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德兰爱心书屋  
 
小德兰爱心书屋
 
花香满径列表
·一月份
·二月份
·三月份
·四月份
·五月份
·六月份
·七月份
·八月份
·九月份
·十月份
·十一月份
·十二月份
「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你弃掉知识,我也必弃掉你,使你不再给我作祭司。」
九月份
九月份
浏览次数:2990 更新时间:2007-4-29
 
 
 

·九月一日·把工作分出去

没有一个人是绝对不可少的,也不要去作一个绝对不可少的人。

大卫·谢泼德在他写的一本谈教牧经验的书中,提出一位牧师回去探望他原来牧养的教会。一位女信徒看见他,牧师;自从他离开以后,这座教会兴旺得很。对这位牧师来说,这应该是你所能得到的最高的赞赏。

常常有人在他担任牧师的时候,教会非常兴旺;可是一旦退休或者离开以后,这座教会几乎解体;做礼拜的人大大减少,暮气沉沉。严格的说,这是牧养工作的失败,因为把整个教会的事工放在一个人的身上。

我们应该祈求天父,在我们离开一座教会的牧养工作之后,这座教会仍旧可以不断生长,而且越来越兴旺。一个人如果让自己成为绝对不可少的人,便很难做到这一点。

教会绝不可以依赖一两个人,否则,牧养的人一走,教会便软弱、消沉,甚至崩解。这种牧养是失败的。

我们不应该把所有的事都抓在自己的手里,认为只有自己才做得好。

我得承认这正是我的毛病,我一向不擅长把工作分配给他人。医生现在教会了我,一定得把工作分出去。

不把工作分给自己的僚属,是对他们的不信任;这等于把应该给他人工作的机会,或者把别人很想做的工作,攫取了过来。要是一件工作变成了独脚戏,这件工作离失败已经不远了。一个领袖要是有智慧,应该懂得把工作分出去;他的责任不是什么都抓来自己做,而是训练别人和他一道做。

我们谈到这里,已经不难发现教会失败的一个原因了。教会的失败很可能是因为过于把牧师或者传道人当作工作的核心,而太少分派工作给平信徒去担当。一个兴旺的教会是一个能够不断训练平信徒学习侍奉的教会。

·九月二日·误译(一)

圣经是一本越读越会觉得它奇妙的书。

圣经最了不起的一个地方,是即令误解了它的意思,仍然可以终生得益。

不久前,我收到一封信,写信的人有过一段艰苦的生活,但是仍旧对主忠心不二。他在信的结尾处说了一些感恩的话,并引用《诗篇》一三九篇十三节作结:我的肺腑是祢所造的。

肺腑两个字在英文圣经中译为reins。《钦定本》圣经全句的翻译是“Thou hast possessed my reins”,写信的人一定把reins这个字误解成勒马的缰绳,以为这句圣经的意思是指人的一生都有天父的指引。他因此深深的感谢天父慈爱的带领,让他平安经过生活上的难关。

事实上,这当然不是这节经文的意思。不错,一个只懂现代英语的人,几乎一定会把reins这个字当成缰绳,这句经文的意思便变成了祢手里握有我的缰绳。可是这个字原来的意思是指人的肾脏,说天父深深的知道一个人,因为连人的内脏都是祂所造的。中文《和合本》圣经所以把这句话译为我的肺腑是祢所造的

这件事奇妙的地方,是虽然把圣经的意思看错了,这个人的心灵仍旧得到满足。一句翻译错了的经文,对一位深信不疑的人仍旧能传达真理。

虽然如此,我们决不可以把这当作理由,来为圣经的误译辩护。

圣经的确能向纯真信仰的人直接说话。纯真的信仰是好的,但必须加上真实与准确;要充分达到圣经意义的真与准,必须在研究上下功夫。研究加上虔诚,才能从圣经中真正明白所要传达的信息。

·九月三日·误译(二)

《钦定本》英文圣经有一处翻译,其错误所引起的后患可说空前之大。这就是《约翰福音》十章十六节。让我们先把中文《和合本》圣经的译文写在下面:我另外有羊,不是这圈里的,我必须领它们来,它们也要听我的声音,并且要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了。

在《钦定本》英文圣经的翻译中,这句圣经里头的都翻译为fold(圈);可是在希腊原文用的是两个不同的字,第一个是aule,把它译成fold(圈)是对的;第二个字原文是poimne指的是flock(群),而不是fold(圈)。

中文《和合本》和其他现代的英译圣经翻译poimne的时候,都把它译为,也就是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而不是像《钦定本》那样,合成一圈,归一个牧人

这一个翻译上的错误所以铸成大错,是因为罗马天主教抓住这段误译的经文作只应该有一个教会的根据;在天主教之外,没有得救的途径。可是耶稣的意思不是这样。祂说的是要成为一群。一群羊可以分配在许多个羊圈里面,而仍然归属一个牧人。

这段经文里面绝没有说只能有一个教会,而是清清楚楚的指出,可以有许多个教会;但这些遍布在各教会里的羊,都是同属基督的一群,也只能有这一群。

这种误译是怎样发生的呢?原来《钦定本》圣经的新约,不是从希腊原文直接翻译过来的,而是根据拉丁文《武加大译本》。耶柔米当年翻译《武加大译本》的时候,不知道为了什么缘故,把希腊文的aulepoimne都译为同一个拉丁字ovile

一个关于教会错误的教义,就这样根据一个显然是错误的翻译建立了。

有的时候,错误的翻译可以让信仰纯真的人一样得到心灵上的帮助;可是也有许多时候,误译可以产生虚假和错误的教义。

·九月四日·要劳动才能有收获

值得给的东西一定得付几许代价。轻轻易易作成的事,很难希望有长远的效果;尽管表面上也许很好看,尽管不费吹灰心之力就作成,且能得到人家一时的赞赏,但在人心里,很难发生作用,更生不了根。

一个人要去讲道,或者主持敬拜上主的聚会,却能一点不紧张,我可不会羡慕他。一个音乐家、演员,或是讲道的人,他们开始前若无如履薄冰的心情,不战战兢兢准备,决不能作出有价值的贡献。

这不是一个有没有信心的问题,也不是一个把自己和要讲的信息交不交托在上主手里的问题。一个人面对一件庄严的工作,若不能谦诚,带着战战兢兢的心情去努力做好准备,决难有成就。而站在圣坛上,面对属上主的人,是何等庄严无比。

有些事,表面看去,似乎做来毫不费力,可是做的人所花的时间,所作的准备,常常大得不得了,只是我们看不见罢了!

