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德兰爱心书屋  
 
小德兰爱心书屋
 
圣贺德佳的身心灵疗癒观列表
·
·导言
·一 绿色生命力是一份礼物
·二 我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三 在身体之中,我感觉自在
·四 我有可以发挥的所有能力(正面自
·五 我接受自己原本的样子:自我认识
·六 我喜乐,因而活力充沛:来自喜乐
·七 奉行众善,于我有益(美德的绿色
·八 忏侮是更新生命的力量(这里说明
·九 天主的力量,让我日新又新(信仰
·十 圣女贺德佳—生平与著作
「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你弃掉知识,我也必弃掉你,使你不再给我作祭司。」
五 我接受自己原本的样子:自我认识带来绿化的生命朝气
五 我接受自己原本的样子:自我认识带来绿化的生命朝气
浏览次数:1795 更新时间:2019-11-19
 
 

五 我接受自己原本的样子:自我认识带来绿化的生命朝气
「在漆黑的夜里,在黑石头上看到黑色的甲虫,比你看到自己的过
失还简单许多。」
这句东方谚语告诉我们,看到自己的过失,并承认错误,是多么难的
一件事。例子不胜枚举:就像在我的讲座上,有一位与会的女士买了一本关于「悔改」的小书,并表示她必须把这本书送给某人,因为对方需要它。
我们花费大量的心力去抗拒正视我们的过失,甚至文饰过错。但是,
拒绝面对自己和不诚实面对自己,就像毒素一样,偷偷啃蚀着我们的生命。贺德佳开出的解药是「绿化的生命朝气」,要获得这种生命朝气,得从认识与接纳自己的光明与阴暗面开始。当我能轻松自在并且如实地与自己相处时就必须要承认我和所有的人一样,都会陷于不稳定、软弱的状况,也会有犯罪的倾向。今天,这一点正由所谓的新时代运动和秘教的代表们所否定他们暗示,人拥有无限的神性力量,只要他能透过冥想去拓展意识,或透过操练灵异和魔法能力,努力去超越人的限度。目标在于,能够达到一切----无论是职场上、社会上或经济能力上----与自己和环境完全和谐毫无冲突地生活,让自己被神性的宇宙之万灵渗透好让自己也能够变成神,无所不知拥有无限智慧和无限的美好。

他们甚至建议人们脱离教会,因为教会描迹人是罪人,是堕落的,而且需要被救赎,这一切听起来很诱人,但迟早绝对会使人陷入绝望中,因为这超出了人类的可能性。

这假设的内容是,我们不仅是天主的肖像而已,而且还有可能自己变成神。这正是天使的原罪,他傲慢自大地说:「我要像天主一样。」圣女贺德佳听到天主说:

「许多人想跟我玩他们的把戏,并想要近似于我,却不努力使用自己的理智和思考力……以为,只要他们想要,就什么都可以做得到,却不想知道自己是谁自己是什么,自己能够成就什么,更不知道是谁创造了他们,谁是他们的天主。他应该只是满足他们所有愿望的合住成员而已。我不会将恩典赐给这些人。」


圣女贺德佳提供人类真正的本质知识作为比较。人是有限的,因为他不能使自己超越其属肉本性的法则:尽管种种努力,我们每天都碰到自己的限度,好的意图都会如春雪般地融化,并气馁地发现,我们好像一直在原地绕圈子。「尽管思想的完美,人类合理的渴望偶尔仍感受到肉身的有限性问题,这渴望彷佛屈身在这肉体里」而且「……由于人的本质就不坚定,他很难靠自己的力量维持坚定的状态。」

虽然灵魂充满整个身体---脑部、心脏血液和骨髓---但其运作仍然无法超过身体可能的限度。仅仅因为身体的疲倦,人就必须休息,若他忽视这一点,无法不付岀代价。

是什么妨碍着我们以这种方法去认识自己,即一方面以良好的自信心使用自己的正面力量和能力,就像前一章所描迹的那样,另一方面
又能看到自己的限度并接受它?是什么样的动机推动我们过度苛求自己,造成我们对自己不满意,并因此而形成一种毁灭自己的「恶性循环」?

