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用10个观察表明,真正的宗教主要由感情组成。 1、真正的宗教主要在于强烈的爱好和意志 心境的热烈运作,爱好与意志丰富的活动,完全可以确定真正的宗教。上帝要求、意志承认的宗教,并不是由软弱、麻木、无生机的期望构成,因为它们几乎不能使我们摆脱冷漠。在《圣经》中,上帝坚持认为,我们“要心里火热”,而且积极地把我们的心境投入宗教之中。“要心里火热,常常扶侍主”(《罗马人书》,12:11)“以色列啊,现在耶和华,你的神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敬畏耶和华你的神,遵行他的道,爱他,尽心尽性侍奉他。(《申命记》,10:12,cf.6:4,30:6)。 如果我们不是执着地追求我们的信仰,如果我们的意志和爱好没有热切地运作,我们就一无所有。对于我们来说,宗教生活包含的东西太多了,因而我们不能半心半意。真正的宗教永远的动态的东西。它的力量在心里运作。因此,真正的宗教被称作“虔敬的力量”,正是,“虔敬的力量”,把它与宗教那些纯外在的表现区别开来。“有虔敬的外貌,却背叛了虔敬的实意”。(《提摩太后书》3:5)在那些有健全可靠信仰的人之中,上帝的精神就是强有力的,神圣感情的精神。上帝被说成是“赐给刚强、仁爱、谨守的心”。(《提摩太后书》1:7)同样,当一个人在上帝的拯救和圣洁的影响中发现上帝的精神时,就可以说他“被施以圣灵和圣火的洗礼。”上帝的精神激起了内心的力量和激动,就像《路加福音》24:32所描述的,“他们的心是火热的”。 信仰可以与那些精气十足的运动相媲美,如为争夺奖赏和锦标而进行的赛跑、角力、拔河等。也可以把它描述为与强敌作战,这些强敌企图取我们的性命,使一个城市或者王国处于战争状态或者被围困状态。 真正的恩遇有许多层次。一些人在基督那里只是婴儿,他们对圣洁事物的爱好和意志,仍然相对比较弱。而另外一些人则朝气蓬勃地运用虔敬的力量,这使他们能够战胜一切肉体或属血气的感情,有效地征服它们。每个真正的基督的信徒“爱他更甚于爱父母亲、妻子儿女、兄弟姐妹、房屋地产;是的,甚至远甚于爱他自己的生命。”真正的宗教热烈地运用意志。 2、感情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动力 人性的创造者(上帝)不仅把感情赋予人类,而且使它们成为人类活动的基础。 除非人受爱、憎、期待、希望或者恐惧一类的感情影响,否则人的本性是非常懒惰的。这些情绪像原动力一样,促使我们生活在一切生命事物和生命的追求之中。在生意场上可以看到这一景象,那时人们以最热烈的方式解决问题,朝气蓬勃地做事情。市场被看作生意场所和活动场所。如果没有了爱与憎、希望与恐惧、生气、热忱和深情的期待,世界也许就是了无生机的、死寂的。 实际上,感情是贪婪之人的动力,人在世俗的追求方面是贪婪的。 感情把野心勃勃的人推向世俗的追名逐利。他促使贪欲之人追逐愉快和肉体的享乐。在追求这些东西时,世界一直处于动乱和活动之中。但是,如果感情被拿去,这一活动的源泉也就不在了,运动本身也就停止了。如果这在世俗社会的事情中是真的,那么在信仰问题上它也是真的。他们活动的动力完全在于宗教感情。如果他只有教条的知识和理论,没有感情,他决不会把握信仰的精髓。 3、宗教事物仅仅在这种程度上支配我们:它们能影响我们 大众常常听到《圣经》,也拥有关于它的知识。但是,如果他们听到的东西没有感动他们,那么它根本就没有什么效用,也不会改变他们的行为和禀性。