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德兰爱心书屋  
 
小德兰爱心书屋
 
科学之道列表
·科学
·诚实
·类比
·偶然
·纪律
·好奇与惊奇
「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你弃掉知识,我也必弃掉你,使你不再给我作祭司。」
科学
科学
浏览次数:3413 更新时间:2009-11-26
 
 
 

  我们都有过因为对事物不了解,而产生挫折感的经验。我们觉得窘迫又无助——也许还会被自己的茫然不解感到困扰。

    我们都体会过「了解」的乐趣,即使只是弄懂了洗碗机的操作说明,找出一个数字的错误,或知道为什么夏天比冬天热。那时我们觉得心情振奋、趣味盎然、更有活力。每一样知识都有鼓励、使人兴奋的作用。

    现在让我们把「知识」的范围,扩大为更深远更广泛的知识。假设我们为了得到这知识,不是只花几秒钟,而是穷毕生的努力与专注,积聚了几百次的领悟和长期的研究和怀疑,才有了这样的了解。最后再让我们想象这种直觉会产生的力量。那时我们才会对「科学」之道有那么一点了解。

    与「宗教」之道或「开悟」之道等道路相反的是,科学的道路并不明显。如果你去请教科学家,没有几位能断言他们已经走在「科学之道」上,甚至没有几位会承认有这么一条道路的存在.在我们的文明中,科学通常是与科技的进步、对人类的造福等联想在一起,而不会认为科学是知识的探险。科学家说到知识时,几乎都是指外在的、专门的知识,而不是指我们在超个人经验中所遇到的不可言传的,直觉上的了悟。

    但是我们研究伟大科学家的成就时,会发现他们的成就来自好奇心,好奇心又是源自更深远、更普遍的探索,但不涉及任何有形物质的需要:宇宙是怎么造成的?是如何运行的?我们发现,这问题的任何解答,都能提升人的心灵。我们也发现,科学研究与心灵的「道路」有许多共同特征。

    在每一条「道路」上,我们都可以吸取一些教训:我们需要知道如何克服自己有限的观点;如何坚强地面对外来的压力;如何在失意中仍然坚持不懈;如何摆脱错误的看法;如何从自己的经验中退后一步,并放弃即刻的满足。这些是每一种「道」的基础,而且也是必需的,否则的话,个人的意识不会强烈到足以接近「真我」,或者即使能够,也无法承受「真我」的能量,或了解它的性质。

    在科学之道上,这种训练或许比其它的道路都来得明显。科学是一种严格的训练。它教导学习的人,即使没有兴趣也要坚持下去:不要自欺欺人,要控制思想和注意力;科学之道训练他们要坚持不懈,直到能掌握一个原则,而不是半途而废;它教导他们注意各个事件之间的关联,能找出不是一眼就能了解的构造及节奏,把熟悉的世界抛在身后,去探访另一个世界,一个陌生而没有人味的世界。

    本章的第一节要探讨在这「道路」上的基本态度——对于知识的诚实。接下来的两节则讨论类比和偶然,让我们知道,科学研究不仅仅是逻辑的推理和有系统的观察,科学研究比这要微妙多了——研究科学要有一股狂热。而在下一个主题——纪律中,则可以看到科学更平衡、更有系统的一面。最后我们要探讨科学家的好奇心和惊叹之心,那时就能发现到科学研究中超个人境界的根源。

    科学家走的道路,不但缓慢费力,而且往往会经历一些沮丧时期。这些是黑暗的时刻,在这些时刻中,科学家觉得自己迷失在枯燥乏味的假设中,宇宙也似乎完全没有了意义。爱因斯坦曾说,他在探究相对论时,内心饱受各种冲突之苦。他回忆道:「我经常会好几个星期无所适从,心里感到迷惑,那时我是处于有待克服迷惑的阶段」。

    有时刚开始时很容易,但是接着就会遇到困难。人类学家米德曾在一封信中写道,她开始做田野调查的时候,会觉得她什么都懂。到后来,问题却来了,「我会碰到一段一筹莫展的绝望时期,觉得对一切都懂懂无知」。又有些时候,由于无法把相互矛盾的事实,拼成一个协调的模式,因而感到困惑。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曾与丹麦籍同事波尔,多次热烈地讨论量子与波的理论。海森堡回忆道:

我还记得有几次跟波尔讨论到深夜,几乎在绝望中结束。有一次讨论以后,我独自到附近的公园散步。我记得我一再问自己这个问题:「大自然是否真的可能像我们在这些原子实验中所感觉到的那样荒谬呢?

