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德兰爱心书屋  
 
小德兰爱心书屋
 
花香满径列表
·一月份
·二月份
·三月份
·四月份
·五月份
·六月份
·七月份
·八月份
·九月份
·十月份
·十一月份
·十二月份
「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你弃掉知识,我也必弃掉你,使你不再给我作祭司。」
十月份
十月份
浏览次数:2788 更新时间:2007-4-29
 
 
 

·十月一日·亚伯拉罕的子孙(一)

亚伯拉罕是上主的亲密朋友。在犹太人当中,要是说某某人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是一种再高也没有赞许。犹太人有一句话,讲到真亚伯拉罕的子孙应该具备的三大优点:他要有善良的眼睛、谦卑的心和谦让的精神。

他应该有善良的眼睛。

眼睛在这里不是指肉体上的眼目,而是指心地的良善。一位良善的人总会对人同情且慷慨。

他会慷慨的对人称赞。

这世界说人短处、道人不是的到处都是,十分缺乏肯说好话来鼓励他人上进的人。

英国皇家海军有一条规则:军官之间不得就彼此职责的表现有所非议。帮助一个人最好的方法是积极鼓励他。

他会给得很慷慨。

世上最可贵的一件,是能在他人没有开口要求帮助的时候,就能感觉到人家的需要。能观人的需要于微,而又能敏于行,是做人的伟大美德。

他不看人的短处。

圣经里最叫人震惊的一句话是:天父不鉴察古时代人的蒙昧无知。在世人的认识不够的时候,天父怜悯他们,不看他们的失败和过犯(徒十七30)。能观人于微固然是恩赐,能不去看人的短处,有时也是恩赐,唯有智慧人能知道何时应看,何时不应看。

在时候闭起眼不看也是一种美德。

·十月二日·亚拉罕的子孙(二)

真正的亚伯拉罕的子孙必须有谦卑的心。

为什么要有谦卑的心呢?因为不虚心就学不到东西。要先明白自己无知,然后才能学。一个说自己无所不知的人,便没有学的余地。

在学习中,有一种谦卑的态度既特别可贵但也特别难做到,这就是肯谦谦卑卑的坐在事实的面前,就事论事。

这世界最难做到的一件事,就是能没有成见,不先入为主;不罔顾事实,让事实来将就自己的看法;或者先已经有了一套理论,然后用这理论来解释实事。神学家尤其不容易有这种态度。只有当一个人能虚心地就事论事,能不以成见去看事事物物的时候,才能真正学习。

他应该有谦让的精神。

人与人间的问题若没有谦让的精神是无法解决的,没有了谦让,无法看见服侍人的美好。骄傲和服侍是互相排斥的。要有谦让的精神,才能服务,二者几乎是不可分的。

只有心存谦让的人,才能真正相信一个肯服侍人的人是最伟大的人,而这人心里并没有想到要成其伟大才来服侍。

因此,正确观察事物,需要有善良的眼睛和慷慨的心胸;正确的学习方法,靠一颗谦卑的心;人间关系的良好有赖于谦让服务的精神。

这些事应该放在祷告中,求天父赐给我们。

·十月三日·站在我们这一边

要是天父站在我们这一边,我们就一定可以取得胜利。但我们必须清楚这句话的意思。

这不是说我们不会再有苦难,也不是说我们的生活会从此平平安安,有充分的保障。

保罗十分肯定的知道:只要天父站在他一边,他就不在乎谁反对他。可是,同一位保罗就说过,他曾经被鞭打五次,被棍打过三次,被石头打过一次,遇着船坏三次,下过监牢,屡次冒死,受劳碌,受困苦,经历过不知多少危险(林后十一23-28)。

因此天父站在我们一边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们可以生活舒适,无忧无虑;而是说:无论什么临到我们,都能面对它,坚定地应付它,并且战胜它。

要是天父在我们一边,生命便不是逃避,而是成功地排除万难,取得胜利。

天父站在我们一边,决不等于说生命本身是安全的。

我们不会因此就能连我们所爱的人都可以不受那恶者的攻击;而是说,即使有恶者的攻击,也不能让我们和天父分离,和得胜的主切断关系。

正因如此,保罗在同一封信里面,坚决的说,无论是生是死,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都不能让他与主基督里的爱隔绝。

说天父站在我们一边,并不是说我们的生活会很舒适、很安全、毫无苦难;也不是说我们会赢得世人心目中的那些胜利;甚至不是说我们可以平安度这属世的生活。我们敢说天父站在我们一边,是指不论遭遇何事,我们都提得起,抗得住,可以胜过它,改变它,甚至连魔鬼这最后的仇敌,我们都不畏惧,因为站在我们一边的主,早已胜过了牠。

·十月四日·行动(二)

若把世上的人分类,其实只有两种。

一种是只会讲,不断的讲,说得天花乱坠,但从没有做成一件事的人。

这世界充满了口若悬河,说话委婉动听的人,和在纸上大做文章的人,但说了就停在那里,计划好了就搁在那里。

我敢说在政府的办公室里,那些桌子,档案柜,档案架一定都堆满了各种委员会的、各人专案小姐的报告,可是,从没有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也永不会采取行动。我敢说教会的办事处里面,情况比政府的好不了多少。各种计划、建议,连篇累牍。可是全都停留在纸上文章的阶段。

我倒觉得我的妻子的方法高明得多;她什么都不说,只是埋头去做。

这就让我想起了第二种人。这种人很少说话,他们做。

你还记得我们在前面讲过的斯巴达国王的故事吗?他的名字叫阿杰西雷斯。希腊有被波斯人入侵的危险,十分危急,阿杰西雷斯组成了大军,打算保卫他的国土。他把这消息通知希腊另一邦的国王,那个国王举棋不定,迟迟不做决定,最后复信说,仍在考虑中。斯巴达的国王随即派人去通知他:告诉他,他考虑他的,我挥军前进。

