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十三:称耶稣为天主之子是什么意思? 在希伯来圣经中"天主之子"这一称呼暗示着与天主的一种特殊关系,尽管这一关系的具体性质并不是常常划一。天主称以色列人为他的儿子〔欧11: 1 ,玛2:15 用于耶稣〕 ,因为他亲自形成了他们,并不断看顾他们。在个人层面上,国王首先被称为天主之子〔咏2:7 ,路3:22 中在耶稣受洗时用于耶稣;同时参阅撒下7:14; 咏89:27〕 ,因为他受召唤以天主的名义统治,把天主的正义和祝福带给人间〔参阅:咏72〕 。 当用于耶稣时,“天主之子"一词不仅包括上述含义,而且更进一步。为了理解其意义,我们可以以一个简单明了的事实为开始:当耶稣用自己的话对天主说话时,他常常称他为"父"。从马尔谷福音14 章36 节我们知道:耶稣所使用的确切字眼是"阿爸"。这是一个来自日常生活的极普通的词,通常不用来称呼天主,耶稣以此表示他对他,视为自己生命源泉的那一位的无限信赖;他们之间有一种独特的亲密关系,以致于他能够说:“我和父原是一体"〔若10:30〕 。 换句话说,“天主之子"一词不仅仅是耶稣许多称号中的一个,而且就是他的名字。它暗示了他最深刻的身份。在耶稣内,没有他完全为自己保留、他称之为他真正自我的私有空间。相反,他没有把任何东西据为己有,而是对天主完全开放,永远接受,也永远给与。 因为他的存在在其最深层面上是由一个关系构成的,所以耶稣的存在完全启示了他的父的身份:“我父把一切都交给了我。除了父之外,没有人认识子。 除了子和子所愿意启示的人以外,也没有人认识父"〔码11:27〕 。耶稣不需要说什么或作什么特别的事使天主临在;他之为他,也就是子,本身就暗示他并不是孤身一人,于是间接地使不可见的成为可见的〔参阅若1:18〕 。由天主所生,他显示了因自身的存在而生了他的那一位:“谁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若14: 的。也就是说,子是"不可见的天主的肖像"〔哥1:15〕 。以后数世纪中的基督论反省虽然有时使用很艰涩难懂的词汇,但其实最终都来自耶稣所说的"阿爸"一词,来自它所表示的那种共融和同生:”我在父内,父在我内"〔若14:11;10:38;17:21〕 。 问题十四:为什么耶稣有时候谈到自己时用"人子"一词? 当耶稣问自己的门徒:“你们说我是谁? "时,伯多禄回答说:”你是基督,默西亚"〔谷8:29〕。 这两个对等的头衔分别来自希腊文和希伯来文,意思是"受傅者"。它们指的是由天主所派遣和祝圣的君王及先知,为给他的百姓以色列带来新的希望.解放他们,开创一个正义与和平的新国度。在伯多禄之后,世世代代的基督徒们都步其后尘称纳臣肋的耶稣为"基督"。 但耶稣并不是这样显示他自己的。有一次,当群众要宣布他为默西亚,拥立他为王时,他却退避他处〔若6.14-15〕 。当伯多禄称他为"默西亚"时,他的反应不是那么极端,但这明显是因为他是在私下说的。耶稣接受伯多禄称他为默西亚,却一再嘱咐他不要公开使用这个头衔〔谷8:30〕。几乎每次谈到自己时,无论是私下还是公开,他都称自己为"人子"〔例如:谷8:3 1〕 。 "人子"一词十分玄妙,有双重含义。在圣经中“人子"首先只是指普通的人,例如"以色列之子"即指以色列人。 在他有关"人子"的一些谈论中,耶稣在表示:他愿意承受人类的处境直到最后。作为默西亚,他拒绝接受任何企图将他同其他人类分开的特权:”人子将被支付给人。"他其实是在说因为我和他们毫无区别,他们可以对我为所欲为"〔路9:44〕 。他与有限的人类的认同已达到了极点。 但另外一些有关"人子"的谈论,尤其是那些有关他光荣的谈论,则暗示达尼尔先知在异像中所看见的"相似人子的一位"〔达7:13-14〕。