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德兰爱心书屋  
 
小德兰爱心书屋
 
科学之道列表
·科学
·诚实
·类比
·偶然
·纪律
·好奇与惊奇
「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你弃掉知识,我也必弃掉你,使你不再给我作祭司。」
诚实
诚实
浏览次数:2982 更新时间:2009-11-26
 
 
 

    有两个男孩子在打羽毛球。较年长的男孩一直打赢年纪较小的男孩。球技较弱的那个男孩心里很不舒服,过了一会儿,他把球拍一扔,说:「我不玩了」,说着就跑去坐在一根树桩上。球技较好的男孩有点不知所措。他正玩得高兴,没有注意到对方愈来愈生气。现在他得面对这个问题。他的脸上出现一连串的表情——惊讶、不安、沈思,流露出对于这件事,他内心想法的变化。然后他想到了一个主意。他对他的朋友说:「我知道了!我们不要比赛输赢,我们来看看打出去的羽毛球能在空中停留多久。」

    这个主意很妙,也解决了问题。目击整个情形的德国心理学家魏泰迈,认为这是「创作性思考」的好例于。根据魏泰迈的说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球技较好的那个男孩能忘却自己当时最感兴趣的事——也就是赢球,因此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这场球戏。只有抛开自己的心向,对现实的看法,才能从不合恪进步到令人满意。

    魏泰迈曾花了好几天的时间访问爱因斯坦,目的是要研究爱因斯坦在发展相对论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些阶段。魏泰迈发现爱因斯坦所用的方法,基本上跟那名小男孩得到的领悟一样:了能有新的想法,我生命的本面目,而不是习惯性地去控制生命。我屈服于现实

    儿童一时兴起所做的事,称之为「游戏」,成人则花较多的时间去做,并把它称之为「科学革命」。只要想想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学派人士的争议即知。伽利略认为太阳上有许多大大的太阳黑子。亚里士多德学派的人士则认为天体都是纯洁完美的;太阳是一个天体,因此不可能有任何黑斑,这个说法言之成理,而且维持了好几世纪而不坠,但后来证明此一理论是大错而特错。

    伽利略用他新近发明的望远镜,看到了太阳黑子。亚里士多德学派的人士则反驳说,这些黑子只不过是光学上的幻象,或者像耶稣会士夏内的解释,说那些是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一大群小行星,迎着亮光看去,就像一粒粒的黑点。这个说法倒是很巧妙,可以挽救「太阳是完美的天体」的理论。但是我们若透过望远镜仔细观察太阳黑子,很容易就会明白,那些黑子的形状非常不稳定,不可能是真正的行星。

    亚里士多德学派的学者情愿否认与他们的想法相抵触的事实,而保留他们对宇宙的一贯看法。伽利略却不断看到异常的现象,而且坚决认为那些是真的,终于导致自己的失势。他遭受迫害,落得孤独而绝望。然而他却奠定了近代科学的基础。

    科学方法只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是对知识的诚实却是永恒的。所谓对知识的诚实,就是能够铲除已经根深蒂固的思想模式,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具有这种特质的人,都是冒险家。即使他们所看到的现实很怪异,或与其它人的看法相反,他们仍然相信任何事都有可能。对任何一件事实,他们永远无法作最后的定论。

    以辐射线的发现为例。十九世纪末期,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正在研究硫酸钾和硫酸铀结晶发磷光的特性。他把这些结晶曝露在阳光下,然后用黑纸包起来,放在感光板上,记录它发光的情形。贝克勒想证明,晶体吸收了太阳的辐射性,就可以发出能量。

    有一天是阴天,贝克勒没有办法像平常一样做实验,于是他把晶体放在抽屉里,抽屉里正好也有几块感光板。第二天贝克勒把晶体从抽屉里取出来时,注意到这几块感光板。照他的理论,这几块感光板上不应该有痕迹,因为结晶并没有曝露在阳光下,因此不应该放出能量。

    贝克勒本可以把那几块感光板扔掉,可是他没有这样做,反而不厌其烦地查看这几块感光板。可是他的发现一点都不令他感到高兴:感光板上很清晰地有硫酸盐的印记。然而硫酸盐并没有曝露在阳光下。怎么会释放出能量的呢?显然他必须承认他的理论不对。但接下来所发生的,却是历史性的大事。贝克勒发现铀能自己发出能量,也就是说,他发现铀具有放射性。克勒能得到这个突破,是因他不持自己原有的想法,愿意承认与这想法相抵的事

    有多少人能承认自己的错误?承认错误会带来麻烦,因为这样的话,我们就不得不调整所有的信念:认错也很痛苦,因为我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十分累人,因为一切必须从头开始。但是如果错误不再令人伤感,不再带来失败的重担,就会给我们机会,让我们有新的发现。

    幸亏有这个吊诡的新构想,「犯错」时不会让人受到良心责备或感到内疚,反而是一种「方法」,能让人发现新的事实和想法。这不只是「科学之道」上的基本观点,因为在所有的「道路」上,我们都会犯错,只要认不出自己所犯的错,也学不到它给我们的教训,我们就会受到这些错误的束缚。但是我们若能充分利用它们,就会愈来愈不怕犯错,也更愿意冒险。

    思想的弹性,是波尔最大的长处。他竟然把他犯的错误收集起来,加以研究,挑出有共同点的那些错误,设法了解其中隐含了何种理论。然后阐述另一个理论,从这个理论中,会产生许多新的机会。经由这个方法,他在一九二一年到一九三一年间,提出了原子模型,又在一九一八年提出对应原理。