许多人听到上帝恩遇的感情,他全能的力量和无边的智慧,他无限的威严和至善。他们是上帝无限的仁慈、怜悯、伟大智慧、权力和崇高的听众。他们尤其听到了在耶稣中不可言说的爱,耶稣的宏伟业绩,以及为他们而受难。他们也听到上帝清晰的命令、宽厚的告诫,以及福音书甜蜜的邀请。他们听到所有这一切,然而内心世界依然没有任何改变,行为依旧。这只是因为,他们所听到的东西并没有使他们受到感动。 我斗胆断言,如果感情没有发生变化,宗教本质不发生变化的情形将永远持续下去。如果不是这样,任何属血气的人,都不会热切地寻求他的拯救。如果不是这样,在为蒙恩做祈祷时,就不会全身心对待上帝。如果没有看到自己无价值,任何人对上帝都不会俯首贴耳。如果心没有受到感动,任何人都不会投入上帝的庇护所。同样,如果心没有受到感动,任何圣徒都不会走出心灵的冷漠和死寂,或者走出没落。总之,要是心没有深受感动,一切有意义的东西都不能改变任何人的生活。 4、《圣经》强调感情 《圣经》处处强调感情:恐惧、希望、爱、期待、欢乐、悲痛、感激、同情、热忱。 《圣经》常常谈到需要圣洁的恐惧。对上帝的话诚惶诚恐,敬畏上帝,常常被描述为虔诚之人禀性。上帝的荣耀和最后审判,使他们敬畏上帝。在《圣经》中,圣徒被描述为“上帝的听众”,或者“他们敬畏上帝”。由于敬畏上帝在很大程度上是真正的虔敬的本质,因而它通常被描述为“对主的敬畏”。每个知道《圣经》的人,都知道这一点。 同样,《圣经》也经常谈及对上帝的希望和上帝的承诺,说这是真正的信仰最重要的部个。这里所说的希望,是组成宗教的三个重要内容之一。(见《哥林多前书》,13:13)“对主的希望”也被说成是圣徒的反响。“有雅各的神相助,仰仗我主耶和华,这人便为有福。”(《诗篇》,146:5)“倚靠耶和华、以耶和华为可靠,那人便有福了”。(《耶利米书》17:7)“凡仰望耶和华的人,你们都要壮胆,他坚固你们的心。”(《诗篇》31:24)我们还可以引证许多其他段落。恐惧和希望结合在一起,构成真正的圣徒的禀性:“耶和华的眼光看顾敬畏他的人和仰望他慈爱的人。”(《诗篇》33:18)“耶和华喜爱敬畏他和盼望他慈爱的人”。(《诗篇》147:11)希望被看得如此重要,因而使徒说“我们得救是在乎盼望”。(《罗马人书》8:24)(它也被描述为基督士兵的“头盔”《帖撒罗尼迦前书》,5;8)希望仍然牢固,像灵魂的锚。(《希伯莱书》6:19)它也被描述为,由于耶稣复活,真正的圣徒获得的大收获和利益。(《彼得书》。1:13)《圣经》经常强调对上帝、对主耶稣基督、对上帝的子民以及对一切人类之爱的感情。不过,我们稍后再谈及这些。 与爱相对立的感情——憎恶,以原罪为它的对象。这也是《圣经》所说真正的宗教的重要部分。“敬畏耶和华,在乎恨邪恶”。(《箴言》,8:13)圣徒们响应号召,以憎恶邪恶证明自己的真诚。“你爱耶和华都当憎恶罪恶。”(《诗篇》,97;10)诗篇的作者经常以此作为他真诚的证明。“我要存完全的心行在我家中。邪僻的事,我都不摆在我眼前;悖逆人所做的事,我甚恨恶,不容沾在我身上”。(《诗篇》,101:2,3)“我恨一切假道”。(《诗篇》,119:104,参见V.127)《诗篇》139:21中又说,“耶和华啊,憎恨你的,我岂不恨恶他们吗?” 《圣经》中经常提到,神圣的期待——在长时间如饥似渴地追寻上帝,是真正宗教的重要部分。“我的灵魂羡慕你的名字,就是你那可记挂的名”。(《以赛亚书》,26:8)“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华,我仍要寻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华的宫殿里,瞻仰他的荣美,在他的殿里求问。”