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梵二的目标 司铎职务
这三个传统目标(信仰事业、合一事业和改革事业)都可以在梵二所追求的目标中得到确认,尽管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被提出和强调,然而,它们中的一个或另一个都被“牧灵”这个词所表达的有点新奇的概念所吞没。
在《司铎职务与生活法令》中,第12段为大公会议规定了三重目标:教会内部的革新(这似乎既影响信仰又影响改革),福音在世界上的传播(这似乎与信仰有关,因为它不是服务,而是宣传)32,最后是与现代世界的对话(这似乎是真正的宣传,或像现在所说的,向世界传福音)。33
教宗保禄六世在梵二会议开幕式的致辞中,为大公会议提出了四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教会对自身的认识。在教宗看来,"关于天主教会的真理应该被探索、组织和表达","教会对自身的看法应该被定义,但不是教义式的定义"。从这里可以看出保禄六世主观主义的影子。真正重要的是教会是什么,而不是教会对自己的看法。
第二个目标是改革,即教会努力纠正自己,使自己重新符合其神圣的模式(但不区分基本的构成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是永远不会失去的),和偶然的完美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是永远要追求的))。教宗认为,这种改革意味着重新唤醒已经隐藏在教会怀抱中的灵性力量:这是一个实现和完善教会的问题,因为教会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存在的。
第三个目标的主题是 "合一"。教宗说,这一目标 "关系到其他基督徒",只有天主教会才能为他们提供完美的教会合一。因此,他似乎没有超出传统教义的范围:即合一已经有了明确的中心,分散和分离的部分必须集中在这个中心范围内。他补充说,"最近在与我们分离的基督教团体中仍在进行的运动表明,只有通过信仰上的团结、参加相同的圣事,以及同一个组织,才会有和谐,才能实现合一"。
因此,他重申需要在教义、圣事和等级制度方面达成三方面的一致。不过,他也预先假定,那些分离的教派对合一的渴望就是对教义、圣事和天主教会那种等级制度的渴望。另一方面,新教徒将合一理解为一种相互吸引,通过这种吸引,所有教派向同一个中心迈进,尽管这个中心可能存在于整个基督教团体中,但与罗马教会所宣称的、拥有并向他人传达的合一中心并不一致。34
因此,梵二大公会议的普世主义受到根本模糊性的损害,因为它将皈依的概念,模糊性地认为是对所有教派(天主教和非天主教)共同需要的回应,即需要一个超越和凌驾于他们所有教派的中心,而这中心并不是天主教。
大公会议的第四个目标是: "架起一座通向现代世界的桥梁"。通过开启这样的对话,教会 "发现并加强了她的传教使命",即她向全人类福传的根本宗旨。当新的旅行和航行发现了新的国家、风俗和宗教,用坎帕内拉(Campanella)35的个短语来说,表明基督教只是世界的一根手指时,教会很快就被传教精神所吸引,坎帕内拉(Campanella)本人第一次尝试了传教和比较神学,罗马成立了信仰传播部。
教宗保禄六世认为,教会与世界的对话等同于教会对世界的服务,教宗扩展了服务的概念,甚至到明确的程度,指出召集大公会议的神父们不是为了处理他们自己的事务,即教会的事务,而是为了处理世界的事务。教会为世界服务的目的是让世界为基督服务,而教会是基督的历史延续,教会的神权并不意味着人的奴役,而是人的提升和人的主权。教宗似乎毫不犹豫地想要摆脱任何形式的统治,他认为服务与征服是矛盾的;但基督自己说过 "我已经战胜了世界"。
译者注:
32. "不是为了保存,而是为了传播"。
33. "关于传播信仰,向世界传福音"。
34. 见第 245 段及以下。
35. 托马索-坎帕内拉(Tommaso Campanella,1568-1639 年),多明我会会员,哲学家。
这世界和它的贪欲都要过去;但那履行天主旨意的,却永远存在。若望一书 2:16~17
你们不要爱世界,也不要爱世界上的事;谁若爱世界,天父的爱就不在他内。若望一书 2:14~15
本文译自:二十世纪天主教变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