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以成文的天主圣言及圣传,为永久的根基……所以圣经的研究,当视作神学的灵魂……在天之父借着圣经,慈悲地与自己的子女们相会,长同他们交谈。天主的话具有那么大力量及德能,以致成为教会的支柱与力量,以及教会子女信德的活力,灵魂的食粮,精神生活清澈不竭的泉源。」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神长正式提议我们应反回圣经与圣传。然而,正如著名的返回圣经根源运动领袖孔格(Yves Congar)所指出,这对圣经学者和神学家都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 这在拥有千年古老遗产的神学家之间,必然会引起一阵令人不安的困扰。这倒不是说他们会觉得烦恼;而是恐怕圣经学者的研究,会因此而与神学家的结论分离,因而有一种「双重真理」的不健康的情况出现。这是无论如何都要避免的。两组人都应该持着忠于教会传统的精神,随时留意对方的工作…… 不过,我们应该承认和面对返回圣经根源的释经学,为古典神学所带来的问题。许多世纪以来,特别是那些伟大的经院神学家,提出了一套念经人满意的形而上学词汇表达了。此后,它的工作就是默想天主和基督的本质是什么的启示,并对此下定义。但是,现在越来越多圣经学者肯定,天主启示本质上是历史的架构内传给我们的,基本上属于计划性和功能性的:除了传递下来的,天主和基督为我们做过和正在做的事,也就是除了与我们的救恩有关的事之外,根本没有关于天主和基督的奥秘的启示。 因此,圣经最主要的见证是:天主在人的生命中运作,所以圣经不只是一套法律,或是一部「问答书」,「而是天主为实现他对全人类的计划而在人的生命中所作的一切。」我们不会从圣经中寻找有关天主的概念,或讨论天主(虽然圣经的确向我们启示自存的天主,例如出3:14),而要从圣经中了解天主对我们的意义是什么,并回应他的临在。「人要透过清晰地表达天主临在的象征以经验他的临在,要在一个半经验的层次上,生活在与天主的共融中。」梵二的神长们也有同样的说法: 天主因他的慈善和智慧,乐意把自己启示给人,并使人认识他旨意的奥秘(参阅弗1:9)。因此人类借成为血肉的圣言基督在圣神内接近父,并成为参与天主性体的人(弗2:18;伯后1:4)。所以不可见的天主(哥1:15;弟前1:17)为了他无穷的爱情,借启示与人交谈,宛如朋友(参阅出32:11;若15:14,15;巴3:38)为邀请人同他结盟,且收纳入盟。 因为天主透过他为我们做的,甚至不惜干预我们人类的历史,而把他自己显给我们,所以孔格说,我们应该常谈论天主的奥秘,「以便对这些奥秘本身,有深刻的觉知,和生动地表达奥秘对我们的意义。」天主亲自干预人类历史所带来的这种新的关系,是人类其他的宗教所见不到的情况;这是天主主动和人接触的一种关系而人透过一个自由的信仰活动,把自己交给天主,任由他在他内,透过他,成就他所要成就的一切。正如包达赛(Hans Urs Balthasar)所说: 天主与人的关系……在圣经内是从天主的立场而言……天主选择、许诺、命令、拒绝和满全……人对天主的渴望,再也不必从他自己内而应在天主之言内得到满足。所有的行动,都要超越实现纯自我的意图,而成为服从天主和法律的行动,这种服从,包括服从一个很具体的天主旨意,就是人在世上,在人与人之间的的友善关系中,实践天主的旨意。最后,由天主之言所领导的割舍,变成一个随时接受一切的信仰,忍受一切的耐力,甚至以上主仆的身份,忍受以色列黑色的痛苦。 因此,圣经是把至高的命运,启示给人,并满足他最深切的要求,把他从一个堕落的情况提升,使他经验至圣的那一位的天主之言。它是一切正确的,超自然生活的规则和标准,它要求一切;它不会降低自己以迁就我们的程度,因为它的目的是按天主的肖像塑造我们,它不能用任何代用品代替,无论是精神方面的,或是某些人从灵魂界,药物,小组治疗,幻觉经验或神恩复兴主义等寻获的经验。甚至圣保禄所列举的各项神恩(见罗12:6—8;格前12:8—10)也应视为新约所写的原始的宗徒使命。一根都应该按圣经了解和衡量。