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人淡忘了的王征 在中国天主教历史人物中,王征的名声比起徐光启、李之藻等人,逊色不少。但是,从他的生平事迹来看,他对国家、对教会却有相当的贡献,特别在介绍西洋科学方面,其功不在徐、李之下。方豪神父在其六十自定稿中曾提到,他推究在后来历史中,王征未受重视主要原因大概有二:第一、王征曾被论罪下狱。按一般观点来说,一个曾为阶下囚的人,自然难被列为典范。不过后来已有文献证实,王征是受诬陷。故我们若以一个人的遭遇做判断是非之标准,似乎有欠公允。第二、王征曾违反教规而纳妾,这一点的确是有违天主所定的一人一妻制,若在今日社会中也触犯了国家法律。不过按照王征当时的生活背景来看,这是很普遍的社会风尚。而重要的是,后来他也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回头改过。他专为自己娶妾认罪,而写了祈请解罪启稿。他既然能承认并改正自己的过错,在这件事上也并非罪不可赦。 因此,后来也有不少人注意到王征。对收集王征事迹资料最居倡导之功者,首推于佑先生。到底王征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又做了些什么呢? 二、十年仕途 王征,陕西泾阳鲁桥镇人,生于一五七一年,明朝隆庆五年。他比杨廷筠小十四岁,比徐光启小九岁,比李之藻小六岁。他的父亲应选公是教书先生,在乡里中教授经算;母亲张氏慈惠勤俭;家中还有两个弟弟:王徽与王彻。自幼便开始随父读书。无疑地,父亲的教诲,母亲的照顾,家庭生活的宁馨,为他日后开出了一条坦途。在王征学习方面,影响他甚多的还有一个人,就是他的舅父张鉴。父亲开始他的启蒙教育,自七岁起,他又随舅父读书。舅父任官外出,他也随行。因此,他称其舅父为「舅师」。可能因常在舅父家中走动,王征与张鉴之子,即表弟张炳睿二人感情很好,王征传即张睿听作。 十七岁时,王征入庠就读,廿四岁中了举人,五十二岁时才登进士。登进士后他便开始踏上仕途,登进士后次年,即王征五十三岁时,补广平推官,但上任数月即离职。至五十七岁时,又补扬州推官,次年离职。在他六十一岁时,受好友孙元化的推荐,出任山东按察司令事,任职于登莱城。结果碰上孔有德等人叛变,孙元化派入招降,可是孔有德的军队因有辽人做内应,而玫陷登莱城。王征因而被论罪遣戊,结束了他的官场生涯。他在仕途上前后不到十年。不过王征一定明白,做大事毕竟要比做大官更有意义,而且贡献自己的途径并非唯有仕途。所以他不需藉「官位」来服务、贡献。官场生涯只是他生命中的十年而已,他生活的历程中有许多更有价值的时刻,有更丰富的一面。 三、皈依后的成就 王征主要的成就是在科学机械方面。他从小就富好奇心,喜欢读奇文,交奇人,研究奇器。他的家庭背景固然有助于他日后在这方面的发展,不过俗去[时势造英雄」,他能在这方面不断地学胁研究,确实有不少因素在其后推动着。要找出这些主要的因素并不难。我们可以追溯到王征接触到天主教中人士,尤其一些远自国外来华宣扬福音的西洋传教士之后,不难了解他的生活发展情况。 与王征同年的西班牙籍传教士,庞廸我神父,大概是王征最早接触的一位西洋传教士。王征所以会认识庞神父很是偶然。他的朋友送给他一本庞神父所写的书—— 王征领洗时,利玛窦已逝世,所以王征与他可能并未深交过。但其它几位神父与王征交往甚密,如龙华民、邓玉函、汤若望。天启六年,即一六二六年时,王征到京师应试,见到了这三位神父,并且正好碰上金尼阁神父带来七千部西书,其中有不少是最新的科学书,王征见了大为兴奋。