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个贫困的女人从商店里偷走了一些东西。虽然没有人发现,但是在回家的路上忐忑不安的心情却一直困扰着她。她回到了商店,将所偷的东西放了回去,之后她才安心的回到了家中。还有数不胜数的类似的例子。他们都是关于人们被迫去作他们所不想作的正确的事情的。 每个人都熟悉他自己心灵深处的那声音。这声音有时控告与压迫他,有时令他快乐。这个与生俱来的微妙的声音被称作良心。良心在本质是一种精神上的本能,这种本能可以比思维更加准确与快速的辨别善与恶。人如果听从他良心的声音,他将永远不会为他的行为而羞愧或后悔。 在《圣经》中良心也被称为“心”。主耶酥基督在登山宝训中将良心比喻成人审视自己道德行为的“眼睛”(玛特泰福音/太/玛6:22)。主还把良心比喻为人必需在他面对上帝的审判前和解的“对头”(玛特泰福音/太/玛5:25)。“对头”这个词更加强调的是良心的本质是反对我们罪恶的欲望与意图的。 我们个人的经历使我们相信,我们体内的那被称为良心的声音是一种不为我们的意志所控制的本能的表现。另外,正如当我们饥饿的时候无法说服自己已经饱足,当我们劳累的时候无法说服自己已经休息够了一样,我们没有办法当受到良心指责时说服自己我们的行为是正确的。 在基督关于“不死之虫”(玛尔克福音/可/谷9:48)的话语中,教会的神父们看见了在未来将受到惩罚的犯了罪的心灵。俄国诗人普希金在他的戏剧《吝啬的骑士》中非常生动的描绘了这种折磨。 “良心—— 一只抓伤心灵的带爪动物, 良心—— 一位烦人演讲的不束之客, 粗鲁的债权人与美女, 哪个使月光与坟墓黯然失色。” 老骑士回忆起了那些他曾经残忍对待过的饥饿的人们的恐怖地哀求与眼泪。在另一部戏剧《鲍里斯戈东诺夫》中,普希金再次塑造了犯罪的心灵的痛苦。从国王鲍里斯的口中说出了下面的话:“……是的,有一颗污秽的心是令人同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