无论哪一个行业,都可以见到这种情形。我们看见打字员用优美的技术又快又准确的在键盘上操作,好像轻松容易,可是没有多年的艰苦训练是办不到的。讲道和演说,看起来很容易,讲的人和说的人似乎天生有一套传情达意的本领,仿佛说的每一个字都带有感人的神奇力量,可是这都是长期的准备和练习的成果。

在这世界上,决没有不劳而获的事。

为什么讲道要特别付出身体精神的代价呢?因为传讲信息的目的是要帮助人。帮助人必须全身投入,投入在他们的痛苦中,投入在他们的困难中,与伤心的人要一同伤心。

要帮助人一定要全身投入,仿佛和受苦的人成为一人。《马太福音》引用先知讲到耶稣的话说:祂代替我们的软弱,担当我们的疾病(太八17,赛五十三4

耶稣帮助人付出大代价,我们帮助人也应付代价。

·九月五日·黄金般的时刻(一)

我们刚刚从那美丽的小礼拜堂参加晨祷出来;苏格兰著名牧师诺克斯曾在这儿讲过道。这是个七月清丽的早晨,万里无云,天空蔚蓝澄澈,夏天微暖的阳光铺在绝色的草地上,花丛里百花吐艳,浴在清晨的微风中。我沿着这花径走向教室去讲课的时候,有位女士走过来对我说:要是能让时间停留不动该多好。这是一个金光煦灿、美丽绝伦的夏天的早晨,她巴不得时间就停在那里。我想我们都有过一段时光,一个短暂的时候,希望时钟能够停止,那美好的梦境能够永远留在我们身边。

可是呀!就连黄金的时刻也会失去它的美艳,要是让它不断延续下去的话。原来人生的美妙是因为有对照,不是因为它平凡不变。

因为饿,才觉得食物香甜。

因为渴,才能让一杯凉水有若甘露。

因为疲倦,睡眠成为可贵。

因为辛劳,才渴望得到身心的休憩。

因为孤单,才会珍爱友谊。

因为久雨,才能用欢欣迎接阳光。

因为有黑夜,才带来黎明的光华。

因为久别,重逢才成为喜乐。

英国诗人斯宾塞说得好:

劳动后的酣睡,

从暴风雨的海上回到港湾,

战乱后的升平,

辛苦一生得来的天年,

都能让我们喜乐逾恒。

因为有光也有暗,生命才能有痛苦、也有光辉。美好的时光如果无限延续,到头来会变得平淡无奇,反而感到厌倦;就像住在一年到晚都是阳光的地方的人,会渴望见到雨一样。

·九月六日·黄金般的时刻(二)

生命在本质上是多姿多彩的。诗人雪莱说得好:

生命像五彩玻璃镶嵌成的圆屋顶,

为永恒的白色光辉着上颜色。

生命要是只有一种经历,就失去了生命特有的美质。有忧与喜的交织,有泪也有笑,有沉默也有欢歌,这才是生命。因为生命如此多姿多彩才成其丰富。

要是生命是没有眼泪,就失去了生命永恒的价值,因为如果全是阳光,世界会成为沙漠。没有经过苦难的生命,没有经历怀疑的信仰,只有舒适与豪华的生活,都不能带上那永恒价值的光泽。

不论那顷刻何等绚烂,只有当它成为这多姿多彩变化万千生命中一部分的时候,都是真正的绚烂。它的可贵是它的稍纵即逝,而不是它的停留不动。

时不我予,无论你如何渴望,时钟是不会停下来的。

生命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那短暂的顷刻总得逝去。但这美丽的顷刻并非完全消失,而会储存在我们的记忆中。当生活凄清冷寂的时候,我们可以从记忆中找寻到阳光,得到力量帮助我们度过黑暗的日子。生命不会停留不前,也不能走回去;我们也不能把灿烂美丽的时刻抓住关起来,不让它移动。就是办得到,对我们也没有好处。

可是我们能把天父给的欢乐的时光藏在记忆中,存在我们心灵的深处,永远保存在那里。在最黑暗的日子里,任何人都回到这块心灵福地,在那里与天父相遇,重新得力。

·九月七日·宗教教导

在许多英国教会办的学校里面,都有一课叫做宗教教导。宗教这两个字要是指各种各样的信仰,教这一课的人便必须把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宗教都搬出来讲授。这名字要是指教会里的宗派,那就要把教会里的极端福音信仰,狭隘的保守主义等等夹杂在教师有意无意的主观看法中,来教学生,这当然也十分不妥当。

我个人比较喜欢另外一个词,这就是圣经研读

圣经像其他伟大的书一样,应该可以作客观的研究;同样,我们可以客观地研究基督教的信仰、基督教的伦理,和基督教会。

教圣经或者教神学的人都无法超脱在自己的信仰之外。不过,研究圣经和基督信仰应该可以做到充分的客观,把事实摆在学生面前。这是为什么我觉得圣经研读好过宗教教导的道理。

有人公开说,宗教信仰是不能加以检验的。可是圣经和信经的内容、意义与结构,是可以客观检验的。

我有次在小学教员的会议上提出这个建议,说完之后,有位很出名的校长站起来,声色俱厉的说,他绝不会把圣经灌输进小学生的脑袋。我不知道他有没有把、英文、数学、法文、历史和拉丁文强迫灌输给他的学生;如果有的话,他应该立刻被解雇。

把任何一门学科灌输给学生的时代早已过去了。教圣经研读,完全可以做到客观的讨论和检验,可以像教其他的科目一样,应用现代的教学方法。

很早就有人说过:没有读过圣经的人,不算受过良好的教育。我们可以在学术的严格要求下,让学生有读圣经的机会;从而看出圣经的真价值。

·九月八日·主日(一)

