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达成理想之路 谦逊常被视为软弱。有人认为谦逊就是自我贬抑,就是让别人骑在自己头上。大家都记得尼采对谦逊的严厉批评:「基督信仰的基本原则就是舍弃自己的头脑、自由、骄傲和自信心,不仅如此,更要自我奴化,自毁形象,甘为众人笑柄」。然而,基督在福音里把自己的生命用来服务人群,直到为世人捐躯。祂从未要求过任何头衔,任何权利,却在言语行事间,透露着格外惊人的权威。其实只要对谦逊有充分的了解,就能在人际关系中的真爱内成长,所谓真爱就是内心有绝对自由、不存丝毫罜碍的爱,只有以 这种心境才能在生活中寻求最深的体验。 《圣本笃会规》第七章内所引用的福音章句清楚地指明修德谦逊为先的理由。谦德本是教友和隐修士时时追求的目标。 本章的第一句就一语道破:「凡高举自己的,必被眨抑;凡眨抑自己的,必被高举。」这句话在福音的不同场合里出现有三次之多。 《路加福音》以一则比喻说明人 与人的社会关系:人在被邀用餐时,应先去坐末席。《玛窦福音》则谈论宗教性的人际关系:做长上的应视自己为仆人,并身体力行。最后,还是《路加福音》,这次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法利塞人和一个税吏,所谈论的则是人与天主的关系:各人在祈祷时,应自认会犯错,因此应谦心迎接天主的恩宠。这就是税吏的心态,而法利塞人则恰好相反。 这三种场合的共同点都在于反向思考:那最后的显然才是真正最先的(参阅玛二十 16——译者)。 天主不看外表-只看内心,因此隐修的苦行-重点就在于练就一颗光洁晶莹的心,好让自己的一切所为都符合主的旨意。比喻中的税吏就是他的最佳典范。 圣本笃在他的《会规》里就划分出了谦逊的十二个等级,其中也提到税吏:「不论是在做事,在圣堂内,在修院里,在花园,在路上,在田里-或站或坐或行……修士应在心 里不断重复福音中税吏低头看地所说的话 『主!我连举目望天都不敢,因为我是罪 人』」?,因此,人绝不能自夸,因为他一定会跌倒,到那时就会加倍羞愧,跌倒正是犯罪。而要远离羞愧,修士就先选择谦逊,天主的喜乐必会充满他心。 谦逊的第一级不引用福音,而与第十二级合组为一则延续第一节——即「凡高举自己的,必被眨抑;凡贬抑自己的,必被高举」——的小小灵修论。第一级劝勉人要在天 主真实的临在下生活,不应眼里只有自己,或看着别人与自己相比。在世忘记天主是可怕的错误。然而思念天主对于谁都不是本能的反应。 比喻中的法利塞人以守法而自豪--- 自我赞扬.,而税吏则满心羞惭,对天主诉心,他真心转向祂,因为他除了天主,别无所 -靠。在他意识到这一层后,改过之心油然而生,自此即提高警惕,使自己的身与心都保 持纯净敬主。 从这第一级开始,他所采取的就是真正的末世观点:因为他所要做的一切,都不只 -是为了此世。心灵的眼睛所注目的是超越此世可见的一切,投向更远的天乡。谦逊的第二级旨在弃绝私心,他重申《若望福音》中的引文:「我从天降下,不是为执行我的旨 意,而是为执行派遣我来者的旨意」。 这句引文又以第三级——服从——所引用圣保禄《致斐理伯人书》的这句话加以补全:「祂听命至死」。这样方向就很清楚了:唯有基督才能带领我们走上正确的道路。第四级让我们认识隐修生活的真正目标:「唯独坚持到底的,才可得救」。 长上的命令是天父旨意的表达,隐修士必须在因服从所引起的考验中坚忍不拔,才能获得天父所许下的天国。承受考验并非出于受虐狂,而是一条通往心灵自由与净化内心的道路,这正是每天以智慧选择自我奉献终生的见证,这种奉献贯彻始终,不厌倦,不后退,尽管路上布满各种险阻。 从第一到第四级如此把基础打好以后,其余的等级只是这基本心态的后续实践而已。这种心态主导整个人的言行,以使他能洋溢着满腔爱德。隐修士一旦成功做到了这十二等级的谦逊,达到了一切以爱为上的境界,那就是福音中税吏的境界。「修道人在登上了这些谦逊的阶梯之后,立刻就到达全心爱主无恐无惧的完美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