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摩太 (希腊语名字的意思是敬畏或荣耀神)是一位1世纪基督徒中的使徒,死于约80年。他被基督徒尊为圣徒。提摩太是保罗许多次旅程的同伴。他的母亲友尼基和外祖母罗以都以虔诚著称。保罗,对这个他"信仰里的真儿子"印象深刻,安排他成为他的同伴,由于他母亲的犹太信仰,为他施行割礼,使他能被犹太人接纳。
保罗在65年时按立提摩太为以弗所监督,他在那里事奉了15年。80年时,提摩太试图阻止异教徒的偶像游行、仪式和歌曲,对他们传扬福音,愤怒的异教徒殴打他,将他拖过许多街道,并用石头将他砸死。在4世纪,他的遗体被转移到君士坦丁堡的圣使徒教堂。天主教也将提摩太列在耶稣差遣出去传扬福音的70位使徒之中。
新约中有2卷以他的名字命名:提摩太前书和提摩太后书。
圣经里记载的殉道者-圣司提反
司提反城门——司提反在此城门外被打死
圣司提反(天主教译作圣斯德望) 是基督教会首位殉道者。他是初期教会首先被委任的七位执事之一,协助宗徒们管理教会。司提反是一位被圣灵充满的人,他不但智慧充足、有好名声,更靠著神的恩惠能力在民间行了许多神迹奇事,他在各处的会堂与犹太人辩论,众人都抵挡不住,以致遭人以假见证控告。
他最后因维护信仰而被人用石头砸死。司提反殉道之时,有一位少年人扫罗〈归信耶稣基督之前的保罗〉在一旁为众人看管衣裳。司提反为基督殉道的这一幕,在大数扫罗的心中留下极大的震撼。(宗徒大事录/使徒行传 6:1-7:60)
天主教定其庆日于12月26日。
圣经里记载的殉道者-圣多马
《聖多馬的懷疑》作 者:卡拉瓦喬 Caravaggio 1601-02 年
多马(天主教称多默),又称“底土马”(意即“双生子”),耶稣十二门徒之一。对观福音和使徒行传把他列在门徒名单上 (马太福音 10:3, 马可福音 3:18, 路加福音 6:15),但有关资料不多,对他的叙述集中在约翰福音。
约翰福音数次提到他。多马最为人知在约翰福音20:24-25,他怀疑耶稣复活,表示要摸到他的伤口才相信真有其事,而耶稣亦显示了其身上的伤痕证实自己复活。艺术作品也多有以此为题材的。据教会传统说法,多马后来去到印度传播福音并殉道。传说他是被矛刺死的。古代教会用一支矛与一柄木匠曲尺为标志,来象征多马的忠心与牺牲。他是失明者、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的主保圣人。
在初期教会,曾有一卷《多马福音》流传,被指为由使徒多马所写。第四世纪中,耶路撒冷的西里尔主教((315~386) Cyril of Jerusalem) 认为这份文件是出自摩尼三门徒之一的手。然而,这份文件的内容有三分之一的篇幅与对观三福音(马太、马可、路加)有重叠,是目前所发现的古文献中最接近正典福音书的另一份文件。这份语录式的福音外传,有相当多的论述接近东方(佛禅)灵修的说法。
圣经里记载的殉道者-圣彼得
圣彼得/圣伯多禄,是耶稣十二门徒之一,他是耶稣第一个选的门徒。由于“伯多禄”在拉丁文的意思又可解作“小石”,所以耶稣有时会叫他作“矶法”即亚兰文“小石”的意思。罗马教廷认为彼得是由耶稣基督所拣选的第一位教宗。
耶稣曾在被捕之前预言,彼得会在鸡啼二次以前连续三次不肯承认认识他。结果,他在耶稣被审讯时因为害怕,果然三次不肯承认与耶稣的关系。为此,彼得一直都很后悔。所以后来当他在罗马殉道之时,他对行刑者要求把他倒过来挂在十字架上,因为他自觉与耶稣不配。而在耶稣复活以后,作为对他三次不肯相认的回应,亦曾三次要求彼得喂养祂的羊(信徒),并且预言将来他会被人处死,荣耀神。