应该守主日还是安息日,仍旧有人在争论。我想在这里提供几点事实,也问一两个问题。

先讲事实。

安息日和主日是两个不同的日子。

安息日是星期六,主日是星期天。安息日是一个星期最后的一天,主日是一个星期七天的第一天。基督徒很明显的并没有守安息日。

安息日和主日所纪念的对象不同。

安息日是纪念天父完成了六日创世之后的休息,主日是纪念耶稣从死里复活。

这两天的目的也不同。

安息日的目的是要停止工作,是创世的工作结束后,天父歇息一切工作的延续,因此要有一天让人也可以停止做工,得到休息。

主日的目的是要把主复活的欢欣的经验延续下去。

圣经中第一次提出主日这个名词是在《启示灵》一章十节。

基督教会在二世纪初,至少在那些小亚细亚的教会中,是普遍守主日的。初期教会的圣徒伊格拿丢,认为那时的基督徒不再守安息日,都遵守主日。

现代让我问几个问题。要是安息日和主日是不同的日子,基督徒受不受旧约十诫中的第四诫当守安息日的约束?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这条诫命也适用于主日?如果是的话,有多大的拘束力量?是不是六日你要劳碌作一切的工这句话,禁止今天有些国家,一周只工作五天的新习惯,就像同一条诫命要我们记念安息日,禁止我们在安息日作工一样呢?基督徒和这条诫命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条诫命是完完全全根据上主创造世界的记录而定的,那时还没有基督复活这回事。

假定我们接受这第四诫的规定,在安息日停止一切俗世的活动;也接受在主日应该思想主复活的号召,我有没有充分的理由,要让整个社会都接受这样的规定?要是这样规定的话,基督徒可以不可以在自愿的基础上来接受。或者基督徒接受了,非基督徒也非接受不可?

·九月九日·主日(二)

让我们谈一下主日的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提出一两个问题。

主日要我们纪念天父,纪念主基督和祂的复活,用这一天来举行崇拜,当然是再自然也不过的。

是不是一定要去到礼拜堂才算敬拜?到教堂去做礼拜是不是唯一的敬拜方式呢?

主日也应该是家庭日,一家人在这一天团聚共餐。

我放下牧师的工作来大学教书以后,星期天成了我可以和家人一道团聚共进午餐的一天。分散的家人七天当中有这样一次午餐真不简单,有点近乎我们的家庭圣餐。

主日也应该是休息日。

法国大革命的领袖曾经一度取消礼拜天,后来发现非恢复不可。理由很简单:为了全国人民的健康。

我们有句老话:礼拜天过得好,一个礼拜都没有烦恼。

有人说,他把一个礼拜的六天看成像一列车厢,礼拜天是火车头,拖着这列车走。在主日,我们可以重新得力,头脑恢复清醒,注入活力,来迎接新的一个礼拜的工作。

这是关于主日的一些背景问题和一些原则。我没有提出答案,只是供大家思考讨论。

·九月十日·拯救(一)

基督徒深深相信天父顾念我们,我们的证据是天父曾经让祂的儿子来到世上,住在人中间,也为人献上祂的生命。基督徒相信天父就是爱,祂顾念我们。

基督徒除了相信天父是爱之外,还进一步相信天父也是圣洁公义的。

因为祂圣洁,所以祂不能容忍人的罪,因为祂公义,祂不能让人违反祂的法律。人因此必须悔改。

悔改很容易引起误解。悔改包括三件事:第一,是对我们所犯的错误的体认;其次,是对我们所犯的错误感到忧伤难过。有些人的改悔就停在这一步。可是从基督信仰的观点来看,这还不是悔改,因为单是体认到和感到难过还不够,必须要有更新,要把生命重塑,像圣经所说的结出悔改的果子来,(太三8)这是悔改的第三步。

对基督徒来说,悔改是以耶稣基督为中心的。

在主基督身上,我们看见天父的形象;藉着祂,我们才明白罪像什么,因而愿意认罪悔改;也是藉着祂,我们知道罪已经得到赦免。在祂身上,我们看见了新生命的样式,让我们可以效法,并且去努力活出来。

得救是从耶稣基督那里开始、继续,也终结在祂身上。

·九月十一日·拯救(二)

布道家葛培理和他的布道团在美国一所大学布道,学生纷纷提出问题,他们回答了近两个钟头。最后有一个学生问道:请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作些什么,才能找到上主。

葛培理在回答的时候,提出了也许可以叫做得救的四个步骤:

他说:第一,你必须愿意承认祂是上主,祂是永生的。

第二,尽管你有罪、你失败、你背运,你必须接受祂仍然爱你这个事实;这也就是为什么祂要祂的儿子为你死,并且钉在十字架上。

第三,你必须愿意认罪悔改。悔改的意思就是说,承认你德行上的缺陷,愿意完全脱离罪。

第四,你必须接受耶稣基督作你个人的救主。

你一定得相信上主存在。

大自然就是上主存在最叫人信服的证据。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说过:天文学家决不会相信无神论。我们居住的宇宙秩序何等井然:太阳运行,分秒不差;潮汐涨落,丝毫不爽;各大行星从来不越出它们的轨道;同样的元素加在一道总是产生同样的结果。

我们都喜欢拿钟表来作比喻。你要是看见一只表,你不能不相信有一个制表的人。什么地方有秩序存在,后面一定有设计这种秩序的人。要是宇宙的秩序如此和谐,如此完美,那一定有一位宇宙的创造者。这样推理下来,可以知道上主的确存在。

不过,这方法并不能证明上主现在仍旧存在,只能证明祂曾经存在过。做表的人可能早已不在世上。这种方法也不能证明上主仍旧关怀这个世界,仍旧管理这个世界。瑞士的制表匠可以做一个表,输往亚洲,但永远再见不到那只表,也不会去想它。

可以基督徒却深深相信,上主永在,而且仍然爱我们。

·九月十二日·训练(一)

