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德兰爱心书屋  
 
小德兰爱心书屋
 
耶稣真教(江玛利亚录入 王若瑟校)列表
·出版许可
·
·目录
·耶稣真教第一章 论圣经
·第二章 论圣教表记
·第三章 论圣教会首
·第四章 论传道之权
·第五章 论教会治法
·第六章 论遗传
·第七章 论敬祈圣母天神圣人
·第八章 论敬拜圣像十字架圣物
·第九章 论补赎及戒荤
·第十章 论炼狱及大赦
·第十一章 论圣事洗礼坚振
·第十二章 论圣体
·第十三章 论弥撒
·第十四章 论告解
·第十五章 论终傅神品及教士不娶
·第十六章 论真教外不能救灵
「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你弃掉知识,我也必弃掉你,使你不再给我作祭司。」
第十四章 论告解
第十四章 论告解
浏览次数:749 更新时间:2022-12-3
 
 

第十四章 论告解

张更曰。赦罪之权。惟上主执掌。此乃圣书之常训也。辨正二十九张卫真曰。赦罪之权。固惟上主执掌。非人所行干预者。然上主无所不在。亦能借人所行之礼。以赦人罪。此所以定解。圣事也。且汝教亦行洗礼。以赦人罪。敢间是汝赦之乎。抑主赦之乎。洗礼赦罪。见十一章论。如曰。吾奉主命以行洗礼。是主践其所许。以赦人罪。而吾于解圣事。亦云主特藉此圣事。以赦人罪。则赦罪者虽人而操赦罪之权者。乃天主也。昔吾主于复活之日向宗徒云。而等赦谁之罪。谁之罪就赦。尔等定谁之罪。谁之罪就定。约翰二十章二十一节。主言最显最明。是明明将赦罪之权。托之于人也。况主又付彼得天门之钥。凡其在世所系所释。在天亦系亦释。若无赦罪之权。此言不且虚妄乎。

张更曰。救主何尝言神父有赦罪之权乎。虽然对门徒说。你赦谁。谁就得赦。那权柄到底没有留下。三教论九节

卫真曰。汝教著书言人人殊。多相矛盾。查瓣正载赦罪之权。非独予彼得一人。众使徒及后世门徒皆有是权。见八张。今又谓那权柄没有留下。殊令人不解。且尔教中升牧师时。监督亦曰。我将天主教中赦罪的权柄。交于你。你赦谁的罪。谁的罪就赦。见教食祷文英三百六十张是尔教先人。俱信天主教中有赦罪之权。此权非神父莫属也。如曰。不然。则尔教牧师。更无此权。其升牧师之礼。亦同见戏矣。总而言之。救主既付使徒赦罪之权。期凡接使徒位之主教神父。并得是权。此万无可疑者。大纲三十六条。亦明载此意。如执迷不信。是轻耶稣之言。为不足信也。主曾曰。我言一出。显非徒然。无返回。以色亚五十五章天地有终。我言究不可废。马太二十四章五十三节如尔所论。主之圣言。岂不返回而无所验乎。

况依理而论。耶稣所赐之权。必当传于后世。并非为彼一时而设。因不论往古来今之人。俱不免有时犯罪。设彼时有操赦罪之权者。以赦人罪。而后世则无焉。则后世之人。有罪而不获赦。即不能救灵升天矣。天主至公无私者。岂厚于古。而薄于今若此乎。夫传。道施洗。行圣餐。摄治教会。此职无时可以不行而谓赦罪之权。独可废于后世乎。