(《诗篇》,27:4)也有许多诗篇表达了类似的思想:《诗篇》42:1,2;63:1,2;73:25;84:1,2;119:20;130:6;143:6,7;《所罗门之歌》3:1,2。 按照耶稣登山训众时宣讲的福音,灵魂这种圣洁的如饥似渴,使一个人真正得福。“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马太福音》,5:6)分享这种圣洁的热望,被看作不朽生活最大的恩赐之一。(《启示录》,21:6) 《圣经》也把圣洁的欢乐,说成真正宗教的重要部分。它常常规劝我们享受这种欢乐。“又要以耶和华为乐,他就将你心里所求的赐给你。”(《诗篇》,37:4;参见《诗篇》97:12;33:1)“应当欢喜快乐。”(《马太福音》5:12)“你们要靠主喜乐”。(《腓立比书》,3:1;参见4:4)圣灵所结的果子也有快乐。(《加拉太书》,5:22)诗篇作者把他的神圣的快乐,说成是真诚的见证。 在谈论真正的宗教时,也经常提及内心的宗教悲哀、哀痛、沮丧。这些通常被描述成识别真正圣徒的标志,也是圣徒禀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马太福音》,5:4)“耶和华靠近伤心的人,拯救灵性痛悔的人”。(《诗篇》,34:18)因此,内心圣洁的悲哀和沮丧,常常被作为圣徒(尤其得上帝欢心,为上帝所承认)与众不同的伟大品质之一。“神所要的祭,就是忧伤的灵。神啊,忧伤痛悔的心,你不必轻看”。(《诗篇》51:17;参见《以赛亚书》,57:15;66:2) 感恩是所提到的另一种感情。感恩尤其与对上帝的感谢和赞美相关。《诗篇》和《圣经》许多其它篇章都频频谈及它。所以,我不需要专门提及那些文本。《圣经》经常说,同情或者怜悯是真正宗教的重要特征。确实,一个悲天悯人的人和一个善良的人在《圣经》中是同义词:“义人却恩待人,并且施舍。”(《诗篇》,37:21)“怜悯贫乏的,乃是尊敬主。”(《箴言》,14:13)“所以你们既是神的选民,圣洁蒙爱的人,就要存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忍耐的心”。(《歌罗西书》,3:12)那些真正被赐福的人,拥有这种伟大的品质。我们耶稣基督说:“怜悯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马太福音》,5:7)法利赛人未显示这一点。(《马太福音》,23:23)先知弥迦(Micah)强调它的重要性:“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在。”(《弥迦书》,6:8)《何西阿书》6:6说:“我爱良善,不喜爱祭祀”。这句话想必打动了我们的救主,因为他两处引用过它,一次在《马太福音》9:13,一次在12:7。 热心也经常被说成是真正的圣徒宗教的本质部分。基督为我们舍弃了自己,这是伟大之举。(《提多书》,2:14)不冷不热的老底嘉教会被指责为缺乏热心。(《启示录》9:15:16,19) 强调我们的宗教更多地取决于感情的说法浩如烟海,我只引用了其中的一些。否定这一点的人,也可以放弃他们的《圣经》,并且根据他们对宗教性质的判断,获得其它规则。 5、爱是感情之首 爱是一切其它感情的源泉和之首。我们赐福的救主在回答律法师的问题时证明了这一点:“律法上的戒命哪一条是最伟大的呢?”(《马太福音》,22:37-40)使徒保罗也反复指出这一点:“爱人的就完全了律法”。