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德兰爱心书屋  
 
小德兰爱心书屋
 
论道成肉身(「古罗马」阿塔那修著)列表
·中译本导言
·驳异教徒
·第一部分 对异教的驳斥
·第二部分 识神是可能的 灵魂
·第三部分 大自然是神的启示
·论道成肉身
·第一部分 道成肉身
·第二部分 基督的死和复活
·第三部分 驳斥同时代的不信
·罢黜阿里乌
·"罢黜阿里乌"与亚历山大的通谕前
·圣亚历山大对阿里乌及其追随者的罢
·优西比乌书信
·尼西亚大公会议
·信仰陈述
·论《路加福音》十章二十二节
·致全世界主教的通谕
·反驳阿里乌主义者的辩护
·前 言
·第一部分 序言
·第二部分 朱利乌致安提阿的优西比
·第三部分 沙尔底卡公会议致埃及、
·第四部分 沙尔底卡公会议决议之后
·第五部分 梅勒提乌主义者指控圣阿
·第六部分 与推罗会议相关的文件
「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你弃掉知识,我也必弃掉你,使你不再给我作祭司。」
中译本导言
中译本导言
浏览次数:3226 更新时间:2010-11-3
 
 
 

一、阿塔那修和他的基督教思想

本卷著作及后续各卷将使中文世界第一次通过阅读亚历山大的阿塔那修的原著而了解他,这是非常重要的。在过去的一千五百年间,东方基督教〔东正教〕一直视""阿塔那修为其理论的奠基者。尽管在西方基督教〔天主教〕中奥古斯丁的形象占据主导地位,但也同样对阿塔那修给予很大的尊敬和重视,声称他是"教会四博士"之一。新教神学家也高度重视阿塔那修,不仅公开承认他著名的三一神论,还把他看作认信基督徒的典范。"Athanasius contra mundum"——阿塔那修对抗世界"——不仅成为描绘他一生大胆批驳阿里乌教义的简明写照,也表明他反对那些强迫他和他的良知接受在他看来与圣经相反的信念的皇帝和公会议的立场。

然而,对现代人来说,阿塔那修并非一个特别合宜的人物。他在许多人看来微不足道的神学观点上立场坚定,毫不妥梯,这与现代以求同存异的方式使各个教会和不同宗教达成统一的努力不甚协调:在把"真理"看作个人的领会而不应"强迫"给别人的存在主义和后现代思想家看来,也是无法理解的。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阿塔那修的事例、生平和作品可能对现代对话有一定贡献。他对一切试图把命题真理的重要性降到最低的肤浅做法提出了挑战:他的生活动荡不安,屡遭流放,恰恰表明那些反对这种强硬立场的人自己常常做出粗暴行径。

其实,基督教神学的历史为阿塔那修的信念作了见证,即对基督的神性和人性的正确理解是一以贯之的救恩论所绝对必需的。今天的基督教会仍然坚持认为,唯有那些教导"基督是完全的神"的人和组织才能被称为"基督徒“ 〔由此把诸如耶和华见证会和摩尼教排除在外〕。唯有那样,其他教义——创造论,基督的道成肉身,甚至复活——才是完全可理解的,富有意义的。因而,他死后一个世纪〔或更长一点〕 ,西方教会对三一神论提出了更完备的信经解释,它成为许多人所知的"阿塔那修信经"。这一新信经不仅反映了阿塔那修提出的神学,还包括很大程度上由于阿塔那修的坚忍不拔而得以在教会盛行的神学理论。

阿塔那修还要求他自己所在的亚历山大教会回到以圣经为坚实基础的神学上。他的前辈,尤其是亚历山大的克莱门,愈加在柏拉图和新柏拉图的理论框架内阐述他们的圣经神学。然而,阿塔那修虽然也与当时的哲学对话,这一点可以从《驳异教徒》和《论道成肉身》中清楚看出,但更以一种比较公然的圣经方法""他的神学。他的大部分布道和解经作品都没有保存下来,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他的作品中看出,他解经的出发点正是圣经的经文,而不是哲学范畴。由于亚历山大是罗马世界的哲学研究的中心,阿塔那修的进路不能只看作是他个人偏爱的问题,更应看作是他有意识的基本信念。基于所有这些原因,我们完全可以说,在过去一千五百年间,“阿塔那修对抗世界"这一点几乎没有什么改变,在今天也仍然一如既往。

