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一日·母亲
母亲永远工作不倦。 要是让男人去做母亲一天的工作,一定会罢工,会累死。 母亲通常天刚亮就起身,忙着在八点钟以前,把一家大小着送上学,送上班;到深夜她仍在工作。 八小时的工作制,起过的工作津贴,做母亲的从来不问。一家大小需要她一天做多久,她就做多久。 做母亲的从不为份内份外的工作争辩。 工厂里常常会为了分工不清而争吵,因此每个人做的事划分得清清楚楚。母亲呢?她是厨子,为大家准备饭菜;又是管家,替大家整理床铺;她清洁打扫,她洗烫,又为大家开饭上桌,洗碗洗碟;我们生病她护理;孩子有烦恼她安慰;她教育子女,监督功课;她照顾小心灵学习真道;子女做错了事,她管教。她是全家大小的朋友,也是我们爱的人。 做母亲的从来不因做了分外的事而抱怨。什么地方需要她,她就去工作。 圣经上记载有许许多多的好母亲。雅各的母亲利百加(创二十七章);撒母耳的母亲哈拿。还有彼得的岳母,曾经服侍过耶稣(可一29—31),只是圣经没有记下她的名字。又有提摩太的母亲友尼基,还有耶稣的母亲马利亚。 罗马天主教敬拜马利亚,奉之为圣母。我有时在想,要是尊敬圣母的目的只在表扬母亲的地方她的辛劳,若能着重其人性的一面,不沦为拜偶像,也不为过。 让我们别忘记工作不倦的母亲。 ·十一月二日·现代的朝圣者
我真佩服今天年轻人的冒险精神,他们有勇气单独闯天下,一点也不恐惧。 我的孙女儿才七岁,就能一个人坐船到爱尔兰去渡假。不错,船上有人照顾她。也有人送船接船;可是,我在七岁的时候,决不敢这样做。 我的女儿十几岁,就一个人去游法国。不错,我们知道她是和哪些人去,在巴黎也有人接她。可是我很怀疑,要是我在她那个年纪,会不会有同样的自信去作远游。 我认识一个年轻人,他还在大学读书的时候,就做了几次了不起的旅行。有一次,他的哥哥开车把他送到最近的公路上;让他沿途去搭免费便车。他居然可以一钱不花从英国旅行到希腊的萨洛尼卡城。途中付出的唯一的一笔钱,是从英国多佛港渡海到欧洲大陆的船费。 这些现代的朝圣者对行动充满了信心。 这里涉及到三种信心,孩子们对自己的信心,父母对子女的信心,还有大家相信一切的人在基本上都是纯洁的。虽然中间也有出过毛病,甚至酿成悲剧,可是这种机会微乎其微,绝大部分都是顺顺利利。 这就是信心。 这种带有冒险精神的旅行,在两方面帮助年轻人。 旅行可以让他们胸襟开拓;旅行也可以让一个民族里面的年轻男女养成世界性的眼光。我相信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难劝大家去打仗,因为谁也不愿意和曾经一道吃、喝、爬山、游水、唱歌、谈天的人互相砍杀。 现代的朝圣者是让世界可以成为一体的运动的先驱者。 我们应该鼓励年轻人去旅行。 ·十一月三日·不好也要做
英国著名演员李察波顿演莎翁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可说炉火纯青,无衣无缝。 记得我念中学的时候,学校也上演过这出戏,因为没有合适的女演员,要用男同学来扮朱丽叶的角色;开幕的时候,幕布老是拉不开。虽然还有不少其他的缺点,可是同学们今天谈起这些表演,仍是不胜羡慕。 要求学校剧团能表演得像职业剧团那么好是办不到的;可是一件值得做的事,即使做不好,还是应该做。 我们不会因为打得不像高尔夫冠军那样好而不去打高尔夫,我们也不会明知没有希望做钢琴家而停止弹钢琴。目标不妨高,即使明知能力办不到,也应朝那个目标地去做。 诗班应该有决心可以演唱伟大的名曲。 讲道人应该有决心讲大而难讲的题目。 教会应该有决心制定一些似乎做不成的计划。 只要是值得做的事,就是做不好,也值得去做。 不过——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不过”——一件事应该做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有做的决心。 诗班的队员如果觉得不用经常参加练习,高谈演唱名曲决不会有什么结果。 讲道人要是不肯多读多思考,哪能讲什么大题目?要是一座礼拜堂有一半的人不想动,大计划哪能开始? 一件事只要值得做,我们应尽全力去完成。 让我们把目标定得高,定得好。要是一件事值得做,只要我们肯尽力把它做好,即使做得不出色仍是值得的。 ·十一月四日·灵命经济学