(《罗马人书》,13:8)诗篇10也说“爱是完全律法”。《加拉太书》5:14也说“因为律法都包含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此外,我们在《提摩太前书》1:5读到:“但命令的总归就是爱,这爱的从清洁的心和无亏的良心、无伪的信心生出来的。”保罗还说,爱是宗教中最伟大的东西,是宗教的核心。没有爱,最伟大的知识和它的馈赠,最冠冕堂皇的表白,事实上,宗教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空的,无价值的。正像《哥林多前书》13所证明的,它是源泉,一切善都从它开始。 这种爱包括灵魂对上帝与人的全部虔诚的期待。当灵魂这一爱好有意识地努力接近上帝时,它便成为感情或者“深情的爱”。这是动态的、炽烈的爱,当耶稣谈到用我们全身心去爱上帝,像爱我们自已一样爱邻人时,他把这种爱描述为一切宗教之和。这种爱是先知们的律法所思想、所描述的一切之和。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作为一切宗教之和,《圣经》的种种内容正在排斥心灵的习惯或者运作。不过,从《圣经》的这些内容看,一切真正宗教的本质在于爱,这一点是真切分明的。这种圣洁的感情和趋向这种感情的习惯性倾向,恰恰是真正信仰的基础的全部成就。 因此,真正宗教的主要内容在于感情,这是显而易见的。爱并不只是感情之一;它是第一位的和首要的感情,是其它感情的力量。由爱引起对那事物的憎,这些事物与我们想要爱的东西相对立,或者我们喜欢做的事情相对立。爱与憎取决于那些感情的前后关系,如,在场或者不在场,确定的或者不确定的,可能的或者不可能,正是爱与憎,引起一切其它感情,如,期待、希望、恐惧、欢乐、悲痛、感激、气愤,等等。一切其它宗教情绪,都来自对上帝这种动态的、充满深情的、炽烈的爱。由它产生对原罪强烈的憎恨,恐惧,以及对上帝愤怒的畏惧。从它也产生了对上帝仁慈和尊贵的感恩,对上帝仁慈的临在的欣喜,对上帝未现身的悲哀,当我们期待他时,我们对上帝满怀欣喜的希望,对上帝的荣耀炽烈的赞美。同样,从对人炽烈的爱,将产生对人类一切其它善的感情。 6、神圣的感情是《圣经》圣徒的特征 让我们列举3个著名的圣徒,他们已经表达了自己内心中这种感情的现实性。 第一个是大卫(David):“一个完全符合上帝心意的人”。《诗篇》为我们描绘了他们信仰的一幅逼真的肖像。大卫圣洁的颂歌中向我们表白,他虔诚圣洁的感情是如何表达和培养出来的。这些感情传达了他对上帝恭顺而炽烈的爱。对上帝恩遇的至善至美和奇迹的赞美,他全身心如饥似渴地追寻上帝,在上帝那里享受无穷的快乐,对上帝伟大的善行,报以甜美温柔的感激,由于对上帝感恩戴德和全身心的信仰,因而灵魂获得了神圣的成就感和胜利的喜悦。《诗篇》也表达了大卫对地球上的杰出人物圣徒的爱,在他们那里感受到的喜悦,还表达了他对《圣经》和圣餐仪式衷心的喜爱。他为自己和他人的原罪感到悲哀,他表达了对上帝炽烈的热忱,也表达了他对上帝及其子民的敌人的憎恶。大卫的《诗篇》充分表达了圣洁的感情。《诗篇》中的大卫,并不仅仅以个体的身份说话。作为以色列《诗篇》的作者,他也表达了教会爱慕和敬仰的领导者,上帝和基督的预见。因此,《诗篇》的许多内容,都是以人格化的上帝的名义讲话。在《诗篇》的其它部分,大卫也以教会的名义讲话。 第二个范例是使徒保罗。首先,他是被选定担负基督重托的非犹太人。他是主要工具,在这个世界上倡导并且确立基督教,清楚地展现一切时代教会的教诲——福音辉煌的玄义。