19 世纪后期,在菲利普·沙夫和亨利·瓦斯的领导下,一群学者先是在英国后来在美国出版了三十八卷的早期教会重要作品的英文版,其中一卷就是阿塔那修的。这一卷使中文读者第一次读到阿塔那修的许多作品。英译者还像美国版那样为每篇作品挑选了简短的导论。这有助于读者将这些作品放到它们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去阅读。虽然正如在下面我要简单地指出的那样,上个世纪的学者在了解阿塔那修及其作品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虽然通常指的是阿奇巴尔德·罗宾逊的"阿塔那修的作品和书信精选"的各种译本和注释,但是"主教阿塔那修"这个英译本仍然是研究这位重要的思想家和早期教会领袖的最佳单行本。

 

二、4 世纪的基督教会和埃及

阿塔那修的童年时代是自使徒时代以来早期教会中最变化莫测的时代。3 世纪时,罗马帝国变得越发难以维系它对地中海世界的控制权。通货膨胀和其他经济灾难使所有阶层都感到越来越大的经济困苦。美索不达米亚的帕提亚军队施加军事压力,欧洲入侵者跨过多瑞河,这些事情使皇帝们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费在保卫边境上,而处理内部问题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他们的在位时间通常都非常短促,大多数都因军队领导的叛乱而终止统治。

这种风雨如磐的黯淡处境到了戴克理先统治〔284-305〕 时期得到了引人注目的改善。他试图通过固定价格以及对帝国的彻底重组来控制通货膨胀,这是他最为人称道的一件事。从285 年开始,他作为地位最高的皇帝〔奥古斯都〕统治帝国的东部,另一奥古斯都统治西部。十年之后他又添加了两位助理皇帝〔凯撒〕,掌管他们的一半区域。由此,这四位统治者分别统治大约四分之一领域〔辖区〕 ,每个领域又分成更小的区域〔主教辖区〕。这一制度意在简化管理,同时为将来的皇帝提供一个训练场所,以及比较明显的接任方式,从而借助军队的力量控制对继承人的指定。戴克理先的措施虽然没有完全挽回罗马的衰落,但它们确实在许多领域产生了非常直接的积极效果。

戴克理先和他的新联合统治者的另一首创举措是恢复百姓的精神面貌,反对不断增加的基督教会。基督徒拒绝向皇帝的神灵〔守护神〕献祭,也不参加国家传统的宗教仪式,尽管这些仪式被认为对正在进行的对地方城邑和更宽广的帝国区域的神灵保护至关重要。此外,地方上的基督徒会众有自己的治理结构〔牧师和主教〕,向他们寻求许多方面的生活指导和帮助,往往使当地的政府官员边缘化。戴克理先遵照早期一些皇帝的做法,颁布了连续四个反对基督教会的法令。他下令关闭他们的建筑,查抄并焚烧他们的书籍,强迫他们的领袖放弃信仰,要求全体基督徒献异教的祭,否则就要处死。随后的十年间有成千上万的基督徒死去,因为这一法令在某种程度上贯彻到帝国的每个角落。尽管有些基督徒确实放弃了自己的信仰,但其他许多人反而对自己的信仰更加忠诚和敬佩,心甘情愿赴死。

戴克理先和他的联合皇帝们于305 年退位之后,帝国就按他的新计划划分。然而不久,皇帝和凯撒就开始彼此争战。到了313 年,君士坦丁成了西方的独一统治者,而李锡尼全权统治东方。此前某个时刻,君士坦丁已经信靠基督徒的神,因而,他和李锡尼发布了一个联合声明〔所谓的米兰敕令〕,首次使基督教会合法化。君士坦丁的政策远不止于此,不久还赐给教会及教职人士许多特殊的恩惠。后来他打败李锡尼,接管了整个帝国的统治权〔324 年〕。基督教历史学家优西比乌衷心赞颂君士坦丁,撰写了他的传记,把他描述为神救教会的特定代理人。这就是阿塔那修于公元328年当选为埃及的亚历山大主教时的境况。

 

三、阿塔那修的生平

阿塔那修成为主教时还十分年轻,因为后来他的一些仇敌说,他当主教时还未到所规定的三十岁年龄。学者们据此推定他出生在公元295-300年。他肯定受过完整的学校教育,并很早就表现出对教会的委身,因为他先是教会的读经者,然后〔约于318 年〕成为亚历山大教会的执事。主教亚历山大不久让阿塔那修做了他的文书,阿塔那修就以这一身份伴随亚历山大参加了325 年在尼西亚举行的伟大的基督教大公会议。三年后,亚历山大逝世,阿塔那修被选为他的继任者。

