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然的智慧肯定并接受冲突的存在,想在我们生活的二元世界完全消灭冲突和对立,只是无用和无益的幻想,但它们却可以被我们的目光所转化为一元。世界从来无需改变,需要改变的只有我们的看法和经验。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在有限中看到无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缺陷中看到完美、在平凡中看到神圣、在无常中看到永恒、在机械中看到意义、在大地上看见上主的清明目光和坚定信念。“心想事成”只是止小儿啼的糖药,“活在当下的天堂,一无所求,一无所需”才是终极的解脱。 相信一切都是完美的这一哲学命题是容易的,而实实在在的功课是学习全然的接受,则是非常困难的。不过,只要开始,只要上路,一切都会在因缘成熟时开花结果。全然的接受有两个面向,一个是自己,一个是世界,当然向外的面向其实也是向内的一种变形和镜面效应。全然的接受自己是开悟和解脱的开始,也是终极。这里面有些悖论需要小心理清。我们心灵总有两种层面的声音,一个是更内在、更深入的宁静、关照,它接纳一切,不受任何打扰,是我们更真实、更深刻的我,一个是较表面的、喧嚣的各种声音,它们总是不停的判断好与坏、是与非,总是对世界充满抗拒和冲突,是我们的子人格和传统修行所谓的“自我”。自我必须不断的被放下,被我们的更高自我转化,向整个宇宙臣服,但这是个漫长的过程,自然发生的结果,它必须被温柔对待,而非诛杀。凡是强行诛杀、消灭“自我”的,必是“自我”另一诡异的化身。全然的接受,首先就是接受自己那非全然接受的部分,爱每一个子人格和自我的声音,它们自会成长和转化。这里又涉及另一个常见的误解,全然的接受并不反对心灵的成长和世界的变化,生命是一种历程,全然正包括了这种永动和变化。 从我们二元的时间观念看,一切是流变的,而从终极的无限的宇宙看,又从没有任何变化,一切都已完备,所有的结局和剧本也已写好,我们只是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经历和旅行。就像一本书,它早就静静的放在那里,而我们的线性意识赋予了阅读的先后次序和时间运动。这种无限的宇宙观,有助于我们接受当下的自我,安然地活着当下。我们不必去急于改变什么,成就什么,只需要享受这个生命的每个历程、每个当下,我们没有实现的梦想一定在某个宇宙里由我们存有的其他分身或我们更大存有(神)的其他片段体实现了,我们现在正经验的现实一定有它的意义和价值――不论是痛苦还是快乐、伟大还是卑微、清明还是迷雾。我们生存的物质世界、地球层面本来就是一个受限制的层面,我们只能选择和经历一种现实,但任何层面都是被整体宇宙所祝福的,越是看起来限制很大、很多黑暗的地方,越是被感恩,因为它们在替上帝活出一些不可或缺的极性,据巴夏说地球是被很多更高层面的星球意识所深深感谢的。所以我们也应该对黑暗心存祝福而非诅咒,对残障者(可以从特指到泛指)心存敬意和谢意,他们在承担着二元世界必要的极性。 全然的接受,不仅仅是一种哲学观念,而是我们需要落实在心灵的实实在在的“修行”。所谓修行,实无修处,全然接受的最后其实是连“修行”这个观念也会放下,只是顺遂自然的变化。但开始,我们还是要有所为,那就是温柔的聆听、静观、拥抱我们的每一个念头、每一个情绪、每一个欲望、每一个选择,去整合我们人格的每一个面向,去丰富我们心灵的每一种极性。一个灵魂存有,就是一个心灵完形,而上帝就是宇宙万物灵魂的完形存在,一种金字塔的意识完形就是生命全部的历程,也是我们进化的方向。只有一个完形才可能解脱世界的束缚,而每一个深陷世界的片段都被赋予了某种神圣的极性。开悟的大师不一定是温吞吞、不冷不热的中性人,他们是可以选择不同面向和极性强度的自由人,他们是有真性情的、活生生的人。 全然的接受的一个重要面向就是对自我命运的接受。我们的命运是个人自由意志和灵魂大我的综合作用结果(当然从更深层讲自我和灵魂并没有分离和区别),我们出生的环境、我们先天的天赋或缺陷、我们的父母、我们的性别,乃至人生的很多际遇都是有限的自我所无法决定的,它们是我们更高自我已经或正在安排的剧本,而我们必须面临选择――自由意志是人类独特的心灵现象,即是限制也是荣耀。接受命运并不否定自由意志,向宇宙和自性臣服也不意味着个体人格的缺失。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自我视线和能力的限制,我们不一定能看清命运背后的东西,我们必须学会体会、审查命运的更高目的,苦与乐,悲与喜,我们有完全的行动的自由,但我们必须拥抱每一个结果――也许它不是自我期许的。我们得学习礼敬生命,礼敬命运,礼敬每件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而其中特别难能的是礼敬苦难。 