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德兰爱心书屋  
 
小德兰爱心书屋
 
最新公告
小德兰爱心书屋最新公告 有一天,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至今让我难忘。梦中,我看到一本打开的用石头做的书,我用舌头去舔它,觉得有一种甜味,我就更用力去舔,最后从这本书里流出活水来了。从那以后,一种想要了解、学习的迫切渴求在我心里扩展开来,我燃起的强烈的愿望要在真道上长进。   我爱上了灵修书籍,我感觉好像是主亲自为我挑选那些有益精神修养的读物,主不喜悦我看那些世面流行的书籍,因为只要我一看到那些他不喜欢我看的书,我就有一种厌恶的感觉。主保守我,那样细心地防护着我,从那以后我从未读过一本不良的书籍。   善良的书使人向善,这些圣人的作品,渐渐地印在了我的脑子里。读这些圣书时,我思潮汹涌起伏,欣喜不能自已。书中谈到这些圣人们如何在与主的交往中得到灵命的更新,德行的馨香如何上达天庭。啊,在这世上曾住过那么多热心的圣人,为了传播福音,他们告别亲人,舍下了他们手中的一切,轻快地踏上了异国他乡,到没有人知道真神的世界里去。啊,若不是主的引领,我可能到死还不认识他们呢!   我的心灵从主给我的这些圣人的言行中选取了最美的色彩;当他们的一生在我面前展开时,我是多么的惊奇、兴奋啊!当我读到他们为主而受人逼迫、凌辱,为将福音广传而被人追杀时,我为他们的在天之灵祈祷,我哭着,为自已的同胞带给他们的苦难而哀号。我一遍遍地重读那一行行被我的斑斑泪痕弄得模糊不清的字句,那些被主的爱火所燃烧而离开家乡来到中国的传教士,我多么爱你们啊!我心中流淌着多少感激的泪水。   他们受苦却觉得喜乐,因为他们爱主,他们感到能为主受一点苦是多么喜乐的事。他们受苦时仍在唱着感谢的歌,因他们无法不称颂主,因主使他们的心灵洋溢了快乐;他们激发了我内心神圣的热情,在我的心灵深处燃烧起一股无法扑灭的火焰,他们那强有力的言行激励我向前。   我一面读,一面想过着他们这样圣善的生活,也立志不在这虚幻的尘世中寻求安慰。我一读就是几个钟头,累了就望着书上的圣像沉思默想。啊,当我想到我有一天还要见到他们,亲耳聆听他们的教诲,伴随在他们的身边,和他们一起赞颂吾主,想到那使我欣喜欢乐的甜蜜的相会,这世界对于我一点吸引力都没有了。   从这些书籍里,我认识了许多爱主的人,他们使我更亲近主,帮助我更深的认识主,爱主。这些曾经生活在人间的圣人圣女,内心隐藏着来自天上光照的各种宝藏,听他们对悦主的甜蜜喁语,我也陶醉了。主藉着这些书籍慢慢地培养我的心灵,当我看到这些圣德芬芳的圣人再看看满身污秽的我,我失望过,沮丧过,哭泣过,和主呕气过,甚至埋怨天主不用祂的全能让我立刻成圣。但是主让我明白,灵命的成长需要时间,成长是渐进的,农民等待稻谷的长成需要整个季节,才能品尝丰收的喜悦,我也要有谦卑受教的态度才能接受主的话语,要让这些圣言成为血肉(果实),是需要时间的。   从网上我读到许多有益心灵的书。当我首次读到盖恩夫人的传记时,清泪沾腮,她的经历强烈地震撼着我的心,我接受到了一个很大的恩宠,使我认识了十字架是生命的真正之路。读圣女小德兰的传记时,我又有别一种感受,我看到了一个与我眼所见的完全不同的世界,那里没有争吵,没有仇恨,没有岐视,那是主自己在人的心里建造的爱的天堂。还有圣女大德兰的自传,在这位圣女的感召下,我初领了圣体,从圣体中获得无量恩宠。这些书引我向往那超性的境界,向往那浑然忘我的境界,从此无益的书一概不看了。我一遍遍地重温这些我喜欢的书籍,一遍又一遍地回味书中那些难忘的情景,我和他们谈心,告诉他们我愿意效法他们,心里多么渴望能像他们那样爱主。   我因此而认识了许许多多圣人,这些圣人中有许多也曾是罪人,使我也能向他们敞开心门。我一会儿求这个圣人为我转祷,一会儿求那个圣人为我祈求圣宠,这些圣人使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我想,既然他们真心爱天主,那么他们也会真心爱我。现在他们和天主如此接近,当世人向他们祈求时,他们也会想方设法将我的祈祷告诉天主的。就这样,他们和我共享生活的体验,不断地把上天仁爱的芬芳散播给我,他们的友谊使我的欢乐加倍,痛苦减半;他们已走过死阴的幽谷,从他们身上我学习到了明辨、通达、智慧、勇敢、诚实、快乐、圣洁等等美德。他们的言行是滋润我心田的美酒。   这些书使我专注于天上的事理,我的很多不良嗜好因此不知不觉地放弃了。我的信德一天一天长大,我知道我的一言一行都有天使记录;我也深信人有灵魂,信主的人有一个美好的家;也相信圣人们都在天上为我祈祷,我并不是孤军奋战;我是生活在一个由天上地下千千万万奉耶稣的名而组成的家庭里,我庆幸自己因了主的恩宠能生活在这个大家庭慈爱的怀抱里;我也渴望所有的人都能进入光明天家,和圣人们一起赞美天主于无穷世!   小德兰爱心书屋启源于一个美好的梦。小德兰希望所有圣书的作者和译者都能向主敞开心门,为圣书广传而不记个人的私利;愿天主赐福小德兰;赐福所有传扬主名的网站;赐福所有来看圣书的人;也求主扩张人的心界,使小德兰能将更多更好的书藉,献给喜欢读圣书的人!从2014年12月18日开始我们使用新域名(xiaodelan.love),原域名被他人办理开通,请您更改您网站或博客上的链接,谢谢。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小德兰书屋】   
天路灵粮Top 10
·一位韩国女画家被耶稣提去地狱,画
·圣经中的格言及教训(选录)
·特蕾莎修女爱的箴言
·圣经中关于人与人交往的警句
·鲍思高神父的灵修语录
·圣徒金言
·有关良心的箴言
·雪中的对话
·在闹市中度退修生活
·圣徒--特司谛更:人被造的目的
天路灵粮最新更新
·斯特里克兰主教:天主会惩罚主教们
·观此"骷髅盘",懈怠已断否?
·十诫禁止所有的假神的偶像和代表,
·真福艾曼丽修女的炼狱之旅,提醒我
·弃绝梵蒂冈2025年路西法的"吉祥"物
·这是王后艾斯德尔的哀祷,代表了所
·我们正在经历教会的耶稣受难日
·十七世纪的隐修士告诉我们,当三重
·天主教严格禁止手领圣体的教导
·画十字圣号的力量有多强大,战争中
「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你弃掉知识,我也必弃掉你,使你不再给我作祭司。」
带着爱来中国的传教士的老照片
带着爱来中国的传教士的老照片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5843 更新时间:2011-10-25 19:03:23
 
