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德兰爱心书屋  
 
小德兰爱心书屋
 
圣安琪的灵修精神—在你们中间列表
·作者/译者
·目 录
·感 谢
·原著序
·中译序
·第一章:安琪-女性-热忱待客
·第二章:安琪的神视
·第三章:安琪一天主的名字
·第四章:安琪的自我认识
·第五章:圣安琪与他人-贞洁的爱
·第六章:圣安琪与受造物-神贫的精
·第七章:安琪-和平使者
·第八章:安琪与明辨
·第九章:圣安琪与牧灵
·第十章:安琪-望德中的女性、与时
·附录:一、安琪-梅芝小传
·附录:二、安琪的遗作-简介
·附录:二、安琪的遗作-会规
·附录:二、安琪的遗作-劝言
·附录:二、安琪的遗作-遗训
「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你弃掉知识,我也必弃掉你,使你不再给我作祭司。」
第一章:安琪-女性-热忱待客
第一章:安琪-女性-热忱待客
浏览次数:2299 更新时间:2019-11-3
 
 

安琪-女性-热忱待客

    圣安琪首先令人注意的特质之一, 就是对人开放及接受的态度。

    这种开放的心胸使她更能默观天主的爱,以及服务他人需要。

    圣安琪(Angela Merici)生活于十六世纪,但她的精神至今仍然活着。本书尝试以对话方式与圣安琪交谈,假设她活在今天的时代,她会怎样生活呢?关于圣安琪的自传,世纪以来不断有人写出,所以本书的内容不以其传记为焦点,而是一本对话记录,我们将和圣安琪谈一谈她的灵修精神,以及一些对她、及对现代人都很重要的生命议题。

     本书的十个章节原是避静的题材,对象是北美洲不同分支的吴苏乐修会团体。我自己本人渐渐体认到,圣安琪的精神活在许多基督徒的心中,不论是度献身生活者或是平信徒,也不论女性或男性。因此我回顾并反省了这些避静的题材,书写成书,愿意将它献给所有的人,帮助那些与我心有灵犀、心意相通的朋友们。

     在这里,我要将圣安琪的生活放在历史的脉络中,但首先要声明的是,我无意诋损大家心中对圣人的尊崇,然而将圣安琪放入历史情境中是有益处的。以下叙述一下圣安琪的生平。

    安琪.梅芝,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嘉达湖畔的岱森农镇(De-

senzano)。据说她出生于公元1470(或1474)年,但我们无法  确认此点。当时欧洲正值文艺复兴时期和基督宗教濒临分裂之 际。在意大利的北方,德意志诸侯们野心勃勃地想要掌控教会。  在这个时期,物质主义主导了人们的生活,所以普遍来说,人们  的精神生活萎靡颓丧,受压迫及遭到不平等待遇的人处处可见,

    但也大有人过着奢侈豪华的上流社会生活:例如公爵、王公诸侯  及主教等阶级。总言之,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相当大。从另一方面来看,圣安琪诞生的时候,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还要早二十年,也就是说,圣安琪的时代是一个动荡不安、充满冒险和新发现的时代。

    圣安琪出生于农家,据说在岱森农镇山丘上一间小屋的二楼。从那里可以远眺嘉达湖畔的美景。她的家乡是个景致优美的地方。事实上,关于圣安琪的出生地,我们也不能完全确定。现在那座房屋前挂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据说这是圣安琪.梅芝的出生地。」许多人前来此地朝圣,不少人觉得有点失望,因为房子不是非常壮丽。

     圣安琪是农家子弟。父亲若望.梅芝(John Merici)不是一无所有的穷人,而是拥有一些田产的农夫。他们的家境在当时还算是小康家庭。

岱森农镇有间大教堂,圣安琪在那里领了洗。这座教堂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受损毁,但是圣安琪当时领洗的洗礼池至今还在,我们现在还可以触摸到这个遗迹。

     岱森农近郊步行可达的区域叫做「果拉斯」(Le Grezze), 是一片广袤的农田,现在的模样与圣安琪时代的模样并无太大改变。这里的农作物是大麦、苜蓿及黄豆,畜牧业也颇为发达。这个地区的农舍历史都相当悠久了,因为意大利政府规定不能拆除这些古老的建筑物,所以当你来此地参观时,这些农舍的外观可能五百年来都未曾改变过,但是内部却装潢着现代化的设备,地板铺着美丽的磁砖。

    当时,圣安琪的父亲在果拉斯拥有一大块农地,并在上头盖了座宽敞的农舍。直到现在,此屋还保存着,本地人称之为「安琪的家」。安琪全家居住在一楼,在那儿有座水井及炉火灶。房子的地板是泥土地,他们使用的家具十分简朴,二楼是他们的卧室,地板上铺着一条草席,像她平常惯用的那种,那时人们都睡在草席上,墙壁则是石头材质,地板是木材,有几扇窗户。

