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默想 “Lectio divina” 可译作「灵阅」或「读经」,这词包括了阅读的内容与心态。隐修士阅读的主要内容是圣经和教父们有关圣经的诠释;读经时应有的态度是聆听与祈祷的心态。路加福音记载,玛尔大的妹妹玛利亚静坐在主的脚前听祂讲话,以老师的说话为「唯一需要的」。这是作门徒应有的基本态度,也是读经的最佳写照。 与读经连在一起的是「默想」。这里所说的「默想」与今天一般重思考推理的默想工夫不同。在隐修传统里,「默想」可以比作牛的「反刍」,是把动心的经文再三诵读咀嚼。「默想」时通常微动唇舌,或低声诵读,把天主的话一字一句的品嚐与咽下,作为心灵的滋养;这养料的特点是把我们与圣言同化。「默想」的目的也是为了背诵一些圣经的章节,以便日间工作时继续在心中和口中背诵。 「默想」的典范是圣母玛利亚,路加记载,在牧童离去後,「玛利亚把这一切话默存在自己心中,反覆思想」(路2:19)。玛利亚不但是「默想」圣言的典型,她本身的存在与使命便是一个对圣言的绝对回应:「看!上主的婢女,愿照你的话成就於我吧!」正是因为她对圣言完全的开放与接纳,天主圣言便在她身上成了血肉。隐修圣召最深的意义也是向圣言的回应,正如隐修始祖圣安当便是为了对主的说话(「你若愿意是成全的......」),作出彻底的回应,而舍弃一切,到旷野去隐修。日後的隐修士都以圣安当为始祖与模范。但他们也乐於仰望圣母玛利亚,奉她为隐修士的典范,及回应圣言的最高表率。隐修士不但在开始修道时向圣言的召唤回应,即使日後每天的隐修生活,也该是一个持续的回应。因此,隐修士必须每天读经不懈;假如一旦他听不到圣言的召唤时,隐修士便会无所适从,迷失旅途的方向与目标了。 2.个人祈祷与礼仪祈祷 与读经、默想紧密连在一起的便是「祈祷」。祈祷可有不同的解释,如与主谈话、举心向上、感恩、赞颂、忏悔、祈求等。但按照隐修传统,祈祷最好的定义是对天主圣言发出的回应。正如隐修士整个的存在是向圣言的回应,隐修士的祈祷也是由圣言启发的。因此在读经、默想的过程中,隐修士屡屡停下来,让圣言在自己的心中产生回响,引发和化成内心的祷告。 这种由圣言引发的祈祷不仅限於读经的时刻。正如默想圣经常与隐修士的工作配合,祈祷,尤其重复简短诵句的祈祷,也不断伴随隐修士的全部生活,几乎与他呼吸或心跳的节奏配合。早期旷野教父最喜爱采用的诵句是「上主,求你垂怜!」或「上主,速来助我!」一类的句子。他们相信重复简短诵句是达到不断祈祷最有效的方法。 圣奥思定在致普劳巴的信中指出,心灵的愿望是祈祷的灵魂,并引述埃及旷野中的隐修士不断祈祷的榜样:「据说埃及旷野中的隐修士时常祈祷;但他们的祈祷是很简短的,迅速如同射箭一样,以免长久祈祷会松弛或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奥思定也鼓励人在可能时作长时间的祈祷,但说明延长的祈祷不是指多言的祈祷,却是一种深度的祈祷:「深度的祈祷是指:我们的心中持久而虔敬的敲门声,在天主的门前祈求祂。多次这种祈祷,说话不如叹息,流泪胜於谈论。」1在圣神引领下,隐修士往往由不断重复诵句的祈祷,达到更静的境界,进入无言的默观。 嘉先隐士在介绍埃及旷野隐修士不断的祈祷时,透露了依撒格长者所传授的古老秘诀;即采用圣咏69篇开端的句子:「天主,求你快来救我,上主,求你速来助我。」作为日间不断重复的诵句。