从银行的立场来说,存款人从银行拿出去的只是他存进来的钱;你存多少进去,你拿多少出来。这条原则也适用于生活。 你在生活上投入多少,也就能取出多少。 世界上最不快乐的人,就是那些一天到晚具想到自己利益的人。我们从不参加义务工作,不参加诗班。也不教主日学。如果要靠他们的话,教会很难有义务工作。对生活一笔不拔的人,岂能希望从生活得到什么呢?萧伯纳说:“我愿意让生命烧尽才死去。” 生活最幸福的人,是忙得没有时间来只想自己,来怜惜自己的人。 不用怕生活不还钱给你;你借给他越多,你拿回来的也越多。 你在工作上付出多少,也就得回多少。 一个人的事业可以和人一同长大。要是你不肯在读书和研究上下功夫,去得到工作所需要的资格和经验,你决不能有一个真正满意的事业。看见年轻人有机会读书却不肯用功,荒废学业,真是难过。世界不是一个慈善机构,说是不做事可以白领救济金的。要得到报酬,一定得切切实实、勤勤恳恳工作。 你在教会摆上多少,才能取得多少。 你参加教会做一个信徒,是不是以礼拜天做一个小时的崇拜,就算尽了信徒的责任呢? 你知不知道信徒像牧师一样,对教会的侍奉负有同样的责任呢?祷告会不是为祷告者而设,而是为全体参加祷告会的人而有。 我们太多的时候不是在做教会的信徒,只不过是一些“册上有名的顾客。” 我们就是教会。教会不能好过我们所肯投入的,和所肯摆上的一切。 一个人的灵命也像银行一样,有它的经济学上的规律要遵守。 ·十一月五日·我们所需要的
我们所需要的—— 在教会里面,有几件事是大家都需要的。 我们需要更多的合作,减少竞争。 礼拜堂之间,特别是位置上比较靠近的堂,常常竞争得很厉害。其实要是大家能合起来做,许多事可以做得更好、更有效。可是大家有一种愚蠢的骄傲感在作崇,坚持各做各的。 如果说拜偶像就是拜木头和石头的话;许多礼拜堂都犯了拜偶像的罪,因为大家不肯合在一道工作。他们所拜的似乎不是主基督,而是他们的木石建筑物。 我们需要更多的同情,减少批评。 我们要是能够明白敬拜天父的方法不只一种,举行圣餐的方法、崇拜的方法、教堂的音乐的安排等等,都不只一种方式的话,该是何等好的事。 有专门知识的人容易变得专横,不肯容纳异见。精通宗教音乐的人,要求把崇拜的音乐节目做到完美,往往不能容忍达不到他标准的东西。崇拜礼仪方面的专家也不能容忍达不到他标准的东西。结果所趋,是对其他教会的崇拜形式,甚多挑剔,甚至看不起;忘记了我们所看不起的,往往是别人所十分宝贵的。 教会里面要是大家能保持带着智慧的容忍和发乎爱的同情,一定能够形成新的美好的团结。 我们需要彼此间更多的赞赏,减少妒忌。 我们若肯扪心自问,就会发现我们对他人的批评,大都是妒忌别人的成功。在人家悲伤的时候,寄予同情很容易做到;可是在人家有了新成就的时候,要我们向他道贺就 ·十一月六日·目标(二)
人生一定要有目标。 没有目标让我们不能朝着目标的方向去努力,决不能把事情做好。 人性有个特色,开始做一件事之前,一定需要有个努力的中心点。这是为什么在学校里修读,一定要有个考试或者测验来评核成绩的理由;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离开了学校以后,许多人不肯再读书的道理。 读书要是有目标,就能继续读下去。考试的成绩,完成一个学位,因此帮助我们把学业做好。要是没有了目标,我们就不会去努力。 有了目标,我们才能知道是不是在进步。 要知道我们是不是在进步,唯一的办法就是看我们是不是靠近或者已达到目标。目标因此成了衡量进步的标准。一个人要是能够自觉地定出目标,就不会自满、保守,陷入一潭死水的境况。 定目标的时候,一定要让它高过我们所能达到的标准。这也就是理想的精义。 要是定的目标可以达到,一旦达成,生命便进入了一个已无更多新领域去征服的境界,不免陷入停顿状态,毫无生气。要是定的目标总是遥遥在前面招手,我们就会努力朝它奔去,不肯歇息下来。 基督徒的生活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仰望基督”朝前走来。耶稣基督才是那唯一的目标,也是那唯一的标准。基督徒有了基督做他的目标,他就能领我们经过今生,进到永生里去。 ·十一月七日·如何研读圣经