主教的工作就是负责其教区会众的教义和活动。亚历山大主教,除了直接监管埃及最大的城市之外,根据早期惯例,也是全体埃及教会以及昔兰尼〔现在的利比亚〕教会的最高权威。他负责牧者的训练和授任,其他主教的任命,解决基督徒之争的争论,主持洗礼,指导崇拜事宜。阿塔那修的这一方面工作可以从他现存的"节期信函"中看出,这是教会对每年最神圣的节期,庆祝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的复活节的公告。作为亚历山大主教,他还要与其他主教和区教会领袖通信,主持整个地区的教会领袖会议〔公会议或教会会议〕,是全体教会的公开发言人,也是与政府对话的人。

阿塔那修除了正常工作之外,还面临着两个持不同意见的基督教团体——梅勒提鸟主义和阿里乌主义的难题。戴克理先逼迫结束之后,许多原本为逃避审判和惩罚而背弃信仰的人开始忏悔,希望能重新回到教会。梅勒提鸟主义者反对接纳他们。当亚历山大主教真的允许他们被重新接纳之后,吕克波利斯的梅勒提乌主教的追随者就分裂出去,组成独立的会众,有自己的神职人员和管理机构。尼西亚公会议〔325 年〕试图修补这一分裂,但他固执己见,而阿塔那修花了大量时间试图把这些持不同意见者功回到教会,也没有成功。

第二个团体由阿里乌领导,阿里乌是个天资聪颖的牧者,在亚历山大讲道。大约318 年他开始传讲耶稣不是真正永恒的神子,因此他的神性也不与父等同。结果,他被埃及主教们罢黜。然而,他的教义仍然广泛传播,因而,这一问题也是尼西亚公会议的主要议题。这次公会议进一步认定阿里乌的错误教义和对他的罢黜,皇帝还把他与他的一小帮同伙一同流放。然而,小亚细亚和叙利亚仍然有不少主教继续教导类似的观念,因而,各种变种的阿里乌主义在4 世纪仍然困扰教会很长时间。

阿塔那修坚定而公然地反对任何形式的阿里乌主义。不久阿里乌的支持者就把愤怒集中在他身上。335 年在耶路撒冷和推罗〔黎巴嫩〕举行的公会议上,阿塔那修被罢黜。东方的主教们得到皇帝君士坦丁的支持,结果,阿塔那修被流放。皇帝于337 年驾崩之后,他的三个儿子分治帝国,阿塔那修蒙允返回。但是,阿里乌主义的主教们说服东部的新皇帝康士坦丢二世接受了他们的意见,于是,阿塔那修第二次遭流放〔339 年〕。尽管罗马的一次公会议免除了他的罪名,但直到346 年他才能返回亚历山大。这一次阿塔那修得以任职十年,直到东方主教们终于第三次把他驱逐出境。接着他差不多有十年时间藏身于埃及修士之中〔356 --362〕,直到康士坦丢二世的继任者允许他返回。在他最终享受平安环境之前,还遭受了另外两次短时间的流放。他除了坚持不懈地与阿里乌主义作战之外,还一直努力弥合梅勒提乌主义的分裂。他卒于373 年。

 

四、阿塔那修的作品

阿塔那修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动荡不安的生涯。我们上面提到他的年度牧函"节期信函”有许多幸存下来。除了一些私人书信外,阿塔那修的大部分作品都出于与阿里乌主义者辩论之目的,而且大部分似乎写于他的流放时期。

他刚任主教的那个时期,或许更迟一点,在其第一次流放便完成了驳异教徒的两卷本,也就是包括在本卷里的前两篇作品——《驳异教徒》和《论道成肉身》。在第二次流放之初,他撰写了致全世界主教的《通谕》,接着写就了他驳阿里乌主义者的四篇演讲中的前三篇。后来在八年流放期间,他编纂了冗长的《反驳阿里乌主义者的辩护》〔或第二辩护〕,穿插着对自己在论辩中行为的阐述和解释。350 年代早期,他写了《论尼西亚信经》和《在康士坦丢二世面前的辩护》,都是在亚历山大时写的。但是,到了356 年,他遭受了第三次流放,这一次藏身于埃及修士之中。在这一时期,他写了《对自己逃离的辩护}} 》〔或第一辩护〕、《阿里乌主义的历史〕},以及《论教会会议》。也正是在这段藏身于修士中的时期,他写了早期最著名的修士的传记《安东尼传》,此外,还有大量长短不一的书信和布道书,都得以保存下来。现在我们要对本卷中收集的作品作一简短介绍,以更新每篇作品前所附的前言内容。

