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之约翰福音》一开篇说: 1:1太 初 有 道 , 道 与 神 同 在 , 道就是神。1:2这 道 太 初 与神同在。 而《道德经》一开篇就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译文∶“道是可以道出来的,但不是寻常之道;道的名字也是可以叫出的,但不是寻常的名字。” 这是老子向他的听众指出,他所要讲说的道可不是什麽寻常之道。而且,这“道”的名,也非寻常之名。 ~*~* ~*~* ~*~* *~*~ *~*~ *~*~ 接下来,老子希望他的听众们注意,这非常之道酷似某位之子。他继续说∶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原文《道德经》第四章)。译文∶“我不知道他(道)是谁的儿子,有帝王气象,却在帝王之先。” 这位有儿子模样的“道”,早於中国各位先帝。中国的古经上,也没有关於他生事的记载。那么,《圣经》是否可以帮助确定这位“儿子”的身份呢?老子之前二百年左右,希伯来的大先知以赛亚曾预言说∶“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政权必担在他的肩头上;他名称为‘奇妙策士、全能的上帝、永在的父、和平的君。”(圣经--以赛亚书9∶6) 这“婴孩”显然超出了人类的理解力,因为他既是“子”,又是“永在的父”。既是“永在的父”,故必在一切帝王之先,从永恒的过去就存在。可是这“婴孩”又是“全能的上帝”,他的名字又叫做“奇妙策士、和平的君”。何等不同寻常的名字难怪老子不知其名。《圣经》告诉我们,这儿子就是圣子耶稣基督。他曾与上帝同在,他就是上帝。“万物都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约1∶3) 论到天地的创造,圣经上说∶ “起初,上帝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创1∶1-2) 这里的“上帝”一词,在希伯来原文中是一个复数名词,意味着一位以上。大概是指圣父与圣子。这段经文中,还单独提到了“上帝的灵”,叁与天地的创造大工。从这里可以看出,三位上帝同时叁与创造大工。我们感兴趣的是,“子”在创造中所担任的角色。 “在耶和华造化的起头, 在太初创造万物之先,就有了我。 从亘古、从太初、未有世界以前,我已被立。 ......他立高天,我在那里;他在渊面的周围,划出圆圈,上使苍穹坚硬,下使渊源稳固;为沧海定出界限,使人不越过他的命令,立定大地的根基。那时,我在他那里为工师,日日为他所喜爱,常常在他面前踊跃;踊跃在他为人预备可住之地,也喜悦住在世人之间。” (箴8∶22-24;27-31) 可见。 “子”在创造中乃是“工程师”的形像万物都是藉着他造的。耶稣就是那与起初“上帝同在”的道。“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约1∶14)耶稣又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约14∶6)。耶稣即是“上帝之道(言)”,又是“道路”与“真理”。 再看《道德经》第十四章原文∶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明,其下不昧。......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译文∶看见却不能看得分明 超乎於形(夷);听见却而不能听得分明超乎於声(希);摸,却握不住不可捉摸(微)。这三者不可思议,联合在一起。 ......与亘古之道同在,与今时同移。知道远古之始,才是道的真谛。 这古道既是超乎于形,声,又不可捉摸;试问,老子是如何得见,得听,得以捉摸的?老子也似乎是处在不同异象的经历之中使徒保罗描述到“主的显现与启示”时说∶“我认得一个在基督里的人,他前十四年被提到第三层天上去。或在身内,我不知道;或在身外,我也不知道,只有上帝知道。”(林後12∶2-3)很明显,保罗所描写的经历超出了人的有限感官的正常体验。这是从上帝得启示与异象的特徵之一。 老子所说的道是否为一切万物的创造之主呢? 让我们来听听老子在异象中所得的述叙吧: 译文∶有物神秘地形成,在天地之前就存在。在沉寂与虚空中,独立而不变化,不停地运行,可以称作万物之源。我不知他的名字,以“道” 为他的字,勉强以“大”为他的名。 比较《创世记》1∶1-2与《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不难看出,两者所描述是同一件事。三一真神上帝既没有始也没有终(先天地生);比较“周行而不殆”与“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三一真神上帝(道)当然“可以为天地母”。 , 上帝的名字,与上帝一样,同样是一个奥秘。只有藉着上帝自己的启示才能得知。在《圣经》中,当上帝在棘荆丛中向摩西显现时,同时宣告了他的名字∶ “上帝对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又说∶‘你要对以色列人这样说∶ 耶和华你们祖宗的上帝,就是亚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耶和华是我的名,直到永远,这也是我的记念,直到万代。”(出3∶13-14;15)後来,摩西蒙召上西奈山,上帝再次宣告自己的名∶ “耶和华在他面前宣告说∶ 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上帝,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为千万人存留慈爱,赦免罪孽、过犯和罪恶;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出34∶6-7) 很明显,老子并不知道亚伯拉罕等外国名字,但是他却正确的用“道”来指称创造天地的主。而且,一个“大”字也好生了得。《易经》中有“大哉乾元”,以大来描述乾元,即天。孙希旦《礼记》集解∶“大者,极至之名。”可见,大,就是至大至刚之乾元,至高至上之天。这一个“大”字,说明了“道”至高无上的地位,与天、乾元相同无异。 老子在给出了“道”与“大”的名与字之後,继续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圣经》中所说的耶和华,就是“自有永有”(“I AM”)的意思。是取法于自我,以我为法的自有永有的自在体。“道法自然”,是说“道”以自己为法的依归。“道法自然”与“自有永有”都是“自在的立法者”。 综合以上“道”的各种特质,可以看出,中国古经中的“道”,乃是万物的创造者,正是《圣经》中的三一真神! 道是用什麽创造万物的呢? 让我们再次重温一下《约翰福音》的开首语∶ “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这道太初与上帝同在。万物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 然而,老子最着名最神秘莫测的一句话却是∶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让我们进一步了解真“道”---看《老子与基督》所述 1 老子与基督 老子这个人:在诸子百家中,老子极为独特,独特的令人惊诧不已! 先是老子这个人神秘莫测,扑朔离迷。其姓名,籍贯,仕旅,行踪,享年,世系等等,无一不成问题。「举凡先秦西汉关于老子之文献,几无一可据」(注释1)。「司马迁在《史记》中,虽染提出李聃(ㄉㄢ)这位西周守藏吏,却又列出老莱子,太子儋二人,说世人「莫知其然否」,最后只能肯定:「老子,隐君子也」。据说老子西行,经过幽谷关,守关人尹喜逼老子留下真言才肯放行。老子写下五千字离去,不知去向。(注释2) 《老子》一书虽不像作者一般影影绰绰,却也是独特奇妙,深藏玄机。其中最显见的一点,就是它有别于中国一切古经,只字不提中国的人物、事件、朝代、地域等等,俨然突如其来,俨然超越时空,微见永恒之道和道的化身圣人。(注释3) 老子见道不见人 老子同孔子,墨子一样,为那个背离大道的时代而叹息,而寻求。不同的是,第一,老子丝毫不借助于仁、德、礼、法,只求助于道。他认为天下若离了道,仁、义、礼、法是无法补救的。他说:大道废,仁义兴;失道而后德;礼与法不过是祸乱的先兆。唯有道,有恩典给人美善知心,又有能力成全美善之行。顺从道,才是最高的道德形态;不顺从道,则早已注定要灭亡了。(注释4)第二,老子丝毫不寄托于帝王,君子和贤士,只将拯救的盼望寄托在「道的化身」圣人身上。他认为世人皆有病而不自知有病,帝王更是强盗头子。唯有圣人善于拯救世人,便能将众人从过犯中领回来,无人被遗弃不顾。(注释5) 道与上帝 让我们先看看老子的「道」。 道就是上古的道,即先祖们所珍惜重视的那个天道,上帝。(注释6)老子说,大道隐去了,并非不在了。道又真又切,古今如一,看起来无为,实际上无所不为,无所不至。老子说,正是道,使我信于道,且行在其中。(注释7) 道又称为「夷希微」;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是独一纯粹的光明。(注释8)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夷希微」就是《圣经》「耶和华」的传音,专称上帝。(注释9) ~*~* ~*~* ~*~* *~*~ *~*~ *~*~ 道是自有永有者 其实,「耶和华」并非上帝的意思,他的希伯来文原意是「我是我所是的」(I am who I am),即「自在者」,中文《圣经》译成「我是自有永有者」。