     那时,教区的神父常来到圣安琪的家,住在一楼与二楼间的跃层,圣安琪常去找他,这个跃层在当时就是圣安琪的圣堂。

    离圣安琪的家不远处,人们称为布鲁达左(Brudazzo), 这地区至今仍是一片开阔的丘陵区,据说圣安琪曾在此处有过神视。当时她独自一人穿越这片田野,带着食物去给帮农的人。在神视显现给圣安琪前不久,她的姐姐刚过世;圣安琪看见神视不久后,双亲也跟着过世了。

    我们无法得知圣安琪看见神视时是多大年纪,也许是十八、十九岁。不久,她离开布鲁达左和岱森农,前往沙洛(Salo)。嘉达湖状似汤匙,岱森农就位于汤匙底端,匙柄则延伸至奥地利边境的阿尔卑斯山,沙洛位于汤匙的中央,从岱森农步行可到。圣安琪搬去与舅舅及舅母毕安哥西夫妇(Bian- cosi)同住。

    毕安哥西夫妇家与梅芝家不同,他们是上层社会人士。圣安琪的舅母出身于较低层的贵族家庭。在舅父母家,圣安琪学会如何照管家务,也许还学会了缝纫技能。她的父亲可能曾教导她阅读,但她并未学习过书写。除此之外,她还学习了一些社交礼仪及娱乐。

    对于那些认识圣安琪精神的人而言,在沙洛发生的最重要事件,就是她加入了方济第三会,在下一章我们再谈及此点。

     因为方济会士们的鼓舞,圣安琪去了碧夏市(Brescia)。他们要求圣安琪到那里帮助一些家庭,其中最重要的一位是加大利纳.潘亭欧拉(Catherine Patengola)。她是一位贵妇,也是一位寡妇,在战争中失去了丈夫及二个儿子,因此圣安琪前去安慰她。这个经验开启了圣安琪的服务生涯,她在碧夏市为人群服务了二十年之久。

     令人惊奇的是,当她开始这件事时,至少是四十岁。假使她真是出生于1470年或1474年,而一直到1516年才去了碧夏市,那么这样推算下来,当她开始公开服务人群时,也许已经四十六岁了。

圣安琪对她未来的路及生活并没有清楚的规划及想法,这让我们不少人感到安慰。像一般人一样,她也不知道下星期、下个月,或是未来十年即将发生什么事。我们常为未来做了周详的长程计划,但是对下个钟头要发生的事却一无所知。圣安琪也和我们一样。当她搬到碧夏市时,可能已经四十多岁,在这里,她开始活跃于服务人群的工作。

     在碧夏市,圣安琪开始服务,用今日的术语,我们称之为做教会的慈善事业,诸如:医院服务、社会工作、照顾孤儿等。总而言之,她在那里为一切需要服务。

     不久,圣安琪开始她的朝圣之旅,先去了圣地,途经威尼斯,回程时,当地的人希望圣安琪能留在那里主持教会的慈善事业。他们想要强留她于威尼斯,但圣安琪坚持回去碧夏市。公元1525年是圣年,圣安琪前往罗马朝圣,当时的教宗是克肋孟七世(Clement VII),他久闻圣安琪在碧夏市的善功,也想留她在罗马主持教会的慈善事业。但是圣安琪洞悉教宗的意图,趁着深夜溜回碧夏市去了。

     第三次朝圣,圣安琪去了瓦瑞洛(Varallo)。瓦瑞洛位于意大利阿尔卑斯山的山脚下,在此她有另一个神视的经验(或说,一个深刻的宗教经验),然后又回到碧夏市。接下来的八年,圣安琪全心全意创立了「圣吴苏乐及其友伴」这个贞女团体。公元1540年,圣安琪去逝。

     她去逝前,特利腾大公会议(the Council of Trent)开幕了。我们可以说,圣安琪生活在一个交替的世代,她所创立的「圣吴苏乐及其友伴」团体可说是历史的结晶。「圣吴苏乐及其友伴」团体最初创立时,并非一个修会组织,只是一个由妇女所组成的团体,在世界中过奉献生活。今天,我们会称它是一个属于罗马的善会。这个团体在历史中逐渐演变,最后有许多同性质的小团体接受了修道院的体制,形成了「圣吴苏乐修会」(The Order of St. Ursula),她的成员称为「圣吴苏乐会会士」(Ursulines)。

      目前,圣安琪.梅芝的家庭有许多分支,其中有一些是「圣吴苏乐会会士」,由世界各地的圣吴苏乐会团体组成一个国际性的大家庭,团体规模大小不一,成员从十八人到数千人不等;另有一些称为「圣安琪的追随者」(Angelines),他们是国际性的平信徒团体;也有一些称为「圣安琪的女儿」(Daughters of St. Angela),这个组织主要在意大利北边活动; 最后还有不少人在各种方式上,与圣安琪的大家庭保持合作与伙伴的关系。

