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五十:什么是原罪? 自从生命出现,就一直存在死亡的哑谜。在动物世界里,死亡或许看似自然,但对人类来说,它却从来都是一个疑问。为什么那些我们所爱的人们会与世长辞?我们愿意有一个幸福的生活,不愿我们的幸福突然终止。因此,始自太初,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使产生了对一个"一切仍然美好"的"黄金时代"的不同构想。有关这一主题的故事都在试图解择死亡是怎样出现在世界上的。 圣经吸收了这些传统。创世纪在一开头便赞美创造界的原始美善〔第1 , 2 章〕。然后它才把生活中的烦恼,特别是死亡和骨肉相残的暴力,与起初的过失联系起来〔第3 、4 章〕。但是圣经故事中突出的一点就在于:这些原始的罪与我们自己的罪一般无二:拒绝信赖天主,歪曲事实,给自己辩解,推卸责任,嫁祸于人。创世纪没有回答罪恶为什么存在的问题,而是把责任转交给每一位读者。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就是亚当或厄娃,就是加音或亚伯尔。 在新约中,原罪变成一个更为明确的观念。对保禄宗徒来说,亚当代表全人类,而亚当的过犯意味着:就罪恶而言,全人类无一幸免都在罪恶权势之下,正如经上所载:‘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罗3:9 一10〕 。但保禄之所以对亚当感兴趣是因为这有助于他讨论基督的影响,因为和罪恶的玷染相比,基督的影响同样普遍,甚至更为普遍:“如果因一人的过犯,众人都死了,那么,天主的恩宠和那因耶稣基督一人的恩宠所施与的恩惠,更要丰富地洋溢到众人身上"〔罗5:15〕 。 所以,谈论原罪其实就是在说:救恩首先是普遍的,然后才是个人的。 基督来不是为把一些人从罪恶的世界中挽救出来,而是为拯救全人类。众人都犯了罪,都两手空空地站在天主面前,但天主却把他爱的礼物赐给了众人。"天主在基督内使世界与他和好"〔格后5:19〕 。基督所完成的"把正义和生命带给了全人类"〔罗5:18〕。 没有一个人能凭自己的能力找到一条道路走出全人类共同命运的死胡同。但是通过基督人类得到救赎,从此每个人都可以欢迎这个救恩进入他的生命。 耶稣以他自己的方式谈到原罪:“从人心里出来的是恶念:邪淫、盗窃、凶杀"〔谷7:2 1〕。可是他并没有作过多的谴责,因为他是慈悲的。 当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为罪恶所伤害时,或许我们也会变得更为慈悲。天主召叫我们踏着耶稣的脚印,去把治愈而不是无情的谴责带给别人。这并不是在降低罪恶的严重性,而是在让人们知道:没有任何罪恶不是基督在十字架上献出生命来除免的。 问题五十一:天主永远都宽恕吗? "罪恶在哪里越多,恩宠在那里也就越丰富"〔罗5:20〕。圣保禄的这些话总结了他作为代言人所宣讲的福音:由于耶稣基督的来临,任何障碍都不能再次把人类与在天主内的圆满共融相隔绝。爱一次而永远地战胜了一切障碍。"今后为那些在基督耶稣内的人,已无罪可定"〔罗8: 1〕。 但是,在三部福音中,耶稣却谈到一种永远不得赦免的"亵渎圣神的罪"〔玛12:22-32 ,谷3:22-30 ,路11: 14-23 及12:10〕。 这些话有时会使人们感到不安,甚至忧虑:我是否作了使我永远与天主的爱相隔绝的事? 耶稣这些话是针对那些指控他靠邪魔的能力治好一个附魔者的人们说的。 耶稣对这个荒诞的指控的回答大致是说:“如果你们因我以一个卑微仆人的形象出现〔参阅玛12: 15-21〕而认不出我是天主所派遣的那一位,这无论如何还可以理解。但如果把治愈的奇迹这样一件明白无误是生活的天主的行动、天主圣神的行动,看作是邪魔所为,你们就难辞其咎了。" 所以,“亵渎圣神的罪"并不是一种一旦犯了便永劫不复的行为,而是在于顽固地拒绝承认和欢迎天主来通过他爱的化身——天主圣神——进行治愈和宽恕。如果以正面的方式表达的话,这些话强调了天主多么深深地尊重我们的自由;他从来不侵犯我们的自由。