    任何人只要在这条艰难的道路上,有始有终地走下去,最后一定会受到影响而有所改变,而且改变之彻底,足以影响一个人整个的生活方式,以及对现实生活的诠释。有时它还会为一个人开启通向超个人境界之门。不只一位科学家曾经超越了直接的研究主题,凭直觉瞥见了超个人的世界,因而经验到爱因斯坦所谓的「宇宙的宗教情操」,他认为这种情操是「研究科学最强烈、最崇高的动机」。

    但是意识的扩大,是否真的与科学研究有密切关系呢?一想到科学,就不免联想到科学引起的问题,以及科学所造成的残酷事实,其中包括核子战与化学战、活体解刦、污染、基因工程学的可怕威力、科技所产生的疏离化,以及其它许多可怕的现象。但是如果说所有的科学家都破坏或侵犯了现实,那也不尽公平。许多科学家顺从现实、研究现实,同时了解其最深入的结构。有些科学家从一系列合乎逻辑且具体的原理出发,最后与超越物质及逻辑的现实面面相对。不论是在头脑里或在一种矿物中,在原子构造里或在抽象的数学中,在花朵里或在地层中,在海豚的嬉戏或在结晶的形成中,在一个微生物里或在银河中,他们都发现了言语无法表达的知识。

    法国天文学家弗拉马里翁,有一天黄昏时正好在一座小山坡上。他看到落日没入地平线之下,这大自然的美,令他沈醉。等到星星出现在天际时,他又开始赞叹宇宙的浩瀚:

天体的和和移这壮丽的景象,就在我头顶了;地球成漂浮在无限空中的一原子。太空中的恒星出的光,经过几百万年时间才能到地球,它们行也超乎人类视力之所能,而在地球这个原子以及太空中的所有恒星之,我得有一无形的,把整宇宙和所有人连结,成受造物……幅景象太壮观了,使我无法沈思。我得我的小我消失在浩瀚的大自然中。我突然得自己既说不出话来,也不能思想,一片广向着无限伸展,我不再存在,好像有一幕在我眼前落下。

    弗拉马里翁的叙述颇富诗情画意,因此很难得。各个时代的科学家,描述他们内在的经验时,都会相当谨慎。他们将自己的发现公诸于世时,会从理论和实用两方面来解释他们获得的结论,其它的则都只是轶闻趣事,与研究主题无关。他们的谨言,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们有一种职业性的谨慎,对任何非理性的事物或经验都有一种猜疑。所幸他们偶而也会不那么压抑自己,从一些科学家的信件,笔记或访问中,我们可以瞥见他们充满热情及好奇的内心世界。

    有时候他们这样的宣泄,是因纯粹的永恒观念所引发的。德国数学家外尔曾评论道:

论数学究,由于的特性、确定和严谨,可以提升人的思想,使世人比由其的方法更能接近神。数学是一门研究无限的科

    在其它时候,人在所研究的科目中发现一个更伟大「思想」的存在,而将人类的思想提升到超乎原来的极限。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一生致力于研究昆虫和其它小动物。他以极美妙的文笔描述这迷人的昆虫世界——蝉为自己建造一个气泡屋;大菜粉蝶幼虫的卵是橘色的,构造十分奇妙;萤火虫要吃小蜗牛之前,会先尽三氯甲烷把牠们麻醉;蜘蛛在晚上很有效率地织网;甲虫在卵的四周放一圈粪便,做为幼虫的食物;毛毛虫成一列纵队地前进,留下一条痕迹,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这些都是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喜好的原因。

    一天,法布尔正在研究毛茸茸的黄蜂。他看到这种昆虫叮人时,好像对受害者的神经系统相当了解。黄蜂叮人时,那么精准、那么厉害,简直如有天助。法布尔以相当惊叹的眼光,在动物这小小的行动中,看到了一个「精神」(神)的临在,他表示「我看得愈多,察得愈多,愈是能在多事物的秘中,看到『智慧』的闪闪亮光。

智慧,完美、和谐,这几个名词虽然不同,实质却是一样的。爱因斯坦在一次访谈中,告诉一位传记作者说,正探究大自然的人,都不可能认为发现的定律,是他最先想到的。一定有一位更大的「思想」或「精神」,在他们之前想到过那「非常细致的细线」,把他们的种种观念连接起来。他还说:

我凭直深信,有一更有力的「精神」存在,「精神」透不可思的宇宙,反映出自身的存在。这个信念,就代表了我「神」的定

    爱因斯坦研究宇宙法则时,凭着直觉所看到的,也正是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在植物花草中所看到的。植物王国中的五彩缤纷、形形色色:它繁多的种类,令人想见那无穷的创造力,植物发育的和谐,繁花的绽放,人会很自然地会叹为观止。林奈每发现一种新的植物品种,都会欣喜若狂。在他所著的(自然系统)  一书再版的序言中,他写道:

  那位,永、全知、全能的上主背后,看到向前移,看得我眼花撩!我跟踪的足迹,到大自然的地里,在每一事物中——即使是我不能了解的事物中,找到一的智慧和力量,一神秘的完美。

    在观察人类的生理机能时,也会令人兴起赞叹之心。英国著名的神经生理学家谢林顿察觉到人脑有一种无法形容的成分,「那成分是一个残留物,人类所有辉煌的『现实』及梦想都是从这里发出来的。这个残留物包含了所有的『价值观』——因为空间与『价值观』并无关联。简面言之,那是抽象的『思想』中的意识之『我」。发现神经传导素的培特则说:「我在人里看到宇宙整的美及秩序,那是恒久不标记,表示上主的在」。

