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根结底,《30天》杂志的封面故事与其说是“揭露”,不如说是“戏弄”。文章中很少涉及标题中所承诺的挑战性话题;相反,书中提供给读者的是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的弥撒经书和祈祷书是如何被“去拉丁化”的,共济会的历史,以及共济会的主题及其对教会的渗透只是匆匆一瞥。
本可以对丑闻进行深入的调查,以及“布格尼尼改革的结果如何完全符合(两封有争议的信)所表达的意图”,以及对理解共济会阴谋的宝贵贡献,但最终只是一种新闻手法的演习,并没有揭示出这个主题的真正新内容。
被占领的教会
与《30 天》的传播不同,尽管布格尼尼与秘密社团的关系可能永远被笼罩在与这些阴谋有关的黑暗之中,但我们仍然可以根据已知的情况做出有根据的推断。对于天主教徒来说,能够辨别出正在对教会发动无情战争的影子军队的轮廓实在是太重要了,不能在没有仔细考虑这些事实的情况下就对这些指控不屑一顾。
那么关于布格尼尼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虽然许多有信誉的消息来源都相信他有罪,但这些指控并非没有受到质疑。“他是不是共济会员?”(也许只有他的大导师——假定他有的话——才知道。)他是真心否认,还是只是掩盖自己的行踪?布格尼尼的秘密——如果真有秘密的话——将随他一起进入坟墓。鉴于他没有公开承认,同样也缺乏将他与该组织联系起来的无可争议的证据,结论自然是宣布这个问题陷入僵局,并且就此作罢。
诚然,除了有争议的卷宗之外,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证明布格尼尼与共济会会所(the Lodge)有牵连。不过,还是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进行调查。如果他的共济会成员身份无法得到确切证明,也有大量间接证据可以将他与该组织联系起来,或者至少可以证明他所实施的活动与教会公开宣布的敌人的既定目标极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