 

热忱的教育家;正处于风华正茂的苏道朴,42岁就在华西坝付出了生命,影响了一家人以后的命运.

这是牧师和麻风病人在一起

育婴室

圣母院仁慈堂修女与孤儿们的合影

在传教士的住处,中国儿童与西方儿童的合影(四川)

20世纪初天主教神父在给中国儿童施洗

厦门的中国女信徒

英国基督教长老会女传教士礼荷莲从泉州再次来到厦门。

传教士与信徒同坐独轮车

施洗

传教士在上音乐课,这些人好像是盲人

入乡随俗的传教士

外出宣教

检查口腔

治眼疾

威廉·哈维·杜布森在阳江从事传教、行医和教学工作。

杜布森在医疗资源简陋的条件下,

为当地病人提供白内障手术而闻名阳江。

杜布森在阳江与他的医院的工友们。

 杜布森特别关注离王母岗门口的麻风病患者。

一些医生和懂得医术的传教士来到发病率最高的华南地区开设麻风病院,收治麻风病患者。

乡村小学

西方传教士对我国女子起初教育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大大改变了妇女的地位。

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梅理士在登州(今蓬莱)传教34年,

他于1887年与继室梅耐德共同创办了登州启喑学馆,

是中国第一所聋哑人学校。  

晏阳初的一生改变了世界上上亿贫苦民众的命运。
    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使国会通过拨款条款的外籍人士。

