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德兰爱心书屋  
 
小德兰爱心书屋
 
花香满径列表
·一月份
·二月份
·三月份
·四月份
·五月份
·六月份
·七月份
·八月份
·九月份
·十月份
·十一月份
·十二月份
「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你弃掉知识,我也必弃掉你,使你不再给我作祭司。」
六月份
六月份
浏览次数:2932 更新时间:2007-4-28
 
 
 

·六月一日·平等

不分肤色,人人平等。

在孩子的眼里,是没有肤色上的歧视的。

这证明肤色是歧视是人为的,不是天生的。

英国有座神学院,设有一个著名的讲座;每年把著名的讲道人、神学家请来,教导学生在将来成为优秀的教牧人才。

应邀来主持讲座的都是一时之选。可是有一年从锡兰请来了一位不是白人的神学家,在这座神学院的历史上,第一次有一个不是白皮肤的人得到这种荣誉。这件事很难为人忘怀。

有肤色歧视的地方,不能谈基督信仰。

在天父眼中,没有肤色的歧视。祂爱一切人,不分肤色。我不是说,简简单单说这么一句话,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包括异族通婚在内。有许多实际的困难,需要用智慧、谅解来逐渐解决。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肤色歧视和基督教会是不能并存的。

天父爱世人。教会是天父的大家庭、世人是这家庭成员。

·六月二日·父母的考验

英国小说家巴里在《小白鸟》中,描写一位母亲照顾孩子上床睡觉。她望着孩子的脸,心里涌起一个问题:我对这孩子尽了我一天的本分吗?做父母的若能少一点想到要求孩子做什么,多一点思想孩子希望我们为他做什么,可以做更好的父母。

子女需要父母的指导。

英国作家切斯特顿在他的自传里,谈到自己的父亲。他小时候有件心爱的玩具,是一座小戏院,里头有硬板纸剪成的人物,还有舞台和布幕。其中有一个纸人是手握金钥匙的男人。

切氏告诉我们,他早已不记得那个纸人扮的是什么角色;可是在他脑中,一想到这位拿着金钥匙的纸人,就想到他的父亲;因为他的父亲为他打开了许多事事物物的大门。

切氏的父亲一定很出色,其实每个做父母的都应该是孩子们的好导师。

子女需要父母的友谊。

孩子有了问题,常常不愿找父母商量。这是很奇怪也很不幸的。他宁可和他喜欢的老师、同学、朋友谈心事。父母最重要也最艰巨的一件工作,就是和孩子建立一种关系,让孩子肯把自己的希望、忧虑、得意的事、挫折、成功和错误都告诉父母。

孩子要是有话却不能说出来,对他的心理可以造成无比的损害。说不出来的困惑会永远埋藏在他的下意识里,对孩子身心的伤害有甚于毒药。

子女需要父母的爱。

人的最大的需要是要觉得自己有用、对他人有价值。人的最深切的愿望是安全感,希望在他生活在圈子里平安,不用害怕什么。

孩子的心里最大的需求,就是要有人爱护他。穷苦人家如果有父母的爱,胜过管理得最好、却没有爱的孤儿院千百倍。

·六月三日·校正波长

我们希望听到想听的东西,必须要把波长校正。

我们要是真想听自己的声音,波长必须放在诚实上。

这世界上能对自己诚实的人比较少。很少人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和感情,他们眼里所见到的只是别人的短处。我的一位做牧师的朋友,常常爱用这样一个比方:我们看人有时好像看一张团体照片,里头的人不是个个凶神恶煞如凶犯,就是愁容满脸像在殡仪馆里。

我们看这样一张照片时会说,或者至少会想:别人差不多都是这样,只是自己与众不同。其实对自己应该要诚实,用诚实才能看清自己。

我们要是希望听他人真正的声音,波长应该校正在同情上。

朋友之间谈话(我自己就常常这样),我们总不愿耐性等人家说完他的经历、不幸、或者忧伤,自己抢着要说自己的,认为比人家的更动听;觉得我们的不幸和忧伤,比别人的更深沉。在这世界上,喜欢说话的人和愿意听话的人之间的比例,恐怕是五十比一,其实,世上最有价值的人,是肯听别人说话,而别人也肯向他倾吐心曲的人。

我们不能听,是因为我们缺乏同情。我们太关心自己;关心自己的感情、自己的事,没有时间,也不愿意去听别人的话。

与别人交往需要同情。

·六月四日·做桥梁

有位很出名的神学家讲到他大战时当随军牧师的体验,他说:在军队里,大家看牧师都把他当成上主的代表。他接着说:如果把当年的印象和记忆加以整理,可以发现他们心目中的牧师,应该有以下三种特别的品质。

他们希望牧师能了解他们、关心他们、把他们当做一个个的人。

保罗·图尼尔在《医生手册》这本书里谈到现代社会的群体化倾向,个人失落在群体中。今天的趋向,是个人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张表格上的号码,档案中的一张卡片。图氏说:一个医生容易犯的大毛病,是不把病人看成一个人,只把他当成一个肺病或是胆病的病案。

我们生活在一个用号码、卡片来代替人的时代,可是人的一个基本需要却是希望大家把了当作一个人。在教会里面,每个人都有权利要求被当成人来看待。

在世人眼中,他也许只是一个号码,但在天父眼中,他是有姓有名的一个人。在上主的教会里,人都应该是人。

他们希望牧师清楚他们的状况,了解他们的处境。

要是一个人既不认识也不了解他们的问题、体验和盼望,对他们毫无用处。以西结把天父的信息带给被掳的人,他自己虽然没有被掳,但是他说的话值得在这儿重述:我就来到提勒亚毕,住在迦巴鲁河边被掳的人那里,到他们所住的地方,在他们中间忧忧闷闷的坐了七日。(结三15)帮助人的秘诀是:到他们所住的地方,坐在他们中间。这也是为什么天父要借着耶稣亲自来到人间的道理。

他们希望牧师能替他们向天父说话,也把天父的话告诉他们。

做牧师要能把信徒的祷告、需要和要求设法带到天父那里,又能把神的信息带回来满足他们的需要。

这真是伟大得不得了的任务。要完成这任务,必须在生活上同时亲近上主和人。他要像古时的大祭司,是天父和人之间的桥梁。

我们在这里所思想的,虽然只是牧师的工作,但这些要求不应该只限于教牧人员,每个基督徒对他四周的人都应该做到。

·六月五日·美好的事物

英国作家戈西甫常爱讲伟大的探险家帕克的一个故事。白氏在中国的西北极其荒凉的地区旅行,跋涉数千里。有天他在荒芜的大地上,就在他的脚边,十分意外地看见一朵蓝色的小花,他感动地说:天父来过这里。