越接近圣经灵修,就越正确。这并不表示,把圣经的教导,应用到灵修生活上而容许任何多样化,而是不管怎样,总是以圣经作为统一的元素和终极的标准。它超越一切的分异性。 那么,我们的工作就是寻找所启示的基督徒生活的基本原则,就是寻找对于每个时代、各种不同生活阶层的基督徒,实际而有效的真理。同时,既然我们所关心的,是基督徒灵修的基本架构,新约将是我们的优次,虽然格伦(P.Grelot)曾说过,除非我们了解旧约,否则我闪不能明白新约。为了避免利用圣经来适应预设的概念,或用它作为私人解释的工具等危险,我们将谨守查理尔的原则,坚持圣经是「生命之言,因为它是真理之言,除此以外,别无理由。」这样,我们可以按天主的条件,接受圣经的教导而不只是尽量想法使它迁就我们自己的推理。 旧约 「创世纪的第一章就是信仰的第一章」,与一个由于恐惧不可知的神而形成的宗教,完全相反。天主十诫中的第一诫是:「我是上主你的天主;除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这以清楚地界定,圣经的天主是完全与异教的神祗不同,而且完全不相干。古代的人对神明有所觉知,于是借宗教崇拜表达这种意识,但这种宗教往往被多种神话所笼罩,他们的宗教很多时候是他们直觉需要的投射,例如:健康、生命、生育、免于受不可知者侵袭等。渐渐地,这些异教发展一些默观式的宗教,成为对人较高的需要的回应,不过在最开始时,生育崇拜可能是最原始的宗教崇拜形式。 在每一种生育崇拜背后的基本概念是:承认一神或多神的存在……第二,知道人的某种形式上完全依赖神。他们的问题是怎样依赖……他们意识到人必须参与这些神的创造力之内……,因此人必须尽最大努力,表达他这份参与的切望。因此,生育崇拜,基本上是一种崇拜的形式,在于表达人要参与诸神的力量的切望。 创世纪记录,人与天主的关系的第一步是:天主按自己的肖像创造了人,而人最初的情况是清纯无邪的,后来因为人的罪而失去这种清纯的情况。罪是什么,这一直是人想不透的谜;我们不知道它是一个特殊的行动,还是由邪恶累积而来的产物。但我们的确知道,人强烈的意识到罪的存在,而发现亲近唯一的真天主特别困难。「对于人来说,天主是临在同时又不是临在,亲近又疏远。作为创造者,他是临在而接近的,因为人的存在必须依赖天主。当人从他自己有罪的情况内寻找他时,他既不临在又遥远。」然而,渐渐地,几乎出奇不意地,天主再次干预人类历史,重拾他与人的对话。 上主对亚巴郎说:「离开你的故乡、你的家族和父家,往我指给你的地方去。我要使你成为一个大民族,我必祝福你,使你成名,成为一个福源……我要与你立约,使你极其繁盛……我要在我与你和你历代后裔之间,订立我的约,当作永久的约,就是工要做你和你后裔的天主。」(创12:1---2;17:1---8) 创世纪4—11章记载了几个人,例如亚伯偿和诺厄,曾获得天主的欢心,但他选择了亚巴郎作为他的盟友和朋友,同时透过亚巴郎,天主兴起一个民族作为他自己的人民,他自己作他们的天主。他临在他们中间,不只在圣殿之内,最后还要居于他们心中(耶31:31---34)。为实践他的许诺,他对亚巴郎的子孙同样传仁慈,尤其在达味和撒罗满的黄金时代,他对以色列的仁慈达到高峰。 天主一再透过他的行动,配着种种征兆启示他自己。也许最超越伟大的征兆,就是出埃及的事件,以及在此次事件中,相继发生的许多奇迹,使人民对于天主特别照顾和保护的事实,深信不疑。结果,「百姓都敬畏了上主,信了上主和他的仆人梅瑟」(出14:31)。此外,以色列在旷野中得到天主赐予水和食物,可以解释为:天主密切地参与人现在的存在。这也表示,天主既是超越,也是内在的。孔格这样说: 生活的天主包含着丰富的圣经一神论的意义,是一切真、善和正确存在的根源和准则。圣经的一神论的天主,不是那个伟大的钟表制造者或建筑师,创造了这个世界,一旦这创造的行动完成后,人和世界,除了和它们自己及它们的本质有关系之外,与其它任何东西都没有任何的关系。圣经肯定生活的天主是唯一的根源和准则,人和一切,必须不断的以它为归依,不断顺应,好使自己不只是存在,而是真正的存在,是体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圆满的境界。 