这些书籍不仅更加强王征对西洋科学的兴趣,也帮助他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次年,即一六二七年,邓玉函神父口授远西奇器图说,便由王征加以「绎绘」。这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因为这部奇器图说,成了我国第一部介绍西洋物理学和机械工程学的书籍。从本书的目录来看,我们便可略知,这样的工作要付出多少的努力。除本书外,王征在介绍西洋科学方面,尚有诸器图说与额辣济亚瞩造诸器图说。「额辣济亚」是拉了文译一音,原意「天主恩宠」,「牖造」指来自天主的默牖或启示。除了这些书籍的译着外,王征还不断地研究制造器具,从各书的统计考证,他所设计制造的器具,共计五十五种之多,有平曰生活昕需之物品,如自行车、自转磨、轮壶(郎自鸣钟)、代耕、或兵备武器:……如活动兵轮、檑木、弩机与火机、拒马刀……或为水利之用,如活闸、龙尾、鹤钦、虹吸、恒升、活杓……。这些有的已制成模型,有的已试验成功。王征在设计制作这些器具时,他埋首于这些器具发明中,废寝忘食,俨然发明家之态。在他所写的两理略序言中,他也说自己「眠思坐想,一似痴人。虽诸制亦皆稍稍有成,而几案尘积,正经学业,荒废尽矣」 四、诚于中,形于外的信仰生活 藉着西方传教士们,王征在西洋科学方面获得充分的知识、材料,得以推展其研究发明。不过,王征的信仰所给予他的不仅是这方面,从许多其它的著述来看,天主教的思想已深入他的生活之中,并成为他生活的指南。他接受天主教道理后,将自己所体验的信仰归之于「畏天爱人」四个字,并且在生活中常以此自励励人。在他所著的畏天爱人极论中,他清楚地叙述他自己由佛教而道教历廿年,最后全然接受了天主教的经过。也就是在这本书中,王征提到朋友送他 金尼阁神父著述西儒耳目资,王征为主校稿并作序。这是以拉丁文拼音帮助西人学习华文华语的一本书,是第一部研究以罗马字为汉字注音的书。原拟帮助西洋教士读认汉字之用,没想到竟成了我国音韵史上划时代的巨著。王征所写的 王征因登莱城失陷,而去官被谪。结果过赦,便告老还乡。返乡后,受罗雅谷神父昕写哀矜行权一书的影响,在邻里中创立了「仁会」。哀矜行权专论助入之道,谓在物质上称为「形哀矜」,在精神方面称为「神哀矜」。 王征很喜欢这个观点,就将之付诸实行,而立了「仁会」这样的团体,并为「仁会」订立具体规定,即仁会约。仁会约小引中叙述:「夫西儒所传天主之教,理超义实,大旨总是一仁。仁之用爱有二:一爱一天主万物之上,一爱人如己。真如畏天命者,自然爱天主;真能爱天主者,自然能爱人……」 王征不仅以[言」说明爱主爱人,从他创立「仁会」这件事上来看,他也以「行」证明爱主爱人。王征还造教堂给西洋传教士们居住,名之为「崇一堂」,即「钦崇一天主」之意。因而有崇一堂日记随笔。 ☆☆☆ ☆☆ ☆☆☆ ☆☆ ☆☆☆ 五、迈向天国 一六四三年,祟祯十六年,李自成攻陷长安,想罗致一些有地位的人,以资号召。王征不愿为李自成所利用,但他也知道抗拒的结果是难免一死,于是先自题墓碑,以示一死的决心。李白成派来的人到时,王征握着刀发誓不愿从命,于是他们就将王徽主子永春掳去。后来王征乡里中百人愿以身赎回其子:永春才得免不死。但王征仍为抗节而死。一般文献都说王征「绝粒七日而卒」,但王征表弟张炳璇所述则不同,他说王征在临去前曾紧握他的手,并诵「忧国每含双泪眼,思君独抱满腔愁」之句。所以他是「抗节而死],但并非自杀。毕竟,他「因何」而死较之「如何」而死更重要。人总有生老病死,所以重要的是在生时的言行,因为死亡只是生命的改变而非终结。王征死时为七十四岁。门人诠曰「端节」 ,乾隆时追谧「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