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德兰爱心书屋  
 
小德兰爱心书屋
 
梅顿的灵修观列表
·前言
·一、孤独的预备和孤独之爱
·二、沙漠的智能
·三、静观(默观)
·四、保持安静
·五、圣洁
·六、福音的批判性
·结论 静观的平安
「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你弃掉知识,我也必弃掉你,使你不再给我作祭司。」
二、沙漠的智能
二、沙漠的智能
浏览次数:3848 更新时间:2008-6-16
 
 
 

    梅顿觉得「作为一个隐修士,我是有权使自己从过去隐修士所享受的精神特权而得益」,第一代基督徒隐士就是公元第四世纪,在埃及、巴勒斯坦、阿拉伯沙漠中,拋弃一切为追求符合基督精神的一批男士,他们惯常被称为「旷野教父」。梅顿认为这些教父他们所追求的,主要是在基督内的真我,他们不是反抗社会,也不纯然是个人主义者,沙漠教父们不想成为受世界的社会所强制的,成为形式与虚假的自我,他们接受且以生命的真挚去把握最质朴、原始的基督信仰,但这些沙漠教父们也不热衷于神学上的辩论,梅顿说:「这样的隐士必须是信仰成熟的人,谦虚、舍弃自己,甚至达到可怕的程度。......他绝不能有一丝一毫与他表面的、短暂的、自建的自我认同。他必须......丧失在基督之内」,隐修士、沙漠教父们所过的便是孤独、劳苦、贫穷、圣洁、简朴和祈祷的生活,如此使那深潜的自我涌现,和基督的生命合而为一。

                   

  沙漠教父、隐修士的特征何在?梅顿指出隐修士首先是祈祷的人,不断地祈祷、有意识地生活在祈祷的气氛内,每件事都在祈祷的意向里,都变成祈祷。保禄在罗马书八章就如此说:「圣神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神的儿女......况且我们的软弱有圣神帮助,我们本不晓得当怎样祷告,只是圣神亲自用说不出来的叹息替我们祷告。鉴察人心的晓得圣神的意思,因为圣神照着神的旨意替圣徒祈求」(八:16~27),梅顿告诉我们,基督徒、隐修士的祈祷,是上主圣神所带领的祈祷,真正的祈祷生活是整个人生命之动向,包括他的理智、意志、感情、感觉、官能及他所有一切,当人的内心存思上主的临在、所有工作皆置放在上主的标记之下时,他的言行举动,都能成为祈祷;祈祷的人也会是一位自我牺牲的人,牺牲的第一步是愿意放弃一切私有财产权,梅顿明示「隐修士没有自己的东西,甚而把拥有权力都予以放弃,不拘事物本身的币值多么微不足道,也都不是自己的」,祈祷的人是真正贫穷(神贫)的人,这样的祈祷者、沙漠教父、隐修士,当他放弃所有权时乃具有象征与先知性的意义──对妄用所有权发出一种无言的谴责,也是宣告万物真正的所有权属于上主,隐修士、真正祈祷的人应严格且慷慨地面对基本的贫乏,放弃舒适、利益,用自己的双手吃劳禄所得,隐修士、祈祷者是成一个贫穷人,直接让上主眷顾并爱护穷人;隐修士、祈祷者必然关心正义问题。卢云发现「在宁静中梅顿发现成为修士是卓越的社会性呼召」,一位隐修士、祈祷者若他的孤独安静未具社会层面时,这种孤独、宁静就成了虚假,梅顿「在他宁静的深处,他经验到新的团结一致,并且他似乎在那里,就是他最孤独的地方,找到了团体的基础」。

 

  沙漠、旷野的操练给人一种智能,与神的同在则生命产生了洞识与正统实践的力量,基督徒隐修士于是成为社会正义犀利的批判者,沙漠教父大安东尼在当时的社会,他就具有这种角色;十二世纪修道院改革者圣伯纳德对当代欧洲社会亦然。圣神看透万事,领受圣神的隐修士、祈祷者即是如此。

 