达尼尔看见这位"人子"正在登基为王:“他便赐给似人子者统治权、尊荣和国度..他的王权是永远的王权,永存不替;他的国度永不灭亡。"人们很自然地会猜测这就是预许中人们翘首期盼的默西亚君王。 但这位君王并没有在耶路撒冷建立他的宫殿,因为他的宝座设在天主无形可见的世界。他的国度不仅仅包括以色列,而是涵盖天下万邦。而且最重要的是”人子"将永远为主,统治万邦,因为他已进入了天主的光荣,永远不再会死亡。 所以,当耶稣称自己为"人子"时,他是在暗示两件事。 他不是一位威风凛凛的默西亚,而是一个卑微弱小的"人类之子,“深知被人遗弃和死亡的滋味。但他又超越人们所向往的那种默西亚,因为他的王权是万民的生命,永远的生命。在跟去厄码乌路上的两位门徒交谈时,耶稣亲自解释了"人子"一词的意义:”基督不是必须先受苦,然后才能进入他的光荣吗? "〔路24:26〕 。 问题十五:耶稣为什么行奇迹? 人们有时候说:耶稣的奇迹是为了帮助人相信。但在今天,我们也可以说:它们引发的问题跟解决的问题一样多。作为科学世界观的继承者,我们可能会对一个似乎在违反他自己确立的宇宙法则的天主感到很不自在。难道为成为信仰者,非得有一种对稀奇事物的天真信仰或对超凡现象的趣味不行吗? 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古代世界看事物的方式跟我们今天截然不同。在那时,“正常"和"奇迹"之间的区别并不象我们今天这样泾渭分明。如果治愈者和行奇迹者是当时精神景观的天经地义的一部分的话,那么,同样真实的是:福音所描绘的耶稣并非如此。他的"奇迹"遵循一条不同寻常的逻辑。 玛窦福音中的一段话为我们拨云见曰:“如果我仗赖天主的神驱逐邪魔,那么天主的国己来到你们中间了" 〔玛12:28〕 。当时的犹太人在热切期待着天主新的、最后的显现,期待着他来惩恶扬善,拨乱反正,把这个伤痕累累的世界转变成正义和平的领域。先知书描绘了天主来临的预兆。当洗者若翰询问耶稣有关他的使命时,耶稣列举了一系列的征兆作为回答瞎子看见,跋子行走,癫病人痊愈,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人听到福音"〔码11:5 ,引述依26:19;29:18--19;35:5--6;61:1〕。 所以,很清楚:耶稣所行的奇迹不能被仅仅理解为相反自然规律的行动,而是天主的国即将来临的标记,是爱的天主临在的象征,他将圆满的生命赐给他所创造的万物。所以福音中大部分的奇迹都是治愈的行动。但同时,它们只不过是标记罢了,也就是说,身体的治愈并非是它自身的目的。耶稣并不打算通过这些行动来转变世界,否则他早已治好所有人的疾病了。这一点在耶稣跟一位瘫痪病人的故事中表现得再清楚不过了;耶稣使他的身体恢复健康,只是以外在的形式表示内心的治愈,即:罪过的赦免〔谷2: 1-12〕 。耶稣所显奇迹的目的是为了唤醒人们对他的信仰〔参阅若20:30- 1〕 ,让人们在他内看见来给人类带来在与天主亲密共融中圆满生命的那位〔参阅若1。:1。〕 。 问题十六:耶稣为什么说"我是道路。"? 多少次若望福音中的这句话〔若14:6〕被信徒们用来贬低其它精神经验和途径的价值或重要性!可是,耶稣说这些话时,并无意将任何人排除在天主的友谊之外。当耶稣将要离开他的门徒们时,他看到多默忧心忡忡,因为他不知道他的老师到哪里去,也不知道怎样跟随他到那里去。为了安慰他,耶稣告诉他:他要到父那里去为他预备地方,而他就是到达夭父的道路。因此他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通过强加苛刻的要求而限制人们接近天主,而是为了更促进人们接近天主。门徒们不必非要通过稀奇古怪的做法或超凡出众的努力才能进入与万有真源的共融。在天主的唯一子耶稣内,他们此时此刻就能认识天主,与天主一起生活凡看见我的就是看见了父"〔若14:9〕 。 