因此,某些人认为,他是不朽的基督最杰出的仆人,这是不恰当的,。他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显然,他在使徒书中表达的信仰,恰恰是这种圣洁的感情。他所有的自我表白,都是激动的、目的明确的、完全沉浸在对恩遇的主的爱之中。他珍重一切事物,生怕遗漏了关于基督至善至美的知识。实际上,他珍重它们是为了赢得上帝,除非它们的垃圾。他说自己被神圣的感情所淹没。这促使他前进,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哥林多后书》,5:14,15) 保罗的使徒书,充分表达了对基督子民发自心底的爱,(《哥林多后书》,12:19;《腓立比书》,4:1;《提摩太后书》,1:2)充沛的爱(《哥林多后书》,2:4)以及深沉温柔的爱。(《帖撒罗尼迦前书》,2:7,8)他也谈及发自心底里的爱,(《腓立比书》,1:8;《腓立门书》12:20)对他人诚挚的关怀,(《哥林多后书》,8:16)他表达了对他人怜悯和仁慈的同情。(《腓立比书》,2:1)他表达了对他人内心痛苦的关切。(《哥林多后书》,2:4)他说到他的灵魂与他们的剧烈冲突。(《歌罗西书》2:1)他谈到,由于内心深处对犹太人的同情,因而产生了强烈而持久的悲哀。(《罗马人书》,9:2)他也说到,他的嘴对哥林多的基督徒是张开的,他的胸襟对他们是宽宏的。(《哥林多后书》,6:11)他经常谈到“充满柔情和持久的期待”。(《帖撒罗尼迦前书》,2:8;《罗马人书》1:11;《腓立比书》1:8,4:1;《提摩太后书》1:4) 保罗也表达了欢乐的感情。(《哥林多后书》,1:12,7:7;9:16;《腓立比书》,1:4,2:1,2,3:3;《歌罗西书》,1:24;《帖撒罗尼迦前书》,3:9)他谈到他享有极大的欢乐,(《腓立比书》,4:10;《腓立门书》,7)他的欢乐和他的欢喜,(《腓立比书》2:1,2)他极度的欢喜,(《哥林多后书》,7:13)以及他充满了舒适而强烈的欢乐。(《哥林多后书》7:4)他也说到自己永远是欢乐的,(《哥林多后书》,6:10)他自己灵魂的胜利,(《哥林多后书》2:14)他在磨难中的荣耀。(《帖撒罗尼迦前书》,1:4;《罗马人书》,5:3) 《腓立比书》1:20也表达了希望的感情;他说到他“最热切的期待和希望”。 他同样表达了圣洁的嫉妒感情。(《哥林多后书》,11:2,3)保罗皈依后的全部历史,都展现了对主的事业,主的教会的繁荣的强烈热情。结果,他坚定地参加了持久、浩大的劳动,以教诲、规劝、警戒、评说他人,“与他们一道感受出生的阵痛”。他和无数强有力的敌人发生冲突,这些敌人不断反对他。他描述与公国和列强进行斗争。他谈到参加面前的赛跑,尽管艰难困苦重重,仍然奋力向前。另外一些人认为他非常疯狂。他那如泉的眼泪进一步证明他的感情内容。在《哥林多后书》2:4和《使徒行传》20:19中,他谈到他的“许多眼泪”。在诗句31,他说,他的眼泪日以继夜地流淌。 如果任何人考察《圣经》中记载的这位伟大使徒的履历,却没有看到他的宗教更多地存在于感情中,这便是有意视而不见。好像一个人,为了看不见射在他脸上的光,而闭着眼睛。 我也说说使徒约翰,他也是一个范例。作为一个被人们爱戴的信徒,他是十二个信徒中与主最亲近,最受爱戴的人,他被获准享有最大的特权。在耶稣变容时,他是与耶稣同时临在于山上的三个人之一;他承担贾拉斯(Jairus)之女美育之职;当他在花园里感到极度痛苦时,耶稣带着他一道走了。他也是使徒保罗——基督教三大支柱之一——谈到的人物之一。