张更曰。主所云。而所系于地者。亦必见系于天等语。特指掌权者。治理主之教会。当议定何人进教。何人出教。如何为罪责罚。或见人悔改。宽容宥恕。辨正二张

卫真曰。据汝所论。则此系释之权。与国王家主之权无异矣。盖家见子有过。亦责罚之。甚或逐之出家。见其悔改。即宽恕之。国王亦操赏罚予夺之权以治。但如此权。止能治人外行。若其心内独知之罪。则于斯权无干。岂主言所系所释者。独指人外行而已乎。汝谓释人而开天门。惟以收人入教而言。系人而阖天门。惟以逐之出教而言。果然如此。则凡进教。而未被出教之人。天门自开。天福可保。如操左券矣。岂其然乎。如此之论。一经推究。其伪立见。

张更曰。教友宜常在主前。望空跪祷认罪。乃令其入密室。在会督前认罪。圣书之据何在。辨正二十九

卫真曰。摄治教会。传主道。行圣礼。其职独归宗徒及凡后世接宗徒之位者。若赦罪之权。何独不然。试思主将天国之论。赐于彼得。以开阖天门。若人望空跪祷。即得罪赦。则尽人可随意进天国。不必由门。又安所用天国之钥哉。设有一城。四无堵墙。仅存门。乃城主仍令彼掌钥者。看守开阖。岂不徒劳。而取笑于人乎。细查此系释之权。知罪之分。必包含在内。就如官长定案。必先问其来历。查其情由。方可断某人之罪。或当释放。或当系留。宗徒行赦罪之权。亦若是耳。何罪当释。何罪当系。亦必先听明白。不可鲁莽从事。否则冒用主权。后必被判于主。宗徒有判罪之托。吾人即有告罪之分。此可不言而者也。且人肉身患病。莫敢自作聪明。必请明医。当面陈明病势来历。任其调治。吾灵负罪。亦如患病然。主派宗徒医治之。使吾不致自欺。以害己灵。而吾不认罪自讼可乎。至所谓入密室之言。殊属凭空诬枉。按圣教律例。教友在神父前认罪。皆基在公堂共聚之处。若实在不便。亦必择众目易睹之区。密室之说。诚加意毁谤之言也。

张更曰。昔耶稣在世时。掌握赦罪之权。人以为僭分。主遂显灵迹。以为明证。今汝教自言。能赦人罪亦显灵迹为明证。辨正二张

卫真曰。昔主责人硬心曰。尔不见灵迹。则必不信。今汝教之人。正是如此。主将赦罪之权。赐于宗徒。永存于教会。又屡显灵迹。使尔坚信其言。乃汝犹执迷不信。虽见奇迹。恐亦不信矣。且天主教中。上主屡显奇迹。至今固未断也。即如法国路德圣母大堂。各方友。纷至沓来。恳求主母。一经洞泉之水。百病立痊。所显圣迹。殆无虚日。此皆近日目下事也。岂不明证天主未尝废弃教会。而示吾众。宜诚服圣教之规乎。

张更曰。耶稣云。父不审判人。乃以审判悉委于子。致众敬子如敬父。约翰五张岂又以审利。委于神父。致众敬神父如敬天父乎。辨正二十九张

卫真曰。论死后之审判。圣父委于圣子。圣子未尝委于他人。论在世之审判。圣父委于圣子。圣子转委于宗徒。传于后世。然则神父系释之权。受之于救主者也。是以众人必当敬之。视之如圣子之钦差。耶稣曰。吾父如何差我。我亦如何差尔等。又曰。听尔者。听我也。轻尔者。即轻我也。夫如是。则吾众敬神父。不亦宜乎。然非敬之如天父。特敬之为代主权之人耳。

