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德兰爱心书屋  
 
小德兰爱心书屋
 
耶稣基督圣传与圣经神视录·卷二(真福艾曼丽)列表
·耶稣基督圣传与圣经神视录卷二 目
·卷一 从耶稣四十日严斋至首次耶路
·一 耶稣在旷野
·1.魔诱三番
·2.幻术之诱
·3.变石为饼之诱
·4.三退魔诱:圣殿顶与万国荣华
·二、耶稣亲临约旦河,命人广施洗礼
·三、耶稣在史罗、克贝匝因与特贝兹
·四 首次正式召叫:伯多禄、斐理伯
·五 加纳婚宴
·1.婚礼仪式·女宾的游戏·男宾的抽
·七 耶稣准许在约旦河施洗
·八 耶稣在阿杜明城与乃波山
·九 耶稣在法撒耳治愈厄色尼派雅依
·十 耶稣在葛法翁、革纳布里斯和基
·六 耶稣在葛法翁与革乃撒勒湖畔
·十一 耶稣在叔能、乌拉玛及葛法翁
·十二、耶稣在多堂与色佛黎的行程·
·十三、耶稣在纳匝肋·三少年与普陵
·十四 耶稣稣在提尔匝附近的拉匝禄
·十五 耶稣在耶路撒冷的首次逾越节
·十六 耶稣洁净圣殿·逾越节晚餐·
·卷二 从首次逾越节至雅各伯井旁撒
·一、阿布加尔王致吾主的书信
·二 耶稣在提洛与漆冬边境
·三 耶稣在息曷尔里贝纳特
·四 耶稣在阿达玛,一位顽固犹太老
·五 不忠信管家的比喻=
「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你弃掉知识,我也必弃掉你,使你不再给我作祭司。」
三 耶稣在息曷尔里贝纳特
三 耶稣在息曷尔里贝纳特
浏览次数:3 更新时间:2025-7-15
 
 


耶稣独自离开提尔城,祂已派遣门徒们前往葛法翁,并派人通知了若翰洗者。主向南行走了约两小时,来到一座名叫息曷尔里贝纳特的城——这城又名"阿米曷勒斯",意为"建在水上的城"。祂先前路过时曾经过此地。

这座宏伟的城池坐落在离仆托肋玛伊斯不远的内陆,依傍着一个泥泞的小湖。湖的一侧被高山阻隔,难以接近。从这湖中流出细小的贝鲁斯沙溪,最终汇入仆托肋玛伊斯附近的海中。令我惊讶的是,如此规模的城市竟鲜为人知。不远处就是犹太人的米沙耳城,这片土地原是撒罗满王赠给提洛王希兰的。

我看见这里的人们主要从事畜牧业。成群的绵羊在湖畔游荡,它们毛质细密,甚至能泅水而过。此地出产的优质羊毛常在提尔染色加工。田间不见五谷,却有繁茂的果园。湖中生长着一种茎干粗大的谷物,当地人用它制作面包——这种作物似乎不需播种,自然生长。

有一条商路从此地通往叙利亚和阿拉伯,却无大道通向加里肋亚。耶稣当初正是绕道而来。此刻祂独行在这水城街道上,身影倒映在粼粼波光中,令我想起先知的话:"看,你的君王到你这里来,他是谦逊的。"(匝9:9)

水城双桥奇观

我惊奇地看见息曷尔城外矗立着两座奇特的桥梁:一座如彩虹般的长桥,凌空飞架,当洪水淹没全境时,居民仍可安然通行;另一座则低伏其下,拱廊交错,平日供人车往来。这巧夺天工的设计,令我想到诺厄方舟的预象——上主总为祂的子民预备救赎之路。

城中的房屋都建得异常高耸,屋顶平台围有矮墙。当洪水来袭时,家家户户便在屋顶支起帐篷暂住。最令我困惑的是那些尖塔建筑上飘扬的异教旗帜,与城中犹太侨民的华美住宅形成鲜明对比。这些被邻人轻视的犹太人,虽身处流放之地,却依然保持着祖先的信仰。他们的窗台上,我总能瞥见擦拭光亮的安息日灯台。

这景象让我想起《耶肋米亚先知书》的预言:"被掳去的犹大人,就是我所驱赶到提洛去的,我必从那里领他们回来。"(耶27:22)在这座异教水城里,那些被放逐者的房屋,不正像洪水中的方舟,守护着信仰的火种吗?