教会学校的学童

做针线活

 罕见老照片晚清教会学堂上课的模样

当时家庭成员合影

盔甲

教会学校的学童

教会学校女教师和女学童

早会

上课

烟台的教会学校女学童

教会小学通常是附设在教堂里的洋学堂,规模很小,学生主要为贫苦教徒子弟或无家可归的乞丐,学校不仅免收学费,并且还提供一切膳宿生活甚至路费。到1900年,在华的几乎所有重要传教中心都开设一所小学。在开办学校的教会及传教士中,来自美国的最多,其次是英国

得到英国传教士帮助的中国教民

患了头皮溃疡的小饥民,在教会医院修女和护士在为他做清洗消毒

学校:华西协合大学

辅仁
 

华西协合大学建于1910年,到2000年的九十年中,虽几易其名,但一直保持了独立办学。世事的变迁,认识的差异,多年来对私立时期的史绩有不同的评价是正常的。在21世纪的今天,拓宽视野,从已发掘的资料中也许可以作一种猜测:在中国变法图强、兴学救国、振兴中华的背景下,她是华西地区新式教育的先躯之一,是灿烂的中华文明,尤其是根植于“天府之国”的巴蜀文化与西方近代优秀文化交融的产物;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培育英才,参与中国社会、文化的伟大变革中,她有着特殊的历史贡献。

西部妇女高等教育的先河。在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三从四德”的桎梏下,妇女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在四川也尚没有接收女子入学的高校,少数要上大学的妇女只有到省外去。早在1908年华大临时委员会就收到了差会计划在华大附近筹建女子学院的设想,几经反复的协商,1922年校董会才有保留地批准女子进入华西协合大学。

    1924年9月7日,笑容可掬的毕启校长,在办公楼迎接了新入学的8名女生(如上图),她们一下成了西部历史性的人物,华大独特的一道“风景线”,开创了男女合校的先河。随后女子高等教育显示了光明的前景,1929年有5名女生毕业,1932年乐以成获得第一个女子医学博士学位。在十年后,女子占了学生的三分之一,甚至还有来自朝鲜、俄国及美国的学生

华西协合大学的创办者虽然都以传教来华,但许多人更热心于教育的传播科技,促进中西交流。毕启在校任职30多年,是对学校有巨大历史贡献的。

郁约翰——传教士医生、建筑设计师和木匠  "郁约翰的“鸦片戒毒所"   鼓浪屿救世医院

戴德生名言:“我若有千磅英金,中国可以全数支取;我若有千条性命,绝对不留下一条不给中国”,表达他对中国的爱,彰显奉献与牺牲之精神。事实上英文裡面还有一句话他说「不是为中国,是为基督」

在庚子教难中,有一个历史细节让我门格外受震动。戴德生创立的内地会,有58人被害,此外还有21名儿童。但在事后的索赔中,戴德生主动放弃赔偿要求,即使中国政府情愿赔偿,也不接受,以示和不平等条约划清界限。

1865年,戴德生创立「中国内地会」。深入中国内陆,致力在未得之民中传扬福音,建立教会。
1951年,随著时局的转变,宣教士被逼撤离中国。内地会经祷告寻求後,领受新异象,决定在东亚地区继续事奉。

1965 年,改名为「海外基督使团」将总部设在新加坡,位於全球人口最稠密,但最少人信主的众多亚洲国家中央。
1951年 内地会宣教士来到马来亚,展开新村福音工作。1865 (清同治四年),戴德生创立跨宗派的内地会;同年发表著作《中国的精 神需要和要求》,呼吁传教士来华传教。内地会由一群热忱而有爱心的传教士 自由组成,吃苦耐劳,不避艰辛,除信守基要真理外,并不象其它宗派执著于 某些观点;他们所持守的严格的属灵原则至今仍是中国教会的祝福。内地会的 另一特色是建立教会後,以自立自传自养为目标,不接受外来的津贴补助,为基 督教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榜样。他们深入内地传教,在短短的十多年里 ,将福音传到19 个省,并深入到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直至新疆西藏。