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我们给自己构成一个美好、完美的图象即人们所说的「面具」我们到处戴着它,好让自己被爱、被肯定好让自己有价值。但在内心最深处却害怕着,如果显示出自己的过失和缺点,就不再值得被爱了。

也许我也因为不能原谅自己的软弱而不再爱自己。我否认这些弱点、排拒这些弱点,并逃避自己应努力进行道德修养的理由。我不断使自己处于被过度苛求的压力下。关于这一点·圣女贺德佳说:
「人首先看到其肉身之卑贱,并以喜乐和平静的心逐阶登上一项项美德。因为那想先抓着最高树枝往上攀爬的人,常常出乎意料地跌下来。但那想往上爬,且从根部开始的人,如果他小心的话,不那
么容易跌下来。」

我们可以凭着温柔平静的心灵,从容不迫地对待自己,可以诚实地正视自己。目的不是最高的树枝不是对自己套上一个理想的想法,而是从根部往上爬。根植大地的状况符合我们与大自然、与我们的肉体、我们天生或后天养成的人格特质紧密连结.
贺德佳的类型学提供我们一种可能的方法,以自我批判的方式对待我们的「根」,她在这基础上,依据希腊的模式建构了有机体内的体液学说,体液学说对今日现代医学的词汇而言,是很陌生的。尽管如此,她的观点却非常符合我们的经验领域

根据贺德佳的身心灵全人理论,体内体液受到人类德性的操控。由于人远离天主并赞同邪恶,这会在人体内形成一种有害的体液,即所调的黏液。
施波格斯教授是一位医学历史学家以及学识渊博的贺德佳专家,他
将这种冷漠视为在体内的一种黏滞的湿气,是新陈代谢的废物,是已经变冷、变得没味道和没有反应的东西、是已经燃烧的物质。
这种黏液可以在不同人身上形成四种典型,对应四元素:干性、湿性
火性和风性的冷漠。类型学提供我们一种可能性,让我们更能清楚认识自已。


1.干性黏液的人,对应土元素:意志非常坚强的人。
「有些人,如果他们愿意的话,能够很节制;但如果他们不愿意
也会非常强烈表现出其不一样的想法。他们一方面吝啬,另一方
面却贪食油腻的食物。因此这些危险的、有毒的、浓稠又干燥的
黏液在他们体内凝结成块。当这些人不节制地享受油腻的食物时,就很容易岀疹子(湿疹、溃疡等等)。这黏液的苦涩使得在肝脏及肺脏周围的「忧郁」蒸气增加;于是他们变得脾气暴躁和心硬。但他们并不体弱多病,反而斡练且喜爱从事各种活动……并在暴躁时,变得专横且贪婪。」
我们在贺德佳医药书中,找到治脾气暴躁的配方,对我们来说,这配
方的指示十分令人感到陌生,因此也常有人加以反对。尽管如此,我还是愿意在此介绍它,以便有试验它的可能。
稀释的葡萄酒:暴怒的人,应该将葡萄酒迅速加热,加入一点冷水来
退温并就着温温的酒喝下。如此一来,那引赶愤怒的物质,即黑色胆汁就会被减弱。

宝石治疗贺徳佳认为宝石也有治疗的功效,我认为这与魔法无关。
透过加热或浸湿的宝石会释放出疗愈的力量(辐射?)。若仔细硏究宝石复杂的结晶实时过程,一定很值得。


对抗脾气暴躁,应将玉髓石置于皮肤上(当作项链、手炼或拿在手
),于是疾病会被引离开人体,而暴躁会消失。将绿玉髓置于喉部,也能使因暴怒而骚动的神经缓和下来。


2湿性黏液的人,对应水元素非常容易生病。充满多余的精力。几乎无法控制自己
贺德佳描写,湿性黏液会使胃部湿气冷却,且使听力减弱。此外还会
损害脾脏并影响心脏,「因为心脏必须不断以巨大力量运作,并且不断对抗过多的湿气。根据这种人的肤色,他们温和开朗,但却行动缓慢;有些人可以活到相当长寿,因为这黏液虽然没有摧毁他们,但也对其健康造成相当损伤。」


我想在此提岀欧洲栗作为药方,贺德佳认为欧洲栗有很大疗效。欧洲
栗很温热,「它含有巨大的力量,与温性混合,并代表智慧。树里所含有的成分,以及它的果实,可以有效地对抗人身上的各种虚弱。」欧洲栗被建议用来对抗头痛、健忘、心脏疾病、忧郁、肝脏疾病、脾脏与胃部疾病。药方可以在于贺德佳医学的著作中找得到。