然而,他之所以著名首先是因为,他在最后的晚餐时,靠在耶稣的胸前。他是基督选定的一名信徒,在末日审判时,耶稣将向他展示对基督教会的豁免。《启示录》中有这样的说明。他是被选定议定《新约全书》正经和整部《圣经》的人。 学者们从他的作品中显然已经看到,约翰是一个人,有十分丰富的感情。他的谈吐表达得最体贴、最有同情心。它们不是别的,只是最热烈的爱。仿佛他完全是由温柔圣洁的感情构成。我们不能帮助人们看到充满他作品的感情。 7、主耶稣基督有最温柔体贴、最深情的胸襟 耶稣基督有一颗最温柔、最深情的心。他是牧羊人,羊群追随着他。他的美德表现为圣洁感情的运作。他是最奇妙的、爱的典范,对主和人的爱,永远体现为热情、活力和力量。当“他更认真地祈祷,奉献大声地哭泣和泪水”,在血与泪中搏击时,这些感情使他(Him,基督)在激烈的斗争和极度痛苦的冲突中取得胜利。他行使圣洁的爱产生的力量,比死亡更加强大。在他进行伟大的斗争时,他极度惊愕,他的灵魂极度痛苦,甚至到死时也是这样,但是,他还是征服了恐惧和悲伤等属血气的感情。 在他的生命旅程中,他也表现得深情依依。《诗篇》69,表明他有极大的热情:“我为你的殿心里焦急,如同火烧”。(《约翰福音》2:17)他为人的原罪感到悲哀。“耶稣怒目周围看他们,忧愁他们的心刚硬”。(《马太福音》3:5)当他想到原罪和不信神之人的苦难,他为之哭泣。当他展望耶路撒冷城和城中的居民时,他哭道:“噢,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你杀死了先知们,向他们投掷石块,而它们本是赏赐给你的;我是何等频频地把你的孩子聚集在一起,像母鸡把它的孩子收拢在翅膀下一样,而你却没有!” 我们也读到基督最诚挚的期望:“我很愿意在受害之前和你们吃这逾越节的筵席”。(《路加福音》,22:15)我们在基督那里,也经常看到同情或者怜悯的感情。(《马太福音》15:32,18:27;《路加福音》7:13),他常常被怜悯所动J(《马太福音》9:36,14:14;《马可福音》6:34)当马利亚和马大来到他面前向他哭诉,为她们兄弟之死哀痛时,他是何等温和啊!(见《约翰福音》,11)在他被钉上十字架之前的那个晚上,他与他的11个门徒进行最后的临终谈话。他告诉他们,他要去了,并且预言,他去了以后,他们在世界上将面临巨大的困难,遭受极大的苦难;他像对待自己小孩子那样,安慰他们,向他们提出忠告。他把他的圣灵遗赠给他们,同时,他把他的宁静、舒适和欢乐赠给他们,以此作为他最后的意愿和遗嘱。(见《约翰福音》,13-16)在第17章结尾,他为他们和他的整个基督教会,作情深意切的代理祈祷。所说的一切,都被写出来或者表达出来,这似乎是最深情,最感人的。 8、天国的宗教主要由感情构成 毫无疑问,天国有真正的宗教,真正的宗教是最纯净、最完美的。按照《圣经》的看法,那种超凡状态的表现,主要在于圣洁、强大的爱和欢乐。这些表现是在最炽烈、最崇高的赞美中被给予的。因此,天国中圣徒的宗教,与凡间圣徒的宗教是同一个东西,即不可言说的,充满荣耀的爱与欢乐。 我们在经验上的确不知道,在肉体之外,或者在荣耀的肉体中的世界,爱与欢乐究竟意味着什么。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这种体验。但是,凡间的圣徒的确知道,灵魂中圣洁的爱与欢乐可能是什么。我们也知道欢乐与在天国中体验到的相同。因为凡间圣徒的爱与欢乐,只是天国的光明、生活和赐福的开端和曙光。现在,只是程度和环境不同而已。