张更曰。释系之权。即传道之谓也。凡人不信宗徒所传之道。则以为不得救者。是为系于地。在天亦系之。凡人信道。则以为得救者。是为释于地。在天亦释之。辨正七张。卫曰。诚如所言。则凡信道者。无论其为何许人。虽穷凶极恶。皆可生前得释。死后得救矣。此说岂可信乎。夫人信与不信。皆由自主。而释系则不由己。如尔所言。信道者乃自释。而不信道者乃自系。非宗徒释系之也。安见宗徒释系之权乎。譬有人于此。第传廷旨曰。某人干犯何罪。定有何刑。或立何功。定有何赏。传命之外。无所事事。焉得谓此人定人之罪。赏人之功乎。况信道之人。汝以为得救。是即释之。夫既释之。又何必与之施洗乎。须知。此释系之权。非独行于外教之人。即已进教者。亦在其内。若据汝言。已进教远者。即可望空跪拜。自求主赦。将释系之权。不且毫无所用乎。尔如此牵强附会。谬解经旨。与废弃圣经无异矣。据吾教论人求入教。必查其信心悔改。与行为如何。如俱妥善。始与之施洗。即为释之也。否则不与之施洗。而为系之。至于入教以后。仍有释系之礼。即解是也。教友或陷于罪。赴神父前。自讼自承。神父细查其行为何如。悔改之志。是否真诚。方以主权释之系之。此即所谓圣教会有赦罪之权。一样在授洗的时候。一样在解罪的时候。张更曰。神父亦人耳。人皆有罪。不能自赦。又何能赦人之罪耶。合辨九张。

卫真曰。赦罪之职。不在神父之行为如何。惟在天主所赐之权。犹如朝廷谕旨。不在何人领来。独在皇上号令。故保禄云。他自己既多懦弱。就必能体恤愚蒙迷罔之人。希伯来五章。主派神父赦之非。己或有罪。不能自赦。亦无妨赦他人之罪也。

张更曰。汝谓尔教神父。奉教王之命。得此赦罪之权。则无论身负何罪。有何品行。皆无妨于赦罪。有此理乎。辨正三十张

卫真曰。据大纲所谓。确有此理。盖曰。此圣礼。虽由恶人施行。实由基督所设立。基督所许之恩典自然作准。教师不端之行。无碍于基督所设之礼节。真心相信。照理领受之人。断不至减少上帝恩典。注曰。礼节之益。不在教师邪正。票譬诸银洋。不拘在谁人之手。其价自同。昔有异门。其首名大那德。不信此理。遂与圣而公会分析。此辈后虽相离散。其道至今犹相传流。见大纲二十六条。请问。汝或随大那德之门乎。英国诸牧师。必须应许信从各大纲。而后可任厥职。观是辨者非英国牧师也。大纲又云。按公会赏罚之理。必须察访不端教师之行为。若知其恶。应当呈廪。总照正直判断。拟定其罪。宜即黜革。二十六条。若我教士。系自幼修道。省身克己。日行祈祷。勤读圣经。默思主言。虽未能无过。幸亦无大过。即偶有陷于大过者。亦莫不如此瓣行。

张更曰。保禄云。尔为谁。敢议他人之仆也。罗玛十四章四节雅各亦曰。立律法者惟一。即天主也。彼能救能灭。尔为谁。可议他人乎。辨正二十九张。

卫真曰。保禄与雅各之言。是谓平等人。不可彼此议断。并非谓在上者。不可责备在下者。果如所言。是父母不可责备子女。君王不可责备臣民。有是理乎。且尔等亦常逐人出教。人晚餐。岂非议他人乎。张更曰。因圣经有言曰。尔曹宜彼此认罪。互为祈祷。汝即引此言。解之证。则汝教有神灸与教友。彼此认罪者乎。按圣经之训。获罪于人。宜对人认罪。获罪于教会。宜在教会前认罪而已。辨正二十九张

卫真曰。吾教固未尝独引此言。为解之证也。即引此言。亦无不可。古先圣师。亦曾引及。盖神父虽不在教友前认罪。神父与神父。却常彼此认罪。教王亦须认罪。此即彼此认罪之义也。如必谓神父在教友前。亦当认罪方足为告解之证。圣经亦会训人。宜彼此顺服。以弗所五章二十一节。然则在上者。皆当顺服在下之命乎。论得罪人。即当在人前认罪。此当然之理也。亦救主所定之明补赎也。然在神父前认罪。此亦救主所定之规。试观昔日赴若而当河之人。何尝得罪约翰。却都到约翰前承认己罪。马太三章六节。