不过,天主率先的行动,要求以色列作出回应,一方面是服从天主在西乃山上赐予的法律,一方面是举行宗教崇拜。这样,「人们遵守盟约条文的责任,便由全燔祭、牺牲和洒血,隆重地批准了(参阅出24:3---8)。另一方面,团体的长老,……`都来到天主的临在之前,与他一同享用了圣餐(参阅出24:1---2;9—11)。」崇拜的举动,必定是服从和信仰天主之言的证明,否则就空洞无意义的姿势。不少先知极力坚持这一点(亚5:21—27;依1:10—16;耶6:20),表示以色列虽然有约柜和圣殿,天主真正的临在,不是任何具体的地方而是人们的心里。人们常要面对崇拜会流于空洞的礼仪主义的诱惑。 因此,依撒意亚(765—740BC)的任务就是宣布以色列的毁灭,人民的不忠要受到惩罚。他说以色列是一个「犯罪的民族,恶贯满盈的百姓,作恶的后裔。败坏的子孙……他们离弃了上主,蔑视了以色列的圣者,转身背弃了他。」(依1:4)一世纪之后,耶肋米亚(约646B.C.),亲眼看到王国的灭亡,以民被充军。他以上主之名指责以色列的不忠心,并预言更可怕的惩罚(耶1—25)。他们不只离弃天主的临在,而他自己似乎也遗弃了他们:「纵使梅瑟和撒慕尔立在我面前,我的心仍不转向这人民;你由我面前将他们驱逐,叫他们离去!」(耶15:1) 好像天主的计划已面临僵局,其实不然;如果人们忏悔和完全服从,天主有意把以色列召回他跟前: 对你我不执行毁灭,只依正义惩罚你,不让你全然免罚……我以永恒的爱爱你,我给你保留了我的仁慈(耶30:10—11;31:3)。 厄则克耳履行职务的初期,一直伸到耶路撒冷沦陷和圣殿毁灭。从他的宣讲,我们可以看到,神圣与世俗的截然不同。,他极力强调遵守法律的重要性,他声称,完全出于天主的仁慈,他的子民才和他订立新的盟约:我要和他们订立和平的盟约,同他们订立永远的盟约……且在他们中立我的圣所,直到永远。我的住所也没在他们中间;我要作他物们的天主,他们要作我的百姓。(则37:26—27) 但天主也要求悔改和归依,不只是集体的,还要个别的,厄则克尔强调这必须是真心的:「以色列家族!我要照各人的行为裁判你们——吾主上主的断语——你们应回心转意,离开你们的一切罪恶,避免分们再成为使你们跌倒的绊脚咸石。由你们身上抛弃一切得罪我的罪行吧!你们应该改造一颗新心,一种新的精神!」(则18:30—31,参阅11:19;36P:26)在此,很明显是强调每个人必须许诺,交出自己和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 在充军末期(548—538B.C.),人们终于回应先知的呼吁,为他们的不忠心而忏悔,并承认雅威是唯一的真天主。因此,第二依撒意亚(安慰书)描写一个完美的雅威门徒,就是一个有真正信仰,真心悔过、补赎和得到天主赞扬的人: 你是我由地极来的 是我从远方召来的, 我曾向你说过:你是我的仆人, 我拣选了你,我决不放弃你, 你不要害怕,因为我与你在一起; 你不要惊惶,因为我是你的天主。 我必坚固你,协助你, 用我胜利的右手扶持你。(依41:9—10) 雅各伯啊!你要记住这些事! 以色列啊!你也应应该记住,因为你是我的仆人, 我造了你,是叫你作我的仆人; 以色列啊!我决不会忘了你! 我消除你的罪过,有如烟消, 我消除你的衍尤,有如云散。 归依我吧!因为我救赎了你。(依44:21—22) 妇女岂能忘掉自己的乳婴? 初为人母的,岂能忘掉亲生的儿子? 纵使他能忘掉, 我也不能忘掉你啊!(依49:15) 你的救主是以色列的圣者, 他将称为「全世界的天主」。 是的,上主召叫你时, 你是个被弃而心灵忧伤的妇女; 人岂能遗弃他年青的妻子? 你的天主说: 其实,我离弃了你,只是一会儿, 但是我要用绝大的仁慈召你回来。 在我的盛怒中, 我曾一会儿掩面不看你。 可是我要以永远的慈悲飞怜悯你。 你的救主上主说。(依54:4—8) 至此天主的自我启示,已达到最高峰,他再不也是以天主的大能与威严,以雅威万军上主的身分,生我启示。先知所用的婚姻的意象,把天主比喻作丈夫,是欧瑟亚书对天主动人心弦的回应。欧瑟亚先知可能见到公元前721年撒玛黎雅的灭亡。