这也正是当年主基督看见野地的百合花的感受。

平淡的生活中总可以见到美好的事物,戈西甫对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悲观人生颇有微词。他说:要是哈代看见绿草如茵的原野,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他可看不见这一切。他眼中所见到的,只是田角上的一堆牛粪。美好的事物到处都有,蓝天、白云、星光、深邃的穹苍,即使在拥挤的街道上,也有它美好的地方。孩子眼中闪着的好奇;青年情侣携手同行,浸沉在自己的幸福世界里,仿佛地球虽大只有他们两个人;人家帮我们的一个小忙;不期然而听到的一句好话,或者一声多谢;朋友间的友谊;人与人的交往。在这一切事事物物中,都藏有教人惊异的美。

即使世事变得很黑暗,生活陷入不幸中,我们必须记住,美丽仍旧留在那里。注意美好的事物,思想美好的事物,绝不是对现实的逃避。

对美的追寻,可以让我们得到三件东西:

它让我们思念天父,懂得这个世界是天父所创造、所管理的。人的罪恶、忘恩负义和自私,都不能将天父的美好完全遮蔽。

它能让我们心存感恩,知道天父总会为我们预备一些美好的事物,让我们能够献上感谢。

它能让我们立下决心、采取行动,尽我们的所能,为这世界除去丑陋,增添几分美丽。

·六月六日·坚信

世间最有价值的事是坚定的信心。

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让人信服。

使徒保罗引用《诗篇》的话:我因信,所以如此说话;我们也因信,所以也说话(诗一一六10,林后四13)。说也奇怪,布道家司布真对哲学家马蒂诺的唯一神论立场十分反对,却欣赏他的讲道。有人问他为什么会如此,是不是也相信他讲的。司布真回答说:我当然不相信,可是他自己坚信不移!

无论是讲道或是演说,大家都会注意的一点,就是说的人对所说的话所持有的那份真诚的相信。

有坚定的信心,才能产生真正的力量。

一个清楚知道他的目标,毫不怀疑自己做得对的人,是真有力量的人。一个委员会中只要有一个人信心十足,坚定不移,能改变整个委员会的决定。要人家相信你、接受你的意见;要把一个计划贯彻,你必须先相信你自己做得对。

有坚定的信心,才能泰然自若。

举棋不定,有点像在可怕的无人地带里迷路。一个人要是站在歧路口上彷徨,绝对得不到平安。要平安,要能泰然自若,必须先有坚定的主意。

要信心坚定,才能得安慰。

小说家巴里有次讲到一个名叫杰斯的人的故事。他有一个很聪明的儿子,名叫乔埃,不幸给车撞死。乔埃本来要出任牧师。他的就职讲章打算用经文:看顾人的上主(他十六13)。杰斯二十年后讲到这件事时说:天啊!这天他应该讲道,他却进了棺材。虽有牧师祷告,我怎么样也说不出看顾人的上主这句话。我喜欢这段经文,常常打开圣经来读,可是一读到:看顾人的上主,我就停了下来。要是我能信。什么问题都没有了。

对杰斯来说(其实对人人都是一样),要信心坚定,才能得安慰、得平安。

·六月七日·听的人

我们说话总有人在听,这是为什么我们说话得十分小心的道理。

我们要是说脏话、丑话、污言秽语,总会有人听见,留在脑海里。

英国十七世纪散文作家富勒很有感叹地说:我听过一个不干净的笑话,二十年后的今天仍旧记得,可是有多少正正经经的话,说的时间迟得多,却早已忘了。不干净的笑话会贴在脑里,洗不掉。我们日常的生活可以见证这件事。一个小孩子会把街上听来的脏话(是他不应该听的)脱口说了出来,叫我们大吃一惊。我们说一句话,说出了就收不回。

世上有三件事是收不回来的:说出了的话、冲力已完的箭,和失去的机会。

今后我们要是想说不合适的话,得记住:总有人会听得见。

我们要是说好话、真话,说见证主基督的话,总会有人听见。

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天路历程》作者约翰·本仁的故事。有一天,他听见三四个穷苦的妇人坐在门口晒太阳闲谈。他自己那时就是一个好逞口舌、表面虔诚的人。本仁说:她们虔敬的程度远非我所及,她们讲论重生,谈到上主怎么在她们内心作工,又讲到:她们自己的义是何等污秽、亏欠,不能救自己。从我看来,她们的内心充满喜乐,才能说出这种带有圣经话语馨香之气的话来。本仁的心大受感动。他就是因为听见这三四个穷苦的妇人在大门口晒太阳所说的话,有了生命上彻底的改变。

我们说造就人的好话,斥责恶事,赞扬美事,总会有人在听。我们所说的,应该是能够扭转一个人的心向、抗拒引诱、走上天父的道路的话,这句话会进入他们的内心,经过一段时日,还会记起,成为挽救他们的灵魂的话。

我们知道我们说话,一定有一个人在听,这个人就是耶稣基督。

祂听我们说的每一句话。耶稣告诉我们:凡人所说的闲话,当审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来,因为要凭你的话定你为义,也要凭你的话,定你有罪。(太二十36-37

·六月八日·潜移默化

儿童时代所接受的教训和所见所闻永难抹去。耶稣会创立人罗约拉有一句名言:只要把一个孩子的前七年交给我,以后他在谁的手中我都不在乎。他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传记作家鲍斯韦尔谈到他和美国哲学家约翰逊某次一道进早餐时的谈话。他们是在英国作家思雷利的家里。约翰逊强调应该注重事事物物的真相,连细微末节都不放过。这是约翰逊本人一丝不苟做到的。约氏告诉人:训练你的孩子,经常留意这件事。要是分明发生在这个窗口的事,他们讲的时候,却说在另一个窗口,千万别轻轻放过,应该立即查问。须知差以毫厘,失之千里。鲍斯韦尔认为任何事实的记载,一点点差误的确能谬以千里。思雷利夫人认为这样做未免过分,她说:一天到晚,除非分分秒秒都留意,把小地方说错的事,何止千百。

约翰逊博士听了很生气:夫人,你就应该分分秒秒都留意,因为今天世界上不真不实的事这样多,大部分都不是因为故意说谎,而是因为对事实的大意。

约翰逊博士是对的,从小就应该教导孩子注重事实。

儿童年幼的时候就应该教导他爱心、体谅和礼貌。

孩子常常看见父母争吵,互相指责、意见不合,在这种环境中长大,很可能在下意识里认为婚姻生活是一场永无休止的争吵。

对自己所爱的人,我们常常会很不礼貌,这种不礼貌的态度是绝不会用在陌生人身上的。我们把这当作一种权利。我们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明白:一个基督徒的家庭必须互敬互爱。

儿童年幼的时候,就应该养成他主日崇拜的习惯。

要是礼拜天做父亲的懒在床上一直到午饭才起身。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怎么会在主日去赴礼拜呢?