我们应该怎样研读圣经,克服了解上的障碍,明白整个真理呢? 我们首先要找出的,是圣经话语的真义。 圣经是用希伯来文和希腊文写成的,为了要彻底明白经文的含义,神学生和教牧人员都得学这两种圣经原文。 对一般的信徒来说,查考圣经所以重要,就是因为要明白圣经话语的真正意义。因此,研究圣经的背景就非常重要了。要明白一句话的意思,应该先找出当初写这句话的环境和情况。 圣经应该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 断章取义来求证明,永远证明不了什么。以赛亚说:“他们要将刀打成犁头,把枪打成镰刀,这国不举刀攻击那国,他们也不再学习战事。”(赛二4)约珥却说:“要将犁头打成刀剑,将镰刀打成戈矛;软弱的要说,我有勇力。”(珥三10)在圣经里面常常会遇到这一类矛盾的说法。我们必须从圣经中找出所要传的全部信息,然后细细思考。 引经据典来互相指责的事应该停止了。我们应该从圣经中找到全部的亮光,来照明我们所讨论的问题。 我们要找的不只是圣经一般的意义;而且应该是圣经对我们的意义。 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必须避免一件事:这就是不要从圣经里面去找材料支持你个人的想法和理论。 查考圣经的时候,必须谦卑地把它打开。听上主借着圣经向我们说的话,而不是听我们从圣经中所勉强找出来的意思。 阅读圣经是操练谦卑的功课,领我们走向真理。 ·十一月八日·我们是一体
我是一个小团体中的成员,一年要聚会好几次,来完成交给我们的工作。有份参加小团体开会的人,我们的经验应该可以供他们参考。 开会讨论前一定祷告。 我们祷告不是请求上主来在我们当中,因为我们都明白上主是无所不在的。我们祷告是要让大家清楚记得,我们是在上主面前工作。 要是我们记得我们说的和做的每一件事,上主都听见、看见,会议的讨论和成就会有如何大的不同! 参加会议的人表达自己的意见不应有丝毫迟疑。 你所表达的可能只是你自己的看法。这些意见很突出,又不寻常,甚至根本不可能得到大家的同意;但是参加会议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毫无拘束的讲出自己想说的话。 要是一个人有意见要表达,应该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方说出来。应该说话的时候一声不响,不是说话的时候却絮聒不休,不但无益,反会有害。 反对的意见要是有道理,总是有希望获得听取的。 参加会议的人应该让人人有说话的机会。 不应该有一点不耐烦,不应该让谁觉得他在那里浪费时间。凡是认为有话想说的人,都应给他说的机会。 参加会议的人都应该有勇气承认他们的错误。 有时候,会议所检讨的团体中某一个人的工作。不管批评、检讨如果严厉,切不可怀恨、生气。常常团体中会有人提出一个坚决的主张,可是他听过旁人说话以后,会愿意承认自己是错误的。 参加这样的团体讨论,真是人生一大乐事。 要是所有的团体都能这样做该多好。 ·十一月九日·受人之赐
接受人家的赠礼也要讲究风度。 人家把礼物送到你面前,应该注意三件事。 有礼物必须接受。 送礼物而遭到拒绝最容易伤送礼人的心。 出乎爱心、不带不浪动机的送礼,是一种友好的表示,对一些不轻易表露感情的人来说,把礼物送人更不容易。这一类的礼物都应该接受。 对人家赠礼必须心存感谢。 这是我们说谢谢人家的机会。有时机礼物送了出去,一句多谢的话也听不到,常常要经过一长段时间,才能知道他是不是已经收到那份礼物。 “谢谢你”三个字再容易说也没有了。这也是最容易叫人听了高兴的三个字。我们应该求主:“让我能感恩,让我记得告诉人我心里很感谢。”有时候连耶稣基督都得问:“洁净了的不是十个人吗?那九个在哪里呢?除了这外族人,再没有别人来归荣耀与上主吗?”(路十七17-18) 收了礼物,必须用它。 送礼物的人有一半的快乐是看见对方在用他送的东西,这也是耶稣十分奇妙的地方。他把收到小得不能再小、几乎毫无价值可言的礼物,都会极高兴地加以使用。 耶稣最赞扬的一个人是把两个小钱放进圣殿银库的那个穷寡妇,主耶稣好像在说:天父会大大使用她所献上的。 给人要慷慨,受人之赐也要慷慨。 ·十一月十日·挫折