我们感谢天父给了我们一些肯行动的人。不错,他们行动,常常会犯错误。不过正如小说家斯蒂文森所说的:怕犯错误的人,一定什么也完成不了。十次有九次,做总是好过不做。

不行动的结果是越来越不能行动。我的妻子是对的,她不说,只是埋头做。她做出的成绩不但叫自己吃惊,也令旁人惊讶。

·十月五日·残忍(一)

我写作的时候,我的爱犬拉史提总是和我在一起。它不是躺在我的脚边,就是横卧在我的脚前。家里人谁要走进我的房间,它都会走过去热闹一番,表示欢迎。吃饭的时候,它会坐得靠近餐桌,唯恐人家把它忘了,不给它一点食物吃。

拉史提此刻不在我身旁,它遭遇了一次让它伤心的经历。

膳与宿。

还有几天,我和妻要到英国南部去一趟,却不能带我们的爱犬一道,只好把它送到狗场,由那儿的人照料它的膳宿。

上个礼拜我们把它带去狗场,它连大门都不肯进,它摇头、哀泣,挣脱了颈链,跑开了。后来要把它抱起来,才能送进狗场,留在那里。

拉史提当然十分伤心,十分害怕,因为离开了它所爱的人。不过,后来我们打电话去问,知道它也慢慢习惯了新环境,安顿了下来,而且看来很快乐。

游荡。

我刚刚在报纸上看见一篇文章,把我吓了一跳。文章说:每天都能在街上拾到走失的猫和狗。到夏天,特别是六、七、八三个月,这些捡拾起的丧家之犬每天都近百只,还有许多继续流浪直到饿死。还是因为养狗的人渡假去了,让狗在外面走,不加照顾。

文章中还说,儿童常常收到小猫、小狗做圣诞或生日礼物,开始一两个礼拜,或者一两个月,孩子们对这些小动物朋友十分喜爱。可是时间一长,便感到厌倦,让它们流浪在外,有的走失,有的给汽车辗毙,有的饿死。

我希望畜养小动物的人千万不要这些残忍。动物不会抗议,不会投诉,如此残酷,于心何忍。

·十月六日·残忍(二)

我在一本《为什么人要受苦?》的书中,读到一则为动物而做的祷告,内容十分感人:

主啊,请祢听为我们所爱的动物谦卑地献上的祷告。一切有生命之物的气息都在祢的手中。它们不会说话,但是祢一样照顾。我们感谢赞美祢,因为祢给了它们美丽的品质和体态。我们愿意和它们一同分享祢的爱。求祢听我们为受苦的动物的祈求。它们劳动过度,吃不饱,受到残忍的对待。有些给关起来,吃尽苦头;有些被人追猎,或者迷失,为人抛弃,受到惊吓,挨渴挨饿;有的在痛苦中奄奄待毙;还有许多为人强迫结束生命。我们为这些动物祈求祢的恩典和怜悯,我们也求祢把爱心给予如此对待动物的人,赐他们温柔的手,不说粗暴的话。求祢让我们都成为动物的真朋友,共享祢怜悯的恩典。奉主耶稣基督的名祈求,阿们。

这是我们有时在教会、在家里应该做的祷告。在天父眼中,我们为动物祷告,并不奇怪。先知何西阿就曾听见耶和华向他说话,讲到人类最后的日子,也就是金色的黎明来临的时候。主说:当那日,我必为我的民与田野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并地上的昆虫立约。(何二18

到了那最完美的时候,人与动物之间能恢复完美的友谊。

残虐是丑陋的,对有口却不能说话、孤苦无助的动物残忍,更是丑陋无比。

·十月七日·个人与全体(一)

我参加主日崇拜,每逢会众同诵《使徒信经》的时候,我就不开心。念《使徒信经》是英国国教崇拜仪式的一部分,但不是所有的教会都接受的,我自己的教会属苏格兰会,就没有这个习惯。

我的问题是不能接受信经里面某几句话;要是我照样念出来,就难免不诚实。可是巴里博士却说:念《使徒信经》是认同教会总体的信心和属灵的经验。我们念,表示我们相信:自己的灵命一旦长大,会越来越明白信经里面说的话。没有一个基督徒能完全明白信经;《使徒信经》最早出现的时候,第一句不是用我相信开始,而是用我们相信

这真是值得我们记住,反复申述的一句话。多少年来我一直犯了这个错误;即使我不能够说我相信,但我的确可以在爱心中说:我们相信

在全教会的确认中,我可以放下我的不确定;在全体敬拜天父信徒的确认中,我可以放下我的不确定。要是我们在念《使徒信经》的时候,可以用我们相信来代替我相信,我们的崇拜会有多大的不同。

我过去的想法的错误是把自己当作单独的个人来想;一旦成为基督徒以后,我们就不再是个别的个人,而是基督大家庭中的一份子。

信仰中不存在个人主义。

一个人的信心也许很小、很贫乏、很不足,要是进入教会,便进入了一个群体,大过个人所拥有的一切事物。对自己本来不能相信的事,现在可以跳出那狭窄的个人范畴来相信。我可以记住我们共同相信的事,因此得到安慰。

这样,我甚至可以不为自己的信仰所囿,藉着交通,与全体信徒结合为一。

·十月八日·个人与全体(二)

在一本出版已多年的叫做《每个人的十字架》的书中,讲到小乡村的礼拜堂里一个年轻的牧师的故事。主日崇拜过后,他邀请会众留下,参加圣餐礼拜。只有两个人留了下来;人数太少,他想把圣餐礼拜取消,后来决定照常举行。他依照传统的仪式,他念诵如下一段话:有众天使和天上的万军和我们一同敬拜、赞美祢的荣耀圣名。他念到这里,一个奇妙的感觉涌上心头。他说:有众天使和天上的万军在这里,我居然不知道,求天父赦免我。