习惯的力量真是牢不可摧。要主日赴礼拜必须成为一种习惯。我们一天到晚不断把许多观念灌输给孩子,以后不容易抹去,因此应该把正确的、好的、高贵的事物教导他们。

·六月九日·死了仍会说话

《希伯来书》的作者在那伟大的第十一章里头讲到亚伯:他虽然死了,却因这信,仍旧说话。(来十一4)不单只是亚伯,许多人都能够。

父母死了,他们仍旧向我们说话。

有的父母去世已经多年,可是他们仍旧深深影响子女的生活。父母教导下来的做人做事的原则和安身立命的标准,仍旧是子女生活和做决定的准则。子女在为人处事上常常不知不觉的仍旧希望得到父母的赞许。天父要我们把从父母那里接受的好传统教导我们自己的子女。

许多好老师,虽然死了,仍旧说话。

一所大学的教授,他的学问和思想都可以深深影响学生;有的建立起学说,死后影响深远。有的学校虽小,教师也不出名,但一样能长活在学生的心里。好老师是永垂不朽的。

有的朋友虽然死了,仍旧说话。

伟大的友谊的影响力不会因死亡而终止。英国小说家金斯利温文尔雅,清高脱俗,与他亲近,如沐春风。人家问他,怎样能做到这种地步。他的回答是:我有过一个好朋友。这个好朋友指的是英国神学家莫理斯,一个与世无争的人。

不少讲道人虽然死了,仍旧说话。

讲道的人很难知道他说的话去了那里,流传到多远。可是,许多生活有了改变,虽然从没有说出来,却是由于一些诚恳的传道人诚诚恳恳的话;他们为神所用,却很少人知道他是谁。许多人在患难困苦中,会记起他们说过的话。

人人都会在身后留下一点东西,人虽死了,仍旧会说话。天父要我们有一天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仍旧能留下一些话,见证耶稣基督。

·六月十日·划小圈子

没有见过本人,不要随便论断他。

人生最危险的一件事,是给人家划小圈子。

在有些人的心目中,基要派不可救药,自由派都是异端。

我们应该知道,人仍旧是人,不是根据我们的偏见所制定的分类法里面的一个项目。

在耶稣的眼中,人都是有生命的活人。马太不只是税吏,他是马太这个人。抹大拉的马利亚不只是罪人,她也是马利亚这个女人。法利赛人西门不只是法利赛人,他也是西门(路七36-40)。

要是我们把不认识的人来分类、来划小圈子,不去深入认识他们,我们不喜欢的人会多得不可胜数。要是我们停止划小圈子,设法和这些人接近,就会发现,可爱的人的确不少。

·六月十一日·天下无易事(一)

大多数人都有一个错觉,以为伟大的人物都可以轻而易举完成大事。我们动不动就讲灵感,好像有了灵感,什么事都不用花力气,便可以做成。可是事实证明刚刚相反。

有一件我早已忘记最近才记起来的事,使我有机会重新思考这个问题。这件事就是英国诗人拜伦和邓尼逊教师以写诗技巧纯熟闻于世的大师,可是他们写诗都习惯查韵谱。

读他们的诗,韵脚整齐,自然如天籁,得心应手,好像毫不费力;谁知却翻查韵书、韵谱,苦思推敲才有的成果。

我们总以为一位抒情诗人触景生情,写诗时会像流水行云一般轻松。可是伟大的爱尔兰诗人济慈说到他某次生病,对调养期间照顾他的格里高利夫人的感谢:我请她第天上午十一时要我回去工作,又规定每天写信的时间,如果我偷懒,她可以责备我;要不是她严格执行,而又悉心照料我,我那里能完成那么多工作。要一位抒情诗人天天十一点钟回到书桌上,听来很可笑。可是,这位诗人的工作,就是这样完成的。

短篇小说圣手巴尔扎克说,他好像死在矿坑里的矿工,朝锄夕铲,只为自己宝贵的生命凿坟墓。写小说真是那样轻松吗?法国小说家福楼拜说,他自己的作品是历尽艰辛、苦痛万分的力作,不分晴雨,不问风霜,像工人卷起双袖,汗流满脸,不断锤炼,为了完成工作。

普通人眼里似乎轻松、靠灵感完成的工作,谁知却是绞尽脑汁,千锤百炼果实。

·六月十二日·天下无易事(二)

人的常情都是希望不花什么力气得到成功。本世纪初英国最出名的剧评家阿格特,当人家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说:他是研究了大约三十位伟大的剧作家的作品,知道什么才算伟大的戏剧以后,才敢做剧评家的。听的人不服,说要读完这么多书,人起码已四十岁了。阿氏回答说:不到四十以后,一个人的话不会有分量。

不经辛苦不能成伟大。做任何事,都得付出努力的代价。这是我们要学的功课。

在社会和经济的圈子里也是如此。

要建立一个安定的社会、一种稳定的制度,不能不有牺牲。

我们今天的社会里,大多数人所要求的都是尽量少付代价、少作牺牲的权利。薪水愈高愈好,工作时间愈短愈好。只要生活费用涨一点,要求加薪水、加工资的声音便接踵而来。今天人人所要求的权利,很奇怪的,与其说是要生活,不如说是要享受。可是事实上,生活也好,享受也好,若要安定,无论在那种文化里头,都不能完全没有牺牲。

把享受当作一种权利来争以,结果一定带来灾祸。

在宗教和信仰的领域里也是如此。

要过基督徒的生活,不全力以赴是办不到的。没有工作来实行的信心,根本不能算是信心。如果恩典是天父给世人最大的礼物,恩典也是天父要世人负起的最大的责任。英国神学教授丹尼说:天国是给拚命想得到的人而有的。我们现在也许可以懂得,不付代价的路只有一条,就是下坡路。