即使在人类中,真正的爱也不能将自己强加于人,而必须为对方所自由地承认和接受,只有这样,它才能转变被爱者的生命〔参阅若- 4:16〕 。同样,天主将自己的爱慷慨地奉献给每一个人,但是他不能解除我们以我们自由意志所采取的行动,也就是圣经上称为心灵的悔改,来与这个爱相合作。 人能够拒绝接受天主的宽恕,但这并不意味着天主会收回他的爱。这一点在基督的十字架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在那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从不退缩、反而不断地交付自己直到最后的天主。 基督是善牧,他不断地寻找方法,为把迷失的亡羊领回羊我〔参阅路15:4-7〕 。 他下降到我们每个人的地狱之中,打碎地狱之门,牵着我们的手,把我们从没有爱的深渊中救拔出来,正如我们在东方教会的复活圣像中所看到的那样。对复活的信仰使我们能够执着地坚信:生命和爱将是每个人最后的答案,即使对那些似乎离此遥不可及的人们亦不例外。因此,我们能够,而且必须对一切人抱有希望。 问题五十二:天主惩罚吗? 许多人认为:他们在希伯来圣经中看到的天主是一个报复的天主。只要对他那严酷苛刻的法律稍有闪失,他便立刻严厉惩罚,毫不留情。这毫无疑问是信仰的最大障碍之一。那么这种印象后面的真相是什么呢?如果天主是爱,那么他所能作的只能是给予他的爱,但为什么我们在圣经中所看到的却似乎是一个惩罚的神的形象呢? 首先,我们要记住:圣经的启示并不是现成的从夭上掉下来的。 人类遵循"道成肉身"的法则,从他们尘世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找到言词和形象来表达我们称为天主的这一独特现实的不同方面。这些形象通过描绘它的一些特征来帮助我们接近那无可言喻的奥秘。但同时我们也知道天主绝对远超出我们所能想象的一切〔参阅依55:89 ,格前2:9〕。只有通过研究不同形象之间的关系,把它们放在不断发展的历史中,并把它们与核心讯息相联系,我们才能把握它们真正的意义。 除此之外,我们大多数人阅读的是圣经的译本。翻译工作绝非易事!圣经词汇各式各样,而且我们与原文之间的文化差距更是非常之大。为了避免冗长的意译,译者们常常会选用一个或者过于强化或者过于淡化原文现实的词。有时候,他们甚至会把他们自己对天主和他的行动方式的理解投射到原文上。所有这一切因素都明显地限制了任何对圣经的"原意"或字面的解释。 在希伯来圣经,也就是我们的"旧约"中,我们主要在两个领域里遇到惩罚的观念。第一批词汇是教育性的,主要来源于智慧文学,也就是圣经中教导人们怎样生活才能找到真幸福的那些书。父母、老师、有经验的长者〔"智者"〕有责任帮助孩子们和学生们不仅在身体上成长,而且特别是在精神上成长。他们应该为孩子们的行为制定健康的界限,培育他们的责任感,帮助他们明白所作选择的现实后果。父母和老师的这种行动常常被描绘为他们爱的证明〔例如箴13:24 , 19:18 , 29 , 17〕 。今天,尽管教育方法改变了,但这种行动依然同样重要,只不过今天我们可能用诸如"教育"、"训练"或者"发展"这一类的词来表达这一行动,而不是"惩罚"或"约束"这一类的词。 有时候,圣经用同样的形象来试图解释天主的意图〔例如箴3:11-12 ,希12:5-13〕 。如果天主创造了一个并非常常万事如意的宇宙,那么这一定不是因为他不爱我们,或者他看着我们受苦而幸灾乐祸。不如意的事情能成为我们发现在世生活真正意义的机会;遇到阻力时,我们不太容易扣现实跟我们自我中心的想入非非相混淆,而会学着为别人考虑,学着发现事情的真正意义。 通过把痛苦的经验描绘成天主"训练"我们的方法,圣经作者是在试图宣报喜讯。这看似矛盾,但其实却千真万确。他要我们意识到:即使在这些处境中,天主也仍然形影不离。天主真的把我们当作他自己的儿女对待〔希12: 7〕! 如果天主临在在这些经历中,这意味着他能够利用这些似乎与他格格不入的现实,来帮助我们迈向更美好的生活。 天主的意图不是要伤害我们,真实的情况是:只要有天主陪伴,即使是不幸,也能有助于生命的事业。"