(注释10) 老子说:人以地为法度,地以天为法度,天以道为法度,道以自身为法度,亦即「道是最高的立法者,是一切存在的法度」之意,也就是唯一的「自在者」。(注释11) 老子又说:道无形无象,先于一切有形有象之帝。(注释12) ~*~* ~*~* ~*~* *~*~ *~*~ *~*~ 道是造化养育者 道造化了一切,是万物之母,万物之宗,天地母,天下母,天地根。(注释13)又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注释14)道无形无象,故又有「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之说。 道养育着一切:道造化万物,又以恩德去蓄养,使它们成长发育,给它们平安稳定,对它们爱抚保护,然而他这样创造养育却不强行占有,他这样无所不为却不自恃己功,他是万物之主却不任意宰制,这可真是深不可测的恩德啊!(注释15) ~*~* ~*~* ~*~* *~*~ *~*~ *~*~ 道是超越者 道超越一切形象:大象无形:世人都说我的道太大,简直难以想像为何物。正因为他大,才不具体像甚么。若具体像甚么,早就渺小了。(注释16)老子又说,道作为一种存在,只是恍惚,恍惚之中有形象,恍惚之中有实在。在深远幽暗中,有灵存在着。这灵至真至切,充满了信实。(注释17)庄子也说:「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注释18) 道超越人的智慧:智慧出,有大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注释19)老子在描述大道时候,常常使用下面一类词表示自己理智的无能为力:吾不知、孰知、似、若、不可名、强字之、强为之、多言数穷等等。老子又用下面一类词表达大道深不可测,难以把握:玄、妙、微妙、渊、湛、恍惚、绵绵、绳绳、不见、窈冥、寂寥、恢恢等等。(注释20)显然,老子传达的是一个灵象,一旦他试图理智的描述这个灵象,立即就变的模糊不清,正如物理学「测不准原理」原理一样。 2 老子与基督! 道超越人的德性:丧失了大道,才强调德行。(注释21)圣人并不理会世上所谓仁义,而将百姓视为祭神用的稻草狗。(注释22)这稻草狗在神的祭祀上极为尊贵圣洁,一旦离了祭坛不过是一捆稻草而已。 ~*~* ~*~* ~*~* *~*~ *~*~ *~*~ 道是启示者 人不能凭藉知识和理性来认识道,倒要绝学、弃智、致虚极、守敬笃,来领受道的启示。(注释23) 老子说大道可以,实际上也一直在将自己启示给人:从古到今,他的名字从不消失,好教人们看到万物之父。我之所以晓得万物之父的情形,也是由他而来。(注释24) 大道的启示,可以藉着先知的语言:大道出口成为话语,平淡无味,看起来不起眼,听起来不入耳,用起来确受益无穷。(注释25)也可以是无言的启示,即「不言之教」,只是这种无言的教化,天下很少有人能得着啊!(注释26) ~*~* ~*~* ~*~* *~*~ *~*~ *~*~ 道是生命者 道不是自然神,乃是有信实、有恩德、有大能、有慈爱、有权柄、有赏罚、有教化、有公义、有生命、有赦罪、有拯救的全善全知全能者。(注释27)老子说人若入了道,就是复归本命了,因为道里有永恒的生命。(注释28) 老子恳切的劝勉世人:世界有一个开始,那开始的,就是世界的母亲。既晓得有一位母亲,就知道我们是儿子,既然知道我们是儿子,就应当回归守候母亲,若是这样,纵然身体消失,依旧安然无恙,藉着大道洒下的光亮,复归其光明之中,就不会留下身后的祸殃了。这就是承袭永恒,得着永生的意思。(注释29) 为甚么世人不晓得大道有生命呢?因为:至高至善的掌权者,人们感受不到其存在。次一等的,赢得人们的亲近赞誉。再次的,使人们畏惧害怕。更次的,遭人们侮慢轻蔑。缺少信,才不信。悠悠然大道之行,无须发号司令,大公告成之后,百姓都视之为自然而然的事,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啊!」(注释30) ~*~* ~*~* ~*~* *~*~ *~*~ *~*~ 道是公义者 老子说道是至高的掌权者,即太上。(注释31)是至高的立法者,「道以自己为法度」。(注释32)又是至高的司法者:冥冥永恒中,已有一位主宰生杀予夺的。企图起而代之去主宰生杀予夺的人,就好像外行人代替木匠砍削木头,少有不伤害自己手的。(注释33) 老子又说: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注释34) ~*~* ~*~* ~*~* *~*~ *~*~ *~*~ 道是拯救者 老子论道的主旨,是大道的拯救。 春秋时代,世人都沉沦了,人间没有美善: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是上的善良与邪恶,两者的差别又在哪里呢?人们追求今生如此过份,以至于连死都不在乎。(注释36) 老子说,最大的祸害就是不知足,最大的罪过就是贪婪。(注释37)他一再警告,罪的结局就是死:「人一生出来,就进入死亡。为甚么?