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德兰爱心书屋  
 
小德兰爱心书屋
 
吃草神父的传记列表
·一.从一幅照片说起
·二.“爹妈你们要儿子还是要媳妇?
·三.告仁生兄文
·四、王仁生在徐汇
·五、矢愿避静退婚
·六、进耶稣会
·七:耶稣会栽培:文学、哲学、神学
·八、准备为羊群牺牲的善牧
·九、删痣革新与艾果汇
·十、上海市第一看守所
·十一、最后一封信
·十二、王仁生神父的死
·十三、一首凯歌
·后记: 他吃的是草
「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你弃掉知识,我也必弃掉你,使你不再给我作祭司。」
六、进耶稣会
六、进耶稣会
浏览次数:1281 更新时间:2020-9-26
 
 

既然父亲答应了,仁生已解脱一切束缚,可飞向耶稣会了;但修会方面一则对这新奉教 的青年需要再观察一段时间,二则父亲虽已答应,一时还不会平息下来,为让他有一个缓冲 时间,所以先让仁生在震旦读二、三年书,让他在灵修、学业方面都有个基础。仁生在三年 里,打下了将来专攻化学的基础,并建立了对震旦大学深厚的感情,他将一辈子在震旦服务, 成了震旦的人。父亲方面,确实经过三年的缓冲、深思、熟虑,进一步认识了天主教,也进 一步认识了所谓出家修道真正的意义,他更自觉地答应了。终于在一九二八年九月七日,亲 自把自己的儿子心甘情愿地送进了耶稣会,当然他那时还没有进教,要他像老教友家长那样, 不但情愿且乐意地把自己的长子献给天主,那种过高的要求是不符合实际的。长子进了修会, 从此不在家中看到,当然觉得是一个天大的损失!时时还会反悔,这是难免的。


至于仁生进到修会,一直到死如鱼得水,生活得很自然,悠哉悠哉,从不再留恋遗弃了 的世俗。

 

有一位女修会的长上自豪说:“我们的修女一到世俗场中就像鱼离开了水,片刻不得安 宁。”仁生修士进会后也有这种感觉,他在修会中生活得那么自然,那么喜乐,像条深水鱼 直往神修最深处钻,且有迫不及待的神情。

 

那天,进耶稣会的共有四位修士,他很快就成为小班长。进会后第一阶段叫初学,开始 学习甚么?说起来很简单,圣经上说:“耶稣从天上降凡,来到世上,是为学习服从,并且 须在艰苦中学习。”(希伯来书)一个刚离开世俗的青年进到初学院第一要学习服从,尤其 在耶稣会里,突出的是服从。圣依纳爵创立耶稣会,要会士突出在服侍天主一点上。他说: “天主造人,是要人赞美朝拜服侍天主。”他创耶稣会就是这目的,他说让其他历来的修会 突出在赞美、朝拜天主上,他对这非常赞同,可是他要自己的会士,除赞美、朝拜天主外, 要突出在侍奉天主上。所谓侍奉,就是服从天主的命令。在这点上耶稣自己是最好的榜样, 他要我们每天从祈祷默想中更认识耶稣,爱慕耶稣,更紧追耶稣从马槽到十字架,服从听命, “听命至死,死在十字架上。”

 

仁生修士是个绝顶聪敏的人,从初学开始就领会到这一点,他亦一辈子听命服从,听命 至死,死在劳改场所。这服从两字包括了他修会中的三十二年生活。

 

耶稣会士应该自傲的,如同有一位神父所说:“我谁也不服从,同样是人,为甚么要让他支配我。但这人即使是小孩,如果他代替了天主,我就得绝对服从他,再也不敢自傲了。 所以耶稣会士应该是谦虚的人,对任何人只要他是上级都要听他,因为基督在任何长上身 上。”你们听他就是听我(耶稣)。圣依纳爵写过一封很长的信,写给在高恩伯城读书的修 生要他们服从要听命。那时,我们每月要听读这封信,仁生修士一定一而再、再而三听过这 封信,接受过圣祖的亲笔遗训。他真做到了,听到钟声连一个字还没有写完,马上立即停止 去到钟声叫他去的地方。

 