当时教友亦何尝得罪保禄。却都来保禄前认罪。诉说所行之事。使徒传十九章十八节今我教友到神父前认罪。岂非效古人之懿行乎。且约翰训教友曰。我众若果认罪。天主是至忠信。且是至公。必要赦免我等之罪。洗净我等一切不义之行。一书一章九节据主之言。既明知圣教实有释系之权。又观当时教友所行。宗徒所训。安得疑解之说乎。

张更曰。天主至公无私。并无错误。主前认罪求赦。心乃获安。若赖神父赦罪则不然。一神父无德者。姑不必论。即或有德。亦今世之人耳。难免无错。二人心各有所偏。神父亦然。或任意变罪之轻重。则恐不免有失宜之弊。三神父查罪。多属耳闻。而他人所传。恐亦有不实不尽之处。观是三者。人心何以能安。辨正三十张

曰。神父有德无德。无关于圣礼之实效。前已辨明。不必再赘。若谓其难免错误失宜之弊。此言亦属不合。判定罪之轻重。皆遵主命。不敢参以私心。即或稍有错误。教友真心悔改。亦无妨于赦罪。天主赦罪。全凭人心悔改何如。若悔改不真。即听断无错。亦不得蒙赦焉。如谓神父查问人罪。多属耳闻。传言易错。是何言哉。神父行解。惟凭教友自讼自承。而他人之传言。概皆置若罔闻。若此。人心何以不安。独恐尔主前认罪求赦。而主不显现与汝。明谕尔罪已赦。尔心不得安耳。若遵主命。赴代主位者之前。自认己罪。彼以主之权。赦免尔罪。其所释于地。亦见释于天。汝心又何以不安乎。

张更曰。无论何隐密愧心之事。于己于人有损。种种情由。在父子夫妇昆弟君臣朋友前。莫敢相者。竟一一在神父前。据实直陈。是犹倒持干戈。授神父以柄也。解之后。焉有不畏神父者乎。辨正二十八张

卫真曰。夫解者。乃自认己罪。以得赦免隐密之事。如与罪无干。不必陈之。否则陈之。亦不为难。盖思今遵主命。赴神父前认罪得赦。即可免公审判时。被主严判。羞此至极且教友莫不知神父遵严命。宁死不敢露人微罪。则有何可畏。若果神父露人之罪。挟制教友。则教友虽愚。谁肯解。解之礼。自必久经废辍。何以延至千数百年。依然如故耶。历查教会史。自古以来为不泄人告解之罪。捐躯致命者。往往有之。即如若望臬玻奠等是以教友解。毫无疑心。明知与己与人毕竟无害。忻然奉行。未闻有畏神父者也。则汝所谓倒持干戈。授神父以柄者。乃是私心相测。俗情相度。适足为吾教友笑耳。

张更曰。神父即或不他人。亦必之监督。之教王。则其所畏惧者。尤恐不一而足。辨正三十张

卫真曰。此梦中呓语。不识者一笑。神父于解内。无论闻人何罪。概不于他人。此吾教中尽人皆知者。所谓他人者。监督教者。所谓他人者。监督教王皆在其内。即或遇有非常大故。神父即嘱令教友。自问监督教宗。若言神父未与教友议妥。自专泄露其事。于监督教宗之前。此断断未有之事也。神父于解外。与本人且万不能论及解中事。况他人乎。

张更曰。神父不露人罪。亦非公正之道。教友或毙人命。或行偷盗。或诬枉无辜之人。或谋害国政。神父知而不露。致他人诬受国家暗受损害。此岂非与罪人同罪乎。辨正三十张

卫真曰。汝教久不行解圣事。积习相沿异论盈耳。二三百年来。已不知解之为诃矣。须知教友赴神父前认罪。莫不以悔改为心。方欲听神父指教。行所当行。补所当补。又何他人受其害。国家受其损。以致神父有同罪之理。