只要有两三个人在一起聚会,主基督就在他们当中,还有天上的众军也在那里。你一定记得以利沙在多坍开他仆人的眼,可以看见满山有火车火马围绕他们的故事(王下六13-17)。

基督徒生活与侍奉的情况也是如此。

我们思想,总是先想眼前的事物,然后才想到这些事物的将来,我们想到眼前的时候,看见自己的弱点和孤单无助是如此的多,如此的大,不免会放弃努力,没有勇气再做下去。

这又是把自己当作孤儿一个来想的结果。遇到这种情况,必须记得我们是一个伟大的团体中的一份子,属于一个遍布全球的教会,这个团体和这个教会中有无数的人都和我们一样关怀、一样努力。我们还要记得耶稣基督是这许多人的元首。

有这样的团体绕我们,有这样的领袖带领我们,一切的事都有希望。

只要我们肯放下我们的愚昧的个人主义,记得我们是基督的大家庭的一份子,我们的生活就能有大改变。

·十月九日·满足

上个礼拜我无意中见到《河宾》杂志一八九四年的圣诞号,《河滨》当年是杂志中佼佼者,《福尔摩斯探索》最早就在这本杂志连载。不过叫我感到兴趣的是它里头的广告。

在那许多广告版里面,没有一个是卖香烟或者咖啡的,也很少卖酒的。这真是值得我们留心的事。看来七十几年前的人不像今天的情况,他们不是烟酒的奴隶。

不过这些广告可以分成好几类,有许多是卖食品和服装的。这是人的基本需要,我们都需要知道哪儿可以买东西吃,哪儿可以买衣服穿。

也有很多广告是卖药品、牙膏、婴儿用品、减肥方法和食品的,还有就是卖可以医治各种疾病的医疗器械的。当年的人像我们今天一样,关心身体的健康。

从这些广告我们可以得出几个结论。

人的基本的需要没有变。

人类有历史以来,有许多需要一直存在,将来仍旧会存在。

奢侈品的广告会越来越多。

社会越富足、越发展,就会有越来越多的需要,而且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考究。人越考究就越想让自己快乐。

广告的技术有了急剧的改变。

过去的广告大多是启事式的,告诉读者某家公司有些什么出售,是为应付已经有的需要而设计的。但是现在的广告却要制造需要,因此一定会引起不满足。

圣经说得真对: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大收获)(提前六6)。

·十月十日·共同的地方

我一九二五年离开学校;大约三年前,我们那一班发生了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所以想办法把当年的老同学召集在一道,在晚间共聚。从此以后,每年我们都有一次这样的聚会。

这是怀旧性质的晚会,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我们吃、喝、回想往日。

这也正好用来形容信徒一道共享的圣餐,因为我们也吃、喝、回想往日。

我们参加圣餐为了三个理由。

我们一起回忆往事。

老朋友见面最常说的话总是:你还记得吗?在圣餐中,我们一同回想:你们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

当年班友餐聚,有一种密切的契合,因为我们回味共有的学校生活经验。在圣餐中,信徒中深相契合,因为我们在一起纪念主基督。

世上没有比一道纪念往事更能增进团契的了。

我们一道心存感谢。

在老班友的宴会上,对我们的母校、对当年的老师感谢之情油然而生。有一次,我们把其中一位老师请到,欢乐难以形容。

时间越久,我们越明白四十年多年前,我们所接受的训练与传统是何等的可贵。在圣餐桌前,信徒对爱我们的主,对为我们牺牲的主,也都感谢万分。

我们同心地爱戴。

在宴会上,我们都觉得母校享有我们的爱戴。我们的校训是:向最高峰迈进。我们一道守圣餐,因为我们都忠心爱主基督,拥戴祂;要在主餐桌前重申我们的忠心。

共有的记忆,共同的感谢,齐心的爱戴将信徒紧密结合在一起,也将我们和基督耶稣紧密联系在一起。

·十月十一日·创建的乐趣

生命中有些事物几乎是人人可以创建的,至少可以和他人共同来建造。

我们可以建造一个家。

英国诗人彭斯说:

营造火炉旁快乐的气氛,

为孩子也为妻子;

这是人生的真情

和崇高的意境。

我们常常以为一个家的建立要靠老一辈的人,靠父亲和母亲。我们应该常常记得,儿子和女儿也有他们的责任。父母的爱心、照顾和劳苦,是家庭建立不可少的因素;可是,子女的自私、没有爱心、不为他们着想,也能毁掉一个家。

家庭的建立是群策群力的共同事业,老幼都能够、也应该参加。

我们可以建立友谊。

我常常引用贝洛克的诗句,我十分喜欢他的诗,所以在这里再抄下一首:

从憩静的家到事业的开始,

到还未发现的人生的终点,

值得我们不断追寻的,

只有朋友的爱和笑声。

我们有一句老话;必须自己有友谊,才能取得人家的友谊。不愿意付代价去交朋友的人,没有希望得到朋友。

我们可以创造性格。

史各脱爵士年少的时候,有次意外事件让他不能从事日常的活动。他利用这机会饱读古苏格兰的小说和历史。事后,见过他这段生活的一位老朋友告诉人:他不断地创造他自己,但是要等到那些日子过去以后,他才明白他所得到的是什么。

我们不应该老是问:为什么天父让这种事落在我身上?我们应该问:借着这件事,天父要我作些什么呢?

创建是充满乐趣的,我们可以建立家,建立友谊,也可以创建自己的性格。

·十月十二日·不可替代

我对宗教广播和节目主持人一向敬佩,感谢之心绝不输于他人,那些呆在家里不能出来活动的人,对这种节目特别欣赏。可是我总觉得用广播或电视播出来的主日崇拜,绝不能替代礼拜堂的敬拜。这种话我说得很多了,因为这件事太重要。

理由呢?