我见过一份非常出色的文献,是救世军创办人卜威廉夫人在一八八四年草拟的训练大纲,收录在《救世军历史》的第四卷中。

这份文献虽然已经写好近一个世纪,而草拟的人出几乎没有受过高深的学术训练,可是这份文献却是无懈可击,是训练神职人员最好的指南。

训练救世军军官的六项原则。

第一,训练从内心开始。

要是心不诚,服务便不能做到真。因此训练的第一步是注意内心的培养。侍奉主的第一要务,是要有一颗能够用爱心回应上主的大爱的心。

第二,要训练头脑。

救世军的设计人看得很清楚,它的军官的知识必须高过他要教导的人。光凭知识当然不够,可是在今天的牧养工作中,一个人得和许多不同的听众接触,要负起许多不同的责任。比方说,要是他得向一群大学生讲话。而学生的教育却好过他,很难有效执行职务。因此,神职人员应该有好的教育,特别是青年人,他们只听所尊敬的人的话。

第三,训练他们向人良心发言。

救世军教导军官向人介绍上主的时候,不单只说祂是爱的主,也说祂是公义的主。他们不单只说人人喜欢听的话,也告诉他们应该听的话。不用甜言密语,说得他们舒舒服服入睡;而是老老实实的把福音的真谛说出来,指出人有罪,福音是为了赦罪才有的。他们的责任是唤醒众人。

第四,训练他们在最没有希望的人当中激起希望。

救世军总是跟着耶稣的脚印走,像祂一样做罪人和被弃的人的朋友。

救世军有一位上尉,一八八八年在锡兰(今天的斯里兰卡)开展工作,他把首都哥伦坡因犯小偷罪被捕入狱的人统统邀请,在狱中参加一连串的晚餐会,收效奇佳。真的,要一个人认识到他有罪,却不能把救赎的希望提供他,这种教导用处不大。

·九月十三日·训练(二)

继续谈一谈卜威廉夫人训练救世军军官的原则:

第五,训练他们怎样去说明救主基督的牺牲完全足够为世人除罪。

救恩不仅仅是赦免已有的罪,而且能给人力量去克服将来的罪,去胜过引诱。人可以从过去的捆绑中解放出来,同时又能战胜他的明天。

第六,训练他们怎样使用为主基督争取过来的胜利品

意思就是说,救世军的军官应该将每一个接受基督的人变成向别人传福音的人。救世军认为悔改得救和传扬福音是同一事的两面。真正接受了耶稣基督的人一定会充满火热的心去和他人分享得救的经验。

受训的人一方面接受这些教导,一方面从实习中去学习救世军的方法。他们参加扑灭人世间各种无知、罪恶和患难的工作,参加露天布道、游行;逐家访问,售卖《救世报》,深入贫民窟;照顾街头露宿的人;照料儿童;以及各种各样临时需要他们来进行的反击罪恶的工作。救世军的课程强调知行合一,从研究中去学习。

这个训练大纲是卜威廉夫人在一八八四年草拟的,到今天仍是一份很好的文献,可以用来做宗教、神学、知识和实际训练的蓝本。一切制定训练计划的人,应该研究这份文献,当作设计的参考。

·九月十四日·不要太忙(一)

我们常常只顾自己讲,不听人家说。

会说话的人固然不多,可是会听话的人尤其少。通常我们都是急于把自己所想所做的事告诉人家,不大愿意听人家所想和所作的事。大部分的人事实上并不真的想有对话,他们所要的是独语,间中说一两句敷衍客套好像也让人家发表意见的话,好让他们自己可以继续讲下去。

这种好讲话的习惯,甚至带进祷告里面。忘记了祷告虽然要说话,但也同时要求我们听。迫不及待把我们要天父做的事,或者我们认为天父应该做的事,向祂絮聒不休,以致没有时间来听祂要我们做的事。其实,保持缄默,学习听人家说话,是和讲话同样重要的。

我们常常只顾找生活,却忽略了生活。

市场上可以供我们买的东西多得不得了,要买便需要钱。有的人为了找钱,常常超时工作,做点兼职找外快,忙得不亦乐乎,没有工夫照顾自己的家庭。有的女人出外挣钱,疏忽了天父给她的儿女,也不能把家好好照顾。他们都太忙于找生活,反而忘记了应该怎样生活。

旧约有一个故事,说是有个人负责看守战俘,他分心忙于别的事,俘虏逃脱了。主人查问的时候,他只能躲躲闪闪找借口:仆人正在忙乱之间,那人就不见了(王上二十40)而结果是:你的命就必代替他的命。

·九月十五日·不要太忙(二)

生活中有许多场合,要是太忙,反而会把最重要的工作忽略了。

我们常常忙于争论,忽略了祷告。

神学家之间彼此相轻,是大家都知道的事。生活中虽然少不了有争论,但是神学圈子里争辩的激烈,很难与其匹敌;甚至有些神学家因为不同意某人的看法,对其人作出人身的攻击。

在神学范围内的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教会里。通常委员会开会总难免有争论,但是教会的委员会争论的激烈也是罕见的。讨论时百花齐放,有时是好事,但也是非常危险的事。要是讨论时,争得脸红耳赤,声音越提越高,讨论变成了吵架,在这紧要关头,我们要是能说:让我们停止讨论,让我们一起低头祷告。祷告不是要停止有益的讨论,但可以把它变成弟兄之间发自爱心的探讨。消除了彼此间的敌视。

我们常常忙于计划,反而没有时间思考。

我们很容易养成一种想法,以为行动就是生活。有些人生活的原则就是去工作,不问工作的性质是什么,只要能做就是好的。这种态度好比召来一部计程车,告诉司机说:开车吧,越快越好。司机问你:去哪儿?回答是:只要拼命开,不在乎开到哪儿去。

不错,想得太多有时会因太多顾虑失去行动的勇气;可是行动之前能够真正好好的想一想,不但可以减少许多困难,还能够让行动做得更出色。

用在思考上的时间绝不是浪费时间。

·九月十六日·学效前贤,继往开来

我总记得我在圣安德烈的大学礼拜堂中讲道的那份兴奋,因为著名的苏格兰宗教改革家诺克斯曾在这儿同一个讲台上讲过道。那种心情就像我每天踏上神学院的课室的讲台上一样;因为许多历史上有名的神学家,都在这儿教过书。

遇到这种情形,通常总会有两种效果。

它让我们更谦卑。

我们能和这么多出色的人物同列,那一份惊喜是难以形容的。想起了这一群著名的人物和他们的成就,不能不觉得自己何等渺小。

要是我们想到教会能有今天是多少圣徒、先知、教牧人员和殉道者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生命,才能结出的果实,而我们所能贡献的是何等微小,只不过享受前人的成果,我们就会自然而然的谦卑下来。

纪念这些已逝的人,不只让我们更谦卑。

这也是一种挑战,他人辛苦完成的事要我们来继续,我们必须努力让前人的精神可以发挥下去。世代递传有如长链,我们所加入的一环必须同样坚实。这是承先启后神圣工作。我们所做的究竟是传统的发扬光大,还是江河日下?要是古圣先贤今天看见我们所做的,是高兴还是难过呢?要是有一天在生命的那一边和他们相见,会觉得荣幸还是惭愧呢?