同样的婚姻的意象也可在耶肋米亚(2—3)、厄则克耳(16)和雅歌之中找到。不过,欧瑟亚认为天主对于人的爱,是将来战胜以色列的不忠心的武器;第二依撒意亚认为那将是最确实的胜利。因此,如果我们接受雅歌象征式的解释,接受犹太传统和初期基督徒教会的作者的解释,我们是可以用这个意象来比喻天主和以色列,天主和个别灵魂的爱。 扼要地概述圣祖自先知的教导,我们得到的讯息之一就是:天主爱我们,他要求我们透过他与亚巴郎和梅瑟的关系,透过他对欧瑟亚和第二依撒意亚的作者的启示,显示出来的。到天人对天主的爱的回应,旧约给人提供了不少生活的座右铭。智慧书(约伯传、箴言、训道篇、德训篇、智慧篇)的交德训交原则是:赏善罚恶;并提供修德避恶的指南。 不过,不是但凭个人的力量修德这样简单的一回事而已,有德之士往往遭受最不正义,最痛苦的迫害;因此,旧约的道德是指个人以信赖天主为基础的一种努力(参阅约伯传、箴言、训道篇)。最后,旧约在圣咏集内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道德训导,加上崇拜、求恩、谢恩和忏悔的祈祷。 旧约的整个运动和全部许诺,都是朝向天主对人的完美的沟通;永恒的盟约的新颖之处,正在于圣言成了血肉,通过他,天国将要确实地建立起来。孔格认为:「基督是最后的启示……当天主成为人之后,在救恩史较早期已是真实的事,此时达到最峰:人既肖似天主,那么,天主也在完全超越的方式下肖似人。」 无论旧约本身作为灵修生活的资源的价值是什么,无论它作为圣祖和先知的宗教经验的见证,是怎样的有启发性,在我们看来,它主要是为基督和他的天同作好准备。这其实也是梵二地教导: 旧约的计划,最主要的是预作安排,即为准备、预告,并以种种预象,预示普世的将临。旧约诸书是按人类被基督重新救回的时代以前之情况,把对天主及对人的认识,以及把公义仁慈的天主与人交往的途径,揭示给所有的人。……因为这些经书表达对于天主主动的感受,并含有关于天主的高超道理,及关于人生有益的智慧,而且含有祈祷词奇妙的宝藏;在这些书中,亦暗含我们得救的奥迹;为此,基督信徒当虔诚地加以接受。 新约 旧约与新约的连续性,从基督经常引述旧约以支持他的教导,并坚持他来不是废除法律和先知,而是为成全(玛5:17)等事实可见。借语言和行动所象征的和所许诺的一切,都在基督内圆满的实现了。因此,基督是正确的灵修化身,同时,从我们的立场,我们可以很合逻辑地说,灵修生活应该是参与「基督的奥迹」。因此,基督适合任何时代-——过去、现在和永远——要寻求比他更「现代化」或更「合潮流」的灵修生活,只不过是幻想而已。 不过,这并不表示,灵修生活应该极端地以基督为中心,以致不能适当地强调天主圣父、天主圣神,和天主三位透过恩宠,居住在灵魂之内的事实。孔格的神学概论,也适合于灵修生活的神学:「当然,我们只能透过耶稣基督,并从天主(的启示),得到有关天主奥秘的深入知识,但我们却要依靠天主的奥秘,才能完全信仰圣方成了备肉的奥秘,才可了解耶稣基督。」 因此,我们可以强调,灵修生活既以基督为中心,其实也是参与基督的奥秘,要了解这种生活到底是什么,就必须尽可能性了解有关基督的一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就应该返回新约,因为它记录了不少耶稣教导我们的言与行。在这方面,有儿点是应该注意的。首先,我们不应该抱着希望纪念,甚至亲切地缅怀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而阅读他的传记的心情,阅读新约。在一个英雄崇拜的宗教里,追思的礼仪或缅怀过去的灵修,是很容易产生这种效果的。但是,我们的目标,是要在此时此地,体现基督的奥秘,这就需要我们在某方面,与此果此地的基督——在光荣中坐在圣父之右——认同。 第二,基督没有给我们留下一套详尽的道德规条,没有一套详尽的信理说明,没有礼仪和庆典程序的指示,甚至没有一个有关他产教会结构的完全的模式。反而,他似乎特意准许在教理方面的发展,在道德方面谨慎的决定,礼仪上的适应和教会的逐步发展上,有许多活动的余地,当然,圣神在教会内的神恩活动,更不地话下。