《圣经》的许多内容都能证明这一点,如《箴言》4:18;《约翰福音》4:14,6:40,47,50,51、54,58;《约翰一书》3:15;《哥林多前书》13:8-12。因此,尽管天国圣徒与凡间圣徒的爱与欢乐程度与环境都不同,但是,若假定天国圣徒的爱与欢乐如此不同,因而不是感情则是不合理的。我们不相信这种假设。 因此,天国的宗教也主要在于圣洁的爱和欢乐,而且更多地是在感情方面。这条认识事物本质的道路直通到那个地方,在那里,可以发现事物的纯净与完美。如果我们想要看到金子的本质,不是在天然矿石状态中,而是在它被冶炼之后才会看到。如果我们想看到,并且理解最完善的、真正的宗教,不能在它有缺陷时,或者在混合状态下看到它理解它。每个真正虔诚的人,不是这个世界的人,因为他们在这里是生人,他们属于天国。他们生自天上,天国是他们的家园。因此,在他们之中真正的宗教原则,是传递天国宗教。他们的恩典就是上帝的荣耀。上帝使他们与那个世界一致,从而使他们适合那个世界。 9、上帝的圣餐仪式和职责是真正宗教的手段和表现 首先,我们列举祈祷的职责。显然没有人要求我们履行这一职责,以表明上帝的完美、威仪、圣洁、仁慈和一切完满。我们的自私、空虚、依附和无价值都表明,我们是多么微不足道,尽管我们想要做并且渴望做一切。然而,上帝号召我们祈祷,以便用我们表达的东西感动我们的心,这样便为我们得到我们所祈求的恩赐作好准备。由于我们对上帝的崇拜、谦恭和敬畏,因而我们的姿态和行为有影响我们的内心,也影响他人内心的倾向。 为上帝唱赞美诗的职责,在整体上似乎就是用来激发、表达宗教感情的,除了这些东西有打动我们感情的倾向以外,我们没有任何其它理由表明,为什么我们应该用诗文,而不是用散文和音乐,向上帝表达我们自己的感情。 我们看到,上帝指定的圣礼仪式证明了这一点。鉴于我们的精神状态,上帝不仅命令应该告诉我们一些伟大的事件,如耶稣的福音和他为人类赎罪,而且他也用《圣经》教诲我们。因此,他在圣礼仪式上已经让我们看到一些明显的迹象,以便使它们能够更深地感动我们。 圣洁的事物为人的心灵和感情留下的印象,显然是上帝规定的、伟大的、主要的方法之一,上帝就是运用这种方法把《圣经》传达给人类。上帝馈赠《圣经》的目的,不是我们只对它进行正确的评论、注解,并且拥有其它一些优秀的神学著作即可。尽管它们有助于我们更充分地理解《圣经》,但是,它们并没有这样伟大的倾向,能够影响我们的内心和感情。在布道时,上帝指出,如何详细有效地把他的话用于人类。他相信,有一种适宜的方法,这就是用信仰的重要性和需要拯救的重要性感动有原罪者。因此,布道强调指出上帝规定的条款是何等荣耀,何等充分。他也用这来激励圣徒纯净的心灵,常常把真正宗教的伟大之处带回他们的记忆,以此激活他们的感情。上帝用这种方式,把这种完美教诲的来龙去脉放到他们面前。(《彼得后书》1:12,13) 基督“所赐的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教师。基督的身体在爱中长成身量”,(《以弗所书》,4:11,12,16)这时,基督强调爱与欢乐这两种感情。保罗在教诲提摩太,并向他提出忠告时,涉及这位牧师的工作,保罗通知他,《圣经》的伟大目的是爱,他将宣讲这一目的。(《提摩太前书》,1:3-5)上帝也用布道来增进圣徒们的欢乐。因此,牧师被称作“他们欢乐的帮助者”。(《哥林多后书》,1:24) 10、心刚硬是原罪 内心的圣洁或者真正宗教的圣洁,主要在于心中的感情。因而,《圣经》始终认为,心的刚硬是心的原罪。基督为犹太人感到悲哀和沮丧,因为他们的心是刚硬的。“耶稣怒目周围看他们,忧愁他们的心刚硬”。