     以上是关于圣安琪的生平概况,随着此书的主题开展时, 我们还会回到她生活的细部实况。

     接下来的章节,我要介绍圣安琪的女性朋友们,以及圣安琪的灵修精神之一:热忱待客的精神。圣安琪遗留了一些作品给她的跟随者,共有三部,分别是:〈会规〉(the Rule)、〈劝言〉(the Counsels)和〈遗训〉(the Legacies)。在这些小书中,她提及了一些女性的名字,都是圣经中的人物,如:友弟德(Judith)、亚纳(Anna)及玛利亚(Maria)。

      在圣安琪的朋友中,有一位为了圣安琪及朋友们聚会的方便,出钱盖了一座祈祷室。这个祈祷室的墙上刻画了许多女圣人们的图像,其中有圣女吴苏乐(Ursula)及亚历山大的加大利纳(Catherine of Alexandria)。圣安琪最亲密的友伴是她的追随者们,这些人都与圣安琪所建立的「圣吴苏乐及其友伴」团体保持密切往来,包括:劳拉.甘伯(Laura Gambara)、芭芭拉. 冯塔娜(Barbara  Fontana)以及莉萨.布拉托(Elizabeth  Prato)。她们与圣安琪交往,她成为她们的朋友、同伴、导师及母亲。

     圣安琪与这些女性们互动密切,我们反省之后,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圣安琪首先令人注意的特质之一,就是对人开放及接受的态度。这种开放的心胸使她更能默观天主的爱,以及服务他人需要。我在此称之为「热忱待客」的精神(hospitality)。这种「热忱待客」的精神,是一种开放的态度,以热忱接待陌生人,关怀他人,并将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意大利有句话说:「Siatepiazzevole」,圣安琪在作品中也引用了此字数次, 意思是「待人良善」或「慷慨地对待他人」。有一位意大利友人告诉我,「Siate   piazzevole」字面的意义是要人像一座「广场」(「piazza」)。广场是一个开放的空间。

     圣安琪在碧夏市住了许多年,碧夏市比意大利任何一个城市都拥有更多的喷泉,一座喷泉的所在处都是一座广场。所以碧夏市处处是广场,有大有小,小一点的广场,它的喷泉较小;大一点的广场像座公园,不管年幼老少,情侣友伴都前来此地嬉游。

      在碧夏市,每座教堂前都是一座广场。这些广场位于路口交叉处,模样相似,都是开放的空间,由人来去,停留小憩, 非常地悠闲自在。

     圣安琪在〈遗训〉中要求女儿们像一座广场,藉此比喻, 她告诉我们应该活得开放、慷慨待人接物、充满热忱与喜乐─这些就是圣安琪精神的要领。「热忱待客」就是圣安琪留给女儿们的精神遗产之一。在「热忱待客」的精神中,没有矛盾与极端,而是统一及整合。

  我很喜欢圣经中一个故事,它贴切地指出「热忱待客」的精神,就是耶稣访友的故事。耶稣这二位好朋友是玛尔大和玛利亚,她俩十分爱耶稣,细心地照顾他的一切需要。她们正是「热忱待客」的典范。一般而言,这对姐妹花一直被视为两种不同生活态度的代表:玛尔大代表行动,玛利亚则是默观的代言人;但是耶稣、玛尔大及玛利亚三人不会这样诠释自己的生活态度,因为犹太民族没有二元论的观点。这种行动与默观, 以二元方式划分生活的观念,来自希腊民族的二元论文化。

    在圣经中,耶稣责怪了玛尔大,并不是责怪她过于忙碌, 而是责怪她行动后面隐藏的焦虑。焦虑使得我们的心分裂,这不再是行动。耶稣自己本身十分有行动力,从《马尔谷福音》的前两章经文即可印证此点,再不然,我们看看耶稣在葛法翁的一天行程,他真是活跃于使徒生活啊!然而,焦虑感使人的心分裂,变得冷漠,无法开放自己,慷慨地付出,热忱款待他人,遑论看到别人的需要。所以,圣安琪的灵修是「热忱待客」,它不分裂为工作行动与默观祈祷两端对立。

     圣安琪的精神教导我们如何过一个统一和整合的生活。她内在的默观精神并未引领她离弃世界,隐遁在与世隔离的修道院里,而是促使她生活在人群中,将生命传递给他人,像一座开放的广场,欢迎所有的人。

    伴随着此书逐渐开展的旅程,我相信我们将渐渐地体会默观的精神,它会引领我们对他人保持开放,对天主怀抱着坚定倚靠之心。


上一篇:中译序
下一篇:第二章:安琪的神视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本站简介 | 站长申明 | 投稿信箱 | 德兰圣乐 | 有声书馆 | 每日祈祷
愿天主祝福你,保护你;愿天主的慈颜光照你,仁慈待你;愿天主转面垂顾你,赐你平安!小德兰
开站时间:2006-12-24
您永远是第(1)位蒙受祝福者
站长:小德兰 Email:dadelanxiaodel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