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圣体朝拜的衰落,体现在弥撒中也体现在弥撒之外;现在,弥撒中圣体在没有任何朝拜迹象的情况下被享用,而在弥撒之外,对圣体的朝拜、参拜、庄严的明供、四十小时明供圣体和补贖行为都已经不再使用,现在这些行为往往被视为不虔诚而被回避。对这些礼敬的厌恶迅速蔓延,并受到坏神学的鼓动。尽管1965年出版了《信德的奥迹》(Mysterium Fidei),1967年颁布了《圣体的奥迹》(Eucharisticum Mysterium),这两份训令都极力推荐对神圣圣体的朝拜,无论是公开的还是私下的,作为以弥撒为中心的基督徒虔诚的延伸。若望保禄二世在1980年写给所有主教,题为《多米尼加的祈祷》的信中认为有必要为,“由于有时部分、片面或错误地应用梵二会议的规定,而导致对这一伟大圣事的教义的诠释和对它的崇敬引起丑闻或焦虑的一切”,请求宽恕。
1981 年,若望保禄二世教宗向卢尔德国际圣体大会赠送了一个圣体光,而不是圣爵和圣盘;也就是说,他赠送的是弥撒外敬拜圣体时专用的物品,以纠正在图卢兹举行的代表大会的筹备会议上已经注意到并谴责的偏差教义9。
无论是在弥撒中还是在弥撒外,放弃朝拜无疑都是关于圣体理论去变质论的结果,这些说法将圣体圣事从直接回忆神圣救赎主行动的献祭行为降低为庆祝在场者兄弟情谊的欢乐聚会。这种朝拜的衰减也是一种倒退;它被认为是对更古老传统的回归。现在要强调的是,直到十一世纪,圣体圣事主要是用于为病人和垂死者提供圣体,事实上今天也是如此;但这一事实并不能改变奥迹的本质,因为奥迹的本质是与尊贵的天主本身有关。
不可能迫使教会倒退10,采用更含糊的信仰表述,也不可能迫使天主子民减少在圣体敬虔方面的操练。正如我们已经说过的,教义和虔诚的历史发展是对神圣启示内容更深理解的产物;因此,如果有人摒弃发展的原则,而试图将过去某个特定的发展阶段奉为经典,并试图强迫教会运动回到那个阶段并停留在那个阶段,那就等于暗中消灭了基督教教义中有关信仰和道德的大部分教义,因为现在的教义体系比最初或中世纪时要发达得多。
备注:
9. 参见1981年卢尔德圣体大会,1981年巴黎,第100页。另见枢机主教西里在其杂志《革新》(Renovatio)1982 年第 5 页第 1 节中对 “圣体朝拜的显著衰落 ”表示哀叹。
10. 自十三世纪以来,弥撒外的圣体朝拜一直为广大基督徒所向往,从亚西西的方济各到福柯(Charles de Foucauld)等圣人都在操练和传播,一些修会将其作为目标,由圣体圣血修会传播,艺术作品也对其进行了描绘,并深入人心。十八世纪,圣阿方苏斯-利古里的小书《朝拜圣体》在作者生前出版了 24 版,在他去世后的十九世纪又出版了 95 版。见《灵魂与生命》,1982 年,第 273 页及以下,J. Roche 撰写的文章《圣人的朝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