世人太贪婪今生的享乐了!」(注释38)老子用「壮、坚、强」来形容背离大道,自恃其能,偏行己路的人必死。(注释39)敞开自以为是的感官,极尽聪明能事,更不能得救了。(注释40) 老子用「止」、「反」、「复归」、「静」、「久」等概念,说明甚么是得救。 止:知道停止方能免除危险,可以得享长久的生命。(注释41)止的深涵,世人在神面前不可潜越:宇宙一开始有秩序,就有了名份。既有了名份,人就该知道自己的限度,不可潜越,知道人的限度而及时止步,就可以平安无患了。(注释42) 反:「这至高无上的恩德啊!多么奥妙深远与一般事理恰恰相反,然而唯此才通向大顺啊!(注释43)相反(返归),正是大道的作为。(注释44)老子又用水作比喻说:「它处身于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跟道很相近」。(注释45) 复归:复归本根、复归真生命、复归婴儿、复归无限、复归本相、复归母亲、复归其光明、复众人之所过、复结绳而用之(注释46)等等。这是最后一句话,现代人只会嘲笑。然而「不笑不足以为道」。(注释47)当不治之症越来越多,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道德水平越来越低,犯罪越来越普遍,杀人武器越来越精妙,地球资源越来越枯竭,人类的胃口越调越高,一句话,当「末日」来临时,再读老子「小国寡民……复结绳而用之」的话,人们将作何感想呢? 3 老子与基督 静:回到本根,便是静息,静息之处,是真生命。(注释48) 久:永生之意。离道者必死,入道者永生:无死地、死而不亡、没身不殆、可以长久、无遗身殃、是谓袭常等等。(注释50)后世道教不知老子微言大意,竟然练起「长生不老术」来了。 《老子》第十六章,完整的表明了大道的拯救: 道为万物之主,是善人的宝贝,罪人的中保。美好的言词固然可以博取尊荣,美好的行为固然使人得到敬重,然而人的不善怎能被剔除弃绝呢?所以,就是立为天子,封为三公(太师,太傅,太保),财宝无数,荣华加身,还不如坐进这大道里呢!古时候为什么重视道呢?不就是因为在他里面,寻求就能得着,有罪能得赦免吗?所以道是天下罪尊贵的啊!(注释51) ~*~* ~*~* ~*~* *~*~ *~*~ *~*~ 道的化身圣人 大道拯救世人,似乎是藉着「道的化身」圣人。 道无形无象,唯有圣人将道表明出来,普化人间。老子不是那圣人,老子只是指出那圣人。《老子》八十一章中,至少有二十六章二十九次描述了那位圣人,总是在讲完道体、道性、道像、道理之后,用「是以」(所以)将圣人引出来,不论不辩、直笔而出、言之凿凿、不容至疑,俨然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 值得深思的是,老子论道时,为甚么提出这个圣人来?为甚么老子反覆展示这样一个一直被学者们视为「莫须有」的人物形象?如果这位「圣人」真是一个虚构那么必须要问,为甚么一字千金的老子竟然重笔墨的「虚构」他? 不管理智上多么吃惊,不管听起来多么神奇,我必须说,老子笔下的圣人,非常像耶稣。请看: 他是世人认识道的中介,是天下的牧者;他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他秉持大道之像,吸引天下前往,得享安息太平;他承袭大道的光明,总是善于拯救世人,将众人从过犯中领回来;他知道荣耀所在,却干守屈辱之境,知道光明所在,却干守暗昧之地;他掌握着世人欠债的存根,却不强令世人偿还;他将自身置之度外,其身却永远长存;他受辱受难,却为主为王,但是天下之王。 凡认识耶稣的一眼便认出,这酷似《圣经》旧约所预言,新约所展示和见证的耶稣。吻合之极,令人瞠目结舌。 ~*~* ~*~* ~*~* *~*~ *~*~ *~*~ 孔子逝世五百足年后,圣者耶稣开始传道。(注释86)这是一个奥秘,世人难知底细,不过历史告诉我们,从沉沉昏睡中将神州唤醒的第一声细语,神州与世界的第一次拥抱,神州儿女重新赞美上帝的第一首诗歌,都是耶稣--这位与老子笔下的圣人极其吻合的人送来的。 奇妙的事,跨越了时空,如今恰是盛然展现,愈演愈烈的时候。 ~*~* ~*~* ~*~* *~*~ *~*~ *~*~ 老 子 简 介 老子(公元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春秋时期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史记》载为楚国苦县河南鹿邑太清人,也有史料记载,老子为今安徽涡阳人,汉族人,与孔子同时期而年稍长于孔子。有人说又称老聃。在传说中,老子一生下来时,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后来称为老子。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学于老子。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