画面绝不能够代替人自己,这是再明显也不过的。

一幅照片并不等于照片中的人。把讲道的人和听从之间那种活的血肉的关系拿掉了,是很大的损失,因为这种血肉关系无物可以取代。

信徒一起敬拜所享爱的那种交通,是很独特的。不错,广播和电视的崇拜里也可以有一种看不见的交通存在,有时我对着扩音器讲话就有过这种经验。可是,真正的亲身参与的灵里的交通,能给人一种感受,是看不见的交通绝不能提供的。

这不是说我看不起广播的工作;我只是说没有任何方式可以取代信徒亲自参与的敬拜,也决不会有一天可以不要礼拜堂里的崇拜。

科学的进步绝对可以让人足不出户参加主日崇拜,可是这种参加总缺乏只有真正的人有血有肉的实际的参与才能得到的东西。

崇拜如果用电视播出来,我们只是旁观者,而不是共享的人。

我们只是从旁观看,而不是直接参与。一个人置身在崇拜之外,他就无法得到亲身参加崇拜才能得到的一切。

单看是不够的。要真正共享才能得着。不亲身参加哪能共享呢?

因此我们的目标不是把人召集到收音机或者电视机面前,而是把他们召集到上主的家中来。

·十月十三日·年龄不同,各守其分

人生可以分为三个年龄区。每一个都有若干特色。

第一个年龄区以青年为它的顶点,特征是力量,是身体行动的敏捷;第二个年龄区是中年,有人生的成熟和自信。在这种年龄的人,他们的专业或事业都会有若干成就;第三个年龄区是老年。在这个阶段的人,经历丰富,思想老成,积累并有不少智慧。

人生最大的错误,就是已经到了新的阶段不向前走,仍旧滞留在旧的年龄区里。

不要扮年轻。

要有智慧,知道什么是自己应该退出运动比赛的时候。要有更大的智慧,明白是应该让年轻人自己去生活的时候。

英雄人物潘彼得强要自己常保年轻,终成悲剧人物。青春是富丽的,但可惜不能常住。我们必须接受这个事实。

人到中年,事业到达顶峰,我们的毛病是常常在那儿逗留得太久。

人可能会产生一种幻觉,以为自己是绝不可少的。自觉或不自觉的权力的欲望,很少人能摆脱一旦权力在手,便放不下;能够功成身退的人,其成就和他能立功一样伟大。

老年也有它的问题,必须小小心心不让自己变得固执、唯我独尊。做一个有性格的人固然很好,可是只顾自己有性格,却不断与别人冲突,那就不好了。

人生最大的一个困难,就是看见自己的子女和学生长大成人,自己从权威变得和他们一样,不容易从原有的心境走入新的心态。可是如果要和长大了的子女以及后辈处得好,一定要克服这种困难。

年龄不同,各守其分,这应该是我们的座右铭。

·十月十四日·喝倒彩

任何一种新意见提出来,总有人喝彩,也有人取笑。

其实,正确的态度只有一种。

在兴高采烈的人头上泼冷水是一种罪。

要是看见人家充满青春活力,热情洋溢,你就觉得不耐烦,看不起他,这是一个人真正老了的现象。

作家沃金森有次带着他的小孙儿散步,路上遇到一位老牧师。那位牧师好像有一肚子的牢骚,仿佛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对的,人人都是错的。而更糟的是他因为太阳晒得太多,患上头昏病。

小孙儿在旁边静静地听着。他们和这位灰色消沉的老人分手之后,小孙儿望住沃金森说:爷爷,我希望你别像他一样患上黄昏病。

这孩子可能没有把大人用的字听清楚,把头昏听成了黄昏,可是他把意思倒完全弄对了。有些人的确患着黄昏病他们的世界一片灰暗。

有些人专爱道人短长,批评的器官好像特别发达,长于挑剔人的短处,却很少看见人的好处。他们喜欢说人坏话;很难说人家一句好话。要批评应该遵守一个基本的原则:你没有权利批评别人,除非你能做得好过他,或者愿意帮助他把事情做得更好。

这个世界要是没有了肯积极批评的人,时局、教会和人生会变得越来越糟。

但只有自己决心把事做好,或者愿意帮助人去做好的,才有权利批评。

在各种的喝彩声中,最坏的是喝倒彩,可是在教会、在世界上偏偏有许多人喜欢喝倒彩,成了他们的国歌。要是我们能一生立志经常鼓励那些愿意冒险、愿意尽力把事做好的人,决不泼冷水,就是错也不会错到哪儿去的。

·十月十五日·最重要的还是人

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实体,我们必须记住这一点。

做学问的人应该记住它。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伊比,在他写的《上主在你里面》那本书中说出了他对教书的感受。他说:我知道研究是重要的;可是我也知道人比解释他行为的注释更重要。

社会工作者应该记住它。

巴黎的工作者中做社会工人的牧师都记住一句话:要改变一个人,你得先把他当作一个人去爱他。

做社会工人很容易把注意力放在人的环境上,反而忘记了人,其实人才是基本;人改变了,环境也会改变。

教会工作者应该记住它。做教会工作的人会误以为人生最重要的事是教会的体制、管理的方式、各种礼仪、祷告词、礼服等等。事实上最重要的是人的灵魂。不管礼拜的仪式多壮丽,要是人不能在里面找到朝见上主的路,再华丽也没有用。

神学家应该记住它。

神学家的毛病是把基督信仰过分知识化、以致于普通人茫然莫知所云。这真是大不幸。谁也别轻视神学家。但是能把更多的人带领来认识基督的人还是布道家,因为他关心人。

·十月十六日·无可躲避

我们都有一种习惯,遇到不愿意见的事物,就给一个不同的名字。

我们面对上主的时候是如此。

我们不愿意说上主,喜欢用第一因创造能源、或者首动力来代替。本世纪初有首著名的诗叫做《各用各的语言》作者是W·H·卡拉思。其中三节如下:

星云,行星;

一粒结晶,一个细胞;

水母,蜥蜴;

山洞,让原始人居住;

秩序感和美感,

从泥土中塑出一个脸庞。

有人叫这做进化,

有人叫这做上主。

 

远远地平线上的薄雾,

无垠的柔美天空,

玉米田茂盛、成熟,

野鹅在水上浮游,

高地、低地遍满金色的花朵,

有的人叫它做自然,

有的人叫这做上主。

 

卫兵为职守而冻僵,

母亲为孩子而饥寒,

苏格拉底为真理饮下毒药,

耶稣为世人钉死十字架上。

还有千千万万无名无姓的人,

在崎岖的正直路上奔走。

有人叫这做牺牲成圣,

有人叫这做上主。

今天仍旧有许多人,用各式各样拐弯抹角的说法,来避开说、避开想直接和你我有关系的上主。可是仅仅替祂换个名字决没有办法把祂赶走。

对罪来说尤其如此。

今天的人无论是思想、是说话,什么都说,就是不讲罪。

替上主换个名字,不能逃避上主;同样,用其他的名字来掩饰罪,一样逃不了我们对罪应负的责任。无论给玫瑰起个什么名字,它总是一样芬芳。给上主一个别的称呼,丝毫不能减损祂是上主;给罪一个别的名字,也不能减损罪一丝一毫。

·十月十七日·记忆的功用

不用记的事不要去记它:别花脑筋去记那些不必要的东西。凡是随时随地可以顺手找到的材料,不用去记它。

这正是为什么我反对记诵圣经各卷先后次序的理由。你要是想找那一卷书在圣经什么地方,只要看目录就行了。硬要把先后次序记诵在脑里,是给记忆增加完全不必要的负担。

与其花时间去背诵圣经各卷书的次序,不如把这些时间用在记诵圣经宝贵的话语上面。

人人都有一个能记住每一件事的本能。

我们一生所见所闻的大小事情,都会下意识地收藏在我们心灵里头某一些地方。

人人都有一个能忘记我们想忘记的事物的本能。

要是我们不想看一样东西,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无视那件东西。比方说,我们忘记赴一个约会,很可能是因为我们不愿意去参加,也可以是我们不敢去出席。

英国历史学家威尔斯认为有三大主要障碍影响一个人的记忆;第一是接收得不正确;第二是储存得不好;第三是要用的时候不知从哪里找。

要克服第一个障碍,也就是接收得不正确,可以在听的时候聚精会神。

要克服第二个障碍,也就是储存得不好,可以用我们前面说过的办法,也就是不把完全不用记忆的东西塞入脑袋。

要是能养成习惯;每天都记取一些美好的、有用的东西,应该是很好的事。熟能生巧这个原则一样适用在记忆上。

·十月十八日·慈爱的心

古罗马哲人塞尼卡说:一个人最需要的是一只肯去拉人一把的手。

仁慈总比聪明好。这不是说有了聪明就不仁慈,而是常常会有这种危险。

英国宗教小说家金斯利劝人不要一天到晚空做梦,要用行动去爱人。他又说:

从最靠近你身边的事做起,

即使枯燥又乏味;

跛脚的小狗过不了门栏,

你看见应该搀它一把。

世人羡慕聪明的人,但是爱戴仁慈的人。聪明人的聪明已在人的记忆中忘却,仁慈人的仁慈仍旧长铭心头。

我曾有荣幸上过一位最伟大的学者约翰·麦克法迪恩的课。他教过许多和我同年纪的人的希伯来文,让我们能窥见旧约的堂奥。但让我们记得这位老师的不是他的学问,而是他像基督般的仁慈。

我记得大学有次足球比赛,他也在观众里头。球队中有一个人受了伤,他是当地一座礼拜堂的助理牧师。这位受伤的年轻牧师当晚听见有人敲门。打开门,站在门外的是麦先生。这天是礼拜六,麦先生对他说:今天比赛中你被球打伤了。我来看看你,是不是明天可以代替你讲道。

人生最难得的是慈爱的心肠。

·十月十九日·慈爱不断增加

这世上有些人能有今天的地位,几乎完全是基督教会为他们争取来的。

首先是儿童在社会上的地位。

沃克博士在他的近著《新时代要有新心灵》里面提到一块碑石,树立在靠近曼彻斯特城的一个煤矿村,是为了纪念一次塌矿惨剧而建立的。碑上写着:一八三二年,主基督可怕地来到这座由克拉克拥有的煤矿场,召走了下面所列的各人去见他们的创造主。然后是一张死难者的名单,一共有二十三个人。

我们希望今天不再会有人把矿场的灾难说成是主基督来到的结果。除了这一点之外,叫人震惊的,是在这次塌矿事件中死去的二十三人,个个都是九岁以下的儿童。他们当时都在那暗黑的矿坑里面工作。

这种事在今天至少不可能发生,因为我们开始注意保护儿童。

其次是工人在社会上的地位。

亚里斯多德说得很坚决:主人与奴隶之间,决无共同的地方。奴隶只是活的工具,就像工具是没有生命的奴隶一样。罗马学人瓦如的看法也同样坚决。在他给罗马人写的谈农业的论文里面,他把农业分成三大类——会说话的,不会说话的,哑的。会说话的工具包括奴隶;不会说话的指的是牲畜;车辆等等运输的工具属于哑的。因此奴隶和畜生、车辆之间的不同,只是奴隶会说人话。

十九世纪英国慈善家沙夫茨伯里一生为工厂工人、矿工生活的改进而努力,人家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因为我认为我所工作的对象跟我们一样是同一位上主所造;同一位救主所救赎,同样可以进到永生里去。

还有女儿在社会上的地位。

基督教没有建立前,无所谓尊敬女人的骑士精神,基督徒的和非基督徒的社会之间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妇女地位的差异。