犹太长者的虔敬款待

我感动地看见,耶稣下榻的宅院位于城外的水路旁。当主踏着石阶越过水道时,那户犹太人家早已敞开大门恭候——原来祂前往提尔时,就已预告了归期。白发苍苍的老家主带着全家人俯身行礼,他们眼中闪烁的泪光,比廊下的铜灯更为明亮。

这户望族的宅邸美轮美奂,主楼如宫殿般延伸出多座翼楼,四周环绕着精致的别院。但最动人的是,那位长者出于无上的敬意,并未将耶稣引入华美的主宅,而是亲自引领至邻近的净室。我见他颤抖着苍老的双手,为救主解下沾尘的凉鞋,用银壶中的清水濯洗那双走遍犹大的圣足。清水溅落的声响,仿佛在应和着不远处会堂传来的晚祷声。

这情景令我想起亚巴郎在橡树下接待上主的场景(创18:1-8)。虽然息曷尔城的异教尖塔在暮色中投下暗影,但在这间简朴的客室里,却燃起了最纯净的信仰之光——正如先知所言:"我住在至高至圣的所在,也与心灵痛悔的人同居。"(依57:15)

耶稣与劳苦者的相遇

我看见一大群做工的人,有男有女,也有少年,混杂着外邦人——有的肤色黝黑,有的深如墨色(想必是这地方主人的奴隶)——正从劳作中归来。他们列队走进一片宽阔的场地,准备用餐。 

他们随身带着各式各样的铲子、推车,肩上还扛着一种轻巧的小船,形状像木槽,上面安了座位和舵,里头还放着渔具。原来,这些工人是负责修筑和修补桥梁、堤岸的。 

他们领到了盛在陶器里的食物,有蔬菜,还有禽鸟的肉;有些人甚至直接生吃那些鸟肉。这时,耶稣让人把他们领到自己跟前。祂和蔼地对他们说话,而他们一见到这样一位人物,都满心欢喜。 

我看见两位年长的犹太人带着几卷圣经来找耶稣。他们与主一同用饭,耶稣为他们讲解了许多他们渴望明白的道理。原来,这两位是专门教导青年人的老师。 

主人西默盎的身世

耶稣借宿的那户人家,主人是个名叫西默盎的富庶犹太人,原籍撒玛利亚一带。他或是他的先祖曾参与过基黎斤山上的圣殿事务,与撒玛利亚人来往密切,因而被逐出故乡,最后定居于此地。 

我看见耶稣在他寄宿的家中讲道一整天。那是个围着柱子的露天庭院,上面搭着遮阳篷。家主不时进出走动。庭院里聚集了许多犹太人,男女老少都有。不过我没看见耶稣行什么治愈神迹,因为这里确实没有病人或残障者。这些百姓虽然瘦削,但个子都很高大。

关于洗礼的教导

耶稣特别讲解了洗礼的要义,并承诺日后会派遣门徒来这里施洗。讲道结束后,他在家主陪同下,沿着奴隶们收工回来的那条路走去。

慰问劳作的奴隶

耶稣亲切地与奴隶们交谈,鼓励他们,还给他们讲解了一个比喻。许多善良的百姓都被深深感动了。那天他们不仅领到食物,还得到了工钱。这情景让我想起葡萄园主给工人发工钱的比喻。这些奴隶住在离西默盎家约一刻钟路程的一排茅屋里,他们是通过劳作来履行某种农奴义务的。

外邦人求见耶稣

就在耶稣连日讲道的某一天,犹太听众散去后,我看见约二十名外邦人前来求见。他们已恳求多日,直到这时才得偿所愿。西默盎的住处离城约半小时路程,这些异邦人原本只敢走到某座塔楼或拱门处就不敢再往前了。