五、本卷作品介绍

1.《驳异教徒》和《论道成肉身》

这两篇作品成书于何时,学者们至今仍是众说纷纭。由于它们没有直接指明是针对阿里乌和他的教义〔阿里乌及其教义约于公元319年开始扰乱埃及教会〕 ,传统上把这两篇作品的时间定在这一时期之前〔见下面对此作品的介绍〕。然而,如果阿塔那修出生于公元300年前不久,那么成书时他应该非常年轻。在许多学者看来,他实在太年轻了,不太可能写出如此成熟的神学和哲学著作。这使后来的学者把这两篇作品的时间往后推了几十年。比如查尔斯·肯南吉瑟注意到阿塔那修的这两篇作品与他第一次流放时期的《节期信函》〔335 -337 "在文字上非常相近“,因而认为其成书时间应在公元330 年代。而巴恩斯提出,这两篇作品写于阿塔那修325 年前往尼西亚的途中。

这两篇作品是早期基督教的文学类型"护教文"的典型。护教文是为应对非基督徒就正在发展的信仰的教义和习俗提出的哲学、道德和宗教上的异议而写的,在2 世纪早期就已经开始应用。最早的教会历史学家凯撒利亚的优西比乌就引用过某位夸达拉图写给哈德良皇帝〔117 -138 年在位〕的一篇护教文。亚里斯蒂德、殉道者查士丁、塔提安、德尔图良,以及其他许多人,包括凯撒利亚的优西比乌,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文学形式,甚至在基督教成为国教之后,这种文学也仍在发展之中,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是这种文学形式的顶峰。阿塔那修的这两篇作品,就其名称所表明的,其目的既是为了除去阻挡异教徒读者接受基督教信仰的障碍,也是为了反驳他们的抨击。不过,他也希望使基督徒读者消除疑惑,为教会教义提供基本原理。

护教作品在回应了对基督教的攻击之后,往往还要进一步反击,指出异教信仰的非逻辑基础,或者纯粹嘲笑异教的习俗。阿塔那修遵循这种传统,详尽讨论神子的工作,广泛地用希腊词逻各斯〔道〕来描绘他。这一术语在《约翰福音》 1: 1 用来指耶稣,但在希腊哲学界也广泛地用来指多种丰富的含义,包括渗透被造物的创造性的生命力,这种用法正是阿塔那修所强烈反对的。

这两篇作品的两个主题:一个是基督终止了死亡和魔鬼的力量,另一个是他在这样做时恢复了人对真神的知识。这对阿塔那修的基督教世界观来说非常重要。然而,在解释这些观点之前,他在《驳异教徒》里先用一半的篇幅推翻希腊的理性主义和罗马的偶像和诸神崇拜,以及二元论和泛神论的哲学观念〔1 -29 节〕。异教徒寻求有形的神,这使他们无法认识人有一个无形但理性而不朽的灵魂〔30-34 节〕。"就如他们的理智离开了神,假造出原本不存在的东西当作神,同样,他们也能够借着其灵魂的智力上升,重新回归到神。" 34 节〕因为尽管真神是不可见的,不是木头、石头造的,但借着他的造物界仍然可以洞悉到他,这自然世界恰恰见证了他的统一性和合理性〔3544 节〕。

然而,人如何能领会这样一位完全超然于世界之上的无形体的神呢?关键不在于人,甚至不在于他深邃的理性灵魂。答案只能从神本身中去寻找。道或逻各斯里面的神成了人,使人重新与神相结合,这就是第二篇的主题。要理解道成肉身的中心性和必要性,阿塔那修首先必须解释神的创世。阿塔那修先讨论了异教对被造世界的物质主义、二元论或诺斯替主义的观点,接着解释神借他的逻各斯从无造出万物,并由此按他自己的形象造人,使人成为完全而有理性的存在者〔2-3 节〕。然而,人堕落到罪里,败坏了自己的理性和他与神及其逻各斯的关系。要恢复这种关系,逻各斯必须成为肉身〔4-18 节〕。然而,只是成为人,重建人中间关于真神的知识是不够的。逻各斯还得有完全的生活,清白无罪而死,又从死里复活——这一切都是为了毁灭死的掌控和对人类的败坏〔20-32 节〕。