去到星际的道路是陡的。

·六月十三日·化苦难为欢乐

环境是由你来创造的,同一种环境可以成为祝福,也可以成为灾难。

有位小学校长提到一件他一生都难忘的事。在学校的足球练习比赛中,一位男学生跌倒在地,把手臂跌断了;刚好是他的右臂。

在等救护车把他送去医院的时候,他要同学给他笔和纸。同学问他:这种时候,你还要纸笔干吗?他回答说:你们有所不知,我的右臂既然断了,我想我应该立刻训练自己用左手写字。

跌断了一条臂膀,也不能叫他气馁。

我们无论怎样必须记得:不问环境如何,都是我们的机会。

马利·里德是在印度工作的一位传教士,她的故事十分感人。在她那个时代,麻疯病人无人照料,为世人所厌弃,里德女士却一心一意去帮助他们。

她后来得了一种怪病,没有人能判断是什么病。送她到山区去休养,也不见好转;只好把她送回本国,可是一样断不出是什么病来。她有一个手指麻木,脸上有块斑,久久不褪。

后来医生终于发现是什么毛病。原来她自己已经染到麻疯。

里德女士听到这个消息,立刻跪下来感谢天父让她也长了麻疯,因为她可以把余生和她最关心的麻疯病人一同度过。

里德女士回到印度,她现在已是麻疯患者,她在麻疯病人当中工作,给许多病人带来健康和希望。她感谢天父,因为看似难受的苦难,却成了她无穷的机会。

我们也会遇到(也许已经遇到了)看似苦难的事。在这种情形下,让我们记住:只要不把它当成苦难,这苦难便算不得什么。任何不幸都能成为我们的机会,只要我们相信能让万事互相效力的天父。

·六月十四日·错误的方向

我们常常从错误的方向去寻找人生的目标。

我们希望幸福,可是走的方向刚刚相反。

这是一个信任物质空前厉害的时代。我们认为只要薪水高,换部新的电视机,自己有汽车、有洋房,一年有一次豪华的旅行,我们就会幸福快乐。一个人要是不能悟到物质绝不能给我们幸福,他不能算是真正认识人生。

你也许听过一个国王的故事,他患上忧郁症,奄奄待毙;群医想尽办法来救他。后来想出一个方法,这就是:他若能得到国内一个十足快乐的人的一件衬衫,把它穿上,他的忧郁症就可痊愈。国王派出臣仆,在全国找寻一个完全快乐的人。

最后终于把这个人找到。他是一个流浪汉,脸孔熏黑,无拘无束,快乐万分。国王的臣仆告诉他,只要他肯把衬衫出让,什么价钱可以给。谁知这位流浪汉穷得连一件衬衫也没有。

要得到真快乐,绝不能靠物质,而是建立在对自己、对别人的正确关系上。没有了耶稣基督,不会有真幸福;因为只有与祂的关系正确,才能保证与自己和人和社会关系的正确。

我们希望得到满足,可是走的方向刚刚相反。

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好像都觉得工作愈少愈快乐。我们要求缩短办公时间,我们要求更多的休息,要求舒服。

可是生活若要真满足,一定得辛勤工作;苟且偷懒是不会有满足感的。今天到处不满,到处动乱,很可能是因为我们不肯尽全力贡献所长来工作,心致生活上充满苦闷,失去人的尊严。要得到真满足,不是减少工作,而是更加勤快去工作。

悔改两个字的意思就是回转,一个人悔改就是彻底改变生活的方向;从我们原来走的方向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然后开始向新的方向走去。

这两个不同的方向是什么呢?一个是朝自己走的,是错误的;一个是朝基督走去,是正确的。

·六月十五日·外表

判断一件事的好坏只凭外表,就像判断一本书的好坏只看封面,一样是错误的。

只凭外表看人是不对的。

外表看去无足轻重的人,很可能是个大人物。十九世纪初叶,负责全大英帝国释放奴隶的英国政治家威尔伯福斯,不仅身体瘦弱,而且个子矮小,外表一点也不吸引人。

英国传记作家鲍斯韦尔听过他讲话之后说:开初看去,他好像是一只蛰伏在会议桌旁的小虾;可是当我听下去他在我眼前开始长大,大到后来,变成一只大鲸鱼。

只从一个人的外貌、衣冠、体格来判断一个人,是不应该的。这些都是外在的、偶然的因素,真的人藏在一个人的里头。

只凭外表来看一所教会是不对的。

单有华美的建筑物,或者庄严堂皇的崇拜仪式并不等于教会。我们就该常常记住,新约圣经里头的教会二字,从没有用来指建筑物,而是指一群把他们的心和全生命献给了基督耶稣的人。

这不是说我们不应该把人所能想到和造出来的最好的东西献给天父;而是说,在乡间、在小礼拜堂里比在一些的大教堂里,可以找到更有活力的教会。这种机会真是多得不得了。

基督在登山宝训里面,对我们应该怎样来看外表,有极其深刻的教导。他说,不杀人还不够,心里面根本就不应该动怒;不犯奸淫还不够,根本不应该让肮脏的思想进入心田。这才是判断我们的标准,在这个标准前,我们都失败了。

我们当中很少有人用拳打过谁,但是耶稣说,我们根本不应该有打人的念头。

绝少有人犯奸淫,但是耶稣说,人心里根本不可以有淫念。

耶稣所要求的是:不单只我们外在的行为,连我们心底里的思念,都要经受得起父神的查核。这种要求,只有耶稣能帮助我们达到。

·六月十六日·儿童

为什么儿童讨人喜爱?