  在《世俗日志》中,梅顿曾惊奇地表示:「......甚么使国家团结起来,甚么保持着世界不致四分五裂。正是像这修道院的地方──不单是这间,必定还有其它......这是美国唯一的真城市──只有它独自在旷野中」,写这段文字时正值二次大战期间,梅顿在圣母客西马尼修院安静时记下他的默想,是旷野的智能使他生命回转归向上主,他看到战火中的美国唯一真实的城市是像修道院的地方;是真实的乃因它等候上主,它拥有孤独与宁静,它领受圣神的带领,它让天主居首位。在修院的旷野操练,梅顿体悟灵性生命的价值,原来安静、孤独、默想、阅读、研经、静观、祈祷是勇者的举动,这些内在操练莫不和社会行动相关联,隐修士、祈祷者不是为个人得救来隐退,而是真正为社会及他人而舍弃自己;梅顿写《七重山》时他表示,修院的宁静、祈祷、默观,使他「怀着极大的怜悯回望这世界」,他带着信仰的能力和爱的医治再度踏入世俗中,在他生命的最后九年中,梅顿对世界时事与非暴力运动投注相当深入,当时全球人士有不少有心之士也都留心这位隐修士、祈祷者的言论方向。梅顿本人即应验、印证了隐修士、祈祷者所主张的「沙漠智能」,不只梅顿,富高神父、加勒度小兄弟、泰泽的罗哲弟兄、甚至加尔各答的德雷莎修女,他()们的生活都见证了福音的信息及自沙漠来的智能,这智能非出于人类本根才智,而是十字架的逆转真理,从沙漠涌出活水江河。

 

  对梅顿而言,隐修士、祈祷者他个人虽远离尘世生活在旷野中,在一种围禁的堡垒里默观并赞美上主,但隐修士无法自社会的公共痛苦中抽离,梅顿认为极有可能隐修士、祈祷者比一般人更为敏感,因为隐修士们生活在一种较诸常人更精神性的方式下;隐修士是被派在一种隐蔽、精神的前线上,借着祷告、自我牺牲而在奥秘中从事争战,根据梅顿自己的经验和见解,他认为隐修士对历史、政治、时代讯息的掌握「有一种与众不同,或许较为精确的看法,隐修生活深藏的本质是亘古长存不容变更的,隐修生活的基本因素有:孤独、贫穷、静默、谦逊、服从、祈祷、劳动、默观等这些是不可变动的,至于隐修生活上次要、附属的则随时代均可改变。

 

  今日世界最大的变化动力,有人认为是在政治方面,梅顿指出形成政治影响力量的背后,是上主的最高智能,隐修士、祈祷者「必须是众人中一位最知道天意之潜在行动的人。假如他是一位肯牺牲、心静和祈祷的人,那么,他一定会知道」,梅顿很严肃地提醒我们,「在我们的时代里,其它的人都卷入一种文化和政治大奋斗的迫切中,隐修士仍以〝作隐修士〞,作上主的人,也即是作一个专依恃上主、专为上主而生活的人,为自己的首要任务。」,这一番话对廿世纪的基督教会是颇中肯的谏言,对今日廿一世纪的教会也未尝不是叫我们省思的逆耳忠言;在政治方面,我们的反应常是过或不及,原因在于教会常忘了安静等候和耐心祈祷,我们最首要的任务是为上主而活、专注于天主国。

 

    孤独对于人的内在光辉及灵修生活有无比的重要性,二次大战时期,全世界遭到极权主义的侵袭,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受贬抑,内在自由及对不可侵犯的孤独之重视是战后思想界一贯的作风,事实上也不得不如此,人固然是社会性的动物,但是梅顿认为:「社会的存在有赖它成员不可侵犯的孤独。......作为一个人,需要有责任和自由,而这两个因素意会着一种内在的孤独,是一种个人诚笃的表现,个人自己真正的感受及投入社会的能力,......人在被剥削自由及孤独的情况下,他们所生活的社会将成为腐朽的,它漫延着屈辱、厌恶及憎恨」;卢云在《始于宁谧处》一书中也如此表示:「没有一个独处的地方,我们的生命将处于危机中。......没有沉默,说话也失去其意义......没有一处孤寂的地方,我们的行动很快就成了空洞的姿势」,这两位廿世纪灵修大师,对孤独的重要相见雷同,在孤独宁谧中,人类的内在生命方能释放而滋长。

上一篇:一、孤独的预备和孤独之爱
下一篇:三、静观(默观)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本站简介 | 站长申明 | 投稿信箱 | 德兰圣乐 | 有声书馆 | 每日祈祷
愿天主祝福你,保护你;愿天主的慈颜光照你,仁慈待你;愿天主转面垂顾你,赐你平安!小德兰
开站时间:2006-12-24
您永远是第(1)位蒙受祝福者
站长:小德兰 Email:dadelanxiaodel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