站立者:戴存义(二子)、戴存仁(长子)
坐下者:福珍妮(妻子)、戴德生、葛珍莉(戴存仁妻子)
前排者:戴存义妻子、戴存仁的子女

内地会传教士在家访

身穿长袍马褂的剑桥七杰,1885年.受到戴德生(Hudson Taylor)的影响,七人成为传教士,1885年2月5日前往中国,3月18日到达上海。临行前全国各地纷纷召开盛大的欢送会。他们的行动甚至影响到了美国,导致Robert Wilder发起学生志愿运动(Student Volunteer Movement)。

七个人都是有重生经历的基督徒,出于信仰,前往中国,努力传播福音并帮助当地人。他们加入内地会后,讲道并且呼吁听众效法他们的榜样跟随基督。施达德的兄弟Kynaston Studd资助了他们的旅行费用。

内地会100名同工

聚会,中间老者为戴德生牧师

在偏远的农村传教

 

 

貝如意姑娘(美国)  

     1900年6月30日,德牧師告訴露姑娘從太原府來的壞消息。於是她招聚全體學生,一同跪下禱告,與她們話別。為著安全起見,全體宣教士次日回到城南街的宣教站。祥熙和幾位信徒,最後把一大車的日用品和食物,從南郊運進城裡。

     教會每天下午三時開禱告會,五時有查經班,在風聲鶴唳中,這是他們唯一的依靠和安慰。7月11日,一位信徒冒險犯難來到太谷,告訴露姑娘太原府的大屠殺。不少信徒漸漸逃來避難,也有逃亡到山嶺之間的,外面村鎮又不斷傳來遇難的消息。

     7月31日上午九時正,宣教站照常主日崇拜,由劉長老主領聚會。下午一時午膳後,大夥兒正在休息。忽然,看守前門的大叫起來:「拳民來了!拳民來了!」數百拳民在前,數百官兵殿後,正從南街浩浩蕩蕩衝過來,齊聲大喊著:「殺!殺!殺!」拳民衝進會堂,但見劉長老第一個倒下⋯⋯

      殉道時,來浩德牧師51歲,來師母55歲,德富士牧師42歲,衛祿義牧師41歲,露美樂姑娘35歲,年紀最小的貝如意姑娘,殉道那天剛好是35歲生辰。

纪念殉难者

FRANCIS DAVIS与LYDIA DAVIS夫妇和他们的新生婴儿
1900年7月31日在太谷被杀。

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年10月6日-1610年5月11日),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学者。1583年(明代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其原名中文直译为玛提欧·利奇,利玛窦是他的中文名字,号西泰,又号清泰、西江。在中国颇受士大夫的敬重,尊称为“泰西儒士”。他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除传播天主教教义外,还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

 

1890年,李提摩太去天津临时任《中国时报》(Chinese Times)中文版主笔。接下来他几乎一生里主要的时间都是负责上海广学会的工作(1891-1916)。广学会从1891年到1915年这段时间是中国最大的最重要的新式出版社之一。出版范围很大,包括书籍、小册子、单张、杂。其中的《万国公报》介绍西方最新知识和思潮,而《中西教会报》报道中外基督教界的发展现况。广学会出版的书籍,题目从宣教一直到法律、商业、政治、经济、哲学、家政和缠足的罪恶等,超过二千种。李提摩太主持翻译了一些著名书籍,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都很大。主要译著有∶《在华四十五年》、《七国新学备要》、《天下五大洲各大国》、《百年一觉》、《欧洲八大帝王传》、《泰西新史揽要》、《新政策》等二十多种。其中《泰西新史揽要》,内容是十九世纪欧美各国各国变法图强的历史,出版後风行一时,印行三万部,是戊戌变法时期光绪皇帝的主要参考书之一。

 

李提摩太生于英国威尔士卡马逊郡的法尔得普林村的农村家庭。1869年神学院毕业后,他被晋封为牧师并奉遣启程来华。1870年2月抵达上海后,他转赴烟台传教。在后来的华北大旱灾中,他积极投身到募捐和赈灾中去。1880年,李提摩太用1000多英镑向英国订购了科技书籍和仪器,试图面向上层士大夫,“把有关对中国最重要的知识,系统地教育他们。”他在太原府,每月举行一次科学报告会,并邀请官吏和士绅观看其科学演示。他还不失时机地晋见各级官吏,讲解世界地理、宣传变法主张,劝其建铁路、开矿藏、以养民富国。他主张改革先从统治阶级入手,“首教官员、次教富绅、三教儒士、四教平民。”他还一再强调要教民、养民、安民、新民。1882年,时任山西巡抚的张之洞看过李提摩太有关筑路、开矿、通商的建议书后,甚至希望他放弃传教、出任政府顾问。