挫折有三个很可怕的后果。 挫折可以让人的热情消失。 只要我们热衷于一件事,生活无论怎样艰苦都可以忍受。要是热心消失,生命就所剩无几。 工作而有热情,工作本身可以成为一种喜乐;热情消失,工作便会成为身心的大负担。有时,即使工作本身很厌烦,一点满足感也没有,只要他对某些事仍能感兴趣,而且乐之不疲,就可以继续快乐生活。可是一个人要是不断受到指责,他的热心便会逐渐消沉。 一个人受到挫折有时会干脆放弃尝试。 有位心理学家访问一个有孩子的家庭。在他一个小时的拜访中,他听到孩子的父母要孩子做或者不许他做许多不同的事,而且用的声调近乎苛责。这种情形只有一个结果:这孩子会有意或无意间认为自己一点用处也没有,怎样也没有讨到父母的欢心。 长此下去,他会放弃努力,不是变得懦弱无能,就会成为问题儿童。 无论是教养儿童,领导小组工作,或是带领一个团体,一两鼓励胜过一吨责备。 不断的阻挠可以让一个人完全消失自信。 自信有两种:一种是对自己的能力和重要过分高估,形成一种自大狂;另外一种是深藏在内心的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克服生活和环境的阻力。一个有自信心的人要是不断受到阻挠,会开始对自己怀疑,以致失去面对生活的勇气。 ·十一月十一日·鼓励 世上没有比鼓励更能让人作出最佳的表现的。知道有人支持你,有人希望你成功,是人生一大安慰。 父母应该鼓励子女。 做父母的应该鼓励儿女。保罗说:“你们做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恐怕他们失了志气”(西三21) 雇主应该鼓励雇员。 若是要一个人有优异的表现,最有效的办法是给他一点称赞。 要是称赞的话出自一个意见受大家新生的人,不会引起骄气,反会让对方更谦卑。 教会应该鼓励教牧。 约翰·牛顿说他的父亲很爱他:“但他好像从没有要我知道他爱我。” 苏格兰人是一个比较不大愿意表现自己的民族,他们不随便流露自己的感情。这当然是好事,因为言不由衷的恭维人的话,可以味同嚼蜡,叫人恶心;但也不可以太过于不说话。 对一个讲道人说几句赞赏的话,价值胜过精金。 世界充满了批评, 让我们也说几句好话。 ·十一月十二日·家庭
英国维多利亚女皇与她的丈夫艾伯特亲王伉俪情深。亲王英年早逝,女皇伤痛欲绝,悲戚多年,我内心难过可以用她说的一句话来概括:“现在没有人再叫我维多利亚了。” 叫她“女皇陛下”的人有的是,但再没有人能像她的丈夫那样照顾到她的身边琐事。琐事虽小,在她心里却是既亲切也重要。 现代生活的一个大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大灾祸,就是做母亲的要出外工作,子女放学回家,屋里没有人招呼他们。 巴里爵士在他写的书中讲到他的童年:从前要做衣服可以把纺织工请到家里来。他们手工之佳可说巧夺天工。等到工业革命过后,世界进入机器世纪,家里的手工织布机已为工厂里的织机所取代,妇女参加工厂工作,不再留在家里。 巴里说:“我觉得这现象伤害着我的国家。” 有些时候,母亲为了贴补家用,不得不外出工作;有时候连儿童也得工作。可是有更多的人出去工作所赚的钱是用来买电影机、汽车等等,所付的代价就未免太大了。 为了赚钱,让孩子回家只看到空荡荡的屋子,母亲为了赚这点钱付出了贵重的代价。做妻子和母亲不单是最伟大的工作;也是全心全力的工作,女人得为此献上一切。 在人生道路的终点等待我们的,不是空荡荡的屋子,而是一个家,在那里我们要和那位一直与我们同行的人面对面,受到亲切的欢迎。 ·十一月十三日·甜美的家 你越有人情味,你会越爱你的家。不爱家的人是罕见的。狗能通人性,所以也爱家。我喜欢猫,可是和狗比起来,猫就不能算是很有人情味的动物,因为它不像狗那样爱家。暹罗猫可能不同,我们有过一只,早已死了,仍在怀念它,因为它像狗一样爱家。 诗人没有一个不爱家的,拜伦就写过如下的诗句: 看门狗忠实地吠叫, 那声音听来甜透。 我们快近家门, 它已在那里相迎。 心里多甜, 因为它闪亮的眼神 关注着我们的到临。 你还记得圣经中以东人哈达的故事吗?他在童年就逃往埃及,受到很优厚的待遇。等到他大了,可以安全回故乡的时候,他告诉法老说:“求你让我回我的本国去。”待他好像自己的儿子一样的法老问他说:“你在我这里有什么缺乏,要回自己的国家去呢?”哈达回答说:“我没有什么缺乏,只是求你让我回去”(王上十一21—22)。 有家的人都应该感谢天父。自己有了家的也应该记念、同情、帮助那些没有家的人。 ·十一月十四日·家