因为儿童肯信任。

儿童心里没有怀疑,天生相信人,相信这世界上人人都是他的朋友。信任产生信任,怀疑只能引起更多的怀疑。

因为儿童能欣赏。

在儿童眼里,再简单的东西也是希奇的。年龄渐长,所以不幸,是因为失去了这种好奇心,开始厌倦,对四周的事物变得麻木不仁。要让孩子开心、讨他笑,非常容易。这些让孩子快乐的新奇事物,并没有从世界上消失了。天父的造物奇妙无比;祂对人的大爱,无时或息,只要我们肯留意、肯用心灵去体验。我们可以祷告:天父啊,求祢别让好奇心离开我。

因为儿童肯感谢。

人年龄愈大,认为理所当然的东西便愈多。可是任何人对儿童一点注意,他都会欢喜得不得了。也许我们在旅馆、在餐厅,看见太多的客人受到那么好的招待,却没有一句多谢的话,或者欢喜的表情;有的还要罗嗦一轮、抱怨一番。很可能是因为如此,大家特别喜欢小孩子,因为他对什么都充满了感谢。

要是白天我们忘了向帮助了我们的人和天父心存感谢,又没有表示出来,到晚上应该十分难过,因为没有把这一天过好。

因为儿童天真未凿。

儿童到底还是善良的。做父母的都知道一个孩子可以到什么程度。可是无论孩子怎么坏,他仍存有那份未凿的天真。从儿童身上我们可以发现本来有却已经失去的东西,也可以发现我们希望得到的东西。

只有借着基督的恩典和全能,我们这些在主里已经成长的子女,可以重新获得生命中已经失去了的美善。

·六月十七日·帮助人

我帮不了你。你不让我帮你,我一点办法都没有。

这是做父母的]常常对孩子说的话。

做父母的经历过人生的酸甜苦辣,所以知道什么是人生。他们知道人生道路上的危险、陷阱和引诱。他们愿意竭尽所能帮助自己的孩子。可是做孩子和偏偏要走自己的路,出自己的主意,弄得做父母的只好无可奈何地说:你不让我帮你,我一点办法也没有。

这也是做老师的常常告诉学生的话。

做老师的在许多地方地方可以帮学生的忙。他教、他指导,他愿意把学问传授给学生。他也知道有些学生是可造之材,愿意培育他们成大器。可是学生却不愿意听劝告,不肯专心、不肯研究,不愿意尽力投入,做老师的只好惋惜地说:你不让我帮你,我一点办法也没有。

这也是做医生的有时候会对病人说的话。

做医生的凭他的医学知识知道,要病人痊愈,一定得进行某种治疗,病人必须受到某些限制,要忌食一些东西,有时还得实行手术。可是,病人拒绝服用指定的药物;又不听话,胡乱进食;也不接受规定的治疗。到后来医生只有说:你不让我帮你,我一点办法也没有。

这一定也是天父经常向我们说的话。

世上一切奥秘中最大的奥秘,很可能是人的意志的自由。天父不能强迫我们接受祂的意愿,不能硬要我们接受祂的指导,不能强要我们接受祂的道路、爱和恩典。天父对祂的自以为是的子女只有再三说:你不让我帮助你,我一点办法也没有。

耶稣在祂上十字架前的最后一个礼拜,来到耶路撒冷城。他俯瞰耶城时说: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不愿意。(太二十三37

接受基督信仰必须有的第一步,就是顺服。我们若做不到顺服,天父只有很难过的说:你不让我帮你,我一点办法也没有。

·六月十八日·配合

新约《启示录》引用旧约《耶利米书》的话,说到察验人肺腑心肠的上主。现在看来也许很奇怪,可是在希伯来人的思想里,的确认为人的感情是发自内脏的下层,也就是肾脏和肚肠;而思想则发自心。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父察看一个人的情欲和思想的深处。一个人必须把他的感情和理智都带到上主面前。

我们要是只用理智,我们的信仰会成为空泛,失去深度。

看来这种情况很少实际出现。可是研究圣经的学者和神学家却很少是布道家,布道家也很少是圣经学者,这是很不幸的事。这种泾渭分明的情况,会是一种致命伤。

我想起这件事的时候,刚好读到一本纪念英国圣经学者A·S·皮克的书。皮克是影响本世纪英国教会最大的一个人。他是一个学者,一生所做的工作,是把许多人鉴别圣经的所得告诉一般人。英国所以能避开发生在美国的基督信仰上的冲突,大半由于皮克的努力。

皮克怎么能成功的做到这一点呢?为什么大多数人都愿意听他,都不恨他呢?

理由是皮克同时具有卓越的头脑和传福音的坚决而火热的忠心。在他对基督的满腔热血的奉献面前,一切怀疑都冰释了。

基督信仰如果要抓住人,神学者一定得是布道家,布道家也应该是学者;理智和感情应该携手同行。

·六月十九日·心地仁慈

这世上的确有许许多多的事,我们不应该理会,只要不断地向前走。

不错,生活中有许多事困扰我们,必须加以正视,想办法去解决。可是我们不能等到把一切都想通了才行动;如果那样做,只有永无休止地等下去。我们应该凭着爱心、信心,勇敢地向前走,尽我们应尽的责任。只要知道基督走在人的前面,你是紧紧跟住祂,那就够了。若能这样做,新的亮光会不断的来。只要走在正途上,就能愈来愈行近光明。

人生有许多事,我们不一定有把握;也有一些事,我们绝无把握。可是,只要我们明白,做基督徒若能用同情心看待人家的问题,用勇敢来对付自己的问题,我们就能一步步的向前。

有些神学家看不起婆婆妈妈的宗教,可是一个人要是能把天父的慈爱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离天国的实现不远了。

我在一本旧的剪贴簿上看见下面几句话:

一群哲人想知道基督用什么语言说话,

他们争论,搔首扒腮,得不到结果。

可怜的哲人。

基督说的不是希腊语。

也不是叙利亚话,而是每个人的心灵

都能懂的语言。

祂说的是一种世界语,就是爱。

一个基督徒可以没有神学知识,但是一定得心肠好。

·六月二十日·眼光(一)

英国报业巨擘诺思克利夫爵士天生目力过人。据说,他在汽车里可以看见马路旁橱窗里货品的标价。可是,他一生大半时间都用在读书、看报纸。

他一度有失明的危险。伦敦的一位眼科医生认为要开刀,才能挽救。诺思克利夫爵士不愿开刀。他再去请教一位德国眼科专家。检查结果,那位专家认为是视神经过度疲劳的结果,建议诺思克利夫爵士停止看近处的东西,要多看远处的东西。

这种不看近处看远处的意见的确含有人生至理。

我们的一举一动,应该着眼将来。

有些在眼前看来叫人讨厌的事,后来会发现当日不应该放弃不做。同样,做一件事,若能想到下一个月、下一年,甚至到老年会有什么结果,而不只看眼前,不少错误可以避免,不少引诱可以克服。