人都不是为自己而活,也不是为自己而死。我们不能忘怀那些创业的人和那些从荒野里走出道路来让我们可以跟着走的人。

要是我们能够因为思念前人而心存谦卑,又接受挑战,这还不够,我们还应该向前跨进一步。

要能真正继续前贤的精神,光大他们的事业,成为历史上坚实的一环,必须也像他们一样,在生活中每时每刻都依靠耶稣基督。

岁月悠悠,无穷无尽;一代兴起,一代过去,唯有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

祂的膀臂并非缩短,祂的力量也没有减少。

和那如云彩围绕我们的见证人同在的基督,今天仍旧和我们同在,帮助我们,搭救我们,就像当年一样。

·九月十七日·隐藏的力量

我深入思想生活的时候,越来越发现我们能够生活下去,完全靠许多无名英雄的努力。

我的汽车坏了,得靠人家来修理;我要是没有了助听器,简直不能工作。任何东西坏了,总有人能在短期内把它修好。没有这许多隐藏在我们后面的人,我们谁也不能完成我们的工作。问题就出在我们认为这是当然的上面。

只要想一想最简单的每天早晨上班的事。要是妻子或者母亲不把我们叫醒,没有把早餐准备好、摆在桌上等我们吃,又不催我们快快出门,赶搭公共汽车或火车,我们可能天天迟到。我们心里很少想到开公共汽车和火车的人,或者指挥交通的警察,是在直接为我们服务。事实上我们很少想到公共汽车或火车有个司机在那里开。

我们真应该安静下来想一想,这个社会上的人其实是互相关联、互相服事、彼此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应该冷静地想一想自己的工作,不管你干的是哪一行,实在不是用来赚钱,而是在帮助这个世界不断向前。因此无论你做的工作是大是小,都应以此引以为荣。

我们至少应该一方面感谢天父,让我们有工作,有健康、有力量、有知识和技能来做这工作;也应该感谢祂预备了无数普普通通做平平凡凡工作的人,他们才是那最重要、最不可少的。没有了他们,谁也完成不了工作。

感谢天父为我们预备了这些隐藏在我们后面的男男女女。

·九月十八日·仁爱、谦逊、坚定

基督徒对人应该以爱为出发点。

无论是是非的判断,或是言语或是行动,都应该发自爱心。一般人对人的态度刚好相反,总是从坏处想;对别人的行动,喜欢作最坏的解释,或者从最坏的角度去了解。

一般人说话喜欢尖酸刻薄,喜欢打击人;心里想到的只有自己,绝少为他人着想。可是,基督徒无论是说话、是行动,或是做是非的判断,都会发自爱心。

基督徒对自己应该谦逊。

自满几乎是人类普遍的天性,很少人会说自己不好。谦虚的意思就是消灭自我。唯有能去掉里头那个我,才能真正学习;因为要学必先承认自己的无知;只有当一个人能放下自我时,才能真正看到服侍他人的美好和必要,也能发现生命的本质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一般人总是想利用旁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基督徒却希望被用来完成天父的旨意。

基督徒对死亡应该态度坚定。

我们对死亡的态度不是因为怕它临到自己身上,基督徒应该不恐惧死亡。我们想到死,是因为死亡会进入到我们生活的圈子,击打我们所爱的人。

死亡来临,许多人陷入哀愁中,许多会精神崩溃。有的人会忿怒,有的人会恨;还有许多人会以为从此与他相伴的只剩了往事的回忆,人生已经绝望。

基督徒却不是这样:他能在生活最痛苦的时刻,仍旧坚定地相信,无论是生、是死,都不能让他与天父在主基督耶稣里的爱隔绝。

·九月十九日·心平气和

约翰·多宾史坦在他写的《牧师的祈祷书》中引用了三段谈同一个题目的话。

前两句话的出处不详。第一句话:教牧的生活就是信徒所读的书。第二句话是:教牧的生活是一般人眼中的福音。

第三句话是丹麦神学家祁克果说的:要是不许教牧在礼拜天说话,他还能有什么给信徒呢?有的,他还可以给信徒一些重要的东西,这就是生活。他们日常的生活应该就是一篇篇的讲道,我们会把基督信仰和他的生活认同,认为他的生活就是这信仰的体现。这三句话所说的都是过去常常有人说过的话,不外指出生活是最有力量的讲道,基督信仰不可以光靠嘴巴说,要用行动来证明。

这三句话所讲的都是教牧,但同样适用于一般信徒。因为教牧的生活固然是一篇或好或坏的讲道,但每一个信徒的日常生活,也在传讲他所信的道,有的成功,有的失败。

基督徒的生活应该有哪些美好的品质呢?应该有哪些特点呢?

基督徒的生活应该是宁静平和。

这世上到处都是生活一团糟的人,老是焦虑、担心,长期陷在恐惧中,总是完成不了应该做的事;一天到晚团团转,坐立不安,杞人忧天,庸人自扰。

基督徒的生活应该不是这样。他是心安理得、心平气和、又宁静又安定。既是基督徒就不会烦恼;既是基督徒,就有一股内在的力量,可以应付生活加在他身上的任何的压力。

在基督徒内心应该有稳定、安静、不慌不忙,无忧无虑的力量,与世上的惶惶不安适成对比。

·九月二十日·做别人需要的人(一)

做教牧工作的最大特色是什么呢?