因此,基督徒的生活,并不等于在现在重新捕捉过去,而是现在努力变成将来;是一个不断前进的基督信仰。 第三,我们应该在新约寻求的,是一种适合每一个地方,所的人和每一个时代,无论是二十世纪,中世纪或者初教会的灵修,但基督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情况之内;新约代表了多种不同的现实,例如圣玛窦或圣路加的观点;圣若望或保禄的观点等。此外在初期基督徒的信仰内,有「犹太——巴勒斯坦」和「犹太——希腊」的趋势。因此,常常不容易从新约的著作或宗徒时代的基督徒生活中,抽取福音灵修最基要和历久不变的成分。而且,福音灵修应由特别的人,在特别的地方和时间内实现。换言之,福音应该不断地渗透历史的情况内;这就是为什么会有灵修史和不同的灵修学派出现。 如果基督徒灵修就是参与基督的奥秘,我们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在新约的帮助下,默观这奥秘,然后研究如何分享他。简明地说,基督的奥秘就圣言成了血肉风奥秘。「圣言成了血肉,居住在我们中间」(若1:14),天主成了人。旧约逐步启示天主是父,是亲生来找人的那一位,但他的临在,从来不象他派自己的独生子来世上,好使我们能透过他而生活(若一4:9)这样亲切。降生的奥迹,显示天主不但是那位超越而且威严的天主,他同时也「为我们」的天主,是慷慨的、爱的天主(参阅弗2:5;若一4:9)。在拥有整个圆满的天主性的耶稣内(哥2:9)天主把他自己和我们的人性、我们的世界,如此紧密地、如此肯定地结合,以致「在万物的终极目标:天主光荣和人的幸福,或世界的圆满之间,绝不或能有对立或分裂。」由此,耶稣基督是整个宇宙的主要奥秘,同时透过他,天主不但临现我们眼前,同时也住在我们内,正如基督亲自答应过我们的一样(若14:23)。 天主圣言的降生,是天主对世界和人类的计划,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梅瑟的崇拜,让位给基督的牺牲;堕落的人不但得到治疗,并且被提升至与天主建立友谊的阶段。这是透过耶稣基督,并透过他的教会,通畅地传达的新生命的展现。 圣言成了血肉的奥秘,暗示我们可以怎样参与基督的奥秘。圣言,如俗语所说,屈遵就卑地使自己人性化,承受了人性,但在这样做的同时,他借着结合神圣的位格和人性,从而「圣化」人性,并将它提升到超自然的层面,父「把自己的独生子,打发到世界上来,好使我们借着他得到生命」(若一4:9),而耶稣是这样讲他自己:「就如父是生命之源,照样,他也使子成为生命之源,」(若5:26)因此,参与基督的奥秘,就是分享赋予「天主—人」的生命即分享降生的圣言与圣父和圣神分享的生命;同时,透过这生命,人得到重生和被提升至超自然的层面。 要正确地了解精神的生命和基督的奥秘,必须先对超自然层面,有正确的了解。超自然与自然,密切地交织起来,但总不毁灭自然,反而把它提升,使他完全,不过两者总是清晰可辨。同样,在耶稣基督、天主—人之内,人性与神性是如此奇妙地交织在实质的结合中,可是人性与神性的位格清晰分明。厄力图综合这条教义如下: 这正是超自然层面的结构,是永恒生命的显示:透过分享天主圣体和他最深的奥秘,与天主建立熟络或同伴的友善关系。因此,超自然的层面,不是我们的理智,利用自然层面的比喻可以追索的。这也不是经过「自然化」以便适应我们的存在的模式的优越层面。…… 真正的超越自然层面,就是那与自然层面结合,确实地存在的独特层面。它不仅超越自然的困境,同时更超越一切假设和理性表达的领域…… 天主如此深爱世界,甚至不惜派遣自己的独生子到世上,好使所有信仰他的人,可获得永生。这生命是至圣圣三难以形容的共融之内至亲密的生命,因为三位各以的方式,对我们的圣化工作有所贡献……领养我们是圣父;使我们成为他的弟兄和共同承继人的是圣子;祝圣和圣化我们,使人们成天主的活的宫殿的是圣神;在我们之内和我们共住的,是父和子。 新约常讲耶稣基督而给予我们新生命(参阅若有若1:12;3:14;哥:13;弗4:23;铎3:14;罗5:19;格前1:21;伯后1:4)。