到了我们这种年纪的人,家是分外的重要,理由至少有三个。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烦恼的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里,最要紧的是应该有一个地方我们可以放松,可以有真正能谈心事的人。我们说梦,他们不会讥笑;我们失败,他们不会嘲讽;我们有苦恼,可以一道在哈哈大笑中忘怀。 我的一位老师有时讲到教牧的工作时,主张做牧师的应该结婚,好把牧养工作做好。照顾一个堂会,该有多少困扰、挫折、问题、麻烦和焦虑,他因此说:“要是家里有一个人,你可以把这些重担毫无顾虑的卸脱下来,那该多么幸福。” 要是在家里没有一个可以谈心的人,许多人都不知道该怎样办。 我们生活在一个叫人容易疲劳的时代。 这个时代的一个特色就是打瞌睡的人特别多。在巴士上、火车里、餐厅中、俱乐部时,你都会遇见一些几乎随时可以睡着的人。 要是能够有一个地方,我们可以完全放松,那真是人生一大福气。 有时候我们也许会想到最好永远住在豪华的旅馆里,各种服务,一应俱全,在那里可以快活享受生活,可以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任何地方比家更好;因为在家里,才可以找到我们的灵魂真正的休息。 我们生活在一个个人微不足道的时代。 今天,我们都不过是卡片上的一个名字,计算机卡片上面的一个号码。个人已变得越来越没有了个人的地位。 耶稣用了三十年来尽他在家里应尽的责任,只用了三年来服务家庭以外的世界。 让我们感谢天父,给了我们一个家;因为祂的慈爱,我们有一个好的家庭。 ·十一月十五日·创造 创造的快乐是人性中最原始的一种喜乐。创造的计划越大,喜悦也越大。 我有一个朋友决定制造一件木器。大多数的人玩木工都是从小的东西做起,我的朋友可不同,他一开头就要替自己的卧室做个非常复杂的衣橱。一开始便能雄心万丈,倒真是了不起的事。 明白创造的喜乐,也就能体认到上主创造时的喜悦心情。约伯谈到天父的创造时说(伯三十八7): 那时晨星一同歌唱, 上主的众子也都欢呼。 别笑那些一心想创作一点东西的人,他是在寻找创造的乐趣。 手里能捧着一件东西,肉眼能见,是自己亲手制造出来的,那情形该是何等不同!不问一个作者写过多少本书,他仍会因为把着一本自己新出的书,而感到欢喜逾恒。不论一个工匠的资格多老,看见自己的新产品做成,哪能不喜欢。 这种对创造成品的欢喜心情,可以让我们明白天父的喜悦。在《创世记》一再读到:“上主看着是好看”,“上主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这些话(创一10,18,25,31) 看见自己所制造的东西有人用,又能帮助人,也是很大的喜乐。做工匠的看见他亲手做的东西为人所用,很难掩藏内心的欢喜。天父也是这样。圣经说:上主的第六天造了人,完成了祂一切的创造的工,就把所造的一切的东西都交给人去使用和享受(创一27-31)。 一个不肯发挥自己才能的人,等于丧失了生活中最大的快乐,失去了创造的喜悦,和完成一件事物的光荣,也失去了看见他人使用自己的辛劳所完成的工作的喜乐。 ·十一月十六日·原料