张更曰。从前教友。违逆律法。贻公会羞。自宜在众教友前。陈明其罪。倘有未便明于大众者。设一教师。密探其罪。或可表白。然如此私语。非如尔教解。强制教友使然也。大纲二十五条

卫真曰。所谓在众教友前。陈明己罪者。此吾教明补赎之规。至今犹未废也。所谓不便明于大众者。设一教师。密探其罪。则令人不解。请问教师密探之规。谁定之乎。若无圣经明证。教会岂可自己擅定。若自己擅定。教众岂即诫服遵守乎。且教师若独探人之罪。而未能赦之。亦何益之有。再所谓强制教友。是何言也。吾教固未尝强逼人解。亦恺切训人。遵守救主所定之规已耳。

张更曰。教友在教师前认罪。恐直视教师如上帝然。似可不必主前认罪。或认罪徒有外貌。或认罪后犯罪犯罪后招罪。辗转不定。亦何足重。大纲二十五条

卫真曰。教友在神父前认罪。皆信天主无所不在。以信德为赦罪之本。故先诵吁吾主之经。思及人或可瞒。主不可欺。昭昭在上。实式临之。赦罪之恩。虽赖神父行之。终必由天主赋之。断不至徒有外貌。而忘主前认罪也。倘或千百中。有一二人。惟重外礼。而轻内义。以致自欺。亦岂可因一二人之拙见。而废主之明命哉。汝谓认罪后犯罪。犯罪后祸罪。解亦不足重。敢问汝在主前认罪之后。即终不复犯乎。抑又犯罪。即不敢再赴主前认罪乎。恐汝犯之更易。改之更难也。在神父前认罪。神父面命耳提。警戒责罚。使教友补所当补。戒所当戒。以主规诫引之悔改。诚自新之一大助也。若惟在主前认罪。亦有此悔改之助否乎。昔彼得问主曰。有人获罪于我。我宥容之。限止七乎。主曰。岂惟七哉。即七十有七。未足限也。主命我如此宽宥他人。我诚真心悔改。主岂不亦如此宽宥我乎。且路得亦知解之益。曾曰。与其废弃解。宁为教王之仆。又史记载彼时耶稣教长。见新教兴。人欲益肆。深为悯惜。因联名请国王嘉禄第五出示。谕另民人俱行告解。惜彼既不听天主命。事肯从王命乎。是以终不果行。

张更曰。西历一千五百四十七年。天主教始改旧规。定准设立告解名目。合辨八张

曰。噫。人之无知妄言。竟至于此乎。夫解系耶稣亲定。宗徒所传。教会亘古常行之圣事。虽拆教自主后九百余年。与吾教分析。至今尚行解。他异端教门。主后四五百年。叛离吾教者。至今亦均行解。可见解圣事。非主后千数百年始定也。据圣教史记所载。主后一千五百十六年。有许多教友向路得认罪。内有犯奸者。得重利者。路得指教责备。尚有不欲悔改者。路得不肯奉主命饶恕其罪。卷二四十六张此事既系主后一千五百十六年。焉得谓一千五百四十七年。始立解名目乎。惟因主后一千二百余年间。有冷淡教友。慢视解。至有数年不愿行者。是以圣教始定。每年至少。当解一次。为永不更改之规。并非此时始定解名目也。汝既谓主后千五百余年。始定解。却又云。至千一百年。始论圣事有七。辨正二张。然此七端中。必有解无疑也。何汝教著书。信口雌黄。腼不知羞乃尔耶。