接受痛苦不是件容易的事,疾病、失败、贫穷、孤单,无数的苦难考验着我们的肉体和心智,司空见惯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就是大事,就不再无关痛痒、无足轻重。一个小小的牙痛可以击败最优秀的哲学家,一次腹泻可以让最叱咤风云的将军无力反抗,疾病是最典型的苦难,是我们学习接受课程中最忠实的朋友。疾病使人诚实,我们必须面对自己的无力和受限,它击破了我们完美的幻想、让我们的控制欲、权力欲(自我,男性力量)显示出片面,而开始学习发现我们心灵的另一极性――接受性、消极性(母性的力量)。《恩宠和勇气》中,肯威尔伯动情的向我们展示了他妻子和他在面对疾病和死亡时的巨大挑战和伟大力量。接受性不妨碍采取物质的科学的治疗行动,也不排斥新时代的各种另类治疗,但内在接受性的成长才是最终价值。抗拒只能加深痛苦,接受才能减轻甚至超越痛苦。正视我们的身体症状,可以发现我们心灵缺少的极性,这也是灵性治疗的根本和疾病存在的价值,但我们不能幻想疾病在二元世界的消失,物质的身体必须承受物理规律的制约,当然任何现象都是更深的心灵现象。深深的接受痛苦,是转化它的唯一途径,其他治疗都是症状的转移而已。所以,一个开悟的大师,也许一样会有身体的疾病的示现,但他们的全然的接受性可以使他们活过而不是活在痛苦中。佛陀六年的苦行没有白费,这使他明白了受苦的无益和无用,也使他学会了和苦难相处,当天不再追寻藉由肉体的痛苦来寻求精神的解脱时,他不再执着于苦乐二元,他安然活于当下的一碗羊奶,悟道来临了(而不是他得道了)。 一切烦恼来自我们的期许,尤其是过高的期许,当我们全然的接受当下时,我们就没有欲望,没有希求,也就能没有恐惧、没有忧虑,“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这样的人,不自负,不自卑,无执着,无期许,不忧虑,不恐惧,全然的接受生命的本来如是,从容、镇定、尽致而热情的活过生命的每个当下,任何形式的外在攻击对他们都没有了着力点和丝毫的杀伤力,这就是大师的境界。老生常谈的“知足常乐”“逆来顺受”如果除去固步自封、静止不动的片面视角,其实是非常深刻的真理。接受我们的好的状态,也接受我们坏的状态,在能量的高峰我们积极创造和欣赏美善,在能量的低谷我们安静的承受和等待,一切都会自然的变化。我们只需要对灵魂和宇宙多一些信心,一些耐心,一切都会活过,而光明和喜悦是我们终极的家乡。我们可以用全然的接受转化一切二元的对立,而最终我们会发现自己从没有离开过一元的天堂。 全然的接受的另一个重要面向就是对宇宙万物的欣赏和对其他兄弟的接受。世界万象只是我们心灵的印象,当然我们也是别人的风景。仁慈、智慧而全能的上帝不会产生无用的东西,每一种事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只有不适合的,没有不好的东西。我们厌恶的粪便,恰恰是庄稼的美食。天赋我生命,我只须活出自己的生命特色和心灵极性,同时尊重和祝福其他的生命特色和心灵极性。一朵红玫瑰娇艳的绽放,却无需去宣称花儿必须是红的、紫罗兰的蓝色是罪恶。你可以拥有财富,却不必厌恶贫穷,你可以选择男性,却不必轻视女性,你可以选择异性恋,却不必去谴责同性恋,你可以选择高尚,却不必鄙视自私,你可以选择光明,却不必诅咒“黑暗”。凡是你鄙视和仇恨的东西,你都可能做过或下一世选择去体验,杀人者和被杀者的角色都会互换。所有的生命都是我们的兄弟,都是神圣的上主之子,即使最邪恶的角色里也隐藏着上主的歌唱,他们都有人性需要悲悯,他们都有神性可以被唤醒。奇迹没有例外,真理必须放之四海皆准。只有对所有兄弟的欣赏和热爱,才能解放自己,只有看到每个人都是佛种和上主之子的人,才能被救恩,而一个人的救恩就是整个世界的救恩。世界无需改变,甚至我们的行动也不要求改变,改变的只是我们自己、我们的眼光,而行动自然会在内心的改变后发生,世界的改变会在每个人的改变后自然的发生。 全然的接受之道,不是逃避之道,这条道路要求我们自觉地看清万物的对立并勇敢地历尽冲突,在体验中超越,在内在的统一中解脱。执着和抗拒都是束缚我们的力量,每一个批判都会使我们和被批判者捆绑起来不得脱身。只有全然的接受,绝对的宽恕,无条件的爱,才能使我们从形式世界里脱身,并把形式世界转化为天国和净土。 全然的接受,从内在心灵到外在世界,从自己的每个境况到世间的每个兄弟,这就是解脱之道、开悟之门。“全然的接受”是一个神奇的咒语,让我们常常提醒自己,向自己低语,也许不经意间就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上路,这就够了,不必担心旅程,不必发愁还有的放不下、不接受,让种子慢慢生长,开花是必然的结果,也许某一天我们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抵达大师的境界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