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瑞典籍的圣女毕哲一直渴望知道,主耶稣在苦难中,为我们承受了多少创伤。有一天,在罗马圣保禄大殿内,耶稣在十字架上显现给她说:“我的身体受到了5480个伤害。”随后,耶稣亲口教导圣女这十五篇祈祷文。真福艾曼丽修女在口述的自传《艾曼丽修女的生命与启示》里,也提到她所见到的耶稣受难的圣伤与圣毕哲所启示的一致。
1862年5月31日,教宗庇护九世正式批准圣毕哲的祈祷文,同时表示它们对人灵确有帮助。
在人类历史的纷繁长卷中,天主的声音从未止息。祂以火焰与微风、诫命与恩宠、公义与慈悲,不断呼唤迷失的羔羊归回羊栈。《瑞典圣毕哲的预言和启示》正是这样一部跨越时空的神圣对话录,记录了十四世纪基督对祂所拣选的净配——圣毕哲——的深情训诲,其内容如金石般铿锵,如甘露般沁心,既揭露人性的悖逆与世界的虚妄,又昭示天主的永恒之爱与救赎的应许。
本书开篇即直面人类最深刻的矛盾:自由意志与神圣秩序。天主赋予人选择的权利,却也因此容许人品尝背离的苦果;撒殚本为受造的天使,却因骄傲沦为罪恶的工具,成为“向恶人报仇”的仆役。然而,天主的仁慈如深渊般不可测度——凡谦卑痛悔者,必蒙赦免;而顽固执迷者,则将面临“听到的人都颤抖”的公义审判:天主的爱炽烈如焚,却也不容轻慢;祂的审判令人战兢,却始终为悔改者留有余地。
在第二章至第四章中,基督以新郎的姿态,呼唤灵魂成为祂的净配。这一意象超越了世俗的情感,指向一种全然交付的灵性婚姻:“爱我胜于世间一切受造物”。祂以十字架的牺牲为证:“我宁愿自己再次被钉,也不愿失去你。”这种爱要求绝对的忠诚——轻看财富、亲情甚至性命,唯独渴慕天主。而分辨善恶的智慧也随之显明:真正的意识源于“钦崇天主、持守信德、克己守诫”,而邪恶的诱惑则伪装为“无信、纵欲与无度”。基督的教导如锋利的剑,剖开灵性世界的真相:唯有全心侍奉天主者,方能永享“永恒的喜乐”。
第五章至第七章将视角转向教会与末世的命运。天主以“城堡”喻指教会,如何因世人否认“公义审判”而崩坏。当人们亵渎十字架、高喊“我们不在乎祂是不是天主”时,圣人的苦难便成为这时代的缩影。然而,圣母与诸圣的转祷,再次延缓了天主的义怒。书中对末日审判的描绘令人悚然,但对“穿上圣神武器”的义人而言,这却是凯旋的预告:他们以信德为剑、以爱为甲,在属灵争战中成为“天主的骑士”。最终,荣福童贞玛利亚亲自教导灵魂如何以“圣神的衣裳”装饰自己:痛悔、补赎、望德、信德、默想苦难、贞洁——这是一幅灵修生活的完整蓝图。
《瑞典圣毕哲的预言和启示》绝非仅是中世纪的古老文献。在信仰被世俗稀释、公义遭扭曲的今日,它如一面镜子,照出人类灵魂的傲慢与空虚;又如一盏灯,照亮归向天主的窄路。书中反复强调的“爱天主在万有之上”,恰是对物质时代最尖锐的批判;圣毕哲的经历更证明:即便在最黑暗的时代,个体灵魂仍能通过谦卑与顺服,成为神圣临在的器皿。
愿每一位读者在此书中听见那穿越世纪的声音:“我是你的造物主和救世主。你为什么忧惧?”愿我们以圣毕哲的回应为祷:“唯独只有爱我,你就会拥有你想要的一切。”因为在这爱内,公义化为救赎,恐惧转为平安,而永恒的喜乐,早已为渴慕祂的人预备。
——谨以此序,献给所有寻求真理的朝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