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终之法 大贤云,永存记死者,是大智学,圣经说,贤者之道,是避死后之害。有两贤往高年圣人处,欲听善德言语,问多话,圣人默然不声。贤人说,特来求教,圣人答云,贤者之行是静心,默想死者。 小西洋,有古贤教外人,食饭用盐置骷髅内。此事虽异,有奇妙的意思。指引贤者之智。若不存记死者,则无味。教中人不可必盐置骷髅内,但常想何能善死可也。 古贤人把拉当,使门徒住将倾之屋。令其存念眼前死亡。盖真智学,是为善去恶。凡人想死,便速改过迁善。虽知世上万学,而不知死后事,则死后都用不得。一少年纵肆,后解罪,铎德所命罪罚,不肯倚行。铎德说,尔去床上睡一刻,如临终一般,手持吾主苦像求吾主哀怜尔,然后再来。他依命做,天主开明其心,即时痛悔下泪,回到铎德前,求令甚大罪罚都肯依命做,就改过迁善。 一大罪人告解,铎德所令罪罚不肯做。铎德送一只戒指,有记死两字。令他时见戒指,看此两字。不过半日,他回到铎德跟前说,命我甚大罪罚都肯做,可知记死,不但利人去恶为善,亦令人善管其事。古皇帝登殿日,百官万姓皆朝拜。石工亦带宝石数块,问皇帝用何宝石起成坟墓。今立教化皇时,烧藤筋说,圣父,此世上光荣散去,如此火光一般。 死者可畏有多端。其一、离去所爱亲友财货,亦弃己肉身。其二,死是免不得。其三,死之时候不知。其四,死只是一次。若有差恶死,便受永害,无法可救。其五、死后之事,又不知好否,极是可畏。盖死后所来的,或是永苦,或是永福,既不知,岂可不畏。有许多圣人,一生常念善死,尚且畏之。我罪人一生乱为,是昏迷于世上事情,何敢不畏乎。 圣人亚尔瑟溺是两位国王之师,后弃去往深山修道,在山中六十五年,成善。有许多修道人,去学他善德。王幼年受他责罚,发怒,后登王位,闻他有大声名,致书与圣人求赦罪。送数万银与他,云,若不要用,求将此银施济贫穷。圣人不肯回书,只口云,我求天主赦吾众人罪,不受银物,亦不须用。王肯施贫,有许多人可舍施。我修道之人,不管此事。圣人在山中六十五年,如太阳光照天下,至百二十岁。临终亦畏,近旁修道人说,老师何畏。圣人说,我六十五年修道,常求善死。常畏此时候。今由圣人所言,则死时是极可畏之事。若不畏,不防备,就恐有恶死,故善死是世人所首先极当愿之事也。 平生防备善死 平生防备善死,有许多故。一为人不知死之时,若未备而死,免不得下地狱。列品祷文云:于猝死,主救我等。二为善死得永福大事,一生该做。三是只一次死,该刻刻防备,为得善死。譬如人君观射,中有赏。不中有杀,人若未习熟射箭,岂有不怕之理。四是世俗魔鬼肉身三仇同盟害人,难得善死,吾人该常常防备。 防备之法 其一要存记天主,令我预前防备,常常默想死事,世上没有定居之所,常如逆旅一般。天堂乃永居之所,若见世界好事,可想天上更有奇妙好事。世界虽有极大福乐,比不得天堂之福些须。故吾心常要在天堂,若遇患难,想天上事,便化为乌有。若能忍受,则患难为天堂之路。其二勤积功劳,预聚财物于天上。是行十四哀矜之事,若是劝人为善,救人灵魂更好。圣经说,劝人改过迁善,是救自己灵魂,免下地狱。其三做百工。该做为中天主意。慎细善行,如将死一般。其四早起时想今日是我命终之日,勤积功劳,为死后。其五晚睡之先省察,想若今睡时,或忽然死,即可善死否。其六恒习悔罪信望爱天主,常常心中该说,我信他圣教诸端,愿致命为天主。宁死绝不可行异端邪术,坚心望天主怜我赦我罪。加我宠照,改过迁善,赐我升天,得享永福,望此不是倚我功劳,是赖天主无限慈悲,吾主宝死无穷功劳,及圣母尊贵之祈求,爱敬天主万物之上。定心再不敢犯天主命。宁可死不可得罪。 感谢吾主为我受难而死,想今是积功劳之时,不可空过。其七守修身及治家之法。其八每年大瞻礼,或每月定一日恒习善死。先善告解领圣体。如将死一般,后求圣母为善死主保,求护守天神,本名圣人,亦随意任求哪位圣人,转求天主,赐我善死。定志守善死规矩到底,常想永福永苦,见世乐世苦,如滩水急流,若惯习重罪,要拔除罪根,断去罪缘。 玛施糜良国王,未死之前四年,命造成棺木,出行常带,人都想他内藏宝贝,但贤王之意,是防备善死。收灵魂永存之宝藏。弗尔地喃多是第三个此名国王,每日半个时辰想死者,防备善死。嘉乐大国王,未死之先,使太子为王,放弃许多国去修道,防备善死。其为弃国前五年,命造棺木,凡出行,随处带贮卧房,如宝藏一般。 近备善死之法 其一有病时想天主命我防备,不可忧闷,该顺从天主所命,求医士早告诉我病危,万不可听用邪术。细心拔去魔之引诱,忍耐病苦。想是将到天上之路。其二速解罪,领圣体,及临终,求傅圣油。其三向永福,每每痛悔我罪,祈求消化在吾主宝血内,常求吾主,为他五伤赦我,信望爱天主,常收存心中。若不能讲话,亦不可忘记,其四想吾主耶稣,圣母玛利亚,常求保佑,亦当求护守天神,本名圣人等转求天主为我。其五若有银子,常记施与贫穷之人,及送圣母仁会,为我灵魂。其六若病愈要守病时所定之心,改过迁善,修身治家等事。事天主,求圣母,克肉身邪情,顾灵魂之大,如此惟能善生,方能福死,同志之士,愿共思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