法国有个名叫索米尔的古老市镇里,有座罗马天主教的圣彼得堂。在这座历史上有名的教堂进口的地方,树有一块牌子,希望引起年轻人的注意,来参加牧养教会的工作。牌上写着:人生只有四个重要的日子:出生、坚振(洗礼)、结婚、逝世。你难道不希望这四种场合都需要你参加吗?

做个大家需要的人,应该是教牧工作的第一个特色。牧师献身于人的需要;在人们大喜或大悲的时刻,他都和他们在一起,就像以西结一样;百姓在那里,他也坐在他们中间。欢乐时需要他,哀痛时也需要他。真正的教牧是信徒都需要的人。在德国维滕堡神学院大门的门拱上,刻了一句针对献身教牧工作的人而说的话:坚信上主假汝手作成圣工。这是马丁路德说的话。说明教牧的第二个特色是为上主所用,也愿为祂所用。

做教牧的人应该明白:单靠自己不能成事;最不完全的器皿假若交在上主手中,能作成惊人的大事。因此做教牧的人一定得坚信上主要用他来作成圣工。

教牧因此是一个愿意为天父所用又能让人需要的人。这的确是很艰难的任务,单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

·九月二十一日·做别人需要的人(二)

做教牧还有第三个特色。

英皇詹姆斯六世的时候,最出色的一个苏格兰传道人是罗伯特·布鲁斯,有人说他是自从使徒以来,讲道最有力量的人

他有次在苏格兰的拉伯特城讲道,崇拜开始前,他把自己关在祷告室里。崇拜快开始,有人去请他出来。派去的人回来说,他不知道布鲁斯先生什么时候才有空来。

因为好像有谁跟他在一起,他听见布鲁斯非常恳切,非常认真的告诉那个人,要是那人不和他一道去,他就不去,他也不能去,他绝不愿一个人单独去。可是那人好像没有回音。布鲁斯后来从祷告室出来,讲过道,主持了那一天的崇拜以后,人们说他讲道时如有神助

这里指出了做教牧的第三也是高于一切的一个特色,他必须是一个经常有神助的人。

无论是做教牧的或是一般的信徒,都应该把这里所说的理想的侍奉当作努力的目标,千万别落入世俗的窠臼,以为往来奔走,参加各种委员会、管理堂会的各种附属机会、便是侍奉。在这种忙乱里,一个牧养教会的人既不能好好准备讲道,也不能全心全意照料信徒的灵性。理想的侍奉的人,是信徒需要他而上主又愿意用他的人。他所以能照顾到信徒的需要,又能接受上主的交托,是因为他时时刻刻都有主与他同在,分外恩待助佑他。

·九月二十二日·做得胜的人

托尔斯泰说过一个故事:有个贵族十分好客;每天晚上,他的家中总是座上客常满;凡是愿意来的,他都欢迎。不过,在安排座位的时候,要通过一个考验。他总会对进来的人说:请您把双手给我看看。要是手很粗,又结满了因为劳动而起的茧,就安排他在首席上;要是那双手又软又无力,就会安排到末席上去。

英国哲学家杰克斯也讲过一个爱尔兰筑路工人的故事。他是一个朴朴实实的人;有人问他:要是他死了,在天堂的大门前,问他凭什么认为自己有资格进天堂,他会怎样答复呢?他想了一下,然后望着抓在手上的泥铲。那把铲因为经常用,变得又尖又光滑,就像用不锈钢做成的一样。他说:我会拿这把铲给他们看。毫无疑问,这把铲可以做他的通行证。

杰博士接着说:他写作的时候,总是穿一件旧的上衣,右边的袖管因为经常在桌上磨擦,已经烂到见里子了。他说:不知道我可不可以凭这只料袖管进去。

有许多人认为一个教牧用不着真正工作,可以把日子混过。虽然会有这情况,但这种想法总是很奇怪的;因为做教牧要集中思考,专心研究,是一件十分费力、十分消耗脑力的工作;做教牧同时要探访信徒,舍己为人去帮助他们,是一份要付出高度感情代价的工作。因此教牧的侍奉比任何别的工作更艰苦。

不过,做牧师在工作上有完全的自主权,没有谁监督他,看他是不是工作勤快、认真。因此他要偷懒,迟迟起床,或是混日子过,是很容易做到的。

做工人需要自律,以求无愧于心。做教牧的工作,特别需要自律,也特别难做到自律。

一个肯把一天的工作尽责做好的人,是一个真正得胜的人。虽然不是所有的胜利都能赢取,但尽忠工作,无愧于心,这种胜利是人人都可以争取到的。

·九月二十三日·做工的人

有一本叫做《非洲的圣者》的传记,讲的是非洲教会一位伟大的圣徒阿波罗·基维布拉耶的故事。

最有代表性的一件事,是他去到刚果的姆布加传道。他并不是首先到那里的传教士,在他之前已有两位非洲籍的宣教士到过那里,可是当地土人拒绝供应他们粮食,不得不离开。这两位宣教士属于非洲有地位的巴根达族,族里面劳动的工作都是由女人和奴隶担起;因此当姆布加土人不给他们粮食的时候,他们不屑亲手耕种,为了不愿饿死,只有撤退。

阿波罗知道这件事,决定自己种植粮食。在他去到姆布加的途中,经过树木区的时候,砍下了若干树枝做成锄头柄,准备耕种。姆布加的酋长看见阿波罗带着这些锄头柄走进村来,告诉族里的人说:这个人是有备而来,不成功不会罢手的。

锄头柄不像皇冠,当然不像胜利者的标志,可是看见锄头柄就知道阿波罗要成功的决心。为什么?理由很简单,因为他充分准备尽他的职守去做他的工。今天世界就需要这种愿意也充分准备努力工作无愧于职守的人。

我们可以再深入想一想:阿波罗的锄头柄让刚果的土人明白他除了要来传福音之外,也准备工作。

在犹太人的律法中,拉比是他们最伟大的学者和牧师,等于我们今天的教授。可是,作犹太拉比的人必须要有一门手艺。他们教书,他们讲道,都不能收钱,要靠手艺来生活。因此,他们有的做裁缝,有的做木匠,有的做理发师,有的制造香料。我们也都知道保罗,要是他没有成为基督徒,很可能会是最伟大的一位犹太人的拉比。保罗是织帐逢的人,这是他谋生的手艺。