本质上,新约教导我们,透过基督,借圣神的力量而成为父的子女。 凡受天主圣神引导的,都是天主的子女。其实你们所领受的圣神,并非使你们作奴隶,以致仍旧恐惧,而是使你们作义子。因此,我们呼号:「阿爸,父啊!」圣神亲自和我们的心神一同作证:我们是天主的子女。我们既是子女,便是承继者,是天主的承继者,是基督的同承继者;只要我们与基督一同受苦,也必要与他一同受光荣(罗8:14—17)。 马明安说:「如果我们不能掌握天主子女和身份所形成的主要的基础,即不能透过圣化的恩宠,参与隆生的圣言与父的父子关系,我们降什么也不了解——我不是指不了解------我不是指不了解成全境界而已,我是指不了解基督信仰……全部的基督徒生活,圣善,就是借恩宠成为耶稣借自然而成的天主子。」 基督自然常讲「天国」和「进天国」的条件,但是,甚至在基督开始他的公开生活以前,若翰洗者已经宣讲天国,并明确的指出,悔改和罪赦是进天主的国的首要和必须条件(路3:1——8;玛3:1----12),在基督开始宣讲,宣布天主国时,他也作了同样的要求:「从那时起,耶稣开始宣讲说:「你们悔改吧!因为天国临近了。」」(玛4:17) 天主的国(或天国)是耶稣在讲道中不断提到的主题,在山中圣训(玛5—7)、平原的训话(路6:17---49)和比喻中,更特别申述。至于比喻,应该注意,其中有些是属于末世性的:这些比喻指向一个将来的天国(例如:十个童女的比喻,玛25:1—13);另一些比喻却描述已经来临的天国(例如撒种的人、芥子和酵母,见玛13:18---23,31---32,33)。 彭施维说:「耶稣从来没有给这个「天主之国」下定义……(它的儿个不同的概念)可以分成两个完全相反的类型……根据其中之一,基督所指的是一个精神上的国度,那时也存在,并在发展中——是一种演进;另一个是他所期待的,将要来临的东西,可能由于一次末世的革命突然来临,它将震撼整个世界。」 就灵修生活的内容而言,天主的国是内在的,它在我们之内(路17:21¬)它能生长和演进,并从个人通向全人类、全世界。天国就是在基督内的生命,圣父、圣神与它同在(若14:23)。是一个已来临,但不断发展的国度,因此,我们应该常常祈祷,「愿你的国来临」。 基督在几个场合中表示自己就是天国。「如果我是仗赖天主的手指驱魔,那么,天主的国已来到你们中间了」(路11:20);「我将王权给你们预备下,正如我父给我预备下一样,为使你们在我们的国里,一同在我的筵席上吃喝」(路22:29---30)。奥力振(Origin)自创一个名词:独立国度(autobasileia),表示耶稣本向就是天主的国,而成为这个国度的成员,取决于个人与基督的关系。这样一来,我们又回到最基本的教导:在耶稣基督内,偕同他、借着他,我们成为天主的子女,天主父、在基督内行动,在人的内心和在世界之内,建立他的国度。既然天主是我们的父亲,那么,天主的国是指天主的统治或权威,遍及一切。 他的统治必须建立。这促使我们个人这方面,完全把自己交给天主,交给这位绝对不接受妥协的天主。基督在山中圣训说:「你们应该是成全的,如同你们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样。」(玛5:48)现在的问题是:人怎样把自己完全交予天主,这和我们问进天主国的条件是什么,或问人怎样参与基督的奥秘而成为父的孩子是同一回事。 首先应该承认,这是属于天主的国的问题;因此,成为天国成员的条件是由天主自己提出来的。条件是很清楚,也很严格。首先,最先决的条件是悔罪,就是说,人应在天主面前,承认自己的罪过(玛4:17;谷1:15;路3:3)。第二,从罪的解脱,应该导致重生,透过基督和圣神在天主内,获得新生命(罗6:5)。要获取新生命必须有两个条件:透过信仰接受天主之言,即接受水和圣神的洗礼,「你们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之名,并因我们天主的圣神,已经洗净了,已经祝圣了,已经成了义人。」(格前6:11)这样,透过悔罪、信仰和洗礼,人可进入天主的国,处于天主的统治之下。 但进天主的国不是一份静态的成就;它涉及作为天主子女的新生命,而这新生命也已基督徒的伦理形式,对人提出一定的要求。 