,应该成为使社会的条件环境更公义、更有爱心、守望相助、彼此分享的有效媒介。

 

上述的这些基本标准,己落实在许多团体的组织生活及所做工作的目前的成果中,如:再度重视祈祷、默观、礼仪及圣事生活,对基督徒婚姻的司铎职和献身生活的圣召的再觉醒,常准备参与教区的、全国的及国际层次的计画和教会活动;致力于教理讲授及教学和陶成基督徒的能力,愿意以基督徒身分临在于社会生活的各种环境下,建立并提倡爱心的、文化的和属灵的工作;超然的精神和福音的贫穷,使之更慷慨对众人有爱德;那些领过洗郄失落信德的成员,皈依基督徒的生活,或重与教会共融。

 

    为共融服务的「牧人」

31.  教会的牧人,即使面对由于这些善会和运用新的形式的过程,而产生的可能有的困难,不能放弃这种由教会权威所提供的服务,不但为教会的福祉,也是为平信徒善会本身的利益。因此,牧人们应该以辅导陪伴他们分辨,更要鼓励他们,使平信徒善会在教会共融及使命上得以成长。

 

    实在非常适当,让某些新的善会及运动,从教会主管当局得到官方的承认和明文的核准,以利它们在各国和国际层次上的成长。大公会议对这点已说过:「依使徒工作的不同形式和目标,和圣统的关系也可有多种……某些形式的平信徒使徒工作,以不同方式,获得了圣统的明白承认。此外,由于教会公益的要求,教会当局从一些直接追求属灵目标的使徒工作及事业中,选出一些来,特别加以提倡,而在它们之中负起特殊的责任」116

 

在与圣统特别有关系的几种平信徒工作中,主教会议教长们选出了「公教进行会」的各种运动及善会,「因为以这种有组织的和稳的形式,平信徒可以在圣神的推动下,自由地集合,与他们的主教及司铎共融,为了能依合乎他们本人圣召的方式,及某些有助于他们的特殊方法,藉他们的忠诚和善工,推动整个基督徒团体的成长,牧灵活动,并以福音精神倾注在生活的的各种层面」117

 

宗座平信徒委员会受托准备一份,已得圣座官方批准的善会的名单,同时与宗座基督徒合一委员会一齐制订,批准大公善会的基本条件,同时订定不能得到此类批准的个桉,这些善会内大部分是天主教人118

 

我们大家,牧人和平信徒,有义务在不同的平信徒善会之间,促进并培养健全的关系和彼此的尊重,坦诚及合作。唯有如此,主赋给我们的恩宠及神恩的富裕,才能结果,有助于建立共有的家:「为稳当建立共有的家,必须放弃任何一种对立和冲突的精神,竞争应该成为彼此争先表现尊敬(参罗十二10.),达到彼此的爱心,愿意合作,有耐心远见,必要时愿意牺牲」119

 

为此我们一方面感谢天主给予教会共融的大恩,那正好是反省天主三位一体的爱的永恒而难以形容的共融,我们再次想耶稣的话:「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树枝」(若十五5.)。此恩惠的意识,应该在运用时有极强的责任感:的确,像福音比喻中的金元宝,恩惠要在不断增加并融的生活中加以利用。

 

    对共融的恩惠负责,首先是指,致力于克服分裂及对抗的诱惑,它们违背基督徒生活和使徒工作的责任。圣保禄的声尚在回响,他责斥那些「伤害基督身体的人」说:「我的意思是说,你们和自声称:我是属保禄的,我是属阿颇罗的,我是属刻法的,我是属基督的。基督被分裂了吗?」(格前一12.13.)。不,更好让宗徒的话成为有说服力的呼声:「弟兄们,我因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之名,求你们众人言谈一致,在你们中不要有分裂,但要同心合意,全然相信。」(格前一10.)

 

这样,教会共融的生活为世界成了标记和有力的力量,导引人们信基督:「愿众人合而为一!父啊!愿他们在我们内合而为一,就如你在我内,我在你内,为叫世界相信是你派遣了我」(若十七21.)。这样,共融导向使命(传教),而传教导向共融。

 



上一篇:第一章 我是葡萄树而你们是树枝
下一篇:第三章 我派你们去,去结果实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本站简介 | 站长申明 | 投稿信箱 | 德兰圣乐 | 有声书馆 | 每日祈祷
愿天主祝福你,保护你;愿天主的慈颜光照你,仁慈待你;愿天主转面垂顾你,赐你平安!小德兰
开站时间:2006-12-24
您永远是第(1)位蒙受祝福者
站长:小德兰 Email:dadelanxiaodel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