你们有意对我所作的恶事,天主却有意使之变成好事"〔创5。:2。〕。 在这里,考验丝毫未被看作是天主拒绝或抛弃我们的标记,而是被看作迈向真幸福旅途的一部分,使我们不致于沉醉于一种安逸狭隘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讲,考验为我们开辟了通向更广泛共融的道路。 另一个译成"惩罚"的词主要出现在先知书和圣咏中。它的首要意思似乎是通过接近某人,通过进入他生活的具体处境,来表示对他的关怀"。对这个词最普遍的翻译是"看顾"。总的来说,这个词指的是一种积极的事件。比方说,天主"看顾"了他的子民,为拯救他们〔出3.16〕; 他"看顾"了哈纳,她就生了一个儿子〔撒上2:21〕; 他将"看顾"信者,为给他们带来幸福〔耶29:1,对比:索2:7〕。在这些圣经篇幅中,译者们有时用诸如"关心、照看"等词来翻译希伯来原文。 在其他地方,同一个词可能会带上消极的涵义。当天主"降罚"时,民族不忠信的领袖们将会一厥不振〔耶6:15〕。 天主将"惩罚"他人民的罪过〔亚3:2 ,出2。:5〕 、其他民族的罪过〔咏59:5〕,甚至所有地上居民的罪过〔依26:21〕,让他们体验到自身罪过所带来的后果。在这种情况下,译者们常常用"惩罚"来翻译原文,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并不是天主的基本意图有所改变,而是人的行为改变了。天主的介入对那些信赖天主的人们来说,是对他们最深渴望的回应,而对那些冻结在一种拒绝和高傲的封闭态度中的人来说,这种"看顾"将使他们装腔作势的空虚原形毕露。前者经历的是温暖而灿烂的火焰,而后者所经历的却是将他们愚蠢的选择化为灰烬的烈焰〔拉4:1-2〕 。 需要再次强调:天主的看顾本身是积极的。新约为我们提供了确凿的证据,因为天主的看顾归根结底是他圣子耶稣基督的临在,他来"不是为定罪,而是为救赎"〔若3:17〕; 在耶稣内,天主"眷顾并救赎了自己的子民"〔路1 :68; 参阅1 :78〕 。有一天,当耶稣复活了一位寡妇的儿子之后,人们高呼天主眷顾了他的人民! "〔路7: 16〕 。但对那些不肯放弃虚假生活的人来说,即使基督的来临也不算是福音;他们就像仆人们把主人的信任看作好像对他们的试探一样〔参阅玛25: 14-28〕 。于是他们可能会把一种其实是成长的邀请、迈向更广泛的共融的邀请看作是一种"惩罚"。如果"天主所能作的只能是爱"的话,那么,我们仍然应该知道:这种爱有它令人不安的一面,因为它在我们面前打开了一种超越我们一切想象的伟大的生活。 问题五十三:我们应该悔恨我们的罪吗? 当伯多禄宗徒意识到他否认了耶稣之后,他"凄凄惨惨地哭了起来"〔玛26:75〕。数周之后,在五旬节上,他提醒耶路撒冷的居民们:耶稣无罪而被处死是一件多么耻辱的事。"他们一听见这些话,就心中刺痛,遂向伯多禄和其他宗徒说:‘诸位仁人弟兄,我们该作什么? '" 〔宗2:37〕 。悔恨和过失如影随形,难分难解。 悔恨带有模棱两可性。它可以让我们陷入绝望,也可以让我们痛改前非。伯多禄本来有可能会因对自己失望而绝望。有一种"世俗的悲哀会带来死亡"。但是,当他回想起基督对他的爱时,伯多禄的泪水使化作"按照天主圣意而来的忧苦,能产生不再反悔的悔改,以至于得救"〔格后7:10〕。 悔恨对他来说只是一个转变阶段,只是通向生命的窄门。相反,带来死亡的悔改是一个自高自大者气急败坏的自怨自尤。当发现自身有限时,这些人便开始自惭形秽,自暴自弃。不感到悔恨就不可能真正悔改。 但悔改与悔恨之间又有天壤之别。 悔改是天主的恩赐,是天主圣神隐而不露的行动,引导一个人走向天主。我不需要天主来使我悔恨自己的过失;我自己就可以这样作。悔恨使我们只关注我们自己。但是,当我悔改时,我转向天主,忘记自我,将我自己支托于他。悔恨不会赔补过失,但是,当我怀着悔改之情来到天主面前时,天主便"驱散我的罪恶,如同晨雾一般"〔依44:22〕。 "犯罪"一词的意思是"错过目标“。由于天主创造我们是为使我们与他生活在共融中,所以,罪恶就是同天主相隔绝。悔恨永远也不可能把我们从这种与天主的距离中解救出来。