彼得殉道之后,被葬在罗马城的地下墓室里。他的墓室刚刚好位于今日梵蒂冈小教堂的圣坛底下。由于他的墓室按照罗马人习惯绘有死者的容貌,所以他的形像千百年来在很多艺术作品中都差别不大。
《新约圣经》中有两封书信(伯多禄前书/彼得前书和伯多禄后书/彼得后书)为其所写。其瞻礼日为6月29日,与圣保禄/圣保罗瞻礼联合庆祝。
圣经里记载的殉道者-圣雅各伯
天主教称“大”雅各伯,,以区分次雅各伯,是耶稣十二门徒之一,若望的哥哥。因脾气暴躁,两兄弟皆被耶稣称为雷霆之子。母亲撒罗米是耶稣的母亲马利亚的妹妹,传说她在丈夫西庇太死后也跟随了耶稣。雅各约翰两兄弟在跟随耶稣之前都曾经是施洗约翰的门徒,他们对于“以色列复兴”、“挣脱罗马帝国的殖民统治”以及“恢复大卫王朝的光荣”有着高度的热忱。这也是他们跟随施洗约翰或耶稣的原始动机。直到他们目睹复活的基督以后,才激发他们宣扬福音的意识与使命。
五旬节圣灵降临之后,使徒们勇敢为耶稣作见证,神迹显明,信徒相爱,使很多人归信耶稣,但更引起很多人的怨恨,而逼迫,阻挡门徒。那时的希律亚基帕王(于主后41年至44年作王),下手逼迫教会,用刀杀死雅各(使徒行传12:1-2)。雅各成为第一殉道的使徒。
圣经里记载的殉道者-圣马太
马太,耶稣十二门徒之一。新约圣经马太福音的作者。在跟从耶稣之前,原任罗马帝国犹太行省的税吏长。路加福音5:27称马太为利未,而马可福音在列出的门徒名单称其为马太,和记叙税吏归主的故事时,是使用利未这个名称。
有人解释这是因为他原名叫利未,马太是后来有的名字。路加福音记载耶稣呼召他的时候他大摆宴席(5:29)招待耶稣和门徒。最后提到他是使徒行传1:13。他是多马福音提到的少数门徒之一,显示他在早期教会地位。传说他在耶稣升天后四处传道一直到埃塞俄比亚最后殉道。有关细节并不清晰。有些说他在埃塞俄比亚殉道,但另一些说在Hierapolis of Parthia。 罗马天主教会和东正教均称其为圣人。东正教教会在11月16日庆祝他的记念日,而拉丁教会是9月21日。
殉道者的血是信仰的种子
依搦斯
她是初期教会非常出名的四位殉道者之一。教会对这四位殉道者(亚加大、路济亚、则济利亚)宠爱有加,以致梵二前的第一式感恩经中提及她们的名字;由于她们杰出的榜样与对天主的信德,她们普受天主子民的爱戴。
大概公元291年,依搦斯生于罗马的一个贵族家庭。在雕克先教难中,为主殉道(304、1、21),年仅十三岁。 按希腊文的原意,她名字的意思是,纯洁的,神圣的(chaste, pure, sacred);按拉丁文的意思则是:羔羊。因此,在圣像中看到她金色的头发、穿着玉袍、,手持棕榈枝,并抱着一只羔羊,就不足奇了。 她是如何殉道的呢?据说,有一天,她放学回家,在路上她碰到当地长官的儿子。由于,她长得娴淑、漂亮、俊秀俏丽。因此,他要她嫁给她。但是她拒绝了,因为她小时候就矢发圣愿,保守童贞。所以,她说:基督耶稣是我唯一的净配。那个家伙恼羞成怒,向他的父亲控告她是一名基督徒,于是他父亲以金银宝珠许诺,如果她肯背弃天主的话。她苦受种种折磨后,又被送到妓院,但天主特别地保护了她,没有受到践踏、侮辱和玷污。最后,她被斩首致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