耶稣这样描述这种固有的情况:门徒是天父的一个孩子,他是天国的成员,他与他的兄弟姐妹有手足之情,他生活在一个物质的、人可能不会赏识他,甚至迫害他的世界。此外,还有大量具体的、不断在改变的、无数的、不可预测的情况。基督徒的责任就是富有创造性地给予每个具体的情况一种基督徒的意义,以确立他自己的基本情况,从而以天主子女和天国分享者的身分,回应这世界。 我们已说过,基督并没有给他的追随者留下一份详细的道德规条,虽然他要求他们把自己完全 交天主和修德。他的山中圣训包括基督徒的生活模式基本的原则;它其实是「基督徒的环境伦理」(Christian situation ethics)的初稿。基督这个伦理教导有两个特点,显示它是上承于旧约的梅瑟法律而且是梅瑟法律的满全。第一,他特别强调个人内心的修为,而指责法利塞人只注重外的守法(玛6:1---18),他呼吁内心的节制(玛6:16)和个人的祈祷(玛6:5---7)。不过,这不是偏向内修而排斥外在行动的问题,因为基督同时坚持,他的追随者应该借服从他的诫命和行善,以证明他们的信仰和完全委身于天主的决心(玛19:16---22;路6:43---49)。 第二,山中圣训不但实现和满全旧约的法律;它也是指向更完美的理想的伦理。基督并不曾象梅瑟法律那样,集中于列举法律和公义极细的要求;反而,他以严明的道德驳斥古老的唯法主义,开拓了人与天主、人与人的弟兄关系的新视野。 你们一向听说过: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我却对你们说:不要抵抗恶人;而且,若有人掌击你的右颊,你把另一面也转给他……你们一向听说过:你应爱你的近人,恨你的仇人!我却对你们说:你们当爱你们的仇人,当为迫害你们的人祈祷。(玛5:38——44) 但如果基督所教导的伦理,不是限制到最小的限度,它也不是指向一个最大的限度。它没有限度,也没有终点。因此,基督的追随者要不断地意识到自己带罪的情况与软弱,却又不悲观或绝望;不断地受督促,朝自更优越的境界奋进。「所以你们应当是成全的,如同你们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样。」(玛5:48)这个命令,以及八端的整个架构和语调,暗示基督在提示一个,人在这一生不可以完全达到的理想,当然更不是只凭人自己本然的努力,所能掌握的理想。这不是一个属于这个世界的理想,但应该是每个人在现世努力追求的目标。 再者,我们不应该把追求成全的命令,看作必须在此时此地履行的诫命,就好象应该在此时此地履行爱扩人的诫命一样。反而,应该说把它看作一个动态地演进的原则,一条在人与人天主的关系中,不断地进步的法律。基督促请所有的追随者,尽他们所能回应朝向爱的成全的呼唤。「我给你们立了榜样,叫你们也照我给你们所做的去做……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经过我,谁也不能到父那里去。……谁爱我,必遵守我的话,我父也必爱他,我们要到他那里去,并要在他那里,作我们的住所。」(若13:15;14:6;23)因此,正如孔格所说,新约伦理,常是从一个指示:「照样做,因为基督曾做过」而来的命令;是模仿耶稣,但这种模仿不是唯道德主义,不是狭隘的个人和悲观主义。 耶稣在最后晚餐的临别赠言中,综合了他的山中圣训的教导。在这之前,有人问他有关诫命的事,基督引旧约说:「你应全心、全意、全灵爱上主你的天主。(参阅申6:5)这是最大也是第一条诫命。第二条与此相似:你应当爱近人,如你自己(见肋19:18;22:37---39)。」 不过,在最后晚餐时,基督为爱指出一个全新的方向,不只把爱近人与爱天主相联,更把爱近人放有基督徒生活的中心: 我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你们也该照样彼此相爱。如果你们之间,彼此相亲相爱,世人因此就可以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正如父爱了我,同样,我也爱了你们;你们应存在我的爱内。