如果它使我们越来越缩回自我,它便会使我们越来越远离天主,从而加重我们的罪过!正如耶稣用那些仍有些神秘的话所说的那样,罪恶就是"他们不相信我“〔若16:9〕。罪恶的根源,其实也就是最深刻意义上的罪,就是缺乏信赖,不愿把我们自己向基督的爱开放。 有一天,一位妇女来见耶稣。她在哭泣,并用她的眼泪擦洗他的脚。其他人对此大为反感,但基督却理解她,赞赏她。那位妇人悔恨她的过失,但她的悔恨不是苦涩的,没有使她瘫痪。她全心信赖,忘记了自我。 于是耶稣对她说:“她的罪过尽管众多,都蒙赦免,因为她爱的多"〔路7:47〕。 凭着这些话,她无所悔恨。一个如此爱了的人怎么还能悔恨呢?借着天主的恩宠,我们的罪过能使我们爱的更多。 那时,悔恨就会变成感恩:”为一切事时时感谢天主"〔弗5:2。〕。 问题五十四:悔改在基督徒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 "天主首先爱了我们"〔若- 4:19; 同时参阅4: 10〕 。如果人类的逻辑坚持认为:宽恕是我们承认罪过、立志改善的结果的话,那么在信仰的层面上却并不如此。天主对我们的爱在这件事上现露了出来:基督在我们还是罪人的时候就为我们死了"〔罗5: 8〕,换句话说,就是当我们还是无法爱的人的时候。那么,难道我们不让悔改在基督徒世界里扮演任何角色吗? 我们不要忘了:天主的爱和所有的爱一样,甚至在更大的程度上,创造一种关系。它是一种共融的邀请。如果这种共融是真诚的,它必将转变接受者的生活。在新约中,这种转变被称作metanoia ,一般译成"回头"或"悔改“,但字画意思是"看法的改变指的是与生活的天主相遇之后,对生命中事物的轻重缓急作一种彻底的重新调整。"metanoia"本质上是一种积极的现实。它标志着我们进入一种新的生活,一种为天主、为他人而生活的新的生存方式。同耶稣相遇之后,一位税务长这样说:“主,我将把我家产的一半施舍给穷人。如果我亏待过任何人,我将四倍地偿还他"〔路19:8〕。 这些话是他在耶稣向他表示深切的关怀之后说的,并不是为了对耶稣谄媚奉承。不过 〔一词确实还包含另外一种幅度;它暗示着我们意识到我们作了恶,但已获得赦免,这间接地显示了天主对我们的爱是何等的强烈和深厚。只有这第二个幅度才真正可以被贴切地称之为悔改。 承认罪恶并不仅仅意味着自诉自承。今天,很大程度上由于心理学的广泛传播,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我们的过失受到我们旧日伤痕的影响。这就使我们更难于判断罪过,发现罪过的所在,罪过也因此而变得更加蔓延。我们怎么才能清楚地知道无意识倾向在哪里终止、个人责任在哪里开始?当代这种心态说明了为什么许多人今天对告明己罪的基督徒传统不知所措〔参阅雅5:16〕。 但是,在我们与天主的生活中,在忏悔认罪时最重要的不是一种尽可能彻底的自我剖析,而是在于承认:天主的宽恕在多大程度上在我们的生活中产生了解放的作用。天主进入了我的生活,他看到了我最深处的一切,但他并没有转面不顾,反而让我明白他爱我有多深。于是,我便敢于面对我的过失和限度,而无需掩盖或辩解。因为我和天主无条件的爱的相遇,我便更敢于接受我自己,承认我自己不断地需要天主。我不必无休止的捶胸顿足、吹毛求疵。我愿与那位被耶稣治好了的人一道宣告我只知道一件事——我原先是瞎子,但现在却能看见了! "〔若9:25〕 。 问题五十五:有可能常常宽恕别人吗? 耶稣基督福音的中心是宽恕的宣讲。 天主给我们派遣了圣子,使那些为罪恶的重担所瘫痪的人们可以有一个新的开始。伯多禄清楚地表达了这一点:“凡信他的都因他的名而获得罪过的赦免"〔宗10:43〕 。当我们接受这种宽恕时,它将改变我们的生命;它首先在我们对别人的宽恕中成为现实。圣保禄步武基督的芳踪,强调了天主的宽恕和我们对别人的态度之间的联系正如上主怎样宽恕了你们,你们也该照样去作"〔哥3:13; 参阅弗4:32 ,若13:34 ,玛18:23-35〕 。耶稣甚至鼓励我们超越人类合理的限度,不仅仅宽恕"七次,而是七十个七次"〔玛18:22〕。 