仁生修士很明显地不只在大事情上服从听命,再进一步,连在小事情上也服从听命,且 在不是命令的事上也要迎合耶稣的意愿,做到耶稣会某神父编的这篇经上这几句深沉的誓 言:“耶稣圣心,尔心所好我亦好之,尔心所恶我亦恶之。”这句话就是圣依纳爵所说的服 从,或谦逊第三级的精神,很快就成了仁生修士的指针,凡他做的都是人所不爱做的,不愿 做的,厌恶做的,轻视做的,他都争着做。

 

因为他知道,做这些事正是主耶稣所喜欢的,他 专往深处钻,是条深水鱼不习惯于浮沉的、平凡的、通俗的,他从最早就超脱了圣依纳爵所 说的“一般”、“平凡”,钻向深处。于是我们看到这位仁生兄弟有些像疯子傻瓜,或像上 海人说“十三点”了。

 

称仁生兄弟叫做十三点,那时他早已是神父了,且在做神父的晚期。当他做圣伯多禄堂 院长时,调皮的学生们不知到谁首先发明的,他们发现王仁生三字正是十三划,于是对王神 父取了十三点这绰号。十三点在上海话中,有傻子、疯子的意义。不知道,起这绰号有何动 机,而王神父却乐于接受,一笑置之,说明他不在乎。这样笑着、闹着,称呼他的男女学生, 更尊敬他,爱护他,由于他素来见解作风超人一等,他从一进修会有好多事人们不敢认同, 也不敢像他一样做,以为他太过份了,或者有些不近人情了;所谓不近人情,就是不近平凡 庸俗人的人情。其实他也没有走得太远,只是我们普通人没有勇气走得这么远罢了。

 

仁生兄弟从开始就是强在自胜的强人,本来神修的第一句话就是“胜过你自己”,仁生 兄弟就这样做了,他依照耶稣会会规处处在每件事,上战胜自己,很简单地他就这样做了, 而其他许多人就没有这样做。

还有一条同样最宝贵被认为最重要的会规,就是要会士乐于被人轻视,或被人认为疯子, 只要自己不做出真正的傻事,就这样做了,乐于被人称为疯子或十三点。他自己很聪敏很正 常,从没有做出不近人情的事,只是周围的人以为他是傻人。他从进耶稣会初学时起已是圣 依纳爵所要求的突出的人物了。

 

他进初学院时,初学神师老文神父刚逝世,继续他的是余山星象台调来的台长蔡尚智神父,法文姓是Chavalier,前法租界有条路命名为薛华律路的就是他的姓。他是一位科学工作者,年龄大了,叫他回到徐家汇带领初学修士。耶稣会历来把这岗位作为耶稣会内最重要 的工作之一,蔡神父不拘小节,他重视神修的基础,他就是着重“自胜”、“克己”、“谦 逊”,世俗对他等于不存在了,存在的只有钉在十字架的耶稣。他讲话不多,可是他的形象 深深留在我心中。

 

我于一九二九年九月八日发终身初愿,那时他正是我的神师,也是仁生兄 弟他们的神师。我发初愿后,他授给我一个特大的苦像,并用书面嘱咐我说(大意):“亲 爱的小兄弟,今天耶稣会授给你这十字苦像,要你知道你一生中一定会遭遇困难,亦会像耶 稣一样,要背负十字架,还要钉在十字架上”云云。这份宝贵的毛笔稿,早已失掉了,那十字架苦像亦在我被捕那夜起已见不到、摸不到、抱不到了,可是在我漫长的监狱时间,这十 字苦像、这几句话一直在支持着我,蔡神父的形像,一直在我眼前:身材不高,弯着腰,比 较大的头颅,苍白瘦瘦的脸,两只炯炯的眼睛,对他来说世上的一切都已不在乎,他在乎的 只是明日的天堂。仁生兄弟受他的影响一定很深,并且大概由蔡神父的介绍,就在那时他开 始看、读、默想一位叫 Gignac 的耶稣会神父的传。我没有看过这本书,仁生兄弟经常对我谈起这位神父,他很敬仰崇拜这位神父,他给我看过书中这位神父的照片:高高瘦瘦的身材, 瘦瘦的脸,是一位非常“自胜”克苦自己压抑自己的圣者,活着时,人们都把他看作圣者, 有位当地农民去找他叫不出他的姓名,只说“那很像耶稣的那位神父”,门房修士就知道是 指他,便去找这位神父。确实没有错,从照片上看,这位神父既没有长的头发,也没有胡须, 不知道那点上像耶稣,莫非他在德行上像耶稣,仁生神父亦一定深深受了这位神父的影响。