本能是生命的原料。既然是原料,能不能发挥作用,就得看我们如何用它。 我们都有需求的本能。 靠这种本能可以培养出一种有智慧也带着审慎的独立性;靠自己的努力来养活自己和所爱的人;建立起家庭;储蓄金钱为将来、为一切容易发生的事做好应变的准备。我们也可以变成贪得无厌、一毛不拔,只知道为自己积蓄金钱,从不帮助他人。 自卫自保也是人的一种本能。 凭着这种本能,我们可以照顾到本身的安全,不会鲁莽不顾性命。可是,同样的本能也可以在我们里面养成一种可耻的懦弱,不敢面对现实,见事就怕。 性也是一种本能。 善于使用性的本能可以提升生活,与配偶有最亲密、最完满的关系;但也可以让人变得迹近野兽,自毁毁人。性的本能可以让生命得到最大的喜乐,也可以让生命陷入最痛苦的深渊。 我们也有合群的天性,摆脱孤独,寻找友伴。 这种本性让我们可以建立友谊、发展团契,和最亲密的人乐享生活。若是发展得不好,我们会失去独立的能力,离群便不快乐。 母性也是一种本能。 母性发挥得好,家便有了稳固的基础,家人之间也有了世上最美满的关系。要是用得不好,母爱可以变成溺爱,让子女变得娇纵,失去自主的能力。 天父给了我们这种生活的原料,问题是我们应该怎样好好发挥它。 ·十一月十七日·责任感
鲍斯韦尔写的《约翰逊传》里,有一个最感人的故事,说的是一位叫做爱德华的人,做完礼拜回家,在路上遇见了约翰逊先生。 五十年前,他和约翰逊同在剑桥大学的一座神学院读书,以后从未见过面。爱德华再次见到老同学时,说了一句让大家都记得的话:“约翰逊博士,你现在是一位哲学家,我过去一直也想做个哲学家,可以我终生快乐,成不了哲学家。” 他给哲学判了死刑。 在爱德华和约翰逊的对话中,还有一段值得每个教牧人员深思。 爱德华说他有一件希望做但没有做到的事。他说:“我多么盼望可以一直呆在大学时。”约翰逊问他:“你为什么有这个愿望?”他回答说:“我相信我的生活一定会过得更惬意。我可以做牧师,像某些大教牧,生活得舒舒适适。”约翰逊说:“一位教牧,一位有良心的教牧,生活绝不舒适。教牧好像大家庭的家长,家庭太大,常常无法照管。我一点也不羡慕教牧的生活,也不羡慕那些让人家觉得他生活舒适的教牧。”约翰逊的这番话应该让每一位牧者沉思。教牧是个牧养的人,是个讲道的人,也是一个服侍的人。 他讲道,把上主的真理传播;他牧养,照料上主的群羊;他侍奉,照料天父的子女。这些都是教牧的工作。 这都不是轻松容易的工作。 ·十一月十八日·凭信心生活
有些人说他完全任信心生活。比方说,他们去做个人的布道,完全凭信心。他们深深相信,上主会供应一切;只要祷告,工作所需要的金钱就会以异乎寻常的方法出现。 我越来越不能确定这样做是不是真的美善。 不久前,我收到一封外国的信,写信的人说他放弃了一份很好的工作,来做传教士。他自己没有经济基础,但是一点也不担心,他的需要都已得到供应,上主没有不顾念他。信中接着说,他听到有某几本书,希望能得到,问我可不可以赠送给他。说得露骨一点,就是不用花钱得到这些书。这个人当然得到了他要的书,因为我很乐意送给他。 这件事让我想到靠信心来生活的人从不想到钱,完全倚靠上主,他的处境是相当奇妙的。他事实上完全要靠别人来供应他,而这些别人对钱和怎样把钱赚来都是相当重视的。 一个人凭信心生活,他需要钱,支票送来了,可是写支票的人得思考怎样赚钱,怎样省钱,怎样带着责任感来处理金钱。 完全靠信心生活的人得靠那些没有这种信心的人来供应。要是人人都靠信心来生活,凯不是没有一个人去供应他们靠信心生活所需要的金钱吗? 那些决定以这种凭信心、不接受生活现任来生活的人,却得依赖那些接受生活责任的人。上主要是给一个人钱,他一定得要另外一个人把钱送给他。 信心不等于不负责任。圣经没有说不要想明天,圣经只说,不要为明天忧虑。 ·十一月十九日·最简单的最好
我从饮食方面学到人生的一个功课。原来我们最怀念的东西,也是最简单的东西。 家就是一个例子。 清早离家没有人说“再见”,晚上回家没有人欢迎,那种冷冰冰的生活是无法忍受的。 最坏的家,只要有爱在其中,都好过管理得完善的公共机构。我绝无意贬低公共机构的价值,可以公共机构决不能代替家。 家的确十分甜蜜。 朋友也是如此。 我常常喜欢引用一位希腊人所说的话,他和苏格拉底以及当时伟大的学者非常接近。有天,人家问他,什么是他最感谢上主的事,他回答说:“像我这样的人,能有这么多朋友,是我最心存感恩的事。” 工作也是如此。 工作的重要超乎一切。每次逢忧伤的日子,生活孤单的时候,工作是最大的安慰。 约翰·卫斯理最有名的一句祷词是:“求主别让一个人生而无用。”失掉所爱的人,失去了朋友,都是伤心的事,失去了要做的工作,更是大悲剧。 让我们为这些简单的事物感谢天父。 感谢天父给了我们家和亲爱的人。 感谢天父给了我们朋友。 尤其要感谢天父的,是给了我们工作,也给了我们身体的力量、技能和智力,去完成这些工作。 ·十一月二十日·饮食的规律