事事物物要能从长远看,才能显出它们的真正价值。

着眼将来,应该不仅仅想到自己,也要想到人家。

有人造一座乡村别墅,亲自设计花园。看园的是个老人。主人把在园中什么地方种苹果树,什么地方种胡桃树,都一一告诉了这位老园丁。事后,老人向他报告说:你的确叫我把苹果树种在这儿,我种的却是胡桃树。我把苹果树种到那边去了,因为你我百年之后,胡桃树长大了,会把苹果树的阳光全遮掉。

这位老园丁所看见的,是他和园主人已不在世上的未来岁月。

·六月二十一日·眼光(二)

我们现在做什么,无论是好是环,死后都会继续影响下去,要是我们能记住这个,对我们大有益处。

美国一位社会学家把一个叫马丁的后裔做了一次调查。马丁是个无恶不作的酒鬼,娶妻也像他一样环,调查是在一九二年做的,马丁死于一七七年。一百五十年当中,他的子子孙孙加起来一共有四百八十人,其中一百四十二人是低能儿,三十六人为私生子,二十四人是酒徒,三人患癫痫病,八十二个婴儿时便夭折,三个被判死刑处决。从这个统计数字可以看出,马丁一人的毒可以怎样代代相传,贻祸世人。

良善的人也能把他的美善传诸后代。一个人真的可以流芳千古,也可遗臭万年。做事着眼将来,总对我们有益处。

要是能着眼永生,就更好得无比。

把生命放在永恒里来看,才能看清生命的本质。要是我们的生命只止于今生,有许多事我们会去做,有许多我们不许自己去做的事,也会去做。可是,我们的生命并不止于今生。我们还有永恒的来生。我们今天做什么,能决定我们在永世里会怎样。

人生因此应该目光远大,着眼将来。

·六月二十二日·主同(一)

我们最普通的一种日常活动就是来把人分类。人和人基本上的不同可以从他对别人的态度上看出。一般说来,人的态度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认同,一种是疏离。

最近我读到一些名人轶事,可以说明这两种态度。英国诗人巴克斯在他的文章里提出爱尔兰诗人拉塞尔时说:在拉氏心目中,人不是真正的存在。他对任何人的背景、希望、苦恼从关怀。我们都是影子,只是听众。

拉塞尔对人的态度是非常疏远的,在他来说,人不是有感情、有经验、有心肠的人。人只是一批听他说话,感情任他摆布的听众。《未来世界》一书作者H·G·威尔斯是著名费边社会主义者韦伯女士的好朋友。威氏说韦女士把人当作会走路的样品。在她眼中,人也不是人,只是样品,用来作统计分析。

可是,英国小说家艾格特谈到他同时代的作家G·K·切斯特顿时说:切氏不像别的思想家,他了解他左右的人,贩夫走卒和达官贵人的苦恼他都熟悉。切氏是我认得的朋友是中最平易近人的。小到一个擦鞋童,他都会关怀备至。他对人有强烈的兴趣,他要亲炙他们的感情和经验。

前面提出的巴克斯,在一封信中讲到英国诗人济慈的一句话:诗人是没有性格的,是只变色龙。要是他看台球游戏,他就是台球。这也就是说,诗人天生不能自己的认同他遇见的每一个人;他本能的进入到别人的生活中,甚至会把自己当作台球游戏中滚来滚去的球。

·六月二十三日·认同(二)

十八世纪美国贵格会领袖伍尔曼是个极其关心别人的人。他希望了解人好去帮助人。他曾经故意坐一条极不舒服的、票价低廉的小船横渡大西洋。那种又黑、又挤、又肮脏的舱位几乎是不能忍受的。

伍尔曼记述这件事的时候说:有好几晚,睡到午夜,我几乎无法呼吸。二更过后,我不得不起身,站着近一个小时,把脸贴近舱口来吸一点新鲜空气。……可是我很高兴有这种体验。千千万万同是上主所造的人经常受到这种苦痛,而且比我还深。

他曾被派去印第安人当中工作。他必须像奴隶一样背负重物来往。他得忍受满是苍蝇的环境,忍饥挨渴,在密不通风的森林里和烈日下受煎熬。可是他内心充满喜乐,因为他亲身用自己的五官体验到奴隶生活的滋味。

他的目的是要认同他自己同胞的生活,可以帮助他们。

想到这里,没有谁能不想到历史上最伟大的自我认同,这就是天父上主借着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其他一切非基督教的神祗的特色可说都是与人和人的愁苦、祸患、疾病疏离的,自己高高在上。而我们所爱、所敬、所信的天父,祂的特色就是与人类的痛苦、忧伤认同。

非基督教的神祗不肯担代人的忧伤、苦痛;我们的天父却是以我们的苦痛为祂的苦痛的上主。

因此做基督徒的责任便很明确了。我们所信的上主,并不是疏离人而是认同上的神。因此我们也有责任不把人撇开而独善其身,而是要认同世人,体尝并且分担他们的忧患和苦痛。

全心全意担起他人的忧患,是基督徒生活的荣光和特有的权利。

·六月二十四日·讨厌的人

曾经对世界有过极大的贡献的人都曾经被人讨厌过。

希腊哲人苏格拉底被人叫做牛虻,因为他给当时的人那种盲目的自满和耽情宴乐,时予讥刺。

希腊犬儒学派哲学家安提斯兹尼斯常常说:真理像光,有眼病的人怕光,不伤害人的人也绝不能帮助人。

雅典人曾经是真实世界和人类精神的探险者,有位从哥林多来的人对雅典人说:你们自己永不休息,可也从不让别人休息。

耶稣把天国比作面酵放进了面团里,面团就会发泡涨起来(太十三33)。

贴撒罗尼迦人把基督徒叫做那搅乱天下的人(徒十七6)。有两个人谈到一位伟大的讽刺家,这人对世界的罪恶遗传和错误抨击得不遗余力,一个人说:他把这个世界踢来踢去,好像是他的足球一样。另一个人说:对,不过他把球踢进了球门。一个人要帮助人,的确要让人讨厌才行。

要进步,必须能不讨厌人家的责备批评,反能视之为祝福。

不肯听人家的批评的人,绝难看见自己的缺点来加以克服。不愿接受人家干扰的人,不能在基督面前站立。

要是一个人不愿被干扰,要是他对现状非常满意,要是他的目的就是维持现状,不愿改变,不愿重新建造,对这种人该怎么办呢?