 

从那时起,他一直过着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生活,对待自己总是很苛刻,在初学院里 每天必修的课程之一:就是读、看《崇修引》,共四卷,详细地,系统地讲如何修成自己,作者是位耶稣会神父Rodriguez,已有四百多年历史。

 

教宗带头,各神修学家都视之为最完整的神修珍本,中文就有两种译本,完整的译本叫修成正鹄,简易的 译本叫《崇修引》。其后,译本在解放初期五十年代,教友生活最热忱的时代,几乎每一青 年都有一本,作为神修指导。可见到那时代我们的男女青年多么热心,亦说明那年代,教友 生活的水准已与一般修女修士看齐,这是后话。

 

仁生兄弟把书上说的都奉为正鹄。书中说在公元四、五百年时神修生活刚刚开始,有好 多男女青年到旷野里去各自过修道的生活,他们把自己的身体肉躯当作为蠢驴,第一步必要 制跟他,叫他乖乖地服从。他们用的方法就是鞭打他,叫他挨饿,熬渴,劳其筋骨,叫他不 得安逸,乖乖听话,这样就开始了所谓苦修生活。仁生兄弟就奉为准绳,开始和自己的身体 作对。

 

从初学时开始,他就穿着一件黑长袍,在初学未发愿时我们都穿黑长衫,发初愿后就换 成一般神职人员穿的黑长袍,腰间还束着一根宽宽的带子,仁生兄弟就爱上了穿这种老式的 长袍或者长衫,中共来上海后,修士修女都改了装,我们也穿着了中山装,但仁生兄弟在圣 伯多禄堂那里时还是穿着黑长衫。我们还是回到初学院,仁生兄弟为了刻薄对待自己的身体, 冬天总是穿一者单薄的黑长衫,不戴帽子也不带手套,故意让两只手冻在外面。在初学院每 天要劳动,洗地扳、洗碗具、洗厕所,他两只手一直浸在水里,那能不冻疮,两只手一直红 冻冻的,有时还要皮破流血,明明他是故意在找苦吃。他三弟有这样一个记录,可说明那时 他父亲是甚么心境,也描写出他父亲的火爆脾气真有些像三国演义的张飞。仁生的三弟这样 回忆说:


“在大哥初学期内,有一年寒冷冬天,双手生了冻疮,父亲去看他,见了他大为光火, 高声斥责:‘难道我养不起你,冻成这个样子,回家去!'急死了大哥,他流泪规劝父亲息 怒,婉转陈情,把父亲的三丈火焰平息下来后才回初学院。”

 

还有一次,父亲去探望他,在会客室里等的不耐烦,火气又上来了,就自个儿冲进去, (徐家汇耶稣会总院相当大、很深,从会客室到大楼有一条很长的走廊,而初学院,还要经 过一条更长的走廊才能到达),一面向里走,一面高声喊大哥的名字。大哥听到他父亲惊破 院内寂静的气氛,连忙奔出来赔不是,好不容易把父亲抚平了,才让父亲回家去。我见过仁 生的父亲,个子并不高大,是个直肠子,有甚么事就要大声喊叫的直爽人。仁生三弟还记载 一件事,仁生母亲说了一句引人深思的一句话。

 

“一次父亲病了,大声嚷,大儿子回来服待他,他以为这是天经地义,母亲急忙打电话 给修会大哥,回来后,亲侍汤药,百般安慰,待父亲的气平了,才告别回院。母亲常说:‘他 (指大哥)在修道期内也是不得安宁的。'她没有说出,她自己作为妻子,有这样一个男人, 更不会得到安宁。伟大的母亲,她这样心平气和的过来了,她不叹自己命苦,只叹她大儿子 不得安宁过修道生活。母亲心,她多么爱自己的大儿子(仁生官)!”

