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认为,人类的心灵就像海神,因为在海里待得过久,全身被海藻、贝壳和岩石盖住,以致于别人认不出他来,把他当成怪物。同样,人的心灵如果只知追求虚假的快乐,心灵也会被贬低。心灵被转瞬即逝的欲望所吸引,迷失在各种忧虑中,就会变得又大又厚。我们若要从无意识的海洋中浮出,摇落身上的石头和海草,只能凭着一件事:爱永恒的事物。 ※在《神曲)中,但丁在神游的高潮时,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毫不费力的转轮,被宇宙的爱所推动,这爱是「推动太阳和所有星球的爱」。但丁在经过了漫长的改变旅程后,才到达这个颠峰。他在地狱和炼狱里,探访了被诱入贪婪、憎恨和愚蠢的束缚中的灵魂。在天堂,他探索了最高的意识状态,直到他达到了宇宙普世之爱的实现。 ※回教诗人鲁米说宇宙中的一切都是有节奏的鼓声,只有「爱」 是旋律。照鲁米的说法:心中没有爱的人,好比离了水的鱼或没有双翅的飞鸟。为达到完美的爱的状态,有三个不易做到的条件——去除贪婪之心、鄙弃知识分子、超越在社会上扮演的所有角色,找到自己的真我。鲁米说,「爱」是宇宙中有创意的本质。由于爱,荆棘会变成玫瑰,病痛会变为健康,愤怒会软化而成为温和;在厄运中也能看到幸运的事,最丑陋的监狱也会变成玫瑰花园。 ※谦虚的荷兰哲学家史宾诺沙选择贫穷和独居为生活方式,他认为一个人可以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对神的知性的爱」。一个人若不受情绪的左右,就能看见自己和世界必要的秩序,并达到「思想与大自然合一的意识」 。在他所著《思想的改善)一书中,书前附了一篇传记式的文章,提到他曾下决心,要爱一切永恒的事物,因为只有这种爱能产生真正的喜乐。 ※亚西西的圣方济以对宇宙的爱做为他生活的基石。他对所有的人都有一种深刻的爱——不只是对朋友或同伴,也对较不幸的人,甚至对危险的盗匪也一样;不但爱人类,也爱一切生命。他会把地上的小虫捡起来,免得被人踩到,冬天他会用蜂蜜和酒来喂蜜蜂;修道士为了木柴而砍树时,他会请他们不要砍掉整棵树,好让树能再生长。他对一切受造物都有深厚的感情,当他看着一道溪流、一只动物,或夜晚的星空时,心中就充满了喜乐。 ※佛陀说要达到涅盘,最重要的是对众生心怀慈悲。佛陀在《小经集经)中这样说: 好像她自己的生命一样, 做母亲的 保护她唯一的孩子 不受伤害: 愿你一切的思想都放在一切生命上面, 以慷慨无边的爱去泛爱众生, 心中没有恨,也没有敌意. 无论你或坐或站, 或走或躺, 尽力反映出 这神圣的状态。 一句话:没有做到爱人如己,绝对开不了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