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刚贞和她的同伴所组成的小团体都抱着过修道生活的决心,并逐步践行。 她们私下誓许(不是修会正规形式的)贞洁和服从的愿。她们穿着同一款色的衣服,是那年代当地乡村妇女普遍穿着的。仿效圣若望昆仲会的会士佩带小十字苦架和束上皮带。她们也取了会名:余刚贞取名十字玛利修女。 一八四三年十二月,余刚贞再次被选举为长上。但是,两个星期之后,巴叶神父竟将选举废除,自己指派只有二十三岁的玛利湛梅作会长。 这样一来,他控制玛利湛梅当然比较余刚贞来得容易。因为他是湛梅的神师,而余刚贞已经五十一岁了,富有经验,二十六年来一直为圣瑟味城人所认识和爱戴。 在那个年代,司铎作出了决定,妇女们还能够异议吗?她们只有俯首听从。无可否认,余刚贞为这事感到难过和不安……。 一切如常继续着。除了她们外,没有人知道在这个小团体内部所发生的变化。在外人面前,余刚贞仍是被公认的创办人。 一八四四年初,这个小团体正式改称为「穷人的姊妹」,无疑是为了更适当的表达出耶稣富启发性的福音仁爱的精神,和决志与周围的兄弟姊妹甘苦与共。 随着,修女们又私下发了甘贫和款待的愿,第四个愿是奉献自己去照顾长者;这是受到圣若望昆仲会的沿习启发而来的。 一八四四年一月,玛利湛梅的妹妹英丽莉湛梅也跟随她去到十字会院。一八四五年底,芳济泰维丝也加入了成为第六位安贫小姊妹。 在随着而来的一年,她们跨入了个新的里程,创建第二间安老院。 一八四六年一月,余刚贞去到勒恩为圣瑟味城的贫困者募捐,并请当地的报章替她刊登消息。早在一个月前,这报章在刊载颁发蒙提翁奖和杜班先生在法兰西研究院演讲的演词时已报导过有关她的事。 余刚贞从抵达勒恩开始,就发觉到那里的乞丐比圣瑟味城的为少,但却有很多孤苦无依的老年人。在市镇的贫民区里,哀鸿遍野,境况凄惨。她便有建院的念头,并向她的长上修书问准。 就在那时,她接触过一些名门权贵,但并不是常常得到支持;可是她并不气馁,而且说:「不错,这是疯狂的事,看来不可能,但是如果天主与我们在一起,一定能成。」天主又怎会不与弱小者在一起呢? 刚贞在勒恩租一个大房问,连在侧还有一间小的,湛梅前来与她会合。很快,便收容了十位老人家。 为找寻更适合的房子,两位小姊妹四处奔波,仍无结果。她们就转向圣若瑟求助(圣若瑟在小姊妹的祈祷和敬礼中,占着重要的位置。)三月十九日,是他的庆节,湛梅在诸圣堂那里祈祷,一个陌生人走近,问她: 「你们找到了房子没有?」 「还没有啊!」「我有你们所要的……」。她们便去看,房子座落在玛德兰方堡区,可以容纳四、五十人。相连的另一座可作为小圣堂之用。她们获得圣瑟味城那边的同意,便在三月二十五日签了契约,当天便搬进去了。还有兵士来帮助老妪们搬家。在穷困中,安老院继续扩展着。 值得鼓舞的,有几位保守生在圣瑟味城加入,她们是来自勒恩和附近的地方。 余刚贞在维持富知尔继续着募捐的工作。人们看到她就好像受到一种感召,屡次在她经过的地方之后,都有青年请求加入初学院。 也许是在那时,余刚贞去到勒敦欧德会士的学校(她自己也多多少少是属于欧德会的)。一位神父忆述说:「我到会客室去见她,使我呆住了……我也无拘束的把她领到高年级学生的课室中,大约有一百多位……余刚贞和蔼地,简要地述说了她来这里的目的,学生们深受感动和敬佩,大家都纷纷倾囊帮助……」 多年来,修女们得到圣若望昆仲会的前任省会长马稣菲理神父的指导。一八四六年春她们拟订了一本比较早期规章更完善的会规。其中有些章节是直接取自昆仲会的会宪。圣欧德的精神更一直维持至今,在日常诵念的经文细节中均表露出来。 不久之后,借着刚贞的募捐在第南开办了第三间安老院,那原是城门的一座堡垒。没有多久,他们就离开这阴暗潮湿的地方搬到一间古旧的修院。下一章我们再会提到这古旧的堡垒。 刚贞继续风尘仆仆的去募捐。一八四七年一月圣庇那当地一份报章刊载着:「热心济困扶贫的余刚贞在善事上创下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绩,去年不列颠的几份报章屡有报导。现在她正在我们的城市中为 她的工作筹募。当她去见善长仁翁时,只要说:「我是余刚贞」,这个名字便足以便人解囊相助」。 余刚贞「肩上背着袋子,手上提着篮子」不停的走着,代替贫困老人去乞讨,有时则是为援助就近在圣瑟味城,勒恩、第南和都尔等地开办的安老院而奔走。 她从会中的领导行列里被排挤出来,但许多次,还是她亲自把事业从濒危边缘挽救过来。因为人们信任的是她,也只有她知道如何着手。每到一处,她当机立断,筹募需要的经费,鼓励各人一番,然后静悄悄的离去,别的地方也在等着她呢。她没有「枕首之处」,也似乎没有隶属于一个固定的团体。只要遭遇不幸的老人家能够安居乐业,她就甘愿四处漂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