我们最起码可以说:什么地方有基督信仰,就没有谁把活人当作死工具。

·十月二十日·镜子

对着镜子看,可以有许多种反应。

对着镜子看自己,难免会顾影自怜。

希腊神话中的纳克素斯,是个不大关心别人却非常爱惜自己的美少年。有天,他望见清水池里自己的影子,开始自怜自爱。他整天对那镜子看个不休,终于憔悴而死,变成了水仙花(水仙花的英文就叫做纳西塞士Nacissus)。这个神话所要告诉我们的,是自怜自爱会招致灵魂的死亡。一个人要是觉得他目前的样子最好,就不愿意改变。对不想改变的人来说,他的灵魂是死的。

对着镜子看自己,难免会顾影自问。

有张著名的漫画,画了一个小人物,坐在庞大的书堆上,对着镜子望。书本上面写着:历史、哲学、生物、神学等等。这个小人物当然是饱读诗书的有学问的人。他看见镜子里面的自己,一脸迷茫;在他的头顶上画了一个大问号。他什么都懂,就是不懂自己。

我们常常是我们自己的大谜。

对着镜子也可以根本不看自己。

我们常常不愿对自己作检讨,因为怕面对现实。但这是于事无补的。诚实的自我检讨,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事。

我们应该常常照照镜子检讨自己。

·十月二十一日·命运

我们生活在一个力量的世纪。人类所控制的力量是我们的祖先从没有梦想到的。人的心智已经渗透进大自然的秘密里。黑格尔说:宇宙的性质原来隐藏不让人知道,但抵挡不住科学的进攻,不得不把它深藏的财富向人显露,让人来享受。

哲学家罗素说:科学给了人一种力量感,靠着科学人不再像从前一样任由环境摆布。

现代人拥有的力量是空前的。地理上距离的障碍已经消除;空间正是不断为人征服。传播工具让隔洋的通话好像就在身边一样。过去难置信的高速,现在司空见惯。若从破坏这个角度来看,人类控制的力量,已经出神入化。

这种力量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这问题已不是力量的取得,而是怎样用它。能力本身是中性的,没有好与坏的分别。它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可以为人类造福,也可以毁灭我们。

要是把距离消除,天涯海角的人可以相聚一堂,结果彼此仇视,冲突,又有什么用处呢?

要是人类所控制的力量,只用来毁灭自己,倒不如没有发现它们的好。

有了力量,最要紧的是使用这些力量的人要有好的品性和德行。力量操在良善有爱心的人手里,便能成为祝福;要是落在自私自利而又暴戾的人手里,力量便会变成罪恶。

·十月二十二日·观察人

我最近遇到两件对人类将来的生活真正有影响的事。

英国爱丁堡大学生理学教授帕斯莫尔博士在《刺络针》这本刊物里写过一篇文章。

帕博士说:新的人种正在西方出现,这种人吃得太多,远超过他所需要的能量。他们不但吃得太多,而且吃的东西都不对,因此都染上了病。他把这新人种叫做恋座动物

这里所描写的是许多、甚至是大多数人今天所过的生活。我们坐在汽车里开车上班,我们坐下来伏案工作;我们一日三餐,吃得太多,也太滑腻。下午,我们会坐着开车回家,然后半坐半卧,半睡半醒地坐在椅里打发晚间。这是第一种威胁。

第二种威胁,是我读到一篇文章,作者是著名的新闻记者赫林威尔。他曾在美国旅行,观察过那边的生活。他告诉我们个人所得税的表上将会出现一种新的专业,这种专业就是观察人,他说:在全美国,他们雇佣人来做观察人,不用做什么事,只是看着工作怎样完成。现代世界的工作已经用庞大的机械人来进行,用机械手操作,速度快,比人做得更精确也更有效率;又可以用精巧的小机器来装配腕表,包装易脆的朱古力糖;又能用有记忆的电脑,在几十秒内完成百万以上复杂的计算。

人类管理机械人,只是一开一关,但要有人在旁边看着。这种人可以两手插在裤袋里完成他一天大部分的工作。

要是机械人灵敏度很高,不用人手去开关,而会随着人的声音去反应。在芝加哥有个机械人,一天可以制造一千个电晶体收音机,只要有两人看着它。在纽约有一个装汽水瓶的工厂,一个机械人,一天能够洗、装、上盖、装箱二十万瓶汽水,只要三个人看着。

观察人是一种工人,他可以坐在那里观看,双手插在裤子口袋来完成一天的工作。

·十月二十三日·以偏概全

拉森先生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一位天真的年轻人写给牧师的信。信里面说,他去过各种各样的教堂,找不到一座他真能喜欢而又能得到益处的。

他说:到了礼拜堂,我听到些什么呢?讲台上讲的,都是老生堂谈,涂上一点宗教的颜色。诗歌班唱的都是古老得不得了的赞美诗,老祖母喜欢听的那一种。

坐在听众席里的人,那种态度就像一座学校的旧生开校友会——‘表面上热情洋溢,内心里互不信任。招待员服装笔挺,冷冷的机械般地握手,让我怀疑耶稣再来的时候,他会不会也是这样机械地握住祂的手说:真高兴,祢能来。’”

他说:他所看不起的东西都可以在一般的教会里找到:假斯文,空泛的感情,假装出的热情,智能的平庸和灵性上的不冷不热。他说他既不愿意也不希望做这样一种团体的分子。

要驳斥这种讲法是不难的。但我不是想在这里提出什么答辩。我所要指出的是,希望用几句来说明整个基督教会,就像希望用几句话来说明所有的医院、音乐会,或者足球队一样不可能。

一句概括性的话决难普遍适用。单凭一两件个别的事件来给整个体制下结合,以偏概全,是绝对不公道的。就像我们不能够看见一座礼拜堂坐满了人,就说座座礼拜堂都座无虚席;也不能因为看见一座礼拜堂座位大半空着,就说所有的礼拜堂都少人光顾。