拉比除了用他的头脑,用他的话语来工作之外,他还得用他的双手。

·九月二十四日·革新(一)

英国曼彻斯特城的查维斯主教极富口才,什么话到了他口里总会语惊四座,而且叫人难忘。

二次大战初期,他某次讲到战争过后的希望,提出人人都盼望会出现的一个勇敢的新世界。他身经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次战争过后,人类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新的世界。他因此说:我们面对将来的新局面,通常会有三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反动的,一个是革命的,还有一种是温和的、渐进的态度。查维斯说得对,面对任何新的情况都不外这三种态度。

反动的态度。

这种态度憎恨任何革新,希望一切保持现状,特别表现在缅怀往日上。只要谁提出革新的行动,总会遭到他们的反对。

这种反动的态度几乎毫无例外的都是因为要保持一种特殊利益。这情形在三、四十年前,也就是英国社会上阶级的差异开始消除的时候,表现得特别尖锐。

我认识一位女士,当她看见她的女仆人居然穿长丝袜出门,惊骇得不得了。我又认识另外一位女士,看见她的小女佣人会弹钢琴,也感到非常震惊;因为低下阶层的人是没有资格弹钢琴的。

这正是亚里斯多德主张的现代版本,也就是说:人口中的大多数是天生的奴隶,只配砍柴挑水;他们生存的目的只是让有教养的上流社会中的人不用做体力劳动的工作。

这种反动的态度在教会里面相当普遍。比方说,早已过时的规章仍旧有人希望保留;崇拜的秩序不愿做丝毫的更新,不肯尝试任何新的事物。

反动的态度不能忘情于旧日,是进步潮流的阻挡。须知筑起堤坝防阻潮流,堤坝终必崩溃造成大灾害。

接受变革是好的,拒绝变革会造成爆炸性的毁灭。

·九月二十五日·革新(二)

革命的态度。

革命可能是好事,事实上也可能是不可避免的事,所有的大国在他们的历史上都有过革命。

讲到革命,有一件事大家应该记住,这就是革命免不了要破坏,革命也必须是短暂的。我们不可能永远生活在革命中。革命不能成为日常的规律。革命好比一个瀑破队。城里有个贫民,要把那里的情况改善,重新建设,就会把爆破队叫来。这就是革命。但是你不会让那个地方好像给重磅炸弹炸过以后荒凉下去,你会在废墟上建立起新的房屋来。

革命之后一定要继之以建设,它只是应急的手段,不应该成为常规。

我们所需要的革命家是有眼光能看见革命以后的远景的人。教会里面需要爆破的地方当然很多,一个革命者如果没有准备到末了成为一个建造者,他的革命是没有前途的。

温和的、渐进的态度。

抱这种态度的人总是愿意作适当的调整来迎接不断变迁的环境的挑战。

在大自然中,不能适应外在环境转变的生物终归消灭。要是一种生物完全适应了一套环境以致不能改变来适应新的环境,也会遇到同样的命运。

生命的特质就是更新和生长。教会应该是一个不断更新、不断生长的教会。上主的恩典够我们用,教会一定可以在祂的恩佑下应付任何新情况,只要教会有活跃的生命,有灵活的冲力去面对它。

·九月二十六日·责怪他人

我们做错了事,要把责任推卸给旁人,通常是很容易的。

我们犯了错误,总爱归咎他人。

我们做错了事,或是惹来了麻烦,常常归咎受旁人的影响。英国诗人彭斯年轻的时候去到工厂学织麻,和一个年纪大点的人交上朋友,以致误入歧途。事后他说:他的友谊伤害了我。

这当然也是事实,可是我们也有权拒绝旁人的提议,不受旁人的引诱。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错了朋友影响是大的。可是我们仍然可以拒绝听那引诱的声音,出污泥而不染。

我们犯了错误,总是归咎生活。

有时候我们认为要是生活能改善,就不会做某些错事。可是我们的本性若不改,即使环境换了,一样会在新的环境中做另外一些新的错事。

我们有时候会说:这是天性,改不了。可是基督徒告诉我们,只要把自己交托给耶稣基督,就能得到改变,就有新生。我们不能改变自己,但可以交托给主,得到改变。

我们几乎把自己的罪过归咎于天父。

彭斯有过如下的诗句:

祢知道我是祢造的,

有感情,且顽强狂烈。

情欲迷惑人的声音挑逗我,

因此常常铸成大错。

这好像是说:要是天父把他做成另一个样子,就不会犯他已经犯的错误。但这不是天父造得不好,而是他把自己糟蹋了。

一个人若不能承认自己的过失,说自己做错了,决得不到宽恕,也不会有改过自新的一天。

得到宽恕和自新的方法,是要懂得说:主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路十八13

·九月二十七日·放心吧,不要怕

圣经里面讲到两种的来来往往,《约伯记》提到撒但在地上来来去去,当上主的众子来侍立在祂的面前的时候,撒但也在其中(伯一7)。彼得的书信中说:魔鬼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这是一种来来往往。另一种是拿撒勒人耶稣的来来往往,圣经说祂周游四方行善事。同是来来往往,但是性质相去有同天壤。魔鬼来来往往,是寻找人来吞吃;耶稣来来往往却是为了帮助人。

没有人能够只是来来往往,而无丝毫影响的。只要一个人在那里,就会有几许作用,影响到他遇见的每一个人,甚至会影响到他在街上迎面而过的人。

我们可以来来往往给人鼓励。

一个人要是一生能做一个给人勇气的人,那是再好也没有了的事。耶稣总是劝勉人鼓足勇气做人。祂常常说:不要胆怯不要忧愁你们可以放心。

耶稣对那患瘫痪病的人说:小子,放心吧!(太九2)祂又告诉那摸祂衣服治好了血漏病的女人说:女儿,放心。(太九22)祂的门徒在加利利海上遇见风暴,耶稣对他们说:你们放心,不要怕。(太十27)保罗在耶路撒冷被捕,环境恶劣,没有理由不灰心失望的时候,复活的主站在保罗旁边说:放心吧。凡是能给人勇气,鼓舞灰心的人向前的,都是能紧紧跟随主基督的脚印行走的人,是在用主的声音说话。