嘉先认为这句子表达了我们在天主面前的贫乏可怜,以及对祂绝对的信赖,企望从祂那里获得所需的救助。这句子包括了我们的一切需求,适用於日间任何环境,可以说是一切祈祷的综合。嘉先劝勉隐修士从早至晚,时时处处,在心中口中诵念这句子,藉以养成不断祈祷的习惯。当然嘉先也指出,诵念这短句本身不是祈祷的最高境界;他称更超卓的祈祷为「炽热祈祷」。这种祈祷是天主白白的恩赐,有时是由读经或重复上述诵句引发,使灵火在人心中慢慢燃烧起来;有时这「炽热祈祷」却突然而来,使人感到心热如焚,火花向四方飞舞。这种祈祷非言语所能表达,是圣神亲自以不可言喻的叹息在我们心中祷告(罗8:26)。 嘉先隐士是东西方隐修传统的桥梁,他把这种东方隐修的祈祷传统带回西方去。可惜的是他所推介的诵句并未被普遍采用。在西方传统里,这诵句渐成为团体日课祈祷中每个时辰的开端;这与嘉先企望隐修士在日间不断重复这诵句的原意不符。至於东方隐修传统,这种个人诵念短句的习惯常保持下来。但句子的内容渐渐集中於耶稣圣名和求主垂怜的主题。自第五世纪开始了所谓诵念「耶稣祷文」的传统,这传统一直流传至今天。自本世纪中叶,由於来自俄国的《东正信徒朝圣记》一书流行西方国家,「耶稣祷文」的传统也渐渐普及西方教会。今天不论东方或西方,很多隐修士和一般信徒都喜爱这种不断祈祷的简易方法。 隐修士祈祷的特点是向圣言的回应,是由读经、默想引起的。隐修士读经时格外喜爱采用圣咏集,这是因为圣咏集的性质与隐修士的祈祷很相似。圣咏同时是天主的圣言,也是由圣言引发的祷告。圣咏作者首先是天主圣言的聆听者,这圣言或表现於天主创造与救恩史中的工程,或由旧约圣史、先知们所记述,或更具体的表现在圣咏作者个人和团体的生活中。圣咏作者由於默想这些以不同形式表达的天主圣言,有感而发,作了优美的圣咏集祷词。这些祷词包括赞颂、感恩、忏悔、哀怨、信赖、祈求等不同的心情,成为旧约和新约天主子民的基本祈祷手册。隐修士的读经、默想、祈祷也格外集中於圣咏集;这是一本隐修士的金书。不少隐修士每天、或每周,把全部圣咏诵念一次。有些隐修士已能把圣咏集全部或部份背诵出来,以便在日间工作时继续诵念、默想圣咏。 在度团体生活的隐修院里,很快便出现每天的团体日课祈祷,主要内容是读经和诵念圣咏。除了三个主要时辰(夜间诵祷,晨祷,晚祷)外,也加上了一些次要的时辰,一般共七个时辰。研究圣本笃会规专家Adalbert de Vogue强调,隐修团体日课祈祷的起源与背景是隐修士不断的祈祷;团体日课应与个人的不断祈祷打成一片。如果以不断祈祷比作一条贯通天人的桥梁,那麽日课的不同时辰便好比桥梁的柱子:一面是个人不断祈祷的表达,一面也支持、维系个人日间不断祈祷的实践。 古代隐修团体大概每周一次在主日举行弥撒圣祭,今天一般隐修院大都每天举行团体感恩祭。不论过去或现在,弥撒圣祭常是隐修士祈祷生活的中心与高峰。隐修士每天的读经、默想、诵念圣咏、祈祷等善功,都在弥撒圣祭中汇合起来;就连隐修士每天的工作与辛劳也由饼酒代表着呈献给天主。因此弥撒圣祭可说是隐修士全部生活的综合。弥撒圣祭纪念基督死而复活的奥迹,也充份表现出隐修生活以基督为中心的特点。隐修士舍弃一切,进入旷野隐修,度刻苦清贫的生活。他们朝夕寻求的便是参与基督的逾越奥迹,与基督同化。如默顿提示的,感恩祭可以导致深刻的默观与密契经验。若要欣赏这种默观经验,通常须要在圣祭中保留较长的静默时刻,尤其是领主後的一段静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