今天关于整个基督教会所作的评论,很少能受得起法庭上的盘问。

让我们(牧师、信徒、新闻记者、作者、教会的拥护和反对者)不凭一知半解的认识来为教会下定论。要是我们能拿新约中所刻画的教会,和我们自己的教会作一比较,我们便不会随便批评,而会反躬自问,到底自己有过什么贡献。

·十月二十四日·取去

耶稣基督来到世上所以重要,是因为从祂身上我们可以明白上主像什么。

耶稣十字架的救赎取去了我们与上主之间罪的拦阻。

基督教会没有给赎罪定出一个正统的统一的解释,这是很有智慧的。虽然各种不同的解释可有不同的说法,这些解释讲的都是一件事:藉耶稣基督的生命和死亡,人与上主的关系完全而彻底地改变了。

所有关于赎罪的解释都有一个共同的概念,就是与上主和好。因为有耶稣基督,因为祂为我们完成的救赎,我们对上主的恐惧,疏远和隔阂都没有了。

我们知道天父的友谊之门已为我们打开。

上主的恩典取去了我们的孤苦无告。

我们懂得了恩典的意思以后,就能明白许多宝贵的事物。我们能明白与上主关系的恢复不是靠自己的功劳,而是因为祂的大爱。我们知道祂爱我们,不是因为我们有什么值得爱的地方,而是因为祂就是爱。我们也知道我们在生活中挣扎,不再孤苦无依,而是上主的全能和力量,都可以为我们取用。

在恩典里,我们不必靠自己无用的努力,只要无忧无虑的仰望祂的大能。

天父所赐的永生取代了短暂的人生。

耶稣借着祂荣耀的福音,将不能坏的生命彰显了出来(提后一10)。我们因此知道我们不是走在死亡道路上,而是向不能坏的生命走去。我们明白了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开始。我们明白我们不是短暂的今天的过客,而是奔走在永生路上的天路客。

生命因此有了新的价值。因为我们不是走向毁灭,走向虚空,而是朝新的高峰和无比的圆满的新天地走去。

·十月二十五日·建筑模型

儿童用的建筑模型玩具,可以说是人生的好比喻。

天父给我们的不是人生的制成品。祂给原料,让我们自己去建造。

天父把各种的才能、恩赐,还有我们自己交给我们,又给我们一个充满美丽和丰富资源的世界,还有一群能共同生活的人们;然后对我们说:利用这些,去创造一个有价值的人生吧!

天父从不把制成品给人,祂给的是原料。天父从不替人做事,祂只给我们做事的能力。祂的方法是鼓励,是给力量,让我们去工作。

要想把建筑模型建成一个屋子,一定得依照说明书的办法。

人生也是如此。天父给人生的原料,又给说明书,让我们知道怎样把原料建造成一个有价值的人生。祂在圣经中把法律和诫命告诉了我们,又给良心能分别好坏,也让圣灵来教导。又给耶稣做我们的模范和力量。

建造人生所需要的一切,天父都给了。又颁给应该遵守的规则和指示。祂把祂的儿子赐给我们,来帮助人完成人自己决无法完成的事,去建造一个人自己决无法建造的美好人生。

·十月二十六日·自己的小屋子(一)

有本很著名的儿童读物,书名叫做《你自己的小屋子》,里面说:

有件重要的事你应该记住,

人人都应该有他自己的小屋子,

男孩子应该有,

女孩子也应该有,

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屋子。

这间小屋子也许放在餐桌底下,或者花园的树丛中,也可能盛在一个大纸盒里,或者藏在一个假面具后面。放在哪儿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那是我们的屋子。除非我们同意,连好朋友都不可以进去。

有位女作家说,她所要求的人生,只是一间属于自己的小房子。

一位著名的人物谈到他的日子只是一连串的社交和应酬的时候说:我没有了自己的时间,我周围的人好像完全没有想到,我也需要有几分钟独处的时间。

古往的圣者都知道小屋子的价值。圣法兰西斯有他所爱的群山,使徒保罗也有他的阿拉伯沙漠,耶稣常常一个人退到旷野里去。

我们需要独处来面对自己。

我们常常太忙于生活,没有时间静下来想一想人生。

我们需要独自来面对天父。

只是在人群中见到的人,不能算是真正认识他。

我们需要独处才有力量面对他人。

我们需要一间小屋子,不是为了高群索居,而是为了积蓄力量,更好地服务人群。

·十月二十七日·自己的小屋子(二)

一个家庭要有了自己的住屋。有了自己的门锁,才真是一个家庭。

我们的生活里头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时候。

现代生活的一个大门题就是人们已经失去了独处的艺术。

有朋友当然是好的,大家一起做当然很有趣,因为人天性上是合群的动物。但是一个人常常会有心烦意乱,又不愿意见到他人的时候,要是他不懂得怎样独处,生活对这种人便成了不可忍受的事。

有时候,我们必须单独一人,单独与天父相处。单独一人不是目的;耶稣希望独自一人,是因为祂可以面对天父,因而可以更有力量,更安静来面对众人。祂的单独一人只是退后一步,可以有更大的冲力。我们也应该如此。

我们生活在一个人人紧张的世纪,内心总是有意无意地担心自己有没有力量应付生活上的问题。可是只要我们每天拿出一点点时间单独和天父见面,就能更镇定、更冷静、更有力,能够驾驭那瞬息万变的局面,因为与天父单独在一起,所能得到的力量足可应付一切。

·十月二十八日·上主所需要的人(一)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是中国清朝末年某地一位老传道士要找一个助手,有人把一位青年人介绍给他,说此人很能干,只是没有功名,他还是一个童生。老牧师听了以后说:他只是一个童生没有关系,要紧的是他必须重生。