·九月二十八日·美的要求

今天,美丽已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加品,而是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

说话必须优美。

三十年来,讲道的方式已有急剧的改变。讲道不再是演说,而是亲切的交谈。要是今天谁讲道仍旧好像演讲一样,那他已经很落伍了。今天站在讲坛上的是风趣横生的谈话的人。

这种讲道的新方式,也有一个危险;讲的人会以为不必像过去那样,每字每句都要准备;现在可以不用写讲章,不必准备。这就大错特错了。急就的讲话要讲得好,比一般的演讲更需要准备,这句话听来好像矛盾,却具至理。

讲道有同烹饪,同样的材料,一个厨师做出的菜可以叫人难以下咽,另一个厨师却可以做出色香味俱佳的美肴。讲道的人用的原料都是一样的,有的讲道枯燥乏味,连圣者听了都会打哈欠;有的讲道却生动非凡,连最死硬的反对者也会觉得兴趣洋溢。其分别就在表达的方法。

讲道的人决不能忽略词藻的美丽,除非他不想成功。

崇拜也应该壮丽。

一个好的讲员在聚会中做祷告,不能够临时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因为他不是一个人祷告,而是代表全会众向天父说话。他必须好好地预备祷词,把全会众的需要向天父提出。做好这件工作当然需要用最精选的语言来完成。

崇拜的环境也应该美仑美奂。

许多礼拜堂环境单调沉闷,成为发展的一个大拦阻。今天,许多教堂的建筑物,很难让我们在光辉圣洁的美丽中敬拜主。

教会中人应该记得:我们生活在一个已经懂得美的重要性的时代。在世人已经重新发现美的重要性的时候,教会却忽略了它,是很不幸的。

·九月二十九日·女仆皇后

有一天,希腊大政治家兼伟大的军人西密斯托克利望着他还在襁褓中的儿子,这位雅典的统治者告诉他周围的人说:这小家伙是希腊的太上皇!

有个朋友请他解释这句惊人的话,他回答说:是这样的:这孩子是他母亲的太上皇,他母亲是我的太上皇,我统治雅典人,雅典人统治全希腊,所以这孩子是全希腊的太上皇!

西密斯托克利也是一个很幸运的人,因为有他的妻子照管他。

母亲为什么应该是一家之主呢?理由很多。

她关心生活中最不可少的事。

最不可少的事其实是最简单的事。全家的食物、健康、温暖和舒适都操在母亲的手里,是最吃苦的工作,而且没有休止。要是女人坚持每天工作八小时,每个礼拜只做五天,凡是在家里超时的工作都要给钱,那就会跟世界末日来到差不多。英奇芳是个女诗人,她虽然不在大诗人之列,却最擅长写身边琐事。下面是她的一首讲女人做家务的小诗:

管理碗碟炉灶万物的主,

我既然没有功能像古圣先贤,

那样做辉煌的大事,

不能和祢一道守夜更,

又不能在破晓时编织美梦,

也不能去冲击天堂的大门,

求祢就让我做一个司三餐的圣者,

把碗碟当作我的职责。

这是一个必定会蒙垂听的祷告。

母亲所以重要,因为孩子,特别是年幼的时候,不能没有她。

孩子的世界中心是母亲。父亲为了工作不能老呆在家里,母亲为了家,总得留在家里。母亲对小孩来说,她的地位无人可以取代。

谈到家,主耶稣有一句话十分适合: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佣人。(可十43)在家庭中是妻子也是母亲的女人,她是一家之主,也是女佣人;她是女皇,也是女仆。

·九月三十日·人的特质

做一个大丈夫应该有些什么特质?

我会希望他生气勃勃。

朱利安·凯撒是罗马的皇帝,他要时光倒流。他做皇帝的时候,罗马已经接受了基督教,但是他要恢复旧日的事物,拜已经放弃了的神祗。他的理由呢?戏剧作家易卜生替他说了如下的话:你难道没有把基督徒瞧个清楚吗?眼睛无神,脸色青白,垂头丧气,一天到晚在空想中度日,毫无雄心壮志。太阳灿烂照着,他们看不见;大地美丽富实,他们无动于衷。他们的愿望就是抗拒、受苦、等候死亡。英国诗人斯温伯恩用如下的诗句说出了同样的说:

啊,祢这脸色苍白的加利利人,

祢已经战胜了,

世界在祢的呼吸中

变得死气沉沉。

凯撒见到了基督教那恹恹无生气的一面,易卜生和斯温伯恩也同意他的看法。不幸的是,他们所看见的的确是事实。在教会常常见到一些人,没精打采,默然无光,一点劲也没有。

他们传讲福音就好像电台的气象报告员说有股低气压就要来到一样。

大丈夫心里若有基督的话,即使有病也会有一股蓬勃的生气,保罗就是个好证明。

我会希望他有英雄气概。

史密斯先生在某座礼拜堂讲过道之后说:我刚刚讲完道,坐在那儿听的全是婆婆妈妈,有男也有女。他显然看不惯教会那种娇而无力的女人性格。

拿破仑在欧陆,第一次与英军统帅威灵顿公爵相遇于战场,他很快就认识到威灵顿的果敢打仗的本领。他说:看来威灵顿这个家伙倒是个男子汉大丈夫。彼拉多把耶稣带出来见暴乱的群众的时候说:你们看这个人。(约十九5在这里有大丈夫的意思。

一个牧师要牧养教会,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他应该有男人的气概,像个大丈夫。耶稣:我来了,是要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把永远的生命的信息传给世人的人,自己就应该有丰丰富富的生命;要有那一股英雄气概。

这样,即使他做的是牧师的工作,他仍然可以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上一篇:八月份
下一篇:十月份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本站简介 | 站长申明 | 投稿信箱 | 德兰圣乐 | 有声书馆 | 每日祈祷
愿天主祝福你,保护你;愿天主的慈颜光照你,仁慈待你;愿天主转面垂顾你,赐你平安!小德兰
开站时间:2006-12-24
您永远是第(1)位蒙受祝福者
站长:小德兰 Email:dadelanxiaodel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