这样的人是没有办法走基督的道路的。他会讨厌耶稣基督,会躲开祂,如果办得到,会消灭祂。

要想帮助这个世界,总得冒为人憎厌的危险。要人家帮助你,必须要有谦卑接受批评的度量。不讨厌人家的责备,他能在基督的光中看见自己的缺点,又能在基督的恩典中克服自己的弱点,他就能升到更高的层次里去。

·六月二十五日·名字

伟大的名字总有它的分量。

公元四世纪,东正教著名讲道家克里斯多夫写过一篇讲怎样教养子女的文章,十分有趣。

文章里说:让我们给子女一个好名字,从一开头就可以鼓励他们向善。不要给他随便起名字,要让他的名字可以联想到一些伟大的目标,一些曾经为社会、为人类的进步有过贡献的人,还有那些伟大的使徒,像保罗、约翰、彼得。让这些人的名字和他们的故事随着孩子的名字进入到我们的家庭。

克氏的意思是让小孩子有了这样的名字以后,可以时常想到一些伟大的人物,然后自己可以向他们学习,做个伟人。

与伟大的事物接触,无论多么间接,也能让人感到兴奋。

我有次在伦敦一座礼拜堂讲道。这次我没有带自己的讲道袍,礼拜堂的司事拿了一件给我,对我说:你愿意穿这件吗?这是约翰·凯尔门的,上面还绣了他的名字。我不知道凯尔门的讲道袍怎么会到这间礼拜堂里来。可是当我穿上这件袍子,我感到仿佛充满了这位讲道之王的精神和威仪。

我们相信上主的人都有一个名字,这个名字就是基督徒。

我们要是属于一个有名的事业机构或是在一所有名的学校读书,会觉得很光荣,因为这个名字可以给我们一种高贵和伟大的感觉,盼望自己能够努力做到。

要是自己叫做基督徒,也应该有同样的感受。基督徒之间能互爱,有亲密的团契,不信主的人看见了都会说:看这群基督徒何等的彼此相爱。

基督徒三个字不单只代表互爱,也是一种不移的坚贞,这种坚守是一般世人无法了解的。基督徒这个名字又代表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基督不动摇的忠心。

·六月二十六日·父母心

每逢学校有颁奖典礼或是运动会,你都可以看见大群的家长参加。要是他们肯说老实话,一定会告诉你,他们来,只是为了看一个人走上典礼台接受奖品;只是看一个人在跑道上赛跑。当然,他们也会礼貌的为他人欢呼、拍掌,可是他们真要看的只是一个人。要是你觉得这个很可笑,那你可不懂父母心。我们自己的子女无论做什么,或者有点什么成就,在父母心中,比任何别的孩子要高兴百倍。

苏格兰诗人康贝尔的父亲,一生很少读书,他的儿子常常把出版了的诗集送给他。某天有人居然看见这位从不读书的老人,拿了一本他儿子的诗集在读。他告诉来访的客人说:怎么会想到我的儿子会写诗。老爸爸对自己孩子的书高兴万分。

你有没有想过天父对我们也有同样的感情?上主是我们的父亲,我们是祂的儿女。祂看顾我们,注意我们做的每一件事。祂不像警察,也不像学校的训导主任或者好管闲事的人,只是为了要找我们的错才注意我们。祂是带着父母爱子女的心看顾我们。我们犯错误,祂痛心;我们有成就,祂高兴。

这样说来,我们行事为人负有何等重大的责任,因为我们的行为,可以让天父快乐,也可以让祂伤心。

有一次有人去看《金银岛》的作者史蒂文生,他正在看一本贴满报章报导他的著作的剪报本。他的朋友问他说:看见这么多赞扬你的东西,你高兴吗?他回答说:当然高兴,但是怎么样也比不上我看见我母亲的笑脸。

他母亲因他的成功而感到的快乐,高过世上一切的荣誉。

圣奥古斯丁很早就说过:神爱我们每一个人,好像所爱的就只有我们一个人。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对天父负责。我们的不举一动可以让祂喜,可以让祂忧。

·六月二十七日·假若……(一)

要是耶稣再来到世界,祂会遇见些什么事呢?要是耶稣今天在我们居住的城市里出生,祂会遇见些什么事呢?

有些人一定还会把祂钉在十字架上。

英国作家卡莱尔在某种场合中说过一句很不客气的话。有天晚上,他参加一个小型的文人雅集,有位口若悬河、十分热情的女士,痛斥犹太人当年如何残暴对待耶稣。她说:这批人真是邪恶可怕。她又说:她心里很难过,为什么耶稣不迟到现在才来世上,因为至少她会很高兴的尊敬祂,欢迎祂。她说:我们一定会高高兴兴打开大门迎接祂,听祂属天的教训。卡莱尔先生,你说会不会吗?

卡氏回答说:夫人,我想不会的。我想要是耶稣穿着入时,十分有钱,讲的道又迎合上层社会的胃口,我也许会有那份光荣,接到你的邀请卡,卡上面会写上:请来,和我们的救主相见。可是耶稣要是真的来,祂会照旧讲祂超越世俗的理想,祂会斥责法利赛人,又像祂当年一样和税吏、和低下阶层的人交往。而你会像当年犹太人一样对待祂;你也会呼叫:送祂去死刑室,把祂吊死。

今天叫人觉得可怕的现实是这样:凡是想我行我素的人,都免不了会想消灭耶稣基督。约翰逊博士是个非常坦率而又敢说话人。有位女士问他,说他才华学问如此之出众,为什么很少有大人物请他去吃饭。约氏回答说:我也不知道是什么道理,唯一的可能是这些王侯、贵妇不愿意听人说真话;可是感谢天父,我就是敢于说真话。

不只是王侯、贵妇讨厌人家说真话;即使今天耶稣再来,因为祂说真话,很多人还是一心一意要钉死祂。

·六月二十七日·假若……(一)

要是耶稣再来到世界,祂会遇见些什么事呢?要是耶稣今天在我们居住的城市里出生,祂会遇见些什么事呢?

有些人一定还会把祂钉在十字架上。

英国作家卡莱尔在某种场合中说过一句很不客气的话。有天晚上,他参加一个小型的文人雅集,有位口若悬河、十分热情的女士,痛斥犹太人当年如何残暴对待耶稣。她说:这批人真是邪恶可怕。她又说:她心里很难过,为什么耶稣不迟到现在才来世上,因为至少她会很高兴的尊敬祂,欢迎祂。她说:我们一定会高高兴兴打开大门迎接祂,听祂属天的教训。卡莱尔先生,你说会不会吗?