另外一个故事是有人把一位学人推荐给某座教会做教师,那位牧师说:他是学人当然不错,可以我们更需要的是新造的人。

一座教会人数多固然好,但尤其需要有奉献心的人。同样重要的是有属灵训练的人。

教会需要哪一种的人来侍奉呢?意见是很多的。我认识一个人要成功的在教会侍奉,必须具备五个条件。

他必须有真正的属灵的经验。

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不能教人。没有真正认识基督的人,怎能带他人到基督面前来呢?我们当然不能把人介绍给我们都不认识的人。

他必须有真正的思考的训练。

只能把学过的东西照样搬出来讲,是不能做成功的传道人的。一个好的教师不只教人想什么,还应该教他怎样去想。

凡是要做教师、讲道人、见证基督的人,一定要先知道在基督里的古圣先贤说过些什么,把这些材料和读经所得在自己的头脑里彻底消化,经过缜密的思考,成为自己的血肉。这样他的信仰才能成为自己的信仰。

·十月二十九日·上主所需要的人(二)

他必须受过有效与人沟通的训练。

一个人有了真正的属灵经验,又曾把自己的信仰彻底思考过,必须能够用他人了解的语言,把这经验和思想表达出来,才能让旁人得益。

有些人认为传道人、教牧、或见证基督的工作,有没有技巧是无关重要的。这是十分错误的想法。不少人的工作得不到成效,甚至失败,就是因为他从不肯去学习把观念有效传出去的方法。

他必须有本领了解他人,善与人相处。

犹太人规定他们的教师一定要有一种养生的职业。一个人想进入教会侍奉主应该有一段在普通人当中工作的经验。犹太人有一句老话:容易发脾气的人,不可以教书。一个从来不能与人和平共处的人,是不能够在教会里面成功地侍奉的。

人际关系的问题不能解决的人不可以讲道。生活上如果充满怨恨,怎么可以在讲坛上宣讲爱的信息呢?自己都不能宽恕他人,怎样可以宣告上主的赦罪呢?与人不和的人,怎样可以传讲与上主和好呢?

除了前面讲过的四个条件之外,还要加上毅力,也就是贯彻的精神。在一点光明都见不到、全是灰心失望的时候,仍然坚持下去。这种力量,只有每天亲近天父,才可以得到。

·十月三十日·牧养的恩赐

一个人有没有牧养的恩赐,要看他是不是关心人,关心一个个的人。有了十足的对人的关怀,就做教会的好牧者。

记得每一个人和他做大小事的本领,不只是好教牧的标志,也是好医生的标志。他们所以能有这种本领,就是因为关心人。

图尼尔医生在他的《医生手记》这本书里面说,有时候病人会告诉他:我佩服你真有耐心,肯听我的唠叨。图医生回答说:不是我有什么耐心,而是我关心。

有一种人,你和他谈话的时候,会觉得他心目中并没有你,而是想到下一个要约见的人。他在应付你,巴不得你快快告辞。又有一种医生,在他眼里你不是一个人,只是一个病例。

好牧师和好医生都是能从心底里关心人的人。

天父就是这样。

图医生在同一本书里面提到圣经的个人化。大多数的人看圣经,读到旧约和新约里许多长串人名的时候,会嫌它浪费篇幅;但是图医生有不同的看法,他觉得天父真奇妙,能记住这么多人的名字。天父告诉摩西:我按你的名认识你(出三十三17)。他又告诉以赛亚:使你知道提名召你的就是我耶和华(赛四十五3)。

管理全宇宙的天父知道我们每一个人,能够叫出我们的名字。

主耶稣也是这样。

从一方面看,耶稣的生活和行动都在人群当中,可是你读到耶稣的事迹,会发现在许多场合,祂虽然在人群里面却能把自己的注意力完全放在一个人身上,好像在那片刻,祂所见到的只是那一个人。

好的教牧和医生,以及有伟大人性的人,在他们的心目中,不会因为人多而忽略个人。每一个人都能受到他亲切的发自爱心的关系和注意。

·十月三十一日·腓利门

《腓利门》这本书是新约中最希奇的一卷书。一封私人的短信,讲的是一个叫做阿尼西母逃奴的事,怎样可以在新约中占一席位呢?

信里没有讲什么教义或者神学,讲的只是一个偷了主人的钱的奴隶,逃到保罗那里,认罪、悔改,做了一个好人,成了和他的名字阿尼西母(意为有益的人)名实相符的人。就是这样一封短短的私人的信。

这封信怎样成为新约的一部分,我们不清楚,但不难猜想出其中的道理。圣经学者相信,保罗的书信是在主后九十年左右才在以弗所城编辑成书,公之于世的。几年后,安提阿教会的主持人伊格拿丢写了一些信给小亚细亚的教会,后来他就被带往罗马抛在斗兽场里喂野兽,为主殉道。

在他写的这些信里,有封是给以弗所教会的,对以弗所教会的主持人极力赞扬,赞扬他优美的品性,赞扬它一生于人有益,就像他的名字一样。

以弗所教会的主持人是谁呢?他的名字叫阿尼西母。

圣经学者相信逃奴阿尼西母就是这位教会主持人阿尼西母。很可能保罗的书信在以弗所城编辑成书的时候,阿尼西母要求把这封给腓利门的短信放进去,好让世人知道,他曾经是怎样一个人,耶稣基督怎样改变了他。

 

上一篇:九月份
下一篇:十一月份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本站简介 | 站长申明 | 投稿信箱 | 德兰圣乐 | 有声书馆 | 每日祈祷
愿天主祝福你,保护你;愿天主的慈颜光照你,仁慈待你;愿天主转面垂顾你,赐你平安!小德兰
开站时间:2006-12-24
您永远是第(1)位蒙受祝福者
站长:小德兰 Email:dadelanxiaodel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