可是我们常常听到那些受到伤害、特别是受到亲近的人伤害的人们〔参阅咏曰;12-14〕说:“我知道我应该宽恕,但我做不到。 这是否意味着我被排除在天主的宽恕之外? " 尽管宽恕是与基督生活的一个重要幅度,但它却不完全是人类的天性。在希伯来圣经中,慈悲,也就是以善报恶的能力,正是天主区别于我们的特征我的道路不是你们的道路"〔依曰:6一9〕。耶稣同样以这种方法看问题。在山中圣训中,他区别了两种不同的行为:一种是一般人的行为方式,只爱那些爱我们的人,另一种是天父的行为方式,不加区别的爱一切人,连那些不以爱还爱的人们也不例外。 福音的崭新之处就在于:通过基督,我们得以接近天主的生活方式。因此,我们能够,而且应该成为天主的儿女,在爱德上完美元缺〔参阅玛5;38-48〕 。那是天主在我们生命中发显的奇迹,是天主圣神恩宠的结果,因为圣神能将我们铁石的心转变成为血肉的心〔参阅则36:26-7〕 。 因此,宽恕远远不只是又一个人类活动,而是天主圣神在我们内的奇妙工作。 我们所能作的就是不断祈求这个恩宠,努力不要在我们的生命中给这个恩宠的工作设置障碍。如果尽管由于诸多意志很难或无法控制的原因而致使我们在人性方面力不从心,但我们却仍然愿意在与某人的关系上保持开放的态度的话,那么,天主一定会以宽恕开辟一条前进的道路。有一天我们会意识到:原来似乎冻结的局面已经彻底改变;我们会发现:我们已在不知不觉之中到达了彼岸。 问题五十六:宽恕会不会有容忍邪恶或美化邪恶的危险? 人们有时候把宽恕邪恶与否认邪恶混为一谈,好像在宽恕别人时,我们是在说:别人对我们所作的并不是真有那么恶劣。事实上,从严格意义上讲,没有恶行,也就没有宽恕。那些宽恕的人们承认别人对他们所作的恶行,却不愿停留在那里。他们的目光超越现在,相信会有一个新的开始。 耶稣并没有声称:那些作恶的人是清白无罪的。他会像古代先知那样,用激烈的言词和行动谴责那种拒绝服从天主的行为,特别是那个被设置来了解天主法律要求的宗教机构的所作所为〔参阅谷11:15-17;9:42; 玛23〕 。但是对那些为正统社会所排斥、被斥之为"罪人"的人们,耶稣的态度却充满慈悲和理解〔参阅诸如:谷2:15-17 ,路7 :36-5。〕。无论如何,耶稣不着眼于人们的恶行,而是更进一步,指出一条希望之路,展示出出乎意料的新的可能。他对一个在犯奸淫时被捉住的女人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今以后不要再犯罪了"〔若8:11〕。 他对一个税史说:”跟随我吧"〔玛9:9〕 ,对另一个税史说:“今天我就住在你家"〔路19:5〕 。 宽恕的爱并不否认恶行,而是拒绝把罪恶与作恶的人相等同;那个人仍然值得爱,仍然能够改变他的生活。这样一种对一切都抱有希望的爱常常使经历了它的人有可能开始一种新的生活。除了耶稣之外谁会看出玛窦能成为他最亲密的朋友之一?谁敢于向他提出这样一个邀请?耶稣的邀请为玛窦打开了一条前进的道路,使他能够洗心革面,从新作人。同样,耶稣没有指控或责备匝盖,而只是告诉他:他多么愿意跟他建立一种关系。 这使足够在这个税吏心中点燃起前所未闻的慷慨的火花:“我将把我财产的一半施舍给穷人。如果我亏待过任何人,我将四倍地偿还他"〔路19:8〕。 尽管我们常常愿意相信:严厉或惩罚是对付邪恶最好的良药,但事实并非如此。由于我们的不宽恕,我们常常使另一个人深陷于恶行而无力自拔。 宽恕并不是对邪恶轻描淡写,也不是容许别人继续伤害我们。那些把脸的另一面转给别人打的人们并不是永远的受害者。 相反,他们坚信爱的力量能够溶解恶的根源。他们看似矛盾的行为是为使人们扪心自问,以冲破暴力的怪圈。 福音的温良和善绝不是夭真的多情善惑,或病态的自我否定,而是意味着一种对慈悲的天主的活泼明晰的信赖,因为天主的软弱要比人类所谓的力量更为强大〔格前1 :25〕 。那些把宽恕生活出来的人们不怕面对面地正视邪恶,不为毁灭性的行为开脱罪责。 但是他们的心中却从不放弃希望。他们永远都愿意把别人看作是能够在适当的时候欢迎天主的人,而天主永远都能够推翻我们人性的打算,开创一个新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