 

仁生兄弟对自己的母亲自然有个莫大的反应,还是他三弟的回忆。

“父亲去世以后,我大哥晋铎发大愿,在庆祝会上,他总是当着众人前,称道:母亲为了 他修道作出的牺牲。每当母亲的本名主保,圣母升天瞻礼日,母亲必命我去请大哥回家吃饭;

 

母亲频频夹菜给他,他为了使母亲高兴,来者不拒,完全吃光。仁生就是这样一个有心人!” 以下虽是后话,我把他也记在这里,这是母亲的心,也是孝子仁生神父的心!三弟说: “当我大哥被教育局撤去震旦校长职(那是一九五一年事),教会委派他担任圣伯多禄堂主 任,母亲常提心吊胆儿子被抓去。当大哥回家里探视母亲后,离开家门时,母亲必命我陪大 哥一同去,以免中途被逮捕。一九五二年、一九五三年代确是教会里人,尤其负责堂区的神 父都有这种经验”,我自己被捕后,一次审讯员对我说,抓我三次才抓到我的。最后这几句 话,还是三弟的话:

 

“后来母亲去世(一九五三年四月)有人警告大哥,叫大哥不要如此这般讲道。他严辞 拒绝,并坦然说:“我母亲已去世,我无顾虑了。”母亲爱护着儿子,儿子也爱护着母亲, 多好的母子一对!”

 

我们再回到廿年代的初学院里,夏天,再热总是一件长衫,只是改穿白色的,每人都有 一把一扇子,但仁生兄弟就是不用,且长袖子扣得紧紧的,满头大汗,他不叫热。别人喝自 己制的汽水,可是他总是喝淡而无味的沙滤水。很明显,他时时在找苦吃,为的是制服自己 的肉躯。仁生兄弟一直很壮,虽瘦但筋骨还是很好,早上四点半一听到钟声就起床,漱洗完 毕,马上进圣堂拜圣体,五点钟到六点钟一小时默想。这是耶稣会会士的早上第一功课。然 后参与弥撒,领圣体,吃早餐,然后二人、三人一组,一面走动,一面念玫瑰经,稍事休息 后要上课,听神师神父讲解耶稣会会规,然后讨论。接着各式各样的劳动、休息、自修、省 察、午膳等等,一直忙到晚上九点钟念晚课,准备明天早上的默想,省察,然后就寝。初学 时期生活还是很紧凑的。

 

在初学院中最重要的课程,就是三十天的大避静,仁生兄弟一一都认真做了。在修会里 可以走得慢些,活得舒服些,更近人情些,何苦这样虐待自己?而仁生在整个初学二年毫不 放松自己,一天到晚忙着工作,有什么卖力事,他抢着做,他不会做不出力的事。祈祷,他 认真做;劳动他也认真卖力做,甚么事他都做,从来不怕出汗。他身体很壮,饭量特别好, 可是从来不吃零食,到他吃饭时他一定很饿。我们习惯中菜西吃,每桌六个人,每一餐先给 第一位置的,然后挨次序各人拿自己的一份。轮到仁生兄弟,他总是大量吃白米饭或面包, 而拿很少一份菜,这样让别人多吃些菜,愈是好的美味的菜,他拿的愈少。饭后甜点心也是 如此。他总是以会规第十二条为他生活的准则:在在刻苦,时时刻苦。此外他还有一原则, 就是爱人:把方便让给别人,自己选难的,重的,人家所不要的,他就是这样肯牺牲的人, 不在争取立功。立功,觅宝不是为自己,他早已依据会规第十一条,把自己弃绝了,他立功, 觅宝只是为天主,一切都为天主的大光荣。

 

仁生兄弟是个很实际的人,他从父亲那里争得了,不为王姓一家,而为无穷尊威的天主 做工作的权利,他无限珍惜,真如他对父母亲所说的:“我去修道决不会中途而废,丢爹娘 的脸,坚决好好修道。”这句语重心长的话,出自肺腑。他进的是耶稣会,他便按照耶稣会 的精神修道。耶稣会高高的标志着:“愈显主荣”四个大字,他做任何事,不为自己,不为 自己的家,也不为其他任何事或物,只为天主的愈大光荣。他早已决定做任何事,祈祷呀, 苦工呀,工作呀,吃苦呀,都是为“愈显主荣”,绝对不为其他目标,这样才是名符其实的 进入耶稣会。仁生兄弟从初学时开始为天主争光,一直到最后一口气。”

 


上一篇:五、矢愿避静退婚
下一篇:七:耶稣会栽培:文学、哲学、神学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本站简介 | 站长申明 | 投稿信箱 | 德兰圣乐 | 有声书馆 | 每日祈祷
愿天主祝福你,保护你;愿天主的慈颜光照你,仁慈待你;愿天主转面垂顾你,赐你平安!小德兰
开站时间:2006-12-24
您永远是第(1)位蒙受祝福者
站长:小德兰 Email:dadelanxiaodel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