3火性黏液的人,对应火元素思想多变。倾向于暴躁,但来得快去得快。而且心地善良,待人友善,即使可能有些冷淡。少量食物就让他们觉得满足。
这样的人活得非常吃力,经常筋疲力竭:「当在这样的人体内,各种
黏液的体液被激起时……可能是因为饮食无度,或是放纵、悲伤或愤怒,也可能因为未节制的情欲,而使得整个人心神混乱,这时候,那些体液就沸腾了,像装有热水的浴盆下,还有火燃烧着一般,偶尔滚烫的水滴喷溅出来,并像射箭一般射入肉和以及血管中……这些人寿命不长。」
贺德佳提出很多对抗体液被激起的药方,但这些药方都必须配合节制的美德。从简单的开始,直到度一种节制有度的生活。对这样的人而言,适当的禁食斋戒也会很有疗效,但是,这种禁食斋戒必在医生或心灵辅导的指示监督下进行
4
风性黏液的人,对应空气元素:其整个生活方式非常没有决心、不坚定、且没有正确的秩序。「他们像一阵强风,损害所有植物和果
实。」因为悲伤和恐惧的情绪引发愈来愈多病痛。
这种人身上有许多「黑色胆汁」,它被为称为黑色的胆素或忧郁:「这种黑色胆汁又黑又苦;它将一切的邪恶散发出来,并导致脑部的疾病,使心脏的血管沸腾,并使人怀疑所有的慰藉,感到悲伤,于是人无法再真正对任何事感到开心,无论是关于高尚的生活,或是这一生中的慰藉。自从人类受到魔鬼的诱惑而违背了天主的诫命之后,这种忧郁就成了人类本性的一部分。」

贺德佳认为这种忧郁情绪,随同源自此忧郁而来的悲伤和怀疑,是造成人类身染重病的原因。有这种天性的人受到病痛强烈的折磨,所以,他们若不是英年早逝,就是因为经常与疾病交战,而发展出强烈的求生能力。【但非常幸运的是他们既敬畏天主,也非常尊敬人类。】

 

有一些恰当的食材和香料,可以作为药方,贺德佳认为,以下这些食材可以使人心情开朗,悦乐人心,例如:丁可小麦、燕麦、小茴香、肉豆蔻、洋车前子、尾胡椒、「振心饼干」(用酥饼皮加肉豆蔻、同量的肉桂以及少量磨碎的丁香做成的饼干)或斑叶疆南星葡萄酒(用斑叶海芋煮的葡萄酒)

对抗忧郁的另一位「大师」是苦艾饮剂。

 

贺德佳建议另一种自我记识的方法,是将人的行为与动物比较。若人身上有所有受造物的特征,那么人身上也有与动物相似之处。
「体液偶尔在人身上狂野地增加,就像野豹一样;然后又缓缓减少,就像螃蟹时而前行,时而后退一样,而且常常有许多种变化。有时它亦显出矛盾,就像鹿儿跳跃和冲撞一样。」
我们难道不该承认,自己常在目的、说话和执行之间举棋不定?即使有信德的人也难免如此。当人发怒时,「他内心有时像一头熊样,咆哮并低沉吼叫」,有时候人欺自己,以为自己的力量像一头狮子那么强,但人又想,如果他装岀像羔羊般虔诚的模样就可以脱逃天主的审判。

「由于这种情况,人体内的体液常常变化,因为人的思想此刻自信地思量着,然后瞬间又陷入疑虑,接着偶尔又怀着真正的敬畏之心。这种变换不定的思想,有时凝聚到肝脏。」
作为新陈代谢的中心,肝脏是一个承受了许多风险的器官。我们得要
知道,不仅错误的饮食方式、酒精、尼古丁、药物等会对肝脏造成伤害,我们频频变换的思绪、摇摆不定的情绪和毁灭性的感觉也会伤肝。「肝脏需要快乐,就像花朵需要阳光一样。」但吃药或甚至只靠自然疗法不能使人痊愈。唯有当我们能够毫无恐惧地接受自己,并面对各种危险和自己的有限性,我才能走上康复之路。