注意饮食和保持身材的问题常在我的思想中。从这两件事上我学到了很多功课。 我学到:要减肥,唯一的办法就是不吃。 至少不要吃不利于减肥的食物。减肥没有捷径;要完成生活中有价值的事,也没有捷径。 我学到:最大的危险就是松懈你的警惕。 有人给你一小碟香脆的饼干,微笑地对你说:“吃这么几片没有妨碍的。” 有人给你一块朱古力糖,对我说:“只要你吃一块嘛。” 有人告诉你:“放一小茶匙糖在你的咖啡里面,增加一点体力好吗。” 要是你一一接受,你就完了。 不可以妥协,或者吃,要不就绝对不吃,任何妥协都是致命伤。 一个人做了决定就得实现它。做事也像饮食一样,没有中间路线可走。 我也学到:好意的人是你最大的敌人。 他们带着好意劝你破一次戒:“吃这么一点没有关系。” 爱心也好,好意也好,要是用得不好,会带来许多问题。希腊哲人塞尼卡劝人:“要爱得勇敢。”我要是真爱一个人,应该要坚强,不可以感情用事。最好的同情是帮助一个人坚定他的意志,而不是让他丧失斗志。 不要给引诱留地步。若有人说:“只此一次,下不为例。”我通常总是回答说:“谢谢你的好意,可是我不可以吃。”这等于告诉他:“我知道我不应该吃,要是你劝我,我很可能接受。”因此不让人有说服你的机会,应该说“不行”的时候就说:“不行”(戒烟戒酒也是一样)。 要是我们能不让自己处于一种容易被引诱的环境里,我们被引诱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 要过真正的美好生活,一定要有高度的自律。 ·十一月二十一日·内疚的自夸
我最近遇见一个人,他对我说了一句相当有启迪性的话。他说“我不断读到你自己讲减肥成功的文章。”我回答说:“不错,三个月当中,我的体重减轻了三十五磅。”他笑着对我说:“我应该写篇短文,谈一谈骄傲。” 我的确对自己的成功感到自豪,这是不应该的。每个人都很容易为做了不好的事找借口。 我们责任范围内应该做的事,有什么理由去沾沾自喜呢? 以我自己来说,我本来应该为自己长得太胖而内疚,哪能因为减轻了一点便向人夸口呢? 耶稣劝勉过我们。他说:“你们作完一切所吩咐的,只当说,我们是无用的仆人,所作的本是我们应份作的”(路十七10) 许多人所做的只是分内应做的事,却要求人家称赞、感谢。一个人所做的如果是他应该做的,哪可以以此自豪呢? 耶稣就很想知道,一个人若只能爱他当爱的人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地方;又或他只向自己的弟兄热情地打招呼。有什么理由值得沾沾自喜?因为这是人人都办得到的事。所以耶稣问:“你们比人有什么长处呢?”(太五47)这是每个基督徒应向自己提出的问题。许许多多人可以说:“别人和我一样,不会好过我。”可是基督徒在生活上,不应该仅仅和人家一样好为满足,他应该大大好过别人。 做基督徒要是没有与人不同的地方。那何必要有基督信仰呢? 基督徒不单只有义务要特别好,也有力量做到特别好,因为他有天父。 这才是我们真正值得自豪的地方,保罗说:“夸口的,当指着主夸口。”基督徒唯一有理由可以夸口的,就是天父爱他,甚至让他的儿子为他而死。 因为我们能以此自豪,所以我们有义务要比别人活得更有价值,来报答天父的大爱。 ·十一月二十二日·参与
一个人对世界、对社会,可能有三种不同的态度。 他可以避世。 这是僧侣和隐士的态度,都是那些进修道院的男女的心态。 初期教会的历史告诉我们,有些人认为要退到埃及的沙漠里过与世隔绝的生活,才能成为基督徒。这些人为世界和世人祷告,但他们自己却脱离尘世,认为生活在世人当中无法做个基督徒。 他可以不参与世事。 这也就是说他并不避世,可以住在世人当中;但除了自己私人的活动和自己的小圈子之外,对任何事都采取不参与的态度。 事实上这正是一般的男女十之八九所持的态度。他们只关心自己和自己的小圈子,此外一律不闻不问。他们愿意享受他人努力所得的成果,可是完全不愿意去服务社会。 他可以将自己投入大我中。 新约希腊原文称呼信徒的一个字hagios,通常译作圣徒。这个“圣”字的意思就是“不同”。基督徒与旁人不同,但这不同一定要用行动表明出来。做基督徒不是避世,而是积极的参与在世事中。 基督徒有参与的责任。参加各行各业的活动,参加到政府中服公职为社会造福。 基督徒要是避世或是不参与事务,都是没有尽到对天父应尽的责任。 基督徒的异样,只有通过参与,才能让梦想成真。 ·十一月二十三日·欢笑与歌唱
