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凡向我说:”主啊!主啊”的人,就能进天国; 而是那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天国。 ——《马太福音》7:21 如同他们必须把自己变成穷人一样,“怀大爱心,做小事情”,也是他们服侍穷人时所不可或缺的作为。这个作为看起来简单,其实很不容易。而且这个作为里,包含着他们必然要承担的种种苦痛,就像他们必须要承担物质的清贫一样。 因为,这也是穷人中的穷人所一贯承受的苦痛。 还因为,这也是十字架上受难的基督所一直承受的苦痛。 而仁爱传教修女会所要进行的服务,并不单是为穷人做各种事情,还必须在穷人受苦时陪伴他们。这种陪伴意味着:他们既分担了受苦者的苦难,也与受苦的基督共同承担着苦难。 德兰姆姆经常表示:“圣约翰与圣母在十字架底下所做的就是这些。” 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姆姆向来访者说明“怀大爱心做小事情”常常会引发的几种苦痛。归纳起来,大致有五种:身体上的,心灵上的,情绪上的,钱财上的,以及精神上的。 德兰姆姆解释说:这五种苦痛,常常或个别、或全部一起于某个时候出现,无论是接受爱的受苦者,还是施予爱的受苦者,都会一一经历到。她形容这就是:“爱,直到成伤。”而且,“如果受伤,如是更好。”因为所有的苦痛都被他们视为一种对上主的奉献。 姆姆相信,了解痛苦并真诚地接受,将使人得以洞见其终极价值。因为基督正是透过受难,而完成了对人类的救赎。耶稣为什么要分担我们的孤寂、我们的苦恼,乃至我们的生命和死亡?因为祂要凭借这种分担来帮助我们;也只有借着这种分担与我们合而为一,祂才能救赎我们。 所以,德兰姆姆充满信心地说:“我们也可以这么做。”在她看来,她和她的修女修士们,也必须借着物质上的贫乏,以及身体、心灵、精神和情绪上的苦痛,来分担贫困者物质上的穷乏与精神上的困苦;并借着这种分担与他们合而为一;最后借着这种合一,来帮助他们,并救赎他们。 而且唯有如此,她才能将上主带进穷人的生命中,同时将穷人带给上主。 德兰姆姆说:“如果我们不受苦,我们所做的就只不过是社会工作。”因此,跟贫穷一样,受苦也是他们生命的赠礼和工作的必备条件。 但他们是施爱的受苦者,也因此,他们是喜悦的受苦者。他们不因受苦而忧郁,更不因受苦而冷漠、或是心中充满对人世的不平与怨怼。 德兰姆姆说:“如果你接受苦痛并把它献给天主,这将带给你喜悦。苦痛是天主的大馈赠,真诚地接受它的人,深深地爱人的人、完全地奉献自己的人,都知道它的价值。” 可以说,借着爱与仁慈的行为,以喜悦分担受苦者的苦痛与贫穷,是仁爱传教修女会工作的根本。这也是他们与社会工作者的不同。而她们所做的,都是为了使自己更像耶稣。有个牧师曾说:“倘若你要使自己看起来更像耶稣,那就只有一个办法:像耶稣那样付出。” 耶稣说:”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哀恸的人”,既指那些能够承受住自己生命中最大苦痛的人;也指那些为自己的罪和不配蒙恩而极端痛悔的人;还指那些为这个世界和大众的苦难而极度忧伤的人。 德兰姆姆和她的修女修士们,显然就是为这个世界和大众的苦难而极度忧伤的人。他们远离物质,过着和穷人一样赤贫的生活。但他们并不远离人,恰恰相反,他们所做的,是与所服侍的人合而为一。 我们都清楚这样一个事实:如果没有人愿意去关心他人的悲伤与哀愁,没有人愿意去分担他人的失落与困顿,没有人愿意去安慰、去陪伴,那么,这个世界就一定会变得更加贫乏,更加冷漠与荒凉。基督教是关爱人的宗教。因此,凡是极度关心这个世界的困苦、忧愁和别人之需要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一定会从他的忧伤中,寻见天主的喜乐。 所以,让我们永远都记得:哪里的悲伤得到安慰;哪里的哀愁转为喜悦;哪里的苦难被遏止,爱被传播,哪里便是天主的国度。 透过德兰姆姆所说的话,以及她所施行的工作,我们终于可以体认到一个事实:当你秉持着爱来做那些平凡的小事时,你所能成就的,一定非凡无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