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我甘露》文摘: 在最后的这个章节里,我要跟你分享两个人的故事。 第一个人是一个中国医生。他姓孙。孙医生1982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曾任江苏某医学院的常务副校长。 90年代初,医学院来了一批外教和留学生,通过他们,孙医生第一次接触到了《圣经》。他立即被《圣经》所传达的爱与敬畏深深地吸引住了。1992年的圣诞节,在一次聚会祷告时,孙医生突然感到有一种使命感正在他的生命里萌发。于是,他受了洗。 这时,他必须作出抉择:要么继续做官,要么持守信仰。当然,他选择了后者。学校因此解除了他的所有职务。他只得离开。从此,他的人生就变得动荡不安了。但他的内心却是安定的。 1999年,孙医生报名去了缅甸的佤邦,在那里服务于一家红十字会属下的国际丛林医院。所谓医院,只是几间草屋,生活条件也极其艰苦。但他学到了很多,尤其是学会了像白求恩大夫那样做野外手术。 一年半之后,他回到国内。虽然一无所有,但信心更加坚定。 在云南大学医学院代课期间,因为一个学生的偶然邀请,他的人生从此改变。 这个学生是从云南皎西农村考出来的。他告诉孙医生,在他的家乡,有一个病人正在等死。他问孙医生,肯不肯去看一看。 孙医生当即就答应了。皎西偏远落后。他跟着这个学生,颠簸了整整一天,才到那里。 病人是当地教会长老的太太。那里民风淳朴,几乎人人都信基督。给病人一检查,原来是乳腺癌,肿块已经有鸡蛋大了,必须马上手术。但长老说,他们跑遍了省内医院,手术费至少要8000元,他东借西凑,也只凑到2000元。孙医生说,这个手术我来做。长老忙问要多少钱?孙医生说,不要钱。 第二天清早,孙医生就赶回了昆明。本来约好病人随即就来昆明,借一个手术室做手术的,但病人没有来。晚上,他跪下来祷告,求主赐给他力量,使他能够帮助更多的穷苦人。这时,他的脑子里出现了外国电影里战地手术的画面。他的内心突然充满感动。于是,他即刻上街买了刀子、针线等等手术用品,然后,背上药箱就赶往皎西。 就在长老太太的卧房里,就在那张她睡了几十年的黑黝黝的床上,手术开始了。屋里光线不足,孙医生就把几个手电筒绑在一起,让人举着,当成手术灯来用。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会在一个这样的地方做一个这样的手术。但是,他成功了。 事后他说:“我没感觉累,只感觉同穷人在一起,就是同上帝在一起,很甜美。真的,心甜美,结出的果实也是甜美的。” 给长老太太免费施行手术的事,很快就传扬开去了。村民们纷纷找来,要他看病。他当然不会拒绝。结果,他在那里一忙就忙了一个多星期。接着,他又被请到邻县的一个村子。在那里,他又做了一个腮腺癌手术和一个囊肿切除手术。上帝保佑,这两个手术都很成功。 至此,孙医生终于明白:原来,这就是他的道路。这就是他的使命。 8个年头一晃就过去了。在这8年里,孙医生一直行走在云南最偏远贫穷的山村,为那些缺医少药的穷人和病人服务。对于无法挽救的病人,他总是握着他们的手,陪伴他们,直到他们离去。有时候,他甚至为那些临终的病人洗脸、梳头、更换衣服,尽量让他们死得安详,死得有尊严。不仅如此,他还培训了几十个学生。这些学生分布在不同县市的不同村庄。这就等于建成了一个乡村医疗网络。他深知,在那里,医术固然重要,但比医术更重要、更迫切的,乃是医疗常识的普及。 他说:“这一切都是神的旨意。城里和海外都有医生,而这里没有,主的安排很合理。我的榜样是德兰修女。她深入到遍地垃圾的印度底层,深入到穷人当中,把爱当作毕生的事业。我也想这样去做。” 现在,孙医生被一些熟悉他的人尊敬地称为“中国的德兰修女”。而他自己,总是把《在爱中行走·德兰修女传》随身带着,一有空就拿出来读一读。 《新约圣经》里说:“凡是真实的、可敬的、正义的、纯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你们都要加以赞美;若是有什么德行或是什么可称道之处,你们都要加以思念。” 