居家的日子,生活太匆匆,要到假日才有时间去看一两场演出。有些英国著名的笑匠,不仅可以让剧院满座,不可以让观众笑得腰都直不起来。 能让人大笑也是一种侍奉。 笑的种类很多,判别也很大。笑很可能被误用:无情的冷笑可以让人失去信心;心地不正的奸笑,下流且猥亵;还有狰狞的笑,幸灾乐祸,没有半点同情。可是真正的欢笑毫无疑问是天父给人的一种伟大礼物。 哲学家霍布斯说得好:“欢笑是上天给人意外的福分。” 那些能让人欢笑的人物可以说是为天父来服务人群。 我对那些伟大的笑匠总是心存感谢,他们像一切有职事的人一样,是在事奉上主,也在服务人。他们给世上男女的生活带来阳光,即使只有短短的一、二小时,也是大有价值的事。 另一件叫我难忘的事是歌唱。 我去威尔士度假的许多经历中,到今天记忆犹新的是圣诗的歌唱。主日晚上铜管乐队在广场上奏起音乐,成百成千的人群一起高歌。乐队指挥真是了不起的天才。能让广场上的男女老幼,用雄壮的声音唱出《基督精兵前进》、《教会根基》、《耶和华神,求你领我》等等。 威尔士的夏夜,日落很迟,夕阳中此情此景是何等的难忘。 这当然也是一种侍奉。 ·十一月二十四日·笑
能笑也是天父给人的一种最伟大恩赐。我因此有三个问题。 你有本领让别人笑吗? 有一种人,只要他在朋友中出现,不久你就可以听到笑声不断传来。遇到这种人,你总会觉得快乐无比。另外一种人就像冷,像乌云,像冰岛上空的低气压。一遇到就会打寒颤。 美国伟大的女教师帕尔默女士给她的学生的印象是:她让我们好像沐浴在阳光中。 能让人笑的人是在为天父工作。 你能受得住被人家笑吗? 有的人只要被人笑便受不了,有的更会大发脾气。基督徒为了对基督尽忠,常常被人讥笑,说我们愚昧。要忍受这种讥笑,也许是基督徒生活中最难的一件事。要忍受需要谦卑,也需要勇气,而谦卑与勇气是人生最难得的两大德性。 你能笑自己吗? 人生最大的一种恩赐,就是能自嘲。要是我们有本领看出自己何等可笑,何等笨,用各种希奇古怪的方法来嘲笑自己,生活会变得异常轻松。 笑的确能消除忧虑,扩大心胸。一个能自嘲的人也是心胸非常广阔的人。 ·十一月二十五日·过去与现在
一位女作家不让自己的小女儿作一件事,她对女儿说:“我在你这种年纪绝不许这样做。”小女儿回答说:“妈妈,你可别忘了,我们的时代已经不同了!” 时代不同正是今天作父母的和教育工作者头痛的问题。两代之间因为经验不同,难免产生隔阂,因而有看法上的歧异。 要年轻人人认识这种问题是不容易的,只有让年纪大的人对新一代寄与同情,容忍这种歧异;否则,教育工作无从谈起。 在这里还有一个比两代的沟通更大的问题,这就是我们信仰上所用的语言和思想的型式。 对二十世纪的孩子来说,《圣经》可说是一本离他们很远的书。今天孩子的世界是汽车,是飞机;他们很少见过羊群、葡萄园,以及农业社会里的事事物物。 要是主耶稣在二十世纪来到人间,祂教训人所用的比喻一定会大大不同。他会讲售货员、打字员、秘书、汽车修理工、工程师所熟悉的比喻。祂当年讲的是主后二十八年的世界,现在祂要讲,会讲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世界。 这种语文的问题,翻译帮不了忙,因为不是儿童不认得那些字,而是他们所生活的世界已经有了改变。 要充分明白耶稣所说的比喻,最好能懂得当年巴勒斯坦一带的风俗和习惯。我常常想,即使不用圣经拿来重写,为让小孩子明白;也应该用现代的事物来重新说明圣经。耶稣要是在今天讲那些故事,祂一定会用现代的事物来讲。 讲我们寻求圣灵的指引和帮助,能够为今天的儿童重新说明那永远不变的真理。对成人来说,这也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