阿塔那修接着驳斥"犹太人的不信" 33-40 节〕和"希腊人的嘲笑" 41-55 节〕,这两者都否认逻各斯的复活,然后结束本篇的论述。由此可见,在阿塔那修看来,逻各斯是必不可少的神圣中保,他最初把超越的神与他的造物联结起来,人堕落之后,又最终通过他的道成肉身、死亡、复活把两者重新结合起来。

 

2. 三份表明早期阿里乌之争的文件

阿塔那修相信,他在上述两篇作品《驳异教徒》和《论道成肉身》里清楚阐明的基督教世界观被阿里乌的神学完全篡改并败坏了。阿里乌否认逻各斯的永恒,把基督从造主变为造物。这三份文件包括在阿塔那修作品的英语卷里,是为了表明阿里乌的教义,以及对它的早期回应;中译者也把这三份文件按顺序列在这一中译本里。

第一份文件的名称是《罢黜阿里乌》。这一文件开头以短小的前言解释了公元419 年亚历山大〔312-328 年亚历山大主教,阿塔那修的前任〕为何召集埃及主教和执事在亚历山大举行公会议讨论阿里乌及其教义。会议的结果通过复制发送给全体教会的传阅信,宣告会议的决议而公之于众。阿里乌及其追随者威胁到教会的合一性,因为他们教导子不是永恒的,与父不是同一本质,而像其他造物一样是可变化的。第二部分详尽罗列了错误教义,这对我们理解阿里乌的教义非常重要。如前言所指出的,这封信似乎是阿塔那修本人写的,他当时是主教文书。这信保存在那些保存了阿塔那修反驳阿里乌旷写的作品的手稿里,也保存在作家苏格拉底的5 世纪教会史中〔1.6〕。

罢黯阿里乌,把他的同党驱逐出教会,并没有终止这场争论。所以五年之后,君士坦丁皇帝发起了更广泛的尼西亚〔土耳其西北部〕主教会议。这次约有300位主教参加的公会议,就是后来所称的第一次普世大公会议,同意并再次确认亚历山大里亚公会议对阿里乌的决议。会议结束之后,阿里乌的一个支持者,凯撒利亚的优西比乌向自己的教会发了一封信,解释在这次公会议上发生的事。因而"优西比乌关于尼西亚会议的书信"非常有用,既因为它见证了会议本身,也因为它见证了会上所争论的神学问题。优西比乌早先已经提出信条作为参考〔3节〕,但皇帝希望使用"本质同一"这个词来描述父与子的关系。于是就起草了新的信条,并得以通过。优西比乌在自己的信里全文引用这一尼西亚信经①〔4 节〕。在随后的争论中,他被告知"本质同一"这个词的意思是"子其实具有父的本质,但完全不只是父的一部分"5 节〕。对这一术语以及其他新的术语〔 "受生,不是受造”等等〕的含义消除了疑虑之后,优西比乌才能在信经上签名认可。然而,历史表明,优西比乌不久就重振旗鼓,对尼西亚神学提出新的异议。优西比乌的这封书信由阿塔那修保存在他的《为尼西亚公会议辩护》的结论部分,也保存在苏格拉底〔1.8〕 和塞路斯的狄奥多勒的5 世纪教会史中〔1. 11〕 。

这一部分所包括的第三份文件是另一个早期信经或"信仰陈述"这一文件保存下来却没有指明作者,但并非唯有英译者认为它是阿塔那修的作品。不过,出于很多原因,现代学者更富于怀疑精神,最近有人把它归于另一位4 世纪反阿里乌作家安西拉的马塞路斯的名下。它再次表明为了正确表述父与子之关系所作的努力。其对圣经的频频引用表明,这些早期神学家希望完全接受圣经里关于父子本质同一,同时仍然允许各自保持其位格的独特性所说的话。

 