    耶稣会神父德日进在久远以前的类人猿祖先的化石残片中,看到(人的现象)的浮现。在研究了一个尼安德塔尔人头盖骨的构造之后,他检查了一个南猿属的下颌骨,又去实地勘察罗得西亚北部的地质沈积。德日进搭船从非洲回到纽约途中,写信给一位朋友说:「现在我觉得研究和崇拜之间的差异愈来愈小了」。

    有时候对科学的了解,正好相当于对美的欣赏。爱因斯坦在评估一个理论时,他会问自己,假如他是天主,他是否会把宇宙造成那种样子。的一句就是「太美了,天主不可能放的」。每逢他碰到一个科学上的问题,不知道该如何解决时,他就去拉小提琴。受了音乐的引导,他就会想出一个解答。爱因斯坦说「音乐对研究工作没有影响,但是二者都出自同一来源,而且二者所产生的满足感,有互补的作用」。爱因斯坦提到波尔的原于模型,说那是「思想领域中最高形式的音乐」。

其他科学家的灵感则是来自大自然。著名的德国生理学家赫尔姆霍兹说,他最好的想法都是在乡间散步时得来的。他说:「科学家必须有一些诗人气质。」灵感不是当他在实验室时得到的,而是当他在大自然的时候得到的:

人需要感到有生命、有力量,山中新的空最能这种林吸引了旅人,离繁忙的尘嚣他面一大片点绿草和村落的平原,可以好好地沈思落日出金色的余晖时;在这种时刻,新的想法在心处产生,原本一片混沌,一片晦,空无一物的心世界带来光明。

科学家特别喜爱「美」和「优雅」。这一类的例子屡见不鲜:

海森堡提到拉丁格言「美是真理的光辉」,他表示,即使在用理性证明一个理论的正确性之前,他已经能评估这理论的美,从而知道它是否正确了。

英国物理学家狄雷克,每当想出了「漂亮的」方程式时,就知道他是对了方向。

法国数学家庞加莱认为,「美」是一种过滤器,可以滤掉许许多多无用的想法,只留下极少数正确的想法。

英国物理学家拉瑟福德认为爱因斯坦的理论是「一件瑰丽的艺术品」。

奥地利物理学家玻尔茨曼说,他能从数学家导出的数学结构风格之美,而认出它们来,就像音乐家能区分莫扎特与贝多芬或舒伯特的不同一样。

    一条法则的「美」,往往是因为它的简单。爱因斯坦常说:「上帝很精明,但不恶毒」,意思是说上帝创造如此复杂的宇宙,不是为了把我们弄胡涂,而是要让我们的头脑有机会发现它背后的简单。如果我们接受这样的说法,就能相信,即使是最艰深的理论,都能解释给任何人听,因为这些理论所解释的都是最基本的事实。爱因斯坦的一位同事告诉我们,爱因斯坦曾提到有一天早晨跟自己的妹妹谈起统一场论,他妹妹本来对这个理论一窍不通,听了爱因斯坦的解说后,「她也认为那是非常好的观念」。英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牛顿,也跟爱因斯坦一样,把他所有发现的精华,浓缩成一个简短的公式。他的话听来简直就像是一位东方神秘主义者:

理永是在简单中、而不是在复杂的事物中发现的……。在肉眼看世界形形色色、五花入,但如果从研究哲的角度去探会发现在的结构非常简单,而且我的了解愈深,会觉单纯

    在科学之道上,另一种形式的超个人经验,或许也是这条路上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在有所发现或发明的时刻,也就是像阿基米得大叫:「我发现了!」时的经验。这种时刻始终让人迸发喜乐和确定。跟创造的灵感一样,它也与「开悟」有密切的关联,可考的文献中不乏此类例子。法国遗传学家,也是诺贝尔奖得主雅各布说过,科学的发现:

得出奇不意,好像是自然生的。像一道闪电,任何候、任何地方都可能生。在这种时候,引人的思想的,不是逻辑,而是本能或直。是「看事物」的需要。是一种对生命的渴望。在冗心交中,以及不现脑海的无、比合和想之中,有时会有一道燃的光,划过黑暗。那令人目眩且人的亮光,比一千阳还明亮,照亮了四周的景致 

    那么,知道科学的头脑是如何运作以及它想达成那些目标,又有什么价值呢?有些人把科学看成是一个陌生的,甚至可怕的领域,「科学之道」又能教给他们什么呢?它能使人增广见识,对事物产生许多新的见解和新的思考习惯,而这并不是研究科学者的专利,却是所有聪明的头脑与生俱来的权利:

※诚实地面对事实:

※训练「精确」和「专注」;

※决心不把任何事视为天经地义.

※能看到隐而不显的相似之处;

※知道精简地表达概念;

※懂得如何让思路连贯:

※以惊叹之心面对奥秘。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诚实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本站简介 | 站长申明 | 投稿信箱 | 德兰圣乐 | 有声书馆 | 每日祈祷
愿天主祝福你,保护你;愿天主的慈颜光照你,仁慈待你;愿天主转面垂顾你,赐你平安!小德兰
开站时间:2006-12-24
您永远是第(1)位蒙受祝福者
站长:小德兰 Email:dadelanxiaodel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