西默盎引荐众人

是西默盎亲自将这些求道者引到耶稣跟前。他们毕恭毕敬地向主致意,恳求祂的训导。耶稣便在大厅里与他们长谈,讲解之久,竟至需要点灯照明。主安慰他们,用比喻讲述三王的事迹,并预言光明终将照耀外邦人。

门徒们的会合

我看见那两位被派往葛法翁的门徒回到息曷尔向耶稣复命,说被召叫的四位门徒正在赶来。耶稣便动身翻越一座山,走了约三四个时辰的路程,在加里肋亚境内的一家客栈与他们相遇。除了被召叫的四人外,同行的还有七人,其中包括若望。同来的还有几位妇女,我认出其中有耶路撒冷的玛尔谷之母玛利亚和纳塔乃耳新郎的姨妈。

夜间同行

虽然天色已晚,耶稣仍带着四位被召叫的门徒(伯多禄、安德肋、次雅各伯和纳塔乃耳·加纳)及另外两位门徒返回息曷尔。其余七人则返回加里肋亚。那是个极其美妙的夜晚——晴空如洗,空气中弥漫着怡人的芬芳。他们时而同行,时而前后相随,耶稣有时独自行走。

途中奇景

行至一处肥沃之地,他们在结满果实的树下小憩,四周是青翠的草场和潺潺溪流。起身再行时,一群鸟儿从草场飞起,一路相伴。这些鸟体型如母鸡般大小,红喙长翅,翅膀尖尖的像画中天使的羽翼,飞行时发出悦耳的啁啾声。它们一直跟随到城里,停落在水边的芦苇丛中时,竟能如水鸟般在水面行走。

神圣之夜

这景象令人动容——美丽的夜色中,耶稣不时停下祈祷或教导,鸟儿们围绕着这群旅人栖息。他们就这样翻山越岭。西默盎出来迎接,在门廊为众人洗脚,奉上饮食,然后引他们入内。那些水鸟原是西默盎饲养的,像鸽子般在周围飞翔。

安息日庆典

耶稣在此讲道一整天。傍晚,他们在西默盎高大的宅邸中庆祝安息日,除耶稣和门徒外,还有约二十位犹太人在场。会堂设在地窖,布置井然,有台阶通往下方。领经人咏唱诵读后,耶稣开始讲道。当夜,门徒们与耶稣同住在这宅院里。

 

黎明启程

我看见他们只睡了短短几个时辰,天刚蒙蒙亮就又上路了。穿过蜿蜒崎岖的山路,他们前往哈步耳地的一座犹太小城。那里住着一些被放逐的犹太人,这些人常常恳求能重返故土,却始终得不到法利塞人的许可。

被放逐者的期盼

这些流放者长久以来都渴望能见到耶稣,却又自认不配,因此始终不敢主动相邀。但如今,主却亲自前来寻找他们。这段山路迂回曲折,足足走了五六个时辰才到达。

安息日的慈悲之行

(晨光熹微中)主耶稣与门徒们已行至犹太边境小城。天尚未明,两位门徒便先行入城通报会堂长——这是主特意的安排,因祂深知今日要在此行一件"安息日可做的善事"(参玛12:12)。乡间的尘土沾湿了他们的衣襟,却掩不住主眼中慈悲的光芒。

谦卑的接待

会堂长们以极度的谦卑接待了耶稣。他们为祂和门徒们洗去脚上尘埃,又奉上简朴的餐食。这充满温情的接待,恰似荒漠中的甘霖。

医治的神迹

随后,耶稣走遍全城探望病患。约二十位受苦的人蒙受了医治:

- 有身躯佝偻的残障者

- 患血漏多年的妇女

- 双目失明的老者

- 全身浮肿的病人

- 满身癫疮的麻风病人

- 还有许多病弱的孩童

他们扭曲的肢体在主的手下舒展,枯槁的面容重现光彩。最令人动容的是那些孩童,当耶稣抚摸他们时,纯真的笑容如春花绽放。

我看见:当吾主沿着街道行走时,几个附魔的人在后头呼喊。祂便从他们身上逐出恶神[1]。整个城镇立时充满秩序与宁静。宗徒们都协助他们的师傅:有的扶起被治愈的人,有的向追随耶稣的群众讲道——那些人簇拥在吾主进入的每户人家门前。

在治愈某些病人前,吾主先劝勉他们要信德真诚、悔改补赎;对那些已有信德的,祂当即施予治愈。祂举目向天祈祷,覆手在他们身上:有时轻轻触摸,有时用手在他们上方划过。我还看见祂祝圣清水,将水洒向民众,并吩咐宗徒们同样洒净房屋。在某户人家里,祂与宗徒们接受了少许葡萄酒和一块面饼。

我看见许多被治愈的人,一站起来就俯伏在祂脚前,随后满心欢喜地跟随祂,就像我们如今恭迎圣体时那样——虽然始终怀着敬畏之心,保持适当的距离。然而,对另外一些人,耶稣却吩咐他们留在自己的家中。

我看见主耶稣吩咐那些被治愈的人中,有些要在祂祝圣过的水中洗濯——特别是孩童和患癞病的人。祂来到会堂附近的一口深井旁,在井中投入事先祝圣过的盐,并为这口井行了祝福。这口井很深,有石阶可以下去。

当时,主讲述了厄里叟先知[1]曾用盐净化耶里哥附近苦水的故事,并向众人解释盐所象征的深意。祂还嘱咐百姓:日后患病时,可用这井里的水洗浴。祂每次祝福时,都以十字圣号的仪式进行。

我注意到,当主做这些事时,宗徒们一直小心地捧着祂的外氅——因为祂有时会脱下它。他们还把盐递给祂,让祂投入水中。主行这些礼仪时,神情庄严而专注,整个人沉浸在神圣的默想中。

在神视中,我内心忽然明白:司铎们也被赋予了类似的治愈权柄。我看见有人用担架把病人抬到耶稣跟前,祂都一一治愈了。祂在会堂里讲道,整日忙于教导和医治,连饭食都顾不得用。

安息日后的傍晚,祂带着门徒们启程离开。当地居民见祂要走都很忧伤,但祂辞别时嘱咐他们不要跟随,众人便谦逊地听从了。祂为他们祝福并净化了水源,因为那里的水质败坏,满是蛇类和一种头大尾长的怪异生物。

离开约两时辰路程,耶稣和门徒们在一座山间的大客栈投宿,在那里用了餐饭、歇息过夜。我记得他们先前前往这座犹太城时,曾远远经过这家客栈。

第二天清晨,我看见成群结队的百姓带着病人聚集到山间客栈来——原来他们得知耶稣到来的消息了。这些住在对面山坡上的居民,有的栖身在简陋茅屋里,有的住在山洞中。西边靠近提洛的地方住着外邦人,他们也赶来了;东边山坡上则住着贫苦的犹太人。

主耶稣给他们讲道,特别谈到洁净礼[2]、洗涤和补赎的道理。那天,祂治愈了大约三十位病人。我注意到,那些外邦人虽然不懂犹太律法,却怀着单纯的信心前来求治。

[1] "提洛"为天主教传统译名,即Tyre(今译提尔)
[2] "洁净礼"指犹太教传统净化仪式,耶稣赋予其新约意义

我看见那些外邦人恭敬地站在远处,直到其他人退去后,耶稣才为他们讲道。祂向他们宣讲了安慰人心的道理,直到日头偏西。这些贫苦人在山洞周围开辟了小菜园和耕地。他们主要靠羊奶为生,把羊奶做成乳饼[1]当主食吃。园子里种的果子,还有野外采集的野果,他们都运到各处去卖。

他们中不少人还专门为那座小城的居民供应净水——就是耶稣前一天祝福过水的地方。他们用皮囊[2]把水运到城里,也供应其他几处地方。这些人中有许多癞病人,耶稣就特别祝福了水,让他们可以用来洗浴。