3.〔〔论〈路加福音〉十章二十二节》

阿里乌主义者为证明其论点,即耶稣作为道不是永恒的神子,所引用的圣经经文就是《路加福音〕〕 10: 22 。在阿里乌主义者看来,这一经句里的"交付"表明耶稣并非总是与父等同的完全的子。为回应此说,阿塔那修写了一篇小短文或者一个说明,运用逻辑和其他经文表明他们的理解与圣经关于道的更广阔图景不一致。从开头几行我们可以推断出,这一小文写于尼西亚会议后约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很可能在阿里乌的死〔335 年〕与尼哥米底亚的优西比乌〔341 年〕的死之间,后者担当了东方教会的阿里乌主义联盟的领袖。此文很好地表明了这一时期争论的进展。

 

4.《通谕

338-339 年冬,阿里乌主义主教再次聚集在安提阿,重申对阿塔那修的谴责,指定一个名为格列高利的人取代他。然后在339 年仲春,他们说服皇帝康士坦丢派军队护送格列高利到亚历山大,用武力驱逐阿塔那修。阿塔那修准备坐船到罗马寻求庇护,所以就急急忙忙写了一封信,给"各地的"教会领袖。这样一种写给广大教会的信就叫通谕。此信诉说了阿塔那修这边的事——他如何被迫逃离;教会不应承认格列高利,而应认定被流放的阿塔那修为亚历山大的合法主教。他表明,阿里乌主义者以及他们新任命的主教的行为可以清楚地视为暴行,毫无爱心,与教会习俗和早期教会公会议的教规背道而驰。这里我们清晰地看到阿塔那修的前任,亚历山大主教在他的书信《论罢黜阿里乌》开头所告诫的事——教义上的分歧将毁灭教会的合一性,导致暴力和混乱。

 

5.《反驳阿里乌主义者的辩护》

因为君士坦丁的儿子康士坦丢二世统治东罗马帝国,而他受到阿里乌主义领袖们的影响,所以七年之后阿塔那修才得以重新回到亚历山大,重新作为主教牧养自己的会众。在最初的三年里,他基本上留在罗马。有些学者认为正是在这一时期他写了前面三篇反驳阿里乌主义者的演讲〔包括在本版第二卷里〕。他尽管几次到宫里拜渴君士坦丁的另一儿子,统治着帝国中心部分的康斯坦斯,但没有从他谋求得对他的事业的同情。然而,当他最后终于在346 年得到允许返回时,东部的阿里乌主义者主教们开始筹划再次驱逐他的新计划,于349年在安提阿召集一次新的公会议。也许正是为了预备这次新的打击,阿塔那修编写《反驳阿里乌主义者的辩护》初稿。这一文献可能是阿塔那修最具原创性的文学作品,因为这是一种全新的风格——一部分是护教的,部分是历史的,还有部分是文献的收集。其中引用了大量公会议的书信,主教和皇帝的信函,并且常常是从头至尾全部引用。他先是描述了引发343 年〔3-35 节〕沙尔底卡公会议的事件,然后引用会议本身的文献,指出它证明阿塔那修根本无罪〔51-58 节〕。然后他追溯335 年他首次被罢黜的推罗公会议上发生的事件,并使用文献表明,对他的指控全是诬陷,审判完全不公〔59-87 节〕。大约八年之后, 357年,阿塔那修写了这一作品的第二稿,加上结束的段落,更新了故事情节〔88-90 节〕。这篇作品与前一封《通谕》一起,不仅提供了阿塔那修争战阿里乌主义者的历史背景,还表明这一事件导致整个教会陷入普遍的痛苦之中。

阿塔那修是西方历史和基督教历史中的一位真正的伟人,一位时代的真正贤者。他的生平和思想的密不可分彰显了信仰和神学之间相互建构的基督教特质。我相信借助于这个中译本,读者不仅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基督教教义是形成于有血有肉的群体性生活之中,了解到阿塔那修的著作为东〔希腊〕西〔拉丁〕方所奠定的基础,更能深入了解到基督教教义所植根于的灵性源泉。

〔本文作者(汤普森)为美国威斯康星路德学院

历史学教授,教义学专家〕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驳异教徒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本站简介 | 站长申明 | 投稿信箱 | 德兰圣乐 | 有声书馆 | 每日祈祷
愿天主祝福你,保护你;愿天主的慈颜光照你,仁慈待你;愿天主转面垂顾你,赐你平安!小德兰
开站时间:2006-12-24
您永远是第(1)位蒙受祝福者
站长:小德兰 Email:dadelanxiaodel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