如果你们遵守我的命令,便存在我的爱内,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而存在他的爱内一样……这是我的命令: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一样。(若13:34—35;15:9—12) 圣若望、最优越的爱的神学家,明白地说:爱不能凭人的力量求得或使它完美;这是一份礼物,由天主种在我们内心。它透过基督使我们与天主合而为一,并应该向所有天主所爱的人——普遍的人和我们的近人伸展: 可爱的诸位,我们应该彼此相爱;因为爱是出于天主;凡有爱的,都是生于天主,也认识天主;……爱就在于此:不是我们爱了天主,而是他爱了我们,且打发自己的儿子,为我们做赎罪祭。可爱的诸位,既然天主这样爱了我们,我们也应该彼此相爱。从来没有人瞻仰过天主;如果我们彼此相爱,天主就存在我们内,他的爱在我们内才是圆满的…… 谁若明认耶稣是天主子,天主就存在他内,他也存在天主内。我们认识了也相信了天主对我们所怀的爱。天主是爱,那存留在爱内,就存留在天主内,天主也存留在他内…… 我们应该爱,因为天主先爱了我们。假使有人说:我爱天主,但他却恼恨自己的弟兄,便是撒谎的;因为那不爱自己所看见的弟兄的,就不能爱自己所看不见的天主。我们从他蒙受了这命令:那爱天主的,也该爱自己的弟兄。(若—4:7-21) 曾有人指出,爱近人占据了基督徒灵修的中心,那么,最合逻辑的问题应该是:谁是我的近人?基督自己以慈善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回答这个问题(路10:25-37)。在这个比喻里,司祭和肋未人,与受害者有多重关系,因此有更大的义务帮助他,但事实上是一个陌生人,一个撒玛黎雅人,用行动证明了他是受害者真正的近人。因此,在基督的爱的字典里,对近人的爱,要求人亲身体会另一个人的需要,或参与某个特殊的情况之中,因为我们对他有一份关心或一份爱。因此,爱近人不是满足对普遍人们那一份空洞的普遍的爱而已;它是在每个人周围的具体情况中实践的。正只基于手足之爱这人与人直接交往的一面,基督可以说:我给你们一条新的诫命(若13:34) 那么,耶稣到底怎样界定「近人」这概念呢?他使它变成一个本身没有限制和无条件的概念,只能以个人所处的具体情况来界定。我的近人就是我在某种情况下和他很接近的人,就是说,任何人,因为我的爱而和他建立了一种亲近的关系,并由此而产生了某种回应。并不是在事前决定谁是我的近人;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我的近人。是我对他产生了一种邻近的关系的人,他不是我无意中遇见的一个人,无论是谁,但一定是我希望在一个「我存在于世界上」的全部情况下接触,而不是由于我的人性身份的某种情况必须接触的人。 那么,很明显,不可能有正确的基督徒灵修或正确的基督徒爱德,孤立的存在于天主的爱或人的爱之内;爱的手臂必须同时拥抱爱的两个对象。爱德也不可能是纯世俗或人性的爱,真正的爱德常是天主透过耶稣赐予的礼物,我们必须直接或间接(透过近人)归还天主。如果象圣若望所说,人可以不爱近人而爱天主是幻想(若一4:20),那么,说我们可以在基督徒的爱德中爱近人而不爱天主也同样不正确。正如圣奥思定在他对若望一书的评注里所写:「因此,当你爱基督的成员时;你也爱基督:当你爱基督,你爱天主子;当你爱天主子时,你也爱父。因此,爱不可以分成许多部分。选择你所爱的对象,其余的自会相随而来。」 以上是扼要的概述福音的灵修,这当然是真正的基督徒的灵修。是基督徒成全的神学最主要的部分,如果要以公式表达新约的灵修,这公式应该是:透过信仰与洗礼,在圣神内归依天主,并在耶稣基督内爱天主和爱近人。 福音灵修适合每一个年代,但是,每个历史情况和每种文化,按它本身的需要和能力,回应福音的命令。因此,福音的灵修是一个动态的演讲,不能局限于任何特别的时代或永远固定在某一个历史的范围之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