张更曰。细察教中所传之书。耶稣后数百年间。教会中实无解之规。亦无解之说。设天主教能于耶稣后数百年间之书。寻出告解之语。即宜详录。以便众览。辨正三十一张

卫真曰。教会古圣先贤。论及解之言。最详且明。惟尔藐视遗传。未肯深信。竞视之如废纸。以致远离故教。是可惜耳。汝教若信其言。久与吾教同归一辙矣。今引主后数百年间。圣贤之言。以为告解之证。巴西曰。凡主所派管理主之奥妙事务者。吾众须赴其前认罪。如使徒行传所云。宗徒所洗之人。厥后复至宗徒面前认罪。盎博罗削云。罪过为毒。自告为药。汝或羞耻而未敢告。夫羞耻至主审判时。终无益矣。奥斯定云。莫谓自在主前。认罪悔改。盖主所云。尔所释于地。亦见释于天。此言何所指乎。赐于教会之钥。管何事乎。福音之训。耶稣之言。以为空谈无补乎。金口若望曰。书教司铎。惟能验人之癞愈否。宠教司铎。尤能涤净人之心污。又曰。汝自已罪。即可蒙赦。天神所未能者。司铎能之。而其所定于世。主旨依充于天。又云。今四旬严斋将毕。吾众宜专心守斋。而细告己诸罪。庶几复活瞻礼日。可食主餐。热罗尼莫曰。主教司铎。或释。或系。必宜先尽其职。查明种种罪类。方可明知。何者宜释。何者宜系。又云。医不知病。则必不能治。凡此皆解之明证也。何竟云主后数百年间。无解之说乎。

张更曰。汝教有当解之时。欲求赦罪。而反罹于罪者。汝教之书。则有详言之处矣。辨正二十一张

卫真曰。所谓欲求赦罪。而反罹于罪者。乃无仅有之事。不过万亿中一二人耳。岂可以数人辜负主恩。以药为毒。而废主之命。众人之益乎。比如水火。原系上主所造。有益于人之物。岂可因有人溺水放火。偶然有损于人。而弃此水火。永不复用哉。

张更曰。天主教圣餐以前。不论男女老少。必得先去对神父告罪。才准吃圣餐。这条也不用看圣经。不是明显藉家中之事。挟制那些人么。三教论十五节

卫真曰。此言荒唐不经。不必多辨。夫赦罪之权。前已辨明。至言领圣餐前。负重罪者。必当解。此诚万不可废之规也。昔圣保禄。凡有不合理食斯饼。斯杯者。就有辜负主身血之罪。人应当自己省察。然后食斯饼斯杯。有不合理食者。便是食己罪。因不分辨是主之身体。哥林多前十一章二十七节

所谓不合理者。负重罪之谓也。汝教亦常以此经言训人。所谓省察者。反求诸己也。如自觉身负重罪。必当先行解。此教会历来圣贤。讲解圣经之言也。尔教会祷文所言。施圣餐以前。教师劝众曰。你们中间。若有懊悔不安。可到我这里来。将心事诉我。我按着圣经的道理。劝勉他。安慰他。常释他心的疑惑。使他可得主之赦免。教会祷文二百八十四张。且尔等牧师。亦为众人赦罪。给众人读赦罪文云。我为主耶稣的功劳。赦免你们。脱离你们所犯的一切罪恶。等语。教会祷文三百八十五张所谓有懊悔不安的。可到这里来。将心事诉我。非罪而何。所谓为我主耶稣的功劳,赦免你们所犯一切罪恶。非赦罪而何。由此观之。罪赦罪。尔等先人。亦未尝不行。尔今竟出此言。不但相反圣经。并相反尔教先人。真为不善变矣。


上一篇:第十三章 论弥撒
下一篇:第十五章 论终傅神品及教士不娶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本站简介 | 站长申明 | 投稿信箱 | 德兰圣乐 | 有声书馆 | 每日祈祷
愿天主祝福你,保护你;愿天主的慈颜光照你,仁慈待你;愿天主转面垂顾你,赐你平安!小德兰
开站时间:2006-12-24
您永远是第(1)位蒙受祝福者
站长:小德兰 Email:dadelanxiaodelan@163.com