贺德佳也知道,对一个人而言,脱离自己愚钝的习性,并提升至正义的层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肉身常常不愿意追随「灵魂的高飞」。「然而,一般而言,灵魂对与它一起运作的肉身拥有无穷尽的爱。」在灵魂高飞之后,它又转向关注肉身并使它坚强:「因为肉身就像泥土一样脆弱」。

 

所以灵魂与肉身一直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而人必须时时谨慎,因为他既能使「灵魂和肉身明朗,也能使之阴郁」。贺德佳的呼吁做你自己灵魂的好朋友,要说的是我们要以善意和谨慎对待自己以免因为苛求自己渴望像神一样,而导致自我毁灭。有一句俗话说:「朋友是那认识你,但仍然爱你的人。」

我们不应该害怕认识自己。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正确评估自己力量和限度的机会,以便能够从根部往上爬:「人自己在深思:即使那刚从蛋里孵岀来,翅膀还没长好的小鸟也不急着要飞;只有牠翅膀长好之后,才去飞行,因为牠认识到:飞行要符合自己的状况。」
俗话这么说某人太过好高鷔远。尽管一个目标很值得去追求、但不恰当的追求反而会使人惨跌。

我努力认识自己:包括所有过失、缺点和不完美之处。
我接受自己的能力是属人的极限,而且苛求自己也没有意思。
我能接受自己原本的样子,并以善意和谨慎对待自己。
我不渴望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努力去发展并拓展我所获赐的天赋
和才能。

面对自己的有限和弱点绝对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这会折损我们的骄
傲,因此在贺德佳身上,我们发现谦卑是所有美德中的女王,一个岀于流行且常常被错误诠释的词,事实上它的重点在于承认自己是受造物,自己的依赖度,自己仰赖着一个更高的力量,即天主。在耶稣关于人子的谈话中,即贺德佳在《当知之道》这本书中所写下的,她听到非常清楚的话:

「人哪!你好似一位醉汉和疯子,对自己毫无所悉,当你来到我跟前以前,为什么不先探究你的心灵田地,将无用的杂草、荆棘和蓟草先清除掉,也就是说,呼唤我来审视你?因为若没有我的帮助,你无法完成仼何光荣的作为。可是,你为此寻找了怎样的领导者和协助者?你那欺骗人的心思,它将你这愚蠢的人引到没有生命力,以及记不起自己的悟见之旷野当中。它忘记了,若没有我,你什么事都做不成。」

但贺德佳也听到这样的应允,即仁慈的天主对人充满同情,因为他知
道我们是脆弱的容器。她甚至提到,天主愿意「迁就」我们的悲惨状况,即使我们绊了一跤或跌倒,即使我们满心痛苦,全身伤痛,我们也能够并应该再度站起来继续走。天主对我们说:「我收容了你,并把你医好。」
对于一个走上自我认识的路,走向自己内心的人,透过他的爱子,天主预备给人的是慈爱的怜悯,而不是定罪。他给人生命的食粮。

我接受自己身为受造物的有限。
我知道自己的生命并非靠自己得来的,
也无法靠自己维持。
当我自己的力量不够时,我向天主请求帮助。他答应了我,他会对我充满怜悯。
圣女贺德佳用变幻无常的云朵从它上面飘过的墙,作为默想的主题,来象征那不认识自己的人。对新鲜事物永不停息的瘾头以及无法专注,使得人变得冷漠无情,并且不能认识自己。
请你找个时间靠着一面墙站着并感受以下的思想。

 

默想主题:

我像一面墙一样,站在那里
不认识自己。
我有一颗石头做的心,
它让一切就这么飘过,
看一眼然后忘记?

如果没有这些云朵,
没有这些变化多端,
没有各种新鲜事,
我会变得如何?


我能忍受与自己单独相处吗?
或甚至与天主单独相处?


谁知道
隐身在那变幻无常云朵背后的
是谁?

 


上一篇:四 我有可以发挥的所有能力(正面自我评价带来的生命力)
下一篇:六 我喜乐,因而活力充沛:来自喜乐的生命力量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本站简介 | 站长申明 | 投稿信箱 | 德兰圣乐 | 有声书馆 | 每日祈祷
愿天主祝福你,保护你;愿天主的慈颜光照你,仁慈待你;愿天主转面垂顾你,赐你平安!小德兰
开站时间:2006-12-24
您永远是第(1)位蒙受祝福者
站长:小德兰 Email:dadelanxiaodel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