组天足会∶师母提倡妇女放足


李提摩太师母於1898年组成天足会,她不顾中国传统社会压力,率先反对妇女缠足。她著书立说,奔走游说,提倡放足,终获成功。(国度复兴报香港版

1904的上海广慈医院和修女

1904年法国教会派遣了8位年轻善良的女修士来到了广慈医院。她们克服条件简陋等困难,与15位中国助理协力工作,按期造好了7386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医院。公济医院自1877年牗光绪三年牘兴建后,就有来自西方不同国家的30多位修女担任护理和管理工作,据说为首的是奥地利的公主赫海伦。

如果说1582年明朝末年来华的利玛窦,是具影响力的天主教传教士;那么,英国的马礼逊就是具影响力的基督教传教士了。

马礼逊1782年在英国出生。他深明语言沟通的重要,因此在1804年,他有计划到中国来传教时,便积极向伦敦一个广东人学习中文。三年后,马礼逊正式成为牧师,来到中国,成为第一个来华的基督教传教士。马礼逊来华的第一站是澳门,三日后再到广州。当时清政府颁布了禁教令,禁止外国人在中国传教。为了不犯禁令,马礼逊在中国的身份是东印度公司的翻译员。初来中国,他一面继续学习中文,一面动手翻译《圣经》和编撰字典。经过七年的努力,《新约圣经》终于译成,《汉英英汉字典》又相继出版。1819年,在另一位传教士米怜的协助下,又完成《旧约圣经》的翻译,名为《神天圣书》。由于在中国传教十分困难,马礼逊便组织「恒河外传教会」,以马来半岛上的马六甲为根据地,透过办学及出版刊物等方法传教。马六甲离中国不远,海路交通方便,华人又多,而且欢迎传教士到来。因此,米怜就负责在马六甲办学,而马礼逊则主力在澳门及南洋华人中传教。马礼逊认为办学传教既可传播信仰,又可宣扬西方文化和知识。1818年,马礼逊在马六甲筹建了英华书院,由米怜作校长,同时兼收欧洲籍和当地的华裔学生。马礼逊来华,揭开基督教在华人社会有规模办学的第一步。他除把《圣经》译成中文外,又写了不少布道的作品;还用英文写成《汉语文法入门》和《广东土语字汇》等书,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马礼逊1834年在广州病逝,安葬澳门。

《华英字典》(或称《中英字典》、《中国语言字典》、《华英辞典》),是世界第一部英汉-汉英的对照字典和中国境内最早使用西方活字印刷术排印的第一部中文书籍。该字典由基督新教来华传教士马礼逊独力编着,由隶属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澳门印刷厂所印制。共为6册,在澳门出版,于1815年至1823年陆续出版。

马礼逊翻译的圣经手稿

圣经翻译委员会


1890年在华新教传教士在上海举行全国会议,通过一项决议,由新教各宗派联合组成一个翻译班子,分成三组,分别负责文理、浅文理和白话文三种译本。经过28年的努力,在1919年出版,其中以白话文版的“国语和合本译本”最受欢迎,经过80个春秋,这部译本在中国仍广为使用,但分称“上帝”和“神”两种版本。(生命季刊)

从事汉语圣经修订工作的传教士,左3为富善

圣经翻译的把关人 富善

寄居时期:1836 — 1925
在华时期:1865 — 1925


提起富善牧师,知道他的人可能不多,即使是基督徒可能对他也同样陌生。然而他曾穷毕生精力参与翻译中文和合本新旧约全书,经常阅读的人数以千万计。这也是富善牧师为中国教会所作出最宝贵的贡献,值得我们深挚纪念。

富善牧师在中国宣教60年期间,两次遭逢丧偶之痛,亦两度经历失去儿女的试炼,如此无情打击,堪称命途多舛。然而他仍旧顺服神,未曾丝毫改变初衷,继续事主不辍,令人景仰不已。(余文生)

