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段时间,以苏联私人生活为题材的书籍相当流行,除了成书较早的文学类书籍,如《古拉格群岛》、《生活与命运》、《科雷马故事》外,还有理想国丛书《耳语者》、《古拉格之恋》这类偏纪实性的著作(很惭愧,我都只读过一点点)。对俄罗斯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个宗教根基深厚的国家,尽管宗教在俄国革命中遭受了猛烈的冲击,它们却没有灭绝,而是以隐蔽的形式存活了下来。俄罗斯还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以民族遗产的形式保存宗教的情况并不鲜见(比如车臣人的伊斯兰教,波兰人的天主教,远东各族群的萨满与藏传佛教)。既然如此,肯定有宗教界人士记录过自己在苏联的所见所闻,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一类书籍不太可能在国内出版。比如下面这本书。
本书的主角瓦尔特•齐赛克是一位美籍波兰裔耶稣会士,而且还是一位东仪天主教神父。齐塞克神父在苏联入侵波兰期间跟随难民潮进入苏联,不久后被苏联内务部逮捕,他在苏联滞留了23年,其中15年是在监狱和劳改营中度过的。
1963年10月回到美国后,齐赛克受人之邀,口述了自己在苏联的亲身经历。这段口述的原文保存在宾夕法尼亚州谢南多厄的耶稣会住院中。本书出版于冷战期间,所以书中出现的人名多为化名,这么做是为了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由于出版社的要求,正式出版的这本《With God in Russia》实际上是原稿的缩写版,篇幅只有原稿的三分之一。即便如此,本书也不失为一部优秀的苏联私人生活记录。
初领圣体时的瓦尔特•齐赛克。摄于1914年
全书内容可按章节分为五部分,以下是各章节的内容梗概:
第一章:自述早年经历
齐塞克神父1904年11月4日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谢南多厄的一个波兰移民家庭,年轻时曾是当地有名的恶少,由于经常惹是生非,差点被父亲送进少管所。后来在母亲的影响和支持下,沃尔特•齐塞克决定成为神父,并在一番波折后加入了耶稣会。
在耶稣会学习的数年间,齐塞克心中萌生了前往俄罗斯传教的愿望,他在完成美国的学业后便远渡罗马,到新设立的俄罗斯学院就读,并于1937年6月24日在城外圣保禄大殿领受圣职。由于战前紧张的国际形势,齐塞克神父未能在第一时间进入俄罗斯,他被耶稣会派往波兰与乌克兰交界处的小镇阿伯丁,在当地的东仪天主教会开展传教工作。
齐赛克神父于1938年11月到达阿伯丁,时间恰是慕尼黑会议结束后。1939年德军入侵波兰,华沙陷落。与此同时,苏军也进入波兰境内
齐赛克神父的一张监狱登记照
2017版封面所有图片是齐塞克神父的监狱登记照
第二章:卢比扬卡监狱的监禁生活
在卢比扬卡,审讯员先是用不间断审判消耗齐塞克的精力,间或利用密探试探他的口风,当然过程中少不了威逼利诱。审讯一方甚至用上了精神药物和仪器(疑似某种测谎仪),对齐赛克神父造成了精神和肉体上的伤害。当然,令齐赛克神父痛苦的不仅是审讯本身,还有密闭的生活环境以及压抑人性的管理制度,传教自然是不可能的,而且就连普通的人际交流都受到严格限制,他还要时刻提防那些被当局收买的密探。
齐赛克被监禁的那些年,正值苏德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莫斯科很快遭到德军的空袭。为了躲避空袭,他与其他囚犯在狱警的押送下离开卢比扬卡,辗转多地,最后见证了苏德战争的结束。1942年7月6日,齐赛克神父因“间谍罪”被判处15年的劳改,但是他在三年后才被押往苏联北极地区的劳改营。
第三章:九死一生的劳改营
流放的目的地是俄罗斯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劳改犯的工作地点位于北极圈内,当地的恶劣条件除了极昼与极夜外,还有全年的酷寒(全年平均气温零下30度)与永不停息的极地风。劳改犯们不仅遭受饥饿、疲劳、冻伤与坏血病的折磨,还要忍受盗贼团伙的巧取豪夺和营地警卫的虐待。
劳改营死难者墓地,位于齐赛克神父工作过的诺里尔斯克市(图片来源:纪录片《鸟瞰俄罗斯》)
粗放的生产管理制度与严厉的劳改营管理制度之下,再加上物资短缺,劳改犯死伤惨重,齐赛克神父也多次与死亡擦肩而过。虽然条件十分艰苦,但他遇见了其他神职人员和教友,终于在时隔多年后再次施行圣事。他们在劳改营建起了自己的“堂区”,组织互助,齐赛克神父多次在教友和狱友的协助下才得以度过难关。