[1] "乳饼"指游牧民族传统的奶酪制品
[2] "皮囊"为古代中东常用的羊皮水袋

傍晚时分,我看见主耶稣回到了息曷尔里贝纳特。祂在那里再次施教,并宣布次日将要为人施洗。在西默盎家的大庭院里,有个圆形浅水池,池水溢出流入周围的沟渠。这里的水质也不好,味道苦涩。主耶稣祝福了这池水,同时投入几块像石头般坚硬的盐块。

我特别注意到,这地方有座完全由盐构成的山[1]。当主投入盐块时,池水立刻变得甘甜。祂教导众人说:"这盐山是天父的恩赐,正如祂的教诲能净化人心。"

 [1] 盐山是当地特殊地理景观,象征天主盟约的永恒性

我看见那个水池先前已被排空清洗干净,约有三十人在此接受了洗礼。领洗的有:这家的主人和他全家的男丁、当地一些犹太人、最近跟随耶稣的许多外邦人,还有从茅屋来的几名奴仆——这些奴仆常在收工后聆听耶稣的教导。外邦人最后受洗,他们需要先完成特定的洁礼准备。

耶稣从一个细颈瓶里倒出些约旦河水[1]——宗徒们常随身携带这水——注入洗礼池中并加以祝福。池边的沟渠蓄满了水,新受洗者们可以站在及膝深的水中。

 [1] "约旦河水"具有象征意义,取自耶稣受洗的圣河

我看见吾主施洗的异象:那时耶稣在授洗前,总要给受洗者作长久的训导。这些要求受洗的人身披带兜帽的灰色长袍,那袍子垂到头顶,样式颇似现今修士们祈祷时穿的会衣。当他们走到水池边的沟槽准备受洗时,便脱下这长袍——这时他们腰间束着带子,前胸后背都裹着白布,肩上还搭着件像小圣衣般敞开的短披肩。

我看见安德肋先开始施洗。他的一位门徒把右手按在候洗者肩上,左手覆在其头顶。施洗者奉至高者的名,用扁贝壳从池中舀水,多次浇灌在候洗者头顶。伯多禄接替安德肋后,后来又有撒图尔宁接手。外邦人总是排在最后受洗。从准备到礼成,这神圣仪式要持续到将近傍晚。

那水池在阳光下泛着珍珠似的光泽,要求受洗的人脱下的灰袍堆在橄榄树下,远看像一群敛翅的鸽子。我特别注意吾主的目光——每当水珠从受洗者发间滴落时,祂眼中就闪过比约旦河水更清澈的喜悦。这喜悦如此真切,就像母亲看见孩子第一次自己画十字圣号时那般温柔。

我看见众人散去后,耶稣和门徒们分开离开那地方。他们像牧人分散的羊群般,又悄悄在路上汇合,朝着东方默龙湖畔的阿达玛城走去。

那夜的星光特别明亮,橄榄树的影子投在草地上,像圣所里绣着银线的帷幔。门徒们三三两两躺在高处的草丛里歇息,长袍下摆沾满野薄荷的香气。晚风经过时,整片草坡就泛起波浪,仿佛加里肋亚湖温柔的涟漪。我注意到吾主枕着双臂望天,祂的呼吸与草叶的沙沙声融在一起——这让我想起经上说的:"祂使草生长在山上。"

 


上一篇:二 耶稣在提洛与漆冬边境
下一篇:四 耶稣在阿达玛,一位顽固犹太老人的皈依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本站简介 | 站长申明 | 投稿信箱 | 德兰圣乐 | 有声书馆 | 每日祈祷
愿天主祝福你,保护你;愿天主的慈颜光照你,仁慈待你;愿天主转面垂顾你,赐你平安!小德兰
版权所无 2006 - 2025 xiaodelan 我们的域名: Www.xiaodelan.Love
您永远是第(1)位蒙受祝福者
粤ICP备07010021号 站长:小德兰 Email:dadelanxiaodel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