 

這為當年和合本聖經翻譯召開會議情況,後面中坐者為富善牧師

 富善夫妇及儿女


富善牧师夫妇于1865124由纽约启程,绕行大半个地球历时六个月,才到达目的地中国上海。在上海稍事休息后再经天津抵达北京长驻,由差会安排宣教任务。

宣教士离乡别井来到完全陌生的异文化地域,展开宣教圣工之前,当务之急,首重学习当地语文,否则一筹莫展。富善在求学期间已显出对语文甚有深厚天赋恩赐,抵北京仅一年便可以用普通话讲道;对语文领悟力之神速,实在令人惊异。初抵北京,为了与中国人打成一片,秉承入乡随俗;留长辫、穿长衫、予人有亲切感。此举除方便宣教外,对于学习中国语文亦产生事半功倍之效。1891年富善累积了丰富中文知识,出版了一本《中英袖珍字典》,内里包括10,400个汉字。另外又出版了一本《官话特性研究》,更包罗了39,000句汉语。这两本书后来成为当时西方宣教士和各国外交人员学习普通话之必备参考书。(余文生)

 

修女为婴儿洗礼

在太原

分发圣经的女孩

游戏

  埃里克·利迪尔是1924年第8届巴黎奥运会的传奇人物,他因为坚守信仰放弃自己擅长的、而且基本是稳拿冠军的100米比赛,却又意外地得到自己不擅长的400米赛冠军,并保持几十年的世界(奥运)纪录。

  利迪尔于1902年生于中国天津,成长于苏格兰。他在1924年获得奥运冠军后,各方邀约,前程似锦。他却断然告别培养他成才的苏格兰,返回炮火连天的中国,来到天津新学书院,也就是如今的天津第十七中学前身,默默地当一个中学教师,之后又来到河北和山东的农村,服务当地百姓。

  1943年,他与其他1000多名西方侨民被日寇抓到山东潍坊集中营。1945年2月,在抗战胜利的前夕,利迪尔因疾病与所受的折磨,死在潍坊集中营中。至今在天津十七中和山东潍坊还有利迪尔的纪念馆和纪念碑,热爱他的人们也组成了利迪尔基金会,继续从事慈善和关怀的工作。《奔跑人生》

利迪尔获得的最后一枚金牌,现保存在天津17中。

1929年,利迪尔参加万国田径赛获500米冠军后得到的奖杯,现存放于天津17中。

在勇夺第八届奥运会400米冠军后,利迪尔成为英国不少企业争相聘用的对象。然而,利迪尔婉拒了所有邀请,毅然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天津,在新学中学(现天津17中)当了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竞报记者吕威)

利迪尔在他的书中写道:“上帝的话语就是基督徒的是非准则。这是他前行路上的明灯,也是教育他良知的导师。(《奔跑人生》)

曾在贵州传教的瑞士传教士薄复礼

1909年春,美丽的云南腾冲。崎岖的羊肠小道上,走来了一个身材高大的白人青年。翻过了一座又一座的山,他来到了高山深处的傈僳人的村落,带着从神而来的使命,带着要“救一切相信的人”的福音。他就是内地会的年轻宣教士,英国人富能仁(J. O. Fraser,1886-1938)。福音从此传进傈僳族,傈僳人的历史从此改写。富能仁及继他之后的宣教士高漫(Carl Gowman 1886-1930)、李崇德(Francis Fitzwilliam 1902-1940),均为了福音的缘故,病死在傈僳山村中,葬身于云南边陲的青山绿水间。

英国人富能仁

现在石门坎规模最大的苏科寨教堂的礼拜会

附:

大清百姓——被爬着的、被痛着的、被枷着的、被跪着的

古田教案中杀害妇女儿童的凶手被处决——满清既是利用者,又是行刑者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本站简介 | 站长申明 | 投稿信箱 | 德兰圣乐 | 有声书馆 | 每日祈祷
愿天主祝福你,保护你;愿天主的慈颜光照你,仁慈待你;愿天主转面垂顾你,赐你平安!小德兰
开站时间:2006-12-24
您永远是第(1)位蒙受祝福者
站长:小德兰 Email:dadelanxiaodel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