本章的倒数第二节是全书最为惊心动魄的部分。1953年3月,斯大林死去,苏联军队和官僚系统的运作一时陷入停滞,部分劳改犯趁机发难,一场暴乱在诺里尔斯克周边的劳改营爆发了。劳改犯们要求与当局谈判,希望改善劳改营的生活条件与工作待遇,但暴动最终被军队强硬派镇压下去。齐赛克神父在镇压中被军队抓获,险些被枪毙,千钧一发之际被赶来的文官救下。
1955年4月22日,齐赛克神父终于活着走出了劳改营。
第四章:刑满释放后的社交、劳动与传教工作
15年的刑期结束后,齐赛克神父又一次体验到自由人的快乐,在先前出狱的狱友帮助下,他在劳改营附近的诺里尔斯克城区安顿下来,并与城内的其他神父取得了联系,他们不久后便发展起一个小有规模的“堂区”。经过齐赛克神父等人的努力,诺里尔斯克“堂区”发展得很顺利,甚至连一些当地干部的亲属也偷偷在他那里受洗。
诺里尔斯克,地球最北端的工业城市(图片来源:纪录片《鸟瞰俄罗斯》
尽管齐赛克神父名义上是自由人,但他无法自由迁徙,而且时刻被当局所监视。后来由于克格勃的威逼,齐赛克神父不得不离开生活了十余年的诺里尔斯克,前往不远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可他在当地没呆几个月,就再一次因宗教活动而遭到约谈,被驱赶至阿巴坎,自此他被永久禁止在苏联境内从事司铎工作。
其间还有几个小插曲:找到工作后不久,齐赛克神父为了领福利而加入了诺里尔斯克的工会,更为讽刺的是,他后来还因为杰出的工作而得到了官方表彰。被驱赶到阿巴坎后,齐赛克神父结识了当地的学者和党员干部,尽管他们的信念不同,但还是成为了好朋友。
刑满释放后,齐赛克神父还给美国的亲友写了一封信,但他们起初不相信写信人是齐塞克神父本人。在美国,齐赛克神父的耶稣会同僚以为他在多年前就去世了,不但给他的家人与母校通报了这个噩耗,连安魂弥撒都办过了。在美国方面确认了寄信者的身份后,齐赛克神父的两位姐姐计划去苏联探望多年未见的弟弟,却因苏联当局的阻挠而未能成行。
第五章:一波三折的回国之路
由于姐妹的访俄计划受到阻挠,齐赛克神父已经放弃了与亲人团聚的希望,一心扑在工作上,但没过多久克格勃就找上门来,让他动身前往莫斯科。他一到莫斯科,就受到了热情的接待,有关方面甚至为他提供了旅游一条龙服务。齐塞克以为是自己的姐妹即将来俄,所以有关方面安排了这么一段行程。然而最后拜访他的却是美国政府与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他们的目的是帮助齐塞克神父回国。
1963年10月,齐赛克神父终于踏上了回国的旅程,在飞机起飞前,他画了一个十字圣号,祝福了这片令他百感交集的土地。
虽然本书作者是一位神父,但是书的内容侧重于叙事,没有什么深奥的宗教体验描写,所以综合来说对普通读者也是很友好的。齐赛克神父的宗教体验与心路历程收集在他的另一本书《He Leadeth Me》之中,网上有这本书的中译本,但书名改为了《西伯利亚的沉思》,在线阅读网址是http://www.xiaodelan.cn/BookList.asp?ClassID=727。
起初笔者是在豆瓣上的一篇书评《世界尽头的圣者》(https://book.douban.com/review/7110612/)上了解到齐赛克神父的事迹,然后沿着线索找到了他的《With God in Russia》,可是却发现连出版基督教书籍较多的港台也没有此书的译本。恰好笔者对天主教和俄罗斯都很感兴趣,而且对两者有一定的了解,于是心中萌生了翻译的想法,酝酿了几个月后,终于在今年六月完成了译本的初稿。
由于笔者偏爱天主教,所以书中的宗教类专名和宗教用语一律采用天主教译(黑)法(话)。对于书中出现的少量俄语词,笔者则部分采用音译(大多是专有名词),有些采用意译(比如“达瓦里希”这种日常用语我就直接翻译成“同志”),并且对照俄文译本在词后标注俄文,鉴于俄译本的注释比英文版详细,因此当两版的用语有出入的情况下,笔者一般以俄文版文本为准。全书内容分为五章,合计二十七个小节,译为汉语后将近24万字,部分小节字数较多,为了改善阅读体验,故分为上下两节。
最后附上英文原版的下载地址(https://b-ok.cc/book/4828147/f46774),俄文版下载地址(http://inigo.ru/wp-content/uploads/2018/03/With-God-in-Russia.pdf)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将原版和译本进行比对。由于笔者是第一次翻译英文书,疏漏与误译在所难免,欢迎各位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oblivious忘却
2020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