卡氏回答说:夫人,我想不会的。我想要是耶稣穿着入时,十分有钱,讲的道又迎合上层社会的胃口,我也许会有那份光荣,接到你的邀请卡,卡上面会写上:请来,和我们的救主相见。可是耶稣要是真的来,祂会照旧讲祂超越世俗的理想,祂会斥责法利赛人,又像祂当年一样和税吏、和低下阶层的人交往。而你会像当年犹太人一样对待祂;你也会呼叫:送祂去死刑室,把祂吊死。

今天叫人觉得可怕的现实是这样:凡是想我行我素的人,都免不了会想消灭耶稣基督。约翰逊博士是个非常坦率而又敢说话人。有位女士问他,说他才华学问如此之出众,为什么很少有大人物请他去吃饭。约氏回答说:我也不知道是什么道理,唯一的可能是这些王侯、贵妇不愿意听人说真话;可是感谢天父,我就是敢于说真话。

不只是王侯、贵妇讨厌人家说真话;即使今天耶稣再来,因为祂说真话,很多人还是一心一意要钉死祂。

·六月二十八日·假若……(二)

耶稣来到这世界,连小旅馆都没有祂出生的地方。

当日世上没有地方让祂出生。

这也是今天最常见的世人对耶稣基督的态度。许多人并不恨祂,也不是不喜欢祂,只是在他们的生活里,没有容纳祂的地方。在这些人的心里,耶稣和他没有关系,不值得重视。

有一位画家画了一幅耶稣像,在英国皇家美术学院一九四年展览会上展出,画题是:为世人所轻看、所抛弃的人,画中的耶稣站在圣保罗教堂的阶台上,拥挤的人群根本没有注意到祂。

有一个人手里捧着当天的体育新闻在看,差不多和祂撞个满怀。

有位科学家专心搞他的试管,没有时间看耶稣。

一对情侣情蜜意地坐进计程车里,连望耶稣一眼也没有。

有位教会的负责人,衣裳笔挺,怡然自得,满脸虔诚,也没有把耶稣放在眼里匆匆走过。

一群牧师为神学问题争辩不休,根本没有时间看耶稣。

又有一个煽动家正在向群众大讲人权,对这位爱全人类的救主,视若无睹。

只有一位护士经过时瞥了耶稣一眼。

这就是人生中最常见的情况。耶稣基督如果再来,许多人可能根本不屑去钉死祂,因为在他们心目中,耶稣还不到那种分量。

但是一定会有一些人仍旧欢迎祂,敬仰祂。

这世上仍然有一些人在等待接受基督的安慰。这些人会接纳祂,只是人数不多:祂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人倒不接待祂(约一11)。

如果基督再来,有些会钉死祂,有些人会不理祂,有少数的人会欢迎祂。

我们不妨检讨一下。要是基督来,我们会怎样对待祂?

·六月二十九日·相信

你心目中怎样想象一个人,他就会成为那样的人。

要是我们心目中把一个人当作不受欢迎的人物来对待,他就会不受欢迎。要是我们心目中把一个人当作受尊敬的人来对待,他就会受到我们的尊敬。

中国人说:疑心生暗鬼。疑心能够生出更大的疑心。看不起一个人,那个人就为你看不起。

要是你相信一个人会尽力做好,他就会把最好的给你。十九世纪英国有位叫做阿诺备的伟大教育家,学生谈到他的时候说:我们不能向他说谎,因为你说什么,你就信什么。

阿诺德相信他的学生诚实,他的学生就非对他诚实不可。英国人大多还记得一篇描写英军上尉在二次大战中的动人故事。这位上尉来到他那一连的一个小班中,挑了一些成绩很差的士兵。他把他们挑出来,不是要惩罚他们、骂他们,而是帮助他们进步。因为他相信这些人有一天可以成材。他这种对士兵的信心,很快传扬开去;士兵受到感动,彼此鼓励,团结一致,决心争取最高的成绩。他们表现之好连他们自己也不敢相信。

士兵喜欢看上尉的笑容:他微笑,我们受到鼓舞;他的笑让我们觉得是他的人,也表示他以我们为荣。我们个个都十分争气,比别的班上的弟兄还干得好。

人生一大快事,是心里头确实知道在这世界上有人相信你。天父相信我们、信任我们,甚至让祂的儿子为我们而死。耶稣基督相信我们,祂给我们行为立下很高的标准,要求我们去达到,祂相信我们在祂的帮助下,可以登上做人的高峰。

世界的确满了罪,基督徒不能闭起眼来不看它。我们要是决心学效天父,学效耶稣基督,我们就会期望别人做到最好,,而他们也总能不叫我们失望。

·六月三十日·自己

要认识自己绝不容易。没有一个人能真正认识自己。

大多数的人听到自己的声音的时候,会感到震惊。比方说,他听到自己的声音从录音机里播出来,或者听到他自己广播的讲话,都不免会问:那真是我的声音吗?

照片里面的自己也不是真正的我,因为照片里的人物是静止不动的,而在真的生活当中,我们不断在动。就连镜子里头你我的形状,也不能代表真我,因为镜子里头的人,左边和右边刚好对调,我们的左边变成了右边。

我们要真正认识一个人是很不容易的,而要真正认识自己尤其难。

一个人很容易对自己产生错觉。

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很有可能会完全是一种错觉。我们常常容易把自己想象得如何动人、机智、聪明,而事实上根本不是那回事,甚至刚好相反。他的动人只是令人讨厌的阿谀;他的机智只能让人觉得极不愉快;他的聪明其实只是狡猾,只是奸诈。

我们会在自我崇拜的心理中,为自己涂脂抹粉;我们也会在自我压抑的心理状态中,把自己看得一钱不值。而最常见的是我们会不知不觉会怕正视自己,下意识地生活在幻觉里。

因此有人帮助我们真正认识自己,看清自己的时候,应该心里对他十分的感激。  

 

上一篇:五月份
下一篇:七月份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本站简介 | 站长申明 | 投稿信箱 | 德兰圣乐 | 有声书馆 | 每日祈祷
愿天主祝福你,保护你;愿天主的慈颜光照你,仁慈待你;愿天主转面垂顾你,赐你平安!小德兰
开站时间:2006-12-24
您永远是第(1)位蒙受祝福者
站长:小德兰 Email:dadelanxiaodel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