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完晨祷或稍待一会儿以后,隐修士们就齐聚会议厅聆听一段《圣本笃会规》及会长的教诲。然后就是阅读圣书时间,各人回到自己的小室,不然就到圣堂静默收心,或在修院回廊、或在花园边走边读。隐修院传统称这项活动为「诵读圣言」。 修士们最常亲近的圣书就是《圣经》——即天主的圣言。他们不忘《申命纪》里的这句话,这话在福音里也引用过:「人生活不只靠饼,而且也靠天王口中所发出的一切言语」。 隐修院的诵读圣言是源自犹太人读经书的传统。读经不只是读,还要将所读反复思考,吸收消化,成为自己的观念思想。在有人高声宣读下,听者须全心全意进入所听内容,以能藉吸收天主圣言而与天主对话,与天主交融。所读圣书以《圣经》为优先,也采用与《圣经》有关的灵修作品。 《诵读圣言》的第一步是聆听圣书与默想内容,旨在唤起心灵的活动。 就是从外在的聆听将内容深入到内心。仅只这第一步尚不足以达到天主,因为心灵可能中途转念,跟随别的意念他去。因此需要继续第二步,就是祈祷,旨在使自己能毫无罣碍地增加与天主相遇及交谈的渴望。 「这种口祷就如孩童的含混之辞,比精心编撰的言辞更能打动天父的心」。这种祈祷旨在准备心灵从事默观,默观时就全心在静默中与主交流。 祈祷以后就是第三步,默观。默观是从内心以灵性的观点来认识一切事物之真正含义: 「就是从内心觉察隐藏在各种事、各种因之内的天主奥秘」。人有了这种认识,在世与人相处,必能合道合理。个人对天地万物、对别人、对自己的真正认识,足以使他接近天主,认识天主本身。这样他就达到了他人生在世的目标,已逐渐相似天主圣三。 然而还应更进一步:「造诣深的灵修人,既已摆脱了私欲偏情的羁绊,就立刻上路,走上对现世及出世的默观,奔向追求认识天主圣三的道路」 。默观达到了与基督相聚的最高境界时,一切智力活动就立即停止。巴拉马说:「默观不只是舍弃与否定,而是舍弃以后才会得到的结合与圣化。」此时人即被自己所坚信的默观对象所同化。 由此可见,「诵读圣言」的内容是非常广阔深远的,把人带进天主圣三内与基督相聚。他们在静默中,没有一句话,没有丝毫感觉,沉浸在漆黑之夜的光芒之中,那光芒正来自基督复活的奥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