因着这句教导,我在这里记下了孙医生的故事。 第二个是日本当代圣人贺川丰彦。贺川丰彦初次接触基督教的时候,就感到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后来,火热的信心使他从心里发出了这样的呼喊:“上帝啊,使我像基督那样吧!” 为了使自己像基督那样,贺川丰彦走进了东京的一个贫民窟,尽管当时他正患着肺病。 在贫民窟里,贺川丰彦住在一个仅有六英尺的草屋里。第一个夜晚,就有一个传染病患者要求与他同住,他当即答应了。不久,有一个乞丐来向他要衬衫,贺川丰彦马上给了他。第二天,这个乞丐又来要裤子和外套,贺川丰彦也给了他。这样,他就只能穿着一身破旧的衣服讲道了,以致贫民窟的人都取笑他。但后来,他却成了他们最敬爱的人。有一天,在倾盆的大雨中,他一边讲道,一边咳嗽。“上帝是什么?”他喊着:“上帝是爱。什么地方有爱,什么地方就有上帝。”最后,他精疲力竭地倒在地上——他时常如此,贫民窟的人就把他抬到草屋里。 贺川丰彦写道:“上帝居住在最低贱的人中,他与肮脏的囚犯同坐,他与少年犯同站,他与乞丐同处,他在患病者之中,他与失业者同在一起。凡愿见到上帝的人,在未进圣殿以前应先去监狱探访,未去教会以前应先到医院服侍,未念圣经以前应先去帮助乞丐。” 什么是伟大?这就是伟大。什么是像基督一样?这就是像基督一样。这个世界判断伟大的标准可能是金钱、权力、名声,但基督的标准却非常地简单:你帮助了多少人?服务了多少人?你满足了多少人的需要?弥补了多少人的欠缺? 耶稣说:“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 他的命令乃是:“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 所以,我们若爱上帝,就应该听从他的命令。只有顺服才能证明一个人的爱是真实的。除了顺服,并没有别的途径可以证明爱的确实存在。比如说:你说你爱你的母亲,但你却常常忤逆她,使她伤心。或者,你说你爱你的妻子,但你却沉迷于婚外情,使她心碎。那么,你所说的爱,其实是不存在的。 真正的爱必然建立在顺服之上。除此之外,再无别的基础。而轻看穷人、辱骂罪人、诅咒仇人,都不是顺服的表现。只有同情人、怜悯人、饶恕人,只有祝福人、帮助人、服务人,才是顺服所该有的结果。 在《马可·路德福传》里,作者写到一个叫艾文思的女人。她贫穷,收入低微,却出奇地热情、慷慨。别人的穷苦,比她自己的困难,更让她难过。她时常帮助那些跛脚的流浪小动物。她曾为了自己没有能力适当地解除一个姐妹的穷乏,而痛苦地哭泣。 所以,马可·路德福认为:任何的行动,无论多么微小,都比消耗在空谈中的激烈的义愤要有价值得多。 我们必须把基督介绍给不知道的人,但是,不是只凭着我们的言语,而是要凭着我们的生活。“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动也是死的。”一个在生活中不肯施与的吝啬的人,无法与人相处,也无法与上帝相处。因为宽广的上帝,很难与一颗狭窄的心相通;充满了爱的上帝,也难以与一颗被悭吝所包裹的冷漠的心交流。如果我们没有变得更加慷慨,那么,我们不可能更像基督。 所以,世界上最像基督的人,一定是那些决不会轻看他的人类同胞的人,一定是那些肯为他的人类同胞慷慨付出的人——无论是多么卑微低贱的同胞。 我们永远都应该记得,在那有限的三年里,耶稣在医治疾病、安慰忧伤、除去痛苦、使饥饿者得饱足等事上所花的时间,要远比他谈讲上帝的时间多。他是用行动,而不只是用话语,把上帝的爱设立在人前,设立在这个世界上的。 那么,让我们顺服。除非回归上帝的怀抱,顺服在他的旨意之下,人类不可能彼此相爱。所以,我们必须先在上帝面前屈膝,然后,再起来面对人间的问题。 如果我们终于学会了爱人,就像上帝爱我们一样,那么,我们就真的实现了做人的目的,也就变得更像基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