(《马可福音》,3:5)人为自己招致天谴,因为他们的心刚硬。“人竟硬着刚硬不悔改的心,为自己积蓄愤怒,以致神震怒,显他公义审判的日子到来”。(《罗马人书》,2:5)由于他们的心变得刚硬,因此,以色列家不服从上帝。“以色列家却不肯听从你,因为他们不肯听从我。原来以色列全家是额坚心硬的人”。(《以西结书》,3:7)在荒野中的这一代人的邪恶与反叛,被归咎于他们的心刚硬。(《诗篇》,95:7-10)心刚硬阻止西底家(Zedekiah)皈依主。“他却背叛,强项硬心,不归服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历代志下》36:13)当人们反对耶稣,对抗基督教时,也提到同一原则:“有些人心里刚硬不信,在众人面前毁谤这道”。(《使徒行传》,19:9) 上帝常常把人放在原罪的力量和他内心的腐化面前。上帝使心变刚硬的说法表达了这一点。“如此看来,神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叫谁刚硬,谁就刚硬”。(《罗马人书》,9:18)“主叫他们瞎了眼、硬了心”。(《约翰福音》,12:40)保罗似乎说过,“一颗邪恶的心背离了活的上帝”,与一颗“刚硬的心”是同一东西。“就不可硬着心,像在旷野里惹他发怒,试探他的时候一样”。(《希伯来书》,3:8,参见3:12,13)上帝在皈依或者把一个人从原罪的力量中解救出来所做的伟大工作,也是以这种方式表达出来的。正是上帝“从他们肉体中除掉石心,赐给他们肉心”。(《以西结书》,11:19,36:26) 一颗刚硬的心显然指没有感情的心,或者善良的感情不能使之所动的心。它像石头一样,给人的印象是没有感觉、麻木、冷漠、坚硬。因此,一颗刚硬的心被称作铁石心肠,与有情感、感觉、可被触动、可被打动的肉心截然相反。我们在《圣经》中能够读到刚硬的心和温柔的心。无疑我们把它们看作机会。 一颗温柔的心很容易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它总应该做什么东西所感动,不是吗?上帝称赞约西亚因为他的心是温柔的:“我指着这地和地面上的居民说,我要把这地变为荒场、民要受到诅咒,你便心里敬服,在我面前自卑,撕裂衣服,向我哭泣,因此我应允你。这是我耶和华说的”。(《列王记下》,22:19)我们应该像小孩子一样,在属灵的、圣洁的事物中,有一颗温柔的、容易动感情的、受感动的心。 从其它经文可以清楚地看到,心的刚硬意味着它没有感情。我们被告知,鸵鸟对幼仔没有天然的感情,“它忍心待雏,似乎不是自己的,虽然徒受劳苦,也不为雏惧怕”。(《约伯记》,39:16)同样,一个人的心不为危险所动,也被描述为他的心变刚硬。“常存敬畏的,便为有福;心存刚硬的,必陷在祸患里”。(《箴言》,28:14) 由于《圣经》里面刚硬的心意指某人没有虔敬的感情,因此,我们能够理解它与原罪和内心的腐败之间惯常的联系。相比之下,内心的恩遇和圣洁,在很大程度上将导致虔诚的感情,而且容易受这种感情的影响。学者们一般都同意,原罪根本上是消极的,剥夺了人们圣洁的基础。如果原罪主要在于心刚硬和缺乏虔诚的感情,那么纯洁显然就是拥有这些虔诚的感情。 但是,我并没有说,一切感情都展示出一颗温柔的心。因为憎恶、愤怒、骄傲和其它自私的,自我炫耀的感情,极大地展现了心的刚硬。显然,心的刚硬和心的温柔都是一些表现,与情绪相关,它意味着心容易受到反对的影响,或者面对反对而关闭自己。稍后我将进一步讨论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