一点不假,在福音中的其它地方,耶稣的确用了铿锵有力的语言讲话,大有古代先知之风格:“如果你们不相信我就是那一位,你们必定要死在你们的罪恶中! "〔若8:24〕。 他这样做是为了警醒当时的宗教精英们,因为他们虽然完全能够承认他,却因害怕或傲慢而对光明视而不见。他想让他们明白:他们这样做在冒多大的风险!他们是否意识到:他们正在失去通向真生命的道路?对每一个人来说,对天主的寻求都免不了会引起内心的挣扎。我们必须不断做出选择。天主要我们选择光明,选择沐浴在爱中的生命。 第四部福音的引言〔若1 : 1一14〕承认:有些人虽未明确认识基督,却也作了这样的选择。"圣言是灼照每人的真光"〔9 节〕。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初世纪的一些基督徒们谈论那些散播在整个时空的"圣言的种子"。如果"时期一满"〔哥4:4〕,圣言终于在基督耶稣内成为血肉,为的是使一切朦胧烟消云散,使全人类都能融为一体进入与天主的友谊。成为血肉的圣言并不消灭在他来之前散播的"种子“而是给与它们最大限度的连续性。也就是说,天主召唤每人的途径只有天主知道,但那条途径只能是基督。所以,所有在内心深处忠于圣召的人们终有一天会承认:确实是基督在带领他们前进,即使他们甚至有可能对此毫无察觉。 他们会吃惊的发现:他是他们正在行走的道路。"不是凡喊我:‘主啊!主啊! '的人才能进入天园,而是那承行我在天大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玛7:2 1〕。 问题十七:我们知道耶稣的祈祷吗? 耶稣是在一个犹太人的家庭中长大成人的〔路2:39-52〕 ,所以他和其他犹太人一样遵守祈祷的时间。在纳匣肋这样的小镇里,按照习惯,一天要祈祷三次,或在会堂,或在家里。人们祈祷的时间也正好是每天耶路撒冷圣殿举行礼仪的时间:晨祭,午祭,以及晚上的隆重闭门仪式。一日三次的祈祷都大同小异,但每次都重复这句颂词愿上主受赞美此外,晨祷和晚祷开始前都有一个宣信礼,以这句话为开头"以色列,请听!上主我们的天主是唯一的天主。"每人也可以加上自己的意向和代祷。 由于耶稣遵守他同胞的祈祷方式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四部福音都心照不宣,而只提到了他在常规之外的祈祷。他离开人群到避静的地方独自祈祷,有时甚至彻夜不眠〔玛1:35; 路6: 12〕 。他尤其在他生命的转折点和做出重大决定之前祈祷:受洗时〔路3:21〕,拣选十二宗徒前〔路6:12〕 ,当他想知道人们,至少他的门徒们,对他的看法时〔路9:18〕 ,在他义无反顾地踏上受难之路前〔若12:27-8; 路22:41-4〕 。我们发现,他两次为别人祈祷:一次是为伯多禄〔路22:32 〕,另一次是为所有门徒〔若17〕。 常规礼仪祈祷的语言是希伯来语。但当耶稣在常规之外祈祷时,他用的是日常生活的语言阿拉美语,称天主为"阿爸"意思是"我父! "〔谷14:36〕 。 耶稣祈祷的重点是在感恩和赞美上。有一天,当他意识到未能打动那些重要和有影响力的人们时,他没有抱怨,反而在圣神的喜乐中感谢天主〔路10:21〕 。耶稣知道天主常常俯听他〔若11 :42〕 。甚至在事与愿违时,他唯一的愿望仍然是让天主实现他爱的计划〔路10:21;22:42〕 。当为苦难的逼近而心神忧闷时,耶稣祈求天主施以救援,但他接着祈祷说:“父啊!光荣你的名吧! "〔若12:27-8〕。这和主祷文的第一项祈求如出一辙:“父啊!愿你的名受显扬! "〔路11 :2〕 。在我们之前,耶稣已祈求充满慈爱的天主父,愿他的至圣性得到承认、光荣和赞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