    「科学」之道上有许多令人无所适从的窘境和致命的诱惑。一个美好又有条理的理论,让人非常安心,为什么只因为一个很小的事实跟它相抵触,就要把这理论完全抛弃呢?法国历史学家波舒哀曾说,人类精神最大的错乱,就是一厢情愿地相信某些事情。巴靳德就很喜欢引用这几句话,每当他认为自己有了某个发现时,他都会对自己的发现,极尽挑剔之能事。巴斯德会日复一日,甚至年复一年地,想尽办法驳倒自己的发现。等到他实在找不到反对的理由了,才能确定他的发现是正确的,也才体验到「人类心灵的最大喜乐」。

    按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的看法,科学家都有一种自欺欺人的心态,因着这种心态,他们有一种自满的感觉,使他们只看到、也只记录符合他们想法的事实。达尔文也指出,科学家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掩饰那些与他的想法相抵触的事实,因此他会很认真地把那些想法记下来,否则的话,自欺欺人的心理,会使他忘记了那些想法。

    如果向现实屈服,我们心理的架构会变得杂乱无章.这个代价很昂贵,很少人愿意付出这样的代价。屈服于现实所冒的风险,有时候比放弃对自己想法的执着,冒的风险还大,因为那样的话,整个人的个性都会瓦解。心理学家荣格在面对潜意识思想时,就冒了这样的风险。他常常有一些灵视,他也用这些灵视来探索心灵中未知的层面。荣格在灵视中看到自己降到宇宙的最深处,在那里,他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事物和情景。他表示,「处在这么陌生的环境里,一切都好像很难理解,因此觉得相当无助。」他在受到惊吓之余,会强迫自己,即使面对似乎愈来愈陌生,邪恶、无意义或荒唐的材料,仍要继续研究。纵然个人要冒险,荣格仍然凭借锲而不舍的精神,对潜意识有了更广泛的了解。

    科学研究中的这种现象,跟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很相似。我们的主观世界是建立在错觉上。各种研究计划,已经证明我们对过去的生活、对自己和自己的身体、对时间、对其他人和其他国家,有一种扭曲的形象。我们不断地对自己说谎,这谎言让世界看起来连贯又一致,让我们的生活安定,不致受到威胁。没有这些,我们的生活会一片混乱、没有人味,而且痛苦。

    心理学家葛林华德谈到「极权主义的自我」:我们的人格,会审查和操纵它所看到、所记录的,很像一个独裁社会,为了宣传政权,不惜牺牲真理。我们的自欺欺人,则会使我们疲累和紧张,对这世界产生不实在的看法。所谓成熟——也许「开悟」也是如此——在于看见事实的本来面目,即使那事实与我们最重视的希望以及最坚定的信念并不符合。

    然而,我们的个性却是害怕信念有矛盾,不愿承认错误。人的个性也倾向于认同自己的主张,给自己的个性一个中心地位。它设法安排宇宙,使宇宙按照自己的喜好来运转,否则它要怎么生存呢?在每一条超个人的道路上都能找到方法,帮助我们破除这样的习性。在「科学」之道上,我们学到的是,让自己的计划来适应这个世界,而不是让这世界牵就自己的计划。

    每一条「道路」都是一种邀请,要我们抛开过去所学的那一套。在「科学」之道上,人必须把公认的解释和个人的假设放在一边。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过:学习上的一大阻碍,不是我所不知道的事,而是我所知道的事」。英国生物物理学家克里克提到,摆脱个人的想法,是很重要的。他说:「能够摆脱念头,就跟能够享有念头一样重要」。达尔文则表示:

力保持思想的自由,于任何主,我都忍不住要提出一,但是任何假,只要一有相反的明,不我多,我都舍弃

    达尔文另外又指出一个事实,这事实对所有习惯做假设的人都至关重要。除了他的珊瑚礁理论以外,他经常不得不放弃——或大幅度修改——他最先提出来的任何理论。

    把我们自己的想法拿走以后,我们的脑子里就变得空空如也。一天,巴斯德去敲法布尔的房门。虽然巴斯德当时已经有了几项重要的发现,但两人都尚未成名。巴斯德接受政府委托,研究一种侵袭蚕的严重瘟疫。巴斯德对蚕毫无所知。他解释说,他去拜访法布尔,请法布尔让他看看蚕茧是什么样子。

    法布尔写道,巴斯德根本不知道茧里面还有一个蛹。他真的是在完全无知的情况下接触这个问题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法布尔理所当然地会认为巴斯德不能胜任这工作。但是巴斯德在检视一个事实时,绝不让任何现成的见解从中干涉,而且他的研究十分热切,使法布尔印象很深:

巴斯德的榜,使我深受鼓舞,我定下了一条规则,我要用「无知法」来研究「本能」。我不怎么阅读。我不去翻这个方法太花,超出了我的经济能力;我也不去请教他人,而是自己究的目面面相,毫不步,直到我能使它发言。我一无所知.这样更好,我反而能更自由地提出询问

把自己的思想掏空,不只是一种认知的行为,也可以克服人的自负。个人的意志必须抛开,然后才能领悟。也只有那时才可能瞥见一个更大、也更有智慧的意志。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四岁的儿子夭折,他收到一封慰问信,赫胥黎回信道:

似乎以最崇高、最强烈的方式教导我一个伟大的理,这真理体在基督徒的念中,那就是全心服于天主的旨意。要像小孩子一,坐在事的面前,愿意放弃所有先入主的想法,卑地跟着大自然的带领,去到任何地方或任何深,否不到。

 

上一篇:科学
下一篇:类比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本站简介 | 站长申明 | 投稿信箱 | 德兰圣乐 | 有声书馆 | 每日祈祷
愿天主祝福你,保护你;愿天主的慈颜光照你,仁慈待你;愿天主转面垂顾你,赐你平安!小德兰
开站时间:2006-12-24
您永远是第(1)位蒙受祝福者
站长:小德兰 Email:dadelanxiaodel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